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714100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0 、訪客IP:3.15.190.144
姓名 朱嘉雯(Chia-wen Ch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亂離中的自由──五四自由傳統與台灣女性渡海書寫
相關論文
★ 秋瑾詩詞研究★ 香港作家鍾曉陽小說研究
★ 台灣眷村小說生命困境之研究──以外省第二代作家作品為例★ 唐青樓才女薛濤論
★ 消逝中的府城文化記憶--以許地山、葉石濤和陳燁為論述場域★ 施叔青長篇小說的港台書寫
★ 台灣早期幽默散文研究★ 愛亞小說研究
★ 琦君書信研究★ 華嚴小說研究
★ 蘇青文學研究★ 黃娟及其小說研究
★ 大旨談情—瓊瑤文本與《紅樓夢》之互文★ 河東君與《柳如是別傳》──「接受觀點」的考察
★ 豔異編研究★ 台灣當代女性傳記研究(1945~2004)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摘 要
五四新文學運動是中國文學史上的新紀元,如今這場文學革命離我們已逾八十年之遙,當時文人所提倡的自由主義也在時局動蕩之下,載浮載沉。一九四九年以後渡海來台的自由者義女作家們,既接受婦女解放的啟蒙教育;卻又在台灣戒嚴時期的統治下,以其文藝創作與評論與當權者有所互動與妥協,因而幾度導致自由主義文藝在台灣的挫敗,致使台灣文學思潮在「自由中國」解體,聶華苓出走之後,逐漸走向主題內化,而筆法趨向於意識流的現代派道路,這是五四以來所開創的新紀元在台灣的命運,同時,在某種程度上也可視為反共文學的終結與現代主義思潮興起的潛在因素。
一九四九年東渡來台的大陸女性作家包括:謝冰瑩、蘇雪林、潘人木、孟瑤、徐鍾珮、羅蘭……等人,因政權激變,而背負起故國之思,勇敢地踏上流亡的道路,從而改變了台灣文壇的質性與格局。僑寓文人從「權作避秦」,到「收復無望」,乃至於「終老斯鄉」的輾轉創作心路,終使得「流離意識」成為重要的台灣文學現象之一。
而「家」在渡海女性書寫文本中所呈現的意涵則更加不能以返家與離家之二元對立的觀念來進行解讀。因為自五四以來,逃家與離家便被賦予了另一番中國婦女解放的新希望象徵意義。「家」在文學中逐漸抽象化為一種概念,而使得故鄉與異鄉在女作家的選擇上產生了認同感的變化。是故,本文將處理二0年代卅「五四」時期至六0年代卅「自由中國」時期,在亂離中渡海來台的女作家在離鄉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個性與心理變化,她們從新移民的身分而與島上舊居民的互動與自我心態的調適下,逐漸地碰撞、摸索出族群交流的方式,到進而流露出落地生根的意願,其間所產生的自我身分的迷失與認同,自由意義與價值的追尋,即為本文研討的目的所在。
關鍵字(中) ★ 亂離
★ 渡海
★ 女性書寫
★ 五四
★ 自由主義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向逝去的新紀元致意……………………………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一、 有感於男作家的海外獲獎………………………………1
二、 更感於女作家的渡海書寫………………………………4
第二節 研究目的……………………………………………………5
一、 五四女學台灣版──知識女性的生涯模式……………5
二、 台灣文學再建構──「反共」的反思…………………9
第三節 研究界說……………………………………………………14
一、 亂離與渡海………………………………………………16
二、 女性與自由………………………………………………27
第二章 文壇戰將──蘇雪林(1899~1999)……………………37
第一節 風起雲湧的五四運動……………………………………38
一、 文學革命與倡導個人自由……………………………38
二、 新鮮潑刺的五四人……………………………………40
第二節 中國新文學史上的唐吉訶德……………………………43
一、 左翼文學與民族文學的對峙…………………………44
二、 女鬥士的半生批魯事業………………………………45
第三節 渡海來台與擁胡行動……………………………………52
一、 胡適猝逝………………………………………………53
二、 回顧「五四」…………………………………………54
第四節 五四薪傳…………………………………………………57
第五節 堅持科學與民主的渡海書寫……………………………63
第三章 沙場女兵──謝冰瑩(1906~2000)…………………67
第一節 五四第二代女作家的堅強與溫柔……………………67
第二節 戰爭的藝術……………………………………………70
第三節 少女日記………………………………………………72
第四章  果園藝語──沉櫻(1907~1998)………………78
第一節 沉櫻與「五四」後十年的婦女自由…………………78
第二節 「知識階級的自由人」及「第三種文學」…………82
第三節 苗栗果園食記趣………………………………………83
第四節 亂離中尋求褚威格……………………………………85
第五章 亂離娜拉──孟瑤(1919~2000)……………………90
第一節 逃家與離鄉──娜拉精神的實踐………………………92
第二節 女性烏托邦在台灣的實現………………………………95
一、 是蓬萊島?還是金銀島?──台灣的歷史形象……97
二、 台灣,犯禁鴛鴦同逃的場域與女兒們的理想國……98
第三節 「家」的雙重認同………………………………………100
一、 男性黨國依存與返鄉道路……………………………101
二、 女性歷史情懷與台灣認同……………………………106
第六章  北窗譯事──張秀亞(1919~2001)……………114
第一節 一場靈魂的探險──吳爾芙的精神獨立與自由…114
第二節 留連文字與微物書寫………………………………117
第三節 女女相繫與古今互文………………………………121
第四節 五四文學雅聚於書齋………………………………126
第七章  漢有游女──聶華苓(1925~)……………………129
第一節 胡適與雷震的自由論說………………………………130
一、 胡適之融貫中、西…………………………………130
二、 雷震的自由思想在台灣……………………………131
三、 從《自由中國》到《文星》雜誌…………………133
第二節 聶華苓的離散書寫……………………………………135
一、 女性編審的反「反共八股」主張…………………136
二、 聶華苓與五四文人…………………………………137
三、 女性的身體與流亡…………………………………139
第三節 「她」的離散路線──抵台與赴美…………………141
第八章  結論:書寫是一種自由的救贖…………………147
第一節 勇者中的勇者…………………………………………147
第二節 女性的遷移與文學表現………………………………149
第三節 屬於「她」的亂離書寫………………………………152
參考書目…………………………………………………………158
附錄一  也是渡海:閨秀遺音──黃金川(1907~1990)…172
第一節 渡海留學與探兄………………………………………173
第二節 三台才女與五四文人的因緣…………………………176
第三節 亡國之痛………………………………………………178
第四節 不甘雌伏………………………………………………179
第五節 姊妹情誼………………………………………………181
附錄二 研究對象參考書目一覽表……………………………185
參考文獻 參 考 書 目
一、 期刊論文
(一) 古代研究
1. 李則芬,〈東晉僑置州郡與土斷〉,《東方雜誌》,復刊第十八卷第二期。
2. 何湘瑩,〈談南宋女遺民詞的生命情調〉,《中國文化月刊》,第一六一期,一九九三年三月。
3. 何淑宜,〈台灣「廢除本籍」與東晉南朝「土斷制度」初探〉,《史學會刊》(師大),第三十八期,一九九四年六月。
4. 何啟民,〈東晉時代的南北族群問題〉,《歷史月刊》,一九九五年十一月號。
5. 鄒康達、黃寬重,〈吳松弟著《北方移民與南宋社會變遷》〉,《新史學》,第五卷第二期,一九九四年六月。
6. 張恭銘,〈南宋至元的朱陸和會思想〉,《孔孟月刊》,第三十五卷,第九期,一九九七年五月。
7. 蔡振念,〈中國詩中之懷鄉主題〉,《國立中山大學人文學報》,第二期,一九九四年四月。
8. 鄭毓瑜,《性別與家國──漢晉辭賦的楚騷論述》,台北:里仁書局,二000年八月二十九日出版。
9. 賴進義,〈海權與明鄭興亡〉,《歷史月刊》,第四十三期,一九九一年八月。
10. 蕭道中,〈晉室南渡後與南方吳世族的相互關係〉,《史苑》,第十三期,一九九二年五月。
11. 蕭啟慶,〈宋元之際的遺民與貳臣〉,《歷史月刊》,第九十九期,一九九六年四月。
12. 龔延明,〈關鍵性的戰役──南宋順昌保衛戰〉,《歷史月刊》,第五十七期。
13. 廖美玉,〈中國古典詩歌中的自我放逐意識─由幾首「佳人」詩談起〉,《成功大學中文學報》,第一期。
14. 周世箴,〈吳偉業〈圓圓曲〉的表達模式〉,《東海學報》,第三十九卷,一九九八年七月。
15. 鍾年、楊海,〈中國歷史上女性的反禮教行為〉,《歷史月刊》,一九九九年四月號。
16. 楊昌年,〈願將血淚寄山河──一代詞宗李清照〉,《歷史月刊》,一九九九年四月號。
17. 杜琳,〈為君別唱興亡曲──明末詩史吳偉業〉,《歷史月刊》,一九九八年五月號。
18. 樸月,〈一曲胡笳萬古愁──蔡文姬「歸漢」的悲歌〉,《歷史月刊》,一九九八年一月號。
19. 孫康宜作,謝樹寬譯〈柳是和徐燦:陰性風格或女性意識?〉,《中外文學》,第二十二卷第六期,一九九三年十一月。
20. 蔡瑜,〈離亂經歷與身分認同──蔡琰的悲憤交響曲〉,《婦女與兩性學刊》,第八期,一九九七年四月。
(二) 現代研究
1. 王甫昌,〈光復後台灣漢人族群通婚的原因與形式的初探〉,《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集刊》,第七十六期,一九九三年秋季。
2. 王受之,〈隔膜與同化──中國藝術家移居海外潮的起落〉,《藝術家》,第四十五卷第四期,一九九七年十月號。
3. 王墨林,〈一群老兵的怒吼〉,《人間》第二十三期,一九八七年五月。
4. 尹雪曼,〈漫談大兵文學〉,《出版家》,第五十一期,一九七六年十月。
5. 平可夫,〈蘇聯異議分子:流亡、放逐與回歸〉,《當代》第六十八期,一九九一年十二月。
6. 朱言明,〈從歷史觀點看省籍情結〉,《當代青年》,第四卷第三期,一九九三年四月。
7. 呂正惠,〈從方言和普通話的辯證關係看台灣文學的語言問題〉,《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十二期,一九九二年五月。
8. 宋冬陽,〈現階段台灣文學本土化的問題〉,《臺灣文藝》,第八十六期,一九八四年一月號。
9. 李喬,〈台灣主體性的追尋〉,《臺灣文藝‧新生版》,一九九五年二月二十日。
10. 李廣均,〈從過客到定居者──戰後臺灣「外省族群」形成與轉變的境況分析〉,《中大社會文化學報》,第三期,一九九六年五月。
11. 余昭玟,〈沈光文與台灣的懷鄉文學〉,《中國文化月刊》,第二四三期,二000年六月。
12. 邱貴芬,〈想我(自我)放逐的(兄弟)姊妹們:閱讀第二代「外省」(女)作家朱天心,《中外文學》,第二十二卷第三期,一九九三年八月。
13. 林鶴玲、李香潔,〈台灣閩、客、外省族群家庭中之性別資源配置〉,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十一卷第四期,一九八九年十二月。
14. 林琳文、徐東海,〈大陸探親的社會、經濟和文化意義之研究〉,《中國論壇》,一九九二年七月。
15. 林幸謙,〈流亡的悲愴──白先勇小說中的放逐主題〉,《國文天地》,第九卷第五期,一九九三年十月。
16. 林玉体,〈「余,台灣人也」──論連雅堂先生之鄉土認同〉,《師大學報:人文與社會科學類》,第四十二期(革新版),一九九七年。
17. 吳惠林,〈美國經濟力復甦的要因──移民〉,《美國月刊》,第六卷第四期,一九九一年四月。
18. 吳永毅,〈香蕉‧豬公‧國:「返鄉」電影中的外省人國家認同〉,《中外文學》,第二十二卷第一期。
19. 吳東權,〈大兵文學在中國──大兵‧鋼筆‧槍〉,《出版家》第五十四期,一九七七年二月。
20. 呼嘯,〈大兵文學在中國──文藝出於軍中〉,《出版家》第五十七期,一九七七年五月。
21. 胡台麗,〈芋仔蕃薯──台灣「榮民」的族群關係與認同〉,《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集刊》,第六十九期,一九九0年春季。
22. 胡民詳,〈台灣文學成長與民族國家經濟發展關係之定性觀察〉,《臺灣文藝》,一九九一年二月。
23. 施長安,〈屏東、花蓮、知本、臺東的外省農莊〉,《空間雜誌》,第六十三期,一九九四年十月十日。
24. 馬森,〈「台灣文學」的中國結與台灣結──以小說為例〉,《聯合文學》,第八卷第五期,一九九二年三月。
25. 高千惠,〈異化與同化──當代華人移民藝術家的文化對照與趨勢〉,《藝術家》,第四十六卷第三期,一九九八年三月號。
26. 陳靜瑜,〈美國社會史研究新趨向──以黑人和外來移民史的研究為例〉,《興大歷史學報》,第六期,一九九六年六月。
27. 莊信正,〈從反叛、流亡到創造──喬伊斯〉,《聯合文學》,第十五卷第二期,一九九八年十二月。
28. 許素蘭,〈流亡的父親‧奔跑的母親──郭松棻小說中性/別烏托邦的矛盾與背離〉,《文學台灣》,第三十二期,一九九九年十月。
29. 郭淑雅,〈「喪」青與「逃」紅?──試論聶華苓《桑青與桃紅》/國族認同〉,《文學台灣》,第三十二期,一九九九年十月五日。
30. 張林森,〈星初里──一個近期移民村的研究〉,《臺灣文獻》,第四十五卷第二期,一九九四年六月。
31. 張作錦,〈大陸現代化是統一條件〉,《遠見雜誌》,二00一年二月一日。
32. 張錦忠,〈香港一九八九:移民論述卅愛情絮語〉,《中外文學》第二十二卷第一期。
33. 張拓蕪,〈一株株野草──小談大兵文學〉,《出版家》第五十一期,一九七六年十月。
34. 湯熙勇,〈臺灣光復初期的公教人員任用方法:留用臺籍、羅致外省籍及徵用日人才(1945.10-1947.5)〉,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四卷第一期,一九九一年十一月。
35. 黃錦樹,〈新/後移民:漂泊經驗、族群關係與閨閣美感──論潘雨桐的小說〉,《中外文學》,第二十四卷第一期,一九九五年六月。
36. 曾嬿芬,〈居留權的商品化:台灣的商業移民市場〉,《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二十七期,一九九七年九月。
37. 葉連鵬,〈誰曰釵裙定志弱?──澎湖第一才女蔡旨禪的生平與詩作初探〉,《澎湖縣文化局季刊》,第二十四期,二00一年九月。
38. 詹宏志,〈兩種文學心靈──評兩篇聯合報小說獎得獎作品〉,《書評書目》,第九三期,一九八一年元月。
39. 費大為,〈流亡文化‧民族性──致栗憲庭的一封信〉,《二十一世紀》雙月刊,總第十五期,一九九三年二月。
40. 劉登翰,〈中國情結與台灣意識──台灣文學的歷史情結〉,《笠詩刊》,第一六四期,一九九一年八月。
41. 鄧文來,〈談大兵文學〉,《出版家》第五十三期,一九七七年一月。
42. 見姚敏儀,〈一生筆耕幾人知──專訪著作等身遠遯山林的小說家孟瑤〉,《中央》月刊,一九九一年十月,頁一一四。
43. 孟瑤,〈弱者,你的名自是女人?〉,《中央日報》,一九五0年五月七日七版。
44. 胡適,〈易卜生主義〉,《新青年》第四卷第六號,一九一八年六月。
45. 魯迅,〈娜拉走後怎樣〉,《魯迅著作選》,黃繼持編。
46. 陳萬益,〈隨風飄零的蒲公英──台灣散文的老兵思維〉,《第二屆臺灣本土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國文系、人文教育研究中心發行,一九九六年四月。
47. 薛化元,〈戰後台灣自由主義與民族主義互動的一個考察──以雷震及《自由中國》的國家定位為中心〉,《當代》,第一四一期,一九九九年五月一日。
48. 郭淑雅,〈《「喪」青與「逃」紅》?──試論聶華苓《桑青與桃紅》卅國族認同〉,《文學台灣》,第三十二期,一九九九年十月五日。
49. 季季,〈當代八位女作家〉,《文藝》,一0五期,一九七八年三月。
50. 唐德剛,〈胡適的歷史地位與歷史作用──紀念胡適之先生誕辰一百週年〉,《傳記文學》,第五十八卷第一期。
51. 黃玉蘭,〈謝冰瑩《小冬流浪記》簡介〉,《國文天地》,二000年二月號。
52. 康來新,〈古道照顏色──孟瑤「風雲變──兩宋的英雄兒女」讀後〉,《文訊》,一九九四年九月。
53. 黎漢基,〈難為知己難為敵──略論徐復觀與殷海光的關係〉,《當代》,第一四一期,一九九九年五月一日。
54. 張忠棟,〈夏道平與殷海光──《自由中國》的兩支健筆〉,《當代》,第一二一期,一九九七年九月一日。
55. 簡政珍,〈陳若曦:回歸與放逐的辯證〉,《文史學報》,第二十九期。
56. 陳璦婷,〈論林海音與愛情小說中的女性意識〉,《弘光學報》,第三十三期,一九九九年四月。
57. 陳璦婷,〈論孟瑤五十年代(1950-1959)的愛情小說〉,《弘光學報》,第三十六期,二000年十月。
58. 許慧琦,〈易卜生主義在五四前後中國的發展──以「娜拉」的相關討論為中心〉,《國立編譯館館刊》,第二十八卷第二期。
59. 楊明,〈聶華苓《桑清與桃紅》──七0年代被副刊腰斬的小說〉,《文訊》,一九九七年十二月。
60. 茉莉,〈刺痛從閱讀《逃亡》開始〉,《當代》,第一六0期,二000年十二月一日。
61. 茉莉,〈畫出一個「逃」的優美姿勢──評高行健的獲獎演說〉,《當代》,第一六0期,二00一年一月一日。
62. 邱 雯,〈女性移民:文化邊界標誌與認同〉,《當代》,第一六四期,二000年四月一日。
63. 常勝君,〈三十年前「夜訪胡適談三事」追記──雷震案‧「自由中國」‧反對黨〉,《傳記文學》,第五十八卷第一期。
64. 周策縱,〈胡適對中國文化的批判與貢獻──胡適先生百歲誕辰紀念講稿〉,《傳記文學》,第五十八卷第一期。
65. 梁一萍,〈女性卅地圖卅帝國:聶華苓、綢仔絲、玳咪圖文跨界〉,《中外文學》,第二十七卷第五期,一九九八年十月。
66. 陳義芝,〈河海交會──「外省第二代」詩人的台灣意象〉,《中外文學》,第二十九卷第六期,二000十一月。
67. 馬森,〈榮譽與幸運──諾貝爾文學獎所給予中國作家的夢魘〉,《當代》,第一六0期,二000年十二月一日。
68. 張裕,〈諾貝爾文學獎必須符合道德鬥士的標準嗎──〈高行健離諾貝爾理想標準有多遠〉的質疑〉,《當代》,第一六一期,二000年一月一日。
69. 張裕,〈月旦高行健的文本何在──〈高行健離諾貝爾標準差多遠〉再質疑〉,《當代》,第一六二期,二000年二月一日。
70. 周玉山,〈從高行健獲獎論中共的文藝政策〉,《中國大陸研究》,第四十四卷第二期,二00一年二月。
71. 馬建,〈中國文學的缺失──大陸文學與海外漢語文學的處境〉,《當代》,第一六0期,二00一年十二月一日。
72. 洪朝雄,〈諾貝爾文學獎的聯想〉,《文學台灣》,第三十八期,二00一年四月。
73. 汪淑珍,〈林海音小說中人物內心刻畫技巧〉,《國立編譯館館刊》,第二十八卷第二期。
74. 洪曉楠,〈論殷海光的文化思想〉,《中國文化月刊》,第二一八期,一九九八年五月。
75. 林麗如,〈渾身散發對文學的熱情──專訪白先勇先生〉,《文訊》,二000二年一月。
76. 汪淑珍,〈林海音《城南舊事》離別情節模式分析〉,《東吳中文研究集刊》,第五期,一九九八年五月。
77. 王甫昌,〈省籍融合或隔離?:台灣企業經人員的省籍組成,l978-1988〉,《中國社會學刊》第十四期,一九九0年十二月。
(三) 專輯
1. 鍾俊陞,〈海峽兩岸後遺症〉,《人間》第二十五期,一九八七年十一月。
2. 謝三泰、王拓、蘆花,〈如果對立可以結束〉,《人間》,第二十五期,一九八七年十一月。
3. 《聯合文學‧高行健專號》,第一九六期,二00一年二月號。
4. 《二十一世紀‧高行健特輯》,總第六十二期,二000年十二月。
5. 《當代‧自由主義在台灣專輯》,第一四一期,復刊第二十三期,一九九九年五月一日。
6. 《文訊‧張秀亞專號》,二00一年十二月,第一九四期。
二、 學位論文
(一)古代研究
1. 李卓藩,《稼軒詞探賾》,台北:板橋,一九九九年。
2. 吳松弟,《北方移民與南宋社會變遷》,一九九二年復旦大學博士論文,台北:文津,大陸地區博士論文叢刊,一九九三年八月初版。
3. 官宥秀,《臺灣閩南語移民歌謠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碩士論文,八九學年度。
4. 鍾屏蘭,《元好問及其學術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博士論文,一九九七年。.
(二)現代研究
1. 李細梅,《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九二年台灣文學的發展》,文化大學東方語文學系碩士論文,八一學年度。
2. 侯淑玲,《文學與政治的角力場:流亡文學及其在布雷希特作品中的呈現》,輔仁大學德語文學系碩士論文,八七學年度。
3. 洪瑛瑛,《陶瑞思‧雷辛《草原歌未歇》中的(無)自我追尋》,國立中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八二學年度。
4. 徐文娟,《嚴歌苓小說主題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八八學年度。
5. 傅怡禎,《五0年代台灣小說中的懷鄉意識》,
6. 曾淑惠,《老兵文學研究》,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八九學年度。
7. 葉如芳,《嚴歌苓的移民女性書寫》,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八八學年度。
8. 柴雅珍,《戰後台灣外省人的塑造與變遷》,東海大學碩士論文,86年6月。
三、 著作
(一)古代研究
1. 王文進,《南朝邊塞詩新論》,台北:里仁,一九九0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初版二刷。
2. 江寶釵著《嘉義地區古典文學發展史》,嘉義市立文化中心,民國八十七年六月。
3. 呂春盛,《陳朝的政治結構與族群問題》,台北:稻鄉,二00一年三月。
4. 南宮博,《李清照的後半生》,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九六年五月二版。
5. 黃寬重,《南宋史研究集》,台北:新文豐,一九八五年八月台一版。
6. 黃文吉,《宋南渡詞人》,臺灣學生書局,一九八五年五月初版。.
7. 傅錫壬,《李清照》,台北:國家,一九九四年四月。
8. 劉憶萱選注,《李清照詩詞選注》,台北:建宏,一九九六年二月初版一刷。
9. 鮑家麟,《中國婦女史論集》,稻鄉出版社,民國八十一年九月再版。
(二)現代研究
1. 丁庭宇、林正義、瞿海源、蔡明璋,《大陸探親及訪問的影響》,台北: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國家政策研究資料中心,一九八九年四月二十五日。
2. 丁庭宇、明居正,《台灣地區民眾與大陸探親歸來民眾對天安門事件之意見與態度民意調查結果報告書》,民意調查基金會,一九八九年。
3. 何思瞇,《臺北縣眷村調查研究》,臺北縣政府文化局,二00一年。
4. 李元貞,《女性詩學──台灣現代女詩人集體研究1951~2000》,台北:女書文化,二000年十一月三十日初版一刷。
5. 張振邦等著,《大陸探親問題探討》,大陸問題研究叢書,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秘書處編印,一九八八年三月。
6. 陳錫璋,《笑問客從何處來》,台南:陳錫璋,一九九九年七月九日。
7. 梅家玲編,《性別論述與台灣小說》,台北:麥田,二000年十月初版一刷。
8. 張茂桂等著,《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台北:業強,一九九四年三月初版二刷。
9. 張誦聖,《文學場域的變遷》,台北:聯合文學,二00一年六月初版。
10. 蔡源煌,《解嚴前後的人文觀察》,台北:遠流,一九九一年八月十六日初版二刷。
11. 鄭明娳主編,《當代台灣政治文學論》,台北:時報,一九九四年七月一日初版一刷。
12. 盧建榮,《分裂的國族認同1975~1997》,台北:麥田,一九九九年二月十五日初版一刷。
13. 鍾怡雯,《亞洲華文散文的中國圖象1949-1999》,台北:萬卷樓,二00一年一月初版。
14. 欒梅健,《通俗文學之王──包天笑傳》,台北:業強,一九九六年九月初版。
15. 龔鵬程,《臺灣的文學與社會》,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臺灣研究論叢3,台北:東大,一九九五年十一月初版。
18. 連橫,《臺灣詩薈》,臺灣省文獻會出版,民國八十一年三月三十一日。
19. 陳進河等編輯,《陳進八十回顧展》,台北市立美術館,民國七十五年。
20. 許俊雅等,《靜對遙峰──閨秀詩人金川女士紀念集》,陳啟清先生慈善基金會發行,民國八十二年十月。
21. 傅錫祺、林朝崧,《櫟社沿革志略》,臺灣省文獻會出版,民國八十二年就月三十日。
22. 黃朝琴,《我的回憶》,立文印刷有限公司出版,民國七十年十二月初版。
23. 張李德和編著,《琳瑯山閣唱和集》,台北:詩文之友出版,民國五十七年。
24. 黃光男,《台灣畫家評述》,台北市立美術館,民國八十七年四月初版。
25. 楊翠,《日據時期臺灣婦女解放運動》,時報文化出版,民國八十二年五月十五日初版一刷。
26. 鄭文惠等,《金川詩草百首鑑賞》,文史哲出版,民國八十六年六月初版。
27. 余英時,《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台北:聯經,一九八四年。
28. 劉青峰編,《胡適與現代中國文化轉型》,香港:中文大學,一九九四年。
29. 劉笑敢等著,《五四後人物‧思想論集》,台北:正中,一九九六年。
30. 蘇雪林,《浮生九四──雪林回憶錄》,台北:三民書局,一九九一年。
31. 周昌龍,《新思潮與傳統》,台北:時報,一九九五。
32. 余英時等著,《從五四到新五四》,台北:時報,一九八九年。
33. 劉心皇,《魯迅這個人》,台北:東大,一九八六年。
34. 張忠棟等著,《海峽兩岸論五四》,台北:國文天地,一九八九年。
35. 陳敬之,《現代文學早期的女作家》,台北:成文,一九八0年。
36. 司馬長風編,《中國新文學史》,傳記文學叢刊126,台北:傳記文學,一九九一年。
37. 尹雪曼,《中國新文學史論》,中華文化叢書,台北:中央文物,一九八三年。
38. 苦苓,《禁與愛》,台北:林白,一九八五年。
39. 柏楊口述、周碧瑟執筆,《柏楊回憶錄》,台北:遠流,一九九六年初版,頁三九一。
40. 孫康宜,《文學的聲音》,台北:三民書局,二00一年十月。
41. 趙彥寧,《戴著草帽到處旅行》,台北:巨流,二00一年。
42. 黎漢基,《殷海光思想研究》,台北:正中,二000年九月。
43. 薛化元,《《自由中國》與民主憲政──一九五0年代台灣思想史的一個考察》,台北:稻鄉,一九九六年七月。
44. 譚國根,《主體建構政治與現代中國文學》,牛津大學出版。
45. 張錯,《流浪地圖》,台北:河童,二00一年一月。
46. 梅家玲,《性別論述與台灣小說》,台北:麥田:城邦文化,二000年。
47. 古碧玲、林絮霏,《從異鄉到家鄉 -- 外省人影像文物展》,一九九九年二月,台北二二八紀念館
48. 余幸娟,《離開大陸的那一天》,台北:久大文化,一九八七年九月初版。
49. 鍾芳玲、張夢娜,《一同走過從前》,台北:天下雜誌,民國89年10月。
50. 青夷編,《我從眷村來》,台北:希代,一九九三年四月,一版五刷。
51. 田仲濟、孫昌熙,《中國現代文學史》,山東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九年。
52. 閻純德,《中國現代女作家》,黑龍江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
四、 副刊專欄
1. 白先勇,〈少小離家老大回──我的尋根記〉,《聯合副刊》,二00一年五月八至九日。
2. 古蒙仁,〈重為武陵人〉,《聯合副刊》,二00一年五月十三日。
3. 李奭學,〈歐化體〉,《聯合副刊》,二00一年二月十九日。
4. 李奭學,〈語言‧比較文學‧文體──薩依德《文化與帝國主義》的方法論〉,《聯合報‧讀書人週報》,二00一年三月五日。
5. 孫大川,〈誰來陪我一段〉,《聯合副刊》,二00一年五月十日。
6. 許津橋,〈異鄉的捕蝶人〉,《人間副刊》,二00一年六月十五日。
7. 張作錦,〈吾輩空懷畎畝憂〉,《聯合副刊》,二00一年七月一日。
8. 張放,〈山東饅頭〉,《聯合副刊》,二00一年五月八至九日。
9. 蕭政賢,〈老兵‧父親‧男主角〉,《中國時報》三八版「浮世繪」,二00一年九月四日。
五、 工具書
1. 應鳳凰編,《光復後臺灣地區文壇大事紀要》,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一九八五年。
2. 南華大學編譯出版中心,《臺灣文壇大事紀要(民國八十一年~八十四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一九九九年九月出版。
3. 文訊雜誌社,《台灣文學年鑑》(一九九六~一九九九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一九九七~二000年十月出版。
4. 文訊雜誌社,《中華民國作家作品目錄》,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一九九九年六月出版。
指導教授 康來新、李瑞騰
(Lai-shin Kong、Jui-teng Lee)
審核日期 2002-7-9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