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5121002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7 、訪客IP:3.145.130.31
姓名 吳明益(Ming-Yi W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當代臺灣自然寫作研究
(Modern Nature Writing of Taiwan)
相關論文
★ 許學夷《詩源辯體》的詩學體系重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文是以「當代臺灣自然寫作」為文本的第二序研究,全文概分上下兩編。上編是對自然寫作進行界義,建構臺灣自然寫作史,以及論述基域的建立。下編則是對當代臺灣文學範疇自然寫作代表類型、作家進行文本分析。
第一章是針對過去研究的彙整、檢討及糾謬。第二章則重新反省過去論者對「自然寫作」一詞的定義,以期建構出本文對此一名詞廣義中各個書寫範疇,並以文學性為基域,畫限出本文所討論之「當代臺灣自然寫作」的界義。第三章藉梳理西方的自然寫作史,以釐清自然寫作在西方變動的過程,以期對此一影響臺灣自然寫作極深的書寫系譜有一初步的認識。第四章則回顧當代臺灣自然寫作發生之前的「前史」(或說是臺灣自然寫作史的早期階段),來呈現「自然寫作」此一詞義在各個發展進程時的「變動性」。第五章中則以生態殖民的反動、宰制型社會的反省、土地記憶的重構、西方生態思潮的引入、書寫模式的內在轉移來說明當代臺灣自然寫作形成的因緣,及其對應的姿態。第六章則概述此一書寫模式在臺灣二十年來發展的演變脈絡。由於自然寫作與一般文學創作有其形式與本質上的異質,第七章主要探討自然寫作此一書寫模式在環境運動中扮演的角色,及分析其書寫特質。而在第八、九、十章分別從影像與文字結合的「影文合敘」外顯特質、潛涵環境倫理觀的傳遞言說,及異於人為創作美學的美感發現來進行觸探,以打造分析文本的「解讀之刃」。易言之,在上編的論述是從研究的反省、研究對象的界義、史的疏理,以及研究對象的特質解讀等方面,來做為下編文本分析的基礎。
下編對屬於文學範疇的幾種書寫類型與代表作家進行較細部的討論。包括了環境議題報導、簡樸生活文學以及揉合知性材料、理性思考與感性抒寫的自然文學代表作者。前兩類各以較長的篇幅來討論該類型的特質、在整個自然寫作史中的意義,以及代表性作品的分析。第三類則討論七位不同風格的,當代臺灣自然寫作的代表作者或過去獲得正面評價,但本文嘗試「再評價」的作者──分別是劉克襄、徐仁修、洪素麗、陳煌、陳玉峰、王家祥、廖鴻基以及凌拂。討論時先說明作者創作的歷時流變,再舉出其具代表性的階段作品,評析行文風格以及其作品中所透顯的環境倫理觀。在解釋其書寫模式與環境倫理觀時,本文也會針對其中的部分問題,提出檢討。下編中所選擇的「代表作者」,除環境議題報導與簡樸生活文學視為某種自然寫作下的類型而合併討論外,以具有下列幾點特質為擇選的準衡:第一、曾開創了臺灣自然寫作新的書寫模式,或文字特質有別於其它作者。第二、在環境倫理觀上,提出有別於其它作者的思考進路。第三、必須在文字書寫上具有文學性技巧,而非純粹的觀察記錄。第四、著作必須有一定的質量,且在自然寫作範疇裡,進行了較長時間的耕耘。第五、具有爭議性,以及應予再評價的作者作品,陳煌即屬於這個條件所擇選出來討論的。
關鍵字(中) ★ 自然寫作
★ 非人類中心主義
★ 人類中心主義
★ 環境倫理
★ 田園文學
關鍵字(英) ★ environmental ethics
★ nature writing
★ rural literature
★ anthropocentrism
★ nonanthropocentrism
論文目次 序言 Ⅰ
上編 回望並確認基域
自然寫作界義、自然寫作史概述及論述基域的建立 1
第一章 被解讀的、錯讀的及忽視的 3
前行者研究的成果與檢討
一 前行者論述的幾種模式 4
二 前行者論述中的幾個關鍵議題 5
三 對臺灣自然寫作研究的檢討 11
四 小結:等待填實的自然寫作研究 16
第二章 確立論述的邊界 19
本文對當代臺灣自然寫作的界義
一 廣義自然書籍中相近卅相異屬性的各個範疇 21
二 解釋性界義:何謂本文所討論的「當代臺灣自然寫作」? 27
三 排除性界義:那些不是本文所討論的「當代臺灣自然寫作」? 32
四 多元由一元啟始:以文學性為視察基域的研究 34
五 小結:變動的邊界 37
第三章 由畏懼、認識、理解到尊重的漫長演化 39
西方自然寫作史概述
一 以理性認識自然:自然科學的獨立視野 40
二 不只是悠閒:揉入博物學的田園劄記 42
三 真想知道我們為什麼會在這裡?從自然探險中所帶來的幽微天啟 44
四 靈視自然:重新尋求一種土地與人的和諧 47
五 小結:回顧西方自然寫作的發展脈絡 50
第四章 書寫自然的歷史 53
當代臺灣自然寫作前史概述
一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環境意識與自然相關書寫 53
二 清末渡海遊記、地方志所勾勒的臺灣形像 71
三 西方與日本旅行家、博物學者筆下的福爾摩沙 83
四 藉前行者的導引逐步走出環境意識黑暗期:1980年以前臺灣自然書寫 97
五 小結:告別傳統書寫自然的形態 99
第五章 以書寫解放被宰制的自然 101
當代臺灣自然寫作形成的因素
一 生態殖民與自然解放:誰是土地的殖民者? 102
二 一個覺醒的燃點:宰制型社會加速生態毀壞 113
三 走向土地與共同記憶的認同 121
四 學習一種對應姿態:西方生態思潮與自然寫作的引入 124
五 一個發展的轉折:自然意識的變動所促成書寫模式的轉變 129
六 小結:新倫理、新書寫 131
第六章 對話的歷程 133
當代臺灣自然寫作二十年來(1980-2000)的演化概述
一 聽到土地的呼聲(1980-1985) 134
二 逐步演化出多樣性(1986-1995) 138
三 建立新倫理的摸索(1996-) 143
四 小結:建立臺灣自然寫作的系譜 146
第七章 知性材料的感性書寫 149
文學範疇自然寫作的內在肌理與外在呈現
一 文學範疇自然寫作面對環境議題中的位置:處理不可計量的價值 149
二 負載「硬性內涵」的軟性載具:生物科學書寫、自然史卅環境史、地誌 153
三 幾種文學範疇自然寫作表述模式的說明 162
四 小結:智性、理性與靈性的啟發 166
第八章 看見未被看見的世界 167
自然寫作中影像文本的意涵
一 關於「賦型」:影像之必要與必然 167
二 一錯過,就消逝了:攝影與自然寫作 171
三 一種感性的影像文脈:手繪與自然寫作 177
四 小結:無言之言 184
第九章 從陌路到社群夥伴 185
環境倫理觀的主要類型與當代臺灣自然寫作
一 環境倫理是參與環境決策的價值觀 185
二 自利真的有利嗎?不要在我家後院(NIMBY) 188
三 從「保護」的觀點思考:資源保育與荒野保存 189
四 不只是保存,還要思考如何相處:土地倫理與深層生態學 194
五 物種平權的反省與爭辯:動物權與動物解放 198
六 臺灣自然寫作在現代環境倫理觀衝擊下的三種面向思索 203
四 小結:陌路者消失了? 207
第十章 凝視、欣賞、體會、理解而後感激 209
土地美學及其與人為藝術美感的異質
一 與土地倫理深度相關的美學 209
二 天地之大美:「李奧波-柯倍德」式的土地美學 211
三 土地美學與「人為藝術品美學」的差異 216
四 小結:土地美學對自然寫作的啟示 220
下編 解讀並詮釋文本
當代臺灣文學範疇自然寫作代表類型、作家與文本分析 223
第一章 議題的點火者 225
環境議題報導的書寫模式及其在自然寫作史中的意義
一 結合「非虛構」的題材與感性敘述:文學化、議論化的報導體 225
二 環境議題報導與環境運動 232
三 環境議題報導的反思 237
四 環境報導的典範:《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在自然寫作史上的價值分析 242
五 小結:報導的持續深度化與地域化 246
第二章 非彼之道 249
簡樸生活文學的特質與評價
一 簡樸生活文學與傳統田園文學相異之處 249
二 簡樸生活文學的幾種典型 255
三 簡樸生活文學所呈現的意義 273
四 簡樸生活文學的評價 277
五 小結:期待實踐簡樸生活博物學者的出現 282
第三章 從孤獨的旅行者到多元的導覽者 285
劉克襄自然寫作的書寫特質及環境倫理觀
一 不斷把新的概念放進旅行背包:劉克襄的自然寫作歷程 285
二 劉克襄自然寫作的書寫特質 288
三 劉克襄自然寫作中所透顯的環境倫理觀 299
四 小結:期待詩與自然觀察的再次重合 303
第四章 以荒野的自律、自癒與美對抗環境的毀壞 305
徐仁修自然寫作的書寫特質及環境倫理觀
一 以影像與文字記錄生態的報導者:徐仁修的自然寫作歷程 305
二 徐仁修自然寫作的書寫特質 308
三 兩種攝影語言 314
四 徐仁修自然寫作中透顯的環境倫理觀 317
五 小結:等待一個不造成對立的荒野價值 323
第五章 背負著旅愁的守望者 325
洪素麗自然寫作的書寫特質及環境倫理觀
一 洪素麗的自然寫作歷程 325
二 洪素麗自然寫作的書寫特質 327
三 洪素麗自然寫作中所透顯的環境倫理觀 338
四 小結:與其懷鄉,不若在場 342
第六章 人鳥之間的親密與鴻溝 345
陳煌自然寫作的書寫特質及環境倫理觀
一 陳煌的自然寫作歷程 345
二 陳煌自然寫作的書寫特質 347
三 陳煌自然寫作中透顯出的環境倫理觀 353
四 小結:陳煌是臺灣具代表性的自然寫作者? 358
第七章 自主性的文化來自后土的祝福 361
陳玉峰自然寫作的書寫特質及環境倫理觀
一 陳玉峰的自然寫作歷程:有策略性的文字書寫 361
二 陳玉峰自然寫作的書寫特質 364
三 陳玉峰自然寫作中透顯出的環境倫理觀 371
四 小結:顯性土地倫理與隱性土地倫理的再諧調 377
第八章 李奧波土地倫理的「本土詮釋」 379
王家祥自然寫作的書寫特質及環境倫理觀
一 王家祥的自然寫作歷程 379
二 王家祥自然寫作的書寫特質 382
三 王家祥自然寫作中透顯出的環境倫理觀 386
四 小結:想像與期望 393
第九章 從討海人、尋鯨人到護鯨人 395
廖鴻基自然寫作的書寫特質及環境倫理觀
一 廖鴻基的自然寫作歷程 395
二 無善無惡的生存鬥爭與寄寓其中的浪漫想像 397
三 探索觀察並期待友誼的尋鯨人 403
四 討海人、尋鯨人與護鯨人的重新諧調 412
五 小結:逐漸流失文學體質? 415
第十章 自中國古典文學的土壤出芽 417
凌拂自然寫作的書寫特質及環境倫理觀
一 凌拂的自然寫作歷程 417
二 凌拂自然寫作的書寫特質 418
三 小結:除了用典,還有其它 422
結論 書寫覺醒意識、超越自然寫作 423
附表
一 西方與日本博物學者來臺踏查年表 429
二 自然寫作作品出版記事 435
三 臺灣環境事件記事 443
引用及參考書目 449
中英譯名對照表 483
參考文獻 A 自然寫作文本
a、當代台灣自然寫作文本(含環境議題報導、簡樸生活文學)
心岱
1983 《大地反撲》,1983年(1985年11月1日二版),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1989 《回首大地》,1989年8月,台北:躍昇文化
1997 《發現綠光》,1997年11月,台北:時報文化。(本書為《大地反撲》的增訂新版)
王家祥
1990 《文明荒野》,1990年6月,台中:晨星出版社
1992 《自然禱告者》,1992年11月,台中:晨星出版社
1995 《關於拉馬達仙仙與拉荷阿雷》*,1995年5月,台北:玉山社
1996a 《山與海》*,1996年(1998年1月二刷),台北:玉山社
1996b 《小矮人之謎》*,1996年4月,台北:玉山社
1997 《四季的聲音》,1997年11月,台中:晨星出版社
2002 《魔神仔》,2002年4月,台北:玉山社
王瑞香
2000 《自然裡的女人》,2000年5月,台北:天培文化
江兒 編
1992 《森林家屋》,1992年2月,台中:晨星出版社
杜虹
1999 《比南方更南》,1999年9月,台北:時報文化
2000 《有風走過》,2000年9月,台北:天培文化
李永展 編
1999 《淡水河破碎地圖》,1999年2月,李永展等編,台中:晨星出版社
李曉菁
2000 《小草的旅行》,2000年3月,台北:田野影像出版社
吳永華
1993 《群鳥飛躍在蘭陽》,1993年4月,台中:晨星出版社
1997 《蘭陽海岸之歌》,1997年7月,台中:晨星出版社
吳明益
2000 《迷蝶誌》,2000年8月,台北:麥田出版社
林美挪
1989 《台灣的綠色災難-台灣環保運動啟蒙記實》,1989年2月,台北:前衛出版社
林俊義 編
1989 《綠色種籽在台灣》,1989年2月,台北:前衛出版社
洪素麗
1986 《守望的魚》,1986年10月,台中:晨星出版社
1988 《海岸線》,1988年2月,台北:時報文化
1989a 《海、風、雨》,1989年8月,台北:聯經出版社
1989b 《旅愁大地》,1989年8月,台北:聯經出版社
1992 《綠色本命山》,1992年4月,南投:玉山國家公園
1994 《尋找一隻鳥的名字》,1994年9月,台中:晨星出版社
1998 《台灣百合》,1998年5月,台中:晨星出版社
施信民 編
1998 《海岸危機》,1998年6月,台中:晨星出版社
美濃愛鄉協進會 編
1994 《重返美濃》,1994年9月,台中:晨星出版社。
孟東籬
1985a 《濱海茅屋札記》,1985年1月,台北:洪範書店
1985b 《野地百合》,1985年5月(1987年11月四版),台北:洪範書店
1985c 《愛生哲學》,1985年4月,台北:爾雅出版社
1986 《素面相見》,1986年4月,台北:爾雅出版社
徐仁修
1977 《月落蠻荒》,1977年6月,2000年5月,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1984 《罌粟邊城》,1984年(2001年5月新版),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1987 《不要跟我說再見 臺灣》,1987年6月(1991年10月再版),台北:錦繡出版社
1990 《猿吼季風林》,1990年(1999年6月新版),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1993a 《自自然然》,1993年6月(1995年12月再版三刷),台北:大樹文化
1993b 《荒地有情》,1993年6月(1995年12月再版三刷),台北:大樹文化
1993c 《英雄埋名》,1993年(2000年5月新版),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1993d 《山河好大》,1993年(2000年6月新版),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1993e 《季風穿林》,1993年(2000年5月新版),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1993f 《赤道無風》,1993年(2000年5月新版),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1993g 《自然生態散記:太魯閣國家公園四時觀察記》,1993年,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1995a 《邊陲東部》,1995年(2000年2月新版),台北:大地地理
1995b 《福爾摩沙 野之頌》*(生態攝影集),1995年11月,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1996 《思源?口歲時記》(1997年1月2版),台北:遠流出版社
1998a 《自然四記》,1998年1月,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1998b 《仲夏夜探秘》,1998年11月,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1999 《守護家園-台灣自然行腳30年》,台北:大地地理
2001 《動物記事》,2001年9月,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2002 《自然有情》,2002年2月,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徐如林
1978 《孤鷹行》,1993年7月,台中:晨星出版社(原出版於1978年)
涂幸枝 編
1996 《南台灣綠色革命》,1996年11月,台中:晨星出版社
1993 《柴山主義》(1995年7月20日三刷),台中:晨星出版社
凌拂
1995 《食野之苹--台灣野菜圖譜》,1995年11月,台北:時報出版社
1999 《與荒野相遇》,1999年7月,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馬以工
1987 《一步也不讓》,1987年9月,台北:大地出版社
1999 《自然之美》,1999年6月,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2000 《城市生態》,2000年1月,台北:天培文化
莊芳華
2002 《行走林道》,2002年5月,台中:晨星出版社
陳列
1991 《永遠的山》,1991年3月(1998年2月),台北:玉山社出版公司(原為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出版)
陳煌
1986 《我們不能再沉默》,1986年4月,陳煌編,台北:駿馬文化公司
1988a 《人鳥之間.夏秋篇》,1988年2月,台北:光復書局
1988b 《大自然的憂鬱》,1988年10月,台北:漢藝色研
1989a 《人鳥之間.冬春篇》,1989年3月,台北:光復書局
1989b 《啁啾地誌》,1989年11月,台北:聯經出版社
1994 《鴿子托里》*,1994年5月,台北:九歌出版社
1997 《大自然的歌手》,1997年10月,台中:晨星出版社
陳玉峰
1991 《台灣綠色傳奇》,1991年7月,台北:張老師出版社
1992 《人與自然的對決》,1992年(1993年6月二刷),台中:晨星出版社
1994 《土地的苦戀》,1994年4月(1995年3月二刷),台中:晨星出版社
1996a 《生態台灣》*,1996年7月(1999年11月三刷),台中:晨星出版社
1996b 《認識台灣》*,1996年8月,台中:晨星出版社
1996c 《展讀大坑天書》,1996年12月(1997年5月二刷),台中:台灣地球日出版社
1997a 《人文與生態》,1997年11月,台北:前衛出版社
1997b 《台灣生態史話》*,1997年12月,台北:前衛出版社
1997c 《台灣生態悲歌》*,1997年12月(1998年12月二刷),台北:前衛出版社
1999 《全國搶救棲蘭檜木林運動誌》(上)*,陳玉峰編,1999年4月,台中:台灣生態研究中心
2000a 《自然印象與教育哲思》,2000年5月,台中:晨星出版社
2000b 《土地倫理與921大震》*,2000年5月,台北:前衛出版社
2000c 《台灣山林與文化反思》*,2000年5月,台北:前衛出版社
陳世一
1995 《九份之美》,1995年9月(1996年11月三刷),台中:晨星出版社
1996 《綠色旅行》,1996年11月,台中:晨星出版社
1998 《陽明山之美──草山人文與自然之美》,1998,台中:晨星出版社
陳冠學
1983 《田園之秋》,1994年11月重新出版之完整版,台北:草根出版公司
1987 《父女對話》*(1994年10月),台北:三民書局(原為圓神出版社出版)
1988 《訪草》,1988(1994年10月),台北:三民書局(原為前衛出版社出版)
區紀復
1995 《鹽寮淨土》,1995年5月,台中:晨星出版社
2000 《簡樸的海岸 鹽寮淨土十年記》,2000年11月,台中:晨星出版社
曾貴海
2000 《被喚醒的河流》(2000年10月),台中:晨星出版社
2001 《留下一片森林──從衛武營公園到高屏溪再生的綠色行動反思》(2001年9月),台中:晨星出版社
粟耘
1984 《空山雲影》,1984年6月,台北:林白出版社
1986 《神衹的歎息》,1986年(1987年3月再版),台北:漢光文化
1987a 《我的歸去來》,1987年8月,台北:漢光文化
1987b 《但破一山靜》,1987年10月,台中:晨星出版社
1991 《一畦青草地》,1991年7月,台北:張老師出版社
1994 《佛佑茶腹?》,1994年6月,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1996a 《舞蝶──人與自然的對話》,1996年8月,台北:張老師文化
1996b 《樹香》,1996年8月,台北:張老師文化
楊南郡.徐如林合著
1993 《與子偕行》(1998年2月六刷),台中:晨星出版社
楊憲宏
1986 《走過傷心地》,1986年8月(1986年10月再版),台北:圓神出版社
1987a 《受傷的土地》,1987年1月(1987年5月再版),台北:圓神出版社
1987b 《我們不是天竺鼠》,1987年6月,台北:久大文化
1989 《公害政治學》,1989年11月,台北:合志文化
廖鴻基
1995 《環保花蓮》,1995年5月,花蓮:花蓮迴瀾文教基金會
1996 《討海人》,1996年6月,台中:晨星出版社
1997 《鯨生鯨世》,1997年6月,台中:晨星出版社
1998 《漂流監獄》,1998年4月,台中:晨星出版社
1999 《來自深海》,1999年2月,台中:晨星出版社
2001 《海洋遊俠》,2001年10月,台北:印刻出版有限公司
劉克襄
1982 《旅次札記》,1982年6月,台北:時報文化(又名《天空最後的英雄》)
1984 《漂鳥的故鄉》*,1984年10月,台北:前衛出版社
1985a 《隨鳥走天涯》,1985年1月,台北:洪範出版社
1985b 《在測天島》*,1985年4月,台北:前衛出版社
1986a 《消失中的亞熱帶》,1986年9月(1987年12月二版),台中:晨星出版社
1986b 《荒野之心》,1986年10月,台北:前衛出版社
1988 《小鼯鼠的看法》*,1988年4月,台北:合志文化
1990 《台灣鳥木刻紀實陸拾》*,何華仁木刻,1990年9月,台北:劉開工作室
1991 《風鳥皮諾查》*(1995年11月十刷),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1992 《自然旅情》,1992年12月(1995年6月四刷),台中:晨星出版社
1993 《座頭鯨赫連麼麼》*,1993年9月,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1994 《山黃麻家書》,1994年11月(1997年3月三刷),台中:晨星出版社
1995a 《台灣舊路踏查記》,1995年5月(1996年5月二刷),台北:玉山社。
1995b 《小綠山之歌──台北盆地四季的自然觀察》(鳥類篇),1995年8月,台北:時報文化
1995c 《小綠山之舞──台北盆地四季的自然觀察》(昆蟲、兩棲篇),1995年8月,台北:時報文化
1995d 《小綠山之精靈──台北盆地四季的自然觀察》(植物、貝類篇),1995年8月,台北:時報文化
1996a 《偷窺自然:新戶外生活指南》(1996年10月),台北:迪茂國際出版社
1996b 《不需要名字的水鳥》*,1996年8月,台北:玉山社出版公司
1996c 《豆鼠私生活》*,1996年8月,台北:玉山社出版公司
1997a 《扁豆森林》*,1997年1月,台北:時報文化
1997b 《小島飛行》*,1997年3月,台北:時報文化
1997c 《草原鬼雨》*,1997年4月,台北:時報文化
1997d 《望遠鏡裡的精靈》,1997年7月,台北:玉山社出版公司
1998 《快樂綠背包》,1998年7月,台中:晨星出版社
2001a 《最美麗的時候》*,2001年3月,台北:大田出版公司
2001b 《安靜的遊蕩》,2001年8月,台北:皇冠出版社
韓韓
1985 《在我們的土地上》,1985年2月,台北:自立晚報社
韓韓.馬以工合著
1983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1983年1月(1986年7月11版),台北:九歌出版社
b、國外自然寫作文本
德富蘆花
2001 《自然與人生》,周平譯,2001年10月,台北:小知堂文化
Abbey, Edward
2000 《曠野旅人》(The Journey Home- Some Words in Defense of The American West),簡淑雯譯,2000年1月7日,台北:天下文化
Ackerman, Diane
1996 《鯨背月色》(The Moon by Whale Light),莊安祺譯,1996年5月,台北:季節風出版公司
Beston, Henry
1998 《在煙囪農莊上的日子》(Northern Farm: A glorious year on a small Maine farm),汪芸譯,1998年5月,台北:天下文化
Bodsworth, Fred
1989 《最後的麻鷸》(Last of the Curlews),洪素麗譯,收錄於洪素麗著《旅愁大地》,1989,台北:聯經出版社
Buffon
2001 《奇妙的生靈》,何敬業.徐崗譯,2001年9月,台北:小知堂文化。
Carson, Rachel L.
1994 《海風下》(Under the Sea Wind),尹萍譯,1994年6月,台北:季節風出版公司
1997 《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李文昭譯,1997年1月(1999年版),台中:晨星出版社
1998 《海之濱》(The Edge of the Sea),莊安祺譯,1998年9月,台北;天下文化
Chief Seattle
1998 《西雅圖的天空》(How Can One Sell the Air?: Chief Seattle’s Vision),孟祥森譯,1998年3月(1998),台北:雙月書屋。
Dillard, Annie C.
2000 《汀克溪畔的朝聖者》(Pilgrim at Tinker Creek),吳美真譯,2000年3月,台北:天下遠見出版公司
Fabre, Jean-Henri
1998 《昆蟲記》(Souvenirs Entomologiques),王光華譯,1998年11月,台北:寂天文化公司
2000 《昆蟲詩人》(The Passionate Observer: Writing form the World of Nature),梅洛芙琳(Marlene McLoughin)圖,張瑞麟譯,2000年10月,台北:格林文化
Goodall , Jane
1996 《大地的窗口》(Through a window: my thirty years with the chimpanzees of Gombe),楊淑智譯,1996年10月,台北:麥田出版社
Haines, John
1998 《星星、雪、火》(The Stars, the Snow, the Fire: Twenty-five Years in the Alaska Wilderness),吳美真譯,1998年2月(1998年5月4印),台北:天下文化
Jones, Stephen R.
《草原之歌:山德丘散記》(The Last Prairie: A Sandhills Journal),黃昭明譯,2001年12月,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公司
Leopold, Aldo
1949 A Sand County Almanac and Sketches Here and There, 1987,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砂地郡曆誌》(A Sand County Almanac),費張心漪譯,劉小如、周昌弘、徐國士校訂,1987年2月,台北:新環境月刊
1998 《沙郡年記》(A Sand County Almanac),吳美真譯,王瑞香審訂,1998,天下文化出版公司(與上一部書為同一本的不同譯本,由於兩個譯本本文皆有引用,故同列)
Lorenz, Konrad
1972 《所羅門王的指環》(Er redete mit dem Vieh, den V?geln und den Fischen,King Solomon’s Ring),游復熙、季光容譯,1972年1月(1994年10月13版),台北:東方出版社
Muir , John
1998 《夏日走過山間》(My First Summer in the Sierra),陳雅雲譯,1998年5月,台北:天下文化
2000 《蠻荒的繆爾》(The Wild Muir: Twenty-two of John Muir’s Greatest Adventures),Lee Stetson編,張美惠譯,2000年8月,台北:張老師文化
Thoreau, Henry David
1990 《湖濱散記》(Walden),吳麗玟編譯,1990年4月,台北:遠志出版社
1999a 《緬因森林》(The Maine Woods) ,1999年7月,台北:藍瓶子文化
1999b 《河岸週記》(A Week on the Concord and Merrimack Rivers),鄭淑芬譯,1999年9月,台北:藍瓶子文化
Wilson, Edward O.
1997a 《大自然的獵人》(Naturalist),1997年5月(2000年1月6刷),楊玉齡譯,台北:天下文化
1997b 《繽紛的生命》(The Diversity Life),金恆鑣譯,1997年6月(2000年11月7刷),台北:天下文化
Mabey, Richard (ed.)
1997 The Oxford Book of Nature Writing, 1997,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urray, John A. (ed.)
1996 American Nature Writing 1996, 1996, San Francisco: Sierra Club Books.
2000 American Nature Writing 2000: A Celebration of Women Writers, 2000, Oregon: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B 廣義自然寫作文本與自然寫作發展史之相關文本
a、清末民初渡海遊記、地方志及早期西方、日本博物學者遊記與報告
(明)徐宏祖
1959 《徐霞客遊記》(上.下),1959年6月(1999年二版),台北:世界書局
(清)六十七
1961 《番社采風圖考》,1961年1月,台北:臺灣銀行
(清)李丕煜等纂輯
1983 《鳳山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
(清)郁永河
1996 《裨海紀遊》,1996年9月,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清)姚瑩
1975 《東槎紀略》(合〈噶瑪蘭紀略〉、〈埔里社紀略〉、〈台北道里記〉三篇),收於《臺灣使槎錄等九篇》(1975年4月),林衡道主編,台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頁31~54
(清)夏獻綸等
1959 《臺灣輿圖》,1959年8月,台北:臺灣銀行
(清)黃叔?
1975 《臺灣使槎錄》,收於《臺灣使槎錄等九篇》(1975年4月),林衡道主編,台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頁1~9
(清)陳培桂等纂輯
1977 《淡水廳志》,1977年2月,台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清)陳淑均等纂輯
1987 《噶瑪蘭廳志》,台北:臺灣大通書局
(清)陳夢林、周鍾瑄等纂輯
1983 《諸羅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
(清)薛志亮等纂輯
1987 《續修臺灣縣志》,台北:臺灣大通書局
(清)劉良璧等纂輯
1977 《重修臺灣府志》,1977年2月,台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清)藍鼎元
1968 《平臺紀略》,1968年1月,台北:廣文書局
連橫
1979 《臺灣通史》,1979年8月(1994年5月),台北:眾文圖書公司
中?英助
1998 《鳥居龍藏》,楊南郡譯,1998年4月,台中:晨星出版社
伊能嘉矩
1996 《台灣踏查日記》(上.下),楊南郡譯,1996年11月(1997年2月三刷),台北:遠流出版社
森丑之助
2000 《生蕃行腳──森丑之助的台灣探險》,楊南郡譯,2000年1月,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鹿野忠雄
2000 《山、雲與蕃人》,楊南郡譯,2000年2月,台北:玉山社
Mackay, George Leslie
1959 《臺灣遙寄》(Far From Taiwan),Rev. j. A. MacDonald編,林耀南譯,1959年3月,台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Pickering, W. A.
1999 《福爾摩沙歷險》(Pioneering in Formosa, Recollections of Adventures among Mandarins, Wreckers & Head-hunting Savages),陳逸君譯,1999年1月(2000年5月二刷),台北:原民文化。
Kann, R?ginald
1907 《福爾摩莎考察報告》(Rapport Sur Formose),鄭順德譯,2001年10月(2001),台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b、自然科學(含自然史、自然誌研究)、觀察記錄報導
(清)吳其濬
1933 《植物名實圖考》,1933年11月,上海:商務印書館
沈振中
1993 《老鷹的故事》,1993年(1993年7月二刷),台中:晨星出版社
1998 《鷹兒要回家》,1998年1月,台中:晨星出版社
1999 《老鷹觀想錄》,1999年12月,基隆:基隆市野鳥學會
周大慶
1997 《藍色的精靈--黑枕藍鶲的生活史》,1997年8月,台中:晨星出版社
1998 《魚鷹之戀--魚鷹的生活史》,1998年9月,台中:晨星出版社
吳永華
1996 《被遺忘的日籍臺灣動物學者》,1996年1月,台中:晨星出版社
1997a 《蘭陽三郡動物誌》,1997年3月,台北:玉山社出版公司
1997b 《被遺忘的日籍台灣植物學者》,1997年6月,台中:晨星出版社
1998 《花蓮港廳動物誌》,1998年2月,台北:玉山社出版公司
1999 《台灣植物探險》,1999年6月,台中:晨星出版社
2000 《台灣歷史紀念物》,2000年5月,台中:晨星出版社
2001 《台灣動物探險》,2001年6月,台中:晨星出版社
林文宏
1997 《台灣鳥類發現史》,1997年11月,台北:玉山社
林顯堂
1998 《台灣的菱角鳥--水雉》,1998年9月,台北:玉山社
楊南郡
1996 《台灣百年前的足跡》,1996年3月,台北:玉山社出版公司
蔡惠卿 編
1988 《大自然白皮書》(1892-1986),1988年7月,台北:十竹書屋
陳冠學
1981 《老臺灣》,1981年9月,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裴家騏
2001 《與野生動物共舞》,2001年7月,台北:幼獅文化
劉克襄 編著
1988 《探險家在台灣》,劉克襄策劃、譯著,1988年9月,台北:自立報系出版部
1989a 《台灣鳥類研究開拓史(1840-1912)》,1989年8月,台北:聯經出版社
1989b 《橫越福爾摩沙》,劉克襄譯著,1989年10月,台北:自立報系出版部(1999年重新出版為《福爾摩沙大旅行》)
1992 《後山探險》,劉克襄譯著,(1992年12月二刷),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1993 《深入陌生地》,劉克襄譯著,1993年3月,台北:自立報系出版部
Aristotelis Opera, Tomus Ⅳ.
1979 《動物志》,吳壽彭譯,1979年5月,北京:商務印書館
Croke, Vicki
1998 《新動物園》,林秀梅譯,1998年3月,台北:胡桃木文化
Darwin, Charles
1998 《物種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 or the Preservation of Favoured Races in the Struggle for Life),葉篤莊.周建人.方宗熙譯,台北:臺灣商務印書管,1998年1月(1998年4月二版)
2001 《小獵犬號航海記》(上.下),王瑞香譯,2001年10月,台北:馬可勃羅文化
Hart, Stephen
1998 《動物的語言》(The Language of Animals),陳雅茜譯,1998年1月,台北:聯經出版社
Huxley, Anthony
1997 《綠色資產》(Green Inheritance: the World Wildlife Fund Book of Plants),劉德祥譯,1997年8月,台北:大樹文化
Marven, Nigel
1998 《不可思議的旅程──六種動物的自然旅行》,鄭麗園譯,1998年7月10日(2000年5月25三刷), 台北:馬可勃羅文化
Schaller, George B.
1994 《最後的貓雄》(The Last Panda),張定綺譯,1994年6月,台北:天下文化
c、圖鑑、導覽手冊、生態藝術
台灣野鳥資訊社、日本野鳥 會監修
1991 《台灣野鳥圖鑑》,1991年4月,台北:亞舍圖書
汪良仲
2000 《台灣的蜻蛉》,2000年10月1日,台北:人人月曆公司
呂光洋等合著
1999 《台灣兩棲爬行動物圖鑑》,1999年6月,台北: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
林春吉
2000 《台灣水生植物》(一、二),2000年3月,台北:田野影像出版社
許慶文
1998 《竹塹的海濱植物》,1998年5月,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張永仁
2000 《台灣賞蝶圖鑑》,2000年4月30日,台北:晨星出版社
張碧員、張蕙芬著,呂勝由攝影,陳一銘.傅蕙苓繪圖
1997 《台灣野花365天》(春夏.秋冬篇),1997年8月20日(1998年7月20日8刷),台北:大樹文化。
潘富俊
1990 《草木》,1990年11月(1999年11月3版),台北:交通部觀光局
蔡偉立
2001 《台灣鯨豚現場》,2001年6月,台北:田野影像出版社
賴吉仁
1998 《等待藍腹鷴--台灣野鳥圖譜》(1998年8月),台北:時報文化。
劉克襄
1998 《中華汽車完全古道手冊》,1998,台北:中華汽車編印
1998 《台北市自然景觀導覽》,1998,台北:台北市政府
2000 《北台灣自然旅遊指南》,2000年8月,台中:晨星出版社
顏重威
1988 《觀鳥》,徐偉斌繪圖,1988年10月(1992年4月),台北:源遠流長出版公司
C 自然寫作的第二序研究及報導
心岱
1989 〈夏秋.冬春的歡欣〉,見陳煌《人鳥之間.冬春篇》,1989年3月,台北:光復書局,頁299~302
王灝
1986 〈對土地的憂思--讀陳煌散文集「大地沈思錄」〉,《文訊》月刊23期,1986年4月,頁175~178
王家祥
1992 〈我所知道的自然寫作與台灣土地〉,《自立晚報》,1992年8月28日~30日,19版
1995 〈台灣本土自然寫作中鮮明的「土地」〉,《中外文學》,1995.05,276期,頁68~71
王惠玲
2001 〈陳月霞《大地有情》生態女性主義的實踐〉,《臺灣自然生態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1年3月,台中:東海大學主辦,頁330-355
王鴻佑
1996 〈在文明與荒野之間靜心觀察與思考──王家祥要做個自然禱告者〉,《新觀念》,1996年9月,95期,頁80~88
1996 〈為了宜蘭,為了鄉土--吳永華捨我其誰〉,《新觀念》雜誌,1996年10月,96期,頁92~97
向陽
1982,〈憂鬱而冷靜的外野手--為劉克襄的《旅次札記》加油〉,見劉克襄著《旅次札記》,1982年6月,台北:時報文化出版
朱炎
1976 〈梭羅看人類的新生〉,見《美國文學評論集》(1976年,台北:聯經出版社,頁1~19)
余光中
1989 〈他的惡夢是千山鳥飛絕──陳煌的生態散文〉,見陳煌《人鳥之間.冬春篇》,1989年3月,台北:光復書局,頁3~16
李永適
1997,〈鯨生鯨世〉,《中國時報》,1997年8月28日,42版
李炫蒼
1999 《現當代台灣「自然寫作」研究》,呂興昌指導,1999,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瑞騰 訪問.楊光記錄
1996 〈逐漸建立一個自然寫作的傳統──李瑞騰專訪劉克襄〉,《文訊》(1996年12月,134期,頁93~97)
金堂
1984 〈大地的兒女--為自然生態保育作見證〉,《自立晚報》,1984年3月17日,10版。
吳明益
2002a 〈書寫自然以醒覺心靈──略述自然寫作〉,《誠品好讀》第20期,2002年4月,頁34~42
2002b 〈評王家祥《魔神仔》〉,2002年6月16日,中國開報開卷版
段莉芬
2002 〈試論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的寫作風格〉,《臺灣生態文學論文集》,2002年1月,台北:文津出版社,頁233~260
亮軒
1993 〈評《田園之秋》全卷〉,見陳冠學著《田園之秋》,1994年11月,台北:草根出版社,頁19~23
南方朔
1986 〈綠色的抗議與綠色運動〉,見《綠色的抗議》序,Fritjof Capra.Charlene Spretnak著,楊祖珺.蔡式淵譯,台北:前進出版社,1986年7月版,頁2~11
1992 〈一則飛行寓言──評劉克襄的《風鳥皮諾查》〉,《聯合文學》,1992年2月,88期,頁113~114
徐宗潔
2000 《台灣鯨豚寫作研究》,許俊雅指導,2000,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凌拂
1996 〈特定區域的縱深觀察:評徐仁修《思源?口歲時記》〉,《中國時報》,1996年12月19日,39版
2000 〈蝶帶著心而走──評《迷蝶誌》〉,《中央日報》,2000.10.6,21版
唐捐
1999 〈《田園之秋》的辭與物〉,見《台灣文學經典研討會論文集》,1999年6月,台北:行政院文化建社委員會、聯經出版公司,頁389~399
許尤美
1999 《台灣當代自然寫作研究》,李瑞騰指導,1999,中壢: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1 〈以自然為道場的修行者:論王家祥對「土地」的認知〉,《臺灣自然生態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1年3月,台中:東海大學主辦,頁174-205
許雪姬
1995 〈古道綿長──評劉克襄《台灣舊路踏查記》〉,《聯合文學》,1995年9月,131期
許碧純
1996 〈再美麗一回,福爾摩沙──徐仁修,為自然請命〉,《新觀念》,1996年1月,87期,頁50~61
1996 〈奉土地之名,我不沈默──陳玉峰〉,《新觀念》,1996年2月,88期,頁50~59
彭瑞金
1998 〈自然寫作與自然主義〉,《文學評論百問》,1998年8月,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頁229-232
張大春
1985 〈幾番阡陌草率行──馬以工的報導文學成績單〉,《文訊》第21期,頁251~257
張尤娟
1997a 〈真愛一世情──陳月霞和她的植物攝影〉,《新觀念》,1997年2月,100期,頁70~75
1997b 〈永遠的山──陳列的玉山之旅〉,《新觀念》,1997年5月,103期,頁70~71
1997c 〈以自然為師──陳玉峰的大山哲學〉,《新觀念》,1997年5月,103期,頁72~73
張達雅
2002 〈陳冠學《田園之秋》中的自然觀察與書寫〉,《臺灣自然生態文學論文集》,2002年1月,台北:文津出版社,頁263~302
單德興
2001 〈梭羅導讀〉,見《反動與重演──美國文學史與文化批評》,2001年10月,台北:書林出版社,頁261~271
郭玉敏
1996 〈當代成名作家訪談錄──王家〉,《臺灣新文學》第六期,1996,頁26~32
葉石濤
1983 〈《田園之秋》代序〉,見陳冠學著《田園之秋》,1994年11月,台北:草根出版社,頁1-5
陳列
1987 〈一切都是為著美──二訪陳冠學先生〉,《中國時報》,1987年1月11日,8版
陳大為
2001 〈從猛禽特寫探討自然寫作的讀者意識〉(上.下),《國文天地》,17卷3、4期,總195、196期,2001年8、9月,195:59-63、196:54-58
陳思和
2000 〈試論1990年代臺灣海洋題材的創作〉,「兩岸文學發展研討會」,中華發展基金管理委員會、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所主辦
陳昌明
2000 〈人與土地──自然寫作與社會變遷〉,《戰後五十年臺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0年6月,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陳映真
1996,〈台灣文學中的環境意識〉,《聯合報》,1996年1月6日~9日,34版
陳長房
1991 《梭羅與中國》,1991年4月,台北:三民書局
陳郁卉
2001 《論森林意象之呈現──以特定選擇小說為文本》,2001,陳昭明指導,台北: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健一
1994 〈發現一個新的文學傳統--自然寫作〉,引《誠品閱讀》17期,1994年8月,頁81~87。(原載於《參與者》179期,2~3版)
楊明記錄 王文進、舒國治、雷驤、鄭愁予、劉克襄出席
1992 〈眾溪是海洋的手指:現代台灣山水文學座談〉,《中國時報》,1992年11月6日
楊照
1995a 〈看花看鳥、看山看樹之外──「自然寫作」在台灣〉,見《痞子島嶼荒謬記事》,1995年4月,台北:前衛出版社,頁237~241
1995b 〈揣測大自然的思想──評劉克襄的《座頭鯨赫連麼麼》〉,見《文學的原像》,1995年5月,台北:聯合文學,頁55~59
1995c 〈守望敗壞中的天空──評洪素麗散文集《尋找一隻鳥的名字》〉,《光華畫報》第二十卷第五期,1995年5月,頁112~114
1995d 〈地理景象的人文縱深──讀劉克襄《台灣舊路踏查記》〉,《中國時報》,1995年7月29日,34版
1996 〈想像「他者」的多種可能──為什麼要談「動物權」?〉,見《人間凝視──異性與異文化筆記》,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96年11月,頁213~230
1999 〈土地的自然存有──劉克襄的《隨鳥走天涯》〉,《中國時報》,1999年3月23日,37版
楊銘塗
2000 《從對自然之愛到簡樸生活:自1981以來的台灣自然導向文學》,林耀福指導,2000,淡水:淡江大學西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明娳
1989 〈受傷的戀土情結--評陳冠學《訪草》〉,《聯合文學》(1989年3月,53期,頁201~202),此文後又收入《現代散文類型論》(台北:大安出版社)
鄭愁予
1997 〈你見過一隻叫皮諾查的候鳥嗎?〉,《中國時報》,1997年2月1日,31版
劉克襄
1992 〈雲雀的鳴啼──《自然禱告者》序〉,《自然禱告者》,1992年12月,頁11~18
1995 〈簡樸生活──簡評《鹽寮淨土》〉,《聯合文學》,1995年8月,130期,頁156
1996 〈台灣的自然寫作初論〉,《聯合報》,1996年1月4-5日,34版
1997 〈黑枕藍鶲,密林裡的飛行家──評《藍色的精靈》〉,《聯合報》,1997年9月8日,47版
1998 〈水雉〉,《中國時報》,1998.11.12,42版
2000a 〈台灣特有種:一個自然寫作的新面相〉,見吳明益著《迷蝶誌》,2000年8月,台北:麥田出版社,頁24~31
2000b 〈90年代台灣生態旅遊指南的趨勢〉,《淡江大學國際生態論述會議論文集》,2000年10月,台北:淡江大學主辦,頁182-196
蔣勳
1979 〈土地是我們的──序馬以工新書尋找老臺灣〉,《尋找老臺灣》(馬以工著,1988年4月二版),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頁5~15
簡義明
1998 《台灣「自然寫作」研究──以1981-1997為範圍》,張雙英指導,1998,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1 〈飛翔的眼神──論吳明益的自然寫作〉,2001年11月16、17日,「第五屆青年文學會議論文」,文訊雜誌社主辦
2002a 〈打造臺灣的背脊──陳玉峰作品中的時空經驗與終極關懷〉,見《臺灣自然生態文學論文集》,2002年1月,台北:文津出版社
2002b 〈荒野意味著什麼?〉,2002年4月17日,《自由時報》副刊
蕭新煌
1989 〈鳥與人〉,見陳煌《人鳥之間.冬春篇》,1989年3月,台北:光復書局,頁27~29
羅門
1986 〈大地沈思錄〉,《中央日報》,1986年3月13,12版
羅青
1989 〈如何寫一篇文不對題的鳥序〉,《人鳥之間.冬春篇》,1989年3月,台北:光復書局,頁17~25
神崎清 記錄
〈蘆花 共 〉,《明治文學全集42:德富蘆花集》,東京:筑摩書房,頁383~398。原刊於《婦人公論》(昭和十四年一至二月),又收入神崎清著《現代婦人傳》(昭和十五年五月)。
Emerson, Ralphn Waldo
1994 〈梭羅〉,《愛默生文選》(1994年11月),Mark Van Doren編選,張愛玲譯,台北:萬象圖書,頁221~246
Marx, Leo
2000 〈撩人遐思的景色──虛幻的美國自然觀〉(2000年10月21日),羅美文譯,聯合報副刊
Wadsworth, Ginger
2000 《瑞秋.卡森傳》(Rachel Carson, Voice for the Earth),汪芸譯,2000年5月,台北:天下遠見出版公司
Armbruster, Karla and Wallace, Kathleen R. (ed.)
2001 “Introduction: Why Go Beyond Nature Writing, and Where To?”, Beyond Nature Writing: Expanding the Boundaries of Ecocriticism, 2001, Charlottesville: University press of Virginia, pp.1-28
Fritzell, Peter A.
1990 Nature writing and America: essays upon a cultural type, 1990, Iowa: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Lillard, Richard A.
1985 "The Nature Book in Action" in Teaching Environmental Literature, Frederick O. Waage ed., 1985, MLA, pp.35-44
Scheese, Don
1996 Nature Writing: The Pastoral Impulse in America, 1996, New York: Twayne Publishers.
Slovic, Scott
1992 Seeking Awareness in American Nature Writing: Henry Thoreau, Annie Dilliard, Edward Abbey, Wendell Berry, Barry Lopez, 1992, Salt Lake City: University of Utah Press.
Stewart, Frank
1995 A Natural History of Nature Writing, 1995, 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
D 生態學、環境倫理學與相關第二序研究
王邦雄
1996 〈老莊哲學的現代版──老莊哲學與當代簡樸思想〉,見Duane Elgin,《自求簡樸》(Voluntary Simplicity: toward a way of life that is outwardly simply, inwardly rich)(張至璋譯,1996,台北:立緒文化,頁216-219)
尹志華
1999 〈道家生態智慧管窺〉,《宗教哲學》第18期,1999年4月,頁115-122
沈清松 編
1997 《簡樸思想與環保哲學》,1997年10月,台北:立緒出版社
林益仁
1998 《飲鴆的獵人》,1998年12月,台北:遠流出版社
2001 〈環境哲學與社會實踐〉,《當代》,2001.5.1,165期,頁26~39
林俊義
1984 《科技文明的反省》,1984年,台北:帕米爾
1989a 《自然的紅燈》,1989年10月,台北:自立報系文化出版部
1989b 《科學中立的神話》,1989年10月,台北:自立報系文化出版部
1999 〈從中國傳統哲學中的「天人合一論」,尋覓「自然與人的和諧」〉,1999年11月5、6日,「跨世紀土地倫理國際研討會」,台北: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生態關懷者協會主辦
周兆祥
1988 《另一種生活價值》,1988年2月,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高柏園
2000 〈道家思想對環境倫理的回應態度〉,《鵝湖學誌》第25期,2000年12月,頁41~60
莊慶信
1995 《中國哲學家的大地觀》,1995年8月,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曾春海
1997 〈儒道的消費倫理及環境倫理〉,《哲學與文化》第281期,1997年10月
孫岩章
2001 《環境污染與公害鑑定》(2001年3月),台北:科技圖書公司
陳慈美
2001 〈寧靜的力量──柯倍德的環境哲學信念〉,《當代》165期,2001年5月1日,頁10~25
陳冠學
1999 《進化神話第一部:駁達爾文「物種起源」》,1999年10月,台北:三民書局
葉維廉
1983 〈中國古典詩和英美詩中山水美感意識的演變〉,《比較詩學》,1983年2月(1988年6月),台北:東大圖書公司,頁135-194
蘇沛 記錄
1999 〈聽海之心〉,《聯合報》「與大自然深情對話系列座談之三」,主持人:陳義芝,座談者:陳列、劉莉蓮、王家祥,1999年2月9日~11日,37版
謝政諭
1993 〈道家思想與後現代社會環境倫理〉,《東吳政治學報》第二期,1993年3月,頁269-314
蕭振邦
2000 〈大地美學:其議題探究與可能開展〉,《鵝湖學誌》第25期,2000年12月,頁99~144
蕭新煌
1987 《我們只有一個台灣:反污染、生態保育與環境運動》,1987年9月,台北:圓神出版社
2002 《台灣社會文化典範的轉移》,2002年4月,台北:立緒文化
吉佐和子
1981 《公害與你》,1981年5月(1981年10月二版),台北:時報文化
Ashby, Eric
1988 《人對自然的和解》,曹定人譯,1988,台北:十竹書屋
Callicott, J. Baird
1997 Earth's Insights: A Survey of Ecological Ethics from Mediterranean Basin to the Australian Outback, 1997,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8 ‘The Land Aesthetic’, Environmental Ethics: Divergence and Convergence , Richard G. Botzler and Susan J. Armstrong ed., 2nd edition, 1998, Boston: McGraw-Hill
1999a Beyond The Land Ethic-More Essays on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1999,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1999b 〈土地倫理的哲學脈絡與生態法西斯主義〉,陳慈美譯,1999年11月4日,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主辦「環境倫理研習營」
2000 〈保育價值與倫理學〉(Conservation Values and Ethics),陳雅雲、黃惠敏、李育青譯,《鵝湖學誌》第25期,2000年12月,頁145-188(原收錄於Gary K. Meffe and Ron Carroll ed. Principle of Conservation Biology)
2001 〈第三、第四世界對西方保育哲學的批判〉,陳慈美譯,《當代》165期,2001年5月1日,頁56-61
Cairncross, Frances
1992 《美麗共生:使用地球者付費》(Costing the earth: the challenge for governments, the opportunities for business),徐炳勳譯,1992年12月,台北:天下文化
Commoner, Barry
1997 《封閉的循環》(The Closing Circle),侯文惠譯,1997年12月,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Davidson, Eric A.
2001 《生態經濟大未來》(You Can Eat GNP: Economics As If Ecology Mattered),2001年8月,台北:經濟新潮社
Dobson, Andrew P.
2000 《生物多樣性》(Conservation and Biodiversity),陳立人譯,2000年3月,台北: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
Elgin, Duane
1996 《自求簡樸》(Voluntary Simplicity: toward a way of life that is outwardly simply, inwardly rich),張至璋譯,1996年11月,台北:立緒文化
Gore, Al
1996 《瀕危的地球》(Earth in the Balance),楊憲宏等譯,1996年2月,台北:台灣地球日出版社
Hessel, Dieter T. (ed.)
1996 《生態公義:對大地反撲的信仰反省》( After Nature’s Revolt Eco-Justice and Theology)台灣生態神學中心文字組譯,1996,台北:台灣地球日出版社.綠色消費者基金會
Ives, Jane (ed.)
1987 《公害大輸出》,楊憲宏等譯,1987年11月,台北:人間出版社
Kubin, Wolfgang
1990 《中國文人的自然觀》(Der Durchsichtige Berg-Die Entwicklung der Naturanschauung in der Chinesischen Literatur),馬樹德譯,1990年1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Lovelock, James
1993 《后土》(The Ages of Gaia : Biography of Our Living Earth),劉婉俐譯,1993,台北:台灣地球日
1994 《蓋婭,大地之母》(GAIA: A New Look at Life on Earth),金恒鑣譯,1994年8月15日,台北:天下文化
Milbrath, Lester W.
1994 《不再寂靜的春天》(Envisioning A Sustainable Society—Learning Our Way Out),鄭曉時譯,1994,台北:天下文化
Owen, Denis Frank
1995 《生態學是什麼?》(What is Ecology),蔡伸章譯,1995年9月,台北:書泉出版社
Rolston Ⅲ, Holmes
1996 《環境倫理學:對自然界的義務與自然界的價值》(Environment Ethics: Duties to and Values in The Natural World),王瑞香譯,1996年12月,台北:國立編譯館
Singer, Peter
1996 《動物解放》(Animal Liberation),孟祥森.錢永祥譯,1996年7月,台北:關懷生命協會
Schumacher, E. F.
2000 《小即是美》(Small is Beautiful: a study of economics as if people mattered),李華夏譯,2000年9月,台北:立緒文化
VandenBroeck, Goldian (ed.)
2000 《少即是多:自願貧窮的藝術》(Less is More:The Art of Provety),倪婉君等譯,2000年9月,台北:立緒文化
Wackernagel, Mathis and Rees, William E.
2000 《生態足跡──減低人類對地球的衝擊》(Our Ecological Footprint: Reduce Human Impact on the Earth),李永展、李欽漢譯,2000年1月,台北:創興出版社
World Commission on Eniveronment and Development
1987 《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王之佳等,1992年4月,台北:台灣地球日出版社
Worster, Donald
1988 The Ends of the earth : perspectives on modern environmental history, Worster, Donald ed., 1988,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自然的經濟體系──生態思想史》(Nature’s Econimy: A History of Ecological Ideas),侯文蕙譯,1999年12月,北京:商務印書館(原文初版為1977年,此據1994年修訂版譯)
Crosby, Alfred W.
1986 Ecological imperialism: The Biological Expansion of Europe, 900-1900, 1986(Canto ed. 1993),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eadows, Donella H.
1990 ‘Biodiversity: The Key to Saving Life on Earth’, Environmental Ethics: Reading in Theory and Application, ed. by Louis P. Pojman, 2nd edition, 1998, Wadsworth Pulishing Company, p.p.204-206
Naess, Arne
1989 ‘The Deep Ecological Movement: Some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s’, Environmental Ethics: Divergence and Convergence, Richard G. Botzler and Susan J. Armstrong ed., 2nd edition, 1998, Boston: McGraw-Hill, pp.437-448
Olen, Jeffrey and Barry, Vincent
1992 Applying ethics : a text with readings, 4th ed., 1992, Belmont, Calif.: Wadworth Pubishing Company
Norton, Bryan G.
1998 ’Environmental Ethics and Weak Anthropocentrism’, Environmental Ethics: Divergence and Convergence, Richard G. Botzler and Susan J. Armstrong ed., 2nd edition, 1998, Boston: McGraw-Hill, pp.313-315
Roth, Larry (ed.)
1998 the simple life: thoughts on simplicity, frugality, and living well, 1998, New York: The Berkley publishing Group.
Regan, Tom
1983 ‘The Case for Animal Rights’, Environmental Ethics: Divergence and Convergence, Richard G. Botzler and Susan J. Armstrong ed., 2nd edition, 1998, Boston: McGraw-Hill, pp.351-359
Taylor, Paul W.
1986 ‘Respect for Nature’, Environmental Ethics: Divergence and Convergence, Richard G. Botzler and Susan J. Armstrong ed., 2nd edition, 1998, Boston: McGraw-Hill, pp.366-379
White, Lynn
1967 ‘The Historical Roots of our Ecological Crisis’, Environmental Ethics: Reading in Theory and Application, ed. by Louis P. Pojman, 2nd ed., 1998, Wadsworth Pulishing Company, p.p.15-20
E 其他著作
(晉)孔晁 注
1980 《逸周書》四部備要本,1980年10月,台北:臺灣中華書局
(南宋)朱熹
1987 《孟子集注》,1987年3月(1993年1月九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清)王先謙
1985 《莊子集解》,1985年6月,台北:華正書局
(清)孫希旦
1990 《禮記集解》,1990年8月,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王文進
1997 〈中國自然山水文學的三部曲──以南朝「山水詩」到「徐霞克遊記」的觀察〉,《中外文學》第26卷第6期,1997年11月,頁75~
王家祥
1998 《窗口邊的小雨燕》,1998年7月,台北:玉山社
王洪鈞
2000 《新聞報導學》,2000年9月,台北:正中書局
王國瓔
1986 《中國山水詩研究》,1986年10月(1988年4月二刷),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策劃
1999 《村史運動的萌芽》,吳密察主編,1999年12月,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林一新 等
1990 《資本論導讀.馬克思的資本論》,1990年9月(1991年6二刷),台北:時報文化
林文月
1976 《山水與古典》,1976年10月(1981年3月三版),台北:純文學出版社
邱貴芬
1995 〈「發現臺灣」──建構臺灣後殖民論述〉,《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王德威主編,1995年7月,台北:麥田出版公司,頁169~191
范培松
1989 《報告文學春秋》,1989年3月,吉林:新華書店
古蒙仁.李利國.心岱.林耀德.陳銘磻.潘家慶
1987 〈台灣文學問題討論會:報導文學〉,《文訊》,1987年4月,29期,頁165~185
汪子春.程寶綽
1994 《中國古代生物學》,1994年8月(1995年10月二刷),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周大慶
2000 《攝影飛羽間》,2000年9月,台北:大地地理出版
洪英聖
1995 《情歸故鄉──台灣地名探索》,1995,台北:時報文化
洪素麗
1981 《十年散記》,1981年8月,台北:時報文化
1983 《浮草》,1983年2月,台北:洪範出版社
1984 《昔人的臉》,1984年12月,台北:時報文化
1986 《盛夏的南台灣》,1986年4月,台北:前衛出版社
1989 《春雨樓頭:洪素麗木刻畫集》,1989年1月,台北:時報文化
1990 《流亡》,1990年4月,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社
1992 《夢與旅行》,1992年7月,台北:漢藝色研出版社
洪順隆
1984 《由隱逸到宮體》,1984年7月,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林燿德
1987 〈台灣報導文學的成長與危機〉,《文訊》,1987年4月,29期,頁153~164;另收於氏著《重組的星空》,台北:業強出版社,1991:131~151
馬以工
1979 《尋找老台灣》,1979年12月(1982年5月二版),台北:時報文化
1982 《幾番踏出阡陌路》,1982年5月(1985年11月),台北:時報文化
粟耘
1994 《唐吉訶德與老和尚》,1994年,台北:聯經出版社
段承璞等
1992 《台灣戰後經濟》,1992(1994年7月二刷),台北:人間出版社
高柏園
2000 〈道家思想對環境倫理的回應態度〉,2000年8月4日,中央大學哲研所主辦「環境倫理學會議」論文
黃淑清 編著
1985 《臺北市路街史》,1985,台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張家瑀
2001 《版畫創作藝術》,2001年4月,台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焦桐
1998 〈散文地圖〉,《台灣文學的街頭運動(一九九七~世紀末)》,1998年11月,台北:時報文化,頁182-197
楊照
1986 〈漸拓漸寬的誠意──評《在測天島》〉,《聯合文學》,1986年8月,22期,頁/218~219
楊素芬
2001 《台灣報導文學概論》,2001年9月,台北:稻田出版
陳列
1989 《地上歲月》(1995年11月二刷),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89年為漢藝色研出版)
陳煌
1980 《陽關千唱》,1980年4月,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1986 《鬧鐘鳥》,1986年1月,台北:駿馬文化
1987 《百葉窗》,1987年2月,台北:駿馬文化
陳芳明
1990 〈回歸年代誕生的前夜〉,見洪素麗《流亡》,1990年4月,台北:自立晚報,頁4~21
陳寬政
1986 〈臺灣地區的人口週期與人口控制〉,《台灣社會與文化變遷》,瞿海源等編,1986年6月,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頁109-131
陳捷先
1996 《清代臺灣方志研究》,1996年8月,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賴澤涵、黃俊傑 主編
1991 《光復後台灣地區發展經驗》,1991年10月,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小尾郊一
1989 《中國文學中所表現的自然與自然觀:以魏晉南北朝文學為中心》,邵毅平譯,1989年11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Flusser, Vil?m
1994 《攝影的哲學思考》(Towards a Philosophy of Photography/ F?r eine Philosophie der Fotografie),著,李文吉譯,1994年2月(1997年11月四刷),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Frondizi, Risieri
1984 《價值是什麼──價值學導論》,1984年11月(1988年12月三印),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Miller, J. Hillis
1995 〈地誌的道德觀:論史蒂文斯「基韋斯的秩序理念」〉,《跨越邊界》,1995年8月,台北:書林出版社,頁79-126
Kiernan, Victor G.
2001 《人類的主人:歐洲帝國時期對其他文化的態度》(The Lords of Human Kind: European Attitudes to other Cultures in the Imperial Age),陳正國譯,2001年7月,台北:麥田出版社
Labger, Susanne K.
1991 《情感與形式》(Feeling and Form),劉大基等譯,1991年10月,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Lanquar, Robert
1993 《觀光旅遊社會學》(Sociologie du tourisme et des voyages),黃發典譯,1993年,台北:遠流出版社
Needham, Joseph
1975 《中國之科學與文明》(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第六冊,陳立夫等譯,1975年8月(1980年8月),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Said, Edward W.
1999 《東方主義》(Orientalism),王志弘等譯,1999年9月(2000年10月二版),台北:立緒文化
2001 《文化與帝國主義》(Culture and Imperialism),蔡源林譯,2001年1月,台北:立緒文化
Smith, Adam
2000 《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謝宗林.李華夏譯,2000年8月(2001年1月4刷),台北:先覺出版社
Sontag, Susan
1973 《論攝影》(On Photography),1973年(1999新版),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
Tatarkiewicz, Wladyslaw
1989 《西洋六大美學理念史》(A History of Six Ideas),劉文潭譯,1989年10月(2001年1月新版),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Hollowell, John
1977 Fact & fiction : the new journalism and the nonfiction novel, Chapel Hill :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MacDougall, Curtis D.
1977 Interpretative reporting,1977,New York : Macmillan
指導教授 顏崑陽 審核日期 2003-1-20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