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7425003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6 、訪客IP:18.119.126.80
姓名 江佳玲(Chia-Ling Chi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財務金融學系
論文名稱 國內企業使用衍生性金融商品避險之實證研究
相關論文
★ 台灣證券公司境外金融商品交易之風險管理-M公司個案分析★ Merton模型違約預警之研究--台灣上市電子違約公司實證分析
★ 台灣不動產資產信託—以發行個案為例★ 台灣高科技產業策略聯盟之研究
★ 台灣金融控股公司市場風險資本配置之研究★ 不動產投資信託對投資組合多角化的影響---全球實證
★ 風格投資在台灣的運用★ 私募股權投資管理公司實證研究與個案探討
★ 權證發行商之風險與損益評估★ 台灣購併架構之研究--以「聯電五合一」案為例
★ 買賣單不均衡與價差形態之實證研究★ 企業重整與公司價值創造-以AT&T為例
★ 可轉債選擇權評價與模擬Call Option on CB - Structure and Pricing★ 銀行風險管理系統之模擬與應用-以Kondor+為例
★ 信用卡資產證券化—市場,結構,與商品設計★ 結構性交易與財務操縱-以Enron 和Citigroup 之交易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由於金融創新活動的蓬勃,使得國內企業利用衍生性金融商品規避風險的情況越來越普遍。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國內企業運用衍生性金融商品避險的原因與動機。研究目的為:
1、比較避險與未避險企業公司特質的差異,以及有無避險對公司風險的影響。
2、探討規避不同風險種類與公司特質間的關係,剖析企業從事避險之決定性因素,增加對企業避險動機之瞭解。
3、對於國內近幾年上市公司使用衍生性商品避險的概況,作一歸納整理,提供主管機關在制定相關法令時之參考。
4、加深投資人與企業管理者對衍生性金融商品與企業經營關係的瞭解,作為投資人進行投資決策、管理者擬定政策的依據。
本研究以國內上市公司非金融業為研究對象,研究期間為85-87年, 資料來源為定期性企業財務報告書與台灣經濟新報資料庫。分析上以LIMDEP統計軟體進行分析。
研究結論為:
1、 匯率波動為國內企業主要風險來源,此與本國以進出口貿易為主要經濟型態有關,其次為利率風險,而從事商品價格避險之廠商最少。此三種避險活動皆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顯示愈來愈多的企業使用衍生性金融商品作為風險管理的工具。
2、 實證結果顯示進行避險之企業多為公司規模較大,且多屬於外銷導向之產業,在避險操作上存在有利的學習效果。
3、 從事匯率避險之企業公司規模較大、多為外銷導向之產業,顯示出大規模公司在匯率避險上具有資訊及成本的規模效果,外銷產業對匯率的波動有較高的避險需求。
4、 面臨利率的波動下,從事利率避險之企業,系統風險與財務槓桿程度較高,財務危機發生機率也較大,進行利率避險的動機較強。
5、規避兩種以上風險之企業公司規模較大、預期財務危機成本較高、獲利能力較佳、且多為外銷導向之產業。
關鍵字(中) ★ 避險
★ 衍生性金融商品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企業決定避險的理由與動機 5
第二節 研究目的 9
第二章 國內上市公司使用衍生性金融商品避險的概況 10
第一節 衍生性金融商品之定義、種類 10
第二節 國內上市公司使用衍生性金融商品避險的概況 12
第三章 研究設計 18
第一節 研究期間與樣本之選取 18
第二節 Logit Model 分析 19
第三節 Multinomial Logit Model分析 24
第四章 實證結果與分析 26
第一節 敘述性統計結果 26
第二節 Logit Model實證結果分析 28
第三節 Multinomial Logit實證結果分析 3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41
第一節 結論 43
第二節 建議 43
表目錄
表1-1 衍生性金融商品成交之契約總價值 3
表1-2 全球交易所衍生性金融商品每年成交契約件數 4
表2-1 產業各年度進行避險的比率 13
表2-2 上市公司各年度不同風險來源避險比率比較 14
表2-3 各產業進行利率避險的比率 15
表2-4 各產業進行匯率避險的比率 16
表2-5 各產業進行商品價格避險的比率 17
表3-1 變數定義及預期關係 23
表4-1 避險者與未避險者公司特質比較 27
表4-2 Logit模型適合度檢定表 28
表4-3 Logit Model實證結果 31
表4-4 Multinomial Logit模型適合度檢定表 32
表4-5 Multinomial Logit分析結果(Y=1 規避匯率風險) 33
表4-6 Multinominl Logit分析結果(Y=2 規避利率風險) 35
表4-7 Multinomial Logit分析結果(Y=3規避商品價格風險) 36
表4-8 Multinomial Logit分析結果(Y=4規避兩種以上風險) 37
表4-9 Multinomial Logit實證結果綜合比較 40
附錄1 85年度避險者(Hedgers)與未避險者(Non-Hedgers)統計家數44
附錄2 86年度避險者(Hedgers)與未避險者(Non-Hedgers)統計家數44
附錄3 87年度避險者(Hedgers)與未避險者(Non-Hedgers)統計家數45
附錄4 各企業衍生性金融商品使用名目 46
參考文獻 70
參考文獻 一、英文部分
1. Barclay , M. J. , and C. W. Smith , Jr. , 1995a , The maturity structures of corporate debt , Journal of Finance 50 , 609-631.
2. Barclay , M. J. , and C. W. Smith , Jr. , 1995b , The priority structures of corporate liabilities , Journal of Finance 50 , 671-689.
3. Berkman H. and M. E. Bradbury , 1996 , Empirical evidence on the corporate use of derivatives , Financial Management 25 , 5-33.
4. Block , S. B. , and T. L. Gallagher , 1986 ,The use of interest rate futures and options by corporate financial managers , Financial Management 15 ,73-78.
5. Booth , J. R. , R. L. Smith , and R. W. Stolz , 1984 , The use of interest futures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 Journal of Bank Research 15 , 15-20.
5. Booth , J. R. , R. L. Smith , and R. W. Stolz , 1984 , The use of interest futures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 Journal of Bank Research 15 , 15-20.
7. Guay , W. R. , 1999 , The impact of derivatives on firm risk :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new derivative users ,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6 , 319-351.
8. Mayers , D. , and C. W. Smith , 1987 , Corporate insurance and the underinvestment problem ,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54 , 45-54.
9. Mian S. L. , 1996 , Evidence on corporate hedging policy ,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31 , 419-437.
10. Nance , Deana R. , Clifford W. Smith , and Charles W. Smithson , 1993 , On the 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hedging , Journal of Finance 48 , 267-284.
11. Schrand , Catherine M. , 1998 , Who uses interest rate swaps ? A cross-section analysis , Journal of Accounting , Auditing & Finance 13, Boston , 173-205.
12. Smith , Clifford W. , and Rene Stulz , 1985 , The determinants of firm's hedging Policies ,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20 , 391-405.
13. Timan , S. , and R. Wessels , 1988 , The determinants of capital structure choice , Journal of Finance 43 , 1-19.
14. Warner , J. , 1977 , Bankruptcy costs : Some evidence , Journal of Finance 32 , 337-348.
二、中文部分
1. 林盟城,「外匯風險管理與避險工具之應用」,企銀季刊,第21卷第4期,pp. 41 - 56。
2. 周行一、楊珮珮,「交換契約中風險控管之啟示-個案研究」,金融研訊季刊,民國88年4月,pp. 23 - 30。
3. 邱湘靈,「衍生性商品操作之國際規範簡析」,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0卷第5期,pp. 44 - 49。
3. 邱湘靈,「衍生性商品操作之國際規範簡析」,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0卷第5期,pp. 44 - 49。
5. 胡光華,「衍生性金融商品之應用及風險管理(上)」,華銀月刊,第561期,pp. 4 - 34。
6. 陳靜修,「我國上市公司衍生性金融商品使用及財務報導之實證研究」,成功大學會計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7年6月。
7. 黃金澤,「從法令規定談我國衍生性金融商品的財務報表揭露」,會計研究月刊,第126期,pp. 74 - 83。
8. 董廣平,「衍生性金融商品是危機防線?還是風暴亂源」,會計研究月刊,第146期,pp. 35 - 40。
指導教授 史綱(Gang Shyy) 審核日期 2000-6-22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