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845100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58 、訪客IP:3.147.52.53
姓名 姜宗韜(CHIANG,TSUNG-TAO)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企業管理學系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建構雲端人臉辨識系統智能化勞安管理
(Build a cloud face recognition system and intelligent labor safety management)
相關論文
★ 探討跨國企業在台子公司自主權與績效的關係★ 以健康信念模式探討COVID-19對消費者騎乘自行車意圖的影響
★ 探討斜槓工作特性的對應關係及其對心理需求與職涯滿意度之影響★ 探討行動銀行提供線上視訊服務對使用意願的影響
★ 衡量台灣⾞⽤和⾮⾞⽤印刷電路板產業的營運效率變遷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2024-12-31以後開放)
摘要(中) 摘要      
在電視新聞上,時常看到有關勞資雙方的新聞,從最基本的上下班時間、超時加班時數計算等,到企業內部的資財管理、貴重物品管理等都時有發生資方違反勞基法、勞方因職務之便而順手牽羊的事件層出不窮。雙方互相鑽法律與行政漏洞,皆使企業耗費不必要的成本並損失慘重。
隨著智能化的發展,技術方面也越來越人性化與生活化,可透過現代科技來管理企業內部問題,進而解決上述所提到的勞資雙方在工作環境所面臨的問題。近來生物認證技術已被廣泛應用於眾多領域,如:智慧型手機鎖定(指紋辨識、人臉辨識)、ATM提款(掌靜脈辨識、人臉辨識)、出入境海關自動通關(人臉辨識)等,皆表示生物認證技術與現代人類生活已密不可分。
在此篇研究中,重點將針對人臉辨識技術做深入的分析,並說明人臉辨識系統與當今的雲端技術、物聯網技術做整合時可實現哪些效果。再針對若企業導入後所帶來的效益為何、實用性為何,是否應該使此技術普遍導入至現有企業框架乃至整個人類社會。並將透過個案分析的方式以及實際管理所產出的數據做為標準,說明此架構的特色與可應用範疇。
摘要(英) ABSTRACT

On TV news, I often see news about labor and management, from the most basic commuting hours, overtime calculation, etc., to internal asset management, valuables management, etc., there are frequent violations of the labor law by the employers. , There are endless incidents of laborers taking the sheep because of the convenience of their duties. The two sides exploited each other′s legal and administrative loopholes, causing unnecessary costs and heavy losses for the enterpris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humane and life-oriented. Modern technology can be used to manage internal problems in the enterprise, thereby solving the above-mentioned problems faced by both employers and employees in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Recently,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any fields, such as: smart phone lock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face recognition), ATM withdrawal (palm vein recognition, face recognition), automatic immigration clearance (face recognition) And so on, all indicate that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technology and modern human life are inseparable.
In this research, I will do an in-depth analysis of face recognition technology and explain what effects can be achieved when the face recognition system is integrated with today′s cloud technology and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Then, if the company introduces the benefits and practicability, whether the technology should be universally introduced into the existing enterprise framework and even the entire human society. I use the method of case analysis and the data produced by actual management as the standard to illustrat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ble scope of this framework.
關鍵字(中) ★ 人臉辨識
★ 雲端
★ 物聯網
★ 勞安管理
關鍵字(英) ★ face recognition
★ cloud
★ internet of things
★ labor safety management
論文目次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ii
圖目錄 vi
表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1.1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研究範疇 3
1.3研究目的 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5
2.1勞工安全管理系統 5
2.2智能化趨勢 8
2.3人臉辨識系統的應用 2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5
3.1個案研究 25
3.2 建構雲端人臉辨識系統架構 28
第四章 研究結果 42
4.1 個案情境分析 42
4.2 智能化勞工安全管理 49
4.3 成本效益分析 5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4
5.1 結論 54
5.2 建議 (後續研究推廣) 55
參考文獻       60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1﹞林群雄,《基於三角幾何學及顏色特徵作人臉偵測、人臉角度分類與人臉辨識》, 國立中央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 2001。
﹝2﹞謝兆魁,《容許表情與姿態變化下之二維人臉辨識研究》, 國立清華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博士學位論文, 2009。
﹝3﹞陳映濃,《應用最短特徵空間轉換法於人臉辨識》, 國立中央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 2011。
﹝4﹞謝秉澂,《線性投影法於人臉辨識之研究》, 國立中央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 2011。
﹝5﹞方偉力,《一個突顯影像特點的低計算量和高辨識率的人臉辨識方法》,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博士學位論文, 2013。
﹝6﹞黃世明,《用於不同情境人臉辨識之子空間投影最佳化技術》, 國立成功大學電腦與通信工程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 2013。
﹝7﹞蘇敬堯,《具有燈光變化及對齊誤差強健性之人臉辨識系統之設計》, 國立成功大學電腦與通信工程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 2014。
﹝8﹞陳鴻智,《倒傳遞類神經網路模式於3D點雲人臉辨識》, 逢甲大學土木及水利工程博士學位學程博士學位論文, 2015。
﹝9﹞周暘庭,《基於影像資料多重萃取之低解析度人臉辨識》, 國立成功大學電腦與通信工程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 2016。
﹝10﹞許恆瑋,《應用角度資訊改進以度量學習為基礎之人臉辨識系統》, 國立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 2018。
﹝11﹞鄧宗岳,《針對人臉辨識效能最佳化之輕量化深度學習網路設計》, 輔仁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2019。
﹝12﹞姚仲威,《基於人臉辨識方法之來客率分析系統建置與應用》, 國立中正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2019。
﹝13﹞羅濟威,《基於人臉辨識加人臉對齊及數據增強強化後的深度造假檢測器》,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碩士學位論文, 2019。
﹝14﹞林瑞嚴,《基於人臉辨識的視訊摘要系統》, 國立中山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2017。
﹝15﹞林子盈,《基於具鑑別力之多模組深度學習神經網路之RGB-D手勢及人臉辨識》,國立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所碩士學位論文, 2017。
﹝16﹞陳志勇,《基於高光譜影像使用深度學習進行人臉辨識》,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碩士學位論文, 2019。
﹝17﹞林仁信,《基於深度學習人臉辨識理論於桌上型裝置系統》,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2018。
﹝18﹞鄭博文,《基於嵌入式系統的深度學習應用之研究—以人臉辨識為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2018。
﹝19﹞江思賢,《基於熱影像特徵之多人臉辨識系統》,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碩士學位論文, 2017。
﹝20﹞鄧富宇,《智慧人臉辨識系統》, 國中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2018。
﹝21﹞官峰任,《臺灣警政單位導入即時影像人臉辨識系統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 國防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2018。
﹝22﹞陳景意,《營建工程勞工安全衛生管理精進之研究》, 中華科技大學土木防災與管理碩士學位論文, 2016。
﹝23﹞RFID VS 傳統條碼
http://neuron.csie.ntust.edu.tw/homework/94/ComputerIntro/Homework1/B9415006_2/new_page_2.htm
﹝24﹞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一張圖看懂:詳解五大生物辨識技術
http://3smarket-info.blogspot.com/2017/08/blog-post_76.html
﹝25﹞人人焦點:虹膜識別,聲紋識別,指紋識別,人臉識別的優缺點是什麼
https://ppfocus.com/0/sc3542269.html
﹝26﹞維基百科:聲紋辨識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3%B0%E5%AD%A6%E6%8C%87%E7%BA%B9
﹝27﹞維基百科:指紋辨識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C%87%E7%BA%B9%E8%AF%86%E5%88%AB
﹝28﹞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指紋/人臉/虹膜 生物辨識技能大爆發
http://3smarket-info.blogspot.com/2018/11/blog-post_44.html
﹝29﹞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關於虹膜辨識技術 你不得不知的一些事
http://3smarket-info.blogspot.com/2016/08/blog-post_849.html
﹝30﹞求是網:人工智能的歷史、現狀和未來
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19-02/16/c_1124114625.htm
﹝31﹞全球安防科技網:生物辨識技術的安全問題與應用發展
https://www.asmag.com.tw/showpost/10340.aspx
﹝32﹞維基百科:臉部辨識系統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7%89%E9%83%A8%E8%BE
﹝33﹞維基百科:ImageNet
https://zh.wikipedia.org/wiki/ImageNet
﹝34﹞胡伯堯,《人工智慧應用於人力資源之實證研究: 以AI九型人臉辨識為例》, 國立清華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 2019。
﹝35﹞邵宥錞,《人臉辨識技術應用在個人化物聯網系統之研究》, 玄奘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2018。
﹝36﹞陳品均,《人臉辨識系統實現於樹莓派之研發》, 南開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2017。
﹝37﹞藍彥鴻,《人臉辨識應用於教室點名系統之研究》, 國立聯合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2019。
﹝38﹞張秀惠,《以科技接受模型探討影響消費者採用人臉辨識行動支付之因素》, 開南大學資訊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 2017。
﹝39﹞張茗雅,《低面積BWNN積體電路設計及應用於人臉辨識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2018。
﹝40﹞方薪嵐,《使用人臉辨識與特徵擷取於圖書館系統之應用》, 嶺東科技大學資訊科技系碩士學位論文, 2018。
﹝41﹞陳昱銘,《使用五官特徴進行人臉辨識之研究》,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電訊工程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2017。
﹝42﹞鍾亞凌,《使用卷積神經網路同時進行人臉辨識及表情辨識》, 大同大學通訊工程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2018。
﹝43﹞鄧雅元,《具人臉辨識之大專院校科系導覽多媒體資訊站之研製》, 明新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學位論文, 2019。
英文部份
﹝1﹞Xiaofei He,Shuicheng Yan,Yuxiao Hu,P. Niyogi,Hong-Jiang Zhang:Face recognition using Laplacianfaces,IEEE,2005
﹝2﹞Stan Z. Li,Anil K. Jain:Handbook of Face Recognition,Springer Link,2011
﹝3﹞Vicki Bruce, Andy Young:Understanding face recognition,The British Psychological Society,1986
﹝4﹞Parkhi,Vedaldi,Zisserman:Deep face recognition,Oxford University Research Archive: ORA,2015
﹝5﹞Jafri, Rabia;Arabnia, Hamid R:A Survey of Face Recognition Techniques,KoreaScience,2009
﹝6﹞P.J. Phillips,P.J. Flynn,T. Scruggs,K.W. Bowyer,Jin Chang,K. Hoffman,J. Marques,Jaesik Min,W. Worek:Overview of the face recognition grand challenge,IEEE,2005
﹝7﹞Harry Wechsler, Jonathon P. Phillips, Vicki Bruce, Francoise Fogelman Soulie, Thomas S. Huang:Face Recognition: From Theory to Applications,Springer Link,1997
﹝8﹞Divyarajsinh N. Parmar, Brijesh B. Mehta:Face Recognition Methods & Applications,Cornell University,2013
﹝9﹞HaroldHill,Philippe GSchyns,ShigeruAkamatsu:Information and viewpoint dependence in face recognition,ScienceDirect,1997
﹝10﹞Harry Wechsler:Reliable Face Recognition Methods: System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Springer Link,2007
指導教授 張東生 曹壽民(Chang, Dong-Shang Tsao, Shou-Min) 審核日期 2021-6-23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