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775702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0 、訪客IP:18.116.15.31
姓名 郭惠敏(Hui-Min Kuo)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非營利組織客家社區關懷據點之價值展示分析— 以桃園市平鎮區東勢社區發展協會為例
(Demonstrating Value of Non-profit Hakka Community Care Center—A Casestudy of Dongshi Community Care Center in Pingzhen District, Taoyuan City.)
相關論文
★ 偏鄉客庄學童社會資本與學習現況之研究-以桃園市觀音區某國小為例★ 客家農村社區永續發展之研究- 以桃園市永興社區為例
★ 六堆運動會與客家族群意識之研究★ 新楊平社區大學客家文化課程推廣之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摘要
因應全球人口老化,客家社區關懷據點所扮演的角色極為重要,除了關懷據點的四個服務項目之外,還有地方特色的保存,更重要的是擔負起文化的傳承。關懷據點餐飲服務為最直接成效最佳的服務項目,因此,本研究的目標設定主要是以客家社區關懷據點之供餐成員,對供餐之成效研究為基礎。其成效包含供餐本身及其外溢成效,運用深度訪談找出利害關係人後,利用價值展示分析法,以簡單明瞭的方法讓關懷據點的利害關係人清楚明瞭相關數據,提出永續經營的建議。
研究結果包括:一、了解如何有效運用社區供餐,達到關懷據點之其他功能成效:由共餐改為供餐、交通便利性、注重餐飲營養健康、送餐時的關懷訪視與團康活動達到健康促進目標;二、探究在供餐推動後,產生出關懷據點的外溢功能:受餐長者與家人之間關係改善、社區居民向心力凝聚、客家文化傳承與改善長者人際關係;三、運用加拿大價值展示(DV)分析工具評估客家社區關懷據點的社會價值:以利害關係人角度去收集資訊、DV視覺化呈現出簡單易懂,讓每位利害關係人都能接受、從DV成效版型中,可以協助組織快速了解現有狀況、利用DV成效版型達到組織經營管理發展、從DV成效版型,分析供餐所呈現的外溢成效。
研究建議有:一、對政府政策之建議:經常辦理共餐充能專業課程或研討會、鼓勵預備退休人員投入關懷據點志願服務、經費申請簡明或特別輔導;二、對社區發展協會之建議:在人員方面有執行計畫幹部的傳承培訓、餐飲組志工人力管理、申請多元就業方案人員;在經費方面有開源節流、控管各項開銷、結合相關計畫資源之挹注;在管理方面有經營管理、財務管理與永續概念;三、對未來研究者之建議:DV製作數據資料之充足性、將各項質性問題量化呈現,同時深入研究單位,了解各項需求。

關鍵詞:非營利組織、客家社區、關懷據點、價值展示分析、東勢社區發展協會
摘要(英) Abstract
The Hakka community care center plays a prominent role in respond to the aging population. Not only does it provide four main services to the community, it also preserves and inherits the local culture. Amongst the four services, catering services considered the most direct and immediate in achieving results. Hence, the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meal delivery members of Hakka community care center on the effects of meal delivery, including the service itself and the spillover effect. After the stakeholders identified adopting the in-depth interview, the demonstrating value helps stakeholders to understand related data in a simple term and serves as suggestions to fu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find 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care center functions are reached by considering meal delivery instead of meal sharing, the accessibility, the importance on health and nutrition, the care visit while delivering meal and the group activity for health promotion. Moreover, the spillover effect after promoting meal delivery includes the improvement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lderly and their families, the commitment of community members, the inheritance of Hakka culture, and the enhancement of the elderly’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addition, the social value of Hakka community care center is extracted using demonstrating value (DV) which collects information from the stakeholder’s perspectives, simple and clear visualized display, accepted by stakeholders, quick understanding about organization’s current situation, the use of DV templates to reach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and analyze the spillover effect from meal delivery.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1) for government’s policy-making: constant professional courses or seminars regarding meal sharing is desirable, people who reserve retirement are encouraged to participate in care center volunteer services, and the request for appropriation can be simplified or instructed; 2) for communit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the training for management level in program execution, catering service volunteer management, the employment from multi-employment promotion program, cost reduction and profit increase, expenditure control, the combination of related programs, operation management,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ility; and 3) for future research: the data adequacy of using demonstrating value, the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in presenting qualitative questions, and deep understanding in terms of the needs of research unit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Keywords: Non-profit Organization, Hakka Community, Care Center, Demonstrating Value, Dongshi Communit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關鍵字(中) ★ 非營利組織
★ 客家社區
★ 關懷據點
★ 價值展示分析
★ 東勢社區發展協會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目次
摘要 i
Abstract ii
謝辭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方法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理論基礎 9
第一節 相關文獻檢閱 9
第二節 非營利組織與社區關懷據點政策 21
第三節 社會價值與影響力分析 28
第四節 加拿大價值展示分析 31
第三章 東勢社區發展協會個案分析 45
第一節 社區環境概況 45
第二節 社區發展歷程 48
第三節 社區特色與關懷據點服務 50
第四章 東勢社區發展協會的價值展示分析 55
第一節 價值展示分析Ⅰ 55
第二節 價值展示分析Ⅱ 61
第三節 綜合討論 6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73
第二節 研究建議 77
參考文獻 81
附錄 87
附錄一 問卷 87
附錄二 DV繪製資訊地圖(資料來源:社會企業展現價值工具手冊) 90
附錄三 組織章程 95
附錄四 工作計畫書 101
附錄五 活動參與相片 102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王仕圖(2007)。社區型非營利組織資源動員與整合:以社區發展協會為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5(2),103-137。
王仕圖(2013)。非營利組織在社區照顧服務的協調合作:以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為例。臺大社工學刊,27,185-228。
任凱、王佳煌 (合譯)(2005)。John Lofland、Lyn H.Lofland(原著)。質性研究法社會情境的觀察與分析。台北市:學富。
全湘玲(2017)。社區整體照顧模式之研究-以桃園市楊梅區長照2.0為例。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吳竹芸、羅秀華(2010)。新竹關西地區的社區照顧關懷網絡。社區發展季刊,130,194-208。
吳培儷、陸宛蘋(2002)。台灣非營利部門之現況與組織運作分析。康寧學報,4,159-211。
李沛珊(2018)。原住民族崇德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參與歷程之探究。國立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李宜樺、吳佳餘.朱恩言(2017)。公共服務影響評估工具—「社會投資報酬率(SROI)」介紹。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5(1),30-41。
李政賢(譯)(2018) John W. Creswell &Cheryl N. Poth(合著)。質性研究的五種取徑。台北市:五南。
周玉堡(2010)。非營利組織推動客家社區營造之研究—以東勢庄文化協會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周錦宏(2012)。客家特色產業之政治經濟分析。台北市:智勝。
東勢庄文化工作陣(2012)。來去東勢庄。台北市:行政院客委會。
林文秀(2015)。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服務使用者滿意度評估之探討-以新竹縣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為例。中國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
林明莉(2012)。「一樣的食堂,不一樣的共餐」-宜蘭縣「長青食堂」社區老人共餐經驗之初探。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炳宏(2013)。客庄社區老人關懷據點的角色及發展策略之探討-以國姓地區關懷據點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林家榛(2018)。都市原住民族照顧發展計畫之價值展示分析:以財團法人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為例。法鼓文理學院社會企業與創新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邱月秀(2016)。關懷據點因應長照2.0社區整體照顧模式之探討—以高雄市竹寮社區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邱泯科、林伶惠(2010)。以竹苗照顧關懷據點為例探討我國老人社區式服務模式。社區發展季刊,129,392-409。
施正鋒(2000)。台灣人的認同。台北市:前衛。
柯一青(2016)。臺灣在地化社區營造與文化創意產業政策與發展。文資學報,10,1-27。
孫煒(2006)。非營利組織績效評量的問題與對策。政治科學論叢,28,163-202。
徐震(1980)。社區與社區發展。台北市:正中。
桃園市平鎮區東勢社區發展協會(2019)。第八屆第四次會員大會手冊。桃園市。
張育銓(2016)。明星社造團隊沒有轉型為社會企業的因素探索。育達科大學報,43,141-162。
張懿涵(2013)。客家社區營造之研究-以新竹縣大窩口促進會為例。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莊俐昕、黃源協(2013)。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成效評估:服務提供者觀點之分析。社區發展季刊,141,230-246。
陳良娟(2016)。運用教會資源建構偏鄉在地老化的長期照護服務模式-以臺東聖母醫院為例。長期照護雜誌,20,229-235。
陳定銘(2013)。以社會企業觀點探討非營利組織推動生態社區之個案研究。社區發展季刊,143,205-221。
陳定銘(2017)。社會企業社會影響力評估指標之分析。科技部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陳林(2004)。非營利組織法人治理。台北市:洪葉文化。
陳麗萍(2018)。如何表達社會價值?價值展示(DV/demonstrating value)視覺化方法的導入。天主教輔仁大學社會企業碩士在職學位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傅碧景(2016)。客家社區營造策略效益與影響之研究-以新竹縣寶山鄉新城社區發展協會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2018)。社會企業展現價值工具手冊。新北市: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
黃建榮(2018)。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運作之探討 -以桃園市平鎮區獅子林社區為例。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黃瓊華(2018)。嘉義縣老人食堂經營者之服務與學習經驗研究。國立中正大學高齡者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楊秋燕、江明哲、黃松林(2016)。閩客社區懷舊處遇團體不同成效探討:以台中市社區為例。社會發展研究學刊,17,24-47。
廖國誌、李百麟(2018)。高齡者餐與社區共餐動機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以高雄市鳳山區海光里為例。台灣老人保健學刊,14,1-24。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桃園縣鄉土史料-耆老口述歷史(十三)。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趙美貴(2014)。以社會企業思惟探究老人供餐服務:社區老人食堂規劃分析。南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非營利事業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劉美雲(2016)。社區關懷據點服務現況、滿意度及社會功能評估之個案研究─以竹北市竹義社區關懷據點為例。明新科技大學服務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
謝政勳(2016)。SWOT 分析應用於社區發展經營策略之研究—以參與農村再生培根計畫之社區為例。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6(3),1-44。
謝政勳、楊淨文(2019)。看不見的社會力:社區型社會企業之社會投資報酬個案評估研究。人文科學社會研究,13(3),29-61。
謝登旺(2016)。福利社區化深耕桃園經驗。桃園市社區發展50週年回顧與展望研討會,45-64,未出版,桃園市。
羅榮澄(2016)。社區發展協會組織運作的社會網絡互動之研究-以桃園客家社區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顧忠華(2000)。非營利組織與社區和社會改革。載於蕭新煌(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357-374頁)。台北市:巨流。
賴兩陽(2002)。社會工作與社會福利社區化。台北市:紅葉文化。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政策說明書。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貳、英文部分
Berman, E. M. (2006). Performance and Productivity in Public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2nd Ed.). Armonk, N.Y.: M.E. Sharpe, Inc.
Bikmen, Nida (2013). “Collective Memory as Ldentity Content after Ethnic Conflict: An Exploratory Study.” Peace and conflict: Journal of Peace Psychology, 19 (1), 23-33.
Demonstrating. Value. Initiative Retrieved 20-01-2020 from http://www.demonstratingvalue.org
Evans, M. (2013). Meeting the challenge of impact investing: How can contracting practices secure social impact without sacrificing performance. Journal of Sustainable Finance & Investment, 3(2), 138-154.
Gulati, R., & Gargiulo, M. (1999). Where do interorganizational networks come from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04(5), 1439-1493. doi: 10.1086/210179
O’Toole, K., J. Dennis, S. Kilpatrick and J. Farmer (2010). From Passive Welfare to Community Governance: Youth NGOs in Australia and Scotland.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2(3), 430-436.
Salamon, L. M. (1995). Partners in public service: Government-nonprofit relations in the odern welfare state. Baltimore, MD: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Young, D. R. (2003). New Trends in the US Non-profit Sector: Towards Market Integration? In N. Antonella, & N. Corinne(eds.), The Non-profit Sector in a Changing Economy(pp.61-77).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olf, Thomas (1990). Management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New York : Fireside.

參、網頁部分
內政部地政司。平鎮區地圖。2020年1月21日,取自https://www.land.moi.gov.tw/chhtml/content/68?mcid=3224
內政部統計處。內政統計通報。2018年04月20日,取自https://www.moi.gov.tw/stat/node.aspx?cate_sn=&belong_sn=5120&sn=7460
文化部社區通各社區網站-桃園縣平鎮市東勢社區發展協會。2019年1月21日,取自sixstar.moc.gov.tw/blog/KK4500999/communityAction.do?method=do...
桃園市平鎮區公所。平鎮區。2020年4月11日,取自https://www.pingzhen.tycg.gov.tw/home.jsp?id=161&parentpath=0,1,36
蘇昭英(2009)。社區總體營造。臺灣大百科全書。文化部。2019年1月21日,取自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3972
指導教授 陳定銘 王保鍵 審核日期 2020-8-19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