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414100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4 、訪客IP:13.58.244.216
姓名 劉德明(Te-Ming Li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孫覺《春秋經解》解經方法探究
(Research for Sun-Jun's chungiu-jingjie hermentics)
相關論文
★ 《文心雕龍》的「作者」理論★ 《妙法蓮華經》「十如是」研究
★ 皇侃"論語集解義疏"研究★ 董鼎《書傳輯錄纂註》研究
★ 姚際恆<詩經通論>研究★ 劉寶楠《論語正義》研究
★ 朱熹《儀禮經傳通解》研究★ 窺基《妙法蓮華經玄贊》研究
★ 毛奇齡《四書改錯》研究★ 華嚴三祖法藏大師圓教思想研究
★ 陳啟源《毛詩稽古編》研究★ 莊子倫理學研究
★ 中國古典詩論中的寫實概念--以現代詮釋為研究進路★ 《國史要義》與柳詒徵《春秋》經史學
★ 紀昀詩論研究★ 明代春秋學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文主要透過研究孫覺之《春秋經解》一書,論述關於《春秋》解讀問題。《春秋》是儒學重要的核心典籍,但是其內容卻非常簡少。自孟子起,歷代儒者多視《春秋》為孔子最後一本親定的典籍,並且認為其間有孔子隱含之「大義」。既有「大義」就必須透過解讀方能使其彰顯於世。所以自三傳起,對《春秋》之詮解莫不以能探得孔子深藏於《春秋》中之「大義」為主要目標。但一則《春秋》本文簡略,二則號稱源自孔子的《公羊》《穀梁》與《左傳》三傳亦彼此攻擊,於是《春秋》隱微之大義更不容易知曉。自唐代啖助、趙匡與陸淳等人,想超脫三傳束縛陳說,重新對《春秋》加以解讀。其固然開啟一種新的解讀之風,但亦不免有「憑私臆決」與「穿鑿詭辯」之譏。這是因為啖助等人在力求突破三傳舊說時,在解經方法上沒有足夠深刻的反省。《春秋》學在宋代經學中比重最高,名家輩出。孫覺之《春秋經解》從解經方法的發展歷史來看,其不但繼承了啖、趙等學風,而且發展出更加完整的《春秋》解經學。其書雖然流傳不廣,其聲名雖不著於世,但其成就則不應被世人所忽視。筆者僅就孫覺《春秋經解》一書,考其版本,說明其解經方法,以期對宋代《春秋》學以至《春秋》解經學,有更深入的理解與研究。
關鍵字(中) ★ 春秋經解
★ 宋代
★ 解經學
★ 春秋
★ 孫覺
關鍵字(英) ★ chungiu-jingjie
★ song
★ hermentics
★ chungiu
★ sun-jun
論文目次 第一章 導 論 卅1
第二章 孫覺詮解《春秋》的問題背景Ⅰ:《春秋》定位與三傳解經方法卅7
第一節 《春秋》一書的性質卅8
第二節 《春秋》與孔子的關係及其地位 卅13
第三節 《春秋》經的解讀問題 卅19
第四節 三傳解《春秋》:追尋孔子原初的意旨 卅24
第五節 三傳「以事解經」方法的內容與檢討 卅32
第六節 三傳「以義解經」方法的內容與檢討 卅40
第七節 本章小結 卅51
第三章 孫覺詮解《春秋》的問題背景Ⅱ:唐代啖助學派詮解方法的轉變與問題 卅53
第一節 啖助等人對《春秋》的定位 卅56
第二節 啖助等人對三傳的批評與檢討 卅61
第三節 啖助的解經方法 卅66
第四節 本章小結 卅72
第四章 孫覺生平與《春秋經解》版本 卅75
第一節 孫覺的生平與著作 卅76
第二節 《春秋經解》的版本問題 卅82
第三節 本章小結 卅93
第五章 《春秋經解》的書法內涵與問題 卅95
第一節 從〈自序〉看孫覺對《春秋》的定位 卅95
第二節 孫覺論《春秋》「書」與「不書」 卅100
第三節 「一字為褒貶」的類型 卅112
第四節 以「書法」詮解《春秋》的困境及解決方法 卅123
第五節 本章小結 卅139
第六章 《春秋經解》詮解《春秋》的思想基礎 卅141
第一節 孫覺對胡瑗說《春秋》的取捨 卅142
第二節 孫覺對三傳之說的取捨 卅150
第三節 孫覺詮解《春秋》的價值基礎與核心 卅159
第四節 《論語》、《孟子》解《春秋》:以「君臣關係」與「王霸之辨」為例 卅167
第五節 本章小結 卅184
第七章 結 論 卅185
附錄 卅191
引用書目 卅199
參考文獻 引用書目
說明:
1.為避免過度煩瑣,故本書目僅列本文所引用資料出處,以便查索。至於參考資料繁多,故不列於下。
2.本書目分為四類:第一類為孫覺《春秋經解》版本。第二類為民國前之古籍。第三類為民國後今人之著作。第四類為未成專書之學位及單篇論文。
3.為求查索方便,古籍部份依經史子集四部分類筆劃排序,今人著作則僅依筆劃多寡排序。
一、《春秋經解》各版本
《龍學孫公春秋經解》 孫覺著 舊鈔本15卷 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北國家圖書館有微捲、微片、精裝複製本
《春秋經解》 孫覺著 通志堂經解本15卷 清聖祖康熙十九年(1680)刊(〔清〕徐乾學等輯、納蘭成德刊) 現藏於臺灣大學圖書館善本室
《春秋經解》 孫覺著 四庫全書本13卷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清高宗乾隆四十九年(1784)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3 年
《春秋經解》 孫覺著 王瑞履鈔本15卷 山東:山東友誼出版社影印乾隆六十年(1795)年抄本 1991年
《春秋經解》 孫覺著 正誼齋叢書本15卷 道光二十年(1840)汪氏《正誼齋叢書》的重刊本 現藏於臺灣大學圖書館善本室
《春秋經解》 孫覺著 武英殿聚珍版15卷 清道光戊子福建重刊同治間至光緒甲午續修增刊本
《春秋經解》 孫覺著 聚珍排印本15卷 收於叢書集成簡編 依武英殿聚珍版排印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
二、古籍
經 部:
毛詩正義 (漢)鄭氏箋 (唐)孔穎達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影印清仁宗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刊《十三經注疏》本 1985 年
古學考 (清)廖平著 臺北:華聯出版社1968年
周禮注疏 (漢)鄭玄注 (唐)賈公彥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影印清仁宗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刊《十三經注疏》本 1985 年
孟子正義 (清)焦循著 臺灣:文津出版社 1988年
尚書疏衍 (明)陳第著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清高宗乾隆三十八(1773)至四十七年(1782)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3 年
尚書廣聽錄 (清)毛奇齡著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清高宗乾隆三十八(1773)至四十七年(1782)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3 年
春秋大事表 (清)顧棟高輯 吳樹平李解民點校 北京:中華書局 1993年
春秋公羊傳注疏 (漢)何休解詁 (唐)徐彥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影印清仁宗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刊《十三經注疏》本 1985 年
春秋左氏傳注疏 (晉)杜預注 (唐)孔穎達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影印清仁宗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刊《十三經注疏》本 1985 年
春秋谷梁經傳補注 (清)鍾文烝著 北京:中華書局 1996年
春秋尊王發微 (宋)孫復著 臺北:大通書局影印清聖祖康熙十九年(1680)刊通志堂經解本(〔清〕徐乾學等輯、納蘭成德刊) 1970 年
春秋集傳辨疑 (唐)陸淳著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清高宗乾隆三十八(1773)至四十七年(1782)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3 年
春秋集傳纂例 (唐)陸淳纂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清高宗乾隆三十八(1773)至四十七年(1782)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3 年
春秋集解 (宋)蘇轍著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清高宗乾隆三十八(1773)至四十七年(1782)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3 年
春秋傳說例 (宋)劉敞著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清高宗乾隆三十八(1773)至四十七年(1782)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3 年
春秋微旨 (唐)陸淳著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清高宗乾隆三十八(1773)至四十七年(1782)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3 年
春秋經筌 (宋)趙鵬飛著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清高宗乾隆三十八(1773)至四十七年(1782)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3 年
春秋穀梁傳注疏 (晉)范寧集解,(唐)楊士勛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影印清仁宗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刊《十三經注疏》本 1985 年
春秋釋例 (晉)杜預著 台北:臺灣中華書局 1980年
新學偽經考 (清)康有為著 收於康南海先生遺著彙刊第一冊 臺北:宏業書局 1976年
經義考 (清)朱彝尊著 東京:日本東京中文書局 1978年
經學通論 (清)皮錫瑞著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9年
經學歷史 (清)皮錫瑞著 周予同注釋 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3年
爾雅注疏 (晉)郭璞(唐)邢昺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影印清仁宗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刊《十三經注疏》本 1985 年
劉氏春秋意林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清高宗乾隆三十八(1773)至四十七年(1782)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3 年
禮記注疏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影印清仁宗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刊《十三經注疏》本 1985 年
劉氏春秋意林 (宋)劉敞著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清高宗乾隆三十八(1773)至四十七年(1782)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3 年
史 部:
文史通義新編 (清)章學誠著 倉修良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年
北史 (唐)李延壽著 臺北:洪氏出版社 1975年
史記 (西漢)司馬遷著 臺北:大申書局 1977年
史通通釋 (唐)劉知幾著 (清)浦起龍釋 臺北:里仁書局 1980年
宋史 (元)脫脫等著 臺北:洪氏出版社 1975年
宋論 (清)王夫之著 臺北:里仁書局 1981年
直齋書錄解題 (宋)陳振孫著 《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本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8 年
後漢書 (劉宋)范曄等著 臺北:洪氏出版社 1978年
晉書 (唐)房玄齡等著 臺北洪氏出版社 1975年
郡齋讀書志 (宋)晁公武著 (清)王先謙校補 長沙王氏刊本 臺北:廣文書局 1967年
通志 (宋)鄭樵著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清高宗乾隆三十八(1773)至四十七年(1782)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3 年
通典 (唐)杜佑著 臺北:大化書局 1978年
陳書 (唐)姚思廉等著 臺北:洪氏出版社 1974年
隋書 (唐)魏徵等著 臺北:洪氏出版社 1974年
新唐書 (宋)歐陽修、宋祁等著 臺北:洪氏出版社 1977年
資治通鑑 (宋)司馬光 編著 胡三省 註 臺北:宏業書局 1978年
漢書 (東漢)班固等著 臺北:洪氏出版社 1975年
舊唐書 (後晉)劉昫等著 臺北:洪氏出版社 1977年
續資治通鑑長編 (宋)李燾等著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清高宗乾隆三十八(1773)至四十七年(1782)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3 年
子 部:
二程集(宋)程顥、程頤同著 王孝魚點校 臺北:里仁書局 1982年
中說 (隋)王通著 漢魏叢書 臺北:藝文印書館 1966年重印
日知錄集釋 (清)顧炎武著 (清)黃汝成集釋 (今)秦克誠點校 湖南:岳麓書社1994年
四書章句集註 (宋)朱熹著 臺北:大安書局 1986年
朱子語類 (宋)黎靖德 編 臺灣:文津出版社 1986年
宋元學案 (清)黃宗羲著 臺北:河洛出版社 1975年
東塾讀書記 (清)陳澧著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8年
春秋繁露義證 (漢)董仲舒著 蘇輿義證 北京:中華書局 1992年
荀子集釋 (東周)荀子著 王先謙集釋 臺灣:華正書局 1988年
莊子集釋 (東周)莊周著 郭慶藩輯 臺灣:華正書局 1989年
論衡校釋 (東漢)王充著 黃暉校釋 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78年
墨子 (東周)墨翟著 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
集 部: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清)永瑢、紀昀等纂修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清高宗乾隆三十八(1773)至四十七年(1782)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3 年
玉海 (宋)王應麟著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清高宗乾隆三十八(1773)至四十七年(1782)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3 年
全宋文 曾棗莊 劉琳主編 成都:巴蜀書社 1989年
全宋詩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3年
竹葉亭雜記 (清)姚元之著 收入史料三編 臺北廣文書局 1969年
冷齋夜話 (宋 )釋惠洪著 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985年
宋孫莘老先生年譜 (清)茆泮林著 收入北京圖書館藏珍本年譜叢刊第18冊 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1999年
武英殿聚珍版程式 (清)金簡著 叢書集成新編 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985年
柳河東全集 (唐)柳宗元著 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1992年
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書目 國立中央圖書館特藏組編輯 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 1986年
儀顧堂題跋 (清)陸心源著 臺北:廣文書局1968年
歐陽文忠公集 (宋)歐陽修著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清高宗乾隆三十八(1773)至四十七年(1782)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3 年
韓昌黎全集 (唐)韓愈著 (宋)廖瑩中輯註 臺北:新興書局 1970年
蘇軾文集 (宋)蘇軾著 孔凡禮點校 北京:中華書局 1986年
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 (清)瞿鏞著 瞿氏訂正堂印本 臺北:廣文書局1967年影印
三、今人著作
中國史學名著 錢穆著 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97年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梁啟超著 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1987年
中國善本書提要 王重民著 臺北:明文書局 1984年
中國經學史 馬宗霍著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2年
中國經學發展史論(上) 李威熊著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88年
中國經學史研究論文選集上下冊 林慶彰 編 陳植鍔等著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3年
中國歷史研究法 梁啟超著 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66年
中國叢書綜錄 上海圖書館 編 北京:中華書局 1959年
公羊家哲學 陳柱著 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1980年
公羊學引論 蔣慶著 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5年
古史考辨 趙光賢著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1987年
古史辨 顧頡剛等著 臺灣:藍燈文化事業公司 1987年
古本竹書紀年輯證 方詩銘 王修齡著 臺北:華世出版社 1983年
史記與今古文經學 陳桐生著 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年
史諱舉例 陳桓著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7年
四庫提要補正 胡玉縉著 臺北:中國辭典館復館籌備處 1967年
四庫提要補正 崔富章著 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 1990年
左氏春秋義例辨例 陳槃著 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47年
左海鉤沈 劉正浩著 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1997年
左傳導讀 張高評著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82年
先秦諸子繫年 錢穆著 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97年
老子的哲學 王邦雄著 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1980年
西漢經學源流 王葆玹著 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1994年
宋代經學之研究 汪惠敏著 臺北:師大書苑 1989年
宋代學術思想研究 金中樞著 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1989年
宋明經學史 章權才著 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9年
杜預及其春秋左氏學 葉政欣著 臺北:文津出版社 1989年
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 錢穆著 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1983年
兩漢思想史 徐復觀著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982年
周予同經學史論著選集 朱維錚 編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3年
孟子三辨之學的歷史省察與現代詮釋 袁保新著 臺北:文津書局 1992年
孟學思想史論‧卷二 黃俊傑著 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1997年
注史齋叢稿 牟潤孫著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0年
金毓黻手定本文溯閣四庫全書提要 金毓黻輯 臺北: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1999年
春秋三傳及國語之綜合研究 顧頡剛 講授 劉起釪 筆記 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88年
春秋三傳比義 傳隸樸著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1984年
春秋三傳研究論集 戴君仁等著 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1989年
春秋三傳綜合研究 浦衛忠著 臺北:文津出版社 1995年
春秋公羊傳要義 李新霖著 臺北:文津出版社 1989年
春秋史論集 張以仁著 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90年
春秋左氏疑義答問 章炳麟著 章太炎全集第六冊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春秋左傳注 楊伯峻著 臺北:源流出版社 1982年
春秋左傳研究 童書業著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0年
春秋左傳學史稿 沈玉成、劉寧著 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2年
春秋宋學發微 宋鼎宗著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86年
春秋胡氏學 宋鼎宗著 臺南:友寧出版公司 1979年
春秋要領 程發軔著 臺北:三民書局 1991年
春秋書法與左傳學史 張高評著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002年
春秋異文考 陳新雄著 臺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 1964年
春秋經傳研究 趙生群著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年
春秋穀梁傳傳授源流考 周何著 臺北:國立編譯館 2002年
春秋辨例 戴君仁著 臺北:國立編譯館 1978年
書林清話 葉德輝著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73年
書傭論學集 屈萬里著 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4年
啖助新春秋學派研究論集 林慶彰 蔣秋華 主編 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2002年
國學略說 章太炎著 臺灣:河洛出版社 1974年
敘事與解釋 張素卿著 臺北:書林出版社1998年
通志堂經解提要 關文瑛著 《書目類編》據1934年排印本影印 臺北:成文出版社 1978年
經史抉原 蒙文通著 收於《蒙文通文集》第3卷 成都:巴蜀書社 1995年
經史避名彙考 周廣業著 臺北:明文書局 1981年
經學今詮初編 姜廣輝主編 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 2000年
經學今詮三編 姜廣輝主編 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 2002年
經學史論集 湯志鈞著 臺北:大安出版社 1995年
經學研究論集 胡楚生著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002年
經學通志 錢基博著 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3年
群經述要 高明主編 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1979年
穀梁范注發微 王熙元著 臺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 1972年
穀梁真偽考 張西堂著 臺北:明文書局 1994年
穀梁傳思想析論 吳智雄 臺北:文津出版社 2000年
四、學位及單篇論文
宋人疑經改經考 葉國良著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1980年6月
宋人劉敞的經學述論 馮曉庭著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9年
宋初經學發展述論 馮曉庭著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宋儒春秋尊王思想研究 倪天蕙著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年5月
東漢時代之春秋左氏學 程南洲著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78年
春秋三傳性質之研究及其義例方法之商榷 陳銘煌著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6月
胡安國春秋傳研究 汪嘉玲著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5月
孫覺生平及其與黃庭堅之交遊 林宜陵著 臺北科技大學學報32卷2期1999年9月
從公羊學論春秋性質 阮芝生著 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68年
啖、趙、陸三家之《春秋》學研究 張穩蘋著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啖、趙、陸三家春秋之說 章群著 收於《錢穆先生八十歲紀念論文集》頁149—159香港新亞研究所1974年
通志堂經解輯﹑刻者述辨 黃志祥著 孔孟月刊 30卷7期1992年3月
程伊川「春秋傳」初探 劉德明著 中央大學人文學報23期2001年6月
試論《春秋公羊傳》中「借事明義」之思維模式與表現方法 胡楚生著 中興大學文史學報第30期2000年6月
論<<通志堂經解>>刊行之經過及其影響 鄧愛貞著 香港新亞研究所中國文學組碩士論文1992年
論漢代公羊穀梁之爭 郜積意著 孔孟學報80期2002年9月
指導教授 岑溢成(Yat-Shing Sham) 審核日期 2004-6-25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