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6121006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 、訪客IP:3.138.122.4
姓名 張登博(Teng-Po Ch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綠窗新話》的通俗化及其影響
(The Popularization of Luchuangxinhua and it’s Influence)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綠窗新話》的內容多節錄自唐宋傳奇和史傳雜錄,書中保存了大量風月故事的素材,成為宋代說話人必備的參考書籍,對說話、話本小說、戲曲以降的諸多白話文學影響深遠。《綠窗新話》之所以能對白話文學的發展造成影響,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對文言小說的通俗化嘗試,編者皇都風月主人透過編輯策略和原文改寫,將市井庶民的視角、審美情調帶入文人作者為主的文言小說之中,以此迎合宋代瓦舍說話中庶民讀者的喜好與需求。
  本文將分析編者在《綠窗新話》中對於雅俗元素的運用,本書的來源雖然大都是傳統文人所創作的傳奇小說、詩話詞話、史書傳記,但編者也加入了一些主題十分俚俗的故事,原本主題各異的文言小說則是透過內容的取捨呈現出類型化、通俗化的觀看視角,編者對部分小說的情節改寫,反映了強烈的庶民情感與審美特色。雅俗元素在不同故事的主題、語言和道德傾向中皆有不同程度的表現,兩者在書中既有衝突又有融合,呈現出一種特殊的過渡文學型態。《綠窗新話》同時受到了傳統雅文化與市井俗文化的雙重影響,除了在編輯和改寫中呈現出的通俗化特色,書中有些故事明顯是受到了瓦舍說話的直接影響,在語言、人物與情節上和說話的演出情境相關,這可以幫助我們還原出在宋代的文學場域中雅文化與俗文化、文言小說與白話小說相互交流融合的真實情況。《綠窗新話》對促進文言小說與白話小說的交流發展實具有不可磨滅的影響與貢獻,有必要就其通俗化的內容以及與宋代說話的關係進行進一步的釐清探究。
摘要(英) Luchuangxinhua, which gathered a large amount of romantic tales from Tang and Song legends, history books and historcal biographies, was an essential reference book for the oral storytellers in Song Dynasty. The reason why Luchuangxinhua could spread it’s influence into vernacular literature, including oral storytelling, Hua-Ben novels and drama, was that the editor HuangDuFengYueZhuRen had tried to popularize the stories in literary chinese. In order to please his audience in Washe, the editor deleted and replaced the originals to bring the civilian vision and aesthete experience into literary chinese.
  This paper starts by analysing the elegance and vulgarity elements in Luchuangxinhua, the book contains not only legends, poetry talks and history books, but some very vulgar stories. Literary chinese novels in Luchuangxinhua are either abridged in civilian vision or rewrited with the sentioment of plebeian, but the elegance parts and vulgarity parts do not fuse very well, presenting a significant transitional feature. Also, Luchuangxinhua was directly affected by the form of oral storytelling in Song Washe, making it a key to how elegance and vulgarity cultures, literary chinese and vernacular literature are fusing in Song Dynasty.
關鍵字(中) ★ 《綠窗新話》
★ 《醉翁談錄》
★ 通俗化
★ 改寫
★ 說話
關鍵字(英) ★ Luchuangxinhua
★ Zuiwengtanlu
★ popularization
★ rewriting
★ storytelling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 7
第四節 《綠窗新話》的版本與成書背景 9
第五節 《綠窗新話》的性質 18
第二章  《綠窗新話》中的雅俗二元性 21
第一節 文言傳奇與通俗小說的界線 23
第二節 對詩詞和語言的運用 30
第三節 評點與選文的道德旨趣矛盾 35
第四節 《綠窗新話》的類書性質與其他形式問題 39
第三章  《綠窗新話》對唐宋小說的通俗化改寫 46
第一節 更加直接、強烈的情慾描寫 47
第二節 偏好正向的結局與人物形象 54
第三節 象徵物和人物姓名的運用 59
第四節 〈邢鳳遇西湖水仙〉的全面改寫 62
第四章  《綠窗新話》在文學史中的影響與地位 67
第一節 滲入文言小說的世俗化精神 67
第二節 《綠窗新話》與說唱藝術的雙向影響 71
第三節 《綠窗新話》在文學史上的定位 79
第五章  結論 83
參考文獻 85
附錄 95
一、《綠窗新話》篇目與共同主題分類表 95
二、《綠窗新話》與《醉翁談錄》篇目對應表 99
參考文獻 (一)古籍
[漢]許慎著、段玉裁注、許惟賢整理:《說文解字注》,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年。
[南朝宋]劉義慶著、王根林等校點:《幽明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唐]張鷟、范攄著;恒鶴、陽羨生校點:《朝野僉載 雲溪友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唐]張讀、裴鉶著;蕭逸、田松青校點:《宣室志 裴鉶傳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唐]孫頠:《神女傳》,《龍威秘書》,《原刻景印百部叢書集成》,臺北市:藝文印書館,1968年。
[宋]李昉等著:《太平廣記》,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1年。
[宋]曾慥:《類說》,北京:文學古籍刊行社,1955年。
[宋]劉斧著、施林良校點:《青瑣高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宋]李獻民:《雲齋廣錄》,《龍威秘書》,《原刻景印百部叢書集成》,臺北市:藝文印書館,1968年。
[宋]皇都風月主人:《綠窗新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宋]羅燁:《新編醉翁談錄》,臺北:世界書局,1958年。
[宋]孟元老著、伊永文箋注:《東京夢華錄》,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宋]耐得翁:《都城紀勝》,《全宋筆記》,鄭州:大象出版社,2017年。
[宋]吳自牧:《夢梁錄》,《全宋筆記》,鄭州:大象出版社,2017年。
[宋]西湖老人:《繁勝錄》,《全宋筆記》,鄭州:大象出版社,2017年。
[宋]周密:《武林舊事》,《全宋筆記》,鄭州:大象出版社,2017年。
[宋]王懋:《野客叢書》,《全宋筆記》,鄭州:大象出版社,2013年。
[宋]蘇軾:《蘇東坡文集》,臺北市:河洛圖書出版社,1975年。
[宋]歐陽修、宋祁等編;呂思勉選註:《新唐書》,上海:商務印書館,1933年。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86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明]馮夢龍編撰、徐文助校注、繆天華校閱:《喻世明言》,臺北市:三民書局,2010年10月二版。
[明]馮夢龍編撰、徐文助校注、繆天華校閱:《警世通言》,臺北市:三民書局,2008年6月二版。
[明]馮夢龍編撰、廖吉郎校訂、繆天華校閱:《醒世恆言》,臺北市:三民書局,2007年1月二版。
[明]馮夢龍:《情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年。
[明]馮夢龍增編、余公仁補修:《燕居筆記》,《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明]臧晉叔編:《元曲選》,北京:文學古籍刊行社,1955年。
[明]毛晉編:《六十種曲》,北京:文學古籍刊行社,1954年。
[明]梅鼎祚:《青泥蓮花記》,《筆記小說大觀》,臺北市:新興書局,1981年。
[清]蟲天子:《香豔叢書》,臺北市:進學書局,1969年。
《古本戲曲叢刊》,上海:商務印書館,1954年。

(二)今人專著
大木康著、辛如意譯:《風月秦淮:中國遊里空間》,臺北市:聯經出版社,2007年。
王夢鷗:《唐人小說研究二集》,臺北市:藝文印書館,2009年。
王穎:《才子佳人小說史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
李建軍:《雅俗際會──宋代話本與文言小說共生關係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20年。
李時人:《中國古代小說與文化論集》,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李桂奎:《傳奇小說與話本小說敘事比較》,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年。
李劍國:《唐五代志怪傳奇敘錄》,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8年。
李劍國:《宋代志怪傳奇敘錄(增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18年。
吳禮權:《中國筆記小說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93年。
周勛初:《唐人筆記小說考索》,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6年。
胡士瑩:《話本小說概論》,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凌郁之:《走向世俗──宋代文言小說的變遷》,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陳文新:《中國傳奇小說史話》,臺北市:正中書局,1995年。
陳文新:《傳統小說與小說傳統》,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
陳文新:《中國小書的譜系與文體形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
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香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陳汝衡:《陳汝衡曲藝文選》,北京:中國曲藝出版社,1985年。
康來新:《發跡變泰──宋人小說學論稿》,臺北:大安出版社,1996年。
康韻梅:《唐代小說承衍的敘事研究》,臺北市:里仁書局,2005年。
梁庚堯:《中國社會史》,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4年。
黃大宏:《唐代小說重寫研究》,重慶:重慶出版社,2004年。
程國賦:《唐代小說嬗變研究》,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1997年。
程毅中:《宋元小說研究》,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
程毅中:《古體小說論要》,北京:華齡出版社,2009年。
楊義:《中國古典小說史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
董上德:《古代戲曲小說敘事研究》,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廖立、廖奔校注:《朱有燉雜劇集校注》,合肥:黃山書社,2017年。
廖奔:《中國古代劇場史》,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歐陽代發:《話本小說史》,武漢出版社,1994年。
蕭欣橋、劉福元:《話本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
韓南著、王秋桂等譯:《韓南中國小說論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薛洪勣:《傳奇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
譚正璧:《話本與古劇》,重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譚帆:《中國雅俗文學思想論集》,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譚帆等:《中國古代小說文體文法術語考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蘇建新:《中國才子佳人小說演變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

(三)論文
于天池、鄭秀琴:〈十七字詩和說諢話〉,《中國文化研究》,2005年第3期,頁79-84。
王慶華、杜慧敏:〈《青瑣高議》《綠窗新話》等標題形式並非「仿話本」──略論宋代文言小說七言標目形式的發生〉,《蘭州學刊》,2010年第7期,總第202期,頁183-184。
王麗娟:〈論文人敘事與民間敘事──以「連環計」故事為例〉,《文學遺產》,2004年第4期,頁108-118、160。
李小龍:〈文言小說標目對古典小說回目的催生〉,《雲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9卷,第6期,2010年,頁72-78、92。
李建軍:〈《綠窗新話》文本性質新探〉,《文學遺產》,2019年第6期,頁177-181。
李艷華:《《綠窗新話》研究》,廣州:暨南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碩士論文,2012年。
吳晟:〈書會補說與才人辨正〉,《文獻季刊》,2000年第3期。
沈廣仁:〈明代小說中主題物的象徵性與情節性〉,《上海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0卷第6期,2001年11月,頁49-54。
林芳玫:〈民國史與羅曼史:雙重的失落與缺席〉,《台灣學誌》,第2期,2010年10月,頁79-106。
林芳玫:〈瓊瑤早期作品中的歌德羅曼史:從匿名學角度分析《菟絲花》與《庭院深深》的創傷敘事〉,《中國現代文學》,第30期,2016年12月,頁113-136。
林芳玫:〈從文藝愛情到家庭矛盾:《庭院深深》電影改編後的女性情誼〉,《台灣學誌》,第16期,2017年10月,頁85-108。
林雅玲:〈琳琳琅琅,用世媚俗──晚明合刊本傳奇小說集選編策略探析〉,《高雄師大國文學報》,第20期,2014年5月。
林雅玲:〈晚明六種合刊本傳奇小說集編輯出版現象析論〉,《高雄師大國文學報》,第23期,2015年11月。
柳青青:〈淺談《綠窗新話》中的兼語句〉,《知識經濟》,2009年第9期,頁154-155。
胡衍南:《二拍的生產及其商品性格》,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柯香君:〈論南管戲《鄭元和》之文化傳釋〉,《成大中文學報》,第60期,2018年3月,頁171-212。
柯凌旭譯、大塚秀高著:〈從《綠窗新話》看宋代小說話本的特徵──以「遇」為中心〉,《保定學院學報》,第15卷,第3期,2002年,頁26-36。
秦川:〈論《青瑣高議》和《綠窗新話》在小說史上的地位〉,《江西社會科學》,第12期,2002年,頁20-22。
徐大軍:〈宋元話本與說話伎藝的文本化〉,《文學與文化》,2015年第3期,頁4-17。
徐朔方:〈書會才人──關於世代累積型期體創作的編著寫定者〉,《浙江學刊》,1999年第4期。
凌郁之:〈《綠窗新話》平質〉,《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10卷,第5期,2006年,頁56-59。
凌郁之:〈《麗情集》考論〉,《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5卷第3期,2008年8月,頁49-55。
陳平原:〈中國小說中的文人敘事──明清章回小說研究〉(上、下),《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5期,頁9-17、1996年第6期,頁1-8。
許麗芳:《古典短篇小說中之韻文運用及其相關意義:以唐傳奇、話本小說為主》,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1997年。
康韻梅:〈《綠窗新話》中唐五代小說的改易探析〉,《台大中文學報》,第20期,2004年,頁41-86。
康韻梅:〈「史」與「詩」──沈亞之小說撰作的兩個面向〉,第十三屆文學與美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3年12月,頁151-219。
康韻梅:〈陳翰《異聞集》的編選輯存與唐代小說的經典化〉,《國文學報》,第67期,2020年6月,頁81-112。
傅正玲:〈雅俗之間的話語轉遞現象分析──從宋代「話本體」小說〈張浩〉一文談起〉,《興大中文學報》,第32期,2012年12月,頁75-91。
黃孝紓遺稿、齊心苑整理:〈《綠窗新話》校釋引言〉,《文史哲》,2016年第1期,總第352期,頁59-69。
黃定華:〈讀者的接受願望和權利──鶯鶯故事在宋金時代的接受分析〉,《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9卷第2期,2006年4月,頁33-35、64。
黃慶聲:〈馮夢龍《笑府》研究〉,《中華學苑》,第48期,1996年7月,頁79-149。
黃慶聲:〈論《李卓吾評點四書笑》之諧擬性質〉,《中華學苑》,第51期,1998年2月,頁79-130。
程國賦:〈《李娃傳》嬗變研究〉,《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3期,頁111-117。
曾永義:〈宋元瓦舍勾欄及其樂戶書會〉,《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7期,2005年,頁1-43。
鄧郁生:《宋代文言小說之紹唐與新變》,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5年。
齊心苑:〈《綠窗新話》勘正〉,《圖書館研究》,第46卷,第4期,2016年,頁125-128。
盧世華:〈試論宋代說話人的底本〉,《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24卷第6期,2005年12月,頁49-55。
遲崇起:〈論勾欄瓦舍的文化市場性質及其對文學發展史的深遠影響〉,《河北學刊》,1995年第4期。
韓連枝:〈淺談北宋時期的「說話」伎藝〉,《開封教育學院學報》,第30卷第3期,2010年9月,頁19-22。
Hsu Hui-Lin(許暉林). 2010. Rivision as redemption : a study in Feng Menglong’s editing of vernacular stories. Charleston SC, United States. Proquest, Umi Dissertation Publishing.
指導教授 卓清芬 康來新(Ching-Fen Cho Lai-Shin Kong) 審核日期 2021-8-18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