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5155003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7 、訪客IP:3.138.114.38
姓名 高嘉濱(CHIA-BIN KAO)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
論文名稱 解放軍海軍潛艇部隊演進之研究(1954-2017)
(A Research on the PLA Navy Submarine Force(1954 - 2017))
相關論文
★ 陸軍第一士官學校教育之研究—以常備士官班為例(1965-1985年)★ 李國鼎與台灣產業經濟
★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研究★ 中共經濟特區之研究(1980-1992)
★ 中共十一大及其後續發展之研究★ 毛澤東人口政策之研究
★ 毛澤東時期陳雲角色之研究★ 華國鋒之研究
★ 抗戰前期廖承志與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之研究(1938-1941)★ 張聞天與中共早期黨內鬥爭之研究(1925-1945)
★ 中共建國初期治理西藏之研究(1949-1959)★ 王稼祥與中共早期黨內鬥爭(1931-1945)
★ 中共治理新疆與生產建設兵團前期發展之研究(1949-1966)★ 「文革」時期樣板戲之研究
★ 「農業學大寨」運動之研究(1964-1980)★ 中共建國初期的「東北王」-高崗的崛起與沒落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在1950年代解放軍海軍建軍的方向,即以「空、潛、快」兵力結構進行發展,隨時代更迭與中共領導人的更換,解放軍的海軍戰略也隨之調整,不過潛艇部隊的發展卻始終是重中之重,不曾改變。
近年來解放軍海軍轉而積極發展航空母艦及大型水面作戰艦艇,而潛艇部隊的發展自1949年解放軍海軍創建迄今,始終仍是主要的核心研建兵種,隨著解放軍海軍潛艇部隊的快速崛起與壯大,已對區域安全形成潛在威脅。
綜觀解放軍海軍潛艇的發展史,從1954年創建,初期建設完全仰賴蘇聯的軍事援助,之後蘇聯大量的軍事專家抵華,雙方交流密切。1960年中蘇關係惡化,蘇聯撤離駐中國大陸顧問專家後,解放軍海軍進入常規潛艇仿製及自我摸索的研製階段,而難度更高的核潛艇研製工程,則是在自力更生、毫無外援的狀況下研製成功的。後受文化大革命影響,潛艇發展一度幾乎陷入停滯,潛艇戰力未隨時間而有所提升。
1991蘇聯解體,繼承其地位的俄羅斯反而成為1990年代解放軍海軍潛艇部隊現代化的關鍵角色,如今中共已擁有核動力與常規動力潛艇,成為具「核常兼備」雙重作戰手段的區域大國,究竟解放軍海軍潛艇部隊現代化的肇因與策略為何,是什麼關鍵因素造成,而其常規動力潛艇與核動力潛艇兵力的發展沿革又是如何,本文將從歷史發展視角進行深入的探討與研究。
摘要(英) In the 1950s, the direction of the PLA Navy force building focused on the force structure of “Aircraft, Submarine, and Fast boat”. With the time going by and turnover of the PRC leaders, the PLAN strategy also changed. However, the submarine force has always been the primary development in the navy, which never changed over.
In recent years, the PLAN has turned their development to aircraft carriers and large surface combatant ships. However, since the PLAN was established in 1949, submarine construction remained the major core branch of the armed forces for research and study. The fast build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LAN submarine force has then become a potential threat to the regional security.
Through the developing history of the PLAN submarine force, the initial development since 1954 relied on the Soviet Union’s military assistance. A large number of the Soviet military experts arrived in China and remained close interaction. In 1960, the Sino-Soviet relations went spilt. After the Soviet Union withdrew their consultants from China, the PLAN had entered the phase of conventional submarine replication and self-learning. For the more difficult nuclear submarines’engineering development, it came to success without any foreign assistance. By the influence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the submarine development was almost stagnant, and its capability was not promoted as well.
The Soviet Union was collapsed in 1991, and Russia became a key role for the PLAN submarine force modernization in the 1990s. Now, the PLA has owned both nuclear and conventional submarines, and transformed to be a great regional power with the dual operational capability of “Both Nuclear and Conventional Submarine Forces”. What are the main reasons and strategy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PLAN submarine forces? What are the key components to make it happen? And what is the major developing path for its nuclear and conventional submarine force structure? 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and study these problems in depth through the angle of developing history.
關鍵字(中) ★ 常規動力潛艇
★ 核動力潛艇
★ 核常兼備
★ 解放軍海軍潛艇的發展史
★ 潛艇部隊現代化
關鍵字(英) ★ conventional submarine
★ nuclear submarine
★ Both Nuclear and Conventional Submarine Forces
★ the developing history of the PLAN submarine force
★ submarine force modernization
論文目次 目錄

中文摘要/i
誌謝/v
目錄/vii
圖目錄/ix
表目錄/xi
緒論/1
第一章 解放軍海軍潛艇部隊現代化的肇因與策略/13
第一節 解放軍潛艇部隊肇建的歷史背景與過程/17
第二節 影響解放軍潛艇部隊發展的關鍵因素/61
第三節 解放軍潛艇部隊發展建設策略/85
第二章 常規動力潛艇的演進與變革/95
第一節 常規動力潛艇歷史變革/95
第二節 常規動力潛艇兵發展/107
第三節 解放軍海潛艇危安案例/155
第三章 核子動力潛艇發展的演進與變革/175
第一節 核子動力潛艇歷史變革/176
第二節 核子動力潛艇兵發展/193
第三節 彈道導核潛艇射發展/219
結論/229
徵引書目/233
附錄1/247
附錄2/251
附錄3/253


圖目錄

圖 1:1959年中共二機部原子能研究所「09工程領導小組」組織圖/33
圖 2:蘇聯售予中共的C型潛艇,編號C-24,之後命名為新中國13號/110
圖 3:蘇聯售予中共的C型潛艇,編號C-25,之後命名為新中國14號/110
圖 4:C型(S型)潛艇側面圖/111
圖 5:蘇聯Malyutka型潛艇/113
圖 6:W級(03型)潛艇/116
圖 7:W級(03型)潛艇側面圖/117
圖 8:江南造船廠早期建造的R級(033型)潛艇/120
圖 9:R級(033型)潛艇側面圖/121
圖 10:武漢級(033G型)潛艇海上航行照片/123
圖 11:G級(031型)潛艇(長城200號-導彈發射試驗潛艇)/125
圖 12:G級(031型)潛艇側面圖/126
圖 13:明級(035型)潛艇/130
圖 14:明級(035型)潛艇側面圖/130
圖 15:宋級(039型)潛艇的原型艇/139
圖 16:宋改級(039G型)潛艇/139
圖 17:宋改級(039G型)潛艇將消音瓦拆卸後之照片/140
圖 18:宋改級(039G型)潛艇側面圖/140
圖 19:停靠於碼頭的KILO級潛艇/145
圖 20:KILO級潛艇側面圖/145
圖 21:元級(039A/B/C型)潛艇/150
圖 22:元級(039A/B/C型)潛艇側面圖/151
圖 23:解放軍海軍418潛艇/158
圖 24:418艇與衡陽艦水下碰撞示意圖/160
圖 25:常規動力潛艇的一般布置示意圖/163
圖 26:解放軍潛艇柴油主機進排氣系統圖/166
圖 27:解放軍361艦失事海域示意圖及氣象雲圖/166
圖 28:解放軍海軍潛艇呼吸管浮閥(進氣頂閥)構造及說明圖/167
圖 29:全球海洋非線性內波位置分佈圖/170
圖 30:南海內波剖面圖/172
圖 31:漢改級(091G型)核潛艇/197
圖 32:漢級(091型)攻擊核潛艇側面圖/198
圖 33:夏級(092型)核潛艇/204
圖 34:夏級(092型)彈道導彈核潛艇側面圖(原型)/204
圖 35:夏級(092型)彈道導彈核潛艇側面圖(2003年進行性能提升後)/205
圖 36:商級(093型)核潛艇/210
圖 37:商級(093型)攻擊核潛艇側面圖/211
圖 38:晉級(094型)核潛艇/215
圖 39:晉級(094型)彈道導彈核潛艇側面圖/215


表目錄

表 1:1996臺海危機解放軍實施聯合軍演事件經過一覽表/78
表 2:中共1994年以後國防經費預算統計表/79
表 3:1950至1960年解放軍常規動力潛艇型式統計表/97
表 4:1960至1990年代中期解放軍常規動力潛艇建造型式統計表/102
表 5:1990年後迄今解放軍常規動力潛艇建造型式統計表/106
表 6:1954-1955年向蘇聯購買的常規動力潛艇相關資訊表/109
表 7:陸上模式反應堆與第1艘核潛艇研製時間對照表/181
表 8:1960年代至1990年代解放軍核潛艇統計表/186
表 9:1990年代迄今解放軍核潛艇統計表/192
表 10:解放軍自行研製潛艇各建造世代一覽表/217
參考文獻 徵引書目

一、史料匯編及年譜
人民出版社編,《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卷4。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毛澤東軍事思想研究所年譜組編,《毛澤東軍事年譜(1927-1958)》(桂林:廣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
中國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年譜(1949-1976)》(北京:中央文獻研究室,1997年),中卷。
中國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年譜(1975-1997)》(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7月),下卷。
中國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學院編,《毛澤東軍事文集》(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卷6。
中國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編,《鄧小平軍事文集,》(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年) ,卷3。
中國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學院編,《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 ,上、中、下卷。
江澤民,《論國防和軍隊建設》(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3 年)。
李作鵬,《李作鵬回憶錄》(香港:北星出版社,2011年)。
周恩來軍事活動紀事編寫組,《周恩來軍事活動紀事(1918-1975)》(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下卷。
周均倫主編,《聶榮臻年譜》(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下卷。
袁偉主編,《毛澤東軍事活動紀事(1893-1976)》(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4年)。
劉華清,《劉華清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8月)。
蕭勁光,《蕭勁光回憶錄(續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
蕭勁光,《蕭勁光軍事文選》(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3年)。

二、專書
Andrew S.Erickson,Lyle J.Goldstein,William S.Murray, Andrew R.Wilson主編,劉宏偉譯,《中國未來核潛艇力量(China’s Future Nuclear Submarine Force)》(北京:海洋出版社,2015年)。
David G. Muller,Jr,李長浩譯《中共之海權(China as a Maritime Power)》(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8年)。
Patrick Tyler著,《聯合報》編譯組譯,《中美交鋒(A Great Wall: Six Presidents and Clina)》,(臺北:聯經出版社,2000年)。
Nikita S. Khrushchev著,郭家申譯,《導彈危機:兒子眼中的赫魯曉夫》(北京:中央編譯出版,2000年)。
Ronald O’Rourke, Amy Chang, John Dotson著,童光復譯,《中共軍事現代化:戰略研析選擇》(臺北:國防部政務辦公室出版,2014年)。
丁樹範,《解放軍七十五周年之歷史教訓》(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 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編寫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11年),卷4、5。
中國船舶資訊中心,《現代海軍武器裝備手冊》(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1年)。
王錦俠、張奇主編,《天下大勢:鄧小平的外交思想和實踐》(廣州,花城出版社,2004年)。
亓樂義,《捍衛行動:1996臺海飛彈危機風雲》(臺北:黎明文化出版社,2006年)。
尹家民,《紅牆知情錄(二):開國將帥的非常歲月》(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10年)。
木津徹著,黃偉傑譯,《中國/台灣海軍軍力手冊》(臺北:星光出版社,2005年7月)。
汪玉、姚耀中主編,《世界海軍潛艇》(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6年)。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臺北:杜維運出版,1997年)
舟欲行、黃傳會,《中國人民海軍紀實-中國海軍海軍三部曲之三》(北京:學苑出版社,2007年)。
金沖及主編,中國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傳(1893-1949)》(北京:中央文献研究室,1996年)。
李宇凌,《中共海軍實力》(香港:廣角鏡出版社,1993年)。
李越然,《中蘇外交親歷記》(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1年)。
李覺等主編,《當代中國核工業》(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9年)。
沈志華,〈赫魯曉夫、毛澤東與中蘇未實現的軍事合作〉,《冷戰與中國的周邊關係》(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年)。
沈志華、李丹慧整理,王亞志回憶,《彭淮德軍事參謀的回憶:1950年代中蘇軍事關係見證》(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7月)。
沈志華主編,《中蘇關係史綱》(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
沈志華,《蘇聯專家在中國(1948-1960)》(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近代史編輯室,2015年)
吳冷西,《十年論戰》(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9年)。
吳殿卿,《藍色檔案-新中國海軍大事紀實》(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
林長盛,《解放軍的武器裝備》(香港:明鏡出版社,1996年)。
林宗達,《中共海軍現代化》(臺北:晶采文化出版社,2013年)。
林中斌,《核霸:透視跨世紀中共戰略武力》(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99年)。
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所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改革發展30年》(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8年)。
郝智慧,《鄧小平軍事生涯》(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6年)。
唐希中、劉少華、陳本虹,《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1949-2002》(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遙先知,金沖及主編,中國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傳(1949-1976)》(北京:中央文献研究室,2003年)。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外文出版社發行事業局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
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中華民國82-83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1994年)。
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中華民國89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2000年)。
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中華民國98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2009年)。
國防大學,《國軍軍語辭典(九十二年修訂本)》(臺北:國防部,2004年)。
戚嘉林,〈中國海軍崛起〉,《萬里海疆-中國海軍崛起》(臺北:戚嘉林出版,2014年)。
戚嘉林,《中國軍隊現代化》(臺北:戚嘉林出版,祖國文摘雜誌社,2016年)。
戚嘉林主編《中國軍隊近代化:湘軍淮軍與新軍,國軍共軍中國軍》(臺北:戚嘉林出版,2016年)。
曹宏、張惠民編,《世界軍武發展史-潛艇篇》(臺北:世潮出版社,2005年)。
陸儒德,《中國海軍之路》(大連:大連出版社,2009年7月)。
張勝,《張愛萍人生紀錄-從戰爭中起來:兩代軍人的對話》(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8年)。
張明睿,《中共國防發展》(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
張全啟主編,《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研究》(臺北: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年)。
黃傳會、舟欲行,《人民海軍潛艇部隊初建紀事》(北京:學苑出版社,2007年)。
彭子強,《奇鯨神龍-中國核潛艇紀實》(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1995年)。
傅高義,《鄧小平改變中國》(臺北: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編輯部譯校,天下遠見出版社,2012年)。
費學禮(Richard D. Fisher, Jr.),《台灣有沒有明天-台海危機美中台關關係揭密》(臺北:先覺出版社,1999年)。
楊肇林,《中國出了個毛澤東叢書-建立強大的海軍》(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4年)。
楊奎松,《毛澤東與莫斯科的恩恩怨怨》(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楊連新,《見證中國核潛艇》(北京:海軍出版社,2013年)。
解放軍海軍司令部(杜景臣主編),《中國海軍軍人手冊》(北京:海潮出版社,2012年)。
翟文中、黃俊彥、余忠勇,《共軍的未來》(臺北:國防部史編局,2000年。
熊光楷,《國際戰略和新軍事變革》(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
廖文中主編《西太平洋的海下戰爭特輯-藍海水下戰略》(臺北:全球防衛雜誌出版,2006年)。
蔡翼,〈解放軍新世紀主戰裝備便覽〉,《崛起東亞-聚焦新世紀解放軍》(臺北:勒巴克顧問公司,2009年)。
蔡明彥,《中共軍力現代化的發展與挑戰-從武獲政策分析》(臺北:鼎茂圖書出版社,2005年)。
劉遠忠,〈解放軍二砲主戰裝備便覽〉,《崛起東亞-聚焦新世紀解放軍》(臺北:勒巴克顧問公司,2009年)。
劉楊,《蘇俄潛艇全史》(北京:東方出版社,2009年)。
劉義昌、王文昌、王顯臣主編,《海灣戰爭》(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1 年)。
劉華清,《劉華清軍事文選-上卷》(北京:共軍出版社,2008年)。
盧春如等著,《海軍史》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
編輯部,《當代中國的國防科技事業》(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5年4月),第2冊。
曉兵、青波,《中國軍隊能否打贏下一場戰爭》(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
謝松峰,〈中國大陸第一代潛艇發展史末〉,戚嘉林主編《中國軍隊近代化:湘軍淮軍與新軍,國軍共軍中國軍》(臺北:戚嘉林出版,2016年)。
韓念龍,《當代中國外交》(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
蘭寧利,〈解放軍潛艦發展的現況與展望〉,《崛起東亞,聚焦新世紀解放軍》, (臺北:勒巴克顧問公司,2009年)。
蘇青森,《真空技術精華》(五南出版社,2009年)。

三、學位論文
陳明仁,〈古寧頭戰役之研究〉,桃園: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年。
蔡銘謙,〈中共海軍現代化對亞太安全之影響〉,嘉義:中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張明輝,〈南海巨大振幅內波之研究〉,臺北:台灣大學理學院海洋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年。

四、期刊論文
F.Fiardani著、西窗譯,〈中共海軍的目前戰力及其發展趨勢〉,《海軍學術月刊》,卷21期11(1977年11月),頁30-40。
丁樹範,〈波斯灣戰爭對中共解放軍的影響〉,《中國大陸研究》,卷34期12(1991年12月),頁27-35。
于青雲,〈共匪潛艦武力發展之剖析〉,《海軍學術月刊》,卷21期2(1987年2月),頁30-33。
王樂天,〈由匪潛射飛彈之試射論我應有之對策〉,《海軍學術月刊》,卷20期10(1986年10月),52-59頁。
王志鵬,〈台海外來潛在威脅─中共質量並進的現代潛艦〉,《海軍學術月刊》,卷39期2(2005年5月),頁36-43。
王志鵬,〈當中國宋級潛艇數度巧遇美國小鷹號航空母艦〉,《全球防衛雜誌》,期282(2008年2月),頁24-31。
王志鵬,〈台灣不能建造潛艦?初探台灣水下艦隊之路〉,《全球防衛雜誌》,期286(2008年6月),頁15。
毛正氣,〈臺灣周邊海域的內波〉,《海軍軍官學校季刊》,卷35期1(2005年),頁8-25。
尹家民,〈418號潛艇海底失事之謎〉,《黨史博覽》,期5,頁30-33。
李世勤,〈中共新型潛艦未來發展之研究〉,《國防雜誌》,卷20期9(2005年9月),頁61-71。
吳懿鳴,〈AIP-不依賴空氣的潛艇動力裝置〉,《現代軍事》,期11(2002年),頁37-39;
尚永強、汪承恩、顏燦輝,〈柴電潛艦絕氣推進系統探討〉,《海軍學術月刊》,卷39期6(2003年6月),頁73-80。
林長盛,〈中共核潛艇的發展與戰力(一)〉,《全球防衛雜誌》,期165(1998年5月),頁54-61。。
林長盛,〈中共核潛艇的發展與戰力(二)〉,《全球防衛雜誌》,期166(1998年6月),頁51-66。
林經緯,〈中俄軍事合作的轉變-從中俄聯合軍演探討〉,《中國大陸研究》,卷49期4(2006年12月),頁49-75。
周風嘯,〈新中國最早的潛艦編隊〉,《艦船知識》,總期293(2004年2月),頁6-7。
岩狹源晴著,孫守鵬編譯,〈蛟龍在淵-中國漢級核潛艇及核潛艇技術〉,《國際展望》,總期523(2005年9月),頁50-52。
胡紹偉,〈海峽殺手鐧〉,《國際展望》,總期532( 2006年1月),頁16-21。
侯振瀚,〈中共海軍發展的嚮導-潛艦〉,《海軍學術月刊》,卷38期2(2004年2月),頁77-83。
祖慰,〈赫赫而無名的人生〉,《文匯月刊》,總期85(1987年6月),頁5。
約翰‧威爾遜著,編輯部編譯,〈中國建造核潛艇(四)〉,《兵器知識》,期170(2001年12月),頁25。
唐威遐,〈中共海軍潛艦戰力發展概況〉,《中共研究》,卷32期5 (1998年5月),頁70-77。
梅林,〈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傳統動力潛艦的發展與戰力(一)〉,《全球防衛雜誌》,期182(1999年10月),頁54-63。
梅林,〈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傳統動力潛艦的發展與戰力(二)〉,《全球防衛雜誌》,期183(1999年11月),頁98-102。
馬煥棟,〈中共柴電潛艦研析,從發展歷程及現役潛艦戰力探討〉,《海軍學術月刊》,卷51期6(2017年12月),頁51-69。
晨楓,〈中國海軍的戰略、任務和裝備〉,《艦船知識》,總期437 (2016年2月),頁49-50。
康偉、赫琦,〈建國初期毛澤東「一邊倒」外交政策的新思考〉,《延安大學學報》,卷31期1(2009年2月),頁37-41。
理查德、菲舍爾著,邱夕海譯,〈中國潛艇2010-美國專家評估中國潛艇部隊現代化〉,《國際展望》,總期551(2006年11月),頁19。
張兀岱,〈中共之潛艦〉,《海軍學術月刊》,卷23期4(1989年4月),頁101-107。
張久春,〈20世紀50年代工業建設「156項」工程研究〉,《工程研究-跨學科視野中的工程》,卷1期3(2009年9月),頁213-222。
張柏春、張久春、姚芳〈中蘇科學技術合作中的技術轉移〉,《中國史研究》,期2(2005年),頁82-83。
陳淑韓、高峰、韓慶,〈圓中國潛艇夢〉,《現代艦船》,期229 (2004年12月),頁31-35。
梁上清,〈潛水艦在共匪海軍戰略中所扮演之角色〉,《海軍學術月刊》,卷15期11(1981年11月),頁34-39
游云淞,〈大洋黑洞-八國裝備基洛級潛艇30年〉,《艦船知識》,總期420(2014年9月),頁25-29。
賀増原,〈中共明級361潛艇失事之探討〉,《海軍學術月刊》,卷38期6(2004年6月),頁77-81。
黃東,〈震驚世界的094核潛艇〉,《廣角鏡月刊》(2005年1月),頁64-65。
蔡明彥,〈中俄軍事合作:背景、發展、及其對台灣安全之意涵〉,《國防政策評論》,卷2(2002年),頁34-52。
鄭處、軍言,〈R級中型常規潛艇〉,《艦船知識》,總期286(2003年7月),頁22-23。
楊堯鑫、孫施南,〈潛艇艇長與快速形成戰鬥力的新型潛艇〉,《艦船知識》,總期235(1999年4月),頁7-9。
楊連新,〈中國核潛艇紀年:大事年表1958-2008〉,《艦船知識》,總期306 (2005年3月),頁17。
楊連新,〈中國核潛艇發展三階段〉,《艦船知識》,總期342(2008年3月),頁12-14。
趙處,〈揭開共和國軍備發展史上最神秘一頁-與中國核潛艇之父面對面〉,《國際展望》,總期448(2002年8月),頁18-19。
趙登平,〈關於引進俄羅斯基洛級潛艇的回憶〉,《艦船知識》,總期425(2015年2月),頁65-66。
廖日昇,〈中共潛艇武力的發展〉,《展望與探索》,卷6期5(2008年5月。
晨楓,〈鷹擊18俱樂部導彈中國版〉,《艦船知識》,總期425 (2015年2月),頁72。
蔣華,〈彭士祿與中國核潛艇-中國核潛艇總設計師彭士祿院士訪談紀錄〉,《艦船知識》,總期333(2007年6月),頁15。
蔣華、魏聞曉,〈親歷中蘇/俄軍技合作二十年-原總裝備部國際合作部馬慶華局長訪談〉,《艦船知識》,總期412 (2014年1月),頁17-25。
蔣華、魏聞曉,〈從列寧水道艱難駛出的基洛級潛艇〉,《艦船知識》,總期420(2014年9月),頁18-20。
鄧伯川,〈中共潛艇武力〉,《全球防衛雜誌》,期25(1986年9月),頁82-89。
應紹基,〈中共大力整建核動力潛艦戰力之研析〉,《海軍學術月刊》,卷34期2(1990年2月),頁35-40。
黎民,〈中共核子動力彈道飛彈潛艇〉,《海軍學術月刊》,卷17期7(1983年7月),頁27-29。
鍾堅,〈中共潛艇大揭密(二)〉,《尖端科技》,期138(1996年1月),頁82。
編輯部,〈09Ⅰ/09Ⅱ戰略潛艦現況〉,《漢和防務評論》,期33(2007年7月),頁36-39。
編輯部,〈德國MTU向中共交運更多柴油機〉,《漢和防務評論》,期34(2007年8月),頁22。
編輯部,〈094戰略核潛的露面與航母核潛並存時代〉,《漢和防務評論》,期35(2007年9月),頁36-37。
編輯部,〈俄公開KILO潛水艦的更多改良細節〉,《漢和防務評論》,期37(2007年11月),頁29。
編輯部,〈葫蘆島核潛艇工廠狀況〉,《漢和防務評論》,期38( (2007年12月),頁22。
編輯部,〈094戰略核潛與中國的海上核擴充〉,《漢和防務評論》,期41(2008年3月),頁28-30
編輯部,〈中國海軍下水新型潛水艦〉,《漢和防務評論》,期42(2008年4月),頁23。
編輯部,〈中國為何如此快速仿製俄式武器〉,《漢和防務評論》,期57 (2009年7月),頁35-37。
編輯部,〈中國潛艇的挑戰〉,《艦船知識》,總期322(2006年7月),頁26。
編輯部,〈俄中海軍合作的若干內幕〉,《漢和防務評論》,期31(2007年5月), 頁40-41。
編輯部,〈第三艘元級柴油潛艦下水〉,《漢和防務評論》,期48(2008年10月),頁43。
編輯部,〈094戰略核潛部署島三亞的真正原因〉,《漢和防務評論》,期57( (2009年7月),頁24-26。
編輯部,〈039B型潛水艦出口〉,《漢和防務評論》,期92(2012年6月),頁30。
編輯部,〈039B型潛水艦加速建造〉,《漢和防務評論》,期93(2012年7月),頁24。
編輯部,〈039B型潛水艦加出口(巴基斯坦)〉,《漢和防務評論》,期117(2014年7月),頁44。
編輯部,〈093B最新核潛水艦亮相〉,《漢和防務評論》,期162(2018年4月),頁44-47。
編輯部,〈093B事件說明什麼〉,《漢和防務評論》,期163(2018年5月),頁42-43。
編輯部,〈中國的核動力航母〉,《漢和防務評論》,期164(2018年6月),頁37。
簡杰,〈西方媒體報導中國下一代核潛艇〉,《國際展望》,總期448(2002年8月),頁22-23。
編輯部,〈點擊中國海軍-劉華清談中國核潛艇)〉,《艦船知識》,總期306(2005年3月),頁10-11。

五、報紙
《解放軍報》(北京)1991年。
《解放軍報》(北京)2011年。
《聯合報》(臺北),2003年。

六、網站
“PROJECT 877EKM/636 KILO CLASS DIESEL-ELECTRIC SUBMARINE”, “The military of china”, From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223074353/http://sinodefence.com/navy/sub/kilo.asp(檢索日期:2018年9月3日)。
“Submarines: Pakistan Agrees to Build Chinese Kilo Clone”,“Strategy Page”,October 25,2016, From https://www.strategypage.com/htmw/htsub/20161025.aspx(檢索:2018年10月18日)。
中國外交部,〈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款的締結〉,網址:https://www.fmprc.gov.cn(檢索日期:2017年10月2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官方網站,《2004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北京:2004年12月),網址:http://www.mod.gov.cn/big5/regulatory/2011-01/06/content_4617807.htm(檢索日期:2008年11月2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官方網站,《200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北京:2011年1月),網址:http://www.mod.gov.cn/big5/regulatory/2011-01/06/content_4617809.htm(檢索日期:2008年11月2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官方網站,《中國的軍事戰略》(北京:2015年5月),網址:http://www.mod.gov.cn/big5/regulatory/2011-01/06/content_4617809.htm(檢索日期:2008年11月25日)。
中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站,〈共和國的足跡—1986年:八六三計劃〉,2009年09月16日發布,網址:http://big5.www.gov.cn/gate/big5/www.gov.cn/test/2009-09/16/content_1418997.htm(檢索日期:2018年12月20日)
中國軍艦博物館,〈中國潛艇史〉,《中國軍艦史月刊》,第4期,中國軍艦博物館發行,網址:http://60-250-180-26.hinet-ip.hinet.net/theme/theme-24/24-index.html(檢索日期:2018年8月31日)。
〈Kilo 877/636柴電攻擊潛艦〉,網址:http://www.mdc.idv.tw/mdc/navy/china/kilo.htm(檢索日期:2018年9月10日)。
〈039A/B/C元級柴電攻擊潛艇〉,網址:http://www.mdc.idv.tw/mdc/navy/china/039ab.htm(檢索日期:2018年10月15日)。
〈不太安靜!日本早就發現陸093核潛艇),《中時電子報》,2018年01月29日,網址: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129000009-260417(檢索日期:2018年10月10日)。
〈史無前例 解放軍039潛艇首次現身吉布提軍事基地〉,《多維新聞網》,2018年05月28日,網址:http://news.dwnews.com/china/big5/photo/2018-05-28/60060967.html(檢索日期:2018年10月15日)。
〈央視首曝中國海軍091改型核潛艇巡航亞丁灣〉,《中國評論新聞網》,2015年04月27日,網址:http://hk.crntt.com/crn-webapp/touch/detail.jsp?coluid=7&kindid=0&docid=103727672(檢索日期:2018年10月25日)。
〈光榮退休!中國首艘核潛艇退役進駐海軍博物館〉,《新浪網》,網址: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10-16/doc-ifxwvpar8180819.shtml(檢索日期:2018年10月3日。
〈我海军一潜艇失事 70官兵遇难 江泽民发唁电〉,《人民網》,2003年5月02日,網址:http://www.people.com.cn/GB/junshi/60/20030502/983786.html(檢索日期:2017年11月15日)。〈孟加拉國接收兩艘中國035G型潛艇,印度為之著急〉,《每日頭條》,網址:https://kknews.cc/zh-tw/military/mg2pjg9.html(檢索日期:2018年9月3日)。
〈從院士簡歷看中國核潛艇的聲納技術〉,《新浪博客網》,網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e0b700102uyc5.html (檢索日期2018年8月31日)。
〈銀河號、台海危機催生北斗衛星〉,《中時電子報》,2018年04月08日,網址: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408000116-260301(檢索日期:2018年10月31日)。
〈與國家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相一致,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也可以分三步走〉,《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網址: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n/2012/1026/c350795-19402718.html(檢索日期:2018年11月25日)。
〈臺灣e院潛水醫學科資料〉,網址:http://sp1.hso.mohw.gov.tw/doctor/Often_question/type_detail.php?UrlClass=潛水醫學科&q_type=潛水夫病(檢索日期:2017年12月9日)。
〈薩沙講史堂第116期-解放军海军四大悲惨事件:被中国渔民发现的惊天大事故〉,2016年11月15日,網址:http://wap.eastday.com/node2/node3/n403/u1ai701200_t72.html (檢索日期:2017年11月15日)。
〈常规潜艇动力装置的排进气系统〉,《艦船知識》,網址:http://mil.news.sina.com.cn/2003-05-20/127324.html潛艇(檢索日期:2017年12月1日)。
〈海洋下的風暴:南海巨大內波生命史〉,《PanSci 泛科學》,2015月05月20日,網址:http://pansci.asia/archives/79694(檢索日期:2017年11月30日)。

七、影像史料
〈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總師傳奇》,「中央電視臺」,2016月1月2日。
〈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開講啦》,「中央電視臺」,2016年10月27日。
〈中華鋼鐵藍鯨〉,《軍情時間到》,「中央電視臺」,2017年7月8日。
〈巨浪一型導彈試射失敗〉,《軍工記憶》,「中央電視臺」,2014年11月25日。
〈我是總師(上集)〉,《對話》,「中央電視臺」,2017年9月10日。
〈神秘的巨浪一號〉,《國家記憶》,「中央電視臺」,2014年4月12日。
〈海軍372潛艇的180秒生死浮沉〉,《檔案》,「北京衛視」,2017年8月9日。
〈制勝〉,《強軍》,第三集,「中央電視臺」,2017年10月1日。
〈國慶特別節目:人民軍隊的“裝備簡史”20181005〉,《防務新觀察》,「中央電視臺」,2018年10月5日。

八、英文專書
Alford, Matthew H., Thomas Peacock, Jennifer A. MacKinnon, Jonathan D. Nash, Maarten C. Buijsman, Luca R. Centurioni, Shenn-Yu Chao, Ming-Huei Chang, David M. Farmer, Oliver B. Fringer, Ke-Hsien Fu, Patrick C. Gallacher, Hans C. Graber, Karl R. Helfrich, Steven M. Jachec, Christopher R. Jackson, Jody M. Klymak, Dong S. Ko, Sen Jan, T. M. Shaun Johnston, Sonya Legg, I-Huan Lee, Ren-Chieh Lien, Matthieu J. Mercier, James N. Moum, Ruth Musgrave, Jae-Hun Park, Andrew I. Pickering, Robert Pinkel, Luc Rainville, Steven R. Ramp, Daniel L. Rudnick, Sutanu Sarkar, Alberto Scotti, Harper L. Simmons, Louis C. St Laurent, Subhas K. Venayagamoorthy, Yu-Huai Wang, Joe Wang, Yiing J. Yang, Theresa Paluszkiewicz & Tswen-Yung (David) Tang, “The Formation and Fate of Internal Wav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Nature, vol. 521 (07 May 2015), pp.65-69.
Blackman, Raymond V.B.,ed., Jane’s Fighting Ships 1970-71(London:UK Jane’s Publishing Group Limited,1973).
Goldstein, Lyle., “Humble origins-China’s Submarine Force Comes of Age,” Undersea Warfare, Vol.6 No.2(Winter 2004) , pp.12-32.
Moore, John RN,ed., Jane’s Fighting Ships 1980-81(London:UK Jane’s Publishing Group Limited,1980).
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 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7 (Washington D.C.:US Department of Defense,2017).
Pilger, Michael., “China’s New YJ-18 Antiship Cruise Missile:Capabilities and Implications for U.S. Forces in the Western Pacific,” (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October 28, 2015).
Saunders, Stephen RN,ed., Jane’s Fighting Ships 2003-2004 (London:UK Jane’s Publishing Group Limited,2005).
Saunders, Stephen RN,ed., Jane’s Fighting Ships 2011-2012 (London:UK Jane’s Publishing Group Limited,2013).
Sharpe, Richard RN,ed., Jane’s Fighting Ships 1988-89(London:UK Jane’s Publishing Group Limited,1991).
Sharpe, Richard RN,ed., Jane’s Fighting Ships 1990-91(London:UK Jane’s Publishing Group Limited,1993).
Sharpe, Richard RN,ed., Jane’s Fighting Ships 1997-98(London:UK Jane’s Publishing Group Limited,1999).
Warren, B.A. and C. Wunch, eds., Evolution of Physical Oceanography (Cambridge, MA : The MIT Press, 1981).
指導教授 齊茂吉(Mao-Chi Chi) 審核日期 2019-1-28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