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712501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4 、訪客IP:3.139.62.103
姓名 蕭景文(Ching-Wen Hsiao)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
論文名稱 平溪地方經濟之歷史考察
相關論文
★ 牛肉成為台灣漢人副食品的歷史觀察★ 日治時期屏東平原糖業之研究
★ 日治時期台灣青年團之研究★ 新竹地區客家人媽祖信仰之研究
★ 戰後北臺灣縣市志纂修之研究★ 戰後台東學校教育的發展(1945~1987) —以初等教育與中等教育為例
★ 日治時期台灣陸路交通建設之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位於台北盆地以東的平溪鄉,是基隆河發源地所在,同時,地質構造中的古老沉積岩地層中富含的煤炭,是二十世紀的平溪地域賴以興盛的重要資源,且平溪地域尚因具有保存最為完整的地層而得以「石底層」為代表性地層之命名。此外,來自南北兩側山地的河流匯流,豐富了與台北盆地生命史密切相關的基隆河水源,並由於河流與地層構造不停作用的結果,在地域內形成超過30座以上的瀑布,其中以「台灣的尼加拉瀑布」-十分寮瀑布最為著名。
乾隆中葉以後,由於台灣各地平原地區已幾乎開闢殆盡,持續移入台灣的移民開始進墾淺山丘陵地帶。嘉慶25年(1820),以前汀州教諭胡克修為首組成的「金協福」墾號,正式在平溪地域內展開拓墾事業,其向擁有地域內地權的平埔族金包里、大雞籠、毛少翁三社承墾以十分寮為中心,東北至瑞芳苧仔潭、東至三貂山、石壁坑、西至石碇大湖格、南至平溪南端竿蓁林大山(伏獅山脈)、北至暖暖、中心崙的廣闊區域。
漢人入墾後,利用邊際土地種植作物,同時保留屬於原地貌特色的稱呼,以「坑」及植物命名之地名為多。清末台灣與對岸行郊貿易興盛時期,大菁藍染產業利潤大好,平溪因地形、氣候條件合宜,居民遂廣植大菁、製造藍靛,也因此吸引更多移民移入。但北部地區的藍染產業很快變為茶葉種植所取代,平溪山區緩坡地也更廣泛被闢為茶園,並成為台灣優良茶產區之一。
日治時期開始,殖民政府在台灣展開許多農業改革工作,包括肥料使用、作物種類及品種選擇等,其中最重要的一項為蓬萊米的引進。但是,平溪地區的蓬萊米種植面積及產量在日治時期並未見提昇,其真正為平溪農民接受並普遍種植,在面積產量上超越在來米,要到戰後1970年代以後。
二十世紀初,平溪煤礦業開始發展,尤以台陽顏家在1920年代進行台陽礦業線鐵路建設後,展開鐵路沿線礦場進行大規模開採的發展。但整體而言,平溪煤礦業是在殖民政府與外地資本家結合下開始發展的,平溪本地僅有極少數人曾經參與地方內的煤礦事業。而即使是煤礦業興盛時期,大量從事礦坑基層工作的平溪居民,只是被動地出賣勞力換取工資報酬,至於地方產業及整體發展,並未曾因礦業的榮景而得以轉型或提昇。地方精英或有力人士除了在地方的基礎教育事業及寺廟的建立上有使力點之外,並無法造成其他方面的改變。
這樣的侷限則造成戰後平溪地方發展的窘境。戰後六、七○年代開始,台灣農業部門在政府長期以農養工的政策下,導致農業破產的惡果顯現,農民失去力農意願,同時,平溪又遭遇煤礦業衰落的衝擊,原本賴以維生的農礦業基礎同時失去,加上大台北地區在政府經濟政策扶植下展開高度的工商業發展,平溪人口於是大量外移。在台北都會圈因經濟發展而「昇」的對比下,強烈突顯出平溪因產業型態、人口組成、交通條件等限制,成了一個沒落的、未被編入區域經濟分工中的都會邊陲的無力困境。
關鍵字(中) ★ 平溪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前 言 ………………………………………………………………1
第一章 平溪自然環境 ……………………………………………5
第一節 平溪地質與地形…………………………………………………5
第二節 河流與瀑布………………………………………………………6
第三節 全台雨量最豐沛之地……………………………………………8
第四節 地名反映之環境與生態特徵……………………………………10
第二章 清代台北盆地東緣丘陵地區的拓墾 ……………………12
第一節 清代台北盆地以東淺山丘陵地區的拓墾………………………12
第二節 十分寮埔漢拓墾的合作與地權爭議……………………………25
第三節 漢人在十分寮地域的拓墾………………………………………37
第三章 藍染、水稻、甘藷與茶葉 ………………………………53
第一節 大菁與藍染………………………………………………………53
第二節 水稻、甘藷及其他經濟作物……………………………………62
第四章 煤礦業與地方發展 ………………………………………93
第一節 礦場的開設………………………………………………………93
第二節 平溪線鐵路的興築………………………………………………103
第三節 煤礦業發展對平溪的影響………………………………………109
第四節 平溪地域內的族群、姓氏、家族與寺廟………………………125
結 語…………………………………………………………………………136
參考書目
表 次
表1-1 東勢村火燒寮觀測站雨量紀錄………………………………………9
表1-1-1 石碇鄉石碇村觀測站雨量紀錄………………………………………9
表1-1-2 坪林鄉坪林村、水德村觀測站雨量紀錄……………………………9
表2-1 1871年基隆河、新店溪中、上游漢人街庄…………………………13
表2-2 淡蘭各線通路開闢紀錄年代表………………………………………16
表2-3 安溪渡台祖抵台時間及地區分布……………………………………21
表2-4 淡水廳歷年田園面積…………………………………………………22
表2-5 清代淡水廳人口增加情形……………………………………………22
表2-6 1926年台北地區各街庄人口籍貫別統計……………………………24
表2-7 北港社轄下各社屯丁數及養贍埔地位置……………………………33
表2-8 十分寮庄佃戶田租額及面積…………………………………………39
表2-9 平溪契字摘要一覽表…………………………………………………48
表2-10 1896年9月平溪地區庄落及人口……………………………………51
表3-1 台北廳既往製藍者與製藍量…………………………………………57
表3-2 台北廳既往山藍栽種地分佈及現況…………………………………58
表3-3 泥藍製造業者及其產量………………………………………………61
表3-4 1905年平溪水田土地等則及收穫量•與汐止、七堵、瑞芳比較…63
表3-5 1905年平溪旱田土地等則及收穫量•與汐止、七堵、瑞芳比較…63
表3-6 平溪土壤類別面積統計………………………………………………64
表3-7 平溪地區土地利用情形………………………………………………64
表3-8 平溪地區歷年耕地面積………………………………………………65
表3-9 平溪歷年農業人口……………………………………………………66
表3-10 地主擁有耕地面積變化………………………………………………67
表3-11 耕作者經營耕地面積…………………………………………………67
表3-12 平溪地區歷年第一期稻作統計………………………………………69
表3-13 平溪地區歷年第二期稻作統計………………………………………69
表3-14 日治時期台灣稻米產量主要類型的變化……………………………70
表3-15 平溪地區自給肥料可能生產量………………………………………71
表3-16 平溪地區自給肥料消費量……………………………………………71
表3-17 平溪庄販賣肥料作物別施肥量………………………………………71
表3-18 1922、1923年平溪地區甘藷品種及栽種概要 ……………………71
表3-19 平溪歷年甘藷收穫量 ………………………………………………72
表3-20 平溪庄1921年茶樹栽種數量及種類………………………………73
表3-21 1922年及1923年調查平溪茶樹種植情形…………………………73
表3-22 1937年調查平溪庄全境茶樹品種及栽種面積 ……………………73
表3-23 平溪地區烏龍茶及包種茶產量比較…………………………………74
表3-24 平溪歷年植茶戶數及面積……………………………………………75
表3-25 平溪歷年粗製茶統計…………………………………………………75
表3-26 平溪茶業公司…………………………………………………………76
表3-27 蔬菜種植面積及收穫統計……………………………………………76
表3-28 平溪生產水果統計……………………………………………………78
表3-29 平溪歷年豬隻飼養……………………………………………………79
表3-30 平溪歷年飼養牛隻頭數………………………………………………80
表3-31 平溪歷年屠宰家畜數量………………………………………………81
表3-32 平溪林業及製材業者…………………………………………………81
表3-33 1918年平溪民有林野木材產額………………………………………82
表3-34 木炭製造………………………………………………………………82
表3-35 竹類產額………………………………………………………………83
表3-36 竹製品數量價值統計…………………………………………………83
表3-37 1924年平溪庄內利用指定道路運送物產種類及數量………………84
表3-38 戰後平溪稻米生產……………………………………………………86
表3-39 戰後平溪農業人口……………………………………………………88
表3-40 戰後平溪耕地面積……………………………………………………89
表3-41 戰後平溪雜糧作物生產………………………………………………89
表3-42 戰後平溪蔬菜生產量…………………………………………………90
表3-43 戰後平溪水果生產量…………………………………………………91
表3-44 戰後平溪茶葉生產……………………………………………………92
表4-1 日治時期平溪地區礦區及所有人……………………………………93
表4-2 1943年平溪礦區一覽…………………………………………………96
表4-3 戰後平溪主要礦場紀要………………………………………………99
表4-4 戰後平溪礦場開採起始及終止年份…………………………………100
表4-5:1 平溪煤產量-日治時期………………………………………………100
表4-5:2 平溪煤產量-戰後……………………………………………………101
表4-6 平溪線鐵路各站別運送旅客及貨物統計……………………………105
表4-7 平溪線鐵路歷年躉載貨運情形………………………………………106
表4-8 1935年基隆郡調查農礦業者一年收支情形…………………………109
表4-9 1920年、1930年平溪人口職業別統計 ……………………………109
表4-10 戰後平溪人口職業別統計……………………………………………110
表4-11 1896年平溪地域內庄落戶數及人口…………………………………112
表4-12 平溪日治時代人口統計………………………………………………113
表4-13 日治時期平溪人口遷徙情形…………………………………………115
表4-14 平溪日治時期人口出生死亡統計……………………………………116
表4-15 平溪戰後人口統計……………………………………………………117
表4-16 戰後平溪人口遷徙統計………………………………………………118
表4-17 戰後平溪各村人口數…………………………………………………123
表4-18 1926年平溪庄人口籍貫別統計………………………………………125
表4-19 平溪地區1932-1935年閩籍、粵籍及熟番人口統計 ………………125
表4-20 1956年調查平溪人口姓氏與籍別……………………………………126
表4-21 平溪鄰近鄉鎮閩籍人口姓氏排序 ……………………………………127
表4-22 1904、1905年什份寮部落與石底部落姓氏組成比較………………128
表4-25 泉州安溪胡姓渡台系譜………………………………………………130
表4-26 惠安胡姓渡台系譜……………………………………………………134
圖 次
圖1-1 平溪鄉內山岳、水系、瀑布位置…………………………………………8
圖2-1 同治10年淡水廳街庄聚落分布及北台設隘圖 …………………………17
圖2-2 清代淡蘭交通圖:三貂線…………………………………………………18
圖2-3 清代淡蘭交通圖:文山線…………………………………………………19
圖2-4 1926年台北地區各街庄漢人移民主要祖籍別及百分比…………………23
圖2-5 清代十分寮地域圖…………………………………………………………28
圖2-6 土田滋1985年台灣北部原住民族分類與分布體系………………………34
圖2-7 清代十分寮地域四鄰平埔族地權分布……………………………………36
圖3-1 製造泥藍之「菁壺」構造…………………………………………………60
圖3-2 傾斜地茶園設置諸項建議方式……………………………………………74
圖4-1 日治時期平溪礦坑分布圖…………………………………………………98
圖4-2 日治時期石底及十分寮歷年人口數比較 ………………………………112
圖4-3 1905-2000平溪人口數變化………………………………………………119
圖4-4 平溪地區聚落分布變化 …………………………………………………120
參考文獻 一、史料
《台灣公私藏古文書》,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藏。
《淡新檔案》(微捲),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藏。
《台灣族譜》(微捲),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藏。
《清末台灣海關歷年資料(1867—1895年)》,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出版,1997年。
《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明治44年(1911年)永久保存第80卷。
《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明治42年(1909)永久保存第52卷。
《台灣總督府高等林野公文類纂》,09880卷。
二、官方出版品
(一)公報
台北縣,《台北縣報》1896—1901年。
基隆廳,《基隆廳報》1901—1909年。
台北廳,《台北廳報》1901—1920年。
台北州,《台北州報》1920—1945年。
台北州編,《台北州公報》第2號、第5號、第8號,1925年8月、1926年2月、1926年8月。
(二)統計資料
1、日治時期
台北州編,《台北州統計要覽》,1919—1921年、1923年。
台北州編,《台北州統計書》,1924—1941年。
台北縣知事官房文書課編,《台北縣第三統計書》,1900年。
台北廳編,《台北廳統計書》第一—第四,1905—1918年。
台北廳編,《台北廳統計要覽》,1917—1918年。
台灣總督府企畫部編,《台灣現住人口統計》,1905—1942年。
台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1920年第一回台灣國勢調查(第三次臨時台灣戶口調查)要覽表》,1922年。
台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國勢調查結果中間報(台北州)》,1932年。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鐵道第三十一年報》〜《鐵道第三十九年報》、《昭和十三年度鐵道年報》,1929年至1938年。
深坑廳總務課編,《深坑廳第二統計書》,1905年。
深坑廳編,《深坑廳第四統計摘要》,1909年。
2、戰後
台北縣政府主計處,《台北縣統計要覽》1—50期,1951—2000年。
內政部,《台閩地區人口統計》。
經濟部水資源統一規劃委員會,《台灣地區雨量紀錄 一、北部區域》,1989年。
三、專書
(一)漢文專書
王世慶
1994《清代台灣社會經濟》,台北:聯經出版社。
1996《淡水河流域河港水運史》,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王志鴻、周守真
1994《台北縣的舊街》,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王銘銘
1997《村落視野中的文化與權力:閩台三村五論》,北京:三聯書店。
王鑫
1992《台灣的地形景觀》,台北:渡假出版社。
仇德哉
1983《台灣之寺廟與神明(四)》,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台北縣政府
1993《台北縣綜合發展計劃˙鄉鎮市建設發展計劃(二)》。
台北縣政府
1993《台北縣綜合發展計劃˙總體發展計劃》。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7《台北縣鄉土史料》,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出版。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譯,伊能嘉矩著
1991《台灣文化志》中譯本(下卷),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出版。
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山地農牧局編印
1986《山坡地土壤調查報告-台北縣、基隆市暨台北市》。
台灣省礦業研究會
1966《台灣礦業史》。
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63《清代台灣大租調查書》,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68《清季申報台灣紀事輯錄(一)》,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台灣總督府、台灣日日新報社合編
1921《新舊對照管轄便覽》,台北:成文出版社1999年重印本。
石再添
1997(三版)《台灣地理概論》,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司馬嘯青
1987《台灣五大家族》(上),台北:自立晚報社出版。
1988《櫻花‧武士刀—日本政要與台灣五大家族》,台北:自立晚報社出版。
平溪鄉公所
1997《平溪鄉志》,平溪鄉公所。
安倍明義
1987《台灣地名研究》,台北:武陵出版社。
余文儀
1962《續修台灣府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何兆欽編
… 《增編胡氏大族譜》,台灣分館藏微捲,編號1307043。
呂紹理
1998《水螺響起―日治時期台灣社會的生活作息》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吳政憲
1999《繁星點點:近代台灣電燈發展(1895-1945)》,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專刊29。
李文良
1999《中心與周緣—台北盆地東南緣淺山地區的社會經濟變遷》,台北:台北
縣立文化中心。
李鹿苹
1984《台灣小區域地理研究集》,台北:國立編譯館。
李瑞宗
1999《陽明山國家公園全區古道調查》,台北: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
管理處
周憲文
1958《日據時代台灣經濟史》,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周憲文譯,矢內原忠雄著
1985《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台北:帕米爾書店。
林再生
2000《平溪鄉煤礦史》,平溪鄉公所。
林朝棨
1960《台灣省通志稿 卷四 經濟志礦業篇》,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1960《台北縣志 卷三 地理志》,台北:台北縣文獻委員會。
1960《台北縣志 卷二十一 礦業志》,台北:台北縣文獻委員會。
林朝棨、周瑞燉合編
1984《台灣地質》,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林滿紅
1997《茶、糖、樟腦業與台灣之社會經濟變遷》,台北:聯經出版社。
東海大學東亞社會經濟研究中心編
1997《地方社會》,台北:聯經出版社。
洪致文
1998《台灣鐵道印象》,台北:南天出版社。
洪敏麟
1980《台灣舊地名之沿革》第一冊,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柯志明
2001《番頭家-清代台灣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出版。
胡振洲
1977《聚落地理學》,台北:三民書局。
施添福
1982《台灣的人口移動和雙元性服務部門》,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
系。
1987《清代在台漢人的祖籍分布和原鄉生活方式》,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
2001《清代台灣的地域社會:竹塹地區的歷史地理研究》,新竹縣文化局。
唐 羽
1985《台灣採金七百年》,台北:財團法人台北市錦綿助學基金會。
1999《台陽公司八十年志》,台北:台陽股份有限公司。
翁佳音
1998《大台北古地圖考釋》,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曹永和、吳密察編纂
1986《日據前期台灣北部施政紀實(經濟篇、軍事篇)》,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許極燉
1996《台灣近代發展史》,台北:前衛出版社。
陳正祥
1959《台灣地誌》,敷明產業地理研究所研究報告第94號,台北:南天書局
二版,1993年。
1993《台灣地名辭典》,台北:南天書局。
陳其南
1989(訂正版)《台灣的傳統中國社會》,台北:允晨出版社。
陳其南、陳秋坤編譯,馬若孟著
1979《台灣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台北,牧童出版社。
陳秋坤
1997《清代台灣土著地權—官僚、漢佃與岸裡社人的土地變遷,1700-1895》,
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陳芳惠
1977《歷史地理學》,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
陳培桂
1963《淡水廳志》,1993年台灣省文獻委員會重印。
陳國章
1995《台灣地名學文集》增訂版,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陳紹馨
1979《台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台北:聯經出版社。
陳紹馨、傅瑞德
1968《台灣人口之姓氏分佈》第一冊,台大法學院社會學系、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系及遠東研究所合編,美國亞洲學會中文研究資料中心發行。
陳慈玉
1999《台灣礦業史上的第一家族—基隆顏家研究》,基隆:基隆市立文化中心。
陳煥堂、林世煜
2001《台灣茶》,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陳俊編著
1987《台灣道路發展史》,台中: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陳漢光、賴永祥編
… 《北台古輿圖集》,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盛清沂
1960《台北縣志 卷二 疆域志》,台北:台北縣文獻委員會。
1960《台北縣志 卷五 開闢志》,台北:台北縣文獻委員會。
張炎憲、陳美蓉編
1993《台灣史與台灣史料》,台北:自立晚報社。
張炎憲、李筱峰、戴寶村 主編
1996《台灣史論文精選》(上)、(下),台北:玉山社出版。
張隆志
1991《族群關係與鄉村台灣—一個清代台灣平埔族群史的重建和理解》,台北:
國立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
張曉華等譯,艾瑞克•霍布斯邦著
1997《資本的年代》,台北:麥田出版。
郭輝 譯,井出季和太著
1977《日據下之台政》,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黃清連
1995《黑金與黃金:基隆河上中游地區礦業的發展與聚落的變遷》,台北縣立
文化中心。
溫振華
2000《清代新店地區社會經濟之變遷》,台北縣政府文化局。
溫振華、戴寶村
1998《淡水河流域變遷史》,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楊緒賢
1979《台灣區姓氏堂號考》,台北:台灣新生報。
莊英章
1977《林圯埔—一個台灣市鎮的社會經濟發展史》,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
研究所。
莊展鵬主編
1991《台北地質之旅》,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廖正宏
1985《人口遷移》,台北:三民書局。
劉良璧
1961《重修福建台灣府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潘桂成譯,Yi-Fu Tuan著
1998《經驗透視中的空間和地方》,台北:國立編譯館。
葉肅科
1993《日落台北城—日治時代台北都市發展與台人日常生活(1895—1945)》,
台北:自立晚報社。
蔡啟恆 譯,J. W. Davidson 著
1903《台灣之過去與現在》,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研究叢刊第107
種。
謝永河
1982《北部郊山踏查行》,台北:野外雜誌社。
戴炎輝
1992(三版)《清代台灣之鄉治》,台北:聯經出版社。
嚴勝雄主編
1995《經濟地理》,台北:環球出版社。
(二)日文專書
小松重義
1921《礦業勞動ニ關スル調查》,殖產局商工課。
土屋重雄編
1897《台灣事情一班》(上卷),台灣事務局。
山下晉司編
1996《觀光人類學》,東京:新曜社。
日本村落史講座編集委員會
1991《日本村落史講座一—總論》,東京:雄山閣。
台北州
1922《農產物需給及農業金融調查》。
1923《肥料需給調查》。
1924《台北州管內指定道路經濟調查書》。
1930《台北州農產增殖計劃並方針》。
台北州農會
1931《傾斜地茶園改良須知》。
1934《台北州優良茶品評會成績表》。
台北州勸業課
1939《台北州茶業要覽》。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
1930《台灣鐵道旅行案內》。
台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編纂
1928《台灣在籍漢民族鄉貫別調查》,台灣時報發行所。
台灣總督府殖產局
1921-1923《主要農作物生產調查》
1921《耕地分配及經營調查》。
1926《土地利用調查》。
1941《耕地所有並經營狀況調查》。
台灣總督府殖產局商工課
1935《熱帶產業調查書》(上)。
台灣總督府殖產局農務課
1934《耕地分配並經營調查》。
台灣總督府農事試驗場
1906《台灣重要農作物調查》第2編。
台灣礦業會
1923-1931《礦區便覽》。
1932-1943《礦區一覽》。
伊能嘉矩
1909《大日本地名辭書續編 台灣》,東京:富山房。
基隆郡役所
1936《基隆郡郡勢概要》。
阪本寧男、福田一郎
1986《植物と文明》,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野村幸一
1937《台日ハイキングコース》,台灣日日新報社企劃部編纂。
渡邊源作編
1937《基隆郡平溪庄要覽》。收於《台灣州郡市街庄一覽輯存》,台北:成文出版社重印,1985年。
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
1905《田收穫查定書》。
1905《佃收穫查定書》。
1905《台灣土地慣行一班》。
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
1911《台灣私法附錄參考書》第一卷(中)。
四、期刊論文
(一)漢文
王世慶
1993〈介紹台灣史料:檔案、古文書、族譜〉,《台灣史與台灣史料》,台北:自立晚報社出版。
1999〈結首制與噶瑪蘭的開發〉,《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七輯,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王世慶、王錦雲
1978〈台灣公私藏族譜目錄初稿〉,《台灣文獻》29卷4期。
王志鴻
2001〈平溪線鐵道故事(上)-平溪線鐵路史初探〉,《北縣文化》69期。
尹章義
1981〈台北平原拓墾史研究〉,《台北文獻》53、54期合刊。
宋錦秀
1991〈日據末期鹽寮地區聚落概說—兼述三貂田寮洋一帶的平埔人〉,《台灣
史田野研究通訊》21期,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田野研究室。
1996〈嘉慶以前三貂鹽寮地域史的建構〉,《台灣史研究》3卷1期,中央研
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李文良
1996〈日治初期台灣林野經營之展開過程—以大嵙崁地區為中心〉,《台灣史
研究》3卷1期,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李瑞宗
1999〈山藍與菁礐—陽明山的民族植物與消失產業:周遊自然與人類社會的
藍〉,《大自然》62期,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
余炳盛
2002〈基隆山礦城〉,《台灣土地故事》,台北:大地地理出版。
吳文星
1978〈日據時代台灣書房之研究〉,《思與言》第16卷3期。
吳守禮
1952〈乾隆八堵番契釋文與事類集證〉,《文獻專刊》3卷3、4期合刊,台中: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吳密察、許賢瑤譯,中村孝志著
1994〈荷蘭時代的台灣番社戶口表〉,《台灣風物》44卷1期。
杜正勝
1997〈鄉土史與歷史意識的建立〉,《鄉土史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央圖
書館台灣分館編印。
周憲文
1966〈日據時代台灣鴉片史〉,《台灣經濟史十集》,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林再生
2001〈平溪煤礦發展歷程〉,《北縣文化》69期。
東嘉生
1955〈台灣經濟史概說〉,《台灣經濟史二集》,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施添福
1995〈區域地理的歷史研究途徑〉,收於黃應貴主編《空間、力與社會》,中
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1996〈清代台灣竹塹地區的土牛溝和區域發展〉,《台灣史論文精選》上冊,台北:玉山社。
2001〈日治時代台灣地域社會的空間結構及其發展〉,《台灣史研究》8卷1期。
施雅軒
2000〈清代茶葉生產分工與地域關係—以石碇為例〉,《北縣文化》64期,台
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高傳棋
2001〈鬼斧神工的平溪瀑布群〉,《北縣文化》69期。
唐 羽
1989〈清代基隆河流域移墾史之探討〉(上),《台北文獻》直字第90期。
1990〈清代基隆河流域移墾史之探討〉(下),《台北文獻》直字第91期。
1989〈吳沙入墾蛤仔難路線與淡蘭古道之研究〉,《台灣文獻》40卷4期。
章英華
1993〈台北縣移入人口與都市發展〉,《台北縣移入人口之研究》,台北縣立文化中心出版。
陳東升
1993〈北縣人口遷移之特徵與趨勢〉,《台北縣移入人口之研究》,台北縣立文化中心出版。
陳慈玉
1992〈日據時期台灣煤礦業的發展〉,《日據時期台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大學歷史系。
1997〈日據時期的顏家與瑞芳礦業〉,《北縣文化》53期,台北:台北縣立文
化中心。
陳漢光
1972〈日據時期台灣漢族祖籍調查〉,《台灣文獻》23卷1期,台中:台灣省
文獻委員會。
張淑芬
1980〈清代安溪移民台灣之研究〉,《高雄文獻》5、6期合刊。
張震鐘
2000〈石碇聚落生活空間的踏勘〉,《北縣文化》64期,台北:台北縣立文化
中心。
張漢
1970〈平溪雜詠〉,《台灣詩鈔》第3冊,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連瑞枝、莊英章
1996〈從一張古契談清代台灣基層稅收組織的運作〉,《台灣風物》46卷1期。
溫振華
1981《台北市發展史》(一)〈第五章 開闢〉,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1992〈日本殖民統治下台灣鄉村社會的變遷—以東勢地區為例〉,《日據時期
台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大學歷史系。
詹素娟
1998〈Sanasai傳說圈的歷史圖像〉,《平埔族群的區域研究論文集》,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9《大台北空中散步》〈序四 空中擷取歷史訊息〉,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1999〈分類的迷思-淡水河系原住民的族群類緣問題〉,《1998淡水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史館。
戴寶村
1983〈清季淡水開港之研究〉,《台北文獻》直字第66期,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羅德禎等
2002〈平溪鐵道之旅〉,《TO’GO旅遊情報》第59期。
(二)西文及日文
Ronald G. Knapp
1980 ’’Push Car Railways and Taiwan’’s Development’’,"China’’s Island Frontier:
Studies in the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Taiwan",Hawaii: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Hawaii.
三浦祐之
1934〈台北平野の開拓に就て〉,《台灣農事報》227號。
楊漢龍
1916〈台北廳下各地の山藍に關する調查〉,《台灣農事報》第110號。
五、學位論文
王志鴻
1989〈光復前三峽街庄的形成與發展—一個淡水河內陸河港聚落的人為環境
變遷研究〉,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慧芬
2000〈清代台灣的番界政策〉,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玉芬
1989〈台灣北部山區的煤礦聚落及其居民的生活調適〉,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
究所碩士論文。
沈淑敏〈台灣北部地區主要瀑布群的地形學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麗卿
1997〈日治時期台灣的社教團體與社會變革〉,中興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許佩賢
2001〈台灣近代學校之誕生〉,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正明
1995〈清季福建安溪大坪高、張、林三姓族人移墾台北之研究〉,文化大學歷
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品滄
1998〈汐止的產業變遷與紳商家族之發展〉,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智偉
1999〈統治之道-清代台灣的縱貫線〉,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溫振華
1978〈清代台北盆地經濟社會的演變〉,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6〈二十世紀初之台北都市化〉,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
莊珮柔
2000〈日治時期礦業發展與地方社會—以瑞芳地區為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
所碩士論文。
盧建宏
1994〈台灣礦城經濟結構變遷之比較研究—以台北縣瑞芳鎮與雙溪鄉為例〉,
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地理組碩士論文。
謝仲修
1998〈清代台灣屯丁制度之研究〉,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張勝彥 審核日期 2002-7-15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