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5127004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83 、訪客IP:3.138.105.124
姓名 李貴民(Kuei-Ming Lee)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學習與教學研究所
論文名稱 餐飲相關科系學生的專業發展歷程:五個臺灣的個案
相關論文
★ 多重角色下的自我敘說──一位新婚在職進修國中女教師★ 以行動者網絡理論探討國小教師在數位閱讀寫作推動初期的困境
★ 學習成為一位消費者─以國中小學生的文具消費為例★ 青少年在圖書館與麥當勞的讀書次文化研究
★ 生態藝術課程與校園植物學習平台的發展及推廣之個案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技職生的弱勢從其出身背景、社會與文化資本匱乏可見一斑。研究者藉由探究餐飲相關科系學生的專業發展歷程,讓讀者們看見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面臨的實際狀況,透過這些經驗看見他們發揮潛能之處。

本研究以質性方法進行探究,研究參與者具有其代表性,他們來自於公、私立學校,男女比相當,且他們具備的餐飲專業囊括中、西餐及烘焙。這些研究參與者透過敘說的方式完整呈現其追求專業技能之獨特經驗。本研究以傳記的方式呈現研究結果,主要的發現有以下幾點:
1.餐飲相關科系學生雖然文化資本不足,但當他們擔負起「成長的家庭責任」時,卻會因此特殊的機會讓他們體驗及熟悉餐飲專業。
2.除了證照考試之外,職業學校的正式課程亦可提供多元的非正式課程學習機會,以激發學生的創意。
3.職場環境、工作氣氛,包含其中的潛規則,如:性別歧視及以家父長式的權威式教學,在餐飲專業的發展初期具有關鍵性的影響。
4.具備反思能力的資深員工對於社會新鮮人來說為好的教育訓練者。

最後,本研究發現青年領航計畫對於研究參與者有所助益。儘管如此,若政府能夠設置輔導員,改善訓練者的教學技巧,將能夠幫助社會新鮮人與職場接軌。
摘要(英)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re usually disadvantaged. Many of them come from poor family and lack of soci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This research studies those whos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related departments of food and beverage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ircumstances, the experiences, and the potentials of their learning.

In this qualitative study, participants well represent the diversity of the profession. They are from both private and public schools, evenly distributed in gender, and their expertise includes major food professions like Chinese cuisine, Western cuisine, and bakery. These participants are devoted in narrating as completely as possible their unique experiences in pursuing their professional career.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presented biographically. The followings are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
1.Students from related departments of food and beverage usually have limited cultural capital. However, as the increase of their family responsibility as their growing, they own special opportunities to both experience and familiarize the profession of food and beverage.
2.In addition to preparing license exam, formal curriculum of vocational high school could provide multiple informal curricula to nurture students’ creativity.
3.The working environment and atmosphere, including such hidden rules as gender bias and the patriarchal and authoritative onsite pedagogy, are critical to trainees’ early development in food and beverage profession.
4.Reflective veterans could be better onsite trainers for new trainees.

Finally, the finding also shows that the Youth Employment Pilot Project is helpful to people like the research participants. Nevertheless, it would be much better if there could be consultants to improve the trainers’ teaching skill and to help the trainees’ transition from school to work.
關鍵字(中) ★ 技術型高中
★ 餐飲管理科
★ 專業發展
★ 成長的家庭責任
關鍵字(英) ★ vocational high school
★ department of food and beverage management
★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 family responsibility of growing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1-1 技職教育及餐旅群科系的發展---2
1-1-1 1980年代中期以前的技職教育---2
1-1-2 1980年代中期之後的技職教育---5
1-1-3 餐旅群科系的發展---7
1-2 私立高職學生之處境---8
1-3 問題與名詞解釋---12
1-3-1 研究問題---12
1-3-2 名詞解釋---13
1-4 研究限制與貢獻---15
第二章 文獻探討---16
2-1 國中技藝學程---16
2-2 餐飲相關科系正式課程---17
2-3 專業證照取得---18
2-4 校外實習、建教合作---19
2-5 畢業進路---20
2-6 青少年打工次文化---22
2-7 家庭背景與專業發展---24
第三章 研究設計---26
3-1 研究歷程---27
3-2 研究參與者---28
3-3 研究方法─訪談為主,觀察為輔---29
3-4 資料分析與呈現---31
第四章 研究結果---33
4-1 I的故事---33
4-2 Ke的故事---41
4-3 L的故事---51
4-4 Na、Nb的故事---61
第五章 問題與討論---71
5-1 家庭與專業發展:起點與糾葛---72
5-2 學校課程---75
5-2-1 正式課程---75
5-2-2 非正式課程---77
5-2-3 創意與SOP---78
5-3職場體驗---79
5-3-1 認識職場文化---79
5-3-2 職場的教與學---81
5-3-3 潛在的性別議題---82
5-4 青年領航計畫---84
第六章 心得與檢討---86
6-1 關於餐飲相關課程---86
6-2 關於青年領航計畫---87
6-3 打工與青少年次文化?---88
6-4 研究方法的局限與建議---89
參考文獻---91
附錄一、訪談大綱---97
附錄二、研究參與者知情同意書---99
參考文獻 王盈鶯(2007)。臺灣與英國之綜合中學比較。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64。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64/64-18.htm。
羊憶蓉(1994)。教育與國家發展:臺灣經驗。台北市:桂冠。
羊憶蓉、吳惠林(1996)。分流教育與經濟發展:政策分析與實際效果。台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何宣萱(2011)。旅館業總經理專業能力之分析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何昶鴛、王雅玲(2012)。高職餐飲管理科學生校外實習學習成效之探討。技術及職業教育學報,4(3),25-55。
吳世卿、林効賢、葉為谷(2016)。高職觀光科學生對解說教育課程的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休閒保健期刊,16,40-47。
吳佳蓁(2015)。我國大學生校外打工問題與對策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政治大學,台北市。
吳明振、游玉英(2014)。國民中學技藝教育學程現況分析與探討。中等教育,65(2),86-109。
吳武忠、江珮瑜(2003)。高職餐飲管理科建教合作生自我概念與實習機構社會適應關係之研究。觀光研究學報,9(1),91-106。
吳瓊洳(2008)。臺灣當前青少年次文化之實踐形貌與解讀。臺灣教育,653,52-56。
巫佳靜(2008)。校外實習對高職餐飲科學生職涯規劃影響之研究─以台北市高職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
李文瑞、陳世傑、黃啟瑞、陳詳衡(2009)。工作特性重視傾向分析-技職院校學生兼職行為之探討。北商學報,15,41-52。
李佑宗(2009)。台北市市立高職機械科學生技能檢定對技能學習與肯定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李建興、蕭歆諺、白育綸(2018)。誰Fire了臺灣老闆。遠見,387,160-168。
李虹怡(2009)。臺北市高職餐飲管理科日間部學生升學意願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基常、吳明雄、程金保(2005)。技藝教育改革方案的內涵。取自:http://slidesplayer.com/slide/11136262/#.XGj4e1-aFps.email=0A=0A---
李隆盛、李信達、陳淑貞(2010)。技職教育證照制度的回顧與展望。教育資料與研究,93,31-52。
孟祥仁、陳世盟、汪祖胤(2011)。屏東縣偏遠地區國中技藝教育學程學生學習滿意度與生涯發展後設認知相關研究。技術及職業教育,4(2),23-44。
岳筠蕙(2012)。高職餐飲科學生自我概念、家庭氣氛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餐旅大學,高雄市。
林大森(2003)。高等技職教育轉型的社會學分析:以「專科改制技術學院」為例。嘉義縣:南華教社所。
林志成(2006)。教師專業發展與評鑑的困境與對策。新竹縣教育研究集刊,6,1-46。
林俊彥、郭宗賢(2007)。德、 澳、日、美技職教育發展對我國學校行政之啟示。學校行政雙月刊,47,131-150
林惠明(2005)。在校生技能檢定的實施對高職餐飲科學生技能學習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桃園市。
林慶堂(2014)。國中技藝教育專案編班實施現況之探討:以新竹市P國中為例。運動休閒餐旅研究,9(3),57-83。
林衡道(主編)(1977)。臺灣史(頁594)。南投:臺灣史文獻會。
邱玉蟾(2002)。高中職社區化之推動與發展。教育資料集刊,27,127-155。
邱豐德(2004)。導遊人員專業發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侯宗旻(2018)。高職餐飲科中餐烹飪技能教學之反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12),101-104。
柯文華、蕭靜雅(2008)。廚師專業能力之研究-層級分析法之應用。餐旅暨家政學刊,5(1),69-91。
洪千田(2013)。創造思考教學融入餐飲科課程對學生創造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屏東。
洪愛琇(2005)。臺灣中醫門診護理人員之專業發展(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醫學大學,台北市。
胡秀媛、鄭光燦、丘金蘭(2016)。青少年打工活動之影響因素及影響相關層面研究:以北區五專生為例。育達科大學報,42,41-62。
唐建雄(2005)。高職學生家庭環境學習動機與生涯期望及學業成就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徐瑋澤(2009)。高職觀光科課程內涵發展之研究-以98餐旅群課程綱要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財政部統計處(2017)。財政統計通報(第25號)。台北市:財政部。
康自立(1982)。工業職業教育能力本位課程發展之理論與實際。臺北:作者自行出版。
張吉成、饒達欽(2010)。技職教育職業證照化發展之反思。教育資料與研究,93,15-30。
張清溪(1994)。九十年來的臺灣學校教育。載於梁國樹(主編),臺灣經濟發展論文集:紀念華嚴教授專集臺灣中等教育之演進(403-445頁)。台北市:時報。
張廣運(2003)。臺灣臨床心理師專業發展的比較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成功大學,台南市。
教育部(2015)。技術及職業教育法(2015年1 月14 日)。
教育部(2018a)。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群科課程綱要—餐旅群。取自:https://www.naer.edu.tw/files/15-1000-14113,c639-1.php?Lang=zh-tw。
教育部(2018b)。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綜合活動領域。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統計處(1992)。中華民國教育統計。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統計處(1994)。中華民國教育統計。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統計處(2012)。100學年度各級教育統計概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統計處(2014)。102學年度各級教育統計概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統計處(2015)。103學年度各級教育統計概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統計處(2016)。104學年度各級教育統計概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統計處(2017)。教育統計簡訊(第75號)。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統計處(2018a)。97~106學年高級中等教育高中職學生比。網址:https://stats.moe.gov.tw/high/
教育部統計處(2018b)。中華民國教育統計(民國107年版)。台北市;教育部。
莊坤哲(2016)。高職餐飲管理科建教合作班學生專業能力與實習滿意度調查-以某私立高職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許芷瑋(2017)。高職餐旅群學生學校氣氛、家庭社會資本、學習策略與學習投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餐旅大學,高雄市。
陳妙芬(2016)。國中技藝班學生技能學習態度與職業自我概念相關性之探討—以桃園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
陳建成(2011)。青少年打工對其偏差行為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大學,新北市。
陳秋縈(2011)。高職餐飲管理科學生學習餐旅服務技術的學習態度與學習困擾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台南市。
陳美玲(2012)。餐飲管理系大學生實習後職涯評估之研究。遠東通識學報,6(2),21-39。
陳晉誼(2012)。高職機械科學生學習態度、學習策略與社會支持對於技能檢定結果之影響研究。技職教育,5,1-14。
陳堯帝(1994)。因應前景調整餐飲教育策略:高職餐飲管理科與業界建教合作現況之探討。技職雙月刊,21,33-37。
單文經(1992)。課程與教學研究(論文集)。台北,師大書苑。
曾騰光(2002)。我國技職學校學生專業能力指標之建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 91-2511-S-324-002-X3),未出版。
游明金(2010年12月2日)。大學生打工賺錢 王建煊:笨死了。自由時報。http://www.ltn.com.tw/。
黃志增(2007)。手球裁判的專業發展。國北教大體育,2,230-235。
黃坤祥、廖漢雄、游皓瑋(2005)。高等技職教育烘焙管理專業能力建構之探討。餐旅暨家政學刊,2(4),535-550。
黃淑冠(2009)。雲林縣高中職餐飲科學生升學意願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南科技大學,台南市。
黃銘福、黃毅志(2014)。臺灣地區出身背景、國中學業成績與高中階段教育分流之關聯。教育實踐與研究,27(2),67-98。
楊明賢(1999)。解說教育。台北:楊智文化。
楊振昇(2000)。校長證照制度與校長專業發展。教育資料與研究,37,26-31。
楊朝祥(1983)。由我國經濟發展談工藝教育發展的方向。中學工藝教育月刊,16(6),2-10。.
楊朝祥(2007年3月29日)。臺灣技職教育變革與經濟發展。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s://www.npf.org.tw/。
楊睿哲(2008)。打工行為對於大學入學及就業之影響-以北臺灣高中職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潘曉晴(2018)。國民中學學生社會資本、學習動機與生涯自我概念-抽離式技藝班與普通班之比較。臺灣教育,714,97-113。
蔡長清、方惠琴、鍾韻琴(2015)。餐旅技職教育建教合作班校外實習學生特性、實習滿意度與實習成效之相關研究。商業現代化學刊,8(1),155-178。
蔡馥陞、蔡馥媚、李佳蓉、王怡雯(2007)。大專與高職觀光系畢業生就業期望調查分析:觀光業人力資源品質之啓示。品質月刊,43(3),65-70。
蔣家娟(2002)。臺灣高職餐飲管理科學生就業或升學意願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鄭秀貞(2003)。國民中學技藝教育執行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鄭理謙(2009)。高職在校生丙級技能檢定問題。北縣教育,66,78-80。
導航基金會(2002)。青少年打工調查報告書。台北市:巨流。
蕭漢良(2004)。餐旅人力資源管理。新北市:揚智文化。
賴聖燕(2011)。高職餐飲科學生的工讀轉換因素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駱慧文(1995)。「青少年打工態度」調查報告。學生輔導通訊,40,126-131。
戴雅真(2016年10月13日)。政府每月給1萬元 鼓勵高中職畢業先就業。中央社。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610130181.aspx。
總統府(1968)。九年國民教育實施條例(1968年1月27日)。
謝小芩、張晉芬、黃淑玲(1996)。技職教育政策與職業學校運作。台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謝國雄(1990)。黑手變頭家-臺灣製造業中的階級流動。臺灣社會研究季刊,2(2),11-54。
藍佩嘉(2019)。拚教養──全球化、親職焦慮與不平等童年。台北市:春山。
Glesne, C.(2006).質性研究導論(莊明貞、陳怡如譯)。台北:高等教育。(原著出版於1991)
Lareau, A.(2015).家庭優勢(李怡慧譯)。新北市:群學。(原著出版於2000)
Weiler, B., & Ham, S. (2001). Tour guides and interpretation. The Encyclopedia of Ecotourism, 549 - 563.
Willis, P.(2018).學做工(秘舒、凌旻華譯)。台北市:麥田。(原著出版於1993)
指導教授 彭秉權(Ping-Chuan Peng) 審核日期 2020-5-21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