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6121003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61 、訪客IP:13.58.25.86
姓名 柯育鎮(Yu-Zhen Ke)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從《肉身寒單》、《看得見的鬼》探討孤魂意象的書寫意義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臺灣文學於戰後初期曾因政治及社會氛圍等因素,歷經數次路線之爭。相較於對故土的眷戀,另一種對新家園的想像也正萌發,女性作家於此更以鬼魅書寫,作為對抗傳統父權文化的方式之一。鬼魅書寫的運用在臺灣文學的發展,除了因歷史發展上臺灣多移民背景及島嶼環境外,更成為離開中原故土後「失根」恐懼的投射,卻成為女性擺脫傳統父權桎梏的契機。
於《肉身寒單》中作者以自身經歷為軸,從數組對比中建構故事情節,包括斷裂/和諧、追尋/逃離、流浪/回家等。因此於本論文分析中,藉書中主角振鴻的空間歷程為討論主軸,觀察作為同志於台東-台北-返鄉的過程中,作者所欲傳達同志於社會中反覆追尋認同的企望,並於異地一次次失落後選擇復返的動機,最後如何透過與父親及童年記憶的和解,找到安定及認同感。並以陳思宏的《鬼地方》為參照,整理出文學中同志如同鬼魅般處境的隱喻及策略運用。
而李昂《看得見的鬼》則在序言中便揭示了以「鹿城」隱喻「鬼國」,更比喻大國中心之外,處處鬼聲啾啾的隱喻,書寫身世淒涼、死於非命的女性們,透過書寫召喚女魂們復返鹿城,猶如傅柯「異質空間」的功能,透過為自己復仇或完成生前未竟心願達到主體性的彰顯,並以李昂《附身》為對讀,希望比對出女性與民俗意象間的書寫意義。
筆者於分析臺灣文學中的鬼魅書寫時,除了文本細讀與分析外,引用了范銘如的「空間閱讀法」為徑,觀察性別、空間與文學的交集處潛藏的文學隱喻。相較於父權核心,女性及同志均處相對邊陲的位置,因此以振鴻《肉身寒單》及李昂《看得見的鬼》為例,分析當中同志與女性的鬼魅書寫運用意義,更可看出鬼魅於突破時空限制與性別邊界突破的可行性。
摘要(英) In the early postwar period, Taiwanese literature went through several line disputes due to political and social atmosphere and other factors. Compared with the attachment to the homeland, another kind of imagination of the new home is also emerging. Here, female writers even use ghost writing as one of the ways to fight against the traditional patriarchal culture. The use of ghost wri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ese literature is not only due to Taiwan′s multiple immigrant backgrounds and island environment in it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it has also become a projection of the fear of “losing roots” after leaving the homeland of the Central Plains. It has also become an opportunity for women to get rid of the shackles of traditional patriarchy.
In “The Cold and Cold Body”, the author uses his own experience as the axis to construct the storyline from multiple comparisons, including rupture/harmony, pursuit/escape, wandering/homecoming, etc. Therefore, in the analysis of this paper, the spatial journey of the protagonist Zhenhong in the book is used as the main axis of discussion, and the author observes the process of being a gay in Taitung-Taipei-returning to his hometown. The author wants to convey the desire of gays to repeatedly pursue identity in society, and The motivation behind choosing to return after being lost again and again in a different place, and finally how to find stability and identity through reconciliation with his father and childhood memories. Using Chen Sihong′s “Ghost Place” as a reference, we sort out the metaphors and strategic uses of the ghost-like situation of gay people in literature.
In the preface of Li Ang′s “Visible Ghosts”, he reveals that “Deer City” is used as a metaphor for the “ghost country”, and also as a metaphor for the chirping of ghosts everywhere outside the center of the great country. It writes about women who have bleak life experiences and died unexpectedly. Summoning the female spirits to return to Lucheng through writing is like the function of Foucault′s “heterogeneous space”. It achieves the expression of subjectivity by avenging oneself or fulfilling unfinished wishes during life. Using Li Ang′s “Possession” as a counter-reading, I hope to compare Compare the writing significance between women and folklore imagery.
When analyzing ghost writing in Taiwanese literature, in addition to close reading and analysis of the text, the author quoted Fan Mingru′s “spatial reading method” as a method to observe the literary metaphors hidden at the intersection of gender, space and literature. Compared with the core of patriarchy, women and gays are in a relatively peripheral position. Therefore, taking Zhenhong′s “Handan” and Li Ang′s “Visible Ghost” as examples, we analyz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ghost writing of gays and women, and more It can be seen that ghosts are feasible in breaking through time and space limitations and gender boundaries.
關鍵字(中) ★ 振鴻
★ 李昂
★ 肉身寒單
★ 看得見的鬼
★ 孤魂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方法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研究範圍 8
第三節 研究目的 20
第二章 鬼魅書寫中的空間策略與性別秩序 22
第一節 臺灣文學從「除魅」至「復魅」 22
第二節 鬼魅書寫中的空間運用 30
第三節 鬼魅視角下的性別秩序 37
第三章 孤魂之旅:《肉身寒單》中的空間置換 44
第一節 身分認同過程與城市次文化 44
第二節《肉身寒單》中的宗教與空間敘事 49
第三節 小結 61
第四章 女鬼逾越:《看得見的鬼》中的空間政治 67
第一節 文本場景與空間作用 68
第二節 《看得見的鬼》中空間政治的展現 74
第三節 女鬼敘事中的空間解讀 82
第五章 結論 85
第一節 「孤魂」書寫意象分析 85
第二節 小結 87
參考文獻 89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周作人,《瓜豆集》(上海:宇宙風社,1937)。
2. 呂理政,《傳統信仰與現代社會》(臺北:稻香出版社,1992)。
3. 林美容,《臺灣人的社會與信仰》(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3)。
4. 李昂,《花季》(臺北:洪範,1994)。
5. 林芳玫,《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臺北:女書出版,1996)。
6. 范銘如,《眾裏尋她:臺灣女性小說縱論》(臺北:麥田出版,2002)。
7. 李欣倫,《戰後臺灣疾病書寫研究》(臺北:大安出版,2004)。
8. 李昂,《看得見的鬼》(臺北:聯合文學,2004)。
9. 郝譽翔,《水鬼學校和失去媽媽的水獺》(臺北:寶瓶文化,2005)。
10. 范銘如,《像一盒巧克力》(新北:印刻出版,2005)。
11. 林鎮山,《離散、家國、敘述——當代臺灣小說論述》(臺北:前衛出版社,2006)。
12. 范銘如,《聖與魔:臺灣戰後小說的心靈圖像(1945-2006)》(新北:印刻出版,2007)。
13. 李衛華,《價值評判與文本細讀:「新批評」之文學批評理論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14. 范銘如,《文學地理:臺灣小說的空間閱讀》(臺北:麥田出版,2008)。
15. 郝譽翔,《大虛構時代:當代臺灣文學光譜》(臺北:聯合文學,2008)。
16. 林美齡,《李昂《看得見的鬼》之寓意探討》(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漢學應用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
17. 范銘如,《空間/文本/政治》(臺北:聯經出版,2015)。
18. 楊雅儒,《人之初.國之史:21世紀臺灣小說之宗教修辭與終極關懷》(臺北:翰蘆出版,2016)。
19. 陳秀華,《臺灣女鬼-民俗學裡的女鬼意象》(臺北:東販出版,2018)。
20. 范軒昂,《身世流離:孽子、荒人與孤魂的身命敘事》(臺北: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
21. 黃文成,《神諭與隱喻-臺灣當代文學中的宗教書寫與敘事 》(新北:博揚出版,2019)。
22. 王鈺婷編,《性別島讀:臺灣性別文學的跨世紀革命暗語》(臺北:聯經出版,2021)。
二、 期刊
1. 張炳楠,《臺灣文獻》第19卷第1期(1968)。
2. 阮昌銳,〈臺灣的冥婚與過房之原始意義及其社會功能〉,《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33期(1972)。
3. 呂理政,〈鬼的信仰及其相關儀式〉,《民俗曲藝》第90期(1994)。
4. 王志弘,〈臺北新公園的情慾地理學:空間再現與男同性戀認同〉,《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2期(1993)。
5. 封德屏,《臺灣文學發展現象:五十年來臺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二)》(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6)。
6. 邱貴芬,〈尋找「臺灣性」:全球化時代鄉土想像的基進政治意義〉,《中外文學》第32期(2003)。
7. 邱貴芬,〈「在地性」的生產:從臺灣現代派小說談「根」與「路徑」的辯證〉,張錦忠、黃錦樹編,《重寫臺灣文學史》(臺北:麥田出版,2006)。
8. 徐禎苓,〈現代.儀式.在地感-鄉土敘事之轉變:以王文興〈海濱聖母節〉與吳明益〈虎爺〉為例〉,《世新中文研究集刊》第7期(2011.7)。
9. 王國安,〈從「鄉土」到「本土」-彭瑞金臺灣文學本土論的建構脈絡〉,《高雄師大學報》第46期(2019)。
三、 學位論文
1. 黃萍瑛,《臺灣民間信仰「孤娘」的奉祀-一個臺灣社會史的考察》(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2. 黃鳳娟,《員林市區之萬善爺信仰研究》(新竹: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碩士論文,2020)。
3. 謝坤權,〈百鬼晝行:李昂、甘耀明、童偉格小說的鬼魅敘事(2000-2010)〉(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22)。
指導教授 李欣倫 審核日期 2024-1-17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