博碩士論文 104125010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46 、訪客IP:3.138.33.178
姓名 羅玟諺(Luo,Wen-Ya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
論文名稱 萬曆朝鮮之役的軍餉供給研究
相關論文
★ 明代通政使司之研究★ 于慎行的生平與學思之研究
★ 萬曆中後期言官派系黨爭之研究(1586-1620)★ 晚明司禮監之研究
★ 明代祭酒資歷與作為之研究(1382-1566)★ 明代王世貞宗教觀之研究
★ 晚明直臣楊漣之研究(1572-1625)★ 方震儒與晚明政局之研究
★ 抗戰建軍的新嘗試———徵集到組建:青年遠征軍人事研究★ 明中葉理學名宦項喬之研究(1493-1552)
★ 明代寡母敎子之研究★ 明代女紅─以北方婦女為中心之探討
★ 明末浙江地區僧侶對寺院經濟之經營---以雲棲袾宏、湛然圓澄、密雲圓悟為中心★ 砂拉越留台同學會之研究(1694-1996)
★ 從種族到民族:梁啟超民族主義思想之研究(1895-1903)★ 公廟與地方社會-以大溪鎮普濟堂為例(1902-2001)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萬曆朝鮮之役對於萬曆朝來說,是一場重要的戰役,這場戰役不但決定了朝鮮的命運,同時也是明朝國力的一種體現。從朝中大臣至帶兵將領,由糧食調配至領軍出征,皆耗費極大心力於此,最後終於給予日本重創,使朝鮮免於淪陷,也證明了明朝在該時代東亞圈不可動搖的主導地位。

  本文首先探討糧食供給的來源,透過分析可發現糧食有絕大部分是經由陸路山東往北至遼東再開拔朝鮮;或是先用京杭大運河運輸,先抵天津沿海,再送至朝鮮。故山東戰略地位為不可或缺。其次,本文探討糧食的運輸與匱乏,筆者將從陸運、海運、甚至是其他替代方案,來探討運輸至朝鮮之過程與困境,以及援助方朝鮮對於糧餉的安排與看法。最終,筆者將比較糧餉消耗、對於明朝的影響,以及糧食與戰爭勝負的必然關連。

  筆者藉本文之研究,不僅著眼於明朝與朝鮮的糧餉供輸,並希望以更多元的角度,來呈現明朝與朝鮮的消耗與辛勞。整體而言,萬曆朝鮮之役雖然耗費了明朝鉅額財富,包含了人力物力,相對的,卻換來了朝鮮的長治久安。這場戰爭之意義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極為重大,但是這重大意義的背後,卻是內部的大量消耗,甚至開始凋敝敗壞,進而影響到一個國家的發展,這也是我們不可忽視的重點。
摘要(英) The Battle of Korea in Wanli was an important battle for the Wanli Dynasty, which not only determined the fate of the Korea, but also reflected the national strength of the Ming Dynasty. It took a great deal of effort from the Minister of the Central Dynasty to the commander of the army, from the grain distribution to the lead of the army to go on the expedition. At last, it gave Japan a heavy blow and saved Korea from the fall. It also proved the unshakable dominance of the Ming Dynasty in the East Asian Circle at that time.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source of grain supply, through analysis can be found that the vast majority of grain through the land from Shandong to Liaodong and then pull up Korea; or the Beijing-Hangzhou Grand Canal transport, first to Tianjin coast, and then to Korea. Therefore, Shandong′s strategic position is indispensable. Secondl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ransport and shortage of grain. The author will discuss the process and dilemma of transport to Korea from land, sea and even other alternatives, as well as the arrangement and views of the donors on grain rates. Finally, the author will compare the consumption of grain and wages, the impact on the Ming Dynasty, and the inevitable link between grain and the victory or defeat of the war.
  Through this study, the author not only focuses on the payment of grain and wages between the Ming Dynasty and the Korea, but also hopes to present the consumption and hardship of the Ming Dynasty and the Korea from a more diversified perspective. On the whole, although the Wanli Korean Battle consumed the huge wealth of the Ming Dynasty, including human and material resources, the relative, but in return for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the Korea.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war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a country, but behind it lies a great deal of internal consumption, even the beginning of decay, which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This is also the focus that we can not ignore.
關鍵字(中) ★ 軍餉
★ 明代
★ 朝鮮之役
★ 女真崛起
★ 明亡遠因
關鍵字(英) ★ military rates
★ the Ming Dynasty
★ the Korean War
★ the rise of Rǔzhēn
★ the cause of the Ming Dynasty′s death
論文目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致謝辭 iii
目錄 iv
圖目錄 v
表目錄 vi
緒論 1
第一章 軍餉之供給 9
第一節 軍餉之來源 9
第二節 軍餉之供輸 20
第三節 糧餉之匱乏 26
第二章 軍餉問題之爭 34
第一節 明廷內部的爭端 35
第二節 朝鮮君臣之歧見 49
第三節 中朝見解之異同 59
第三章 軍餉供給與戰爭之結局 67
第一節 軍餉在戰役之耗損 67
第二節 軍餉消耗對明朝之影響 73
第三節 軍餉與戰爭之關係 85
結論 95
參考書目 98
參考文獻 一、 古籍與史料
(一) 官書典籍
1. 《李朝宣祖實錄》,東京:日本學習院東洋文化研究所,1961。
2. 《明神宗實錄》,臺北,中研院史語所,1984。
3. 《皇明實錄》,臺北,藏於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善本書室。
4. 《崇禎長編》,臺北:中研院史語所,1987。
5. 《萬曆起居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
6. 《輯校萬曆起居住》,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
7. 池內宏編,《明代滿蒙史料:李朝實錄抄》,臺北:文海出版社,1975。
8. 張廷玉等纂修,《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87。
9. 王有立,《國朝事略八卷》,臺北:華文書局,1968。

(二) 詔令奏議
1. 不記著人,《萬曆邸鈔》,臺北市,學生出版社,1968。
2. 吳亮輯,《萬曆疏鈔》,北京市 : 北京出版社出版 : 新華書店經銷,2000。
3. 邢玠,《經略禦倭奏議》,北京:全國圖書文獻微縮複製中心影印本,2004。
4. 葉向高,《綸扉奏草》,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史部詔令奏議類48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5. 顧秉謙,《三朝要典》,卷6,收入《四庫全書禁燬書叢刊》史部56,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三) 文集、野史、筆記
1. 方孔炤,《全邊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古籍資料庫,2008。
2. 毛瑞徵,《東夷考略》,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古籍資料庫,2008。
3. 王世貞,《弇山堂別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522,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4. 王圻,《諡法通考》,臺南:莊嚴文化,1996。
5. 王家屏,《復宿山房集》,臺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藏,明萬曆間廖鏞等刊本。
6. 宋應昌,《經略復國要編》,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6。
7. 李肯翊,《燃藜室記述》,漢城:朝鮮古書刊行會,1913。
8. 杜宏剛編,《韓國文集中的明代史料》,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9. 沈國元,《兩朝從信錄》,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史部編年類35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10.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1997。
11. 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北京:中華書局,2015。
12. 查繼佐,《罪惟錄》,杭州:杭州古籍出版社,1986。
13. 茅瑞徵,《萬曆三大征考》,臺北:華文書局,1968。
14. 計六奇,《明季北略》,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15. 海濱野史,《建州私志》,收錄於潘喆、孫方明、李鴻彬等編,《清入關前史料選輯》,第一輯,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1985。
16. 張居正,《張文忠公全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
17. 張岱,《石匱書》,臺北:大通書局,1987。
18. 陳建,《皇明從信錄》,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史部第1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19. 陳鶴,《明紀》,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古籍資料庫,2008。
20. 焦竑,《國朝獻徵錄》,臺北:明文出版社,1991。
21. 黃景昉,《國史唯疑》,臺北:正中書局,1969。
22. 談遷,《國榷》,北京:中華書局,1958。
23. 諸葛元聲,《兩朝平攘錄》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1969。
24. 魯小俊、江俊偉著,《貢舉志五種 上》,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
25. 瞿九思,《萬曆武功錄》,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古籍資料庫,2008。
26. 顧養謙,《撫遼奏議》,臺北:中研院史語所,1984。




二、 近人著述(中文著作)
(一) 中文專書
1. 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明史研究論叢》,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
2. 毛佩琦,《新編中國明代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 牛建強,《明代中後期社會變遷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
4. 王儀,《明代抗倭紀實》,臺北:鳳山晚晴商店經銷,1962。
5. 吳一煥,《海路。移民。遺民社會:明清之際中朝交往為中心》,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
6. 吳政緯,《眷眷明朝:朝鮮士人的中國論述與文化心態1600-1800》,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2015。
7. 吳緝華,《明代海運及運河的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7。
8. 李光濤,《明清檔案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6。
9. 李光濤,《萬歷二十三年封日木國王豐臣秀吉考》,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7。
10. 李光濤撰,《朝鮮壬辰倭禍史料》,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0。
11. 李澍田,《清實錄中朝關系史料摘編》,長春市: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
12. 杜宏剛編,《韓國文集中的明代史料1-13》,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13.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臺北:三民書局,2008。
14. 孟森,《明青史論集刊》,臺北:南天書局,1987。
15. 孫文良、李治亭、邱蓮梅,《明清戰爭史略》,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6。
16. 馬伯庸,《帝國最後的榮耀:1592年的一場東亞關鍵戰役》,臺北: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3。
17. 梅毅,《縱慾時代 : 大明朝的另類歷史》臺北:達觀出版社,2010。
18. 陳湛綺等編,《禦倭史料彙編》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2004。
19. 傅衣淩編,《明史新編》,臺北:雲龍出版社,2003。
20. 覃仕勇,《奏摺上的晚明》,臺北:臺灣商務出版發行, 2015。
21. 黃仁宇,《明代的漕運。1368-1644 》,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3。
22. 黃仁宇,《萬曆十五年》,臺北:食貨出版社,1991。
23. 劉菁華等編,《明實錄朝鮮資料輯錄》,成都:巴蜀書社,2005。
24. 樊樹志,《大明王朝的最後十七年》, 北京:中華書局,2007。
25. 樊樹志,《萬曆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
26. 樊鏵,《政治決策與明代海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9。
27. 線裝經典編委會,《白話明史、清史》,昆明:雲南教育出版社,2010。
28. 鄭樑生,《中日關係史研究論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
29. 鄭樑生,《明代中日關係研究:以明史日本傳所見幾個問題為中心》, 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85。
30. 賴建誠,《邊鎮糧餉 : 明代中後期的邊防經費與國家財政危機。1531-1602》,臺北:中央研究院,聯經,2008。
31. 錢穆,《明代政治》,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68。
32. 閻崇年,《明亡清興六十年》,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
33. 聶作平,《帝國的黃昏 : 晚明的人與事》,臺北:靈活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11。
34. 羅振玉,《清初史料叢編》,臺北:文海出版社,1985。

(二) 中文期刊
1. 刁書仁,〈「萬歷朝鮮之役」四百二十年祭 朝鮮對日本「假道入明」的應對〉,《讀書雜誌》,第10期,2012,頁7-11。
2. 王奇峰,〈淺談歷史上豐臣秀吉之思想來源〉,《黑龍江史志》,第1期,2015年,頁33-35。
3. 王裕羣,〈1592—1598年日本豊臣秀吉的侵朝戰爭及其結局——兼對陸成侯先生「豐臣秀吉之死與壬辰倭亂的結局」一文作初步商討〉,《新史學通訊》,第12期,1956,頁6-10。
4. 王臻,〈朝鮮壬辰戰爭中明朝經略宋應昌的活動探析〉,《東疆學刊》,第2期,2018,頁71-77。
5. 王臻,〈朝鮮壬辰戰爭諸問題再探討〉,《求索期刊》,第2期,2016,頁26-30。
6. 石少穎,〈試論「壬辰倭亂」中明朝與朝鮮對日本「封貢」問題的交涉〉,《許昌學院學報》,第4期,2010,頁88-91。
7. 朱法武。〈壬辰戰爭中朝鮮對中日議和立場探析〉,《社會科學輯刊》,第187期。2010年。頁149-154。
8. 何曉薇,〈再現晚明東北的歷史畫卷——評《李成梁與晚明遼東政局研究》〉,《滿族研究》,第3期,2012,頁112-113。
9. 吳如功,〈壬辰戰爭陳璘「擊殺石曼子」事跡及其傳播考辨〉,《陜西學前師範學院學報》,第12期,2016,頁59-62、67。
10. 宋永泉,〈抗倭援朝名將陳璘〉,《文史天地》,第11期,2016,頁35-38。
11. 李旭峰,〈淺析豐臣秀吉發動壬辰戰爭的原因〉,《才智雜誌》,第36期,2015,頁208-209。
12. 李博宇,〈萬歷朝鮮戰爭和薩爾滸戰役中明軍的比較研究〉,《長江叢刊》,第9期,2018,頁112-113。
13. 李濛濛,〈壬辰倭亂前夕朝鮮王朝對日交往政策的搖擺(1587—1592)〉,《黑龍江史志》,第3期,2015,頁52。
14. 杜慧月,〈以「小華」觀「中華」——壬辰倭亂後朝鮮戰俘魯認的中國之行〉,《古代文明雜誌》,第3期,2016,頁101-111。
15. 蕭瑤,〈論努爾哈赤的崛起—兼析李成梁之「養虎遺患」〉,《滿族研究雜誌》,第2期,2009,頁1-4。
16. 周志明,〈明末壬辰戰爭與中國海商〉,《福建師範大學學報》,第4期,2009,頁124-128。
17. 周曉紅,〈貢獻突出的抗倭援朝將領宋應昌〉,《社會科學輯刊》,第6期,1992,頁88-90。
18. 房學惠,〈明神宗著浙江巡按催解軍餉敕諭〉,《歷史檔案專欄》,第4期,1996,頁1。
19. 於曉光,〈「以夷制夷」與「以倭攻胡」—壬辰戰爭期間明朝與朝鮮對女真政策的比較研究〉,《濰坊學院學報》,第1期,2006,頁41-45。
20. 金洪培、黃文日,〈萬歷朝鮮役及其對東亞政治格局的影響〉,《東疆學刊》,第4期,2007,頁35-39。
21. 柳樹人,〈「壬辰倭亂」和中朝人民的抗戰(續)〉,《歷史教學》,第7期,1952,頁10-12。
22. 柳樹人,〈「壬辰倭亂」和中朝人民的抗戰〉,《歷史教學》,第6期,1952,頁189-191。
23. 唐百成,〈壬辰戰爭初期的幾點史實考辯〉,《孫子研究》,第5期,2017,頁70-76。
24. 孫文良,〈明代援朝逐倭探微〉,《社會科學輯刊》,第3期,1994,頁94-99。
25. 孫衛國,〈兵部尚書石星與明代抗倭援朝戰爭〉,《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2期,2013,頁69-106。
26. 孫衛國,〈朝鮮史料視野下的石星及其後人事跡略考〉,《古代文明》,第4期,2012,頁63-72。
27. 孫衛國,〈萬歷援朝戰爭初期明經略宋應昌之東征及其對東征歷史的書寫〉,《史學月刊》,第2期,2016,頁39-50。
28. 馬維英,〈朝鮮對努爾哈赤勢力認識的深化及應對——以《宣祖實錄》為中心的分析〉,《北華大學學報》,第2期,2015年,頁56-59。
29. 高艷林,〈明代萬歷時期中朝「中江關市」設罷之始末〉,《中國歷史文物》,第2期,2006,頁38-44。
30. 張松梅,〈試論明初的軍餉供應〉, 《東嶽論叢》,第6期,2004,頁175-177。
31. 張金奎,〈明代山西行都司衛所、軍額、軍餉考實〉,《大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3期,2000,頁41-59。
32. 張金奎,〈從名將陳璘看晚明武官之政治生態〉,《安徽史學》,第1期,2017,頁55-60。
33. 盛巽昌,〈李舜臣和朝鮮壬辰衛國戰爭〉,《航海》,第4期,1990,頁31-33。
34. 郭銳、王簫軻,〈近代以前日本的朝鮮觀〉,《史學月刊》,第9期,2014,頁100-106。
35. 陳尚勝,〈壬辰御倭戰爭初期糧草問題初探〉,《遼寧社會科學輯刊》,第4期,2012年,頁174-182。
36. 陳尚勝,〈字小與國家利益:對於明朝就朝鮮壬辰倭亂所做反應的透視〉,《遼寧社會科學輯刊》,第1期,2008年,頁116-123。
37. 陳涴,〈努爾哈赤崛起與李成梁關系史事鉤沉〉,《滿族研究》,第1期,2009,頁39-44。
38. 陳煒,〈宗藩體系的困局—試以壬辰戰爭對東亞國際關系的影響為中心〉,《安徽文學》 (下半月),第1期,2016,頁156-158。
39. 陸成侯,〈豐臣秀吉之死與壬辰倭亂的結局〉,《新史學通訊》,第9期,1956,頁13-15。
40. 黃強、張克,〈略談建州與建州女真的興起〉,《北方文物》,第3期,2011年,頁76-80。
41. 黃尊嚴、顏廷宏,〈試論壬辰戰爭對明朝的消極影響〉,《煙臺大學學報》,第4期,2009,頁104-108。
42. 楊松林,〈萬歷壬辰戰爭冊封日本國正使李宗城逃離釜山考〉,《黑龍江史志》,第17期,2013,頁253-254。
43. 楊海英,〈從壬辰戰爭到甲午戰爭回望500年的啟示〉,《雪蓮》,第6期,2014,頁6-10。
44. 楊通方,〈明朝與朝鮮的壬辰衛國戰爭〉,《當代韓國》,第1期,2001年,頁68-73。
45. 董興華,〈從「壬辰倭亂」看16世紀的東亞國際格局〉,《滄桑》,第4期,2013,頁82-84。
46. 董興華,〈從「壬辰倭亂」看明代山東的戰略地位〉,《科教導刊》 (中旬刊),第9期,2013,頁200-201。
47. 解祥偉,〈壬辰戰爭初期朝鮮國王內附問題考議〉,《史學集刊》,第4期,2017,頁118-128。
48. 解祥偉,〈壬辰戰前明鮮的「信任危機」及處置〉,《前沿》,第351期,2014,頁213-214。
49. 趙樹國,〈援朝禦倭戰爭期間宋應昌對中國北部海防建設的貢獻〉,《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第4期,2013,頁144-149。
50. 劉永連,〈《韓國歷代文集叢書》中的壬辰戰爭史料〉,《東北史地》,第2期,2013,頁84-88。
51. 劉曉東,〈「山東糧」與明代抗倭援朝〉,《春秋》,第4期,2017,頁53-54。
52. 劉曉東,〈「萬歷朝鮮之役」四百二十年祭 「扶危字小」與萬歷出兵朝鮮〉,《讀書》,第10期,2012,頁3-7。
53. 劉寶全,〈壬辰倭亂時期的朝鮮〈朝天錄〉之研究〉,《社會科學戰線》,第2期,2011年,頁241-243。
54. 潘慧,〈萬歷朝鮮役歷史背景述略〉,《知音勵志》,第11期,2017,頁100-101。
55. 鄭潔西,〈萬歷朝鮮之役前後的在日明朝人〉,《唐都學刊》,第2期,2009,頁80-83。
56. 鄭潔西,〈萬歷朝鮮戰爭期間和平條件的交涉及其變遷〉,《學術研究》,第9期,2017,頁132-143。
57. 鄭潔西,〈萬歷朝鮮戰爭期間的「豐臣秀吉中國人說」〉,《外國問題研究》,第1期,2017,頁53-59。
58. 鄭潔西、楊向艷,〈萬歷二十五年的石星、沈惟敬案—以蕭大亨《刑部奏議》為中心〉,《社會科學輯刊》,第3期,2014,頁135-139。
59. 盧彩慶,〈明代援朝戰爭中的陳璘將軍〉,《韶關大學韶關師專學報》 (社會科學版),第3期,1991,頁56-57。
60. 穆彪,〈壬辰倭亂背後的明朝日外交〉,《安徽文學》 (下半月),第5期,2017,頁155-160。
61. 鞠明庫,〈萬歷三十六年江南水災、糧食危機與社會應對〉,《西南民族大學學報》 (人文社科版),第10期,2016,頁1-7。
62. 韓東育,〈「萬歷朝鮮之役」四百二十年祭 「壬辰倭亂」與明廷的「朝鮮保全」〉,《讀書》,第10期,2012,頁11-16。
63. 顏廷宏,〈試論壬辰戰爭對東亞國際關系的影響〉,《聊城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第2期,2010,頁273-276。
64. 顏廣文,〈區大相「壬辰之役」紀事詩的史學價值〉,《學術研究》,第10期,2011,頁120-126。
65. 魏鵬、顏廷宏,〈壬辰戰爭前後明政府決策失誤探究〉,《北方論叢》,第3期,2011,頁91-94。
66. 譚海清,〈廣東抗倭英雄陳璘紀事〉,《小康》,第9期,2014,頁16-22。
67. 關涵予,〈壬辰戰爭研究綜述〉,《前沿》,第18期,2013年,頁155-156。

(三) 中文學位論文
1. 左玉平,《萬歷援朝戰爭期間登州軍事作用與地位研究》,山東: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13。
2. 王亮,《壬辰倭亂與明人抗日援朝》,內蒙古:內蒙古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1。
3. 李品緯,《明將李如松與朝鮮之役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
4. 李傳清,《明朝萬歷年間的宗藩問題研究》,內蒙古:內蒙古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17。
5. 肖平,《試論災異與萬歷政局》,江西: 江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5。
6. 周承毅,《萬曆朝鮮戰爭—明軍的戰爭指導》,桃園: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7. 武曉燕,《明萬歷援朝抗倭初期的幾個問題》,內蒙古:內蒙古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
8. 邱業超,《明代遼東經略制度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9. 金寬中,《萬曆朝鮮之役與其影響》,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69。
10. 孫文忠,《萬歷朝鮮戰爭期間宋應昌對日策略研究》 ,浙江:寧波大學碩士論文,2018。
11. 時江玲,《明朝嘉靖至萬歷前期的內閣首輔制研究》,北京:中國政法大學碩士論文,2011。
12. 馬佳佳,《國本之爭與萬歷政局》, 陝西:延安大學碩士論文,2015。
13. 高航,《朝鮮宣祖時期與明朝萬歷時期黨爭比較》, 吉林:延邊大學碩士論文,2016。
14. 張子平,《萬歷援朝戰爭初期明日和談活動的再探討》,上海:復旦大學碩士論文,2012。
15. 郭湞詠,《萬曆中後期言官派系黨爭之研究(1586-1620)》,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16. 陳宏文,《明萬曆三大征軍費之研究》,臺中: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碩士論文,2012。
17. 陳宥任,《豐臣秀吉的大陸政策研究--以萬曆朝鮮之役為中心》,臺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18. 馮海瑛,〈《萬歷野獲編》分詞理論與實踐》,廣西:廣西師範學院碩士論文,2012。
19. 群英,〈《萬歷野獲編》文學史料類纂考辨》,華中: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0。
20. 葉菜萍,《壬辰倭亂時期的明鮮關係(1592-1598)》,臺北:東吳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9。
21. 董建民,〈壬辰御倭戰爭後期1597~1598明軍糧餉問題研究〉,山東: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碩士論文,2016。
22. 趙雨,〈《萬歷邸鈔》與明史研究》〉,遼寧:遼寧大學碩士論文,2013。
23. 趙勃陽,《萬歷援朝戰爭中李如松的戰和策略研究》, 天津:天津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6。
24. 劉香儒,《萬歷援朝東征時期的廟堂策劃》,吉林:東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4。
25. 範敬如,《明朝首輔趙志皋與萬歷明日和議》, 山東: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17。
26. 鄭俊榮,《萬歷時期援朝抗倭戰爭前後明與朝鮮流通的銀》,黑龍江:黑龍江大學碩士論文,2012。



二、 近人著述(外文部分)
(三) 日文專書
1. 小野和子《明季黨社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四、 工具書
1.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輯委員會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2. 田繼綜編,《八十九種明代傳記綜合引得》,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3. 周駿富編,《明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1991年。
4. 國立中央圖書館編,《明人傳記資料索引》,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78年。
5. 談其驤編,《中國歷史地圖集》,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1982-1987。

五、 電子資料庫
1. 中央研究院歷史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http://hanchi.ihp.sinica.edu.tw/ihp/hanji.htm
2. 明清檔案人名權威資料庫
http://archive.ihp.sinica.edu.tw/ttsweb/html_name/search.php
3. 明實錄、朝鮮王朝實錄、清實錄資料庫合作建置計畫
http://hanchi.ihp.sinica.edu.tw/mql/login.html
4.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http://cnki.sris.com.tw.ezproxy.lib.ncu.edu.tw/kns55/brief/result.aspx?dbPrefix=CJFD
5.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A5hFy5/login?jstimes=1&loadingjs=1&o=dwebmge&ssoauth=1&cache=1529559904457
6. 中國歷代人物傳記資料庫
http://db1.ihp.sinica.edu.tw/cbdbc/ttsweb?@0:0:1:cbdbkm@@0.39137549086169954
指導教授 吳振漢 審核日期 2018-11-27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