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7323087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3 、訪客IP:18.190.156.80
姓名 黃德昌(De-Xang Hu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機械工程學系
論文名稱 影像處理與虛擬實境在醫學上的應用
相關論文
★ 三次元量床之虛擬儀器教學與訓練系統之設計與開發★ 駕駛模擬器技術開發及其在駕駛行為研究之應用
★ 電源模組老化因子與加速試驗模型之研究★ 應用駕駛模擬器探討語音防撞警示系統 對駕駛行為之影響
★ 遠距健康監測與復健系統之開發與研究★ 藥柱低週疲勞特性與壽限評估模式之研究
★ 非接觸式電子經緯儀電腦模擬教學系統之研究★ 適應性巡航控制系統對於駕駛績效影響之研究
★ 車輛零組件路況模擬系統之開發研究★ 應用殘障駕駛模擬器探討失衡路況對人體重心影響之研究
★ 聚縮醛(POM)機械性質之射出成型條件最佳化研究★ 駕駛模擬儀之開發驗證及應用於駕駛疲勞之研究
★ 即時眼部狀態偵測系統之研究★ 短玻璃纖維強化聚縮醛射出成型條件最佳化與機械性質之研究
★ 手推輪椅虛擬實境系統開發之研究★ 應用駕駛績效預測車輛碰撞風險之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研究中的光學式打針模擬系統,可供療及護理人員進行靜脈注射的練習,減少醫護人員對於第一次注射的恐懼,及病人的不舒適感,因為本研究是利用光學式的定位方式,所以並不會對病人的生理及周邊的醫療器材造成影響。光學式復健系統則可以提供需要復健的病人一個不需要到醫院就可以自行在家中做練習的復健系統。減少了病人往返醫院的路程。
綜合以上所述,本研究最終的目的是希望利用已知的影像處理方式,再配合相關的空間定位方式,發展出不會影響病人的定位系統。
關鍵字(中) ★ 影像處理
★ 虛擬實境
★ 醫學
★ 復健
★ 打針
★ 光學式
★ 空間定位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摘要 …………………………………………………………...………..I
誌謝 …………………………………………………………………….II
目錄 ……………………………………………………………………III
圖目錄 …………………………………………………………………VI
表目錄 ………………………………………………………………XII
第一章緒論 …………………………………………………………...1
1.1 研究動機與目標 ……………………………………………1
1.2 研究方法 ……………………………………………………2
1.3 論文架構 ……………………………………………………3
第二章相關理論研究及文獻回顧…………………………………….4
2.1 位置偵測 …………………………………………………..4
2.2 VRML 簡介 ………………………………………………11
2.2.1 VRML 的來源 ………………………………………….12
2.2.2 VRML 2.0的改進 ………………………………………13
2.3 靜脈注射簡介 ……………………………...…………….14
2.3.1 血管種類及分佈 ……………………………………….14
2.3.2 靜脈注射步驟 ………………………………………….19
2.4 國外的打針模擬系統 ……………………………………21
2.4.1 HT醫藥系統公司打針模擬器簡介 …………………….21
2.4.2 芝加哥西北大學醫學系打針模擬器簡介 …..…...…23
第三章影像處理及空間定位………………………………………..26
3.1攝影機影像擷取 …………………………………………..26
3.2 色彩轉換 ………………………………………………….26
3.3 圖形二值化 ……………………………………………….28
3.4 偵測影像邊緣 …………………………………………….31
3.5 平滑處理 ………………………………………………….33
3.6 影像區分 ………………………………………………….35
3.7 影像辨認 ………………………………………………….39
3.8 空間定位 ………………………………………………….40
3.8.1 利用兩台攝影機定位 …………………………………41
3.8.2 利用單一攝影機定位 …………………………………43
3.9 手部彎曲偵測 …………………………………………….46
第四章光學式打針系統……………………………………………..48
4.1 硬體配備 ………………………………………………...48
4.2 軟體需求及功能 ………………………………………...50
4.3 簡介 …………………………………….…..…………...51
4.4 水平定位 ………………………………………………….51
4.5 針筒座標的驗證 ………………….…………………….53
4.6 垂直角度變化 ……..………………….………………...57
4.7誤差的探討 ………………………..…….……………...…60
4.8亮度的影響 ………………………..…….……………...…61
4.9有色光線及陰影所造成的影響 …..…….……………...…62
4.10 光學式打針系統實際操作 ………….……………...…63
第五章光學式復健系統………………………………………......74
5.1 硬體配備及軟體功能 ……………………………...…74
5.2 空間定位 ………………………………………..……...74
5.2.1 水平角度的量測 …………………………...………...76
5.2.2 垂直方向移動的量測 …………………..….………...80
5.2.3 水平方向移動的量測 …………………..….……...…82
5.3 光學式復健系統實際操作 …………..…….………..…87
5.4 各種定位系統的比較 ………………..…….………....91
第六章結論與建議………………………………..………………92
6.1 結論 ………………………………..…………………...92
6.2 建議 ………………………………..……………...……93
參考文獻………………………………………..…………..………94
圖目錄
圖 1.1 實驗流程 ……………………………………………………..2
圖 2.1 利用磁力式感應裝置的手套 ………………………………..5
圖 2.2 超音波式頭盔 ………………………………………………..7
圖 2.3 機械式位置感測器 …………………………………………..9
圖 2.4 血管分佈圖 (a) …..…………………………………………15
圖 2.4 血管分佈圖 (b) …..…………………………………………16
圖 2.5 國外打針模擬器 …………….………………………………22
圖 2.6 國外打針模擬器場景 .………………………………………22
圖 2.7 空間定位系統 (a) …..………………………………………23
圖 2.7 空間定位系統 (b) …..………………………………………24
圖 3.1 三度空間色階分佈圖 ………….……………………………27
圖 3.2 色階分佈圖 ………….………………………………………29
圖 3.3 色階略過與崩垮現象(a) ……………………………………30
圖 3.3 色階略過與崩垮現象(b) ……………………………………30
圖 3.4 邊界尋找順序 ………………………………………………32
圖 3.5 邊界尋找過程 ………………………………………………32
圖 3.6 四連結法 ……………………………………………………33
圖 3.7 物體邊界與雜訊的關係圖 …………………………………33
圖 3.8 二值化後影像(a) ……………………………………………35
圖 3.8 二值化後影像(b) ……………………………………………35
圖 3.9 色階說明圖 …………………………………………………36
圖 3.10 色階雙峰圖 ……..…………………………………………37
圖 3.11 背景與物體不易分辨色階圖 …..…………………………38
圖 3.12 攝影機與物體間的關係圖 ……..…………………………41
圖 3.13 雙攝影機架設相關位置 ……..……………………………42
圖 3.14 復健系統活動空間 …….………………………………….43
圖 3.15 攝影機架設相關圖 ………..………………………………44
圖 3.16 光軸夾角示意圖 ………………………………………..…46
圖 3.17 彎曲感測器(a) ……..………………………………………47
圖 3.17 彎曲感測器(b) ……..………………………………………47
圖 4.1 光學式打針系統架構 ……………………………………….48
圖 4.2 硬體設備 …………….………………………………………48
圖 4.3 打針模擬器之灰階影像(a) …………………………………52
圖 4.3 打針模擬器之灰階影像(b) …………………………………52
圖 4.3 打針模擬器之灰階影像(c) …………………………………52
圖 4.3 打針模擬器之灰階影像(d) …………………………………52
圖 4.4 處理過的針筒圖形 …………………………………………53
圖 4.5 打針實際操作影像(a) ………………………………………54
圖 4.5 打針實際操作影像(b) ………………………………………54
圖 4.5 打針實際操作影像(c) ………………………………………54
圖 4.5 打針實際操作影像(d) ………………………………………54
圖 4.6 戴白手套操作影像(a) ………………………………………56
圖 4.6 戴白手套操作影像(b) ………………………………………56
圖 4.6 戴白手套操作影像(c) ………………………………………56
圖 4.6 戴白手套操作影像(d) ………………………………………56
圖 4.7 不圖角度下的情形(a) ………………………………………59
圖 4.7 不圖角度下的情形(b) ………………………………………59
圖 4.7 不圖角度下的情形(c) ………………………………………59
圖 4.7 不圖角度下的情形(d) ………………………………………59
圖 4.8 黃色光線所造成的影響(a) …………………………………63
圖 4.8 黃色光線所造成的影響(b) …………………………………63
圖 4.8 黃色光線所造成的影響(c) …………………………………63
圖 4.8 黃色光線所造成的影響(d) …………………………………63
圖 4.9 打針定位系統 ………….……………………………………64
圖 4.10 虛擬醫院 ……………….………………………………65
圖 4.11 注射部位選擇面版 (a) ….…………………………………66
圖 4.11 注射部位選擇面版 (b) ……………………………………66
圖 4.11 注射部位選擇面版 (c) ….…………………………………67
圖 4.12 打針系統手臂視角 (a) ….…………………………………68
圖 4.12 打針系統手臂視角 (b) .………………………………...…68
圖 4.12 打針系統手臂視角 (c) ….…………………………………69
圖 4.13 打針系統手背視角 (a) ….…………………………………69
圖 4.13 打針系統手背視角 (b) ...….………………………………70
圖 4.13 打針系統手背視角 (c) ….…………………………………70
圖 4.14 針筒選擇面版 …………...…………………………………71
圖 4.15 打針模擬器操作畫面 (a) ….………………………………72
圖 4.15 打針模擬器操作畫面 (b) …………………………………72
圖 4.16 綁止血帶情形 ……………...………………………………73
圖 5.1 復健系統架構圖 …………….………………………………74
圖 5.2 復健系統背景 ……………….………………………………75
圖 5.3 復健系統操作範圍背景 …….………………………………76
圖 5.4 復健系統待測物與背景圖 ….………………………………76
圖 5.5 角度量測影像 (a) …….…….………………………………77
圖 5.5 角度量測影像 (b) …….…….………………………………77
圖 5.5 角度量測影像 (c) …….…….………………………………78
圖 5.5 角度量測影像 (d) …….…….………………………………78
圖 5.5 角度量測影像 (e) …….…….………………………………78
圖 5.5 角度量測影像 (f) …….…….………………………………79
圖 5.5 角度量測影像 (g) …….…….………………………………79
圖 5.6 不同高度投影的影像 (a) …….…….………………………80
圖 5.6 不同高度投影的影像 (b) …….…….………………………80
圖 5.6 不同高度投影的影像 (c) …….…….………………………81
圖 5.6 不同高度投影的影像 (d) …….…….………………………81
圖 5.6 不同高度投影的影像 (e) …….…….………………………81
圖 5.7 固定X改變高度操作影像 (a) …….…….…………………83
圖 5.7 固定X改變高度操作影像 (b) …….…….…………………83
圖 5.7 固定X改變高度操作影像 (c) …….…….…………………83
圖 5.7 固定X改變高度操作影像 (d) …….…….…………………84
圖 5.7 固定X改變高度操作影像 (e) …….…….…………………84
圖 5.8 固定Y改變高度操作影像 (a) …….…….…………………85
圖 5.8 固定Y改變高度操作影像 (b) …….…….…………………85
圖 5.8 固定Y改變高度操作影像 (c) …….…….…………………85
圖 5.8 固定Y改變高度操作影像 (d) …….…….…………………86
圖 5.8 固定Y改變高度操作影像 (e) …….…….…………………86
圖 5.9 復健空間定位系統 ………………….….…………………...88
圖 5.10 實際操作畫面 ……………………….……………………..89
圖 5.11 復健系統手部抓取物件圖 ………….……………………..90
表目錄
表 2.1 ISOTRAK II規格表 ……………………………………………6
表 2.2 Head Tracker規格表 ……………………………………………7
表 2.3 PHANTON規格表 …………..…………………………………9
表 2.4 動脈與靜脈的差異 …..……..………………………..………17
表 2.5 常見注射部位 ………..……..………………………..………19
表 3.1 人眼對色階辨識力 …..……..………………………..………28
表 4.1 處理後資訊 ………....……..………………………..………..53
表 4.2 打針系統實際操作資料 …....………………………..………55
表 4.3 背景單一化後計算結果 …....………………………..………57
表 4.4 不同角度的相關點資料 …....………………………..………60
表 4.5 不同長度的誤差 …………….……………………………...61
表 4.6 不同光圈對定位造成的影響 ………………………………...61
表 5.1 實際角度與計算角度比較 …………………………..………79
表 5.2 不同高度資訊 ………..……..………………………..………82
表 5.3不同高度下X座標變化比較 ………………………..……….84
表 5.4不同高度下Y座標變化比較 ………………………..……….86
表 5.5不同定位方式的差異性 ……………………….……………..91
參考文獻 1.G. Burdea and P. Coiffect,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 N.Y., 1994.
1.G. Burdea and P. Coiffect,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 N.Y., 1994.
3.Polhemus-ISOTRAK II, http://www.polhemus.com/isotrkds.htm.
3.Polhemus-ISOTRAK II, http://www.polhemus.com/isotrkds.htm.
5.EST Cyber-Glove, http://www.est-kl.com/glove.htm.
6.T. Takahashi and T. Sakai, “Teaching Robots Movement in Virtual Reality”, IEEE/RSJ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 IROS ’91, Nov. 3-5 1991.
6.T. Takahashi and T. Sakai, “Teaching Robots Movement in Virtual Reality”, IEEE/RSJ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 IROS ’91, Nov. 3-5 1991.
8.Logitech 3D Mouse and Head Tracker, http://www.qualixdirect.com/html/3d_mouse_and_head_tracker.html
9.B. A. Reichlen, “A One Hundred Million Pixel Display”, IEEE Virtual Reality Annual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May 28, 1993
10.G. Burdea, “Force And Touch Feedback For Virtual Reality”, 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 N.Y. 1996.
11.J. Gradecki, “The Virtual Reality Construction Kit”, 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 N.Y. 1994
11.J. Gradecki, “The Virtual Reality Construction Kit”, 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 N.Y. 1994
11.J. Gradecki, “The Virtual Reality Construction Kit”, 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 N.Y. 1994
14.陳稔, ”融入與互動式虛擬棒球遊戲中真人揮棒打擊”, 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系, 碩士論文, 民國 86 年。
15.馮志豪, ”虛擬實境技術於網際網路導覽之應用研究”, 國立中央大學機械工程系,碩士論文, 民國 88 年。
16.朱力安, “體驗 VRML 2.0 的世界”,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教育訓練處, 1997 年。
17.Wen-Jeng Chou HomePage, http://wwwadic.cc.nthu.edu.tw/wjchou/chImageMS.html
18.沈文智, ”Microsoft IIS 網頁技術”, 碁峰資訊, 1997年。
19.WEB3D CONSORTIUM, http://www.vrml.org/
20.M. Alexander, “Intravenous Nursing Standards of Practice”, Intravenous Nurses Society, 1998.
21.馬偕醫院護理部, “靜脈注射護理”, 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1999 年。
21.馬偕醫院護理部, “靜脈注射護理”, 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1999 年。
23.HT Medical System, Inc., http://www.ht.com/
24.Department of Nursing and Health Sciences of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ttp://www.polyu.edu.hk/~nhs/htm/vr/vr.html
25.SGI-Silicon Graphics ONYX2 System Hardware, http://www.sgi.com/onyx2/sys_hardware.html
26.MusculoGraphics Home Page, http://www.musculographics.com/
26.MusculoGraphics Home Page, http://www.musculographics.com/
28.SensAble Technologies :PHANTOM Premium, http://www.sensable.com/products/premium.htm
29.楊武智, “影像處理與辨認”, 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台北, 民國83年。
30.李政宜, “圓形實際物體之影像辨識”, 國立中央大學電機工程系, 碩士論文, 民國 86 年。
31.蕭進松, “數位影像處理”, 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台北, 民國88年。
32.D. C. Tseng, “Image Processing,” Institut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Sep. 1995 – Jan. 1996.
33.Flex & Bend Sensor, http://www.imagesco.com/catalog/flex/FlexSensors.html
指導教授 黃俊仁(Jiun-ren Hwang) 審核日期 2000-6-30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