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5424023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4 、訪客IP:18.189.178.37
姓名 陳祺潔(Chyi-Jye Che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產業經濟研究所
論文名稱 論著作權與專利權之權利耗盡──從美國最新實務發展談起
(A Study of the Exhaustion Doctrine in Copyright and Patent Right With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Court Decisions in the U.S.)
相關論文
★ 網路中立原則 - 我國管制可能性之研究★ 電子投票與民主參與 -以英國之實驗經驗為借鏡
★ 智慧財產證券化—法制環境之檢討與建議★ 開放源碼軟體商業應用之法律爭議及其可能之解決途徑
★ Google Books計畫所涉之法律問題研析─以反托拉斯法律相關議題為中心★ 論債權式新資金引入—以公司重整制度為中心
★ 頻譜資源分配之政策─以開放模式為目標★ 律師業管理機制與公平交易法衝突之研究─從法易通案談起
★ 專利主張實體問題之研究─以美國經驗為借鏡★ 論跨媒體合併行為之管制―以民主機能之健全為中心
★ 雲端個人健康資訊系統專法芻議 ─以平衡、有效之隱私保護為核心★ 離職後競業禁止約款之適法性研究-以人才流動自由化為政策取向
★ 網路環境中之著作權法第一次銷售原則-迷思之化解與困境之突破★ 非實施專利實體與專利訴訟-美國發明法實施前後之實證分析
★ 美國軟體專利適格性之研究 —談審查之趨勢與我國企業的因應之道★ 新興市場中之合作與競爭—以U.S. v. Apple案為中心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美國分別於2013年與2017年藉著二宗關於智慧財產權之案例,主張著作權與專利權轉型改採國際耗盡原則,此舉受到全球關注,並推測其為本世紀必然之趨勢。反觀我國,目前著作權採行國內耗盡原則;專利權則採行國際耗盡原則,係因實際需求?抑或應予修法?又權利耗盡原則之最適類型為何?
為求得上述問題之解答,本文從理解權利耗盡之理論基礎與類型著手;並探討美國二宗權利耗盡原則之轉型案例歷審法院判決之主張,以及其改採國際耗盡開放平行輸入後,對國際與國內市場之影響;亦就我國目前法規、實務案例、以及國家產業之相對性輸出國、輸入國之屬性,思考未來於交易市場之規則趨勢。本文更透過國家政策之「法」的分析、比較;行銷通路中「人」的權益調和;貨物流動時「國」的貿易互動,進行各個面向的討論。最後提出結論:著作權與專利權於「人盡其才」(鼓勵個人創作)、「物盡其用(滿足消費需求)」與「貨暢其流」(貨品自由流動)之理想下,國際耗盡原則儼然已成趨勢。雖然我國有些傳統產業面臨轉型甚至淡出市場,但著作權法之相關修法仍勢在必行,以期符合國家現狀與需求,並利於未來文化發展;對於側重技術保護的專利權部分,因我國產業結構與兩岸關係等因素複雜,建議採行國際耗盡類型之同時,還要擬訂相對應的配套政策,以力求完善。
摘要(英) The U.S. supreme court’s decisions in Kirtsaeng v. John Wiley & Sons (2013) and Impression Products v. Lexmark International (2017) had significant ramifications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s as they signalled a pivot towards adopting the international exhaustion doctrine in matters pertaining to copyrights and patent rights. International observers predicted these decisions to be the trend of the future. In contrast, Taiwan R.O.C still adopts the national exhaustion doctrine for copyright while applying international exhaustion doctrine for patent rights. Is this based on practicality? Or should the laws be reformed? And what would be the most appropriate model for principles of exhaustion?
This paper seeks to answer the above questions through understanding the principles behind exhaustion doctrine; closely examining Kirtsaeng (2013) and Impression (2017) to analyse how the international exhaustion doctrine affects global and domestic markets through parallel importation; and considering the potential paradigm shift in future trades by examining our current national laws, cas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levant industries, countries of import and export. Furthermore, this paper also includes multi-facet discussions of our national policies from a legal perspective;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rights and benefits of individuals within marketing and distribution networks; and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rading nations.
In conclusion, the pivot towards adopting international exhaustion doctrine for both copyrights and patent rights is inevitable in the pursuit of encouraging innovation, satisfying market needs, and promoting free trade.
The reform of copyright law is a must in order to satisfy our nation’s circumstances, needs, and facilitate future cultural development. This is despite some of our traditional industries facing the challenges of either successfully transforming or being phased out as a result of the impending changes. On the other hand, given our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complex geopolitical relationship with mainland China, our patent law which emphasizes on the protection of technologies will need additional considerations and be paired with appropriate policies.
關鍵字(中) ★ 權利耗盡原則
★ 國際耗盡原則
★ 平行輸入
★ 著作權
★ 專利權
關鍵字(英) ★ Doctrine of Exhaustion
★ International Exhaustion Doctrine
★ Parallel Import
★ Copyright
★ Patent Right
論文目次 摘要 I
ABSTRACT III
誌謝 V
目錄 VII
表目錄 X
1緒論 1
1.1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問題意識與研究目的 3
1.2.1問題意識 3
1.2.2研究目的 4
1.3研究方法與限制 4
1.3.1研究方法 4
1.3.2研究限制 5
1.4研究架構 5
2智慧財產權法之權利耗盡原則 7
2.1權利耗盡原則概說 7
2.1.1權利耗盡原則之濫觴 7
2.1.2權利耗盡原則與真品平行輸入 8
2.1.3權利耗盡原則之理論基礎 11
2.1.4類型介紹 14
2.1.5權利耗盡原則之重要性 16
2.1.6真品平行輸入之市場紛爭 19
2.2智慧財產權之著作權與專利權 20
2.2.1立法目的 21
2.2.2著作權與專利權之異同 24
2.2.3小結 30
3美國權利耗盡之轉型案例與相關規定 31
3.1著作權之權利耗盡轉型案例:KIRTSAENG V. JOHN WILEY & SONS, INC. (2013) 31
3.1.1相關法條規定 31
3.1.2案件事實與爭點 33
3.1.3歷審法院判決 35
3.2專利權之權利耗盡轉型案例:IMPRESSION PRODUCTS, INC. V. LEXMARK INTERN., INC. (2017) 44
3.2.1相關法條規定 44
3.2.2案件事實與爭點 45
3.2.3歷審法院判決 47
3.3綜合討論 56
4我國權利耗盡原則現況討論 63
4.1著作權權利耗盡原則之現況 63
4.1.1立法規定 63
4.1.2我國相關實務案例 67
4.2專利權權利耗盡原則之現況 74
4.2.1立法規定 74
4.2.2我國相關實務案例 77
4.3綜合討論 80
5權利耗盡原則適用之探究 85
5.1從法理看著作權與專利權之耗盡原則 85
5.1.1 從實務判例看著作權法 85
5.1.2 從實務判例看專利法 86
5.1.3小結 87
5.2從角色私利看著作權與專利權之耗盡原則 88
5.2.1 各角色私益之評析 88
5.2.2 彼此間利益衝突之評析 91
5.2.3小結 92
5.3從社會公益之影響看著作權與專利權之耗盡 93
5.3.1 商業競爭的自由與公平 93
5.3.2市場的物流與人力 95
5.3.3文化的發展與秩序 96
5.3.4小結 97
5.4從國家發展看著作權與專利權之耗盡 97
5.4.1差別取價機制與國家條件 98
5.4.2國家產業條件與利益之較勁 98
5.4.3小結 101
5.5綜合討論 102
6結論與建議 105
6.1 研究結論 105
6.2 研究建議 113
參考文獻 115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王怡蘋,權利耗盡原則與所有權取得,科技法學評論,第11卷第1期,頁1-28,2014年6月。
王明禮,著作財產權存續期間之經濟分析——以數位權力管理科技的影響為中心,科技法學評論,第4卷第2期,頁31-58,2007年10月。
王睦齡,專利法上平行輸入與耗盡原則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商事法組碩士論文,2002年2月。
立法院公報,第82卷23期2622號,立法院第二屆第一會期第十九次會議會議記錄,頁28-181,1993年4月。
立法院公報,第82卷26期2625號下,立法院內政委員會第二屆第一會期第一次會議記錄,頁565-90,1993年4月。
立法院公報,第82卷第24 期2623號上,著作權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完成三讀,頁54-70,1993年4月。
伍偉華,著作權之真品平行輸入——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2013年Kirtsaeng案判決為中心,智慧財產權月刊,第216卷,頁55-74,2016年12月。
朱子亮、張小玫,專利權耗盡原則:美最高法院大幅放寬適用範圍 (Impression Products v. Lexmark),科技產業資訊室(iKonw),2017年6月1日, https://iknow.stpi.narl.org.tw/Post/Read.aspx?PostID=13459。
吳大任,真品平行貿易、垂直整合與市場區隔,公平交易季刊,第2卷第3期,頁107-23,1994年7月。
吳中書,自由化是經濟發展的關鍵基礎,中華民國經濟部「創新・樂活」電子報No.3,頁8,2012年4月5日。
希瓦‧維迪亞那桑(Siva Vaidhyanathan),著作權保護了誰?—著作權的興起及其對創造力之威脅(Copyrights and Copywrons-The Ris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How it Threatens Creativity) ,陳宜君譯,商業周刊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7月。
沈宗倫,由對價平衡觀點論智慧財產權耗盡原則之適用——以平行輸入為中心,中正法學集刊,第23期,頁161-207,2007年11月。
辛炳隆,主要國家移民政策對我國之啟示,台灣經濟論衡,第17卷,頁50-56,2019年3月。
尚德長曜法律事務所,著作權與專利權的差別?,智財專欄,2009年4月9日,http://www.kcplaws.com/newsDetail.aspx?t=137。
林子強,數位傳播全球化策略之探討——以韓國文化產業為例,2005現代化、全球化與跨文化傳播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際跨文化研究協會(IAICS)及文化大學新聞暨傳播學院,頁25-46,2005年。
林利芝,從美國最高法院Kirtsaeng v. John Wiley & Sons, Inc.案探討美國真品平行輸入著作權侵害爭議之新動向,智慧財產權月刊,第184卷,頁46-74,2014年4月。
林冠宇,美國專利訴訟趨勢與科技專案研發成果運用之法制研析,科技法律透析,第30卷第10期,頁51-72,2018年10月。
林曉琪,小兵立大功!外轉子永磁無刷馬達,經濟部能源局能源報導,2019年7月19日,https://energymagazine.itri.org.tw/Cont.aspx?CatID=&ContID=3034。
邱建勳,真品平行輸入是否侵害智慧財產權,台灣法律網, http://www.lawtw.com/article.php?template=article_content&area=free_browse&parent_path=,1,188,&job_id=8219&article_category_id=240&article_id=7981。
邱韻萍,權利耗盡原則與進口著作物灰市流通規制之研究-以Omega案為例,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系科技法律碩士班碩士論文,2012年。
邵良正,智慧財產權商品平行輸入對屬地主義之衝擊——兼論權利耗盡理論之爭議,智慧財產權與國際私法——曾陳明汝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新學林出版,1997年2月。
洪三凱,評析我國智慧財產權邊境保護措施,全國律師月刊,第22卷第10期,頁41-56,2018年10月。
胡心蘭,美國Wiley案對我國著作權耗盡原則之啟發,收錄於「國際比較下我國著作權法之總檢討下冊」(劉孔中主編),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專書,頁415-49,2014年12月。
胡心蘭,數位著作授權契約對第一次銷售原則之影響與濫用原則之適用,政大智慧財產評論,第12卷第2期,頁47-98,2014年12月。
張瑞容,專利法明確採行國際耗盡原則對真品平行輸入的影響,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智財專欄,2013年8月26日,https://ipcc.moeasmea.gov.tw/newsaevent/special-column/801-201308.html。
章忠信,著作權法逐條釋義,五南圖書,2019年9月。
章忠信,美國最高法院判定國外正版可以平行輸入,著作權筆記,2013年5月10日,http://www.copyrightnote.org/ArticleContent.aspx?ID=6&aid=2694。
章忠信,水貨與平行輸入,著作權筆記,2012年2月27日,http://www.copyrightnote.org/ArticleContent.aspx?ID=9&aid=2518。
章忠信,第五十九條之一,著作權筆記,2009年2月19日,http://www.copyrightnote.org/ArticleContent.aspx?ID=11&aid=112。
章忠信,著作的合理使用,著作權筆記,2004年4月7日,http://www.copyrightnote.org/ArticleContent.aspx?ID=9&aid=2512。
章忠信,網路購物輸入與真品,平行輸入之關係,著作權筆記,2004年2月13日,http://www.copyrightnote.org/ArticleContent.aspx?ID=54&aid=2091。
章忠信,輸入大陸簡體字版之著作權侵害議題,著作權筆記,2003 年8月25日,http://www.copyrightnote.org/ArticleContent.aspx?ID=6&aid=2627。
章忠信,著作權之國際保護,著作權筆記,2002年3月20日, http://www.copyrightnote.org/ArticleContent.aspx?ID=1&aid=6。
章忠信,著作權法真品平行輸入之研究,資訊法務透析,第10卷第7期,頁58-74,1998年7月。
莊忠柱、蔡中民,各國在美國的專利數影響因素,2007第11屆科技整合管理研討會,頁29-38,2007年5月。
許順益,專利權利耗盡原則與售後限制條件之研究——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2017年Lexmark案為中心,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年8月。
陳冠中,智慧財產權之合理使用,全國律師月刊,第19卷第7期,頁1-4,2015年7月。
曾勝珍、黃鋒榮,圖解著作權法,五南圖書,2012年2月。
馮震宇,基本原則(一):從國內耗盡到國際耗盡,月旦法學教室,第209期,頁39-48,2020年3月。
馮曉青,專利權之立法宗旨研究,月旦民商法雜誌,第22期,頁157-72,2008年12月。
黃茂榮,平行輸入、智慧財產權與公平交易法,公平交易季刊,第2卷第2期,頁1-14,2013年9月。
黃勢璋、廖珈?,從技術貿易看我國創新科技的展望,經濟前瞻,第183期,頁46-54,2019年5月。
楊海平,散布權之適用,智慧財產權月刊,第191卷,頁5-17,2014年11月。
楊崇森,專利法理論與應用,三民書局,2013年5月。
楊智傑,智慧財產權法,新學林,2013年8月。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TRIPs第6條規定中譯文,https://www.tipo.gov.tw/tw/cp-128-207126-bb3f9-1.html。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網路拍賣影音等光碟法律效果之說明,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著作權主題網,2008年3月31日,https://topic.tipo.gov.tw/copyright-tw/cp-416-855940-205f1-301.html。
葉素芬,探討真品平行輸入對國內合法代理商的衝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理人企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9年1月。
董浩雲,論平行輸入在美國法之規範,資訊法務透析,第8卷第5期,頁26-36,1996年5月。
劉孔中,解構智財法及其與競爭法的衝突與調和,新學林,2015年6月。
劉孔中、謝銘洋、馮震宇,著作權判決實證研究——從智財法院成立後三年相關判決出發,月旦法學雜誌,第203期,頁47-62,2012年4月。
劉柏定、劉孟俊、張榮豐,中國大陸台商升級轉型及其在台灣經濟發展中的角色探討,經濟部委託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國內外及中國大陸經濟研究及策略規劃工作項目三,2012年12月。
劉博文,真品平行輸入與商標權保護,智慧財產權月刊,第19期,頁23-27,2000年7月。
蔡明誠、許忠信、李裕勳、高訢慈、謝佳純,禁止真品平行輸入法制之研究,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委託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報告,2007年2月。
蔡明誠,論智慧財產權之用盡原則——試從德國法觀察、兼論歐洲法之相關規範,政大法學論叢,第41期,第225-57頁,1990年6月。
蔡建樹、李仁耀、許竹筌,耐久財製造商之平行輸入決策,貿易調查叢刊,第21卷第2期,頁91-115,2010年12月。
蔣士棋,2019美國發明專利獲證量解讀:各國均有斬獲,未來成長可期,北美智權報,第257期,2020年3月25日,http://www.naipo.com/Portals/1/web_tw/Knowledge_Center/Industry_Economy/IPNC_200325_0701.htm。
鄭裕涵,專利概念與專利制度介紹,眾律國際法律事務所,2012年1月6日,https://www.zoomlaw.net/files/16-1138-5214.php。
蕭雄淋,著作權法論,第七版,五南圖書,2010年8月。
謝銘洋,智慧財產權法,修訂七版,元照出版,2016年9月。
謝銘洋,專利進口權與平行輸入,月旦法學雜誌,第2期,頁80-86,1995年6月。
簡啟煜,著作權法案例解析,元照出版,2017年9月。
羅昌發,國際貿易法,元照出版,2010年9月。
羅昌發,貿易與競爭之法律互動,元照出版,1998年8月。
羅明通,著作權法論第一冊,第八版,三民書局,2014年4月。
法院判決及行政函釋
智慧財產法院101年度民專訴字第73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98年度民專上更(二)字第2號判決。
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597號判決。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94年電子郵件940328號函。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95年電子郵件950511號函。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98年電子郵件980803a號函。






外文文獻
Alvarado, Daniela, Seamaster-ing the First Sale Doctrine: A Tripartite Framework for Navigating the Applicability of Section 109(a) to Gray Market Goods, 22 FORDHAM INTELL. PROP. MEDIA & ENT. L.J. 885-906 (2012).
Bonadio, Enrico, Parallel Imports in a Global Market: Should a Generalised International Exhaustion Be the Next Step?, 33(3) E.I.P.R. 153-61 (2011).
Chard, John S. & C. J. Mell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Parallel Imports, 12 THE WORLD ECON. 69-83 (1989).
Donnelly, Darren E., Parallel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Harmonization of the Exhaustion of Rights Doctrine, 13 SANTA CLARA HIGH TECH. L.J. 445-515 (1997).
Fink, Carsten, Entering the Jungle-in the Exhaus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Parallel Imports, in COMPETITIVE STRATEGIES FOR THE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173-91 (Owen Lippert ed., 1999).
Hansen, William R. & Suzanna M.M. Morales, John Wiley & Sons Case: Limits on the First Sale Doctrine on US Copyright Law, 34(8) E.I.P.R. 558-63 (2012).
MASKUS, KEITH,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THE GLOBAL ECONOMY (2000).
McIntyre, Stephen, Game Over for First Sale, 29 BERKELEY TECH. L.J. 1-59 (2014).
Meurer, Michael J., Copyright Law and Price Discrimination, 23 CARDOZO L. REV. 55-148 (2001).
Perzanowski, Aaron & Jason Schultz, Digital Exhaustion, 58 UCLA L. REV. 889-946 (2011).
Reese, R. Anthony, The First Sale Doctrine in the Era of Digital Networks, 44 B.C. L. REV. 577-652 (2003).
Saravia, Vartan J., Shades of Gray: The Internet Market of Copyrighted Goods and a Call for the Expansion of the First-Sale Doctrine, 15 SW. J. INT′L L. 383-418 (2010).
SHIH, Pei-Cyuan, Kuo-Feng KAO and Hong HWANG, Competitive Parallel Imports, in PROCEEDINGS OF IAC 2019 IN VIENNA 150-58 (2019).
Weigand, Robert E., Parallel Import Channels-Options for Preserving Territorial Integrity, 26 COLUMBIA J. WORLD BUS. 53-60 (1991).
Wilson, W. Weldon, Parallel Importation-Legitimate Goods or Trademark Infringement?, 18 VAND. J. ENT. & TECH. L. 543-76 (1985).
Cases
Arizona Cartridge Remanufacturers Ass’n, Inc. v. Lexmark Intern., Inc., 421 F.3d 981 (9th Cir. 2005).
Bloomer v. McQuewan, 55 U.S. 539 (1852).
Bobbs-Merrill Co. v. Straus, 210 U.S. 339 (1908).
Boston Store of Chicago v. American Graphophone Co., 246 U.S. 8 (1918).
Costco Wholesale Corp. v. Omega, S.A., 541 F.3d 982 (9th Cir. 2008).
General Talking Pictures Corp. v. Western Electric Co., 304 U.S. 175 (1938).
Hobbie v. Jennison, 149 U.S. 355 (1893).
Impression Products, Inc. v. Lexmark Intern., Inc., 137 S. Ct. 1523 (2017).
Jazz Photo Corp. v.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 264 F.3d 1094 (Fed. Cir. 2001).
John Wiley & Sons, Inc. v. Kirtsaeng, 32 ITRD 1500 (S.D.N.Y. 2009).
John Wiley & Sons, Inc. v. Kirtsaeng, 654 F.3d 210 (2nd Cir. 2011).
Kirtsaeng v. John Wiley & Sons, Inc., 133 S. Ct. 1351 (2013).
Lexmark Intern, Inc. v. Ink Techs. Printer Supplies, LLC, No. 1:10-CV-564, 2014 WL 1276133 (S.D. Ohio 2014).
Lexmark Intern., Inc. v. Impression Products, Inc., 816 F.3d 721 (2016).
Lexmark Intern., Inc. v. 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 Inc., 134 S. Ct. 1377 (2014).
Mallinckrodt, Inc. v. Medipart, Inc., 976 F.2d 700 ( Fed. Cir. 1992).
Motion Picture Patents Co. v. Universal Film Mfg. Co., 243 U.S. 502 (1917).
Quality King Distributors, Inc. v. L′anza Research International, 523 U.S. 135 (1998).
Quanta Computer, Inc. v. LG Electronics, Inc., 553 U.S. 617 (2008).
RGZ 63, 394 (399) (Ger.).
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 Inc. v. Lexmark Intern., Inc., 487 F.Supp.2d 830 (E.D.Ky. 2007).
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 Inc. v. Lexmark Intern., Inc., 615 F.Supp.2d 575 (E.D.Ky. 2009).
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 Inc. v. Lexmark Intern., Inc., 697 F.3d 387 (2012).
指導教授 王明禮(Ming-Li Wang) 審核日期 2020-8-20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