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742105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7 、訪客IP:3.149.234.230
姓名 楊旻翰(Min-han Y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企業管理學系
論文名稱 台灣生技產業前景及各國發展模式分析
(The Prospect of Biotechnology Industry in Taiwan and Cross- National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Pattern)
相關論文
★ 由專利資料分析我國之研發產出及其關聯★ 新產品開發管理、網路組織與績效之研究:以中衛體系汽車零組件製造商為例
★ 技術網路、技術策略與技術能力之關連性研究★ 大學生購物方式偏好行為之研究
★ 我國軟體廠商的通路型態選擇—交易成本及其他因素之探討★ 我國航空工業發展政策之研究--以國家創新體系為分析架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研究旨在分析台灣生物技術產業的前景,以及美、日、歐洲各先進國家的發展歷程,期使能對我有所啟示。
經由次級資料的整理,瞭解到台灣生技產業的目前狀況為企業規模小、產業發展環境有待加強、發展項目太過分散。我們也針對文獻內容,發展出層級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的研究架構,以探討影響我國生技產業發展的因素與未來的發展項目。此外,也歸納出各國發展的關鍵要素,包括技術知識、產業結構、政府角色、投資狀況,以及界面、文化等。
本研究採用專家問卷的方式,諮詢產、官、學、研各界專家學者共計三十一位,分別針對影響因素及未來優先發展項目進行分析。另外,在瞭解各國發展歷程以後,歸納出影響其發展的關鍵要素,並根據文獻資料所述予以評比,再以同樣因素詢問專家其對於我國發展的重要程度與目前普遍程度,希望瞭解兩者之間的差異。
根據研究結果,各先進國家在下列幾項因素表現均佳,分別為技術創新性、政府經費支援、策略聯盟與併購、智財權保護嚴密、大型化學∕製藥公司、大學扮演知識提供者、早期認知生物技術重要性等七項。至於我國目前亟需改進的因素有:技術創新性、智財權保護、新生技公司、法規標準、研發密度、相關人才、海外情報研究中心,以及產學互動關係。
另外,研究結果也發現,美國與日、英、德等國的發展模式不同;前者由民間帶動,後者則由政府主導。若以各因素表現的相對程度來看,下列四項因素是對我國重要且目前普遍程度不足的,分別是智慧財產權保護嚴密、技術創新性、生物技術相關人才,以及建立法規標準。
在影響因素與發展項目方面,專家們認為目前以智財權與專利對我國產業發展的影響程度最大,市場次之。在考量整體因素之後,以食品生技最適合我國目前優先發展。在醫藥生技方面,中草藥是所有專家一致認為亟應發展的項目。
針對台灣生技產業的未來發展,我們建議應該積極培植新生技公司,作為技術研發的來源,也必須加強智慧財產權與專利的保護。我國市場規模較小,資源有限,故應著重(focus)於具有市場潛力的利基項目(niche player),可考慮以代工模式來擴大市場規模。另外,也應加強台灣在法規、人才與產業資訊的相關措施。
就長期的發展項目來看,除了傳統中草藥可嘗試兩岸合作,以尋求整合效益外,我國也應由原來較具規模的食品生技逐漸轉型至更具潛力的項目,例如生物晶片或生物資訊學。
關鍵字(中) ★ 生物技術產業
★ 層級分析法
★ AHP
★ 國家創新體系
★ 產業分析
關鍵字(英) ★ Biotechnology Industry
★ Industry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 National Systems of Innovation (NSI)
★ Industry Analysis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流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生物技術與生技產業 5
一、生物技術的定義 5
二、生物技術的特性 8
三、生物技術的關鍵技術 10
四、生技產業的特性 13
五、生技產業的成功關鍵因素 16
第二節 台灣生技產業概況 18
一、產值趨勢 18
二、分工體系 21
三、發展項目 23
四、產業概況 26
第三節 各國生技產業概況 34
一、美國 35
二、日本 39
三、歐洲概況 42
四、英國 45
五、德國 47
六、韓國 54
七、其他開發中國家 59
第三章 研究設計 6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65
第三節 資料收集與分析方法 67
一、次級資料 67
二、初級資料 68
第四章 各國比較與發展啟示 73
第一節 美日生技產業比較 74
一、美、日的生技產業聯盟 75
二、美、日的生技產業優勢 77
三、美、日的生技產業劣勢 79
四、美、日生技產業的改進建議 81
第二節 歐洲與開發中國家發展模式 83
一、英、美的發展模式比較 83
二、德國的發展模式分析 86
三、開發中國家的分析比較 89
第三節 各國發展模式分析與啟示 92
一、美國 92
二、日本 93
三、英國 94
四、德國 95
五、各國發展比較 95
六、各國發展分析 103
第五章 影響因素與發展項目分析 111
第一節 各區隔專家學者評估結果 112
一、公司廠商 112
二、政府部門 113
三、學術單位 114
四、研究機構 116
五、產、官、學、研意見整合 117
第二節 問卷結果分析 121
一、影響產業發展因素 121
二、未來發展項目 12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29
第一節 研究結論與建議 129
第二節 研究限制 133
第三節 研究貢獻 134
第四節 未來研究建議 135
參考文獻 137
§中文部份 137
§英文部份 139
§網站部份 141
附錄 143
附錄一:台灣生技產業前景及各國發展模式分析研究調查問卷 143
附錄二:問卷結果分析之成對比較矩陣 162
附錄三:生物技術相關名詞 172
附錄四:生物技術發展歷史沿革 173
附錄五:台灣生技產業發展SWOT分析 176
附錄六︰台灣生技產業面臨問題 184
附錄七︰台灣生技產業未來發展建議 187
附錄八︰行政院加強生物技術產業推動方案 195
附錄九︰科學技術基本法 201
附錄十︰歐洲各國發展生物產業措施 204
---------------------------------------------------------------
表目錄
表2-1 生物技術名詞定義─不同國家與不同單位採用現況 6
表2-2 美、日及我國各單位對生物技術的關鍵技術之認定 11
表2-3 生物技術產業運作特性歸納 16
表2-4 1991年至1995年我國各項生物技術產業的產值 19
表2-5 1996年至1999年我國各項生物技術產業的產值 20
表2-6 我國生物技術產業未來發展目標 21
表2-7 我國生技產業具潛力產品之項目發展期程 25
表2-8 國內免疫診斷試劑製造商現況與未來趨勢 28
表2-9 國內動植物生技廠商現況與未來趨勢 29
表2-10 國內動物疫苗製造廠商現況與未來趨勢 30
表2-11 國內水產養殖生物技術相關廠商現況與未來趨勢 31
表2-12 國內特用化學產業製造商現況與未來趨勢 31
表2-13 國內環保生技製造商現況與未來趨勢 32
表2-14 國內生物科技服務業現況與未來趨勢 33
表2-15 生物技術產業世界市場趨勢 34
表2-16 美國生物技術產業發達州別與公司設立數(一九九五年) 36
表2-17 美國新生技公司的研發支出 37
表2-18 美國生物技術產業狀況 38
表2-19 美國生物技術產品的銷售額及預估成長率 39
表2-20 日本生物技術產業的近況 40
表2-21 歐洲與美國生物技術公司比較 43
表2-22 歐洲最新生物技術產業現況 43
表2-23 一九九六年英國生技公司分類 45
表2-24 英國生物技術改革運動的重要措施 46
表2-25 生物技術研究學會主要九項任務與其執行目標∕方式頁 49
表3-1 本研究專家學者諮詢名單 66
表3-2 層級分析法(AHP)各尺度代表意義 69
表3-3 影響台灣生技產業發展之因素 70
表3-4 台灣未來發展項目 71
表4-1 美國四大明星產業比較 75
表4-2 日本公司和美國專注型生技公司(DBC)間協議種類 76
表4-3 美、日兩國生技產業優勢比較 79
表4-4 美、日兩國生技產業劣勢比較 80
表4-5 英、美生技公司策略研發聯盟狀況 84
表4-6 興業型與規劃型的比較 92
表4-7 政府影響生物技術發展的因素 96
表4-8 各國比較表各符號代表意義 96
表4-9 各國生技產業發展因素比較 97
表4-10 整合專家意見之各國生技產業發展因素比較 98
表4-11 修正後各國生技產業發展因素比較 99
表4-12 台灣生技產業影響因素評估表 100
表4-13 產官學研專家「對我重要程度」看法相關係數矩陣 101
表4-14 產官學研專家「目前普遍程度」看法相關係數矩陣 101
表4-15 台灣與各國生技產業發展因素比較 102
表4-16 台灣與各國生技產業發展因素排列比較 105
表4-17 各國各因素相對程度計算結果 105
表4-18 台灣與各國生技產業發展因素相對程度比較 106
表4-19 台灣與各國生技產業各構面表現平均值 108
表5-1 問卷回收統計表 111
表5-2 產業界整體評估分析結果 113
表5-3 產業界對醫藥生技發展項目評估分析結果 113
表5-4 政府部門整體評估分析結果 114
表5-5 政府部門對醫藥生技發展項目評估分析結果 114
表5-6 學術單位整體評估分析結果 115
表5-7 學術單位對醫藥生技發展項目評估分析結果 115
表5-8 研究機構整體評估分析結果 116
表5-9 研究機構對醫藥生技發展項目評估分析結果 117
表5-10 產官學研整體評估分析結果 118
表5-11 產官學研對醫藥生技發展項目評估分析結果 118
表5-12 產官學研專家對影響生技產業發展因素評估彙整 119
表5-13 產官學研專家對未來發展項目優先順序評估彙整 119
表5-14 產官學研專家對各因素下未來優先發展項目評估彙整 119
表5-15 產官學研專家對影響生技產業發展因素看法之相關係數矩陣 120
表5-16 產官學研專家對未來發展項目優先順序看法之相關係數矩陣 120
表5-17 台灣目前推動中的生物科技及製藥投資案 126
表6-1 中草藥研發兩岸優劣比較 132
---------------------------------------------------------------
圖目錄
圖1-1 研究流程圖 4
圖2-1 跨學門的生物技術產品研發架構 9
圖2-2 關鍵技術與生物技術產業關係圖 11
圖2-3 我國生物技術工業發展現況分析示意圖 19
圖2-4 我國生物技術研究發展分工體系 21
圖2-5 日本各主要技術類別生技產品的市場變化 40
圖2-6 一九九八年日本生物技術產業各領域銷售值(60億美元) 41
圖2-7 一九九八年歐洲生物技術產業各領域銷售值(25億美元) 42
圖2-8 歐洲各國生物技術公司數量 44
圖2-9 「生物技術2000方案」贊助措施執行方式 51
圖2-10 德國新生技公司的所有權分配情況 52
圖2-11 德國新生技公司的分類 53
圖2-12 德國卓越中心與新生技公司分佈圖 54
圖2-13 韓國生技研發體系 58
圖3-1 研究架構 64
圖3-2 層級分析法(AHP)分析架構 69
圖3-3 層級分析法(AHP)步驟 72
圖4-1 台灣目前普遍程度與各國比較雷達圖 108
圖4-2 對台灣重要程度與各國比較雷達圖 109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一、工商時報,「廖怡蘭︰台灣生技產值將達1000億元」,民國八十九年一月廿五日,財經產業版。
二、工商時報,「發展中草藥技術五年計畫已擬定」,民國八十九年五月廿三日,財經產業版。
三、工商時報,「生技中心轉型技術引進者」,民國八十九年五月廿四日,財經產業版。
四、王啟光,《生技製藥產業關技成功因素研究》,台北:淡江大學管理科學學系碩士班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八年六月。
五、中國時報,「第四號染色體千萬鹼基定序解肝癌之謎」,民國八十九年五月九日,焦點新聞版。
六、台大醫學院主編,《進階板生物技術》,台北:台大醫學院,民國八十七年六月三十日。
七、田蔚城,「亞太地區生物產業現況簡介」,生物產業第7卷第4期,民國八十五年十二月,頁59─65。
八、田蔚城,「生物技術導論」,生物產業第8卷第1期,民國八十六年三月,頁1─12。
九、行政院,「加強生物技術產業推動方案」,生物產業第6卷第3期,民國八十四年九月,頁1─10。
九、行政院,「加強生物技術產業推動方案」,生物產業第6卷第3期,民國八十四年九月,頁1─10。
九、行政院,「加強生物技術產業推動方案」,生物產業第6卷第3期,民國八十四年九月,頁1─10。
十二、行政院科技顧問組,「行政院第二次生物技術策略會議」,生物產業第9卷第2期,民國八十七年六月,頁1─14。
十三、行政院科技顧問組,「行政院第三次生物技術策略會議」,生物產業第10卷第2期,民國八十八年六月,頁1─21。
十四、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中華民國八十六年科學技術年鑑》,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民國八十八年五月。
十五、牟敦剛,「推動我國生物技術及相關產業升級之課題探討」,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第2卷第1期,民國八十五年五月,頁76─93。
十六、何玉美,「生物科技創造美麗新世界」,管理雜誌286期,民國八十七年四月,頁73─93。
十七、余愷,「生物科技非電子業,兩百億不是萬靈丹」,新新聞週刊605期,民國八十七年十月,頁90─95。
十八、吳琬瑜,「生物科技─微分子掌握大經濟」,天下雜誌209期,民國八十七年十月,頁90─94。
十八、吳琬瑜,「生物科技─微分子掌握大經濟」,天下雜誌209期,民國八十七年十月,頁90─94。
二十、林宜諄,「台灣搶灘生物科技」,天下雜誌191期,民國八十六年四月,頁100─106。
二十一、約翰.奈思比(John Naisbitt)著,尹萍譯,《2000年大趨勢》,台北:天下文化,民國七十九年四月。
二十二、約翰.奈思比(John Naisbitt)著,尹萍譯,《高科技.高思維》,台北:時報文化,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
二十三、馬莉,「生物技術產業屬最具潛力的高科技產業」,中央綜合月刊第30卷第9期,民國八十六年九月,頁41─44。
二十四、高志道、江晃榮,「美日生物技術的競賽─兼談我國發展生技的困境」,科學月刊,民國八十年四月,頁264─271。
二十五、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編,《台灣生物技術產業1997∕1998年》,台北: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民國八十七年六月。
二十六、陳來明,《我國生物技術產業分析─資源基礎觀點》,台北: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五年七月。
二十七、陳研次,「生物科技產業─化科幻為現實的明日之星」,管理雜誌274期,民國八十六年四月,頁52─54。
二十八、程沛文,「我國生物技術研究現況─行政院生物技術產業策略會議」,生物產業第8卷第4期,民國八十六年十二月,頁1─7。
二十九、黃英家,《醫藥生物技術產業與國家創新體系》,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七年六月。
三十、傑若米.雷夫金(Jeremy Rifkin)著,李文昭譯,《第二個創世紀》,台中:晨星,民國八十八年八月。
三十一、經濟日報,「生技人才荒明年將浮現」,民國八十九年一月七日,第32版。
三十二、經濟日報,「企業投資標的生技製藥最熱門」,民國八十九年二月九日,第14版。
三十三、經濟日報,「六大基因科技投資潛力雄厚」,民國八十九年二月十日,第28版。
三十四、經濟日報,「中草藥市場潛力大」,民國八十九年五月廿二日,財經產業版。
三十五、經濟日報,「50億元發展中草藥業專家嫌少」,民國八十九年五月廿七日,財經產業版。
三十六、經濟部工業局,《生物技術工業發展策略與措施》,台北:經濟部工業局,民國八十八年一月。
三十七、經濟部技術處,《生物技術輕鬆談》,台北:經濟部技術處,民國八十八年三月三十日。
三十八、滕涵菁,「歐洲主要國家推動生物技術產業之政策(一)」,歐洲科技報導第5期,民國八十八年十一月。
三十八、滕涵菁,「歐洲主要國家推動生物技術產業之政策(一)」,歐洲科技報導第5期,民國八十八年十一月。
四十、滕涵菁(b),「歐洲主要國家推動生物技術產業之政策(三)─英國」,歐洲科技報導第7期,民國八十九年三月。
四十一、鄭居元,「由國家競爭優勢看台灣生物科技產業發展」,能力雜誌513期,民國八十七年十一月,頁112─119。
四十二、劉台平,「下世紀明星產業─生物科技遠景無限」,卓越雜誌156期,民國八十六年八月,頁158─160。
四十三、劉淑櫻,「我國生物技術工業之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工業簡訊第26卷第7期,民國八十五年七月,頁29─41。
四十四、錢國基,「台灣生物科技產業概況」,產業經濟212期,民國八十八年四月,頁1─37。
四十五、藍麗娟,「中藥台灣生技強心針?」,天下雜誌215期,民國八十八年四月,頁188─193。
四十六、蘇遠志(a),「我國生物技術產業之發展策略(上)」,生物產業第4卷第1、2期,民國八十二年六月,頁1─11。
四十七、蘇遠志(b),「我國生物技術產業之發展策略(下)」,生物產業第4卷第3、4期,民國八十二年十二月,頁1─11。
四十八、蘇遠志,「八十四年度生物技術領域重要計畫成效研討會述」,生物產業第六卷第三期,民國八十四年九月,頁11─19。
四十九、蘇遠志,「我國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策略與措施」,生物技術產業推展研討會論文集,民國八十七年六月,頁1─37。
五十、蘇遠志(a),「生物技術產業國內外市場發展趨勢」,生物醫學報導第1期,民國八十九年四月。
五十一、蘇遠志(b),「生技製藥產業技術研究發展之現況與趨勢」演講,台灣大學生物技術研究中心,民國八十九年四月二十日。
五十二、蘇麗華,「生物科技炙手可熱,二十一世紀的搖錢樹」,卓越雜誌166期,民國八十七年六月,頁54─57。
----------------------------------------------------------------
§英文部份
1、Acharya, R. (1999), The Emergence and Growth of Biotechnology : Experiences in Industrialized and Developing Country, Cheltenham : Edward Elgar.
1、Acharya, R. (1999), The Emergence and Growth of Biotechnology : Experiences in Industrialized and Developing Country, Cheltenham : Edward Elgar.
3、Choi, K. Y.; Han, M. H.; Hahm, K.-S.; Rhee, S.-K. (1999), ‘An Overview of Biotechnology in Korea’, Tibtech, Vol.17(3), pp.95-101.
4、Dibner, M. (1991), Biotechnology Guide USA, 2nd ed, Macmillan and Stockton Press, London and New York.
5、Dibner, M. D. and Lavrich C. (1987), ‘An Analysis of Partnerships’, Bio/Techonology, Vol.5, pp.1029-1032.
6、Drake, Peter and G. Brown (1994), ‘Biotech Firms Gain Greater Bargaining Power’, Bio/Technology, Vol.5, pp.340-341.
7、Etzkowitz, H. (1993), ‘Enterprises from Science : The Origins of Science-base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Minerva, Vol.31(3), pp.326-360.
7、Etzkowitz, H. (1993), ‘Enterprises from Science : The Origins of Science-base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Minerva, Vol.31(3), pp.326-360.
9、Fransman, M. and Tanaka, S. (1995), ‘Government, Globalisation and University in Japanese Biotechnology’, Research Policy, Vol.24(1), pp.13-49.
10、Forrest, J. E. (1996), ‘Japanese/U.S. technological competitveness and strategic alliances in the biotechnology industry’, R&D Management, Vol.26(2), pp.141-154.
11、Hall, S. (1988), Invisible Frontiers. The Race to Synthesize a Human Gene, Sidgwick & Jackson, London.
12、Herbert, E. (1989), ‘Japanese R&D in the United States’,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 Vol.32(6), pp. 1-19.
13、Johnston, R. F. and Edwards, C. G. (1987), Entrepreneurial Science : New Links between Corporations, Universities and Government, New York : Quorum Books.
14、Lepkowski, W. (1994), ‘Japan Fears its Youth are losing Interes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 News, August 29, p.26.
15、Methe, D. T. (1991), Technology Competition in Global Industries : Marketing and Planning Strategies for American Industry, New York : Quorum Books.
16、Momma, S. and Sharp, M. (1999), ‘Development in New Biotechnology Firms in Germany’, Technovation, Vol.19(5), pp.267-282.
17、Mowery, D. C. and Rosenberg, N. (1989), Technology and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Growth,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8、Oakey, R., Faulkner, W., Cooper, S. and Walsh, V. (1990), New Firms in the Biotechnology Industry : Their Contribution to Innovation and Growth, Pinter, London.
18、Oakey, R., Faulkner, W., Cooper, S. and Walsh, V. (1990), New Firms in the Biotechnology Industry : Their Contribution to Innovation and Growth, Pinter, London.
20、Piatier, A. (1984), Barriers to Innovation. Frances Pinter, London, Quoted in : Malecki, E. (1991),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ongman, Harlow, p.341.
21、Quickel, S. W. (1992), ‘Undaunted Venturers : Japan’s Financiers Aim to Ride Out the Cash Crisi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Vol.5(12), pp.52-55.
22、Redhead, C.R. (1996), ‘Bioregios Put Germany on the Biodevelopment Map’, Nature Biotechnology, Vol. 14(13), 1664-1665.
22、Redhead, C.R. (1996), ‘Bioregios Put Germany on the Biodevelopment Map’, Nature Biotechnology, Vol. 14(13), 1664-1665.
24、Rothwell, R. and Zegveld, W. (1982), Innovation and the Small and Medium Sized Firm, Frances Pinter, London.
25、Senker, J. (1991), ‘Evaluating the Funding of Strategic Science : Some Lessons from British Experience’, Research Policy, Vol.20(1), pp.29-43.
25、Senker, J. (1991), ‘Evaluating the Funding of Strategic Science : Some Lessons from British Experience’, Research Policy, Vol.20(1), pp.29-43.
27、Senker, J. (1996), ‘National systems of innovatio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industrial biotechnology’, Technovation, Vol.16(5), pp.219-229.
28、Sharp, M. (1989), ‘Biotechnology in the UK’, OTA Conference, Biotechnology in a Global Environment, Washington, DC, 6-7 July 1989, SPRU, University of Sussex, Brighton.
29、Spalding, B. J. (1986), ‘How Biotechnology is Farming as a Industry’, Chemical Week, Vol.139(23), pp.9-13.
30、Teece, D. J. (1982), ‘Towards an Economic Theory of the Multiproduct Firm’,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Vol.1, pp.223-247.
31、Teece, D. J. (1992), ‘Foreign Investment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n Silicon Valley’,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Vol.34(Winter), pp.88-106.
32、Valery, N. (1989), ‘Japanese Technology : Back to the Drawing Board’, Economist, December 2, pp.1-18.
33、Webster, A. (1994), ‘University-Corporat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Research Agendas’, Sociology, Vol.28(1), pp.123-142.
33、Webster, A. (1994), ‘University-Corporat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Research Agendas’, Sociology, Vol.28(1), pp.123-142.
35、Whittaker, E. and Bower, D. J. (1994), ‘A Shift to External Alliances for Product Development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R&D Management, Vol.24(3), pp.249-260.
36、Wiener, M.J. (1980), English Culture and the Decline of the Industrial Spirit, 1850-1980,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UK.
37、Wilson, P. (1988), ‘The Realities of the Biotechnology Marketplace : Problems and Prospects’, Medical Marketing and Media, Vol.23, pp.11-18.
38、Yoshikawa, A. (1998), ‘Technology Transfer from National Science Policy : Biotechnology Policy in Jap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Vol.3, pp.735-743.
38、Yoshikawa, A. (1998), ‘Technology Transfer from National Science Policy : Biotechnology Policy in Jap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Vol.3, pp.735-743.
----------------------------------------------------------------
§網站部份
一、工研院化工所︰http://www.itri.org.tw/homepage/b/b600/
二、工研院化工所生物技術相關研究:http://www.itri.org.tw/homepage/b/r3002/
三、工研院生醫工程中心︰http://w3.itri.org.tw/mg100/
四、工研院歐洲辦事處:http://www.itri.org.tw/weo/index.htm;http://www.itri.de/
五、中央大學生命科學系所:http://www.ncu.edu.tw/~ls/
六、中央研究院生物農業科學研究所:http://www.sinica.edu.tw/~ibawww/
七、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http://www.botany.sinica.edu.tw/index_c.html
八、中國化學製藥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ccpc.com.tw/
九、五鼎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apexbio.com.tw/
十、永信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ysp.com.tw/home3.htm
十一、生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syngen.com.tw/
十二、生達化學製藥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standard.com.tw/
十三、台灣大學生物技術研究中心︰http://140.112.78.220/~juang/index.htm
十四、台灣花卉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tfb.com.tw/
十五、台灣神隆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scinopharm.com.tw/
十六、台灣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tgs.com.tw/
十七、交通大學生物科技系所︰http://www.cc.nctu.edu.tw/~ibt/
十八、交通大學生物諮詢網︰http://life.nthu.edu.tw/index-c.shtml
十九、行政院科技顧問組︰http://www.stag.gov.tw/
二十、英國生物技術與生物科學研究委員會(BBSRC):http://www.bbsrc.ac.uk/
二十一、美國生物技術產業組織(BIO):http://www.bio.org
二十二、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http://www.fda.gov/
二十三、美國能源部(DOE):http://www.er.doe.gov/
二十四、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http://www.nsf.gov/
二十五、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http://www.nih.gov/
二十六、美國農業部(USDA):http://www.usda.gov/
二十七、恩揚公司(Ernst & Young):http://www.ey.com
二十八、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http://www.dcb.org.tw/
二十九、財團法人台灣養豬科學研究所︰http://www.prit.org.tw/
三十、 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http://www.firdi.org.tw/welcome.html
三十一、財團法人製藥工業技術發展中心︰http://www.pitdc.org.tw/
三十二、健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genelabs.com.tw/intro.htm
三十三、國科會科技資訊網:http://www.stic.gov.tw/
三十四、國家科學委員會︰http://www.nsc.gov.tw/
三十五、國家衛生研究院︰http://www.nhri.org.tw/
三十六、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所︰http://life.nthu.edu.tw/index-c.shtml
三十七、陽明大學生物化學研究所:http://www.ym.edu.tw/bio/
三十八、陽明大學遺傳學研究所:http://www.ym.edu.tw/ig/igweb/
三十九、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http://www.oecd.org/
四十、 經濟部工業局︰http://www.moeaidb.gov.tw/
四十一、經濟部生物技術與製藥工業發展推動小組︰http://www.biopharm.com.tw/
四十二、經濟部技術處︰http://doit.moea.gov.tw/
四十三、資策會科技法律中心︰http://stlc.iii.org.tw/
四十四、歐洲分子生物實驗室(EMBL):http://www.embl-heidelberg.de/
四十五、歐洲生物資訊研究所(EBI):http://www.ebi.ac.uk/
四十六、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分子生物研究中心:http://biotech.icmb.utexas.edu/
四十七、聯亞生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ubiasia.com.tw/
四十八、韓國生物科學及生技研究所(KRIBB):http://www.kribb.re.kr/
四十九、韓國科技高等研究所(KAIST):http://www.kaist.ac.kr/
五十、 韓國科學工程基金會(KOSEF):http://www.kosef.re.kr
五十一、醫藥衛生研究資訊網:http://www.hint.org.tw/
指導教授 譚瑞琨 審核日期 2000-6-26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