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6757008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3 、訪客IP:3.135.190.101
姓名 張金珠(Chang-Chin Ch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客家文化生活環境營造計畫協力網絡之研究-以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摘要
桃園市是客家第一庄,客籍人口約85萬人,以人口數為全國最多客家人之縣市;具有豐富的客家文化資產,是地靈人傑、孕育人才的搖籃,臺灣歌謠之父—鄧雨賢及臺灣文學之母—鍾肇政都出生桃園市。
龍潭區是傳統的客庄,也是全國70個客家文化重點發展之區之一,自2003年即配合客委會推動「客家文化生活環境營造計畫」。「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位於桃園市龍潭區龍潭里,自2011年開始接受客委會「客家文化生活環境營造計畫」補助,並成立駐地工作站。歷經八個年頭,八年來推出四件規劃設計類案、二件工程施設類案件,於2019年4月20日由總統親臨主持開園,是「台三線客庄浪漫大道治理平台」轄下人文形塑部分名人故居(鍾肇政、龍瑛宗、吳濁流)的第一站,也是桃園客家三大亮點之一。到目前為止公私協力運作順暢,與在地居民互動良好,館舍委外營運計畫案尚未發包,期待能結合在地、走入生活、連結歷史,讓客家文化成為桃園及臺三線上的亮點。
本文透過社會網絡分析,分別分析信任網絡、資源網絡、資訊網絡、合作網絡等程度中心性和中介中心,以了解公、私部門及第三部門協力網絡互動情形,研究結果發現對於推動客家文化生活環境扮演極重要的角色是基層的「龍潭區公所」。讓我們省思當公共管理者同時是個案執行中扮演串連利害關係人最核心之 橋梁,是否應利用既有的資源及優勢,協助個案利害關係人,以促成具有強大社會資本的社會網絡。

關鍵詞: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 客家文化生活環境營造 台三線客庄浪漫大道
治理平台 公私協力 社會網絡
摘要(英) Abstract
Taoyuan is the No. 1 Hakka village with the largest Hakka population nationwide of approximately 850,000. The city is rich with Hakka culture, and is known as a cradle of outstanding people and talent cultivation. Yu-Hsien Teng (the father of Taiwanese folk songs) and Chao-Cheng Chung (the mother of Taiwanese literature) were both born in Taoyuan City.
Longtan District is a traditional Hakka village and one of the 70 key Hakka cultural development areas in the nation. Since 2003, it has collaborated with the Hakka Affairs Council to promote the "Hakka Cultural Living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Project."The "Chung Chao-chang Literary Park" is located in the Longtan Township of Longtan District, Taoyuan City. It has accepted the "Hakka Cultural Living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Project" subsidy from the Hakka Affairs Council since 2011 to establish a resident workstation. In the Park′s eight-year history, it has launched four planning and design cases as well as two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cases. On April 20, 2019, the President presided over the opening of the park.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Provincial Highway 3 Hakka Romantic Avenue Management Platform," it has become the first stop to visit the former residences of some celebrities (Chao-Cheng Chung, Ying-Zong Long, Chuo-Liu Wu) who shaped the humanist culture and one of the three Hakka highlights in Taoyuan. So far, the Park′s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has operated smoothly, and it has interacted well with the local residents. The Park has not yet issued any building operation outsource plans; and it aims to combine the local lives of the people and history to make Hakka culture the Highlight of Taoyuan and Provincial Highway 3.
In this study, we conducted a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degree of centrality and intermediary centers of trust, resource, information, cooperation, and other networks.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Longtan District Office" grassroots level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he promotion of the Hakka cultural living environment. Let us consider when the public managers also play the role as the core bridge that connects the stakeholders during project execution, should they use the existing resources and advantages to assist the stakeholders of the case to promote a social network with strong social capital.

Keywords: Key Hakka culture development area, Hakka Cultural Living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Provincial Highway 3 Hakka Romantic Avenue, management platform,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social network
關鍵字(中) ★ 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
★ 客家文化生活環境營造
★ 台三線客庄浪漫大道
★ 治理平台
★ 公私協力
★ 社會網絡
關鍵字(英) ★ Key Hakka culture development area
★ Hakka Cultural Living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 Provincial Highway 3 Hakka Romantic Avenue
★ management platform
★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論文目次 目次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8
第三節 研究流程、方法與實施……………………………………………….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架構建立………………………………………………… 19
第一節 相關文獻回顧………………………………………………………….19
第二節 客家文化與客家政策………………………………………………….23
第三節 公私協力網絡治理…..……………………………………………….42
第四節 綜合歸納與架構建立………………………………………………….51
第三章 桃園市龍潭區客家文化生活環境營造計畫析探……………………..55
第一節 桃園市龍潭區的地理位置與歷史…………………………………….55
第二節 桃園市龍潭區客家文化生活環境營造計畫………………………….63
第三節 「客家文學之母」-鍾肇政家世背景與文學作品概述………………69
第四節 客家文學家-鍾肇政故居調查研究及營造等計畫………..………..79
第四章 客家文化生活環境營造社會網絡分析…………………..…………..91
第一節 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協力網絡之探討……………………………….91
第二節 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社區培力與社區發展….……………. 100
第三節 社區資產與協力網絡治理建構客家文化生活環境…………………106
第四節 第三部門推動客家文化生活環境營造之歷程與成效……………..124
第五章 結論 ………….……………………………………………………….131
第一節 研究發現……………………………………………………………..131
第二節 研究建議………………………………………………………………134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1997)。《社區營造政策綱領階段成果報告書》,台北市。
王甫昌( 2003)。當代社會的族群想像(頁10)。臺北市:群學。
王甫昌( 2013)。由「族群分類」到「理想族群關係」:臺灣「族群概念」的轉變。
中研院週報,1448,3-6頁。
王保鍵(2016)。論桃園客庄型態與客家政策。臺灣民主季刊,13(4),93-125 頁。
王保鍵(2018)客家行政與法治。載於孫偉(主編)客家公共事務。客家行政與
法治:公共政策形塑當代臺灣客家族群新風貌(頁92-122)。未出版
王保鍵(2018a)客家基本法之制定與發展:兼論2018年修法重點。文官制度季
刊,10(3),頁85-113。
王朝煌、彭議霆(2007)。社會網絡分析之研究:以網際網路搜尋為例。載於第
三屆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央警察大學,桃園縣。
丘昌泰(2010 )。客家政治與經濟導論。載於江明修(主編) ,客家政治與經濟(頁
1-28)。臺北市:智勝。
江明修、鄭勝分(2003)。全球治理與非營利組織。中國行政,73,(頁71-95)。
江明修(2000)。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臺北市:智勝。
江明修(2010)。客家城市治理。臺北市:智勝。
江岷欽等(2004)。地方政府間策略性夥伴關係之研究:以臺北市及鄰近縣市為
例。行政濟政策學報,38期,(頁1-29)。臺北市。
任雲楠(譯)(2008)。B. GUY Peters(著)。公共行政比較分析(Politics of
Bureaucracy)。臺北市:韋伯。
宋光宇( 1995)《宗教與社會》,台北:東大出版社。
行政院 (2016)。國家級臺三線客庄浪漫大道推動方案規畫。
行政院 (2017)。行政院通過「客家基本法」修正草案。
周錦宏(2018)。新楊平社區大學上課教材:臺灣客家飲食文化的變遷.。
吳英明(1996)。公私部門協力關係之研究:兼論公私部門聯合開發與都市發展。高雄市:復文。
吳鳳琳(2013)。鍾肇政中、短篇小說女性形象析論。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屏東縣。
吳濟華(2004)。公私協力策略推動都市建設之法制化研究。公共事務評論,2:1
期,(頁1-29) 。臺北市
吳英明(1994)。「公私部門協力推動都市發展:『高雄21』美國考察報告」,《空間》,第56期,頁61-67。
吳珮菱(2013)。公私協力參與客家文化生活環境營造之研究-以桃園縣龍潭鄉水田老屋客庄研究調查計畫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市。
吳敏賢(2011)。在公私協力參與社區總體營造治理之研究-以花蓮縣富源社區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縣。
李建村(2001)。公私部門協力之研究-以台北市文湖國小社區、學區安全聯防為例。中央警察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論文。新北市。
李藹慈(2013)。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新論。載於蔡清田(主編)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新論-訪談研究法(頁55-83)。臺北市:五南。
李佾璋(2008)。台北捷運公私營運民營化可行性之探討-以公私協力的觀點。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李宗勳(2001a)。社會資本與社區安全之關聯與發展。中央警察大學學報,19,13-44。
李柏諭(2005)。「公私協力與社區治理的理論:我國社區大學與政府經驗」,《公共行政學報》,第16期,頁41-77。
李聲吼(2010)。高雄市社區培力與永續發展之探討。《城市發展》半年刊 第十
期,頁25-31。
余昭玟(2002)。《戰後跨語一代小說家及其作品研究》:成功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頁43-46,台南市。
林秀珠(2015)。客家文化生活環境營造之計畫協力網絡之研究-以桃園市楊梅區
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桃園市。
洪惠冠(2006)。城市藝術節慶發展之探討-以新竹市玻璃藝術節為例。國立台南
藝術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
客委會(2017)。《105年度全國客家人口暨語言基礎資料調查研究》。典通股份有限公司,新竹市。
客委會(2019)。浪漫台三線客庄踩線共識營宣導小冊。
施懿琳(2003)。〈台灣文壇的傳燈者〉,《台灣文學館通訊》創刊號,2003年9月,頁7。
徐正光(1994)。徘徊在族群與現實之間。臺北市:正中
徐正光(1991)。臺灣的族群關係---以客家人為主體探討。載於徐正光、彭欽清等(編),客家文化研討會論文集(頁381-399) 臺北市:行政院文建會。
徐正光、蕭新煌 (1995:2)。客家族群的「語言問題」-臺北地區的調查分析。民族學研究資料彙編,10,1-40。
徐正光,張維安(2007)。建立臺灣客家知識體系。載於 徐正光(主編) 臺灣客家研究概論:導論-建立臺灣客家知識體系(頁1-15),臺北市:南天。
梁榮茂(1993)。客家文化的危機與轉機-從客族內質反省客家未來。臺灣客家公共協會(主編) 臺灣客家新論(頁43-49)。臺北,臺原出版社。
孫本初(2005)。公共管理。台北市:智勝。
孫煒(2018)。客家公共事務。載於孫煒(主編) 客家公共事務:當代客家公共事務的意涵、範疇與展望(頁1-15),未出版。
孫煒(2007)。臺灣第三部門與政府互動的政策分析:新治理的觀點。載於丘昌泰(主編)非營利部門研究:治理、部門互動與社會創新(頁157-203)。臺北市:智勝。
桃園縣政府(1964)。《桃園縣誌》,頁391,桃園縣。
桃園客家事務局(2018)年10月13日發表之新聞稿。
桃園客家事務局(2019)年4月20日發表之新聞稿。
黃清高(1985)。都市居民社會網絡之研究。思與言,23(3),275-302。
黃毅志(2002)。社會階層、社會網絡與心理幸福。社會階層、社會網絡與主觀意識,(頁111-143)。臺北:巨流。
黃源協(2009)。社區資產與網絡建構-兼論社區工作者在網絡建構中的角色。社區發展季刊,126,136-150。
黃世輝(2002)在《社區自主營造的理念與機制》黃世輝研究論文集。臺北市:
建築情報季刊雜誌社。
莊紫蓉(1997):(探索者、奉獻者—鍾肇政專訪),前揭書頁68、77。
張瓊玲(2007)。探討非營利組織與政府互動的課責機制—以托育服務為例。
張瓊方(1999)。《臺灣傳統漢氏厝、屋空間名稱之研究》。桃園:中原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
張翰璧(2000)。桃、竹、苗產業與客家族群經濟生活間的關係。載於馮建彰等撰寫,臺灣客家族群史【產經篇】。南投市,省文獻會。
陳其南(1992)。公民國家意識與台灣政治發展。臺北市:允晨。
陳定銘(2011)。南桃園客家社區發展協會組織型態與網絡互動之研究。客家公共事務學報,4,39-65。
陳定銘(2010)。載於江明修( 主編)客家政治與經濟:客家社區治理 (頁
102-134)。臺北市:智勝。
陳定銘、潘蓉慧。(2013)社會網絡分析應用在社區發展之研究–以屏東縣竹田鄉社區為例。政策與人力管理,4(1) ,107-140。
陳定銘(2018)。載於孫偉 ( 主編)客家公共事務:客家社會事務治理 (頁
172-188)。未出版。
陳 板(2007)。載於 徐正光(主編) 台灣客家研究概論:社區營造篇(頁503-562),臺北市:南天。
陳 板(1999)。〈社區社區再造:以新竹市金面山與新竹縣六家庄為例〉。載於蔡文彩主編《第三屆台灣地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鄉土台灣,臺北:國立師範大學,1999.5.22,頁187-201。
陳 板(1999)。〈六堆,就是客家文化園區:從社區營造的角度思索屏東縣客家文化園區〉。《六堆客家文化園區—整體規畫暨環境影響評估報告》,高雄市公共事務管理學會,2005.5。
陳其澎(2010)。《「龍潭鄉客家文化生活整體營造委託專業服務」成果報告書》,頁19—23·桃園縣。
陳景霖(2008)。公私協力夥伴關係之治理模式-以花蓮縣豐田社區總體營造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縣。
陳運棟(1983)。客家人。臺北市:聯亞出版社。
陳運棟(2007)。台灣客家研究概論。載於 徐正光(主編) 台灣客家研究概論:語言文化篇(頁19-41),臺北市:南天。
陳湘東(2000)。節慶活動與企業贊助動機之研究。朝陽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臺中市。
陳湘華、林思玲(2013)。萬巒與麟洛居民對客家傳統建築裝飾的認知與保存態度。,載於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客家研究第6卷第2期頁169-216。
陳雪雲(1999)。學習型社區:全球化與終身學習的新視野。社會教育學刊,26,21-46。
陳雅芬(2007)。社會資本與社會網絡的交互關係-以全球華人乳癌病友公益網絡
為例。逢甲大學合作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市。
湯京平(2001)。「民主治理與環境保護:從中埔慈濟案例檢視我國資源回收的政策體系」。《台灣政治學刊》,第5期,頁178-217。
彭瑞金(2009)。《鍾肇政文學評傳》,文學臺灣,第71期,頁45─48。
游瑛妙(1999)。節慶活動的吸引力與參觀者對活動品質滿意度分析--以第十一屆民藝華會為例。南投縣:台灣省交通處旅遊局委託研究。
傅珍紹(2011)。學校與社區協力發展客家本位特色課程之研究─以桃園縣中平國小為例。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桃園市。
齊力、林本炫(2003 )。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嘉義縣:南華大學。
楊長鎮( 1991)。社會運動與客家文化身份意識之甦醒。載於徐正光(主編),徘徊於族群和現實之間:客家社會與文化(頁184-197)。臺北:正中書局
詹鎮榮(2003)。論民營化類型中之「公私協力」。月旦法學雜誌,102,8-29。
榮泰生(2013)。 UCINET在社會網絡分析(SNA)之應用。台北市:五南。
廖俊松(2004)。社區營造與社區參與:金鈴園與邵社的觀察與學習。社區發展
季刊,107,頁133-146。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鄧榮坤、林勝良(1997 ) 。台灣新客家人:客家人在臺灣三百年的生活史。新北
市土城區:臺北客家文化推廣中心。
蔡培村(2008)。社區學習文化的發展:涵義、目標、步驟。載於非正規學習:
跨組織與跨文化之對話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
學系成人教育研究中心,台北市。
劉阿榮(2007)。族群記憶與國家認同。載於孫劍秋(主編),2007年多元文化與族
群和諧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7-14頁)。臺北:臺北教育大學華語中心。
劉還月(1999)。臺灣的客家族群與信仰。臺北:常民文化出版。
劉銀丹( 2011)。以公私協力推動客家文化發展之研究 —平鎮客家書院之經
驗。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桃園市。
劉淑音(2003)。《臺灣傳統建築吉祥裝飾---集瑞構圖的表現與運用》。臺北:國
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志彰(2007)。載於 徐正光(主編) 台灣客家研究概論:建築篇(頁362-385),
臺北市:南天。
龍潭鄉公所 (2014)。《龍潭鄉志 》頁35-37。 2014.桃園縣。
魏啟林(2000)。政府再造運動。臺中:晨星。
謝世忠、劉瑞超(2012)。客家地方典慶和文化觀光產業〜中心與邊陲的形直建
構。
鍾佳秀(2011)客家聚落文化生活環境營造之探討-以嘉義縣水上鄉為例。樹德
科技大學/建築與環境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鍾國允(2010)。載於江明( 主編)客家政治與經濟:《客家基本法》之分析(頁
50-78)。臺北市:智勝。
鍾國允(2017)。我國推動族群發展政策之法治盤點與適應。國家發展委員會委
託研究計畫(編號:HDC-DSD-105-005)。臺北:國家發展委員會
鍾榮富(2002 )臺灣語言政策與實際語用的現況。客家公共行政研討會,國立
清華大學主辦。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2008年12月20-21日)
鍾肇政(1999)。《鍾肇政全集19-隨筆集(三)》,前揭書,頁290-292:桃園文化局。
鍾肇政(1998)。《鍾肇政回憶錄(一):徬徨與掙扎》。臺北市:前衛。
鍾肇政1998 )。硬頸子弟,邁步向前。臺北:臺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
羅烈師(2007)。 台灣客家研究概論。載於 徐正光(主編) 臺灣客家研究概論:
宗教信仰篇(頁179-201),臺北市:南天。
羅烈師(2006)。 〈台灣客家人之形成:以竹塹地區為核心的觀察〉。《清華大學》
人類學研究所博士論文)(頁217-222),新竹市。
羅肇錦(2007)。台灣客家研究概論。載於 徐正光(主編) 臺灣客家研究概論:
語言文化篇(頁237-263),臺北市:南天。
羅家德(2010)。社會網絡分析講義(第二板)。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蘇昭英、蔡紀勳(編)(1999)。台灣社區總體營造的軌跡。臺北市:文建會。
顧忠華(1999)。社會理論與社會實踐。台北市:允晨。
樓慶西(1997)。《中國建築形態與文化》。頁 40,臺北:藝術家出版。


















二、 英文部分
Borgatti, S. P., Everett, M. G., & Freeman, L. C. (2002). Ucinet for windows:Software for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Harvard, MA:Analytic Technologies.
Box, R. C. (1998). Citizen governance: Learning American communities into the 21st century. London: Sage.
Cooper, H. M. (1988). The structure of knowledge synthesis. Society, 1, 104-126.
Emirbayer, M., & Goodwin, J. (1994). Network analysis, culture, and the problem of agency.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9, 1411-1454.
Freeman and Linton C. (1979). Centrality in social networks conceptual Clarification. Social Networks, 1(3), 215-239.
Hall, C. M. (1989). Hallmark events and the planning process. In G. J. Syme et al. (Eds.), The planning and evaluation of hallmark events (pp.20-39). Aldershot, UK: Avebury.
Kathlene, Knoke, D., & Kuklinski, J. H. (1982). Network analysis. Newbury park, Calif: Sage.
Rhodes, R. A. W.(1996). The New Governance:Governing without Government. Political Studies, XLIV, 652-667.
Sullivan,H.,Knops,A.,Barnes,M.,& Newman,J.(2004).:205.
Newman, J., M. Barnes, H. Sullivan and A. Knops. (2004).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Journal of Social Policy, 33, 203-223.
Putnam, R. D. (2000). Bowling Alone: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NewYork:Simon and Schuster.



三、網路資料
客委會 http://www.hakka.gov.tw
奇摩新聞 https://tw.news.yahoo.com
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龍潭
行政院新聞傳播處 https://www.ey.gov.tw
龍潭戶政事務所http://www.longtan-hro.tycg.gov.tw
經典雜誌 http://www.rhythmsmonthly.com
桃園市地方輔導團網站:https://hakka.mdp.net.tw
「客庄文化資源普查」客家建築采風,擷取自:http://archives.hakka.gov.tw/new/topic/topicInfoAction.do?method=doDe
ailTopicInfo&topicId=Ng==&isAddHitRate=dHJ1ZQ==&relationPk=Ng==&table Name=dG9waWNfaW5mbw==&topicName=q8iuYavYv3aq9q23。
https://communityayi.pixnet.net
Crow, K. (2002). Collaboration.(http://www.npd-solutions.com/collaboration.html).
指導教授 陳定銘博士 鍾國允博士 審核日期 2019-8-24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