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4429009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5 、訪客IP:18.188.61.223
姓名 張簡育婷(Yu-Ting Jhang Jia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經濟學系
論文名稱 多元入學管道與在校成績之關係-以國立中央大學為例
相關論文
★ 人格特質對薪資影響★ 男性婚姻溢酬的世代效果-以台灣為例
★ 雙佔廠商研發決策分析:考慮研發外溢與角解★ 家戶內共居行為對所得分配之影響
★ 小型開放經濟、人口內生與經濟成長★ 與配偶認識方式之期間分析:台灣與中國之實證研究
★ 工資不均度與流動性之分析:台灣與美國實證結果比較★ 偏見環境下的婚配市場
★ 影響國中學習表現之因素分析★ 影響參試者努力程度之理論分析
★ Segregation or Integration?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Education Reform★ Duopolistic Comparison Sites of Homogeneous Product
★ 教育擴張下年輕依賴人口之計算調整★ A Simple Two-way Matching Model with Knowledge and Social Skills
★ 職業球員合約年的行為表現-以WAR解析美國職棒大聯盟為例★ 臺灣1976-2010家戶教育支出的影響因素分析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自我國2002年正式實施多元入學方案後,台灣大學、政治大學、清華大學、交通大學等皆有相關研究討論此政策的實施成效。本研究以2007-2015年國立中央大學的校務資料,探討不同的入學管道對於學生在學期間的學業表現是否存在顯著差異,並與既有的研究成果進行比較,探討入學管道與在學成績間的關係是否存在校際差異。本研究使用普通最小平方法(Ordinary Least Squared)與分量迴歸(Quantile Regression)進行分析。實證結果顯示,女性的成績顯著高於男性,進一步以分量迴歸分析,發現不論在哪一分位下,女性的成績皆顯著高於男性,不過其效果有遞減現象。在不同入學管道方面,除第四學期的學期成績外,經由個人申請與繁星推薦入學之學生的學業成績顯著高於指考生。然而,控制總學測成績後,發現經由個人申請入學之學生的學業表現不顯著異於經由指考入學的學生;進一步分為學測各科成績後,發現社會、自然與英文其結果為正向顯著,學測成績可以解釋申請生成績優於指考生。最後,我們將學生畢業高中列入可量,並分為三類:第一類高中為2011-2014年經由指考或是個人申請進入台大就讀前15名高中畢業學校,第二類高中為2011-2015年間至少有一人經由指考或是個人申請進入台大就讀之高中扣除第一類高中,其餘學校列為第三類高中,普通最小平方法結果顯示,本校繁星優秀的學生是來自第一類以及第二類高中,也就是比較好的高中,進一步以分量迴歸檢視,發現除了第二學期外,第一類高中繁星生在第一學期、第三學期以及第四學期,其成績表現優異情況十分穩健。
摘要(英) Since the form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multi-channel college entrance system in 2002, th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he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the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and the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have conducted research to exa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ystem. In this study, we use the 2007-2015 administrative data of the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different entrance channels. Besides, we compare results with other existing researches to explore wheth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rance channel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differs from school to school. In particular, both Ordinary Least Squares and Quantile Regression approaches are adopted to estimate the relationship.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emale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 is better than male students. Moreover, the Quantile Regression shows that female students outperform male students at every quantile. However, the gender gap in academic performance is decreasing in upper quantiles. In regard with multiple entrance channels, students admitted via individual applications and Star Program have better academic outcomes except for the fourth term. Yet, after controlling the overall General Scholastic Ability Test (GSAT) score, students who entering colleges via individual applications are not significantly perform better than those who enrolled by taking subject tests. Moreover, the GSAT score can explain the difference of individual applicants and students by Star Program. Finally, types of high school a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e divided it into three types: type one is that within the top 15 high schools has been admitted into th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via individual-application or subject-test channels between 2011-2014;type two is that at least one student has been admitted into th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via individual-application or subject-test channels between 2011-2015;the remaining schools are type three. The results of the least squares method show that outstanding students by Star Program in our school come from type one and type two high school, that is, the better high school. Moreover, the Quantile Regression shows that students by Star Program who come from type one high school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are robust besides the second term.
關鍵字(中) ★ 多元入學方案
★ 在校成績
★ 學學科能力測驗
★ 普通最小平方法
★ 分量迴歸
關鍵字(英) ★ Multiple Entrance Program
★ Academic Achievement
★ General Scholastic Ability Test
★ Ordinary Least Squared
★ Quantile Regression
論文目次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v
目錄 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緒論 1
1-1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1
1-2研究範圍與限制 2
1-2-1研究範圍 2
1-2-2研究限制 2
1-3名詞釋義 2
1-3-1多元入學方案 2
1-3-2考試 3
第二章、文獻回顧 7
2-1多元入學相關文獻 7
2-2在校成績相關文獻 9
2-3多元入學與在校成績相關文獻 10
第三章、資料來源與實證模型 19
3-1資料來源與處理 19
3-2敘述統計與推論統計 19
3-2-1中央大學學生來源 19
3-2-2大學學科能力測驗 23
3-2-3在校成績 25
3-3實證模型設定與變數說明 28
3-3-1 OLS 迴歸模型分析方法 28
3-3-2變數說明與定義 30
3-3-3重要解釋變數間相關係數 32
第四章、實證估計結果與分析 34
4-1多元入學管道與成績之關係 34
4-2加入學測成績 35
4-3加入高中類別變數 38
第五章、分量迴歸 40
第六章、結論與未來研究方向 50
參考文獻 52
附錄 57
參考文獻 106學年度大學多元入學升學網 (2017),入學方案簡表,取自http://nsdua.moe.edu.tw/index.php/plan?limitstart=0。
Deepak, K., Al-Umran, K., Al-Sheikh, M., & Al-Rubaish, A. (2011). “The Influence of Gender on Undergraduate Performance in Multiple Choice Testing in Clinical Disciplines at University of Dammam, Saudi Arabia.” Al Ameen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4(1), 123-130.
Hanafi, Z., & Noor, F. (2016). “Relationships between Demographic Factors and Emerging Adultâs Academic Achiev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ademic Research In Business And Social Sciences, 6(6).
Koenker, R., & Bassett, G. (1978). “Regression Quantiles.” Econometrica, 46(1), 33-50
Sheard, M. (2009). “Hardiness Commitment, Gender, and Age Differentiate University Academic Performance.”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9(1), 189-204.
丁慕玉 (2006),「科技大學多元入學之學生對於不同校院系學業成就的探討─以虎尾科技大學為例」,《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學報》,25(4),71-82.
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 (2017),多元入學方案(104-106學年度適用).,取自 http://www.jbcrc.edu.tw/multi1.html。
王秀槐 (2014),「多元入學制度下的教育機會均等:經由不同 入學管道進入不同類型學校的大一學生家庭社經背景之研究」,《市北教育學刊》,(47),21-46。
王秀槐與黃金俊 (2010),「擇其所愛、愛其所擇:從自我決定理論看 大學多元入學制度中學生的科系選擇 與學習成果」,《 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5(2),1-27。
田弘華與田芳華 (2008),「大學多元入學制度下不同入學管道之 大一新生特性比較」,《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20(4), 481一511。
田芳華與傅祖壇 (2009),「大學多元入學制度: 學生家庭社經背景與學業成就之比較」,《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4(1),209 – 233。
江采凌 (2014),「檢視多元入學政策之考試與招生 ─ 國立交通大學之經驗」,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統計學研究所。
余秋芬 (2004),「高中學科能力測驗成績與大學入學後學科學習績效之相關性研究-以中國文化大學為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
吳碧娥 (2015),「 大學多元入學變多錢入學 窮人子女搏翻身難!」,取自http://www.naipo.com/Portals/1/web_tw/Knowledge_Center/Editorial/publish-261.htm。
李家同 (2015),「我的教育專欄(18)不要再折磨年輕人,改回聯招吧!」,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notes/%E6%9D%8E%E5%AE%B6%E5%90%8C/%E6%88%91%E7%9A%84%E6%95%99%E8%82%B2%E5%B0%88%E6%AC%8418%E4%B8%8D%E8%A6%81%E5%86%8D%E6%8A%98%E7%A3%A8%E5%B9%B4%E8%BC%95%E4%BA%BA%E6%94%B9%E5%9B%9E%E8%81%AF%E6%8B%9B%E5%90%A7/1575619016039708?pnref=story。
李浩仲、李文傑與連賢明 (2015),「多「錢」入學 ?從政大學生組成看多元入學」,《經濟論文》,44(2),207–250。
李維倫、古慧雯、駱明慶與林明仁 (2016),「入學管道與學習表現」,台灣經濟學會2016年年會暨當代經濟議題學術研討會,臺灣大學頤賢介宙館。
李鴻章 (2010),「臺東縣中小學學生數學學業成績之馬太效應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41(1),35-60。
邱道生與徐宜成 (2011),「不同入學管道學生學業成就之比較研究:以臺灣觀光學院為例」,《臺灣觀光學報》,(8),63 – 74。
洪泰雄 (2006),「我國大學甄選入學制度及其學生學習成就之探討-以台灣大學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
紀佳琪 (2016),「大學多元入學政策制定合理性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
孫旻儀與蔡明學 (2007),「社經地位和學生學業成就關係之後設分析」,《國教學報》,(19),199-222。
秦夢群 (2004),「大學多元入學制度實施與改革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7(2),59-84。
張芳全 (2011),「家長教育程度、文化資本、自我抱負、學習興趣與數學成就之關係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25(1),29-56。
許聰鑫 (2005),「專科學校採行推薦甄選制對學生來源與學習成效的影響─以南開技術學院為例」,《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0(1),139-154。
陳怡靖與黃毅志 (2011),「學科補習、社會資本、文化資本與高中多元 入學關係之研究」,《教育研究學報》,45(2),87-111。
陳秋蘭、陳俊仁、唐自強與林恆弘 (2008),「嘉南藥理科技大93級藥學系學生入學管道與學業成績之比較」,《嘉南學報(人文類)》,(34),608-615。
陳婉琪、陳承佑與林明仁 (2016),「多元入學與選材機制:臺北大學學生表現之校務資料分析」,台灣經濟學會2016年年會暨當代經濟議題術研討會,臺灣大學頤賢介宙館。
陳智華 (2011),清大追蹤:甄選、繁星入學生 成績優於指考生,聯合報。
陳意涵 (2016),「大學多元入學管道與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國立宜蘭大學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宜蘭大學應用經濟與管理學系應用經濟學碩士班。
楊國樑、王瑞榮與陳錦初 (2014),「管道多元與學生多元制度在入學後學業成就差異之比較」,《樹德科技大學學報》,16(2),37-56。
葉高華 (2015)「考大學及其背後的故事–以中山大學為例」,巷仔口社會學,取自https://twstreetcorner.org/2015/07/07/yapkohua-3/。
銀慶貞、陶宏麟與洪嘉瑜 (2015),「由大學多元入學者的個人背景與滿 意度評估多元入學的成效」,《應用經濟論叢》,(98)。
劉慧君 (2006),「家庭內社會資本、自我概念、族群認同對台東縣原漢學童學習適應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
駱明慶 (2001),「教育成就的省籍與性別差異」,《經濟論文叢刊》,29(2),117 – 152。
駱明慶 (2016),「誰是台大學生?(2001-2014) — 多元入學的影響」,《經濟論文叢刊》,即將出版。
蘇敬婷 (2013),「由國立交通大學學生背景特質與學業表現看多元入學政策」,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統計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 鄭保志、曹真睿 審核日期 2017-7-17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