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4757020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6 、訪客IP:18.117.152.251
姓名 徐秋蓮(Chiu-Lien Hs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馬來西亞柔佛州古來惠州客家話研究
相關論文
★ 廣西柳城縣沙埔鎮客家話研究★ 廣西荔浦市青山鎮客家話研究
★ 廣西來賓市小平陽鎮客家話研究★ 客家語文素養導向教學之具體實踐研究 -以新北市秀山國小為例
★ 客、畲、瑤語言關係研究★ 廣西恭城縣龍虎鄉客家話研究
★ 閩西清流、寧化客家話比較研究★ 泰國曼谷的興寧客家話語音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摘 要
馬來西亞是多元民族國家,華人從原鄉移民到異鄉,歷經在地多種族群的語言接觸,其語音產生何種變化,是否還繼續保有原鄉的用語,或是已融入在地文化借用各方言借詞,而出現新創新詞。這些長期生活在多族群多種語言的華人,在此環境中其生活是否會造成溝通上的不便。將是本文探討的目的。
馬來西亞本地華人除了華語之外還有多種口音例如: 惠州、河婆、豐順、潮州、福建、海南、馬來語等。本文是以居住在馬來西亞柔佛州古來的華人,使用惠州客家方言者為研究對象,以音韻學的角度探討語言變動的結構,以及詞彙的運用也因受在地馬來文化的影響,產生客語方言馬語化的特殊混合方言用語。本論文共分六個章節,第一章為緒論,說明本文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的方法及步驟,回顧及探討相關文獻,調查方言點的歷史沿革以及地理位置、及發音人簡介。第二章為語音系統說明,將柔佛州古來惠州客家話的語料,以聲、韻、調語音系統及連讀變調、文白異讀整理分類。第三章是柔佛州古來惠州客家話與中古音的比較,觀察其中古音韻演變的規律與方向。第四章歸納整理柔佛州古來惠州客家話的語音特色,依循第二、三章的音韻特點與比較,整理出較具特色的語音現象。第五章是馬來西亞柔佛州古來惠州、河婆客語詞彙與原鄉惠陽、揭西客語詞彙作分析比較。在多語環境中如何借用英語、馬來語、粵語、閩語等借詞。因處熱帶氣候的關係,其農作物大多以橡膠為主,因而產生特殊橡膠的行業的用語,也因各族群其文化與生活習慣之不同,因而產生許多地方性特殊詞語。第六章為本文的結論,透過歷時與共時的比較,而歸納出馬來西亞柔佛州古來惠州客家話的語音變化,使用各方言借詞以及為了方便與他族溝通而創造出新的創新詞。這些都足以證明馬來西亞的豐富多元的語言特色。

關鍵詞: 柔佛州古來、惠州、客家語、語音演變、語音特點、詞彙比較
摘要(英) Abstract
Malaysia is a multi-ethnic country. When Chinese people migrate from their places of origin to foreign countries,they experience language changes in the multi-ethnic group. This thesis explores that as Chinese people settle in the Malaysia,whether they continue to retain the language of their hometown,or integrate into the local language. Furthermore,the paper explores that for those migrants that live in multi-ethnic and multi-lingual regions long term,whether communication problems will hinder social-economic integration.
Local Chinese in Malaysia have a variety of accents in addition to Mandarin,for example:Huizhou,Hawawa,Fengshun,Chaozhou,Fujian,Hainan,Malay and soon.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Chinese people living in Johor,Malaysia. The Huizhou Hakka dialect is the object of stud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onology to explore the structure of language change,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the culture of the Malay language to the dialact of Malay. The emergence of Hakka dialect as a special mixed dialect language is another focus in the article.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which explains the motivation and purpose of this study,the methodology and steps of the study,it reviews and discusse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it investigates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dialect points,as well as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and the profile of pronunciation people.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description of the speech system,it organizes topics according to the sound,rhyme,tone system and continuous reading modulation,and literary and colloquial reading.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ontemporary Hakka dialect and medieval sound,it observes the law and direction of the evolution of its medieval rhyme. The fourth chapter summarizes and collates Johor phonetic features of Hakka dialect,following the rhyme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arison of the second and third chapter,and highlights the more characteristic phonetic characteristics. The fifth chapter compares Huizhou Hakka vocabulary and other Hakka vocabulary for comparative analysis. It discovers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living conditions,how individual special lexical feature words evolved. The sixth chapter is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through the comparison between antiquity times and contemorary times, and sum up the phonetic and lexical use of Hakka dialect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Johor Ancient,Huizhou,Hakka language,phonetic evolution,phonetic features,vocabulary comparison
關鍵字(中) ★ 惠州
★ 柔佛州古來
★ 客家語
★ 語音演變
★ 語音特點
★ 詞彙比較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摘要 I
誌謝 IV
目次 VI
第一章 緒論 1
1.1研究動機與目的 1
1.2研究方法與步驟 2
1.2.1田野調查法 2
1.2.2語音描寫法 4
1.3 文獻回顧與探討 5
1.3.1客家話研究 5
1.3.2東南亞客家研究 6
1.3.3 漢語研究 8
1.3.4. 語言學方法論 9
1.4 馬來西亞概況 10
1.4.1地理人口 10
1.5 柔佛州古來縣客家源流 12
第二章 柔佛州古來惠州客家話語音系統 16
2.1 聲母部分 16
2.2 韻母部分 17
2.3 聲調部分 21
2.4.1 聲母的文白 24
2.4.2 韻母的文白 24
2.4.3 聲調的文白 25
第三章 柔佛州古來惠州客家話與中古音韻比較 26
3.1 聲母 26
3.1.1 幫組 26
3.1.2 非組 26
3.1.3 端組 27
3.1.4 泥來與日母 28
3.1.5 知章組 28
3.1.6 精莊組 29
3.1.7 見、曉組 30
3.1.8 影組 31
3.2 韻母 32
3.2.1 果攝 32
3.2.2 假攝 33
3.2.3 遇攝 33
3.2.4 蟹攝 34
3.2.5 止攝 35
3.2.6 效攝 36
3.2.7 流攝 37
3.2.8 咸攝 37
3.2.9 深攝 38
3.2.10 山攝 39
3.2.11 臻攝 41
3.2.12 宕攝 41
3.2.13 江攝 42
3.2.14 曾攝 42
3.2.15 梗攝 43
3.2.16 通攝 44
第四章 柔佛州古來惠州話語音特點 48
4.1 聲母特點 48
4.1.1 濁音清化 48
4.1.2 古非組字部分讀成「重唇音」 48
4.1.3 精知莊章聲母的合流 49
4.1.4 見曉組聲母不顎化 50
4.1.5 古曉匣母字讀成「-、-」 50
4.1.6 古疑母、日母、泥母字有部分讀成「」 51
4.1.7 喻三云母字有讀「-」聲母 51
4.2 韻母特點 51
4.2.1 果假有別,歌麻分韻 51
4.2.2 少數遇攝莊組字讀 -o元音 52
4.2.3 蟹攝的開合口字及其演變 53
4.2.4 山攝開口三四等部分字的 -- 介音消失 53
4.2.5 合口字開口化的現象 54
4.3 聲調特點 56
4.3.1 古全濁上聲和次濁上聲今讀陰平 56
4.3.2 入聲字的分化走向 57
第五章 柔佛州古來惠州客家話與其他客家話的詞彙比較 60
5.1 分類詞彙比較 61
5.1.1 天文、地理 61
5.1.2 時間、節令 62
5.1.3 植物 64
5.1.4 動物、昆蟲 65
5.1.5 房舍、生活器具 67
5.1.6 稱謂 69
5.1.7 身體 71
5.1.8 疾病醫療 72
5.1.9 衣服穿戴 74
5.1.10 飲食 75
5.1.11 風俗、信仰 77
5.1.12 日常生活 79
5.1.13 商業 80
5.1.14 交際訟事 82
5.1.15 教育娛樂 83
5.1.16 身體動作 84
5.1.17 方位 86
5.1.18 形容詞、副詞、介詞 87
5.1.19 數量詞 89
5.1.20 代詞 91
5.2 外族語的借詞 92
5.2.1 馬來語借詞 93
5.2.2 英語借詞 95
5.2.3 閩語借詞 98
5.2.4粵語借詞 100
5.3 馬來西亞當地的地方性特殊詞語 102
5.3.1 割膠行業的用語 102
5.3.2 生活習俗上使用的地方性特殊詞語 104
第六章 結 論 108
參考文獻 (依作者筆劃順序排列) 111
附錄一馬來西亞柔佛州古來惠州客家話同音字表 122
附錄二 馬來西亞柔佛州古來惠州客家話詞彙 172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依作者筆劃順序排列)
一、專書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1981,《方言調查字表》,北京:商務印書館
王福堂,1991,《漢語方言語音的演變和層次》,北京:語文出版社。
包智明、侍建國、許德寶合著,1997,《生成音系學理論及其應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安煥然、劉莉晶,2007,《柔佛客家人的移植與拓墾》,南方學院出版社。
呂嵩雁,2009,《台灣客家話的語言接觸》,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呂嵩雁,2008,客語《陸豐方言》的語言演變研究,臺北:五南出版社。
何大安,1996,《聲韻學中的觀念和方法》,臺北:大安出版社。
何大安,2002,《南北是非:漢語方言的差異與變化《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籌備處) 》。
何大安,2004,《規律與方向》,北京:北京出版社。
李如龍,2001,《漢語方言的比較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如龍,2001,《東南亞華人語言研究》,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李如龍,2001,《漢語方言特徵詞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如龍、張雙慶,1992,《客贛方言調查報告》,廈門大學出版社。
李如龍,周日健,1998,《客語方言研究》。第二屆客方言研討會論文集
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李榮、黃雪貞,1995,《梅縣方言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
辛世彪,2004,《東南方言聲調比較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侍建國,2011,《歷史語言學;方音比較與層次》,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周日健,1994,《廣東省惠東客家方言的語綴》,方言第2期。
邱湘雲,2012,《客家話人體詞語隱喻及轉喻研究》,彰化師大台灣文學研究所。
侯精一,2002,《現代漢語方言概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唐作藩,2002,《音韻學教程》,臺北:五南出版社。
徐貴榮,2002,《臺灣客語的文白異讀研究》,第四屆台灣語文及其教學國際
研討會論文。
徐貴榮,2016,《客家語言論輯》,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徐貴榮,2018,《饒平客家調查與語言論輯》,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徐通鏘,1991,《歷史語言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徐通鏘,2004《漢語研究方法論初探》,北京:商務印書館。
袁家驊,1989,《漢語方言概要》第二版,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
張光宇,1996,《閩客方言史稿》,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張光宇,1990,《切韻語方言》,臺北:商務印書館。
張翰壁,2013,《東南亞客家及其族群產業》,國立中央大學出版中心。
溫昌衍,2008,《客家方言》,華南理工出版社。
溫昌衍,2008,〈從詞彙看大本營地區客家話方言分片〉,《學術研究》4。
溫昌衍,2012,《客家方言特徵詞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楊政男、龔萬灶、徐清明,2013,《客語辭典》臺灣書局。
董同龢,2007,《漢語音韻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符淮青,1985,《現代漢語詞彙》,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陳秀琪,2012,《客家話的比較研究》,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陳曉錦,2003,《馬來西亞的三個漢語方言》,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陳曉錦,2014,《東南亞華人社區漢語方言概要(全三冊)》,北京:世界圖書
(北京) 出版公司。
陳鴻瑜,2012,《馬來西亞史》,臺北:蘭台出版社新山客家公會聯合出版。
陳靜宜,2018,《啊,這味道》,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詹伯慧,1991,《現代漢語方言》,臺北: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
詹伯慧,2001,《漢語方言及方言調查》,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
劉綸鑫,1999,《客贛方言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劉澤民,2005,《客贛方言歷史層次研究》,甘肅:甘肅民族出版社。
劉若雲,1991,《惠州方言志》,廣東省:廣東科技出版社。
蔡冠群,2009,《河婆客家話常用詞彙》,馬來西亞河婆同鄉會聯合總會。
謝留文,2003,《客家方言語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藍小玲,1999,《閩西客家方言》,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羅香林,1992,《客家研究導論》,臺北:南天書局。
羅美珍、鄧曉華,1995,《客家方言》,廣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羅香林,1992,《客家研究導論》,臺北市:南天書局有限公司出版。
羅香林,2001,《客家源流考》,臺北市:台灣文藝出版。
羅常培,1989,《語言與文化》,北京:語文出版社。
羅肇錦,1988,《客家語法》修訂再版,臺北:學生書局。
羅肇錦,1990,《臺灣的客家話》臺北:臺原出版社
羅肇錦,2000,《台灣客家族群史˙語言篇》,南投: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何啟良、賴觀福、何國忠、林水壕合編,1998,《馬來西亞華人史新編第二
冊》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總會出版。

二、單篇文章

丁聲樹、李榮,1981,〈漢語音韻講義〉,《方言》第4期,P241-274。
丁邦新,1982,〈漢語方言區分的條件〉,《清華學報》14.1/2:257~273。
王洪君,2006,〈文白異讀、音韻層次與歷史語言學〉《北京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22~26。
王福堂,2008,〈漢語方言調查和方言語音〉,《漢語方言論集》北京:商務
印書館P31。
江敏華,2010,〈南投國姓鄉客語的語言接觸現象〉,《客語千秋》P524~536
任民,1996,〈匣母和余母在粵語方言中的古今演變〉,《佛山大學學報》
14.5:65~68。
辛世彪,2000,〈客家方言聲調的演變類型〉,《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
版》P37~45。
李榮,1989,〈漢語方言的分區〉,《方言》第4期,P248。
吳中杰,2004,從比較的觀點看台灣閩客語的互動¬─以聲母層次為例〉,《台
灣源流》13:114~121。
吳中杰、陳素秋,2016,〈砂拉越古晉石角區甲港客語音韻及詞彙調查與比較
研究〉,《全球客家研究》2016年5月第6期P121~178。
呂建國,2006,〈梅縣客家方言單字調和連讀變調實驗分析〉,《嘉應學報》
第24卷第4期。
呂嵩雁,2007,〈臺灣四海客語的音韻擴散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
報》第38卷第1期,P45~70。
呂嵩雁,2010,〈台灣客語特徵詞初探〉《客語千秋:第八屆國際客方言學
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出版P255。
李千慧,2013,〈試論近代漢語i介音的增生現象〉,《政大中文學報》第 20
期,P137~160。
宋韻珊,2014,《共性與殊性---明清等韻的涵融與衍異》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P128。
周日健,2000,〈五華客家話的音系及其特點〉,《客家方言研究:第四屆客
方言研討會論文集》P188~202。
周日健、馮國強,1998,〈曲江馬垻(葉屋)客家話語音特點〉,《第二屆客家
方言研討會論文集》P146~157。
周日健,1987,〈廣東省惠陽客家話音系〉,《方言》第3期P232~237。
邱湘雲,2013,〈海陸客家詞彙的趨同趨異表現〉,《臺灣語文研究》第8卷
第2期P61~68。
邱湘雲,〈客家話「打」字語法化初探〉,《彰化師大國文學誌》第十六期,2008:83
林開忠、蕭新煌,2008,〈家庭、食物與客家認同:以馬來西亞客家後生人為
例〉P57~78,收錄於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編,《第十屆中華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
林開忠,2011,〈日常生活中的客家家庭:砂拉越石山與沙巴丹南客家家庭與日常生活〉,收錄於蕭新煌主編,《東南亞客家的變貌:新加坡與馬來西亞》臺北: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P438。
洪麗芬,2008,〈馬來西亞華人的語言馬賽克現象---語言融合的表現〉,《東南亞研究》2007年第4期: 71~76
徐通鏘,1998,〈漢語研究方法論〉,北京:商務印書館本文原載於《名族語
文》1988年第1期。
項夢冰,2003,〈客家話古非組字的今讀〉,《語言學論叢》。北京:商務印書
館第28輯P214~263。
陳修,1994,〈客方言常用字詞音義釋〉,《客家研究輯刊》。嘉應大學客家
研究所1994年第1期P66。
陳伯輝,2001,〈從粵方言詞見趙佗遺風〉,《暨南大學漢語方言學博士研究
生學術論文集》。廣東:暨南大學出版社P297~298。
陳秀琪,2002,〈中古精莊知章母在客語的演變〉,《客家方言研究:第四屆
客家方言研討會論文集》,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P85~101。
陳秀琪,2004,〈客家話聲調的移轉現象〉,《第六屆國際客方言研討會 》收錄。陳秀琪,2005,〈知莊章聲母的捲舌音-舌位前化運動〉,《第九屆國際暨廿三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中:靜宜大學出版,P03。
陳秀琪,2005,〈客贛方言入聲韻尾的發展〉,《第十二屆國際中國語言學會
年會、第二屆漢語語言學國際研討會》。
陳秀琪,2006,〈從客家話看古漢語的元音系統〉,《第二十四屆全國聲韻學
學術研討會》。
陳秀琪,2006,〈語言接觸下的方言變遷-以台灣的詔安客家話為例〉,
《LanguageandLinguistics》,P147~434。
陳秀琪,2008,〈南靖客家話的音系及其特點〉,《第八屆客家方言國際學術
研討會論文集》。
陳秀琪,2010,〈客家話聲母的前化運動〉,《第九屆國際客方言學術研討
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
陳秀琪,2011,〈客家話莊系字的歷史層次〉,《第十二屆國際暨第二十九屆
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
陳秀琪,2014,〈客家話介音的消失與發展〉,《台灣客家元素的建構學術研
討會》,中央大學,P1~25。
陳秀琪、羅肇錦,2014,〈「梅縣化」的檳城客家話〉,《客家研究》第6卷
第2期,P1~28。
陳保亞,2006,〈從語言接觸看歷史比較語言學〉,《北京大學學報》﹝哲學
社會科學版﹞,P30~34。
陳曉錦、卓俊霖,2012〈馬來西亞沙巴客家話借詞淺析〉《第九屆國際客方言
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 361~367
陳曉錦,2006,〈泰國曼谷半山客話上聲讀如去聲析〉,《中國語文》第5期
陳曉錦、張雙慶主編,2009,《首屆海外漢語方言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廣
州:暨南大學出版社,P69~96。
黃雪貞,1987,〈客家話的分布與內部異同〉,《方言》第2期,P81~96。
黃雪貞,1988,〈客家方言聲調的特點〉,《方言》第4期,P241~246。
黃雪貞,1989,〈客家方言聲調的特點續論〉,《方言》第2期,P121~124。
黃雪貞,1992,〈梅縣客家話的語音特點〉,《方言》第4期,P275~289。
黃雪貞,1994,〈客家方言的詞匯和語法特點〉,《方言》第4期,P268~276。
黃雪貞,1997,〈客家方言古入聲字的分化條件〉,《方言》第4期P258~262。
張翰璧,2011,〈族群政策與客家產業:以新馬地區的典當業與中醫藥產業為
例〉。P289~314,收錄於蕭新煌主編,《東南亞客家的變貌:新加坡
與馬來西亞》。臺北: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
張光宇,1995,〈論客家話的形成〉,《清華學報》25卷第2期。
張光宇,2000,〈論條件音變〉,《清華學報》30卷第4期。
張光宇,2002,〈比較法在中國〉,《漢語音韻學第7屆國際研討會》,
P121~124。
張光宇,2003,〈比較法在中國〉,《語言研究》第4期,P95~103。
張光宇,2003,〈漢語方言音系的地理考察〉,《第36屆國際漢藏語言學會
議論文》,澳大利亞,墨爾本。
張光宇,2004,〈漢語語音史中的雙線發展〉,《中國語文》第6期,P545~557
張光宇,2006,〈漢語方言合口介音消失的階段性〉,《中國語文》第4期,
P346~384。
張光宇,2006,〈漢語方言滋絲音的一些觀察〉,《中國語文研究》第1期,
P87~102。
張光宇,2007,〈論「深攝結構」及其相關問題〉《語言研究》第27卷第1期
張光宇,2008,〈漢語方言邊音的音韻行為〉,《漢藏語學報》第3期。
張光宇,2012,〈漢語方言的鼻化運動〉,《語言研究》第32卷第2期,
P17~28。
詹伯慧、張日升,〈珠江三角洲粵方言的常用詞述略〉,《國際粵方言研討會
論文集》暨南大學出版,1990:146。
溫昌衍、溫美姬,(2004:153~155),〈中古漢語詞的客方言例證〉,《漢語史
學報》,第4輯。
藍小玲,1998,〈閩西客話語音系統〉《客家方言研究:第二屆客方言研討會
論文集》,暨南大學出版社。
劉綸鑫,1998,〈客贛方言入聲〉,《客家方言研究:第二屆客家方言研討會論文集》,暨南大學出版社P275。
劉綸鑫,1998,〈次濁部分隨清流—客家方言聲調特點綜述〉《客家文化研究》,通訊創刊號:P40~47。
劉鎮發,1999,〈從香港、梅縣和台灣客語的比較看香港客語受粵語的影響〉《第五屆漢語語言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P518
劉叔新,1993,〈惠州話係屬考〉《劉叔新自選集》,發表於《語言學論楫》
天津人民出版社。
鄧盛有,2010,〈客家話中的非漢語成分研究〉《客語千秋:第八屆國際客方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出版P566。
練春招,1998,〈馬來西亞士乃客話的詞彙特點〉,《客家方言研究:第二屆
客方言研討會論文集》,暨南大學出版社。
練春招,1999,〈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市士乃鎮的客家方言〉,《東南亞華人
語言研究》,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出版社P225~261。
賴文英,2012,〈客語疑問代詞「麼」的來源與演變〉《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13.5:929-962.2012》,P948。
謝留文,1998,〈客家方言研究〉,《第二屆客方言研討會論文及漢語方言論集》,濟南大學出版社P235。
謝留文,1995,〈客家方言古入聲次濁聲母字的分化〉,《中國語文》。第1
期:49~50。
蕭新煌,2011,〈東南亞客家的變貌:族群認同與在地化的辯證〉,收錄於蕭
新煌主編,《東南亞客家的變貌:新加坡與馬來西亞》,臺北:中央
研究院人社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P3-30。
蕭新煌,2013,〈從臺灣客家經驗論東南亞客家研究的比較視野〉,收錄於林
開忠編,《客居他鄉:東南亞客家族群的生活與文化》,苗栗:客家
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P18~23。
羅肇錦,1998,〈客話特點的認定與客族遷徙〉,《客家方言研究:第二屆
客家方言研討會論文集》,暨南大學出版社。
羅肇錦,2002,〈客家祖源的另類思考〉,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文化學術
研討會論文。
羅肇錦,2004,〈文白聲調與客家話源於南方的論證〉,《客家方言研究:
第六屆客家方言研討會論文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羅肇錦,2006,〈客家話 hu→f 的深層解讀-全球視野下的客家與地方會〉,
《第一屆台灣客家研究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羅肇錦,2007,〈客語曉匣合口變脣齒音(hu→fu)的推斷〉,《客家研究》。
嚴修鴻,2001,〈客家方言周邊方言的關係詞〉,《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科
學版﹞第17卷第4期,P99~106。
嚴修鴻,2002,〈客家話裡來母白讀為泥母的語音層次〉,《第四屆客家方言
研討會論文集》,暨南大學出版社。
嚴修鴻,2004,〈客家話匣母讀同群母的歷史層次〉,《汕頭大學學報》﹝人
文社會科學版﹞,第20卷第1期。
劉叔新,1987,〈惠州話系屬考〉,《劉叔新自選集》,河南教育出版社,
P237~290。
饒秉才,1989,〈客家方言的分布和主要特點〉,《暨南學報》第3期。
藍小玲,1997,〈客方言聲調的性質〉,《廈門大學學報》(哲社版)第3期P87~92。

三、碩博士學位論文

江欣潔,2013,《馬來西亞沙巴龍川客家話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
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江敏華,1998,《台中縣東勢客家語音韻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呂嵩雁,1999,《關西客語音韻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李珊玲,2016,《關西連城賴源客家話研究—以下村、黃地村為例》。國立中央
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李俊彥,2018,《廣西恭城縣龍虎鄉客家話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
所碩士論文
吳昭亮,2010,《台灣客家話量詞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莉雯,2001,《台灣四縣客話量詞系統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
碩士論文。
馬朵娜,2007,《身體部位的名詞:量詞與計量之初探》,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
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汎平,2010,《廣東五華客家話比較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碩
士論文。
徐貴榮,2002,《台灣桃園饒平客話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桂平,1996,《從句法與音韻的介面關係看客語的連續變調》,清華大學語
言研究所論文。
陳子祺,2000,《新竹海陸腔客家話音韻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
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秀琪,2002,《台灣漳州客家化的研究─以紹安話代表》,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韻伃,2003,《台灣閩南語及客語量詞系統比較研究》,國立中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秀琴,2013,《河婆客家話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黃惠珍,2008,《印尼山口洋客家話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碩士
論文。
黃靖雯,2009,《東南亞的「客家」意涵:英殖民馬來亞的華人分類過程》,國
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萩香,2015,《泰國曼谷的梅縣客家話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所在職
專班碩士論文。
彭盛星,2004,《台灣五華(長樂)客家話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台灣語言與
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瑞珠,2013,《臺灣、大陸、馬來西亞三地梅縣客話比較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楊名龍,2015,《臺灣客家次方言關係研究》,臺北市立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博
士論文。
鄭淑方,2012,《客家話蟹攝字與周邊方言的比較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
文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鄭玉華,2013,《四川簡陽客家話研究─以踏水鎮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
文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鄧盛有,2000,《臺灣四海話的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盧彥杰,1999,《新竹海陸客家話詞彙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
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彥杰,2014,《臺灣客家話音韻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台灣語言與語文教
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魏新仲,2014,《廣西省賀州市蓮塘鎮客家話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蕭麗燕,2001,《馬來西亞士乃客家話調查報告》,暨南大學碩士論文。
羅肇錦,1984,《四縣客語語法的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
論文。 
指導教授 羅肇錦 陳秀琪 審核日期 2019-1-29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