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4724014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3 、訪客IP:3.138.122.195
姓名 邱冠傑(Guan-Jie Cio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法律與政府研究所
論文名稱 公私協力治理的動態性變遷之個案研究:以台灣地方公共服務型非營利組織為例
(A Study On Dynamic Change in Public-Private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A Case Study of the Local Public Servic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in Taiwan)
相關論文
★ 從台灣賄選案件探討政治因素對於司法審判之影響★ 政治因素對於法院審理之影響分析:以台灣選舉誹謗司法案件為例
★ 台灣信仰型非營利組織治理活動與模式之研究-以五個信仰型非營利組織為例★ 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治理網絡建構之研究:以台北都會區新移民為個案的觀察
★ 族群型代表性行政機關課責之研究 – 以我國中央與地方客家行政機關為例★ 社區治理網絡中非營利組織政策倡議之研究-台北市八頭里仁協會之個案研究
★ 地方政府與第三部門的契約委外關係之研究: 以我國社會福利型非營利組織為例★ 我國地方性信仰型非營利組織的策略聯盟之研究— 以「財團法人桃園縣寺廟團體公益慈善基金會」 為個案研究
★ 地方政府契約委外與信仰型非營利組織★ 社會企業之組織運作型態探討 ─以The Big Issue為例
★ 多元文化下社區發展協會政策網絡之研究-以桃園縣新移民關懷服務據點為例★ 台灣地方政府新移民職業訓練契約委外 之研究:以桃園市為例
★ 台灣地方推展志願服務簽約委外之研究:以桃園市志願服務教育訓練為例★ 工作整合型社會企業轉型之研究-以台北市與新北市庇護工場為例
★ 地方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協力影響之研究 -以桃園市身心障礙福利團體為例★ 倡議型非營利組織之動員策略與網絡治理:以臺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中文摘要
非營利組織處於資源有限與競爭性高的環境,若要從眾多的非營利組織中脫穎而出,就必須針對內外在環境變化來進行觀察與了解,藉此來掌握協力關係的生成契機、穩定協力關係的運作、預測協力關係未來發展趨勢。故本研究旨在探討公私協力關係的動態性變遷,即內外在環境因素的變遷,對於公私協力關係所造成的影響。本研究採取個案研究法與半結構式訪談的方式進行經驗性資料的蒐集與整理。本研究對象與公部門之間建構公私協力關係長達20年,將透過內外在環境因素的變遷對於公私協力關係的影響,來探討整體發展脈絡。研究結果發現,外在環境因素匯聚之前,非營利組織協力企業家本身必須握有一定程度的內在環境因素,更能掌握與善用協力窗形成的契機,而內在環境因素掌握程度若越高,協力企業家越具有主動性。另外,協力企業家在每一段協力關係都能夠習得協力技巧與經驗,使得每一段協力關係形成一個相互影響與關聯的循環性關係。綜上所述,公私協力關係過程的起迄,是一種持續與內外在環境因素互動的動態性的變遷過程。故認識環境因素對於公私協力關係與組織發展的影響,對於非營利組織而言是相當重要的課題。
摘要(英) Abstract
NPOs are situated in a highly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with limited resources. If they want to stand out from numerous NPOs, they have to observe and understand the change i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s.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and the understanding, NPOs can grasp the opportunity to create a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 stabilize the operation of a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 and predict the developmental trend of the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 in the future.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dynamic change in public-private collaboration, which is the influence cast upon a public-private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 by the change in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study adopts case study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s research methods to gather and organize empirical materials. The subject of the case study has constructed a long-term public-private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public sector for 20 years. Through the influence cast upon a public-private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 by the change in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is study explores and discusses the integral context of development. The research result shows that the collaborative entrepreneurs of NPOs must have a grasp of in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to a certain degree to be more capable of having a grasp and making the most of the opportunity brought by a collaborative window before ex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converge. Moreover, the collaborative entrepreneurs will be more active if they can have a stronger grasp of the in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addition, the collaborative entrepreneurs can acquire collaborative skills and experiences in every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 turning all of their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s into circulating ones, which influence each other and connect one another. To sum up,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 of a public-private collaborative process are a kind of a dynamically changing process that continuously interacts with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refore, understanding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fluence upon a public-private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n organiza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issue to NPOs.
關鍵字(中) ★ 公私協力
★ 治理動態
★ 公共服務型非營利組織
關鍵字(英) ★ public-private collaboration
★ dynamics of governance
★ public servic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論文目次 目錄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i
致謝辭 vii
目錄 xi
圖表目錄 x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9
第三節 研究架構、研究方法與研究流程 12
第四節 文獻檢閱 2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35
第一節 公私協力理論 35
第二節 治理理論 51
第三節 非營利組織 60
第四節 政策窗到協力窗 68
第五節 Bryson、Crosby與Stone的協力治理模型 71
第三章 個案介紹與訪談對象 77
第一節 社團法人桃園市社會教育協進會 77
第二節 研究受訪對象 81
第四章 研究分析 85
第一節 協力萌芽時期 85
第二節 協力發展時期 98
第三節 協力催生時期 10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5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25
第二節 研究限制 137
第三節 未來研究建議 138
參考文獻 141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依姓氏筆畫排序)
一、期刊論文
朱景鵬、謝偉智,2010,〈行政院組織改造推動方向與執行策略〉,《研考雙月刊》,34(2),頁16-18。
江明修,1995,〈非營利組織領導行為之研究〉,《問題與研究月刊》,34(10),頁77-98。
江明修,1998,〈公共行政的新典範: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服務觀〉,《人事管理月刊》,35(11),頁4-8。
江明修、陳定銘,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政策遊說的途徑與策略〉,《政大公共行政學報》,4,頁153-192。
江明修、鄭勝分,2003,〈全球治理與非營利組織〉,《中國行政》,73,頁71-96。
吳英明,1993,〈公私部門協力關係和「公民眾參與」之探討〉,《中國行政評論》,2(3),頁1-14。
吳英明、安財福、錢學敏,1998,〈公共管理三P策略-以BOT為例〉,《公教資訊》,2(1),頁25-34。
吳濟華,1994,〈推動民間參與都市發展:公私部門協力策略之探討」,《臺灣經濟月刊》,208,頁1-15。
吳瓊恩,2002,〈公共行政學報發展趨勢的探究:三種治理模式的互補關係及其政治理論基礎〉,《政大公行學報》,7,173-220
呂朝賢、郭俊巖,2003,〈地方政府與福利型非營利組織之關係:以嘉義地區為例〉,《社會科學學報》,11,頁143-187。
李宗勳,2004,〈公私協力與委外化的效應與價值:一項進行中的治理改造工程〉,《公共行政學報》,12,頁41-77。
周蔚,2008,〈公共政策執行主體多元及其外部條件的建議〉,《天水行政學院學報》,52,頁31-33。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夥伴關係之析探:以日本為例〉,《公共事務評論》,6(1),頁25-50。
孫本初、趙美珍、劉奕宏,2011,〈政府組織再造所面臨的挑戰與因應之道-公共管理的觀點〉,《T&D飛訊季刊》,131,頁1-21。
徐仁輝,1998,〈預算改革、財政平衡與政府再造〉,《主計月報》,516,頁51-56。
張世賢,2014,〈政策企業家之探討〉,20,頁1-18。
張德永,2005,〈非營利組織的特性、功能與發展趨勢〉,《T&D飛訊》,36,頁1-19。
莊文忠,2003,〈制度的研究:『新制度論』觀點的比較與『後現代制度論』的發展〉,《理論與政策》,16(4),頁15-44。
郭耀昌,2008,〈政策評估與決策模式〉,《研考雙月刊》,32(2),頁69-79。
陳定銘,2003,〈非營利組織行銷管理之研究〉,《社區發展季刊》,102,頁218-241。
陳定銘,2004,〈第三部門與國家發展—以全國性社會團體為例〉,《中央大學社會文化學報》,18,頁85-119。
陳金貴,2013,〈治理之理論與發展〉,《公共治理季刊》,1(1),頁25-36。
陳恆鈞,1997,〈由「公私部門合夥」觀念談民眾參與政府建設〉,《人力發展》,47,頁32-41。
陳恆鈞,2008,〈協力治理模式之初探〉,《T&D飛訊季刊》,6,頁26-37。
陳恆鈞、劉紹祥,2007,〈由政策選擇觀點談政策變遷〉,《T&D飛訊,》,55,頁1-19。
陳政智,2009,〈公私協力下政府部門如何協助非營利組織生存〉,《社區發展季刊》,126,頁181-190。
陳曼麗,2005,〈社會力的展現──認識第三部門〉,《T&D飛訊》,36,頁1-6。
陳曼麗,2005,〈社會力的展現-認識第三部門〉,《T&D飛訊,》,36,頁1-6。
陳敦源、張世杰,2010,〈公私協力夥伴關係的弔詭〉,《文官制度季刊》,2(3),頁17-71。
黃協源,2010,〈政府與第三部門的緩辦關係-以社會服務領域為例〉,《研習論壇》,116,頁1-23。
黃富順,1998,〈我國成人教育的發展與革新〉,《教育資料集刊》,23,頁221-239。
黃源協,2010,〈政府與第三部門的夥伴關係〉,《研習論壇月刊》,116,頁1-10。
廖俊松,2007,〈從網絡治理觀點觀察重建區社區總體營造計畫之執行〉,《政策研究學報》,7,頁35-64。
蕭全政,2003,〈政府再造的基本精神:小而美或小而能?〉,《行政管理論文選輯》,17,頁405-412。
蘇捷,2012,〈公私協力夥伴關係的建立:網絡治理的形成〉,《行政視訊》,42,頁2-4。
顧忠華,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性與自主性〉,《台灣社會學研究》,4,頁145-189。

二、專書
丘昌泰,2013,《公共政策》,高雄:巨流
江岷欽、劉坤億,1999,《企業型政府:理念、實務、省思》,台北:智勝文化。
江明修,2000,《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台北:智勝文化。
吳定等著,2007,《行政學上、下》,台北:空大。
吳英明,1996,《公私部門協力關係之研究:兼論公私部門聯合開發與都市發展》,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周文欽,2000,《研究方法概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林淑馨,2007,《日本非營利組織:現況、制度與政府之互動》,台北:巨流圖書。
林淑馨,2010,《日本型公私協力:理論與實務》,台北:巨流出版社。
林淑馨,2011,《非營利組織概論》,台北:巨流出版社。
林鍾沂,2001,《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
孫本初,2005,公共管理,台北:智勝文化。
孫本初,2011,《新公共管理》,台北:一品文化。
高寶華,2006,《非營利組織經營策略與管理》,台北:華立圖書。
張德永,2001,《社區大學:理論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張潤書,1990,《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
張潤書,1998,《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值得研究》,台北:五南。
陳定銘,2007,《非營利組織政府與社會企業理論與實踐》,台北:智勝文化。
陳恆鈞,2002,《治理互賴與政策執行》,台北:商鼎文化。
陳萬淇,1985,《個案研究法》,台北:華泰。
鈕文英,2012,《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雙葉。
潘淑滿,2003,《質性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蕭新煌,2014,《書寫台灣第三部門使I》,台北:巨流。
賴維堯、林鍾沂、施能傑、許立一,2005,《行政學入門》,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魏惠娟,2008,《高齡教育政策與實踐》,台北:五南。

三、專書論文
江明修,2003,〈志工管理之理念〉,江明修編,《志工管理》,台北:智勝,頁1-20。
張茂桂,2002,〈多元主義、多元文化論述在台灣的形成與難題〉,薛天棟主編,《台灣的未來》,台南市:國立成功大學社會科學院,頁223-73。
許世雨,2000,〈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江明修主編,《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台北:智勝文化,頁155-190。
傅麗英,1999,〈非營利組織與公民參與:民間教改團體的個案研究〉,江明修主編,《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台北:智勝文化,頁325-396。
黃一峰、何慧卿,2003,〈志工之績效管理〉,江明修編,《志工管理》,台北:智勝,頁173-188。

四、學位論文
王雪玲,2012,《區公所與社區發展協會在社區營造中的公私協力關係研究-以臺南市安定區中沙社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專班碩士論文。
江金山,1985,《公共利益團體影響公共政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碧娟,2013,《地方政府托育服務政策之公私協力關係-以苗栗縣社區保母系統為例》,東海大學第三部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李佳純,2009,《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治理網絡建構之研究:以台北都會區新移民為個案的觀察》,國立中央大學法律與政府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宗洋,2015,《非營利組織在公私協力關係中的角色之研究:以台中市愛心食物銀行為例》,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李淑麗,2016,《非營利幼兒園公私協力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周威廷,1996,《公共合產之理論策略:非營利組織公共服務功能的觀察》,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子強,2007,《政府與社會福利性非營利組織夥伴關係建構之研究-以家扶中心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書郁,2014,《宗教型非營利組織治理研究-以基督、天主、佛三大宗教型基金會為例》,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林惠華,2002,《公私協力機制運用於都市更新政策之研究:士林夜市之個案模擬》,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怡真,2009,《公私協力關係之探究--以台南府城觀光護照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俊嘉,2014,《地方政府與宗教型身心障礙非營利組織夥伴關係建構之研究-以天主教臺中教區所屬社會福利機構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侯建州,2003,《台灣地區民間社會福利資源中介組織腳色與定位之研究-以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為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洪郁婷,2002,《建構危機狀態下的公私協力關係:九二一緊急醫療與安置照. 顧在災難管理過程中的角色》,東海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郝元圓,2013,《非營利組織治理之研究─以文化藝術財團法人基金會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張孝文,2013,《新北市國際環境藝術節之公私協力治理分析》,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班碩士論文。
張泰瑞,2007,《地方觀光發展協力治理機構之探究-以南投縣觀光產業聯盟協會為觀察焦點》,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張浩銘,2009,《非營利組織治理機制與財務保管課責:以文化藝術財團法人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怡安,2014,《政府運用公私協力治理之研究:以臺北市都市再生前進基地為例》,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陳冠達,2016,《評鑑對非營利組織治理影響之研究—以社會福利基金會評鑑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陳策愷,2012,《表演藝術政策之公私協力關係-以台中市為例》,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黃秀琴,2014,《非營利幼兒園公私協力關係之研究-以花蓮縣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黃芃瑋,2015,《公私協力治理模式之探討─ 以「造橋古驛閒置宿舍木屋群整修再生計畫」為例》,國立聯合大學資訊與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祥鈺,2016,《政府部門與非營利組織夥伴關係的運行-以「新北市實物銀行方案」參與組織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廖慧雯,2012,《非營利組織治理模式與績效之探討-以社會服務慈善團體及農會團體為例》,東吳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
齊碧修,2013,《志工運用與公私協力關係之研究-以新北市板橋區社區關懷據點服務獨居老人為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劉奕宏,2008,《台灣信仰型非營利組織治理活動與模式之研究-以五個信仰型非營利組織為例》,國立中央大學法律與政府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哲榮,2003,《知識經濟時代的治理模式:科層、市場與社群模式功能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賴貞男,2008,《公私協力治理理論與應用—以屏東縣黑鮪魚文化觀光季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岱芬,2014,《臺中市歷史建築維護成效之探討:公私協力治理觀點》,國立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琬容,2012,《臺北市市民運動中心公私協力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羅盛國,2007,《從公私協力觀點探討地方產業推動之研究-以桃園蓮花季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五、研討會論文
吳宗憲,2008,〈政府與非營利組織互動模式研究之回顧與前瞻〉,發表於「2008台灣公共行政與公共事務系所聯合會(TASPAA)夥伴關係與永續發展學術研討會」,台中:東海大學。
吳英明,1994,〈市民參與』和公私部門協力關係:以都市發展為例〉,發表於「都市生活與政策學術研討會」,高雄:國立中山大學。
陳定銘、潘盈竹,2006,〈非營利組織實踐公共政策之探討:以彭婉如基金會優質保母政策為例〉,發表於「全球化與行政治理學術研討會」,桃園:開南大學公共事務學系。
陳秋政,2008,〈跨部門治理議題之分析架構芻議:社會中心治理途徑〉,發表於「夥伴關係與永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TASPAA 2008 年會)」,台中:東海大學。
陸宛蘋,2012,〈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資源募集與績效評估〉,發表於「2012年兩岸社會福利學術研討會-非營利組織的發展與社會服務創新 」台北:財團法人中華文化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六、研究計畫
江明修,1999,〈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內部與外部環境—非營利組織與政府—非營利組織遊說功能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NSC 8-2416-H-004026-E21)。
孫本初,1994,〈非營利組織管理之研究:以台北市政府登記有案之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為對象〉,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劉宗德,2000,〈政府業務委託民間辦理類型及程序之研究〉,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亞太營運協調中心委託。

七、政府出版品
桃園縣平鎮市公所,2014,《平鎮市志》。
桃園縣平鎮市公所,2014,《桃園縣平鎮市志》。
桃園縣政府,1997,《桃園縣綜合發展計畫1:總體發展計畫》。
桃園縣政府,1997,《桃園縣綜合發展計畫3:經濟產業、住宅、公共設施與公
桃園縣政府,1997,《桃園縣綜合發展計畫7:警政、公共安全消防、財務部門
教育部,2006,《邁向高齡社會老人教育政策白皮書》。

八、網路資料
《七十九年戶口及住宅普查提要分析》,https://www.stat.gov.tw/public/Attachment/5327113934FD8HDYF3.pdf。
《諮議報告書 I》,http://history.moe.gov.tw/important_list.asp。
《諮議報告書 II》,http://history.moe.gov.tw/important_list.asp。
《諮議報告書 III》,http://history.moe.gov.tw/important_list.asp。
「桃園縣新屋鄉客家文化圖書館」落成典禮 縣長談話》,http://gaz.tycg.gov.tw/ty_gazFront/search/showText.jsp?yyno=09806。
中壢社區大學,http://www.jlcc.org.tw/school2/。
行政院主計總處,https://www.dgbas.gov.tw/mp.asp?mp=1。
社團法人桃園市社會教育協進會官方網站,http://www.shedu.org.tw/。
桃園市政府社會局,http://sab.tycg.gov.tw/index.jsp。
新楊平社區大學,http://www.syp.org.tw/。


英文部分(依字母順序排序)

Bryson, J. M., B. C. Crosby, and M. M. Stone. 2006.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ross-sector collaborations: Propositions from the literatur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ws, 66(s1): 44-55.
Cornforth, C, Hayes, J. P., & Vangen, S. 2015. “Nonprofit–Public Collaborations: Understanding Governance Dynamics.”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44(4): 775-795.
Davis, G. F., & Cobb, J. A. 2010.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 Past and future.” Research in the Sociology of Organization, 28, 21–42.
Gidron, Benjamin, Ralph M. Kramer, and Lester M. Salamon. 1992. Government and the Third Sector.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ress.
Keith G. Provan, Patrick Kenis. 2008. “Article Navigation Modes of Network Governance: Structure, Management, and Effectiveness.” J Public Adm Res Theory, 18(2): 229-252.
Klijn, E.-H., & G. R. Teisman. 2003.” Institutional and Strategic Barriers to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An Analysis of Dutch Cases.” Public Money & Management, 23(3): 137-147.
Lober, D. J. 1997. “Explaining the formation of business-environmentalist collaborations: Collaborative windows and the Paper Task Force.” Policy Sciences, 30:1-24.
Lois M. Takahashi, Gayla Smutny. 2002. “Collaborative Windows and Organizational Governance: Exploring the Formation and Demise of Social Service Partnerships.”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31(2): 165-185.
Rodes, R.A.W. 1997. “The New Governance: Governing without government.” Political, 44(4): 652-667.
Smouts, M. S. 1998. “The Proper Use of Governance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 115(1): 81-89
Wettenhall, R. 2003. “The Rhetoric and Reality o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Public Organization Review, 3(1): 77-107.
指導教授 孫煒(Way Sun) 審核日期 2018-1-11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