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5757015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 、訪客IP:3.144.102.239
姓名 彭翠伶(Tsui-Ling Pe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客家語文素養導向教學之具體實踐研究 -以新北市秀山國小為例
(The Practice of Competence-oriented Hakka Learning)
相關論文
★ 廣西柳城縣沙埔鎮客家話研究★ 馬來西亞柔佛州古來惠州客家話研究
★ 廣西荔浦市青山鎮客家話研究★ 廣西來賓市小平陽鎮客家話研究
★ 客、畲、瑤語言關係研究★ 廣西恭城縣龍虎鄉客家話研究
★ 閩西清流、寧化客家話比較研究★ 泰國曼谷的興寧客家話語音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臺灣具有豐富及多元的語言和文化,為促進社會正義與公平機會,實施多元文化教育、肯定文化多樣性、尊重不同族群是學校教育責無旁貸之重責大任。
自教育部在民國90學年度,將客家語言的學習正式納入國民義務教育課程中,學校就成為母語學習的場域。然而,由於知識社會變遷迅速,客家語課程亦應調整教學模式和教學設計,讓學生能樂於學習客家語,進而提升族群意識。
為了解教學現場是否能透過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來培養學習者的核心素養,藉由進行素養導向的客家語文教學實驗,探究素養導向的客家語文課程內涵、教學模式與策略,了解學生、老師、教學設計的實質成效。
因此,本研究以都會地區的學生為樣本,針對十二年國教之部定課程與校訂課程的課程內涵、教學模式及策略、教學效能,採用個案研究法進行研究,並輔以訪談法、觀察法、問卷等三種方法收集資料,最後將上述資料進行三角校正。
經由研究結果顯示,素養導向之客家語文教學達到顯著成效者可分為四方面:一、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二、增進客語聽、說能力;三、提升學生對客家文化的認同度;四、學生能運用課程中的學習策略於生活中嘗試解決生活問題。顯示素養導向教學對客家語文之學習確有實質效益。
關鍵詞:核心素養、素養導向教學、客家語文教學、教學效能、校訂課程
摘要(英) Language is the cultural media, and Taiwan features various language and culture. To promote social justice and equity, to implement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and to affirm cultural diversity, school education is responsible for respecting different ethnicity.
After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ficially incorporated Hakka learning into the national compulsory education curriculum from 90 academic year of Republic Era, the schools have become the field for mother language learning. However, due to rapid change of knowledge society, the instructional model and design of Hakka Language Curriculum should be adjusted, so that students are willing to learn Hakka language, thus improve the ethnic consciousness.
This research took second and third learning stage students in metropolitan areas as samples.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curriculum content, instructional model, instructional strategy, and teaching efficiency of MOE-mandated curriculum and school-developed curriculum in 12-Year Basic Education. Major method adapted in this research is case study method and other three supportive methods used to collect data in this research are interview, observation, and questionnaire methods. The collected data was corrected by triangulation.
Base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the competence-oriented Hakka learning can enhance learning interest and motivation of students, also can improve their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y of Hakka language.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the Hakka cultural identity of students has been improved. On the other hand, the students showed more interest in the instructional model of competence-oriented curriculum, and the learning strategies in the curriculum can be leveraged by students to daily life and help them to solve day-to-day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competence-oriented teaching had achievement on for parts: 1. Enhancing students’ interests and motivation in learning; 2. Improving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y of Hakka; 3. Increasing ethnic identity in Hakka culture; 4. Contributing to problem solving skills for students based on the learning tactics in curriculums. All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e benefits of competence-oriented teaching to Hakka language teaching.
Keywords: Key Competencies, competence-oriented teaching, Hakka language teaching, teaching efficiency, school-developed curriculum
關鍵字(中) ★ 核心素養
★ 素養導向教學
★ 客家語文教學
★ 教學效能
★ 校訂課程
★ 部定課程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2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五節 關鍵詞定義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客家語文教學之回顧與現況 11
第二節 客家語文教學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22
第三節 素養導向的客家語文教學 32
第三章 研究設計 5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54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7
第四節 資料處理 60
第四章 素養導向教學的實施 63
第一節 素養導向之客家語文教學課程之內涵 65
第二節 素養導向之客家語文教學模式及方法 80
第五章 素養導向之客家語文教學成效 97
第一節 部定課程客語學習成效分析 97
第二節 校訂課程學習成效分析 113
第三節 素養導向教學對教師教學設計的影響 13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43
第一節 結論 144
第二節 建議 149
參考文獻 151
壹、中文部分 151
貳、西文部分 158

附錄 159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一、 專書
王文科、王智弘(2014)。教育研究法。臺北市:台灣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王文靜譯(2004)。情景學習∶合法的邊緣性參與(Situated Learning: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原作者:JeanLave 、 Etienne Wenger)。中國: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朱仲謀譯(2004)。行動研究原理與實作(Action Research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econd Edition)。(原作者:Jean McNiff . Jack Whitehead)。臺北:五南。(原著出版年:2002)
吳芝儀、廖梅花譯(2011)。質性研究入門:紮根理論研究方法(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2nd ed.)(原作者:Strauss A. & Corbin, J.)。嘉義:濤石。(原著出版年:1998)
周淑卿、吳璧純、林永豐、張景媛、陳美如(2018)。素養導向教學設計參考手冊。臺北:教育部。
周蔚(譯)(2001) 。語言的死亡(原作者: Crystal David)。臺北市:貓頭鷹。(原著出版年:2000)
林進材(1999)。教學研究與發展。台北市:五南。
林進材(2014)。教育的方法─教學。載於林進材主編。教育導論。臺北:五南。
林進材(2016)。教學原理。臺北:五南。
林進材(2018)。新教學原理。臺北:五南。
邱皓政(2002)。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臺北市:五南書局。
洪永善、范信賢(2015)。同行~走進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張芳全(2008)。問卷就是要這樣編。臺北:心理。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現代人研究自身問題的科學。臺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4)。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林清山(1981)。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張添洲(2000)。教材教法-發展與革新。 150-152。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2)。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修正總說明。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8a)。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語文領域-本土語文(客家語文)。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8b)。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語文領域-本土語文(客家語文)課程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黃光雄、楊龍立(2004)。課程發展與設計:理念與實作。臺北:師大書苑。
黃宣範(1995)。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灣語言社會學的研究。台北市:文鶴出版社。
曹逢甫(1997)。族群語言政策:海峽兩岸的比較。臺北市:文鶴。
莊淇銘、莊錦華、莊雅惠(2016)。第五波。臺北:晨星出版社。
郭聰貴、周伶瑛、鄭麗娟 林麗娟、吳佳蕙譯(2007)。學習導向的教學設計原理(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5e)(原作者:Robert M. Gagne、Walter W. Wager、 Katharine C. Golas、John M. Keller.)。新加坡:Thomson。
潘文忠(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發展建議書。臺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二、 博碩士論文
古安琪(2010)。數位學習融入客語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桃園縣田心國小五年級學生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市。
古秀上(2012)。客語薪傳師團隊協同教學之建構與實踐-以客語魔法學校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朱瑾玉(2013)。客家童謠融入客語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客語薪傳班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市。
吳秀貞(2015)。繪本融入戲劇活動的客語教學成效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聯合大學,苗栗市。
吳秀梅(2002)。國民小學鄉土語言客家語教科書分析研究-以各版本第一冊為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李品禎(2014)。臺中市非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地區國小客語教學現況之探討(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市。
李雪燕(2001)。國小低年級客家歌謠教學實施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李園宗(2013)。童玩融入客語教學之方式與影響(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市。
李瑞蘭(2008)。國民小學客語教學評估之研究-以苗栗縣客語生活學校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市。
李元鴻(2007)。同儕教導策略在資訊融入原住民族語教學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邱玉香(2016)。屏東縣國民小學中年級客語沉浸教學之歷程與成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段淑琴(2007)。探討客家籍學生家長對客語與客語教學的態度-以新竹縣北埔鄉為例(碩士論文)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翁貴美(2007)。研究客家數位學習推動成效之研究—以哈客網路學院與客語能力認證網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市
許淑梅。2010。國民小學客家語教材內容特性之分析研究:以康軒版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陳又榛(2006)。客家教材出現詞彙之比較研究-以國小一至三年級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曾玉棻(2004)。2004 年全國國小客家話教學現況調查研究(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曾稚庭(2012)。國民小學客家語教學現況研究—以新竹縣博愛國小中高年級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黃沛慈(2017)。資訊科技融入客語教學學習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市。
黃秋香(2003)。國小教師實施客語教學之個案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黃美鴻(2004)。新竹市國小老師對市編版客語教科書滿意度之調查研究~以一年級客語教科書(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黃美鴻(2012)。台灣客家語句型教學:教材句型結構分析及教學架構之建立(博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黃瓊慧(2012)。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本土語言學習動機與學習態度調查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溫曼伶(2011)。資訊科技融入客語教學之研究-以五年級製作客語電子繪本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聯合大學,苗栗市。
詹俐俐(2008)。台灣客家創作歌曲在客語教學上的運用:以陳永淘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詹美玲(2003)。九年一貫課程國小一年級客語教材之比較分析(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管聖洲(2005)。桃園縣客家庄與福佬庄國小實施客語教學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鄭振志(2004)。資訊科技融入鄉土教育之行動研究-建構以學校為本位之鄉土教育網站(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蘇敏娟(2010)。提升客語學習成效之研究—以T國小為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三、 期刊
王佳琪(2017)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之核心素養課程:評量的觀點。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3),35-42。
余民寧(2006)。影響學習成就因素的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73,11-24。
余伯泉、朱阿莉(2002)。台客語教材教法研究。北縣教育,42,60-64。
吳俊憲、吳錦惠(2014)。本土語言教學成效:問題分析與因應策略。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7),92-96。
吳耀明(2010) 。多元教學與評量對國小學童學習態度及學習焦慮之影響。教育研究學報,44(1),153-177
张华 (2016) 。論核心素养的内涵。全球教育展望, 45(4), 10-23。
林秉毅、劉田修、邱政峰(2010)。教學策略定義與意義。屏東教大體育,11,49-55。
林信志、謝名娟、 簡瑋(2017)。弱勢學生閩南語學習態度、口說能力與影響因素之研究。教師培育與專業發展,13(1),63-90。
林進財(2018)。教學設計與教學方法之應用。T&D飛訊,243,1-36。
范文芳(2005)。行出識字教學个牢籠,開拓現代化个客語教學。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語文學報,12,25-34。
范信賢(2016年03月) 。核心素養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導讀《國民核心素養: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的DNA》。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脈動電子期刊,5。取自 https://www.naer.edu.tw/files/15-1000-13634,c952-1.php?Lang=zh-tw
張芬芬、陳麗華、楊國揚(2010)。臺灣九年一貫課程轉化之議題與因應。教科書研究,3(1),1-40。
張新仁(2006)。學習策略的知識管理。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2),19-42。
莊福泰(2017) 。翻轉教育。親子天下網站。取自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4112
陳司敏(2006)。鄉土語言的深耕與地方文化傳承。國教之友,58(1),48-53。
陳啟榮(2011)。淺談調查研究法。教育趨勢導報,42,125-127
陳琦媛(2017)。運用Rubrics評量核心素養。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3),87-90。
陳雅玲(2013)。客語沉浸教學幼兒之客語使用情形。幼兒保育學刊,10,101-118。
陳碧璿(1995)。客語教學困境與策略探討。鄕土語言實施與教學,94(12),197-207。
曾燕春(2016)。素養導向的客語教學:十二年國教核心素養的再詮釋。客家研究。9(1),41-82。
程炳林、陳李綢(2000)。教育大辭書。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4351/
楊俊鴻(2016)。導讀:《課程發展與設計的關鍵DNA:核心素養》。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脈動電子期刊,5,1-5。取自https://www.naer.edu.tw/files/15-1000-13635,c248-1.php?Lang=zh-tw
趙曉美、廖文斌、潘淑芬(2006)。國小實施客家語教學學校支持系統之研究:以台北縣市為例。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2),125-152。
蔡文豐、王玲玲(2012)。學習環境與學習態度相關之研究。建國科大社會人文期刊,31(2),53 -76。
蔡清田、陳延興(2013)。國民核心素養之課程轉化。課程與教學季刊,16(3),59-78。
盧雪梅(2000)。APA「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心理學原則」。課程與教學通訊,4,8-12。
閻紀宇(2002年2月22日)。台灣的母語逾半消失滅絕。中國時報,6版。
鍾肇政(1996年3月27日)。客語沒了,等於族群滅絕。自由時報,7版。
羅烈師等(2015)。客語復興與小學母語教育:語言巢觀點下的客語生活學校。客家政策國際學術研討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苗栗客家文化園區國際會議廳。
羅肇錦(1994)。客話教學在臺灣。華文世界,74,53-57。
羅肇錦(2002)。客話教學的路。國文天地,18(6),16-21。
羅肇錦(2018)。客話毋單淨用來溝通。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302。取自http://epaper.ncu.edu.tw/papers/31/articles/2513


四、研究報告/研討會
周錦宏 (2017)。客家公共事務學術研討會-臺灣客家研究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桃園市: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曹逢甫、洪若烈、鄭安住、楊真宜、陳冠瑜、李昀翰(2001)。臺灣地區國民中小學本土語言教學現況之整合型研究總計畫期末報告。國家教育研究院報告(計畫編號:NAER-100-11-A-1-01-00-2-01)。臺北:國家教育研究院。
陳秀琪 (2017)。客家公共事務學術研討會-客家語教學與師培的現況與未來展望。桃園市: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陳秀琪、江俊龍(2011)。臺灣地區國民中小學本土語言教學現況之整合型研究子計畫三、四:臺灣客家語課程實施現況研究(A、B兩區綜合)。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究總計畫期末報告(計畫編號:NAER-100-11-A-1-01-00-2-01)。臺北:國家教育研究院。
蔡清田(2011)。K-12中小學課程綱要的核心素養與各領域之連貫體系研究。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究報告(計畫編號NAER-99-12-A-1-05-00-2-11)。臺北:國家教育研究院。
蔡清田(2012)。K-12 各教育階段核心素養與各領域課程統整研究。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究報告(計畫編號NAER-100-16-A-1-02-00-2-03)臺北:國家教育研究院。
賴協志、張雅屏(2013)。學生學習本位之學校效能整合型研究子計畫五:「學習態度對學生學習與學校效能影響之研究」。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究報告(計畫編號:NAER-101-24-C-1-03-07-1-17)。臺北:國家教育研究院。
鍾榮富(2001)。國民中小學客家語教「教學模式、活動設計與評量方法」研究。教育部九十年度委託專案研究報告書。
羅肇錦、陳定銘、陳秀琪、劉小蘭、黃菊芳(2013)。客家語言發展計畫效益評估報告。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中長程個案計畫效益評估委託研究報告(計畫編號RDED-CON-102-001)。桃園市:國立中央大學。
貳、西文部分
Anselm Strauss,Juliet Corbin,(2014),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 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 Sage Pubns
Lakerveld,J.(2013). Competence oriented learning. Retrieved from http://yedac.eu/media/1722/Link-8-Competence-oriented-learning-Klip-fra-Jaap-presentation-.pdf
Stephen P. Robbins .(2002).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0th). New Jersey: Pearson Education.
Schröder,M.(2015).Competence-oriented study programmes. Retrieved from http://www.fibaa.org/uploads/media/13_Werkstatt_Kompetenzorientierung_Mai_2015_V3_en_01.pdf
Rey, G, J., Siewiorek, O., Vivitsou, M A., & Saari, J.R.(2012).Key competence development in school in Europe educ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keyconet.eun.org/c/document_library/get_file? uuid=3aa9009c-cb63-494f-81fe-024fde000111&groupId=11028
Robbins, S. P. (2002).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0th). New Jersey: Pearson Education.
Tiana, A., Moya,J. &Luengo,F.(2011). Implementing Key Competences in Basic Education: reflections on curriculum design and development in Spain. 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 46(3), 307-322.
Goodlad, J.I., Klein, M.F., & Tye, K.A. (1979). The domains of curriculum and their study. In J.I. Goodlad (ed.), Curriculum inquiry @p. 43-76). New York: McGraw-Hill.
Glaser,R.(1965),Toward a behavioral science base of instructional design.In R. Glaser(ed.),Teaching machines and programed learningII:Data and Directions. Washington,DC:NEA.
Trowbridge, L. W. & Bybee, R. W. (1990). Becoming a secondary school science teacher (5th ed.). New York: Merrill.
Lave, Jean/ Wenger, Etienne(1991). Situated Learning: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 Cambridge ,Englan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指導教授 羅肇錦 陳秀琪 審核日期 2019-7-23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