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5125007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7 、訪客IP:18.119.107.96
姓名 江仁傑(Ran-Jian Ju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
論文名稱 日本殖民下歷史解釋的競爭--以鄭成功的形象為例
相關論文
★ 清末洋人在臺醫療史:以長老教會.海關為中心★ 災難與宣教:921後基督教在南中寮地區的傳佈
★ 公廟與地方社會-以大溪鎮普濟堂為例(1902-2001)★ 郁氏宗族與清末民初的上海社會
★ 日治時期南臺灣的山區開發與人口結構:以甲仙六龜為例★ 台灣臨水夫人信仰之研究 ─ 以白河臨水宮、台南臨水夫人媽廟為例
★ 日治時期桃園輕鐵的經營與發展,1903-1945★ 日治時期礦業發展與地方社會--以瑞芳地區為例(1895-1945)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文探討日本殖民者在台灣如何塑造鄭成功的形象,以及身為被殖民者的台灣漢人是否接受此一歷史解釋的問題。文中並檢驗了文化霸權與抗爭(hegemony and resistance)的觀點,是否適合於殖民體制下不同歷史形象彼此競爭的情形。本文所探討的鄭成功形象分為兩個部份。第一個部份是日本江戶時代到帝國時代出版的鄭成功傳記、小說、劇本、政府與民間的宣傳品,以及官方所支持的「開山神社」;第二部份則是探討台灣漢人的鄭成功傳說,以及民眾祭祀鄭成功的活動。這些資料可以用來檢驗台灣漢人接受殖民者的歷史解釋或文化霸權的程度,也就是抵抗的程度。我們挑選的日本人與漢人的文本,都是較偏向通俗性的,不論是由民間自己寫作,或者是出於日本官方的皇民宣傳所需。因此,這些通俗性的作品所塑造出來的鄭成功歷史形象,應當是當時各自在日本人與漢人之間流傳較廣的。而日本式的鄭成功形象,具有殖民者的優勢,形成文化上的霸權地位。但是,台灣漢人的鄭成功形象,卻形成一種穩固的民間傳統,受殖民者歷史解釋的影響不大,且形成對立的態勢。雖然漢人的鄭成功形象無法取代當下的文化霸權,但是卻沒有被消滅的跡象。另外,日本人在日治時代形成的文化霸權,的確是借用了許多日治以前的遺產,不過也為了當下的需要而有新的變化。
關鍵字(中) ★ 國姓爺
★ 鄭成功
★ 抗爭
★ 文化霸權
★ 歷史解釋
★ 臺灣史
★ 殖民
★ 日本帝國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緒言
第一節 研究目的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回顧............................................3
第三節 研究方法............................................5
第四節 史料運用...........................................10
第五節 章節安排...........................................14
第一章:日本統治臺灣之前的鄭成功形象
第一節 歷史背景..........................................16
第二節 流行戲劇與圖畫書中的鄭成功形象....................19
第三節官方史書與碑文中的鄭成功...........................25
第四節明治初期的鄭成功...................................33
第二章:殖民統治下日本人對鄭成功歷史形象的再塑造
第一節 官方出版品中的鄭成功形象..........................42
第二節非官方的出版品....................................55
第三節開山神社..........................................61
第三章:殖民統治下台灣人眼中的鄭成功
第一節 臺灣民間有關鄭成功的傳說.........................70
第二節 臺灣人對鄭成功的祭祀.............................94
第三節 臺灣民眾對日本式鄭成功形象的抗拒................101
結語——歷史解釋的競爭....................................104
參考書目..................................................107
參考文獻 (一)史料
一、清初鄭成功傳記
江日昇(清康熙、雍正年間),《臺灣外記》(清康熙52年癸巳仲夏於「求無不獲齋」刊,雍正年間刻完;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5年8月)。
阮旻錫(清康熙),《海上見聞錄》(金山錢氏所藏抄本;台北市:臺灣銀行,1958年8月)。
郁永和(清康熙),《偽鄭逸事》,更名為《鄭氏逸事》收錄於氏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編,《裨海紀遊》(台北市:臺灣銀行,1959年4月),頁47-54。
夏琳(清康熙),《海紀輯要》(手抄本;台北市:臺灣銀行,1958年6月)。
黃宗羲(1610-1659)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編,《賜姓始末》(台北市:臺灣銀行,1958年9月;原收錄於:薛鳳昌 輯編,《梨洲遺著彙刊》,上海:時中書局,1910年,清宣統2年)。
鄭亦鄒(清順治、康熙年間),《鄭成功傳》(浪華 木孔恭世肅(日本) 校,兼葭堂 刻刊,序、跋年代為乾隆36、38年),收錄於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鄭成功傳》(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5年8月),頁1-39。
二、鄭成功日文史料
丸山正彥,《臺灣開創鄭成功》(東京:嵩山房,1895年,明治28年11月)。
大橋捨三郎,《愛國婦人會臺灣本部沿革誌》(台北:愛國婦人會臺灣本部,1941年,昭和16年)。
小林里平,《臺灣歲時記》(東京市:政教社,1910年,明治43年)。
山田孝使 編,《縣社開山神社沿革誌‧附鄭成功傳》(台南市:縣社開山神社社務所,1915年,大正4年)。
川口長孺,《台灣割據志》(日本密閣1822年,日本文政壬午年,清道光2年所藏抄本;台灣文獻叢刊第一種,台北市:台灣銀行,1957年8月;台灣歷史文獻叢刊,南投市:台灣省文獻會,1995年8月)。
------,《台灣鄭氏紀事》(原書無出版資料,序、跋年代為1828年,日本文政戊子,清道光8年;台灣文獻叢刊第五種,台北市:台灣銀行,1958年1月;台灣歷史文獻叢刊,南投市:台灣省文獻會,1995年8月)。
石原道博,《日本乞師の研究》(東京都:富山房,1945年,昭和20年11月)。
加藤光貴 編,《台南市讀本》(台南市:臺灣教育研究會,1939年,昭和14年11月)。
足立粟原,《臺灣志》,(東京:哲學書院,1894年,明治27年11月)。
武內貞義 編,《臺灣》(上)(台北市:新高堂書店,1928年,昭和3年改定版)。
近松門左衛門,《國性爺合戰》,收錄於近松門左衛門著,水谷弓彥(水谷不倒)校訂註釋,《新釋插圖 近松傑作全集(三)》(東京:早稻田大學出版部,1910年,明治43年8月)。
皇民文庫刊行會編纂,中村喜代三監修,《鄭成功》(台北市:東都書籍株式會社台北支店,1944年,昭和19年10月)。
高崎修助,《鄭森偉傳‧明清軍談》(東京:文泉堂,1886年,明治19年12月)。
宮崎來城(宮崎繁吉),《鄭成功》(東京市:大學館,1903年,明治36年10月)。
荻原新生,《南海雄飛の人タチ》(東京市:皇國青年教育協會,1942年,昭和17年9月)。
鈴木清一郎,《臺灣舊慣‧冠婚葬祭と年中形式》(台北市:臺灣日日新報,1934年,昭和9年12月)。
島田定知 編,《日本名勝地誌第拾貳編》(1901年,明治34年排印本;臺灣翻印本《臺灣名勝地誌》,台北市:成文,1985年)。
鹿島櫻巷 著,《國姓爺後日物語》,收錄於:鷹取岳陽 編,《國姓爺後日物語‧附錄:台灣紅淚史》(台北:愛國婦人會台灣支部,1914年,大正3年)。
著者不詳,《鄭氏遺跡碑陰記》,收錄於專輯編輯委員會編,《鄭成功復台三百週年紀念專輯》(台北市:海內外鄭氏宗親會,1962年4月),頁185。
朝川鼎(朝川善庵),《鄭成功將軍傳》,收錄於:朝川鼎,《善庵隨筆》(江戶:玉巖堂,1850年,嘉永3年)附錄。
葉山高行(葉山鎧軒),《鄭延平慶誕芳蹤》,收錄於:關口正隆編,《臺灣歷史歌》(東京市:金港堂,1900年,明治33年4月)。原書無頁碼。
稻垣其外(稻垣孫兵衛),《鄭成功》(台北市:台灣經世新報社,1929年,昭和4年)。
------,<帝國の臺灣領有と鄭成功の殊勳>,《東洋》(東京市:東洋協會,1935年,昭和10年9月),頁58-67。
種村保三郎,《台灣小史:明け行く蓬萊》(台北市:東都書籍株式會社,1945年,昭和20年1月)。
增田福太郎,《臺灣の宗教》(東京市:養賢堂,1939年,昭和14年5月)。
臺灣總督府,《臺灣青年讀本》,(台北市:臺灣教育會,1943年,昭和18年8月)。
臺灣總督府文教局社會課,《臺灣ニ於ケル神社及宗教》(台北市:臺灣總督府,1943年,昭和18年)。
齊籐拙堂(齊籐德藏),《海外異傳》(惜陰書屋藏版,1850年,嘉永3年庚戌,清道光30年)。
館森鴻,<鄭成功略傳>,連載於《臺灣慣習記事》第二卷第1~3號(台北市:臺灣慣習研究會,1902年,明治35年1~3月)。
濱田恒之助、大山長資,《我が殖民地》(東京:富山房,1928年,昭和3年)。
鷹取岳陽,《台灣紅淚史》,收錄於:鷹取岳陽 編,《國姓爺後日物語‧附錄:台灣紅淚史》(台北:愛國婦人會台灣支部,1914年,大正3年)。
三、日治時期台灣漢人傳說
1.中文
李獻璋,《台灣民間文學集》,1936年刊(台北市:龍文,1989年2月重印)。
2.日文
片岡巖,《台灣風俗誌》(台北市:台灣日日新報社,1921年,大正10年,民國10年;東京都:青史社翻印,1983年)。
伊能嘉矩,《臺灣文化志》全三卷(東京市:刀江書院,1928年,昭和3年;台北:南天書局翻印,1994年;中文編譯本:臺灣省文獻會編譯,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1年)。
東方孝義,《台灣習俗》(台北市:同人研究會初版,1942年,昭和17年;台北市:南天書局翻印二刷,1997年12月)。
曾景來,《臺灣宗教と迷信陋習》(台北市:臺灣宗教研究會,1939年,昭和14年)。
臺灣慣習研究會,《臺灣慣習記事》共七卷(臺北市:臺灣總督府臺灣慣習研究會,1901年,明治34年,1月~1907年,明治40年8月;台北市:古亭書屋翻印,1969年)。
(二)專書
中文
余宗信編著,《明延平郡王台灣海國紀》(台北市:台灣商務,1955年11月台一版)。
卓宗華,《清代台灣的商戰集團》(台北市:台原出版社,1990年)。
吳文星,《台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台北市:正中書局,1992年)。
紀詳、黃天健,《海天孤憤——鄭成功復國史事》(台北市:正中書局,1958(民47)年)。
陳致平,《鄭延平郡王史蹟》(台中市:藝聲出版社,1954年7月修正再版)。
陳三井等著,《鄭成功全傳》(台北市:台灣史蹟研究中心,1979年)。
陳光興、蔡明發 共同執行主編,《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Movement期刊發表會》手冊(新竹:清華大學亞太卅文化研究室,2000年)。
梁漢臣,《鄭成功傳》(台北:益群出版社,1985年)。
黃典權 編著,《臺灣外紀研究》(《台南文化》五卷二期抽印本,台南:海東山房藏版,1956年10月)。
------,《鄭成功復臺三百年史畫》(台北市:中華文化出版事業社,1961年)。
------,《鄭成功與台灣》(台灣史蹟源流會,1987年)。
------,《鄭成功史事研究》(台北市:台灣商務,1996年9月二版)。
游鑑明,《日據時期台灣的女子教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專刊(20),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1988年)。
黃美英,《臺灣媽祖的香火與儀式》(台北市:自立晚報,1994年)。
楊雲萍,《南明研究與台灣文化》,(台北:台灣風物雜誌社,1993年10月)。
福住信邦著,葉珠算譯,《鄭成功的日本母親》(台北縣:稻田,1992年1月)。
蔡麟祥等(清) 修,林豪(清) 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編,《澎湖廳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年)。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歷史研究室編,《鄭成功研究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南昌市:江西人民,1989年8月)。
Bocock,Robert(波寇克)著,田心喻譯,《文化霸權》,台北市:遠流,1991年10月(譯自Hegemony,London:Tavistock Publication,1986)。
Burke ,Peter著,許綬南譯,《製作路易十四》,台北:麥田,1997年(譯自: The Fabrication of Louis XIV,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92)。
C.E.S.(揆一)著,李辛陽、李振華譯,《鄭成功復台外記二卷‧附錄一卷》,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65年。
Duara , Prasenjit(杜贊奇)著,王福明 譯,《文化、權力與國家——1900-1942年的華北農村》(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4年;該書譯自:Culture,Power and the State:Rural North Chin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
Hobsbawm,Eric J.(霍布斯邦)著,李金梅譯, 《民族與民族主義》,台北:麥田,1997年(譯自Nations and Nationalism since 1789,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second edition)。
Joll,James(約爾,詹姆斯)著,石智青譯,《葛蘭西》(A. Gramsci),台北市:桂冠,1992年1月。
日文
井上清著,宿久高譯,《日本帝國主義的形成》(台北市:華世,1986年;譯自:《日本帝國主義の形成》,東京都:岩波,1968年)。
石原道博著,日本歷史學會編,《國姓爺》(東京都:吉川弘文館,1959年,昭和34年4月第一版;1986年,昭和61年4月新裝版)。
何竹繁俊,《近松門左衛門》(東京都:吉川弘文館,1988年,日本昭和63年,新裝版)。
寺尾善雄,《明末の風雲兒鄭成功》(東京都:東方書店,1986年6月)。
伴野朗,《南海の風雲兒‧鄭成功》(東京都:講談社,1994年9月)。
林重太發行,《鄭成功と同時代史研究:目錄、解說、展望》(長崎市:鄭成功と同時代史研究會,1994年)。
信夫清三郎著,呂萬和等譯,《日本近代政治史》第3卷(台北市:桂冠,1990年)。
宮本延人,《日本統治時代台灣における寺廟整理問題》(奈良:天理教道友社,1988年)。
蔡錦堂,《日本帝國主義下台灣の宗教政策》(東京都:同成社,1994年)。
西文
Anderson,Benedict,Imagined Commuities(New York and London:Verso,1991).
Croizier,Ralph C.(郭適),Koxinga and Chinese Nationalism:History,Myth,and the Hero.The East Asian Research Center , Harvard East Asia Monographs,No.67 (Cambridge,MA and Lond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7).
Gellner , Ernest , Nations and Nationalism (Oxford:Blackwell,1983).
Gramsci,Antonio , Selections from the Prison Notebooks , eds. and trans. by Quintin Hoare and Geoffrey Nowell Smith (London:Lawrence and Wishart,1971).
Keene,Donald , The Battle of Coxinga : Chikamatsu’s Puppet Play , Its Background and Importance (London : Taylor’s Foreign Press , 1951)。
Struve,Lynn(司徒琳),The Southern Ming,1644-1662 (Yale University Press,1984).
Tsurumi , E. Patricia , Japanese Colonial Education in Taiwan,1895-1945.Harvard East Asian Series No.88 (Cambridge , MA and Lond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7).
Weller,Robert P.,Resistance,Chaos and Control in China:Taiping Rebels,Taiwanese Ghosts and Tiananmen (Seattle: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1994).
(三)論文
中文
二宮一郎,〈日本鄭成功研究的一個觀察——日本型華夷意識與《國姓爺合戰》〉,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歷史研究室編,《鄭成功研究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南昌市:江西人民,1989年8月),頁357-369。
方孝謙,〈西來庵事件的象徵意義初探——果報、財富與兩性關係在有關善書中的鋪演〉,張炎憲、陳美蓉、黎中光編,《台灣近百年史論文集》(台北市: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6年8月)。頁213-234。
-------,〈如何研究象徵霸權〉,《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集刊》第78期(台北:中研院民族所,1995年),頁1-34。
石萬壽,〈明鄭時期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台灣風物》39卷4期,(台北:臺灣風物雜誌社,1989年12月)。
朱家慧,<兩個太陽下的台灣作家——龍瑛宗與呂赫若研究>(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6月)。
呂紹理,<水螺響起——日據時期台灣人民生活作息>(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4年)。
吳密察,<書目解題>,收錄於陳三井總纂,《鄭成功全傳》(台北市:臺灣史蹟研究中心,1979年6月),頁453-461。
周婉窈,〈從比較的觀點看台灣與韓國的皇民化運動(1937-1945)〉,收錄於張炎憲、李筱峰、戴寶村主編《台灣史論文精選(下)》(台北:玉山社,1996年)。頁.161-201(原載於《新史學》第5卷第2期,1994年6月)。
周明德,<國姓爺鄭成功的威名震動東瀛>,載於《史聯雜誌》第19期,1991年12月,頁167-170。
林淇瀁,〈日治時期台灣文化論述之意識型態分析——以《台灣新民報》系統的「同化主義」表意為例〉,張炎憲、陳美蓉、黎中光編,《台灣近百年史論文集》(台北市: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6年8月),頁41-62。
林呈蓉,〈國姓爺「日本乞師」之再考〉,《台灣風物》45卷1期(台北:臺灣風物雜誌社,1995年3月),頁15-32。
吳文星,〈如何看待日據時代台灣史〉,《學術演講專輯 第12輯》(台北:台灣師大,1996年)。頁415-426。
------,〈日本據台前對台灣之調查與研究〉,《第一屆台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臺灣師大文學院、臺灣師大人文教育研究中心,1994年12月),頁567-576。
官鴻志,<青春的火焰:大革會成立經緯>,刊於《人間》第24期(台北市:人間雜誌社,1987年10月),頁76-92。
康豹(Paul Katz),<呂洞賓信仰與全真教的關係>,收錄於林富士、傅飛嵐 主編,《遺跡崇拜與聖者崇拜》(台北:允晨,1999年),頁101-134。
陳芳明,<鄭成功與施琅——台灣歷史人物評價的反思>,收錄於張炎憲、李筱峰、戴寶村編《台灣史論文精選(上)》(台北市:玉山社,1996年9月)。頁135-155。
曹永和,〈環中國海域交流史上的台灣和日本〉,收錄於張炎憲、李筱峰、戴寶村編《台灣史論文精選(上)》(台北市:玉山社,1996年9月)。頁103-134。
------,〈鄭氏時代之台灣墾殖〉,
〈從荷蘭文獻談鄭成功之研究〉,《台灣早期歷史研究》(台北市:聯經,1979年7月初版)。
連景初,<明延平郡王祠沿革考>,收錄於專輯編輯委員會編,《鄭成功復台三百週年紀念專輯》(台北市:海內外鄭氏宗親會,1962年4月),頁85-90。
張炎憲,〈日治時代台灣史的研究定位〉,《台灣史田野研究通訊》26期,1993年3月。頁10-14。
游鑑明,〈日據時期公學校女教師的搖籃——台北第三高等女學校1897-1945〉〉,收入賴澤涵主編《台灣光復初期歷史》(台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93年)。
溫國良,<日據初期台南延平郡王祠「改號」與「列格」始末>,刊於《台南文化》新47期,1999年9月,頁33-57。
雍叔,〈開山王廟〉,收錄於專輯編輯委員會編,《鄭成功復台三百週年紀念專輯》(台北市:海內外鄭氏宗親會,1962年4月),頁93。
婁子匡,<鄭成功傳說之整理>,刊於《臺灣文獻》第一期(台北市:台北市文獻委員會,1962年6月),頁101-130。
楊雲萍,<日人的鄭成功「尊重」政策>,收錄於《臺灣的文化與文獻》(台北:臺灣風物雜誌社,1990年1月),頁175-8。
楊雅慧,<戰時體制下的台灣婦女(1937-1945)——日本殖民政府的教化與動員>(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蔡蕙如,<與鄭成功有關的傳說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7月)。
劉書彥,〈探究日本語教科書中殖民地統治者對台灣社會之觀點〉,《台灣風物》46卷3期,1996年9月。頁15-71。
賴翔雲,<鄭成功文獻解題>,收錄於專輯編輯委員會編,《鄭成功復台三百週年紀念專輯》(台北市:海內外鄭氏宗親會,1962年4月),頁213-224。
讀史齋,<鄭成功生母死難考>,收錄於專輯編輯委員會編,《鄭成功復台三百週年紀念專輯》(台北市:海內外鄭氏宗親會,1962年4月),頁110-3。
日文
山鹿光世(平戶市市長),鄭拯人譯,<鄭成功與平戶>,收錄於專輯編輯委員會編,《鄭成功復台三百週年紀念專輯》(台北市:海內外鄭氏宗親會,1962年4月),頁183-5。
石原道博,〈國性爺合戰の英譯本など〉,《台灣風物》4卷10期(台北:臺灣風物雜誌社,1954年10月),頁32-39。
------,<國姓爺回想>,載於《臺灣風物》第6卷第1期(台北:臺灣風物雜誌社,1956年1月),頁9-16。
------,振瀛譯,<關於「鄭氏碑」>,收錄於專輯編輯委員會編,《鄭成功復台三百週年紀念專輯》,頁185。
板澤武雄,<伊能先生小傳>,收錄於:伊能嘉矩,《臺灣文化志》上卷(東京市:刀江書院,1928年,昭和3年;台北:南天書局翻印,1994年;中文編譯本:臺灣省文獻會編譯,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1年),頁1-18。
松永正義,<臺灣領有論の系譜>,收錄於臺灣近代史研究會編,《臺灣近現代史研究》創刊號(東京都:龍溪書社,1978年4月),頁5-39。
橫森久美,<臺灣における神社——皇民化政策との關連において——>,收錄於收錄於臺灣近代史研究會編,《臺灣近現代史研究》第4號(東京都:龍溪書社,1982年10月),頁187-221。
西文
Burke,Peter,“Hegemony and Resistance , ” in History and Social Theory (Cambridge,UK:Polity Press,1992),pp.84-88.
Chou,Wan-yao(周婉窈), “ The Kominka Movement:Taiwan under Wartime Japan,1937-1945, “ Ph.D. dissertation,Yale University,1991.
Choi,Chungmoo,“The Discourse of Decolonization and Popular Memory:South Korea , ” in Tani E. Barlow eds.,Formations of Colonial Modernity in East Asia (Durham and London:Duke University Press,1997),pp.349-372.
Christy,Alan S.,“The Making of Imperial Subjects in Okinawa , ” in Tani E. Barlow ed.,Formations of Colonial Modernity in East Asia (Durham and London:Duke University Press,1997),pp.141-169 .
Gann,Lewis H., “Western and Japanese Colonialism:Some Preliminary Comparisons , ” in Ramon H. Myers and Mark R. Peattie eds., The Japanese Colonial Empire,1895-1945 (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4),pp.497-525.
Gerstle,C. Andrew , “Heroic Honor:Chikamatsu and the Samurai Ideal ,” in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Volume 57 : Number 2 (Cambridge,Ma : 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 , December 1997), pp.307-381。
Tsurumi , E. Patricia,(鶴見)“Colonial Educaton in Korea and Taiwan”, in Ramon H. Myers and Mark R. Peattie eds., The Japanese Colonial Empire,1895-1945 (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4),pp.275-311.
Watson , James L., “Standardizing the Gods:The Promotion of T’ien Hou (“Empress of Heaven”)Along the South China Coast,960-1960 , ” in David Johnson,Andrew J. Nathan,and Evelyn S. Rawski eds.,Popular Culture in Late Imperial China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5), pp.292-324.
指導教授 康豹(Paul R. Katz) 審核日期 2000-7-18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