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7121005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41 、訪客IP:18.116.85.72
姓名 許嫚真(Mann-Jane Sh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韓非子》<解老>、<喻老>之研究
相關論文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之研究★ 熊十力春秋外王學研究
★ 老子法自然的美學★ 成玄英莊學研究
★ 商君書與商鞅治道之研究★ 道法合流的慎到思想
★ 孟子立命與王充命定之比教研究★ 楊簡心、經學問題的義理考察
★ 《尹文子》之研究★ 《管子》四篇思想研究
★ 《白虎通》研究─《白虎通》暨《漢禮》考★ 荀子禮論思想之研究
★ 莊子修養論工夫次第研究★ 老莊道家善惡觀之研究
★ 從「任勢為治」說的形成論韓非思想的蛻變★ 《忠義水滸全書》的義理闡釋--從人性、權力與符號的角度分析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韓非子》<解老>、<喻老>之研究
摘 要
<解老>、<喻老>二篇是最早對《老子》文句的注疏,本文擬討論此二篇對《老子》思想之援引與創發。第一章探討當前研究現況與既有成果,並界定研究範圍與所依據的研究材料。
第二章哲學問題之思想史考察,以「分家不分人」之觀點,重新檢討韓非之學,同意《韓非子》中既有韓非本人之自著,亦即摻雜韓非子後學作品。
第三章<解老>「道論」道實體化的轉向詮釋,主要探討<解老>對《老子》道論的義理新詮,<解老>以為,道不再是形上智慧的表現,而是萬事萬物的普遍法則,強調認識和掌握客觀規律的必要性。
第四章<解老>「德論」與《老子》修養工夫之比較,<解老>轉換《老子》之修養工夫為君主御臣權術,要君主守靜以待天下動,則天下皆在君主掌握之中。並且<解老>在解釋儒家仁義思想是有所取捨,並未完全及於孔孟儒學的全部內涵。
  第五章是有關<喻老>的探討。<喻老>將許多的歷史故事比附於《老子》章句之下,使《老子》之體道哲學有了具體可感的呈現。本文分權謀、重勢與法治思想三方面加以討論。
  第六章結論,<解老>、<喻老>的思想內容與《老子》不同,但是作為一個理論的詮釋者而言,它無疑是成功的,不但是後來的漢代黃老學說的開拓者,而且還完善了韓非法術勢學說的不足,以道論德論之長,成為韓非哲學思想的理論根基,雖然其中論說不免有牽強附會之處,但瑕不掩瑜,其所閃爍的政治智慧則萬古長青。
關鍵字(中) ★ 先秦哲學
★ 韓非子
★ 喻老
★ 解老
★ 老子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韓非子》<解老>、<喻老>之研究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目的................ 1
第二節 當前研究現況與既有成果.............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之界定與研究材料之依據......... 8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預期成果..............14
第二章 <解老>、<喻老>哲學問題之思想史考察 .....17
第一節 周文疲弊下之諸子百家.............17
一 諸子百家興起之背景............17
二 《老子》在道家思想的根源地位 .......23
第二節 道法結合之歷史契機..............25
一 道法兩家學說之交會............25
二 韓非所處之時代環境............26
三 《老子》與韓非之學的合流與傳承 ......29
第三節 <解老>、<喻老>作者問題探究........31
     一 作者問題之考察..............31
     二 對年代及作者之辨析推定..........37
第三章 <解老>「道論」道實體化的轉向詮釋.......43
 第一節 道論在先秦之發展...............44
 第二節 《老子》「道」性格之釐定............47
     一 道之雙重性:無與有............47
     二 「道為實現原理」義之釐定.........49
第三節 <解老>對《老子》道論的義理新詮.......63
     一 道為萬物之本源..............63
     二 「理」範疇之提出.............68
     三 行為處事須緣理而行............73
     四 援道入法.................76
第四章 <解老>「德論」與《老子》修養工夫之比較....79
第一節 《老子》「德論」之建構.............79
一 「德」字在先秦思想之意義..........79
二 《老子》「德」之意涵............81
三 道、德在人生修養之地位..........84
 第二節 韓非對《老子》「德論」之理解 .........88
     一 韓非「德論」之意義............88
     二 「虛靜」思想之內容............89
 第三節 <解老>與儒家思想之對話...........96
     一 儒家仁義禮之內容.............96
     二 《老子》對禮樂文化之反思與批判 .....105
     三 <解老>關於儒家思想之省察.......107
  
第五章 <喻老>之理論意義..............115
 第一節 權謀思想的浮現...............116
第二節 重勢思想的凸顯...............122
第三節 法治思想的運用...............128
第六章 結論.....................133
<解老>、<喻老>與「王弼注本」《老子》篇章對照表..139
文獻資料與參考書目..................147
參考文獻 文獻資料與參考書目
一、專著
(一)古籍部分(依書名筆劃順序排列)
【經】
十三經注疏.孟子注疏 臺北 藝文出版社 1997年
十三經注疏.尚書注疏 臺北 藝文出版社 1997年
十三經注疏.論語注疏 臺北 藝文出版社 1997年
十三經注疏.禮記注疏 臺北 藝文出版社 1997年
四書章句集注
春秋左傳注 朱熹
楊伯峻注 臺北 學海出版社
高雄 復文圖書出版社 1976年
1991年
【史】
史記會注考證 瀧川龜太郎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93年
漢書 班固著 北京 中華書局 1997年
戰國策 劉向編
高誘注 臺北 世界書局 1997年
讀通鑑論
王夫之 臺北 河洛圖書出版社 1976年
【子】
王弼集校釋(上) 樓宇烈 北京 中華書局 2000年
老子道德經憨山註 憨山大師 臺北 新文豐出版社 1996年
老子翼 焦竑 臺北 廣文書局 1993年
帛書老子校注 高明 北京 中華書局 1996年
荀子集解 王先謙 臺北 世界書局 1965年
荀子集釋 李滌生 臺北 學生書局 1994年
荀子新注 北大哲學系 臺北 里仁書局 1983年
莊子通、莊子解 王夫之 臺北 里仁書局 1995年
莊子集釋 郭象注
郭慶藩集釋 北京 中華書局 1982年
黃帝四經今註今釋 余明光 湖南 岳麓書社 1993年
管子校釋 顏昌嶢 湖南 岳麓書社 1996年
增訂韓非子校釋 陳啟天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4年
韓非子全譯 張覺 貴陽 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5年
韓非子集解 王先慎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9年
韓非子釋評 朱守亮 臺北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992年
【其他】
說文通訓定聲 朱駿聲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94年
說文解字注 許慎撰
段玉裁注 臺北 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
(二)近人著作(依書名筆劃順序排列)
21世紀的儒道 王邦雄 臺北 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9年
十批判書 郭沬若 北京 東方出版社 1996年
中國人文精神之發展 唐君毅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74年
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 徐復觀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4年
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 劉澤華主編 天津 南開大學出版社 1994年
中國古代哲學史 胡適 臺北 遠流出版社 1993年
中國法家哲學 王讚源 臺北 東大圖書公司 1991年
中國法家概論 陳啓天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中國思想史(上) 韋政通 臺北 水牛出版社 1996年
中國思想史綱 侯外廬主編 臺北 五南圖書公司 1993年
中國思想史論集 徐復觀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93年
中國思想通史第一卷 侯外廬等著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年
中國思想通俗講話 錢穆 臺北 東大圖書公司 1980年
中國政治思想史(一) 蕭公權 瀋陽 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8年
中國政治思想史-先秦卷 劉澤華主編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6年
中國哲學十九講 牟宗三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95年
中國哲學史新編(上卷) 馮友蘭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8年
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卷一 唐君毅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92年
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 唐君毅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93年
中國哲學發展史 任繼愈 北京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年
中國哲學論集 陳榮捷 臺北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1994年
中國哲學論集 王邦雄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83年
中國學術思想史 林啟彥 臺北 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996年
孔孟荀哲學 蔡仁厚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84年
王弼老學之研究 高齡芬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92年
生命的大智慧-老子的現代解讀 王邦雄 臺北 漢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3年
先秦兩漢道家思想研究 張遠華 吉林 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8年
先秦法家思想史論 王曉波 臺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92年
先秦政治思想史 梁啟超 臺北 東大圖書公司 1993年
先秦道法思想講稿 王叔岷 臺北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1992年
先秦諸子繫年 錢穆 臺北 東大圖書公司 1990年
老子-年代思考與思想新詮 劉笑敢 臺北 東大圖書公司 1997年
老子的哲學 王邦雄 臺北 東大圖書公司 1993年
老子思想的史官特色 王博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93年
老子哲學之詮釋與重建 袁保新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97年
老子通 周英、古隸 臺北 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5年
老子論集 鄭良樹 臺北 世界書局 1983年
老莊思想論集 王煜 臺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93年
西漢前期思想與法家的關係 林聰舜 臺北 大安出版社 1991年
兩漢思想史(卷一) 徐復觀 臺北 學生書局 1999年
兩漢思想史(卷二) 徐復觀 臺北 學生書局 1979年
周秦道論發微 張舜徽 臺北 木鐸出版社 1998年
孟子哲學與先秦思想 高柏園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96年
政道與治道 牟宗三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91年
秦漢新道家略論稿 熊鐡基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4年
荀子與中國文化 張曙光 河南 河南大學出版社 1997年
國家的秩序-韓非子 張素貞 臺北 時報圖書公司 1981年
黃老之學通論 吳光 浙江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6年
黃老學論綱 丁原明 臺北 山東大學出版社 1997年
新編中國哲學史(卷一) 勞思光 臺北 三民書局 1990年
經子解題 呂思勉 香港 三聯書店 2001年
漢代思想史 金春峰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院 1987年
稷下爭鳴與黃老新學 胡家聰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8年
稷下學研究-中國古代的思想自由與百家爭鳴 白奚 北京 三聯書店 1998年
諸子通考 蔣伯潛 臺北 正中書局 1991年
儒道之間 王邦雄 臺北 漢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4年
戰國史 楊寛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7年
戰國時期的黃老思想 陳麗桂 臺北 聯經出版社 1991年
韓非 李甦平 臺北 東大圖書公司 1998年
韓非子考證 容肇祖 臺北 臺聯國風出版社 1972年
韓非子析論 謝雲飛 臺北 大林出版社 1973年
韓非子的人生哲學 阮忠 臺北 揚智文化事業公司 1994年
韓非子的哲學 王邦雄 臺北 三民書局 1993年
韓非子思想管窺 蔡榮桐 臺北 臺灣書店 1988年
韓非子思想體系 張素貞 臺北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1974年
韓非子研究 趙金海 臺北 正中書局 1967年
韓非子通論 姚蒸民 臺北 東大圖書公司 1999年
韓非子喻老篇析論 張素貞 臺北 巨人出版社 1957年
韓非子評論 熊十力 臺北 學生書局 1978年
韓非子釋要 徐漢昌 臺北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1986年
韓非之著述及思想 鄭良樹 臺北 學生書局 1993年
韓非思想的歷史研究 張純、王曉波 臺北 聯經出版社 1994年
韓非思想體系 王靜芝 臺北 輔仁大學文學院 1979年
韓非哲學研究 高柏園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94年
二、學術論文
(一)學位論文(依篇名筆劃順序排列)
《道德經》與《黃老帛書》「道論」的比較研究 謝君直 私立南華大學哲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2000年
《韓非子》的治國思想 曾國祕 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8年
《韓非子》的道家色彩 倪麗菁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6年
司馬遷黃老理論之研究 鄭圓鈴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7年
先秦法家「道法」思想的哲學研究 王照坤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1999年
韓非子思想研究-道在韓非子思想中的意義及其開展 蔡汀霖 私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1992年
韓非子思想淵源之研究 孫邦盛 私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1985年
韓非子解老、喻老研究 唐淑貞 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0年
韓非子與黃帝四經之比較研究 郭美玲 私立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2年
韓非與道家思想 戴玉珍 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3年
韓非學歸本於黃老析探 陳伯适 國立政治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0年
(二)期刊論文(依篇名筆劃順序排列)
《黃老之學新論》讀後的幾點思考 許抗生 中國哲學史 1993年第5期
道家思想及其現代意義 崔大華 文史哲 1995年第1期
法家反人文思想之歷史觀 韋政通 民主潮第7卷第4期 1957年2月
法家與中國文化 鄭良樹 大陸雜誌第92卷第1期 1996年1月
秩序與創新-從文化治療學的角度省思道家哲學的現代義涵 袁保新 鵝湖月刊第27卷第2期總314 2001年8月
從《經法》等佚書四篇與《韓非子》思想之關係論韓非之學本於黃老之說 康韻梅 中國文學研究第6 期 1992年5月
從古代禮刑的運用探討法家的來歷 沈剛伯 大陸雜誌第47卷第2期 1973年8月
黃老思想源流 劉蔚華 文史哲第172期 1986年1月
道家流變史論 莊萬壽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報第36期 1990年
漢初黃老思想下「禮法」合流之探析 詹哲裕 復興崗學報第52期 1994年9月
稷下學宮與百家爭鳴 張秉楠 歷史研究 1990年第5期
論「歸本於黃老」-韓非子論「道」 王曉波 臺大哲學論評 第22期
論司馬遷述慎到申不害及韓非之學 王叔岷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54卷第1期 1983年3月
論韓非<解老>和<喻老> 李定生 道家文化研究第10輯 1996年8月
韓非子治道論評析 鄭力為 鵝湖第9卷第3 期 1983年9月
韓非子思想及其批判 趙雅博 大陸雜誌第80卷第6期 1990年6月
韓非子政治思想之背景和淵源九論 盧瑞鍾 社會科學論叢第37期 1989年3月
韓非子政治哲學之開展與極成 高柏園 中國文化月刊第92期 1987年6月
韓非子政治哲學的理論根基 高柏園 中國文化月刊第63期 1985年1月
韓非形名觀念之探析 康韻梅 中國文學研究第5 期 1991年5月
韓非法思想的特色及其歷史意義 楊日然 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1期 1972年
韓非思想的哲學基礎 王曉波 食貨第11卷第9期 1981年12月
韓非思想與道家的關係 鄭忠振 中師語文第2期 1992年5月
韓非哲學的主要內容 高柏園 淡江學報33 期 1994年3月
韓非與老子 陳奇猷 道家文化研究第6輯 1995年6月
韓非學術源於老子說 羅宗濤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第8號 1964年6月
韓非融儒道法三家成學考 呂凱 東方雜誌第23卷第3期 1989年9月
指導教授 王邦雄(Pang-hsiung Wang) 審核日期 2002-7-15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