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4728002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77 、訪客IP:18.226.177.223
姓名 劉揚義(Yang-Yi Li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研究所
論文名稱 廣西來賓市小平陽鎮客家話研究
(The Study of Laibin Xiaopingyang Hakka Dialect in Guangxi)
相關論文
★ 廣西柳城縣沙埔鎮客家話研究★ 馬來西亞柔佛州古來惠州客家話研究
★ 廣西荔浦市青山鎮客家話研究★ 客家語文素養導向教學之具體實踐研究 -以新北市秀山國小為例
★ 客、畲、瑤語言關係研究★ 廣西恭城縣龍虎鄉客家話研究
★ 閩西清流、寧化客家話比較研究★ 泰國曼谷的興寧客家話語音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論文研究的方言點為廣西來賓市興賓區小平陽鎮客家話,來賓市位於廣西中部,是桂北與桂南、桂西與桂東的連接部,北與柳州市、桂林市、河池市交界,東與梧州市、桂林市、貴港市相鄰,西與河池市、南寧市相交,南與貴港市、南寧市毗鄰。廣西為擁有豐富語言資源的寶地,在經過多方言的接觸融合之下,形成本區客家話獨具風貌之特色。
本文以小平陽客家話的音韻為研究主軸,以田野調查實際收集到的語料,整理分析其語音系統及語音演變狀況。輔以對詞彙做進一步的探討,觀察小平陽客家話詞彙特色,並與同為廣西地區的龍虎、沙埔、公會客家話進行比較,整理出詞彙之間的差異性。
論文共分為六個章節,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研究方法,並回顧相關文獻;第二章為小平陽鎮客家話的語音系統,介紹聲母、韻母、聲調及連續變調、文白異讀的特色;第三章為小平陽客家話與中古音韻的比較,透過歷時的比較,觀察語音演變的分化情形與發展;第四章是以第三章為研究基礎,統整出小平陽鎮客家話的語音特點;第五章為小平陽客家話的詞彙特點,進行整理並歸納出5大類詞彙特點:A類(受普通話影響較大者)、B類(廣西地區區域相同者)、C類(本身獨有者)、BA類(廣西地區且借用普通話者)、AC類(借用普通話且本身獨有者);第六章結論交代本文研究成果及檢討本研究不足之處,並提出檢討與建議。
摘要(英) The dialect point studied in this paper is located in Guangxi, Xingbin District, Laibin City, Xiaopingyang Town Hakka dialect. Laibin City is located at central Guangxi, Laibin City is located in central Guangxi. And it is also bounded by Guilin to the north, the south, the east, and the west. It is to the north of Liuzhou City, Guilin City, and Hechi City. It is to the east of Quzhou City, Guilin City,and Guigang City. It is to the west of Hechi City and Nanning City. It is to the south of Guigang City and Nanning City.Guangxi is a treasure land with rich language resources. Under the contact and integration of many dialects, it forms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Hakka dialect in this area.
This study takes the Hakka dialect of Xiaopingyang Town in Laibin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paper takes actual survey method to study voice system and voice evolvement phenomenon of Hakka in Xiaopingyang Town and understand the historical phonological features and experienced phonological changes of Xiaopingyang Hakka dialect. With the further exploration of vocabulary, observe the vocabulary features of the Xiaopingyang Hakka dialect, and compare it with the Longhu, Shapu, and Gonghui Hakka dialects in Guangxi, and sort 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vocabulary.
There are six chapters in this study. The first chapter is an introduction that consists of the motive and purpose,methodology,literature review.The second chapter represents the phonetic system of Xiaopingyang Hakka dialect that was obtained from the field reseach, including the initials, finals, tones, feature of tonal sandhi, literary and colloquial reading.In the third chapter,a comparison is made between Xiaopingyang Hakka dialect and the ancient Chinese phonology to discuss the sound evol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Xiaopingyang Hakka dialect.The fourth chapter is the special features of Xiaopingyang Hakka. It is also a review of first three chapters. It reviews initials, finals and tones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Xiaopingyang Hakka dialect situation and change mechanism.
The fifth chapter is the discussion of Xiaopingyang Hakka vocabularies. Throught arrangment ,we can classify five major categories of vocabulary, including type A (effected by Mandarin more), type B (the same in Guangxi), type C (unique), type BA(both type B and type A) , type AC(both type A and type C).The last chapter is the conclusion of the research results.It also reviews the shortage of this research and proposes the suggestions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Xiaopingyang Hakka research.
關鍵字(中) ★ 廣西
★ 來賓市
★ 小平陽鎮客家話
★ 語音特點
★ 詞彙比較
關鍵字(英) ★ Guangxi
★ Laibin City
★ Xiaopingyang Hakka Dialect
★ Phonological Features
★ Vocabulary Comparison
論文目次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V
目次 IX
表目錄 XII
圖目錄 XIV
第一章 緒論1
1.1研究動機與目的 1
1.2研究方法與步驟 2
1.2.1田野調查法 2
1.2.2語音描寫法 3
1.2.3歷時比較法 3
1.2.4共時比較法 3
1.3文獻回顧及探討 3
1.3.1語言學研究方法論 4
1.3.2漢語方言研究 5
1.3.3客家話研究 6
1.3.4廣西地區客家話及壯語研究 7
1.4廣西來賓市興賓區小平陽鎮的地理概況 9
1.5發音人簡介 10
第二章 廣西來賓市小平陽鎮客家話的語音系統 11
2.1聲韻調系統 11
2.1.1聲母 11
2.1.2韻母 13
2.1.3聲調 16
2.2連讀變調 17
2.3文白異讀 19
第三章 廣西來賓市小平陽鎮客家話與中古音韻的比較 20
3.1聲母 20
3.1.1幫組 20
3.1.2非組 20
3.1.3端組 21
3.1.4泥組 22
3.1.5精組 22
3.1.6莊組 23
3.1.7知組 23
3.1.8章組 24
3.1.9見曉組 25
3.1.10影組及日母 26
3.2韻母 27
3.2.1果攝 27
3.2.2假攝 28
3.2.3遇攝 29
3.2.4蟹攝 30
3.2.5止攝 31
3.2.6效攝 32
3.2.7流攝 33
3.2.8咸攝 34
3.2.9深攝 35
3.2.10山攝 35
3.2.11臻攝 37
3.2.12宕攝 39
3.2.13江攝 40
3.2.14曾攝 40
3.2.15梗攝 41
3.2.16通攝 43
3.3聲調 44
3.3.1平聲 44
3.3.2上聲 44
3.3.3去聲 46
3.3.4入聲 46
第四章 廣西來賓市小平陽鎮客家話的語音特點 47
4.1聲母特點 47
4.2韻母特點 53
4.3聲調特點 56
第五章 廣西來賓市小平陽鎮客家話的詞彙特點 58
5.1 A類詞彙(受普通話影響較大者) 58
5.2 B類詞彙(廣西地區區域相同者) 61
5.3 C類詞彙(本身獨有者) 67
5.4 BA類詞彙(廣西地區客家話且借用普通話者) 73
5.5 AC類詞彙(借用普通話且本身獨有者) 74
第六章 結論 75
6.1研究成果 75
6.2檢討與建議 77
參考文獻(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78
附錄一:廣西來賓市小平陽鎮客家話同音字表 85
附錄二:廣西來賓市小平陽鎮客家話詞彙表 143
附錄三:廣西來賓市小平陽鎮客家話語法例句 171
參考文獻 一、專書
丁邦新(2007),《歷史層次與方音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王福堂(2005),《漢語方言語音的演變與層次》,北京:語文出版社。
朱曉農(2006),《音韻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何大安(2010),《聲韻學中的觀念與方法》,臺北市:大安出版社。
吳永章(2002),《畬族語瑤苗比較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李如龍(2003),《漢語方言的比較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如龍、張雙慶(1992),《客贛方言調查報告》,福州:廈門大學出版社。
李如龍、鄧曉華主編(1995),《客家方言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辛世彪(2004),《東南方言聲調比較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邱錫鳳(2012),《上杭客家話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唐作藩(2002),《音韻學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孫宏開(2009),《中國少數民族語言來源及其系屬:卷肆》,北京:民族出版社。
徐通鏘(2006),《語言論—語義型語言的結構原理和研究方法》,北京:商務印書館。
徐通鏘(2008),《歷史語言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時秀娟(2010),《漢語方言的元音格局》,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耿振生(2004),《20世紀漢語音韻學方法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張光宇(1996),《閩客方言史稿》,臺北市: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陳秀琪(2012),《客家話的比較研究》,臺北市: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陳保亞(1999),《20世紀中國語言學方法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陳曉錦(2004),《廣西玉林市客家方言調查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項夢冰(1997),《連城客家話語法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
黃成助(1928),《來賓縣志》,臺北市:成文出版社。
董同龢(2011),《漢語音韻學》,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劉綸鑫(1999),《客贛方言比較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劉綸鑫(1999),《客贛方言比較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劉澤民(2005),《客贛方言歷史層次研究》,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
劉澤民(2011),《南方方言研究論稿》,上海:中西書局。
謝建猷(2007),《廣西漢語方言研究》,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
謝留文(2003),《客家方言的語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鍾文典(2005),《廣西客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藍小玲(1999),《閩西客家方言》,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羅美珍、鄧曉華(1995),《客家方言》,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羅肇錦(1988),《客語語法》,臺北市:學生書局。
二、期刊論文
丁邦新(1982),〈漢語方言區分的條件〉,《清華學報》14.1/2:257-273。
朱曉農(2005),〈元音大轉移和元音高化鏈移〉,《民族語文》1:1-6。
李榮(1982),〈語音演變規律的例外〉,《音韻存稿》:107-118。
李榮(1989),〈漢語方言的分區〉,《方言》4:259。
李譜英(1995),〈廣西區境內客家方言字音韻母的主要差別〉,《玉林師範學報》16.4:16-21。
韋琍(2009),〈壯語對廣西漢語方言影響的特點及成因〉,《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1.2:132-137。
韋琍(2016),〈壯語對廣西漢語方言語音的影響〉,《現代語文(語文研究)》27-29。
韋達(2002),〈壯語詞彙的文化色彩〉,《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2.3:81-84。
孫紅舉(2014),〈論漢語合音現象的研究〉,《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0.1:115-124、175。
徐貴榮(2004),〈客語唇齒聲母的來源及其聲化現象〉,《第二屆「漢語方言」小型研討會》:217-228。
張光宇(2000),〈論條件音變〉,《清華學報》30.4:427-475。
張光宇(2004),〈漢語語音史中的雙線發展〉,《中國語文》6:545-557。
張光宇(2006),〈共同保留、共同創新與共同脫軌〉,《語言研究》26.2:14-21。
張光宇(2006),〈漢語方言合口介音消失的階段性〉,《中國語文》4:346-358。
張光宇(2007),〈論“深臻結構"及相關問題〉,《語言研究》27.1:1-11。
張琨(1983),〈漢語方言鼻音韻尾的消失〉,《中研院歷史語言所集刊》54.1:3-74。
陳秀琪(2009),〈客家話聲調的轉移現象〉,《客家方言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197-211。
陳秀琪(2011),〈客家話莊系字的歷史層次〉,第十二屆國際暨第廿九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
陳保亞(2005),〈語言接觸導致漢宇方言分化的兩種模式〉,《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2.2:43-50。
彭心怡(2009),〈大趨勢下的逆流-以舌根聲母-為探討的起點〉,《興大中文學報》26:197。
黃雪貞(1988),〈客家方言聲調的特點〉,《方言》4:241-246。
黃雪貞(1989),〈客家方言聲調的特點緒論〉,《方言》2:121-124。
楊秀芳(1989),〈論漢語方言中全濁聲母的清化〉,《漢學研究》7.2:41-73。
劉澤民(2004),〈客贛方言上聲調的歷史演變分析〉,《第二屆「漢語方言」小型研討會》:193-216。
練春招(2001),〈客家方言與南方少數民族語言共同詞語考略〉,《嘉應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19.2:107-113。
鄧曉華(1988),〈閩西客話韻母的音韻特點及其演變〉,《語言研究》1:75-97。
鄧曉華(2006),〈論客家話的來源-兼論客畬關係〉,《雲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3.4。
鄭曉峯(2001),〈漢語方言中的成音節鼻音〉,《清華學報》31.12:135-159。
鄭曉峯(2005),〈客贛方言的古濁上字歸陰平〉,UST Working Papers in Linguistics 1:1-16。
謝留文、黃雪貞(2007),〈客家方言的分區(稿)〉,《方言》3:238-249。
羅肇錦(2004),〈文白對比與客語源起〉,《第二屆「漢語方言」小型研討會》:229-238。
羅肇錦(2006),〈客語源起南方的語言論證〉,《LANGUAGE AND LINGUISTICS》7.2:545-569。
羅肇錦(2007),〈客家話hu→f的深層解讀〉,《客家族群與在地社會:台灣與全球的經驗》,智勝文化,289-300。
嚴修鴻(2004),〈客家話匣母讀同群母的歷史層次〉,《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41。
三、學位論文
江敏華(2003),《客贛方言關係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何純惠(2014),《閩西中片客家話與混合方言音韻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呂嵩雁(1999),《閩西客語音韻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李俊彥(2018),《廣西恭城縣龍虎鄉客家話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語文碩士班碩士論文。
李珊伶(2016),《閩西連城縣賴源客家話研究-以下村、黃地村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語文碩士班碩士論文。
李庭慧(2014),《四川成都東山客家話研究-以三聖鄉、黃土鎮、木蘭鎮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語文碩士班碩士論文。
邱仲森(2005),《台灣苗栗與廣東興寧客家話比較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宜軒(2016),《閩西連城中堡話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語文碩士班碩士論文。
韋煒(2015),《融水縣懷寶鎮客家話研究》,廣西師範大學語言學與跨文化教育系碩士論文。
徐丞艾(2015),《湖南客家話比較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語文碩士班碩士論文。
徐維莉(2012),《廣西省賀州市公會鎮客家話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袁鑫(2016),《廣西平樂縣同安鎮客家話研究》,廣西師範大學語言學與跨文化教育系碩士論文。
陳秀琪(2006),《閩南客家話音韻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陳玲(2016),《桂林陽朔縣金寶鄉客家話研究》,廣西師範大學語言學與跨文化教育系碩士論文。
陳輝霞(2008),《廣西臨桂小江客家方言島研究》,廣西師範大學語言學與跨文化教育系碩士論文。
彭心怡(2010),《江西客贛語的特殊音韻現象語結構變遷》,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彭淑鈴(2013),《上杭古田客家話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語文碩士班碩士論文。
彭凱筠(2012),《江西南康客家話鼻化韻和喉塞韻的兩種來源》,國立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富美(2019),《廣西柳城縣沙埔鎮客家話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游世薇(2019),《廣西荔浦市青山鎮客家話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黃美瑩(2012),《廣西省昭平縣樟木林鄉客家話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黃聖雅(2016),《福建省連城縣培田客家話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語文碩士班碩士論文。
楊針(2015),《融安縣大將鎮客家話研究》,廣西師範大學語言學與跨文化教育系碩士論文。
葉宇貞(2015),《廣西省賀州北陀客家話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劉淑惠(2016),《廣西鍾山客家話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語文碩士班碩士論文。
劉勝權(2006),《粵北客粵方言音韻比較研究》,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劉勝權(2013),《粵北始興客家音韻及其周邊方言之關係》,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蔡芳(2015),《柳城縣大埔鎮客家話研究》,廣西師範大學語言學與跨文化教育系碩士論文。
鄧盛有(2007),《客家話的古漢語和非和語成分分析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論文。
鄭玉華(2013),《四川簡陽客家話研究-以踏水鎮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語文碩士班碩士論文。
魏新仲(2016),《廣西省賀州市蓮塘鎮客家話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四、網路資料來源
百科知識中文網https://www.easyatm.com.tw/ 最後瀏覽日期2019年6月6日
教育部《台灣客家語常用辭典》https://hakka.dict.edu.tw/hakkadict/index.htm最後瀏覽日期2019年6月6日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http://dict.variants.moe.edu.tw/variants/rbt/home.do最後瀏覽日期2019年6月6日
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E9%A6%96%E9%A1%B5最後瀏覽日期2019年6月6日
漢語古今音資料庫http://xiaoxue.iis.sinica.edu.tw/ccr/最後瀏覽日期2019年6月6日
韻典網 https://ytenx.org/最後瀏覽日期2019年6月6日
指導教授 羅肇錦 陳秀琪(Jhao-Jin Luo Xiu-Qi Chen) 審核日期 2019-8-22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