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6450013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3 、訪客IP:3.144.17.45
姓名 鍾宇帆(Yu-Fan Chu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
論文名稱 相關性多角化集團A企業之內部創業規劃
相關論文
★ 「達因國際」工業自動化的預警雲端服務平台商業模式規劃★ 企業流程再造的應用- 一個中國紡織公司在變局下的對策
★ 政府服務便利商店化的可行性分析★ 透過供應鏈管理改善工業電子產品交貨期之研究
★ 豐田產業車輛在中國市場的競爭策略分析★ 中國氣動元件代理商之競爭策略分析---以A公司為例
★ 定期貨櫃航商之發展策略分析── 以某台灣航商在大陸市場之發展為例★ 企業採購電子化之探討-以某電子企業資訊產品採購為例
★ 台灣電子業ODM廠商之碳足跡因應方案─以Z公司為例★ 採購程序與組織變革下的拒抗行為研究─以A公司為例
★ 在不確定環境下的連鎖餐飲品牌之人力資源策略─以J公司為例★ 冷凍空調產業運用流程再造概念於縮短開發時程之研究─以A公司為例
★ 智能建物能源管理服務之商業模式探討─以S公司為例★ PCB樣品廠業務人員獎金制度設計之研究─以S公司為例
★ 資訊系統整合廠商的經營模式研究─以A公司為例★ 半導體供應鏈導入精實模式之探討─以A公司導入B公司精實模式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 永不開放)
摘要(中) 相關性多角化集團A企業,因為智能家居產業的市場需求逐漸浮現,嗅得未來性的商機潛力,依據現今生活科技化的發展趨勢,在其所經營的傳統家居產業,預估將會產生一定程度的衝擊,同時也將產生新產業發展的市場契機。面對未來可能帶來的「危機」及「轉機」,集團A企業在經營策略及營運模式上將提前規劃佈局。
相關性多角化集團在規劃內部創業的策略方向,主要是要為其本業創造更大的營運優勢,減少受制於上下游供應鏈的外在因素影響,繼而創造出市場區隔性及產品差異化的競爭優勢條件。
集團A企業擘劃未來戰略目標:
首要重點在於以垂直整合方式做內部創業的規劃,成立智能電控中心,藉以掌握智能家居產業的關鍵核心技術能力。
其次以相關性多角化集團企業的經營策略及營運模式,做出短中長期的規劃。
最後分析評估在整體的水平、垂直整合共享資源規劃之下,集團A企業各事業體是否達到最大效益。
本研究的主題是相關性多角化集團A企業之內部創業規劃,因此將針對這個策略目標說明內部創業在短中長期的發展,以及各階段性的任務指標,讓集團A企業有更多的機會跨足其他相關性的產業中,達到集團持續性成長的規劃佈局策略。
摘要(英) The technology environment has changed our daily lives, and the traditional home devices have evolved into smart home devices. Influenced by this surging market demand, a new industry in smart home has gradually emerged. Corporation A, a related diversified business group in the home device market, has to meet the challenge. This can both be a “crisis” and an “opportunity” for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A decided to change its strategy to meet the challenge.
The original strategy for Corporation A is to provide a full product line in the home device market, from faucet to ventilating fans. It tried to focus on operational efficiency, carry out vertical integration, and attempted to achieve market differential strategy. Each business unit was forced to add some smart components in their products by adding related electronic control staff, each by themselves, in an ad hoc manner.
Responding to the wave of smart devices, it started out by setting up a corporate-wide Intelligent Electronic Control Center, and is planning for the longer term solution. This study is an intrapreneur venture proposal within Corporation A.
The proposal calls for a new unit to focus and master the core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of the smart home industry, and plays the role of a key component supplier for the various business units.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new unit is discussed, and the short-, medium- and long-term plans are also proposed, based on its business strategy and operation model. The main objecting is to achieve shared resources and maximize benefits.
關鍵字(中) ★ 相關性多角化集團企業
★ 內部創業
★ 水平垂直整合
關鍵字(英) ★ Related Diversified Corporation
★ Intrapreneur venture
★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Integration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2
第三節 研究問題 3
第四節 研究目的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企業成長策略 5
第二節 多角化的水平整合 10
第三節 多角化的垂直整合 11
第四節 集團企業內部創業策略 13
第三章 產業概況與分析 16
第一節 全球淨水產業概況 16
第二節 中國地區淨水產業概況 18
第三節 淨水產品分析 24
第四章 問題探討與對策解析 27
第一節 個案公司簡介 27
第二節 問題探討 32
第三節 因應做法 36
第四節 解決方案 43
第五章 經營策略和營運模式規劃 51
第一節 短中長期的發展策略 51
第二節 SWOT分析 55
第三節 商業模式的分析 69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74
第一節 結論 74
第二節 對管理者的建議 76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 77
參考文獻 79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1. 王君儀(2011),台灣聯合報集團多角化經營之綜效研究,國立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 究所碩士論文。
2. 王光正(2000),垂直整合市場與策略性貿易之經濟分析,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研究所博士論文。
3. 任慶宗(2003),集團企業子公司之綜效利益與彈性限制 - 網絡觀點 ,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博士論文。
4. 司徒達賢(2000),策略管理新論 - 觀念架構與分析方式,智勝出版社,頁21-45
5. 李雨師(2008),集團企業綜效之管理 - 子公司間交易情境之探討,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博士論文。
6. 吳志成(2008),集團資源、組織特性、事業經營模式與新創事業組織績效影響因素 之研究 - 台灣地區集團企業為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碩士論文。
7. 吳政達(2001),相關多角化企業共享活動與控制方式之探討,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 系碩士論文。
8. 林育烽(1998),垂直合併之經濟分析,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9. 林維熊(1991),垂直整合與企業多角化發展 - 交易成本理論的應用,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11期,第14卷,頁31-35。
10. 林維熊(1991),垂直整合與企業競爭力,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期,第14卷,1991年3月,頁93-95。
11. 林慧珍(2003),公司治理機制對創新、多角化策略及其績效之影響 - 研發密集產業之實證,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12. 范錚強(2018),「策略管理」課程未公開簡報內容。
13. 韋小柯(2007),中小企業多角化與績效關係實證研究,商業經濟與管理,第一百八十四卷第二期,頁54-57。
14. 唐人璠(2003),企業多角化內部創業經營策略之研究 - 以電信工程部門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15. 徐楓淇(2009),集團企業之多角化策略與組織設計 - 以大同集團為例,銘傳大學國際 企業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16. 陳一如(2009),創新能力與公司治理程度對多角化公司價值的影響 - 以台灣電子業為例,管理評論,第二十八卷第二期。
17. 陳珠蓮(2012),多角化與公司價值 - 析論所有權型態之影響,中央大學會計研究所之碩士論文。
18. 陳誌宏(2005),垂直整合與技術合作之經濟效果比較,私立東海大學國貿研究所碩士論文。
19. 莊文豊(2005),內部創業模式之研究 - 以A 公司為例,中原大學企管管理研究所之碩士論文。
20. 許朝芳(2002),集團式組織推動應用整合問題之研究,中原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 論文。
21. 張采明,蔡余傑(2018),內部創業,千華駐科技出版有限公司,頁183-200。
22. 張膺燦(2001),台電公司責任中心制度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 論文。
23. 張瑜真(2000),利潤中心制度下內部移轉計價方法對效績衡量之影響,國立臺北大 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24. 彭育薇(2010),多角化對公司價值與風險的影響,國立成功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25. 楊朝旭(2008),集團多角化對研發外溢調節效果之研究,會計評論,第四十六期,頁44-65。
26. 鄭珺予(2008),上游廠商水平整合與垂直整合之比較 - 上游三家下游二家之模型,私立東海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碩士論文。
27. 賴威廷(2004),企業多角化價值與代理成本、公司治理關係之研究,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28. 賴翰霆(2001),企業垂直整合與效率分析之研究-以鑫固企業集團為例,私立長榮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9. 蕭志同, 金必煌, 邱英雄, 楊千(2001),企業集團內部創業模式 - 以宏碁集團為例,資訊, 科技與社會學報, 創刊號,。
英文文獻
1. Alvarez, S. A., and Busenitz, L. W., (2001), “The Entrepreneurship of Resource-Based Theory,” Journal of Management, Vol.27 (6), P. 755–775.
2. Arrow, K. J., (1975), “Vertical Integ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 6, P. 173-184.
3. Ansoff, H. I. (1957), “Strategies for Diversific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 35, P. 113-124.
4. Ansoff, H. I. (1988), The new corporate strategy, NY: John Wiley & Sons.
5. Balakrushnan, S. and B. Wernerfelt, (1986), “Technical Change, Competition and Vertical Integration,”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7, P. 347-359.
6. Barney, Jay (1991),“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ournal of Management, Vol. 17(1), P. 99-120.
7. Block, Z., and MacMillan, I. C., (1993), Corporate venturing: Creating new businesses within the firm,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8. Chandler, A. D. (1962), Strategy and Structure, MIT Pres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9. Colangelo, G., (1995), “Vertical V.S. Horizontal Integration: Pre-empetive Merging,”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vol. 43, P. 323-327.
10. D’ Aveni, R. A., and D. J. Ravenscraft, (1994), “Economies of Integration versus Bureaucracy Costs: Does Vertical Integration Improve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vol. 37(5), P.1167-1206.
11. Donald F. Kuratko, David B. Audretsch, (2009), 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Exploring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f an Emerging Concept, SAGE Publications, P. 1-17.
12. Ellison, Alec L., (1991), “Vertical Integration Driving Urge to Merger,” Computerworld, vol. 25, P.71-72.
13. Gareth R. J. (2004), Organizational Theory, Design and Change. 6th ed. Pearson.
14. Hamilton, James L. Ibrahim M Mqasqas, (1997), “Direct vertical integration strategies,”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vol. 64(1), P.220-234.

15. Hill, Charles W. L.; Gareth R. Jones and Melissa A. Schilling (2017),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 An Integrated Approach, 12th. ed., Cengage Learning.
16. Hoskinson, R. E. and Hitt, M. A. (1990), “Antecedents and Performance Outcomes of Diversification: A Review and Critique of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Journal of Management, 16, P. 461-509.
17. Kuratko, D.F. and Audretsch, D.B. (2009), “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Exploring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f an Emerging Concept,”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Vol. 33(1), P. 1-17.
18. Lauenstein, M. C. (1985), “Diversification- The hidden explanation of success,”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27(1), P. 49-55.
19. Montgomery, C. A. and Singh, H. (1984),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and Systematic Risk,”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5, P. 1-11.
20. Mpoyi, Richard T. & Bullington, Kimball E. (2004),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 of changing Vertical integration strategies,” American business review, P.93-101.
21. Pavitt, K. (1991), “Ke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rge innovating firm,” 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 2, P. 41-50.
22. Penrose, E. T., (1959), 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 New York: John Wiley.
23. Ramanujam, R., and P. Varadarajan (1989), “Research on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A Synthesi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0(6), P. 523-551.
24. Reed, R. and Luffman, G. A. (1986), “Diversification: The Growing Confusion,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5, P. 29-35.
25. Sharma, P. and Chrisman, J.J., (1999). “Toward a Reconciliation of the Definitional Issues in the Field of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Vol.13, P. 11-27.
網站部分
1. Cheers(2003),「內部創業是新舞台還是不歸路?」,https://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2131,雜誌第31期,(2019/4/27)。
2. MBA智庫 (2019a),「企業內部創業」,https://wiki.mbalib.com/zh-tw/企業內部創業,取用日期:(2019/4/18)。
3. MBA智庫 (2019b),「水平整合」,https://wiki.mbalib.com/zh-tw/水平整合,取用日期:(2019/4/22)。
4. MBA智庫 (2019c),「垂直整合」,https://wiki.mbalib.com/zh-tw/垂直整合,取用日期:(2019/4/22)。
5. MBA智庫 (2019d),「智能家居」,https://wiki.mbalib.com/zh-tw/智能家居,取用日期:(2019/4/25)。
6. 天下雜誌(2012),「內部創業成功守則」,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35063,第184期,取用日期:(2019/5/11)。
7. 百度百科 (2019a),「垂直整合」,https//baike.baidu.com/item/垂直整合,取用日期:(2019/4/17)。
8. 百度百科 (2019b),「水平整合」,https//baike.baidu.com/item/水平整合,取用日期:(2019/4/17)。
9. 百度百科 (2019c),「中国人均水资源量」,https//baike.baidu.com/item/中国人均水资源量,取用日期:(2019/4/17)。
10. 哈佛商業評論(2014a),「別讓內部創業家出走」,全球繁體中文版,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_content_AR0002799.html,取用日期:(2019/4/14)。
11. 哈佛商業評論(2014b),「內部創業家該怎麼做」,全球繁體中文版,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_content_AR0004359.html,取用日期:(2019/4/14)。
12. 數位時代(2015),「在大型企業內部創業,是怎樣一種體驗?」,https://www.bnext.com.tw/ext_rss/view/id/823156,取用日期:(2019/5/02)。
指導教授 范錚強 審核日期 2019-7-10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