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7727004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0 、訪客IP:3.141.193.158
姓名 邱兆乾(Chao-Chien Chi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系客家社會文化碩士班
論文名稱 分家對客家女性與原生家庭關係的影響─以美濃為例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Property Divis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akka Women and Native Family in Meinong)
相關論文
★ 新埔地區的產業變遷★ 流域與區域:鳳山溪流域交通發展史
★ 閩客族群邊界的流動:通婚對女性族群記憶與認同的影響★ 儀式中身份的轉化:以客家拜新丁為例
★ 族群、產業與社會資本:以屏東檳榔業「行口」為例★ 外籍配偶與客家文化傳承
★ 越南籍配偶眼中的閩客族群意象★ 族群通婚中的性別文化與權力配置
★ 客家聚落之產業、地景與記憶變遷:以大湖草莓為例★ 博物館展示與客家記憶
★ 閑聊(Gossip)中客家常民的歷史意識★ 新加坡當鋪業與客家
★ 「客庄文化資源普查」標準作業程序(SOP)建立之研究★ 「文化治理」中的不對等權力關係—以桃園縣客家文化館為例
★ 客家採茶婦女的勞動意識 ─以新竹縣峨眉鄉為例★ 東南亞的「客家」意涵:英殖民馬來亞的華人分類過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過去美濃著名的產業為菸葉,種菸需要大量了勞動力,家庭勞動力成為主要的來源。家庭成員們因此緊密結合在一起,使種菸的家庭較其他家庭晚分家,也促成了許多聯合家庭的存在。直至2000年代,社會變遷的影響改變了當地原有的產業型態,美濃不再種菸了,此時的大家族何去何從?分家過後成員的關係為何?女性仍然受到父系繼嗣原則的影響被排除在外嗎?在民法的保障下,女性有因此參與了分家嗎?家族分家過後對女性與原生家庭的關係影響為何?筆者將進而研究。
本文透過深度訪談法與參與觀察法,探討位於美濃父系繼承社會中客家女性。本研究發現:在分家方面,女性在分財產、分隨人食已有參與的個案,但在祭祀方面仍鮮少參與。即便在財產的繼承尚有法律的保障,有些女性仍然在分家過程是被排除的,除非後來進入法律程序才獲得分家的權利。甚至有些家族透過生前贈與的方式給予男性,排除女性的權利。在分家後與原生家庭的關係方面,女性遭受原生家庭的不公平對待時,會發展出因應策略來應付家中的男性,尤其是在家族中受過教育以及通婚對象並非客家族群的女性,會成為主要的領導者帶領姊妹行動。這些策略的展現源自於女性對於原生家庭的關心以及父母親的孝心。最後,在這些策略發展的過程中,也進一步形塑出女性的集體記憶,在記憶中形成了女性在面對原生家庭關係的重新思考。原以親屬網絡相當團結聞名的美濃社會,在面臨社會變遷的過程中,家庭的型態也正在轉變。本文提出與以往不同的親屬研究,從女性成員出發做研究,呈現出在現代父系繼承社會中另外一個面向,與以往的親屬研究對話。
摘要(英) The famous industry of Meinong was tobacco leaves in the past, it requires a lot of labor for growing tobacco, and the main source would be the family labor. All of the family members gather closely, therefore, the family, which growing tobacco divides their family property later than others. Additionally, it also causes the existence of many joint families. The impact of social change transforms the original industry type until 2000s, there’s no more tobacco growing in Meinong, however, where should the bigger family go at present? How’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member after they divide their family property? Are women still affected by paternal inheritance? Under the protection of Civil Code, have women participated in dividing their family property? What is the affec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men and the primary family after dividing their family property? The author will study further.
The thesis investigates the Hakka women in the paternal inheritance of Meinong through in-depth interviews and participant observation.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area follow. In terms of dividing their family property, there are some cases that women have participated in sharing property and food, but still rare in offering sacrifices to ancestors. Even though there’s a legal guarantee for the inheritance of property, some women are still excluded from the process of dividing their family property.They can get the right of dividing their family property unless gets into the legal process. Some families, even give men through the inter vivos gift, and exclude the rights of wom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men and their primary family after dividing their family property, when women suffer the unfair treatment from their primary family, they’ll think about some strategies to deal with the men in their family, especially women who have been educated in their family and aren’t married to the Hakka will become the main leader to lead other women.These reveal of strategies stem from women’s concern for their primary family and filial affection to their parents. Ultimately, it also shaped further the collective memory of women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these strategies, and women have rethought the relationship of their primary family in their memory.The Meinong society which was known for its solidarity of kinship networks, is now changing its family type during the process of facing the social change.The thesis proposes a different kind of kinship research from the past, doing research by starting with female members, showing another aspect of modern paternal inheritance, and communicate with former kinship.
關鍵字(中) ★ 分家
★ 客家女性
★ 父系繼承
★ 美濃
關鍵字(英) ★ divide of family property
★ Hakka women
★ Paternal inheritance
★ Meinong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
第一節 前言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3
第三節 臺灣現代化社會與發展 5
第四節 美濃的發展與南隆平原開墾史 7
一、美濃的地理環境 7
二、南隆之開庄 9
第二章 客家宗族女性與因應策略 11
第一節 宗族組織與分家過程 11
一、宗族組織與成員 12
二、分家過程與女性參與 15
第二節 客家女性與父系宗族社會 18
一、何謂客家女性? 18
二、美濃宗族社會中的客家婦女 19
三、父系社會守門員與女性因應策略 23
四、論女性的法律繼承權 25
第三章 性別研究與田野調查 27
第一節 性別與親屬研究設計 27
一、社會變遷帶來的影響架構 27
二、進入田野流程 28
第二節 進入田野與方法 29
一、田野觀察與女性生命史訪談 29
二、樣本與聚落的選擇 32
第四章 客家女性位於父系繼承中的角色 35
第一節 勞動力付出與參與 35
一、無償的勞動:客家女性在家庭與菸產業的付出 36
二、有償的勞動:工業社會中的邊緣付出無償勞動 40
第二節 父系繼承與分家潛規則 42
一、家族概況與發展 43
二、分家規則與過程 45
第三節 客家女性參與和繼承身分 55
一、法律與風俗習慣的矛盾 55
二、掙扎於繼承身分的客家女性 59
第五章 分家過程中女性位置變動性與採取策略 63
第一節 位於守門員角色的客家女性 64
一、選擇承襲守門員的客家女性 65
二、位於矛盾守門員角色的客家女性 68
第二節 策略性角色扮演與行動抵抗 70
一、圈內外人的策略性角色扮演 71
二、配合演出背後的團結一致 74
三、絕不認輸的抵抗策略 77
第三節 父系繼承中的男性觀點 91
一、傳承與延續的責任感 91
二、分家過程中的男性觀點 93
第四節 女性記憶與原生家庭的關係 96
一、客家女性集體經驗與記憶 96
二、客家女性與原生家庭的關係 100
三、突破與傳承 103
第六章 結論 106
參考文獻 112
參考文獻 Collins, Patricia Hill. 1991. Black Feminist Thought: Knowledge, Consciousness, and the Politics of Empowerment,London: Routledge. Print.
Connerton, Paul著,納日碧力戈譯,2000,《社會如何記憶》。上海:上海人民出
版社。
Halbwachs著,畢然、郭金華譯,1992,《論集體記憶》(On Collective Memory)。
Marginalization)理論試探〉。
Myron L. Cohen. 1976. House United, House Divided: The Chinese Family in Taiwan,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Myron L. Cohen著,黃宣衛、劉容貴譯,2016,《家的合與分─台灣的漢人家族》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出版。
Tedeschi, R. G., & Calhoun, L. G. 2004. Posttraumatic Growth: Conceptual
Found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Psychological inquiry, 15(1), 1-18.
王宏仁,2004,〈他者論述、管理實務與在地抵抗:以越南台商工廠為例〉。收 錄於台灣東南亞學刊,1,(2)。
王保鍵,2005,〈論祭祀公業法人化所觸發之男女平權問題─中國傳統文化與西
方法制文化之衝突〉。華岡社科學報19:141-143。
呂玉瑕,1994,〈城鄉經濟發展與已婚婦女就業:女性邊緣化(Female Marginalization)理論試探〉。人口學刊16:107-133。
李亦園,1984,《人類學與現代社會》,臺北市:水牛圖書出版。
李俊豪、楊文山、莊英章,2018,〈台灣日治時期的家族結構與分家現象─新竹 四個街庄的分析〉。《人口學刊》 56:1-33。
沈倖如、王宏仁,2003,《融入或逃離?:越南新娘的在地反抗策略台灣與東 南亞,南向政策與越南新娘》,頁250-281。收錄於台灣與東南亞,南向政 策與越南新娘制度》。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出版。
林瑋嬪,2000,〈漢人「親屬」概念重探:以一個臺灣西南農村為例〉。《台灣人
版社。
姜貞吟,2015,《現代台灣客家女性》。智勝文化出版。
洪馨蘭,1999,《菸草美濃:美濃地區客家文化與菸作經濟》。臺北市:唐山出 版。
洪馨蘭,2010,〈第五部─六堆地區外祖敬拜與地方社會形成之初探:一個姻親 關係實踐的土著觀點〉,頁675-688。收錄於莊英章、簡美玲主編《客家的 形成與變遷》。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
洪馨蘭,2011,《敬外祖與彌濃地方社會之型塑:圍繞一個臺灣六堆客家方言社
群之姻親關係所展開的民族誌》。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洪馨蘭,2019,〈承合族之創建:臺灣南部客方言群之親屬人類學〉,頁171-202,
收錄於李文良主編《成為台灣客家人》。臺北市:臺大出版中心。
美濃鎮誌編篡委員會,1997,《美濃鎮誌》上冊,美濃鎮公所出版。
美濃鎮誌編篡委員會,1997,《美濃鎮誌》下冊,美濃鎮公所出版。
唐文慧、王宏仁,2011,〈結構限制下的能動性施展:台越跨國婚姻受暴婦女的 動態父權協商〉,頁123-170。收錄於台灣社會研究季刊:82期。
夏曉鵑,1994,〈商品經濟衝擊下的客家婦女〉,頁130-135,收錄於美濃愛鄉協 進會編著,《重返美濃》。臺中市:晨星出版社。
張典婉,2004,《臺灣客家女性》,臺北市:玉山社。
張亭婷,2006,《外籍配偶與客家文化傳承》,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 碩士論文。
張亭婷、張翰璧,2008,〈東南亞女性婚姻移民與客家文化傳承:越南與印尼籍 女性的飲食烹調策略〉。收錄於台灣東南亞學刊,5(1),頁93-145。
張維安,2001,〈客家婦女地位─以閩南族群為對照的分析〉,曾彩金編《六堆客 家社會文化發展與變遷之研究》,頁79-109。屏東:六堆文教基金會。
張翰璧,2007,〈客家婦女篇〉,頁111-131,收錄於徐正光主編,《臺灣客家研究概論》。
莊青祥,2008,《屏東高樹大路關地區之拓墾與聚落發展之研究》,頁127-157, 收錄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編。
莊英章,1972,〈台灣農村家族對現代化的適應─一個田野調查實例的分析〉。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4)。
莊英章,1994,《家族與婚姻,台灣北部兩個閩客村落之研究》,中央研究院民 族學研究所出版。
莊英章,羅烈師,2007,〈社會與文化家族與宗族篇〉頁92-93,收錄於徐正光 編《臺灣客家研究概論》,行政院客委會出版。
莊英章、武雅士,1994,〈臺灣北部閩、客婦女地位與生育率:一個理論假設的 建構〉,莊英章、潘英海編《臺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頁97-112。 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葉光輝、章英華、曹惟純,2012,〈臺灣民眾家庭價值觀之變遷與可能心理機制〉
收錄於伊慶春、章英華編《臺灣的社會變遷1985-2005:家庭與婚姻》。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出版。
連瑞枝,2010,〈被送出去的女人:母女關係、家族勞動力與歷史記憶〉頁247-284, 收錄於連瑞枝、莊英章主編,《客家‧女性與邊陲性》,臺北市:南天。
陳向明,2013,《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其南,1990,《家族與社會:臺灣與中國社會研究的基礎理念》,臺北市:聯 經出版。
陳惠馨,1993,〈歧視婦女之法律及其因應之道─以我國民法親屬編夫妻財產制之規定為例〉,收錄於陳惠馨主編《親屬法諸問題研究》,臺北市:月旦出版社。
陳惠馨,2004,《法學概論》,臺北市:三民出版社。
費孝通,1993,《鄉土中國與鄉土重建》,臺北市:風雲時代出版。
黃應貴,2014,《21世紀的家─臺灣的家何去何從?》,群學出版。
廖經庭,2007,《家族記憶與族群邊界:以台灣彭姓祭祖儀式為例》,國立中央大
潘美玲、黃怡菁,2010,〈茶鄉客家婦女的勞動:峨眉採茶班的勞動圖像〉頁2 85-316,收錄於連瑞枝、莊英章主編,《客家‧女性與邊陲性》,臺北市: 南 天。
蔡芬芳,2016,〈性別、族群與客家研究〉,頁165-203,收錄於《女性學誌: 婦女與性別研究》第39期
蔡穎芳,2009,〈由法律多元」論台灣婦女之繼承權〉,頁103-171,收錄於政 大法學評論116期
鍾永豐,1994,〈淺論傳統客家婦女的身分與地位〉,頁114-121,收錄於美濃愛 鄉協進會編著,《重返美濃》臺中市:晨星出版社。
鍾秀梅,1994,〈談客家婦女〉,頁122-129,收錄於美濃愛鄉協進會編著,《重返 美濃》臺中市:晨星出版社。
鍾秀梅,2013,《臺灣客家族群史專題研究6─臺灣客家婦女研究:以美濃地區 鍾、宋兩屋家族婦女生命史為例》,南投/台北: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客家委 員會。
簡美玲、吳宓蓉,2010,〈客庄阿婆的沒閒(mo han):山歌經驗敘事裡的女人 勞動〉頁317-348,收錄於連瑞枝、莊英章主編,《客家‧女性與邊陲性》, 臺北市:南天。
簡惠美,1988,《韋伯論中國─中國的宗教初探》,國立臺灣大學出版,頁114-117。
藍佩嘉,2002,〈跨越國皆的生命地圖:菲籍家務移工的流動與認同〉,收錄於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8期,頁169-218。
龐建國,1993,《台灣經驗的理論與實際》,幼獅圖書,台北市。
龐建國,1994,《國家發展理論─兼顧臺灣發展經驗》,巨流圖書,台北市。
指導教授 張翰璧(Han-Pi Chang) 審核日期 2020-7-22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