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6757017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1 、訪客IP:18.118.254.94
姓名 鍾美玉(Mei-Yu Chu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客家三腳採茶戲推廣之敘事分析---以李勝波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摘要

本研究透過桃園市新楊平社區大學客家三腳採茶戲社團,以敘事分析探討李勝波推廣客家三腳採茶戲的歷程。採用質性研究,透過文獻、蒐集資料與深度訪談,以客家三腳採茶戲與相關文獻探討及李勝波在新楊平社區大學推廣客家三腳採茶戲歷程兩大面向進行敘事分析。從文獻分析客家三腳採茶戲、其藝術與人文的展現及其盛衰的時代演變;從找回客家傳統技藝角度切入以及傳承三腳採茶戲的使命,敘事分析李勝波與三腳採茶戲淵源與推廣客家三腳採茶戲的歷程。探討李勝波在新楊平社區大學推廣客家三腳採茶戲的願景、理念與策略,以及新楊平社區大學客家三腳採茶戲社團困境與轉型策略。
研究發現李勝波從胡泉雄、謝其國學山歌、胡琴到跟隨賴碧霞傳習客家三腳採茶戲,進入新楊平社區大學,本著「要做就做好」的理念,推廣傳承客家文化、胡琴伴奏、客家三腳採茶戲,無論教學或是帶團展演都獲得各界的肯定,不僅通過臺灣師範大學非正規課程認證更獲得師鐸獎。推廣客家三腳採茶戲的同時也擾動社區客家文化發展,培訓客家人才傳承客家三腳採茶戲、提昇表演型態、強化客家認同並促進多元族群融合。

關鍵字:客家文化、客家三腳採茶戲、新楊平社區大學、李勝波
摘要(英) Abstract
This study uses narrative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promotion of Hakka three-character tea-picking opera by Li Sheng-Po through Taoyuan City Sinyangping Community College’s Hakka three-character tea-picking opera club. In this qualitative research, previous references, data collection, and in-depth interviews are used to conduct a narrative analysis on two dimensions, Hakka three-character tea-picking opera and related references, and Li Sheng-Po’s promotion of Hakka three-character tea-picking opera at the Sinyangping Community College. References are used to analyze Hakka three-character tea-picking opera,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art and culture, and its rise and fall with time. A narrative analysis is conducted on Li Sheng-Po’s origins in three-character tea-picking opera and his Hakka three-character tea-picking opera promotion experience from a Hakka traditional art perspective and inheritance of the three-character tea-picking opera mission. The vision, philosophy, and strategy that Li Sheng-Po used to promote Hakka three-character tea-picking opera at Sinyangping Community College is explored as well as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by the Sinyangping Community College Hakka three-character tea-picking opera club and their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This study also discovered that Li Sheng-Po had a philosophy of “if you are going to do something, do it to the best of your ability” when he learned mountain songs from Hu Quan-Xiong, huqin from Xie Qi-Guo and Hakka three-character tea-picking opera from Lai Bi-Xia. He used this philosophy in the promotion of Hakka culture, huqin playing, and Hakka three-character tea-picking opera at the Sinyangping Community College. Consequently, he has received recognition for both his teaching and his team exhibitions. Li not only received the non-standard course certification from the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but also received the teacher’s award. While Li promoted Hakka three-character tea-picking opera, he also promoted Hakka culture development in communities, trained Hakka talents and passed on Hakka three-character tea-picking opera, improved performance form, increased Hakka recognition and promoted integration of diverse ethnic groups.

Keywords: Hakka culture, Hakka three-character tea-picking opera, Sinyangping Community
College, Li Sheng-Po
關鍵字(中) ★ 客家文化
★ 客家三腳採茶戲
★ 新楊平社區大學
★ 李勝波
關鍵字(英) ★ Hakka culture
★ Hakka three-character tea-picking opera
★ Sinyangping Community College
★ Li Sheng-Po
論文目次 目次

摘要 i
Abstract ii
謝辭 iv
目次 v
表次 vii
圖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 4
第二章 客家三腳採茶戲與相關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相關文獻檢閱 9
第二節 客家三腳採茶戲歷史沿革 13
第三節 客家三腳採茶戲經典戲碼 18
第三章 李勝波與客家三腳採茶戲 25
第一節 和三腳採茶戲相遇的李勝波 25
第二節 賴碧霞客家山歌及客家三腳採茶戲指定傳習藝生 28
第三節 走入客家核心傳承客家三腳採茶戲 32
第四章 李勝波在新楊平社大推廣客家三腳採茶戲 43
第一節 新楊平社區大學與客家三腳採茶戲社團 43
第二節 李勝波推廣三腳採茶戲的理念及策略 48
第三節 展演作品賞析 53
第四節 社團困境與轉型策略 63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75
第一節 研究結論 75
第二節 研究建議 78
參考文獻 79
一、中文部分 79
二、英文部分 82
三、網路資料 83
附錄 85
附錄一 新楊平社區大學故事集─李勝波 85
附錄二 訪談紀要 88
附錄三 客家三腳採茶戲 94
附錄四 李勝波與其授業老師胡泉雄、謝其國、賴碧霞相關影片 99
附錄五 客家委員會藝文團隊補助作業要點 100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 王智弘 (2010)。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
毛禮鎂 (1991)。贛南採茶戲在臺灣。農業考古‧中國茶文化(專號2)第4期。
毛禮鎂 (1999)。九龍山茶與茶戲藝術。收錄於許常惠、鄭榮興總編籑茶鄉戲韻-海峽兩
岸傳統客家戲曲學術交流研討會實錄。南投:台灣省政府文化處。
方穎瑩 (2016)。翻轉後母教室的敘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
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丘昌泰 (2009)。臺灣客家的社團參與和族群認同。載於江明修、丘昌泰主編客家族群
與文化再現。
古綺靚 (2013)。臺北市客家歌謠班推動文化成效之研究-以臺灣客家山歌團為例。國立
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竹碧華 (1998)。台灣北部客家說唱音樂之研究。復興崗學報。第六十三期。
江彥瑮 (2007)。臺灣客家戲劇團之經營管理研究---以榮興客家採茶劇團為例。南華大
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震方 (1965)。嶺南雜記 收錄於王雲五主編叢書集成簡編。臺北:台灣商務印書局。
呂訴上 (1991)。台灣電影戲劇史。台北:銀華。
李定原 (2013)。賴碧霞〈趙五娘琵琶記〉之研究─從客家說唱到單口廣播客家戲。國
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雪美 (2018)。台灣客家劇團品牌忠誠度之研究---以榮興客家採茶劇團為例。國立中
央大學客家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李勝波 (2015)。說唱藝術與客家採茶戲。桃園市:桃市社會教育協進會。
林詩文 (2016)。臺灣客家三腳採茶戲「張三郎賣茶」劇目改編之初探。國立台師範大
學碩士論文。
林曉英 (2013)。採茶戲文本「張三郎賣茶」的演變--從〈兄弟賣茶〉談起。收錄於南
藝學報第七期。
林曉英、蘇秀婷 (2011)。兩台人生大戲-劉玉鑾與曾先枝。桃園市:桃園縣文化局。
林金定、嚴嘉楓、 陳美花 (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
礙研究季刊,3卷2期,P122 - 136。
屈大均 (1985)。廣東新語。北京:中華。
范揚坤 (1995)。客家採茶戲足影。收錄於台灣的聲音--台灣有聲資料庫,第二卷第二
期頁38。
范淑玲 (2011)。臺灣客家戲教學成效之研究—以中壢市興國國小音樂教學為例。國立
中央大學碩士論文。
范麗娟 (1994)。深度訪談簡介。戶外遊憩研究,7卷2期,P25 - 35
段馨君 (2007)。想像與建構-台灣客家三腳採茶戲。客家研究,第2卷第2期,頁103-149
流 沙 (1999)。採茶戲三角班的形成與流傳。海峽兩岸傳統客家戲曲學術交流研討會實錄。
徐進堯 (1984)。客家三腳採茶戲的研究。台北:育英。
徐進堯 (2006)。龍鳳園戲劇團研究-兼論台灣客家採茶戲的發展與演變。台北大學碩士
論文。
徐進堯、謝一如 (2002)。台灣客家三腳採茶戲與客家採茶大戲。新竹:文化局。
張瓊方 (2002)。婉轉九腔十八調-客家採茶戲盼薪傳。光華畫報雜誌,6月號p94。
張秋華 (2010)。當代臺灣客家戲曲之建構-以「榮興客家採茶劇團」為例。國立臺灣藝
術大學,碩士論文。
張雅愛 (2015)。桃園市客家社團網絡參與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碩士在職專
班碩士論文。
陳雨璋 (1984)。臺灣客家三腳採茶戲-賣茶郎故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運棟 (1983)。客家人。台北:聯亞。
陳運棟 (1999)。台灣的客家禮俗。台北:臺原。
陳正之 (2000)。民俗思想起—消失中的常民生活文化。南投:台灣省政府。
陳向明 (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出版社。
陳芝后 (2010)。台灣客家戲受京劇影響之研究-以榮興客家採茶劇團為例。佛光大學碩
士論文。
陳定銘 (2001)。台灣社區大學之研究-公民社會建構與終身學習政策的實踐。國立政治
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
連雅堂 (1985)。台灣通史。台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莊美玲 (2006)。臺灣客家三腳採茶戲「棚頭」之研究-以〈張三郎賣茶故事〉,「十大
齣」為例。國立花蓮教育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宗蓉(2007)。戲曲「科諢」義界之探討。東方人文學報,7:173-204。
游美惠(2000)。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調查研究,8期,
P5 - 42
黃心穎 (1996)。台灣客家戲劇現況之研究。輔仁大學碩士論文。
黃富順 (2002)。台灣地區社區大學的發展與省思。教育資料集刊,27,105-125。
黃慶萱 (2002)。修辭學。台北:三民,頁431-454。
曾永義、游宗蓉、林明德 (2002)。台灣傳統戲曲之美。台中:晨星,p57-p60。
曾先枝、鄭榮興 (2000)。客家三腳採茶戲選讀。臺北:國立台灣戲曲專科學校。
溫孟樺 (2017)。客家戲曲中的人物塑造-以榮興客家採茶劇團之《大隘風雲》為例。國
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
劉素雲 (2014)。台灣客家三腳採茶戲劇本之研究-以《張三郎賣茶》「十大齣」為例。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潘錦忠 (2013)。台灣客家文學之研究-以新文化史的角度為中心。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
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鄭榮興 (2016)。台灣客家戲之研究。臺北:國家。
蔡素琴、洪雅鳳、劉淑慧 (2014)。敘事分析方法:由Labov敘事結構與隱喻故事取
徑。台灣諮商心理學報2卷1期,P77-96。
蘇秀婷 (2005)。臺灣客家採茶戲之發展及其文本形成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博士論文。
蘇秀婷 (2005)。由劇本文學及演出實踐探討客家三腳採茶戲之風格形成。收錄於臺灣音樂研究第一期。
蘇秀婷 (2017)。試論臺灣客家戲曲丑腳科諢藝術---從客家三腳採茶戲十大齣探討之。
第五屆台灣客家語文學術研討會。
顧忠華 (2001)。社區力量的躍昇從在地學習開始。載於第三屆社區大學研討會研討手
冊:社區大學從普及到深耕,7-9。
二、英文部分
D. J. Clandinin, F.M. Connelly (2003)。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譯者:蔡敏
玲、余曉雯。出版社:心理。
Catherine Kohler Riessman (2008)。NARRATIVE ANALYSIS敘說分析。譯者:王勇智、鄧明宇。出版社:五南。
Amia Lieblich, Rivka Tuval-Mashiach, Tamar Zilber (2007)。Narrative Research。敘事研究:閱讀、詮釋與分析。譯者:吳芝儀。出版社:濤石。
Clandinin,DJ和Connelly,FM(2000)。敘事研究:定性研究的經驗和故事。舊金山:
Jossey-Bass。 (可用性: 打印 )
Clandinin,DJ,&Connelly,FM(2004)。知識,敘事和自學。在J.Loughran,M。
Hamilton,V。LaBoskey和T. Russell(編輯),國際教學和教師教育實踐自學手冊
(第575-600頁)。 波士頓:Kluwer學術出版社。 (可用性: 打印 )


三、網路資料
王東梅 (2018年8月24日)。茶與戲的血緣。2019年5月21日 取自
https://kknews.cc/zh-tw/culture/5opgy93.html
民俗思想起。消失的常民文化。客家系統-採茶戲。2018年2月20日 取自http://www.boe.ylc.edu.tw/~ylc04/mu/T07/drama/guest_system.html
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2019年6月29日 取自http://www.hakkaworld.com.tw/twhapa/
成功領導者的五大特質。(2014-10-01)。ALPHA CAMP。2019年5月12日 取自
https://tw.alphacamp.co/blog/2014-five-qualities-of-successful-leaders
阮明淑 (2012)。敘事研究。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2018年2月21日 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678852/
吳媛媛 (2018)。瑞典的公民社會:生活中那些「民主」和「不民主」。
獨立評論在天下。鳴人堂。2019年5月12日 取自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785/3379972
吳佩旻 (2018-10-15)。社區大學87所創新高 年輕人也瘋修課。聯合新聞網。
2019年5月12日 取自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423623
政府資訊平臺 (DATA.GOV.TW)。(2017)。社團名冊。桃園市客家事務局。
2018年5月12日 取自https://data.gov.tw/dataset/46458
客家委員會 (2019)。「2019客庄12大節慶」入選公告。2019年5月8日 取自https://www.hakka.gov.tw/
風山堂 (1901)。俳優と演劇。臺灣慣習記事3:23-30。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
2019年5月8日 取自國家圖書館期刊文獻資訊網。
http://readopac3.ncl.edu.tw/nclJournal/search/ref_book.jsp?la=ch&id=A15007906
許宏勛 (2013)。新楊平社區大學課程規劃。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第189期2019年5月8日取自
http://hakka.ncu.edu.tw/hakka/modules/tinycontent/content/paper/paper189/189b.pdf
黃富順 臺灣社區學習體系的發展、特色與問題。社大發展文章。2019年3月25日
取自https://www.sscctpe.org.tw/index.php
新楊平社區大學公民新聞社 (2016)。卓越新楊平拾穗慶有成。新楊平社大「拾載有慶」活動報導。2019年5月14日 取自https://video.peopo.org/news/326727
傳統工藝傳習計畫 5藝生獲頒結業證書 (2018-11-17)。客家台首頁 客家新聞
2019年5月12日取自http://www.hakkatv.org.tw/news/174534
趙文瑀 (2009)。採茶戲。臺灣大百科全書。2019年3月14日 取自
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12256
蔡素貞 社大發展的幾個想像與未來思索。社大發展文章。2019年3月25日 取自https://www.sscctpe.org.tw/index.php
鄭榮興 (2005)。台灣客家戲劇的現況與展望。客家鄉土資料庫。2018年2月21日
取自https://blog.xuite.net/liouduai/twblog/101438692
鄭榮興、陳芝后、胡毓昇 (2018年3月31日)。戲路北斗星。朝戲講堂系列。
2018年2月21日 取自https://tttc.culture.tw/Xiqu/activities_18010511533125451.aspx
鄭榮興、蘇秀婷、陳怡婷 (2014)。台灣客家三腳採茶戲的發展與流變---台灣客家三腳
採茶戲簡史,客家委員會客家音樂戲劇人才資料庫。2018年2月21日 取自
https://data.gov.tw/dataset/7867
質性研究。2018-5-12取自http://www.pws.stu.edu.tw/fckung/file/QR.pdf
戀戀客家情 三腳採茶2019年5月12日 取自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diplomacy1/yljhnew/cai-cha.html
指導教授 陳定銘 王俐容 審核日期 2019-8-24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