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6450043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6 、訪客IP:3.138.200.66
姓名 蘇明珠(Ming-Chu S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
論文名稱 我國銀行業發展金融科技的現況與可行策略
相關論文
★ 具兩岸特色的台灣銀行產業分析-以上海銀行為例★ 台灣界面活性劑產業競爭條件分析-以A公司為例
★ 台灣傳統廣告業於微利時代下的獲利模式分析★ 車用印刷電路板產業分析
★ 第三方支付機制對我國銀行發展的影響★ 銲錫產業的獲利模式與前景分析
★ 非領導主機板廠商策略之探討★ 跨國直銷公司進入中國市場之經營策略分析-以精油產品為例
★ 保險業務員專業技能升級之策略研究─以C公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工藝類之行銷模式分析
★ 金融業理財專員獎酬辦法探討與績效評估★ 電子製造業服務化之策略探討
★ 中國連鎖茶飲市場分析★ 台灣商用車產業分析
★ 中國手持式X射線螢光元素分析儀產業分析★ 台灣半導體設備代理商之策略探討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 永不開放)
摘要(中) 隨著科技的發達,當金融與科技逐漸融合,金融科技正悄悄地改變著傳統的金融業。以銀行業來說,數位金融的浪潮襲向台灣,未來民眾使用手機,並透過網路銀行就可滿足基本的金融需求,銀行的實體分行價值隨之面臨威脅,目前民眾使用網銀以及網路ATM等非實體交易的筆數逐年攀升,相反的,至銀行臨櫃則是逐年下降,因此我國銀行業在面對這一波又一波金融科技浪潮的衝擊下,逐漸調整本身經營方向,並找出因應策略是必須的。本研究蒐集包括政府部門的報告、工商業界的研究、文件記錄資料庫、企業組織資料以及書籍及期刊等不同形式的資料,獲得基本的分析素材,透過將搜集的資料作新的方向分析,以找出目前我國銀行業在面臨金融科技挑戰下可行的策略。
本研究將策略方向分為基盤建置面與經營策略兩方面。基盤建置面又分為法規、人才與技術相關等兩項;經營策略面則有業務、新創合作、數據應用、生態系建置等。法規相關的策略建議是銀行業應該多加注意金融法規的變動,以適時作出因應,同時為了能夠加速應用金融科技,若有法規上需修正放寬或增加,則必須多與主管機關金管會多加溝通;人才與技術相關首先則是銀行內部必須建立內外兼具的人才選訓制度,此外,對於金融科技所需之技術亦需要提早建置補足,例如人工智慧與區塊鏈的應用等。
經營策略面的業務相關策略則是建議銀行應該擴大業務範疇與業務多樣性,善加利用監理沙盒,金融業者間的策略聯盟、投資入股或併購等方式增加業務多樣性;新創合作則是銀行必須主動與開發金融科技相關的新創廠商合作,金融新創業者有技術,但較缺少客戶,而銀行則通常擁有眾多客戶,且對新科技有需求,因此兩者互相合作是屬於雙贏的策略;數據應用上,除了數據安全是銀行業所必須重視的以外,利用數據創造價值方面,公股銀行相較於民營銀行來說,更應投入資源,從系統更新等最基本的地方迎頭趕上;最後,我國銀行應試圖透過跨域合作、異業結合的策略,發展跨產業的生態系,例如與支付業者、網路平台業者合作,將科技導入服務,使消費者體驗能夠精進,這種生態系將明顯有別於過往傳統金融業的傳統營運模式。
摘要(英) With t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finance and technology have combined to gradually change the traditional financial sector. Regarding the banking industry, people’s demand for financial services can be satisfied easily by cell phones via internet banking, which causes the value of real banks to decrease significantly. This situation is also reflected by the fact that the frequency of people using the internet banking is increasing yearly. Therefore, under the wave of FinTech (financial technology), Taiwan’s banking industry should adjust its way to operate and search for futur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his study aims to use the data including reports from private and public sectors, journal articles, finance-related documents, and data from government statistics.
The suggestions derived from the analysis can be divided into fundamental and operational strategies. First, the fundamental strategies include different aspects of government regulations, talent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bility to use FinTech. Banks should notice the change of financial regulations in order to react in time. Moreover, if banks need regulation amendments to stimulate the use of FinTech, they should communicate more frequently with the Financial Supervisory Commission. Regarding talents and FinTech usage, banks should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talent recruitment system as earlier as possible. Also, they should more open to adopt new technologies in their operations, such 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and blockchain.
In addition to fundamental strategies, operational suggestion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believe banks broaden their business scope by using different methods such as regulatory sandbox, strategic alliances between banks, merger and acquisition, etc. Moreover, it is important to proactively collaborate with financial startups which typically lack customers. Banks can obtain the technologies development by these startups by providing them with customers, which results in a win-win situation. Concerning data application, except for data security, digging out the value from data is extremely critical, especially for those public banks that are behind private banks in data usage. Finally, Taiwanese banks should collaborate with other industries to develop a cross-industry ecosystem. One of the best examples is the collaboration between the payment industry and internet platforms. Banks should also try to profit from this special ecosystem which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operation model.
關鍵字(中) ★ 金融科技
★ 金融創新
關鍵字(英) ★ Financial technology
★ financial innovation
論文目次 第一章 前言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2
第三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5
第三章 銀行業概述與新興金融科技發展概述 11
第一節 銀行業定義 11
第二節 台灣銀行業發展沿革 11
第三節 銀行業統計 14
第四節 新興金融科技的發展 20
第五節 我國銀行業發展金融科技現況 31
第四章 我國銀行業發展金融科技之問題與可行策略 45
第一節 銀行業發展金融科技之問題與挑戰 45
第二節 銀行業發展金融科技策略建議 4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7
第一節 結論 57
第二節 建議 58
參考文獻 Brett King (2018), Bank 4.0: Banking Everywhere, Never at a Bank, Marshall Cavendish International (Asia) Pte Ltd.
Maynard, N. (2018), Regtech Strategies for Financial Services 2017-2022, Juniper, Fintech & Payments.
PwC network (2015), Peer pressure: How peer-to-peer lending platforms are transforming the consumer lending industry, retrieved from https://www.pwc.com/us/en/consumer-finance/publications/assets/peer-to-peer-lending.pdf.
Satoshi Nakamoto (2008), 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 www.bitcoin.org
World Economic Forum (2015), The Future of Financial Services How Disruptive Innovations Are Reshaping the Way Financial Services Are Structured, Provisioned and Consumed, An Industry Project of the Financial Services Community, prepar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Deloitte
王富源 (2010),我國銀行業盈餘管理動機、內部關聯性與監督機制對盈餘管理影響之研究,淡江大學會計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王儷玲、彭金隆、謝明華、臧正運 (2018),我國保險業金融科技(FinTech/InsurTech) 發展趨勢之風險管理及監理機制研究期末報告,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團法人保險安定基金。
李紀珠、唐正儀 (2007),開放民營銀行設立之經驗與啟示 — 台灣案例:民營銀行面對的競爭,國政研究報告,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李儀坤 (2016),FinTech 2.0:金融結合科技,即將顛覆金融業的遊戲規則」,凱信企業集團出版。
林泉源 (2009),「台灣銀行業公司治理機制與風險承擔行為之關係」,輔仁管理評論,16(2),43-75。
林佳樺 (2012),商業銀行治理機制與資本適足程度對經營績效的影響 ─ 以台灣及中國為例,中央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論文。
何俊德 (2018),銀行導入金融科技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資訊與財金管理EMBA專班碩士論文。
周世忠 (2005),我國電子銀行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周君蓓 (2007),銀行風險承擔與公司治理關聯度之研究,淡江大學國際貿易學系國際企業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唐雯、陳愛祖、饒倩 (2011),「以科技金融創新破解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科技管理研究,31(7),1-5。
莊淳富、林育輝、張俊哲、陳張駿 (2017),UBI駕駛行為車險應用服務,工研院資訊與通訊研究所技術趨勢。
莊碧玫 (2019),金融科技策略聯盟商業模式之研究,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會計資訊系碩士論文。
章書桓 (2016),臺灣地區銀行發展數位銀行之關鍵因素,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陳玉涓、沈鵬飛 (2007),「台灣銀行業公司治理機制與風險承擔行為之關係」,運籌與管理學刊,6(2),45-56。
陳佳敏 (2005),台灣上市銀行公司治理結構與風險之關係研究,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陳松興、江俊豪 (2016),「中國大陸互聯網金融之網路借貸 (Peer-to-Peer lending) 發展對台灣數位金融之影響研究—以風險監理角度」,兩岸金融季刊,4(1),103-115。
陳曉蓉 (2003),「台灣銀行業公司治理機制與風險承擔行為之關係」,風險管理學報,5(3),363-391。
陳衍潔 (2018),銀行業基本資料,台經院產經資料庫,台灣經濟研究院。
張蕙嬿 (2018),「因應數位轉型銀行人才培育」,銀行公會會訊,107,1-10。
菅瑞昌 (2003),「關係銀行、公司治理與銀行風險承擔行為之研究」,風險管理學報,5(3),393-410。
黃劭彥、吳東憲、林家安 (2009),「台灣上市櫃銀行代理成本與風險管理之研究」,會計與財金研究,2(1),37-56。
黃健銘、簡郁蓉、鄭婉秀 (2008),「台灣金融機構公司治理特性與違約風險之探討」,會計與公司治理,5(1),33-54。
楊群華(2013),「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特殊風險及防範研究」,金融科技時代,7(1),33-54。
楊馥如、江蕙如 (2011),「台公司治理對我國銀行業技術效率之影響」,績效與策略研究,8(1),43-59。
遲淑華 (2010),「台灣上市櫃銀行代理成本與風險管理之研究」,台灣金融財務季刊,11(3),61-87。
蕭惠君 (2005),日治時期台灣銀行與其體系下金融機構之研究,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藍雅惠 (2019),金融科技浪潮下,銀行員服務價值之探討 - 以C銀行客戶認知為例,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邱俊榮 審核日期 2019-7-16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