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7322033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77 、訪客IP:18.217.144.32
姓名 王俊銘(Chun-Ming W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土木工程學系
論文名稱 符合設計譜人工地震之相位角對樓板反應譜之影響
相關論文
★ 鋼筋混凝土構架制震設計與分析★ 版牆結構隔減震設計
★ 連續壁防治土壤液化之初步研究★ 樁基礎橋梁地震反應分析
★ 利用連續壁防治土壤液化之探討★ Nakamura方法估算土壤第一模態頻率之適用性研究
★ 黏性土層中隧道開挖引致之地盤沉陷及破壞機制★ 側向非均勻土層之地表受震反應
★ 砂土層中井樁承受反覆水平荷重之初步研究★ 以人工地震探討二維不規則土層對建築物受震反應的影響
★ 以離心模型試驗探討高含水量黏性背填土 加勁擋土牆之穩定性★ 以加勁長度改善高含水量下粘土加勁擋土牆穩定性之研究
★ 內扶壁在基一區(K1)對連續壁變位之影響★ 打樁引致非均質土層地表振動數值之模擬
★ 深開挖工程與鄰近捷運隧道受震反應的三維分析★ 利用傅立葉轉換預測指南宮之地震動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研究利用五層樓之剪力構造探討具不同相位的人工地震對樓板反應譜的影響,而所考慮的參數為種數、強度包絡曲線所圍成面積的切割數目、強度包絡曲線之上升與下降時間。由研究結果得知,改變此四個參數所產生具不同相位角之人工地震,對樓板反應譜和人工地震自身之FFT內涵有相當的影響,故僅取單一符合設計譜之人工地震作為地震力輸入,以評估結構的耐震性並不具有代表性。
關鍵字(中) ★ 人工地震
★ 相位角
★ 樓板反應譜
關鍵字(英) ★ artificial earthquake
★ phase
★ floor response spectrum
論文目次 目    錄
誌謝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
圖目錄 ix
第一章緒論 1
1.1研究背景與動機1
1.2研究方法與目的2
1.3論文內容3
第二章文獻回顧 5
2.1人工地震簡述5
2.2樓板反應譜7
2.3影響人工地震的因素9
2.4相關研究回顧10
第三章理論推導 13
3.1符合設計譜之加速度歷時13
3.1.1相位角及相位差14
3.1.2強度包絡曲線及相位差的關係14
3.1.3模擬人工地震加速度記錄15
3.1.4能量譜密度18
3.2樓板反應譜19
3.2.1樓板反應譜建立步驟20
3.2.2數值積分法20
3.3程式驗證21
第四章數值範例研究 23
4.1種數的影響24
4.2強度包絡曲線的影響26
4.2.1切割數目的影響26
4.2.2 的影響29
4.2.3 的影響31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34
5.1結論34
5.2建議35
參考文獻                         36
表 目 錄
表4. 1 研究參數詳表39
表4. 2 五層樓剪力屋架之質量與勁度表40
表4. 3 不同種數產生的人工地震之最大地表加速度出現時間40
表4. 4 種數2459及5791的樓板反應譜中前兩個模態之反應譜值40
表4. 5 六個種數產生之人工地震作用下,前兩個模態之樓板反應譜值41
表4. 6 種數2459及5791不同NDIF所產生的人工地震之最大地表加速度出現時間41
表4. 7 種數2459及5791不同NDIF所得之樓板反應譜前兩個模態之值42
表4. 8 種數2459及5791不同 所產生的人工地震之最大地加速度出現時間43
表4. 9 種數2459及5791不同 所得的樓板反應譜前兩個模態之值43
表4. 10 種數2459及5791不同 產生的人工地震之最大地加速度出現時間44
表4. 11 種數2459及5791不同 所得的樓板反應譜前兩個模態之值44
圖 目 錄
圖3. 1  強度包絡曲線及相關參數示意圖45
圖3. 2  相對應於強度包絡曲線之累積機率密度分佈曲線圖45
圖3. 3  本文中所使用之設計譜46
圖3. 4 產生人工地震方法之流程47
圖3. 5 假設的相位差分佈與相對應所產生之人工地震波形48
圖3. 6 不同相位差產生的人工地震之波形與其相位角分佈圖49
圖4. 1 五層樓剪力屋架之示意圖50
圖4. 2  六個不同種數所產生之人工地震加速度歷時圖51
圖4. 3  六個種數產生之人工地震加速度歷時之FFT圖52
圖4. 4  六個種數產生之人工地震的速度反應譜與設計譜53
圖4. 5  六個種數之能量譜密度比較54
圖4. 6 不同種數的人工地震作用下二樓樓板反應譜55
圖4. 7 不同種數的人工地震作用下之三樓樓板反應譜55
圖4. 8  不同種數的人工地震作用下之四樓樓板反應譜56
圖4. 9  不同種數的人工地震作用下之五樓樓板反應譜56
圖4. 10 不同種數的人工地震作用下之頂樓樓板反應譜57
圖4. 11 種數2459及5791人工地震作用下之二樓樓板反應譜58
圖4. 12 種數2459及5791人工地震作用下之三樓樓板反應譜58
圖4. 13 種數2459及5791人工地震作用下之四樓樓板反應譜58
圖4. 14 種數2459及5791人工地震作用下之五樓樓板反應譜59
圖4. 15 種數2459及5791人工地震作用下之頂樓樓板反應譜59
圖4. 16 不同強度包絡曲線切割數目所產生之人工地震歷時(種數為2459)60
圖4. 17 不同強度包絡曲線切割數目所產生之人工地震歷時(種數為5791)61
圖4. 18 不同強度包絡曲線切割數目所產生之人工地震加速度歷時之FFT(種數為2459)62
圖4. 19 不同強度包絡曲線切割數目所產生之人工地震加速度歷時之FFT(種數為5791)63
圖4. 20 不同強度包絡曲線切割數目所產生之人工地震的速度反應譜與設計譜(種數為2459 )64
圖4. 21 不同強度包絡曲線切割數目所產生之人工地震的速度反應譜與設計譜(種數為5791 )65
圖4. 22 不同強度包絡曲線切割數目之能量譜密度(a)種數為2459 (b)種數為579166
圖4. 23 不同強度包絡曲線切割數目之人工地震作用下之二樓樓板反應譜(種數為2459)67
圖4. 24 不同強度包絡曲線切割數目之人工地震作用下之三樓樓板反應譜(種數為2459)67
圖4. 25 不同強度包絡曲線切割數目之人工地震作用下之四樓樓板反應譜(種數為2459)68
圖4. 26 不同強度包絡曲線切割數目之人工地震作用下之五樓樓板反應譜(種數為2459)68
圖4. 27 不同強度包絡曲線切割數目之人工地震作用下之頂樓樓板反應譜(種數為2459)69
圖4. 28 不同強度包絡曲線切割數目之人工地震作用下之二樓樓板反應譜(種數為5791)70
圖4. 29 不同強度包絡曲線切割數目之人工地震作用下之三樓樓板反應譜(種數為5791)70
圖4. 30 不同強度包絡曲線切割數目之人工地震作用下之四樓樓板反應譜(種數為5791)71
圖4. 31 不同強度包絡曲線切割數目之人工地震作用下之五樓樓板反應譜(種數為5791)71
圖4. 32 不同強度包絡曲線切割數目之人工地震作用下之頂樓樓板反應譜(種數為5791)72
圖4. 33 強度包絡曲線切割數目50及100所產生之人工地震作用下二種數之二樓樓板反應譜比較圖(a)NDIF=50(b)NDIF=10073
圖4. 34 強度包絡曲線切割數目50及100所產生之人工地震作用下二種數之三樓樓板反應譜比較圖(a)NDIF=50(b)NDIF=10074
圖4. 35 強度包絡曲線切割數目50及100所產生之人工地震作用下二種數之四樓樓板反應譜比較圖(a)NDIF=50(b)NDIF=10075
圖4. 36 強度包絡曲線切割數目50及100所產生之人工地震作用下二種數之五樓樓板反應譜比較圖(a)NDIF=50(b)NDIF=10076
圖4. 37 強度包絡曲線切割數目50及100所產生之人工地震作用下二種數之頂樓樓板反應譜比較圖(a)NDIF=50(b)NDIF=10077
圖4. 38 強度包絡曲線切割數目大於100之人工地震作用下之二樓樓板反應譜(種數為2459)78
圖4. 39 強度包絡曲線切割數目大於100之人工地震作用下之三樓樓板反應譜(種數為2459)78
圖4. 40 強度包絡曲線切割數目大於100之人工地震作用下之四樓樓板反應譜(種數為2459)79
圖4. 41 強度包絡曲線切割數目大於100之人工地震作用下之五樓樓板反應譜(種數為2459)79
圖4. 42 強度包絡曲線切割數目大於100之人工地震作用下之頂樓樓板反應譜(種數為2459)80
圖4. 43 強度包絡曲線切割數目大於100之人工地震作用下之二樓樓板反應譜(種數為5791)81
圖4. 44 強度包絡曲線切割數目大於100之人工地震作用下之三樓樓板反應譜(種數為5791)81
圖4. 45 強度包絡曲線切割數目大於100之人工地震作用下之四樓樓板反應譜(種數為5791)82
圖4. 46 強度包絡曲線切割數目大於100之人工地震作用下之五樓樓板反應譜(種數為5791)82
圖4. 47 強度包絡曲線切割數目大於100之人工地震作用下之頂樓樓板反應譜(種數為5791)83
圖4. 48 不同強度包絡曲線之 值時所產生之人工地震歷時(a)種數為2459(b)種數為579184
圖4. 49 不同強度包絡曲線之 值時所產生的人工地震加速度歷時之FFT(a)種數為2459(b)種數為579185
圖4. 50 不同強度包絡曲線之 值時所產生的人工地震的速度反應譜與設計譜(a)種數為2459(b)種數為579186
圖4. 51 不同強度包絡曲線 值之能量譜密度(a)種數為2459(b)種數為579187
圖4. 52 不同強度包絡曲線 值所產生之人工地震作用下之二樓樓板反應譜(種數為2459)88
圖4. 53 不同強度包絡曲線 值所產生之人工地震作用下之三樓樓板反應譜(種數為2459)88
圖4. 54 不同強度包絡曲線 值所產生之人工地震作用下之四樓樓板反應譜(種數為2459)89
圖4. 55 不同強度包絡曲線 值所產生之人工地震作用下之五樓樓板反應譜(種數為2459)89
圖4. 56 不同強度包絡曲線 值所產生之人工地震作用下之頂樓樓板反應譜(種數為2459)90
圖4. 57 不同強度包絡曲線 值所產生之人工地震作用下之二樓樓板反應譜(種數為5791)91
圖4. 58 不同強度包絡曲線 值所產生之人工地震作用下之三樓樓板反應譜(種數為5791)91
圖4. 59 不同強度包絡曲線 值所產生之人工地震作用下之四樓樓板反應譜(種數為5791)92
圖4. 60 不同強度包絡曲線 值所產生之人工地震作用下之五樓樓板反應譜(種數為5791)92
圖4. 61 不同強度包絡曲線 值所產生之人工地震作用下之頂樓樓板反應譜(種數為5791)93
圖4. 62 不同的強度包絡曲線 值二種數之二樓樓板反應譜比較圖94
圖4. 63 不同的強度包絡曲線 值二種數之三樓樓板反應譜比較圖95
圖4. 64 不同的強度包絡曲線 值二種數之四樓樓板反應譜比較圖96
圖4. 65 不同的強度包絡曲線 值二種數之五樓樓板反應譜比較圖97
圖4. 66 不同的強度包絡曲線 值二種數之頂樓樓板反應譜比較圖98
圖4. 67 不同強度包絡曲線之 值時所產生之人工地震歷時(a)種數為2459(b)種數為579199
圖4. 68 不同強度包絡曲線之 值時所產生的人工地震加速度歷時之FFT(a)種數為2459(b)種數為5791100
圖4. 69 不同強度包絡曲線之 值時所產生的人工地震之速度反應譜與設計譜(a)種數為2459(b)種數為5791101
圖4. 70 不同強度包絡曲線 值之能量譜密度(a)種數為2459(b)種數為5791102
圖4. 71 不同強度包絡曲線 值所產生之人工地震作用下之二樓樓板反應譜(種數為2459)103
圖4. 72 不同強度包絡曲線 值所產生之人工地震作用下之三樓樓板反應譜(種數為2459)103
圖4. 73 不同強度包絡曲線 值所產生之人工地震作用下之四樓樓板反應譜(種數為2459)104
圖4. 74 不同強度包絡曲線 值所產生之人工地震作用下之五樓樓板反應譜(種數為2459)104
圖4. 75 不同強度包絡曲線 值所產生之人工地震作用下之頂樓樓板反應譜(種數為2459)105
圖4. 76 不同強度包絡曲線 值所產生之人工地震作用下之二樓樓板反應譜(種數為5791)106
圖4. 77 不同強度包絡曲線 值所產生之人工地震作用下之三樓樓板反應譜(種數為5791)106
圖4. 78 不同強度包絡曲線 值所產生之人工地震作用下之四樓樓板反應譜(種數為5791)107
圖4. 79 不同強度包絡曲線 值所產生之人工地震作用下之五樓樓板反應譜(種數為5791)107
圖4. 80 不同強度包絡曲線 值所產生之人工地震作用下之頂樓樓板反應譜(種數為5791)108
圖4. 81 不同的強度包絡曲線 值二種數之二樓樓板反應譜比較圖109
圖4. 82 不同的強度包絡曲線 值二種數之三樓樓板反應譜比較圖110
圖4. 83 不同的強度包絡曲線 值二種數之四樓樓板反應譜比較圖111
圖4. 84 不同的強度包絡曲線 值二種數之五樓樓板反應譜比較圖112
圖4. 85 不同的強度包絡曲線 值二種數之頂樓樓板反應譜比較圖113
參考文獻 1.大崎順彥,新‧地震動解析入門,鹿島出版會,1999。(日文)
2.地震動的合成與波形處理,理論地震動研究會編,鹿島出版會,1997。(日文)
3.胡聿賢,地震工程學,地震出版社,1988。
4.孫育義著,或然率與統計,成功大學主辦工程研究中心,民60。
5.張新宗,高樓結構樓板反應譜之研究,逢甲大學土木及水利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6.廖振鵬,強烈地震地面運動模擬,第一屆兩岸地震學術討論會論文集,1992。
7.羅俊雄、葉永田、葉義雄、李錫堤、顧寶鼎、張午龍,台灣地區核能電廠地震度評估,國立台灣大學地震工程中心,民81。
8.Clough, R. W., and Penzien J., “Dynamics of Structures,” McGraw-Hill, Inc, Second Edition, 1993.
9.Hadjian, A.H., “Scaling of Earthquake Accelegrams — A Simplified Approach, ”Journal of the Structural Division, ASCE, Vol. 98, No. ST2, pp.547-551, February 1972.
10.Hou, S., “Earthquake Simulation Model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M.I.T.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Research Report R68-17, May 1968.
10.Hou, S., “Earthquake Simulation Model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M.I.T.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Research Report R68-17, May 1968.
12.Jennings, P. C., Housner, G .W., and Tasi, N. C., “Simulated Earthquake Motion,” EERL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asadena, California, April 1968.
13.Kennedy, R. P. (1989), “Comments of Proposed Revisions to Standard Review Plan Seismic Provisions,” 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
13.Kennedy, R. P. (1989), “Comments of Proposed Revisions to Standard Review Plan Seismic Provisions,” 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
15.Kimura, M. and Isumi, M., “A Method of Artificial Generation of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Vol. 18, 1989, pp.867-874.
15.Kimura, M. and Isumi, M., “A Method of Artificial Generation of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Vol. 18, 1989, pp.867-874.
17.Liu, S. C., “On Intensity Definitions of Earthquakes, ” Journal of the Structural Division, ASCE, May 1969.
18.Newmark, N.M., Blume, J.A., and Kapur, K.K., “Seismic Design Spectra for Nuclear Power Plants,” J. Power Division, Proc. ASCE, Vol. 99, No. p02, 287-303, November 1973.
18.Newmark, N.M., Blume, J.A., and Kapur, K.K., “Seismic Design Spectra for Nuclear Power Plants,” J. Power Division, Proc. ASCE, Vol. 99, No. p02, 287-303, November 1973.
20.Regulatory Guide 1.122, “Development of Floor Design Response Spectra for Seismic Design of Floor-Supported Equipment or Components”
21.Regulatory Guide 1.60, “Design Response Spectra for Seismic Design of Nuclear Power Plants”
21.Regulatory Guide 1.60, “Design Response Spectra for Seismic Design of Nuclear Power Plants”
23.Standard Review Plan revision, NRC, 1988.
24.Standard Review Plan 3.7.1, “Seismic Design Parameters,” August, 1989
25.Stoykovich, M., “Seismic Design and Analysis of Nuclear Power Plant”, Specialty Conference on Structural Design of Nuclear Plant Facilities, Vol.1, ASCE, 1973, pp.1-28.
26.Tasi, N.C., “Spectrum Compatible Motions for Design Purposes, ”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Division, ASCE, April, 1972
27.Vanmarcke, E.H. Chapter 8 of Seismic and Engineering Decisions, Lomnitz, C. and Rosenblueth, E., Editors, Elsevier Publishing Co.,(to be published)
27.Vanmarcke, E.H. Chapter 8 of Seismic and Engineering Decisions, Lomnitz, C. and Rosenblueth, E., Editors, Elsevier Publishing Co.,(to be published)
27.Vanmarcke, E.H. Chapter 8 of Seismic and Engineering Decisions, Lomnitz, C. and Rosenblueth, E., Editors, Elsevier Publishing Co.,(to be published)
指導教授 陳慧慈(Huei-Tsyr Chen) 審核日期 2000-7-18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