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6155005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7 、訪客IP:3.145.156.46
姓名 林永欽(Yung-Chin Li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
論文名稱 借鏡臺灣︰日治時期中國大陸官民的臺灣考察論述
(Learning from Taiwan: A Discussion on the Field Observation of Taiwan in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Made by Chinese Government Officials and Civilians)
相關論文
★ 消極治臺論之商榷-大清帝國治臺政策再審視★ 戰後臺灣登山活動之研究
★ 日治時期的台灣留日美術家-以東京美術學校為研究中心★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對地方社會的控制與回應-以新莊郡為例
★ 從茶箍到雪文─日治時期台灣肥皂之研究★ 近代日本農場試驗與稉稻在台開展之研究
★ 戰後台灣初等音樂教育之研究—以音樂教科書為分析場域(1952-1968)★ 廣告與國家:戰後臺海兩岸主要報紙醫藥廣告之研究(1949-1966)
★ 戰後初期《國語日報》之研究(1948-1954)★ 民國東南沿海海盜之研究(1912-1937)
★ 日治時期桃園龍潭公學校之研究★ 戰後台灣國編版高中地理教科書的編寫與分析
★ 戰後臺灣海域海洋污染及政府因應措施之研究(1950-2001)──以輪船海難為例★ 桃園市新坡國民小學之研究(1923-2013)
★ 日治時期苗栗山腳公學校之研究(1912-1945)★ 臺灣初等師資培育的困境與發展:以臺南師範學校為例(1899-1987)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借鏡臺灣︰日治時期中國大陸官民的臺灣考察論述
摘要
日治時期中國地方政府考察官員、知識分子及農業學校師生為借鑒臺灣經驗留下為數不少的「臺灣考察報告」及「臺灣遊記」。這些臺灣考察著述顯示經建產業等近代化設施實乃臺灣考察活動觀察重心所在;考察著述對臺灣總督府在鴉片專賣、警察政治及殖民教育等作為,也有所觀察與評論;此外,諸家考察者的遊臺詩文蘊含山河之感、文化情懷。要之,本文從借鏡臺灣經驗與反思中國改革,觀察中國大陸官民對日本統治臺灣的認識、印象與評價。
本文章節架構,除緒論與結論外,正文計分三章。第一章,外部分析方面,主要分析臺灣考察活動產生要因,簡介臺灣考察著述類型及諸家著述內容大要,以製表方式分析考察活動概況、考察者與活動的關係以及考察著述實地觀察的近代化內容。第二章,就所著重考察之近代化設施包含衛生醫療、教育文化、基礎建設,以及農研機關、米糖等代表性產業、物產展覽會與大型博覽會等經濟建設,探討近代化產業觀察的內容並論述考察者與中國現況對照的反思。第三章,討論臺灣考察著述所呈現的殖民統治形象,兼及考察期間表現的文化交流及歷史感懷。最後,歸納考察者對日本統治臺灣整體評價以及對中國的省思,並析論臺灣考察活動及其著述的正面意義與時代性侷限。
關鍵詞 臺灣考察報告、臺灣遊記、近代化、殖民統治、文化情懷
摘要(英) Learning from Taiwan: A Discussion on the Field Observation of Taiwan in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Made by Chinese Government Officials and Civilians
Abstract
In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many Chinese government officials, intellectuals, and agricultural school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mposed numerous “Reports on the Field Trips in Taiwan” and “Taiwan Travel Notes” to manifest what they had learned from their field trips in
Taiwan. According to their writings, their field trips focused on the modernized establishments such as economic achievements made in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Their
writings also revealed their observations and comments on the tangible measures taken by the Government of Taiwan in the exclusive trade in opium, police affairs, and colonial education. Moreover, the fieldworkers had composed various poems and essays while they were in
Taiwan, revealed their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emotion as they witnessed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ir nation. Therefore, this study aimed to analyze Chinese government officials and civilians’ understanding, impression, and evaluations of Taiwan in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based on the fieldworkers’ Taiwan experience and their reflections on China’s reforms.
This paper comprises three chapters in addition to the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s. In Chapter 1, the cause of the field trips was analyzed with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fieldworkers’ writings and the summary of various writings, using tables to categorize the highlights of field trip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eldworkers and their activities, and to study the modernized establishments observed by the fieldworkers. Chapter 2 focused on the modernized establishments such as health and medical service, education and culture,
infrastructure,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s, iconic industries such as rice and sugar, produceiii
exhibitions and large exhibitions related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so as to discuss the modernized industries observed by the fieldworkers and to examine the fieldworkers’ reflection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s in China. In Chapter 3, the author discussed the image of
colonial ruling which was constructed by the fieldworkers’ writings along with the fieldworkers’ recollections of historical events and cultural exchange which were revealed through their field trips. Last but not least, fieldworkers’ overall evaluation of Taiwan under Japanese domination and their reflection on China were summarized, followed by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their field trips in Taiwan along with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and epochal limitations of their writings.
Keywords: Reports on the Field Trips in Taiwan, Taiwan Travel Notes, Modernization, Colonial Domination, Cultural Emotions
關鍵字(中) ★ 臺灣考察報告
★ 臺灣遊記
★ 近代化
★ 殖民統治
★ 文化情懷
關鍵字(英) ★ Reports on the Field Trips in Taiwan
★ Taiwan Travel Notes
★ Modernization
★ Colonial Domination
★ Cultural Emotions
論文目次 目錄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誌謝……………………………………………………………………………………..……..iv
目錄……………………………………………………………………………………….…....v
表次…………………………………………………………………………………….….......vi
圖次…………………………………………………………………………………………..vii
緒論………………………………………………………………………………………...…..1
第一章 來臺動機及其考察活動書寫…………………………………………………...…15
第一節 考察活動的要因………………………………………………………...…15
第二節 著述文本的類型及大要…………………………………………………...25
第三節 考察者的觀察重點…………………………………………….…………..43
第二章 臺灣考察著述中的近代化設施…………………………………………………..65
第一節 醫衛文教及基礎建設………………………………………………….…..65
第二節 農林米糖經濟產業………………………………………………………...93
第三節 展覽會與博覽會………………………………………………………….104
第三章 臺灣考察的反思與評價……………………………………………………….…123
第一節 考察著述中的殖民統治………………………………………………….123
第二節 考察著述中的文化情懷………………………………………………….141
第三節 借鏡臺灣的總體評價與反思…………………………………………….161
結論………………………………………………………………………………………….171
附錄………………………………………………………………………………………….181
徵引書目…………………………………………………………………………………….193
參考文獻 徵引書目

一、文獻史料

(一)臺灣遊記

王樹榛,《參觀臺灣勸業共進會報告書》。江蘇:江蘇省長公署實業科,1917年。
江庸,《臺灣半月記》。〔著者自印〕,1929年。
江亢虎,《臺游追紀》。上海:中華書局,1935年。
汪洋,《臺灣視察報告書》。上海:中華書局,1917年。
李時霖主編,《臺灣考察報告》。福建:福建省政府,1937年。
林惠祥,《臺灣番族之原始文化》。北京:國立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1930年。
邱文鸞、劉範徵、謝鳴珂著,周永芳校釋,《臺灣旅行記校釋》。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4年。
姚鈞石,《遊臺灣日記》。〔著者自印〕,1918年。
袁克吾,《臺灣》。上海:商務印書館,1927年。
陳體誠主編,《臺灣考察報告》。福建:福建省建設廳,1935年。
黃強,《臺灣別府鴻雪錄》。香港:香港商務印書館,1928年。
程家穎,《臺灣土地制度考查報告書》臺灣文獻叢刊第一八四種。臺北:臺灣銀行印行,1963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遊記》(包含:池志徵《全台遊記》、吳德功《觀光日記》、施景琛《鯤瀛日記》、張遵旭《臺灣遊記》)臺灣文獻叢刊第八九種。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旅行記》(包含:邱文鸞《臺灣旅行記(一)》、劉範徵《臺灣旅行記(二)》、謝鳴珂《臺灣旅行記(三)》)臺灣文獻叢刊第二一一種。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年。
蜜莉森‧麥格麗琪(Millicent M. McClatchie)原著,林易徵翻譯,陳怡宏校註,〈麥格麗琪1895-96年臺灣遊記〉,《歷史臺灣: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刊》,9期(2015年5月),頁140-162。
(二)一般史料

丁文江,《梁任公年譜長編》。臺北:世界書局,1972年。
山本三生,《日本地理大系臺灣篇》。東京︰改造社出版,1930年。
山川均,〈日本帝國主義鐵蹄下的臺灣〉,收錄於王曉波編,《臺灣的殖民地傷痕》。臺北:帕米爾書店,1985年,頁31-81。
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3年。
外務省情報部,《現代支那人名鑑》。東京:東亞同文會調查編纂部,1928年。
吳天任編著,《民國梁任公先生啟超年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
吳文星編撰,《鹿港鎮志.人物篇》。彰化:鹿港鎮公所,2000年。
林獻堂先生紀念集編纂委員會編,《林獻堂先生紀念集》卷三《追思錄》。臺北:文海出版社,1974年。
林惠祥,〈自傳.二十五年之秘密-主要是放棄日籍的事情〉,收錄於蔣炳釗、吳春明主編,《林惠祥文集》(上)。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2年,頁1-22。
南部臺灣物產共進會協贊會編,《南臺灣》。臺北︰成文出版社,1985年。
桑原政夫,《基隆市廳舍落成記念展覽會》。基隆︰基隆市役所,1933年。
梁啟超,《飲冰室文集》第八冊。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3年臺三版。
梁啟超,《梁啟超全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
淸史稿校註編纂小組編纂,《淸史稿校註》。臺北:國史館出版,1989年。
許俊雅編校,《梁啟超遊臺作品校釋》。臺北:國立編譯館出版,2007年。
許俊雅編注,《梁啟超與林獻堂往來書劄》。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7年。
張之洞,《勸學篇.外篇》。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
張麗俊,《水竹居主人日記》第三冊。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2年。
鹿又光雄編輯,《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誌》。臺北:南天書局,2015年重印本。
勝山吉作,《臺灣紹介最新寫真集》。臺北︰勝山寫真館出版,1931年。
福建省檔案館、廈門市檔案館編,《閩臺關係檔案資料》。廈門:鷺江出版社,1993年。
達飛聲(James W. Davidson)著,陳政三譯註,《福爾摩沙島的過去與現在》。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臺北:南天書局,2014年。
臺灣勸業共進會協賛會編纂,《臺灣勸業共進會協賛會報告書》。臺北:臺灣勸業共進會協賛會出版,1916年。
臺灣總督府,《臺灣寫真帖》。臺北︰臺灣總督府出版,1908年。
臺灣總督府,《臺灣寫真帖》。臺北︰臺灣總督府出版,1914年。
臺灣總督府,《臺灣寫真帖》2卷2集。臺北︰臺灣總督府出版,1916年。
臺灣總督府,《臺灣統計要覽》。臺北︰臺灣總督府出版,1912年。
臺灣總督府,《臺灣統計要覽》。臺北︰臺灣總督府出版,1913年。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高雄港》。臺北︰臺灣總督府出版,1928年。
James W. Davidson著,蔡啟恆譯,《臺灣之過去與現在》臺灣研究叢刊第一○七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72年。

二、報紙

《大阪每日新聞》臺灣版,1935年。
《福建民報》,1935年。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10年。
《臺灣時報(漢文時報)》,1911年、1916年。
《臺灣日日新報》,1911年、1914年、1915年、1916年、1918年、1926年、1934年、1935年。

三、專書

中村孝志著,卞鳳奎譯,《中村孝志教授論文集-日本南進政策與臺灣》。臺北:稻香出版社,2002年。
王曉秋,《近代中國與日本︰互動與影響》。北京:昆侖出版社,2005年。
王汎森編著,《中國近代思想史的轉型時代》。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7年。
朱珮琪,《臺籍菁英的搖籃-臺中一中》。臺北:向日葵文化公司,2004年。
吳文星,《日據時期在臺「華僑」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1年。
呂紹理,《展示臺灣:權力、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臺北:麥田出版公司,2005年。
李子寧主編,《臺灣省立博物館創立九十年專刊》。臺北:臺灣省立博物館出版,1999年。
李喜所主編,張靜等著,《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第三卷。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1年。
李乾朗,《臺灣建築閱覽》。臺北:玉山社,1996年。
李理,《日據臺灣時期警察制度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4年。
近藤正己著,林詩庭譯,《總力戰與臺灣:日本殖民地的崩潰》。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4年。
姚鶴年,《臺灣林業之發展》。臺北:中華林學會,1994年。
若林正丈、吳密察主編,《跨界的臺灣史研究︰與東亞史的交錯》。臺北:播種者文化出版公司,2004年。
高明士主編,林玉茹、李毓中編著,《戰後臺灣的歷史學研究1945-2000/第七冊:臺灣史》。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04年。
張正昌,《林獻堂與臺灣民族運動》。〔著者自印〕,1981年。
張圍東,《走進日治臺灣時代︰總督府圖書館》。臺北: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
梁華璜,《臺灣總督府的「對岸」政策研究-日據時代臺閩關係史》。臺北:稻鄉出版社,2001年。
許毓良,《臺灣在民國:1945-1949年中國大陸期刊與雜誌的臺灣報導》。臺北︰前衛出版社,2018年。
許聖迪,《帝國最南-高雄高等女學校》。高雄: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2017年。
陳儀生平及被害內幕編輯組,《陳儀生平及被害內幕》。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年。
陳昭瑛,《臺灣與傳統文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年。
陳昭瑛選注,《臺灣詩選注》。臺北:正中書局,1996年。
陳俊宏編著,《禮密臣細說臺灣民主國》。臺北:南天書局,2003年。
陳室如,《近代域外遊記研究(1840-1945)》。臺北:文津出版社,2008年。
黃應貴主編,《臺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5年。
黃昭堂著,黃英哲譯,《臺灣總督府》。臺北:前衛出版社,2013年。
游鑑明,《日據時期臺灣的女子教育》,國立臺灣師大學歷史研究所專刊20。臺北:國立臺灣師大學歷史研究所編印,1988年。
葉榮鐘,《臺灣民族運動史》。臺北︰自立晚報社,1971年。
葉碧苓,《學術先鋒-臺北帝國大學與日本南進政策之研究》。臺北:稻鄉出版社,2010年。
賈鴻雁,《中國遊記文獻研究》。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年。
褚靜濤,《國民政府收復臺灣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楊玉姿,《高雄開發史》。高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2005年
隗振瑜、李子寧主編,《發現臺灣:重訪臺灣博物學與博物學家的年代》。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2017年。
廖振富,《櫟社研究新論》。臺北︰國立編譯館,2006年。
鄭政誠,《臺灣大調查︰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之研究》。臺北: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
鄭梓,《戰後臺灣的接收與重建-臺灣現代史研究論集》。臺北:新化圖書有限公司,1994年。
蔣炳釗、吳春明主編,《林惠祥文集》。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2年。
蔡龍保,《推動時代的巨輪-日治中期的臺灣國有鐵路(1910-1936)》臺北: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
賴澤涵、朱德蘭主編,《歷史視野中的兩岸關係(1895-1945)》。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5年。
鍾叔河,《走向世界:近代中國知識份子考察西方的歷史》。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Joseph R. Levenson著,劉偉、劉麗、姜鐵軍譯,《梁啟超與中國近代思想》。臺北:谷風出版社,1987年。

四、論文

(一)期刊論文

王學新,〈戰前博愛會醫院之運作與日本大陸政策之關係〉,《逢甲人文社會學報》,16期(2008年6月),頁107-131。
朱雙一,〈文學視野中的鄭成功-「遺民忠義精神」及其在日據時代臺灣的傳衍〉,《臺灣研究集刊》,3期(2002年6月),頁1-9。
朱雙一,〈梁啟超臺灣之行對殖民現代性的觀察和認知-兼及對臺灣文學的影響〉,《臺灣研究集刊》,2期(2009年4月),頁82-90。
吳文星,〈日據初期(1895-1910)西人的臺灣觀〉,《臺灣風物》,40卷1期(1990年3月),頁157-174。
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的高等教育〉,《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25期(1993年9月),頁143-157。
吳文星,〈八田與一對臺灣土地改良之看法〉,《臺灣師大歷史學報》,28期(2000年6月),頁159-170。
吳文星,〈札幌農學校畢業生與臺灣近代糖業研究-以臺灣總督府糖業試驗場技師技手為中心〉,《臺灣學研究》,6期(2008年12月),頁1-25。
吳密察,〈臺灣總督府「土地調查事業(1898-1905)」的展開及其意義〉,《師大臺灣史學報》,10期(2017年12月),頁5-35。
李亦園,〈林惠祥的人類學貢獻-紀念鄉前輩林教授逝世四十周年〉,《東南學術》,5期(1998年10月),頁28-32。
汪毅夫,〈臺灣遊記裡的臺灣社會舊影-讀日據時期的三種臺灣遊記〉,《臺灣研究集刊》,2期(2000年4月),頁78–82、91。
周婉窈,〈失落的道德世界-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臺灣公學校修身教育之研究〉,《臺灣史研究》,8卷2期(2001年12月),頁1-63。
周明德,〈福建省政府主席陳儀參觀「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臺灣風物》,49卷3期(1999年9月),頁9-18。
林欣宜,〈麥格麗琪(Millicent M. McClatchie)旅行遊記所見之1895年的臺灣〉,《漢學研究》,32卷2期(2014年6月),頁83-118。
林欣宜,〈麥格麗琪(Millicent M. McClatchie)1895-96年臺灣遊記解說〉,《歷史臺灣: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刊》,9期(2015年5月),頁135-139。
林文凱,〈日本治臺經驗取鑑︰戰前福建官方的臺灣調查與考察活動之分析(1911-1933)〉,《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01期(2018年9月),頁117-155。
姚鈞石著,郭明芳整理,〈遊臺灣日記〉,《東海大學圖書館館訊》,新161期(2015年2月),頁78-103。
范燕秋,〈日治前期臺灣公共衛生之形成(1895-1920):一種制度面的觀察〉,《思與言》,33卷2期(1995年6月),頁215-258。
胡家瑜,〈博物館、人類學與臺灣原住民展示-歷史過程中文化再現場域的轉形變化〉,《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66期(2006年12月),頁94-124。
翁聖峰,〈江亢虎遊臺爭議與《臺游追記》書寫〉,《臺北師院語文集刊》,9期(2004年11月),頁1-19。
許俊雅,〈江亢虎《臺游追記》及其相關問題研探〉,《文與哲》,17期(2010年12月),頁457-496。
陳室如,〈對鏡隱喻-日治時期臺灣遊記的重層觀照〉,《臺灣文獻》,58卷4期(2007年12月),頁237-268。
陳漢光,〈開羅會議後重慶出版臺灣圖書彙目〉,《臺灣文獻》,20卷2期(1969年6月),頁156-161。
陳建樾,〈林惠祥與中國大陸的臺灣原住民研究〉,《民族研究》,第4期(2011年8月),頁25-33。
褚靜濤,〈陳儀與福建臺灣研究〉,《現代臺灣研究》,1期(2006年1月),頁54-58。
褚靜濤,〈陳儀與福建的現代化〉,《閩臺文化交流》,1期(2007年1月),頁56-63。
褚靜濤,〈陳儀與日據下臺灣研究〉,《南京社會科學》,2期(2009年2月),頁67-73。
賈鴻雁,〈民國時期遊記圖書的出版〉,《廣西社會科學》,總127期(2006年1月),頁106-108。
潘建,〈1930年代福建「經建學臺灣」的三次考察〉,《閩臺文化研究》,3期(2010年9月),頁36-42。
蔡錦堂,〈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修身教育及其影響〉,《師大臺灣史學報》,2期(2009年3月),頁3-32。

(二)研討會論文及專書論文

吳文星,〈札幌農學校與臺灣近代農學的展開-以臺灣總督府農事試驗場為中心〉,收錄於堀和生、中村哲編著,《日本資本主義與臺灣.朝鮮-帝國主義下的經濟變動》。臺北: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0年,頁127-161。
吳佰祿,〈我群、你群、他群:原住民族群分類與展示〉,收錄於隗振瑜、李子寧主編,《發現臺灣:重訪臺灣博物學與博物學家的年代》。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2017年,頁136-138。
李子寧,〈殖民主義與博物館-以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為例〉,《臺灣省立博物館年刊》,40卷(1997年12月),頁241-273。
沈國威,〈時代的轉型與日本途徑〉,收錄於王汎森編著,《中國近代思想史的轉型時代》。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7年,頁241-270。
許俊雅,〈櫟社詩人吳子瑜及其詩初探〉,收錄於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編輯,《日治時期臺灣傳統文學論文集》。臺北︰文津出版社,2003年,頁202-255。
許佩賢,〈殖民地臺灣的近代學校〉,收錄於若林正丈、吳密察主編,《跨界的臺灣史研究︰與東亞史的交錯》。臺北:播種者文化公司,2004年,頁179-188。
黃富三、黃頌文,〈總督府樟腦專賣政策與霧峰林家〉,收錄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史研究中心主編,《日據時期臺灣殖民地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年,頁295-308。
鄭梓,〈1930年代年代福建如何「經建學臺灣」-兩份日治時期《臺灣考察報告》為中心的分析〉,收錄於賴澤涵、朱德蘭主編,《歷史視野中的兩岸關(1895-1945)》。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5年,頁143-167。
劉斌雄,〈日本學人之高山族研究〉,收錄於黃應貴主編,《臺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5年,頁69-87。
歐陽盛芝、李子寧,〈博物館的研究—一個歷史的回顧〉,收錄於李子寧主編,《臺灣省立博物館創立九十年專刊》。臺北:臺灣省立博物館出版,1999年,頁114-189。
鍾淑敏,〈館藏《臺灣日日新報》的史料價值及其利用〉,收錄於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推廣組編,《慶祝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建館七十八週年暨改隸中央二十週年紀念館藏與臺灣史研究論文發表研討會彙編》。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1994年,頁137-155。
蕭宗煌,〈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的殖民性與現代性〉,收錄於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輯,《博物館與圖書館的對話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5年,頁7-29。


(三)學位論文

呂哲奇,〈日治時期臺灣衛生工程顧問技師爸爾登(William Kinninmond Burton)對臺灣城市近代化影響之研究〉,中原大學建築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吳佳育,〈吳子瑜、吳燕生父女生平及作品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
李敏忠,〈日治初期殖民現代性研究-以《臺灣日日新報》漢文報衛生論述(1898-1906)為主〉,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林蘭芳,〈工業化的推手-日治時期期臺灣的電力事業〉,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
林慶弧,〈近百年臺灣圖書館發展之研究(1895-1981)-以公共圖書館為中心〉,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14年。
徐郁縈,〈日治前期臺灣漢文印刷報業研究(1895-1912)-以《臺灣日日新報》為觀察重點〉,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陳慧先,〈「丈量臺灣」-日治時代度量衡制度化之歷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陳凱雯,〈日治時期基隆築港之政策、推行與開展(1895-1945)〉,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14年。
梁瓈尹,〈國家與檢疫:日治時期臺灣海港檢疫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程佳惠,〈1935年台灣博覽會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彭慧媛,〈日治時期「殖民臺灣」的再現與擴張-以「臺灣勸業共進會」(1916)為中心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葉俞伯,〈專賣局官員與總督府專賣政策關係之研究(1930-1945)〉,國立中央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劉俐伶,〈臺灣日治時期水道設施與建築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蔡之豪,〈日治時代臺灣都市計畫法制歷程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謝濬澤,〈國家與港口發展-高雄港的建構與管理(1895-1975)〉,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五、網路資料

李子寧,〈博物館如何再現「歷史」︰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的歷史收藏與展示〉,頁1-30,https://mocfile.moc.gov.tw/ntmhistory/
667f2c39-2c6e-4873-83f8-e73e6a150e0a.pdf。
國立臺灣博物館典藏資源檢索系統,https://collections.culture.
tw/ntm_cms/metadata.aspx?GID=MjE3Mzk=。
臺灣百年寫真GIS資料庫,https://cd2a-lib-ncu-edu-tw.ezproxy.
lib.ncu.edu.tw/tw_oldim/user/query_adv.php。
霧峰林家花園林獻堂文物館,http://cc.mths.tc.edu.tw/eu/
lin_2008_01.html。
指導教授 鄭政誠(Cheng-Chen Cheng) 審核日期 2019-7-9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