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6155008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71 、訪客IP:18.117.104.56
姓名 楊舒逸(SHU-YI Y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
論文名稱 督陶榷使唐英之研究
相關論文
★ 俞正燮婦女思想之研究★ 石達開與太平天國之研究(1831-1863)
★ 《民報》歷史觀之研究★ 太平天國婦女地位之研究
★ 論蔣李內爭與國共內戰之挫敗(1945-1949)★ 明末樞輔孫承宗之研究
★ 《大公報》在國共內戰初期立場之研究(1945.12-1947.1)★ 葉公超與中華民國外交(1949-1961)
★ 國共內戰之書寫—以《巨流河》等五本文藝作品為例★ 石門水庫教會之研究
★ 兩岸基督教詩歌創作之探討—以天韻合唱團及呂小敏為例★ 雍正能臣李衛之研究
★ 清世祖理漢政策(1651-1661)★ 清代徽州鹽商子弟教育研究(1644~1840)
★ 三元宰相--商輅之研究★ 賢媛之冠-商景蘭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督陶榷使唐英之研究

中文摘要

  明清時期,皇室為生產數量龐大、品質精良之瓷器,故設置御窯廠,並由督陶官管理燒造。清代督陶官,除完成燒造任務之外,還必須負責瓷器解運及籌募燒造經費與核銷。唐英(1682-1756)即為清代最知名傑出之督陶官。其內務府包衣出身,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因而深悉皇室品味。任職淮安關與九江關期間,盡心了解與經營窯務,不但協助皇帝推行窯治改革,並留下傳世珍品,故獲得皇帝的賞識。其不但在瓷器燒造與窯務制度留下範例,亦成就乾隆時期御窯的發展。
  此論文除探討唐英協助乾隆改革窯治,盡心督造御窯的斐然成就外,亦同時注意其生涯另外的兩個領域。首先是他的忠心、盡心與行政能力,先後被乾隆皇帝派任管理淮安關、九江關及粵海關,形成收掌關稅為正職,督陶則為兼管。唐英擔任稅差近二十年(1736-1756),足見皇帝對他的信任與重用。
  唐英生涯的另一特色,則是他多才多藝。在文學、藝術、戲曲,繪畫上都展現其才華。他在任職地區寄情山水,寄託胸懷,並與文人士紳、窯工漁樵互動交遊,留下情意真摯的紀錄,表現在詩詞、崑曲雜劇中。而其詩文亦屢屢流露聖恩難報與儒家忠君愛民的思想,這亦反映出他的特殊身份及與皇帝密切之關係。

關鍵詞:唐英、窯務、督陶官、清代瓷器、稅關監督、包衣
摘要(英) A Study of Tang Ying, a Ceramic Official and a Tax Outpost Supervisor

ABSTRACT

  In the Ming Dynasty and Qing Dynasty, imperial kilns, which ceramic officials supervised, were established to produce ceramic crafts with refined quality. In the Qing Dynasty, a ceramic official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supervision of ceramic crafts firing as well as the delivery of and funds raising to produce ceramic crafts. Tang Ying (1682-1756) was the most renowned and outstanding Ceramic Official. Being a bondservant (booi aha) in the Imperial Household Department, he had served three emperors: Kangxi, Yongzheng, and Qianlong. Therefore, he knew the imperial preferences very well. During his office at Huaian Custom Post and Jiujiang Custom Post, he dedicated himself to the understanding and operation of porcelain affairs. He did not only help the emperors reform kiln management but also left us with precious crafts, earning high acclaim from them. In addition to achieving exemplars in firing porcelain crafts and kiln management systems, he also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development of imperial kilns during the regime of Emperor Qianlong.
  This thesis examines how Tang Ying helped Emperor Qianlong reform kiln management, dedicated himself to the affairs to achieve outstanding accomplishments. It also explores the other two disciplines of Tang’s careers. First, it is his loyalty, dedic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ability. He was assigned the posts of supervisors in Huaian Custom Post, Jiujiang Custom Post, and Yue Custom Post, being a administration personnel of tax (his major office), as well as a porcelain official (his minor office). Working as a tax outpost supervisor for about two decades (1736-1756), it showed the emperors’ trust.
  The other features of his career were his versatility. He demonstrated talents in literature, art, 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 and painting. He indulged himself in the landscapes of his office places, injecting his powerful feeling of nature into his works. H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literati, esquires, ceramists, fishing people, and woodcutters, leaving us with lyrical and sincere records, represented in poetry and Kunqu opera. In his poetry and essays, he expresses his gratification of the imperial grace, the Confucian thinking of dedicating himself to the wellbeing of the emperor and people, and his intimate relationship with the emperors.

Keywords: Tang Ying, kiln affairs, ceramic official, porcelain crafts of the Qing Dynasty, tax outpost supervisor, bondservant (booi aha)
關鍵字(中) ★ 唐英
★ 窯務
★ 督陶官
★ 清代瓷器
★ 稅關監督
★ 包衣
關鍵字(英) ★ Tang Ying
★ kiln affairs
★ ceramic official
★ porcelain crafts of the Qing Dynasty
★ tax outpost supervisor
★ bondservant (booi aha)
論文目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致謝辭 IV
目 錄 V
表 次 VII
圖 次 VIII
緒 論 1
第一章 御窯與督陶官 20
第一節 官窯制度的形成與發展 20
第二節 明代出現御器廠 23
第三節 清初御窯廠的建立及督陶官吏 33
第二章 唐英與唐窯 52
第一節 唐英生平之探究 53
第二節 唐英之交遊 68
第三節 唐英詩文中的心境與生活 82
第四節 唐窯的時間問題 92
第三章 陶為志榷為業 100
第一節 唐英對窯務制度的經營與推行 100
第二節 唐英督造御窯之成就 114
第三節 關務與窯務 130
結 論 148
徵引書目 153
附錄一:唐英生平事略 165
附錄二: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典藏資料庫中乾隆年間御窯 172
參考文獻 徵引書目

一、 古籍

(明)王沐宗,《江西大志》,收錄於《中國方志叢書》第799號,臺北:文成出版社,1989年。
(明)李東陽等奉敕撰、申時行等奉敕重修,《大明會典》。
(明)徐學聚,《國朝典彙》,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第266册,臺南縣:莊嚴文化,1996年。
(清)王臨元撰修、陳淯增修,《浮梁縣志》,北京:中國書店出版,1992年。(清)巴泰監修,《清世祖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清)朱琰,《陶說》,收錄於楊家駱主編,《藝術叢編第一集》,第33冊,臺北:世界書局,1980年。
(清)吳允嘉,《浮梁陶政志》,收錄於楊家駱主編,《藝術叢編第一集》,第33冊,臺北:世界書局,1980年。
(清)李玉棻撰,《甌缽羅室書畫過目攷》,收錄於周駿富,《清代傳記資料叢刊》,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
(清)李成謀,《石鐘山志》,清光緖九年聴濤眺雨軒刻本。
(清)李放,《八旗畫錄》,收錄於周駿富,《清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
(清)李濬之編,《清畫家詩史》,收錄於周駿富,《清代傳記資料叢刊》,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
(清)阮葵生,《茶餘客話》,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清)查禮,〈年窯墨注歌〉,《銅鼓書堂遺稿》,清乾隆查淳刻本。
(清)胡敬,《胡氏書畫考三種》,清嘉慶刻本。
(清)唐英撰,張發穎、刁云展整理,《唐英集》,瀋陽:遼瀋書社出版,1991年。
(清)唐英撰,張發穎主編,《唐英全集》,第1-4冊,北京:學苑出版社,2008年。
(清)袁枚,《隨園詩話》,清乾隆十四年刻本。
(清)寂園叟,《陶雅》,收錄於楊家駱主編《藝術叢編第一集》,第34冊,臺北:世界書局,1980年。
(清)張玉書等編纂,《康熙字典》,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清)張廷玉等纂,《明史》,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清)張廷玉等纂,《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清)張廷玉等纂,《新校本明史》,臺北:鼎文書局,1991年。
(清)梁同書,《古窯器攷》,收錄於楊家駱主編,《藝術叢編第一集》,第33冊,臺北:世界書局,1980年。
(清)盛叔清輯,《清代畫史增編》,收錄於周駿富,《清代傳記資料叢刊》,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
(清)許之衡,《飲流齋說瓷》,收錄於楊家駱主編,《藝術叢編第一集》,第34冊,臺北:世界書局,1980年。
(清)陶樑,《國朝畿輔詩傳》,清道光十九年紅豆樹館刻本。
(清)嵇璜、劉墉等纂,《清通志》,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程哲,《窯器說》,收錄於楊家駱主編,《藝術叢編第一集》,第33冊,臺北:世界書局,1980年。
(清)鄂爾爾等纂,《八旗滿州氏族通譜》,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456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閔爾昌,《碑傳集補》,收錄於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1986年。
(清)馮金伯,《國朝畫識》,卷5,清道光刻本。
(清)馮詢,《子良詩存》,卷21,清刻本。
(清)黃本驥,《歷代職官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清)董榕,《芝龕記》,收錄於《傅惜華藏古典戲曲珍本叢刊》,據乾隆刻本影印。
(清)趙爾巽,《清史稿》,收錄於周駿富,《清代傳記資料叢刊》,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
(清)劉子芬,《竹園陶說》,收錄於楊家駱主編,《藝術叢編第一集》,第34冊,臺北:世界書局,1980年。
(清)劉錦藻,《清續文獻通考》,民國景十通本。
(清)慶桂等撰,《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臺北,華聯出版社,1964年。
(清)蔣士銓,〈琵琶亭別唐蝸寄使君〉,收錄《忠雅堂文集》,嘉慶3年重刊本。
(清)錢林,《文獻徵存録》,清咸豐八年有嘉樹軒刻本
(清)錢陳群,《香樹齋詩文集(續鈔)》,清乾隆刻本。
(清)錫悳、石景芬,《江西省饒州府志》,收錄於《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255號,臺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
(清)謝旻等監修,《江西通志》,收錄於《文淵閣四庫書》,第513冊,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藍浦、鄭廷桂著,《景德鎮陶錄》,收錄於楊家駱主編,《藝術叢編第一集》,第33冊,臺北:世界書局,1980年。
(清)鐵保輯,《欽定熙朝雅頌集》,淸嘉慶九年原刊本。
不著撰人,《欽定總管內務府現行則例(一)》,收錄於《清代各部院則例》,香港:蝠池書院,2004年
不著撰者,《南窯筆記》,收錄於楊家駱主編,《藝術叢編第一集》,第33冊,臺北:世界書局,1980年。
不著撰者,《總管內務府現行則例(廣儲司)》,收錄於《近代中國史料叢刊》, 第86輯,臺北:文海出版社,1972年。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選編,《浮梁縣志》收錄於《稀見中國地方志彙刊》,26冊, 江蘇:中國書店,1922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內務府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1985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乾隆朝上諭檔》,北京:檔案出版社,1991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清宮內務府造辦處總匯》,第8、11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合編,《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朱家溍選編,《養心殿造辦處史料輯覽》,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
故宮博物院明清檔案部編,《關於江寧織造曹家檔案史料》,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徐世昌輯,《晚晴簃詩匯》,民國退耕堂刻本。
國立故宮博物院,《軍機處檔摺件》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文獻編號001919。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編,《宮中檔乾隆朝奏摺》,臺北:故宮博物院,1982年。
熊寥、熊微主編,《中國陶瓷古籍集成》,第3卷,南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年。
鐵源、李國榮主編,《清宮瓷器檔案全集》,北京:中國畫報出版社,2008年。

二、 專書

中國古陶瓷學會編,《中國古陶瓷研究》第十輯,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4年。
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著,溫洽溢譯,《曹寅與康熙》,臺北:時報文化,2012年。
江西省輕工業廳陶瓷研究所編,《景德鎮陶瓷史稿》,北京:三聯書店,1959年。
宋伯胤,《宋伯胤說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李文治,江太新,《清代漕運》,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吳梅,《中國戲曲概論》,臺北:廣文書局,1971年。
李鵬年、劉子揚、陳鏘儀編著,《清代六部成語詞典》,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
汪慶正編,《簡明陶瓷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年。
周妙中,《清代戲曲史》,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
張德山,《督陶官唐英》,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7年。
童書業、史學通,《中國瓷器史論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
馮先銘編著,《中國古陶瓷文獻集釋》,臺北:藝術圖書公司,2000年。
趙宏,《中國古代仿古瓷》,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7年。
鄭天挺,《清史》,臺北:雲龍出版社,2003年。
賴惠敏,《乾隆皇帝的荷包》,臺北:中研院近史所,2014年。
鐵源、李國榮,《清宮瓷器檔案全集》,北京:中國畫報出版社,2008年。
鐵源、溪明,《清代官窯瓷器史》,北京:中國畫報出版社,2012年。

三、 期刊論文

王永恩,〈接納與俯視—論唐英對花部劇碼的重寫〉,《戲曲藝術》,第3期,2018年,頁75-82。
王光堯,〈官御並存的明清官府窯業制度〉,收入王光堯,《中國古代官窯制度》,北京:禁城出版社,2004年,頁144-157。
王光堯,〈清代御窯廠的建立與終結-清代御窯廠研究之一〉,《故宮博物院院刊》,第2期,2004年,頁35-47。
王鈺欣,〈明清兩代景德鎮的官窯生產與陶政〉,《清史論叢》第3輯,1982年,頁81-99。
王寧,〈論唐英對瓷業的貢獻—兼議唐英督陶成功的原因〉,收入《中國古陶瓷研究》,2004年,頁194-207。
王璦玲,〈「改崑調合絲竹天道人心」—論唐英之戲劇教化觀與其「經典性」思維之建構〉,收錄於《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32期,2008年,頁73-108。
王璦玲,〈「雖名傳奇,卻實是一段有聲有色明史」──論董榕《芝龕記》傳奇中之演史、評史與詮史〉,《戲曲研究》第十三期,2014年,頁61-98。
朱順隆、劉守柔,〈明清景德鎮瓷業用工初考〉,《春秋文物》,第2期,2003年,頁10-18轉48。
何本方,〈清代的榷關與內務府〉,《故宮博物院院刊》,第2期,1985年,頁3-11。
何本方,〈淮安榷官簡論〉,《淮北煤師院學報》,第2、3期合刊,1988年,頁27-36。
呂成龍,〈明代弘治、正德朝景德鎮御窯瓷器簡論〉,《故宮博物院院刊》,第5期(總第193期),2017年,頁121-132。
余佩瑾,〈唐英與雍乾之際官窯的關係一以清宮琺瑯彩瓷的繪製與燒造為例〉《故宮學術季刊》,第24卷1期,2006年,頁1-43。
余佩瑾,〈乾隆《陶冶圖冊》的繪製背景與創作意圖〉,《故宮文物月刊》,第326期,2010年,頁14-23。
余佩瑾,〈《陶冶圖冊》所見乾隆皇帝的理想官窯〉,《故宮學術季刊》,第30卷第3期,2013年,頁185-235。
余鋒、方文龍,〈論唐英詩歌〉,《江西師範大學學報》,36卷5期,2003年9月,頁,48-53。
余鋒〈心正語清長歌行—淺論唐英詩歌〉,《景德鎮高專學報》,13卷1期,1993年,頁7-14。
吳兆清,〈清代造辦處的機構和匠役〉,《歷史檔案》,總第44期,1991年11月,頁79-89。
宋伯胤,〈「陶人」唐英的「知陶」與「業陶」-試論唐英在中國陶瓷史上的地位與貢獻〉,《故宮學術季刊》,第14卷第4期,1997年,頁65-83。
林業強,〈參古運新—劉源設計瓷樣考〉,收錄於故宮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編,《故宮博物院八十華誕古陶瓷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7年,頁11-24。
祁美琴,〈關於清代榷關「差官」問題的考察〉,《清史研究》,第4期,2003年11月,頁44-57。
施靜菲、彭盈真,〈從文化脈絡探討清代釉上彩名詞—琺瑯彩、洋彩與粉彩〉,《故宮學術季刊》,第29卷第4期,2012年,頁11-19。
施靜菲,〈乾隆朝粵海關成做之「廣琺瑯」〉,《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35期,2013年9月,頁87-184。
相曉燕,〈花雅之爭中的唐英〉,《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第1卷第4期,2003年12月,頁14-29。
荒井幸雄,〈監陶官の上奏文について〉,東洋陶瓷學會,《東洋陶磁》第7號,1981年,79-111。
張建群,〈關於清代唐窯研究上的幾個問題〉,《景德鎮陶瓷》,第5卷第4期(總第70期),1995年,頁43-61。
張麗端,〈從《活計檔》看清高宗直接控管御製器用的兩個機制〉,《故宮學術季刊》,24卷1期,2006年,頁45-70。
梁淼泰,〈雍乾時期景德鎮傳辦瓷器的計數〉,南昌大學學報(人社版),第34卷第3期,2003年,88-98頁。
莊吉發,〈錐拱雕鏤、賦物有象─唐英督陶文獻〉,《故宮文物月刊》,129期,1993年12月,頁62-71。
陳勇,〈晚清海關洋稅侵奪常稅析論〉,《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第1期,2010年,頁30-38。
陳國棟,〈清代前期粵海關監督的派遣(1683-1842)〉,《史原》,第10冊,1980年,頁139-168。
陳國棟,〈粵海關(1684-1842)的行政體系〉,《食貨月刊》第11卷第4期,1981年,頁183-200。
陳國棟,〈清代前期粵海關的利益分配(1684-1842):粵海關監督的角色與功能〉,《食貨月刊》第12卷第1期,1982年,頁19-33。
陳國棟,〈清代前期粵海關的稅務行政(1684-1842)〉,《食貨月刊》,第11卷第10期,1982年,頁465-487。
陳國棟,〈清代中葉以後重要稅差專由內務府包衣擔任的幾點解釋〉,收錄於許倬雲、毛漢光、劉翠溶主編,《第二屆中國社會經濟史研討會論文集》,1983年,頁173-204。
陳國棟,〈內務府官員的外派外任與乾隆宮廷文物供給之間的關係〉,《美術史研究期刊》,第33期,2012年,頁127-152。
傅育紅,〈燒造瓷器章程制訂後御窯燒造經費的核銷〉,《故宫博物院院刊》,第6期,2006年,頁73-80。
傅育紅,〈試論唐英與燒造瓷器章程的制定〉,《中國歷史文物》,第2期,2007年,頁60-65。
傅育紅,〈從清宮檔案揭示唐英與景德鎮官窯幾個階段的關係〉,《明清檔案與歷史研究論文集》,2008年,頁1487-1499。
傅振倫、甄勵,〈唐英瓷務年譜長編〉,《景德鎮陶瓷》,1982年,第2期(總第14期),頁19-66。
彭濤,〈明代宦官政治與景德鎮的陶政〉,《南方文物》,第2期,2006年,頁114-120轉111。
童光俠〈唐英和他在景德鎮的詩歌創作〉,《景德鎮陶瓷》,第10卷第1期(總第87期),2000年,頁31-36。
黃清華,〈被遺忘的唐窯佳器—唐英瓷製對聯與掛屏初探〉,《故宮文物月刊》,第363期,2013年6月,110-119頁。
楊伯達,〈從檔案管窺清代官窯的盛衰〉,《中國古代藝術文物論叢》,2002年,頁129-144。
葉佩蘭,〈從故宮藏品看乾隆時期「唐窯」的新成就〉,《故宮博物院院刊》,第1期,1986年,頁35-41。
葉佩蘭,〈唐英及其助手的製瓷成就〉,《故宮博物院院刊》,第2期,1992年,頁18-22。
葉佩蘭,〈雍正乾隆時期的仿古瓷〉,《紫禁城》,1993年3期,頁203-205。
廖聲豐,〈試論清代榷關的管理制度〉,《歷史檔案》,第1期,2008年,頁35-38。
劉世珣,〈用作禮物賞賜的錠子藥:清前期的藥物知識及其在政治場域中的運作脈絡〉,《故宮學術季刊》,第37卷第1期,2020年,頁39-52。
蔡和壁,〈監督官、協造與乾隆御窯興衰的關係〉,《故宮學術季刊》,第21卷第2期,2003年,頁39-57。

四、 學位論文

王士銘,〈既是官員也是奴才:乾隆朝長蘆鹽政〉,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王朝麒,〈清代官窯型紋對應之研究〉,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管理所碩士論文,2005年。
丘慧瑩,〈唐英戲曲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年。
余佩瑾,〈乾隆官窯研究:做為聖王的理想意象〉,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11年。
康凱淋,〈顧棟高《春秋大事表》春秋學研究〉,輔仁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6年。
覃瑞南,〈清高宗御製工藝的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
項曉瑛,〈唐英及其戲曲創作〉,華東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8年。
黃麗君,〈皇帝及其包衣奴才:論清代皇權與內務府官僚體制〉,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4年。

五、 電子資源

2009年余珮瑾主持國科會研究計畫,提出〈匠作之外—從唐英〈陶成記事碑〉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人名權威人物傳記資料庫,網址:http://archive.ihp.sinica.edu.tw/ttsweb/html_name/search.php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清代奏摺檔案資料庫,網址:   http://mhdb.mh.sinica.edu.tw/databaseinfo.php?b=002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清)李書雲《問奇一覽》,網址: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res=95663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清)張廷玉《明史》,網址: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142949&page=24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李書雲、朱素臣〈問奇一覽〉網址: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res=95663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網址:   http://www.lsdag.com/nets/lsdag/page/article/Article_431_1.shtml?hv=
天津博物館,網址:https://www.tjbwg.com/cn/collectionInfo.aspx?Id=2610
北京愛如生數字化研究中心,《中國基本古籍庫》北京:黃山書社出版發行
   來看清雍正官窯的燒造〉網址:   https://www.grb.gov.tw/search/planDetail?id=1875782
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資料庫一器物典藏資料檢索系統,網址: https://antiquities.npm.gov.tw/
國立故宮博物院風格故事—康熙御製琺瑯彩瓷特展展覽概述,網址:  https://theme.npm.edu.tw/exh109/ArtisticStyle/index.html#main
國立故宮博物院清代宮中檔奏摺及軍機處檔摺件全文影像資料庫,網址: http://npmhost.npm.gov.tw/tts/npmmeta/GC/cgop.html
國立故宮博物院清代宮中檔奏摺及軍機處檔摺件資料庫,網址:   http://npmhost.npm.gov.tw/tts/npmmeta/GC/manual1.html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一史館藏活計檔作名索引電子資料庫,網址: http://husscat.hss.ntu.edu.tw/xmlui/handle/123456789/7334
教育百科,網址: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E6%95%A3%E9%A4%A8&search=%E6%95%A3%E9%A4%A8
漢語網,網址:http://www.chinesewords.org/dict/21710-98.html。
指導教授 王成勉 審核日期 2021-7-22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