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8121007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9 、訪客IP:3.15.6.77
姓名 傅吉毅(CHI-YI F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台灣科幻小說的文化考察(1968-2001)
相關論文
★ 唐青樓才女薛濤論★ 消逝中的府城文化記憶--以許地山、葉石濤和陳燁為論述場域
★ 大旨談情—瓊瑤文本與《紅樓夢》之互文★ 河東君與《柳如是別傳》──「接受觀點」的考察
★ 豔異編研究★ 世變中的記憶與編寫──以丁耀亢(1599-1669)為例的考察
★ 規訓或懲罰︰重審公案中的酷刑★ 晚清狹邪小說的人倫世界——以《品花寶鑑》為例
★ 跨 文 化 的 想 像 與 實 踐:試 探 高 羅 佩 的《狄 公 案》★ 重寫名女人:臺灣歷史小說的案例考察
★ 戰後台灣女性成長小說-從反共文學到鄉土文學★ 說部與史部的辨證與互證-史家劉知幾(661-721)之
★ 從非小說到小說—「志怪」論述研究★ 艷而人情的話本小說-一片情研究
★ 亂離中的自由──五四自由傳統與台灣女性渡海書寫★ 清代台灣紅學初探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在台灣文學史的書寫裡,科幻小說總是難以被文學史家所重視,然而,三十多年來,隨著有心人的努力,台灣科幻在亦步亦趨中摸索成長,雖然成果有限,不過也耕耘出一片園地。因此,在這世紀初之際,為台灣科幻作一回顧式的審視,對於日後建構起華文科幻的傳統當有基礎性的幫助。
而本論文是從一個「次文類」及「次文化」的角度來重新建構起台灣科幻的發展歷程,首先將台灣科幻小說的發展分為「發展期」、「黃金期」、「轉變期」到「再興期」四個階段。
其次,台灣科幻的推動者和創作者相當地自覺想走出屬於華人風格的科幻,因此我們可明顯看出台灣科幻逐漸從「西化」走上「中化」的轉化歷程。另外,如何將科幻小說從通俗地位提升到嚴肅文學的範疇,這方面我們看到了台灣科幻作家們的努力。再從科幻文學傳統內部演變來看,筆者亦發現台灣科幻小說從早期的「國族」為主要論調,到近來「性別」的著重,似乎也顯現出世代、性別之間的差異性。
最後,從台灣科幻小說的發展歷程來看,可以發現文學傳播機制的運作對於科幻發展的確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性。
關鍵字(中) ★ 台灣文學
★ 科幻小說
★ 文學社會學
★ 黃海
★ 張系國
★ 葉李華
★ 幻象
★ 明日世界
關鍵字(英) ★ science fiction
★ SF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 論 ……………………………7
第一節 緣起與動機 ………………………7
一、中大科幻課程的紀念
二、引起「正視」的學術起步
第二節 目的、範圍與方法 ………………10
一、目的(一)另創文化性的價值
(二)顯示文學史的真相
二、範圍與方法
(一)取材小說
(二)借徑文學社會學
第三節 論文篇章結構………………………16
第二章 尋找失落的文學紀元—歷史論……18
第一節 「潘渡娜」的誕生—發展期(1968~1979)…18
一、正名論—是科學小說或科幻小說?
二、《一0一0一年》—黃海的科幻嘗試
第二節 「星雲」的進行曲—黃金期(1980~1994)…34
一、大眾路線—倪匡風潮論
二、小眾的科幻「熱」—科幻運動
第三節 「繽紛」的科幻—轉變期(1995~1999)……41
一、張系國的「新中間科幻路線」
二、科幻「新勢力」—洪凌、紀大偉的「異色科幻」
第四節 科幻「天下」的形成—再興期(1999~)……46
一、葉李華風雲
二、科幻金字塔—市場競爭的趨勢
第三章 宏觀視野下的變異軌跡—方向論………………53
第一節 從「西化」到「中化」…………………………53
一、如何宣傳?.
二、如何再造?
第二節 由「通俗」而「雅正」…………………………60
一、科幻≠消遣娛樂
二、「文以載道」的藝術觀
第三節 自「國族」至「性別」…………………………65
一、前行代:張系國、黃海
二、中生代:張大春、平路
三、新生代:洪凌、郝譽翔
第四章 複製與再生—機制論……………………………73
第一節 不再「幻相」的《幻象》………………………73
一、科幻與《明日世界》
二、科幻與《幻象》
第二節 菁英科幻的科幻獎………………………………88
一、科幻獎回顧
二、科幻獎意義的再思考
第三節 出版社……………………………………………94
一、翻譯科幻小說
二、中文科幻創作小說
第五章 結語…………………………………………101
參考書目……………………………………………..103
附錄一 台灣科幻文學年表…………………………120
附錄二 台灣翻譯科幻小說刊行要目………………125
附錄三 《幻象》雜誌八期目次整理………………134
附錄四 《明日世界》中的科幻作品………………142
附錄五 歷年台灣科幻課程一覽表…………………148
附錄六 張系國訪談記錄……………………………150
附錄七 黃海訪談記錄………………………………163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專著
大衛‧凱爾著、萇 弘譯 《科幻歷史圖說》 台北:照明 1980.4
方 忠 《台灣通俗文學論稿》 北京:中國華僑 2000.12
王逢振 《文化研究》 台北:揚智 2000.4
王溢嘉 《賽琪小姐體內的魔鬼:科學的人文思考》 台北:野鵝 1993
王德威 《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國小說》 台北:麥田 1996.6
古濟堂 《台灣小說發展史》 台北:文史哲 1992.3
何金蘭 《文學社會學》 台北:桂冠 1989.8
呂正惠 《小說與社會》 台北:聯經 1988.5
呂金駮 《科幻文學》 台北:照明 1980.2
呂應鐘、吳岩合著 《科幻文學概論》 台北:五南 2001.7
李英明 《科學社會學》 台北:桂冠 1989.3
沈西城 《我看倪匡科幻》 台北:遠景 1983.10
辛廣偉 《台灣出版史》 河北:河北教育 2001.5
史諾著、林志成譯 《兩種文化》 台北:貓頭鷹 2000.5
林芳玫 《解讀瓊瑤愛情王國》 台北:時報 1994.8
金觀濤、劉青峰 《興盛與危機—論中國社會超穩定結構》 台北:風雲時代 1994.4
姚 媛譯 《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敘事》 南京:南京大學 2000.11
柏 楊 《早起的鳥兒》 台北:躍昇 1989.6
洪 凌 《倒掛在網路上的蝙蝠》 台北:新新聞 1999.5
洪 凌 《魔鬼筆記—科幻、魔幻、恐怖、怪胎文本的混血論述》 台北:萬象 1996.4
張系國 《V托邦》 台北:天下遠見 2001.5
張建邦、林志鴻 《未來學》 台北:書華 1996
張誦聖 《文學場域的變遷》 台北:聯合文學 2001.6
黃 海 《尋找陽光的旅程》 台北:健行文化 1994.4
黃永林 《中西通俗小說比較研究》 台北:文津 1995.11
葉石濤 《台灣文學史綱》 高雄:文學界 1993.9
葉淑燕譯 《文學社會學》 台北:遠流 1990.12
趙國新譯 《文化生產:媒體與都市藝術》 江蘇:譯林 2001.4
劉炳澤、王春桂 《中國通俗小說概論》 台北:漢威 1998.2
蔡振中譯 《科學與知識社會學》 台北:巨流 1991.6
鄭明娳 《通俗文學》 台北:揚智 1993.5
二、報紙期刊
山野浩一古佳艷譯 日本科幻小說:起源與方向(1969) 《中外文學》總264期,1994年5月,頁84-101。
文蘭方 為未來文明修史的張系國 《新書月刊》第24期,1985年9月,頁84-88。
方 唐 嚴肅的虛構——評葉言都科幻小說「海天龍戰」 《文訊》第31期,1987年3月,頁304-305。
方以庸 科幻小說的社會價值 《台灣時報》副刊,1986年5月7日。
王建元 在多樣姿影的迷幻中——〈傷逝者〉短評 《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84年10月24日。
王建元 科學意念與科幻小說之間 《幼獅文藝》第79卷第1期,1994年1月,頁6-9。
王建元 八十三年度幼獅文學獎科幻小說獎總評 《幼獅文藝》第483期,1994年3月,頁4-8。
王建元 景觀文化‧科幻電影機械人‧性別政治 《幼獅文藝》第84卷第1期,1997年1月,頁23-26。
王建元 一次科幻的時空之旅 《幼獅文藝》第84卷第10期,1997年10月,頁68-73。
王美霞記錄 科幻小說的新天地 《書評書目》第98期,1981年7月,頁129-142
王開平 孤獨的星球—訪小說家張系國 《聯合報‧讀書人周報》,1999年4月12日。
王溢嘉 今古奇譚—科幻小說與筆記小說 《幻象》第一期,1990年1月,頁59-66。
王溢嘉 科幻的新瓶舊酒 《中國時報‧人間副刊》2001年2月28日
王德威 科幻與寫實的交集 《聯合文學》第11期,1985年9月,頁212-213。
丘德真 台灣科幻社群——葉李華解讀 《破週報》復刊第193號,2002年1月11-20日。頁5-6。
石靜文記錄 美人魚和複製人——張系國科幻小說獎決審會議紀實 《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87年11月13-14日。
向鴻全 科幻文學在台灣 《文訊》第196期,2002年2月,頁34-37。
安吉諾作馬耀民譯 不在的語意範疇:科幻符號學概論 《中外文學》總264期,1994年5月,頁102-115。
朱綢孫記錄 先小說後科幻——第十二屆時報文學獎附設張系國科幻小說獎決審會議紀實 《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90年1月4-5日。
江振昌 中國大陸的科幻小說 《文訊》,1985年6月,頁64-72。
克萊因作陳東榮譯 美國科幻小說中的不滿 《中外文學》總264期,1994年5月,頁116-134。
吳金蘭記錄 在科幻與文學的臨界點—科幻小說獎決審會議記實 《幼獅文藝》第484期,1994年4月,頁17-41。
吳玲瑤 女人與科幻 《幻象》第四期,1991年2月,頁21-28。
呂金駮 談科幻文學 《明日世界》第57期,1979年9月,頁28-32。
呂金駮 讓科幻紮根 《明日世界》第59期,1979年11月,頁28-30。
呂堅平 科幻與小說的比例——精靈古怪的葉李華 《文訊》總59期,1990年9月。
呂學海記錄 科幻之旅——張系國與王建元談科幻小說 《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83年9月29-30日。
呂學海記錄 小說新戰場的先頭部隊——科幻小說決審會議紀實 《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84年10月21-22日。
呂應鐘 淺談科學小說 《中央日報‧副刊》,1976年10月2日。
呂應鐘 時代的文學——科幻小說 《綜合月刊》第138期,1980年5月,頁136-141。
呂應鐘 科幻作品的價值 《台灣時報‧副刊》,1981年2月2日。
呂應鐘 我的科幻文學觀 《台灣時報‧副刊》,1981年2月3日。
呂應鐘 從幻想到事實 《台灣時報‧副刊》,1981年2月13日。
呂應鐘 天人之境——科幻的現在與未來 《大眾科學》第四卷第六期。1983年6月,頁7-8。
呂應鐘 提倡科幻‧邁向未來—兼談大學開授科幻課程 《明日世界》第124期,1985年4月,頁36。
呂應鐘 科幻、網路、新感情 《中國時報‧人間副刊》2000年4月1日
宋慧君 黃海為科幻藝術立碑 《中國時報‧開卷版》,1990年7月31日。
李 硯記錄 科幻也要文質彬彬——第八屆時報文學獎附設科幻小說獎評審記錄 《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85年10月12-13日。
李文冰記錄 尋找「失落的一環」——張系國與X世代的交集 《幼獅文藝》第84卷第1期,1997年1月,頁5-15。
李有成 歷史與銅像—評張系國的《一羽毛》 《中時晚報》,1991年8月25日。
李有成 異形反撲 《中外文學》總264期,1994年5月,頁186-195。
李偉才 科幻中的科學 《科學月刊》338期,1998年2月,頁101-106。
李偉才 攀登科幻的高峰 《誠品好讀》第4期,2000年10月,頁12-14。
李鹽冰 科幻‧歷史‧俠 《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86年9月21日。
沈冬清 隱俠儒三位一體的創作者—張系國 《幼獅文藝》第487期,1994年7月,頁28-33。
辛 鬱 「科幻詩」初探 《幻象》第八期,1992年9月,頁84-87。
周成? 生命、心靈與科幻小說 《幻象》第八期,1992年9月,頁4-5。
帕林德作馬耀民譯 科幻中的科學家:自科學啟蒙以降 《中外文學》總264期,1994年5月,頁135-155。
林倩如 科幻大崩墜——出版相對論小說超新星 《破週報》復刊第193號,2002年1月11-20日。頁4-5。
林燿德 成熟的甜度—評黃凡科幻小說集《冰淇淋》 《幻象》第七期,1992年9月,頁106-107。
林燿德 台灣當代科幻文學(上、下) 《幼獅文藝》475、476期,1993年7-8月,頁42-48;44-47
林繼珠記錄 太空探險與火星殖民——科幻小說是科學預言嗎? 《中國時報‧人間副刊》2001年7月19日
牧 童(黃海) 我國現代科幻小說的萌芽‧成長及其背景 《台灣時報‧副刊》,1982年11月19-20日
邱竹林 談未來在大學開授「科幻文學」課程 《明日世界》第63期,1980年3月,頁56-57。
金 濤 科幻的科普弁? 《科學月刊》338期,1998年2月,頁110-112。
金多誠 寧為科幻探險家——科學博士葉李華的另類抉擇 《中國時報‧人間Z》,2000年7月9日。
洪 凌 沁血的鋼管——生化魔偶與龐克科幻物語 《幼獅文藝》第484期,1994年4月,頁46-49。
洪 凌 科幻極短篇的趣味 《幼獅文藝》85卷第4期,1998年4月,頁30-33。
洪政銘記錄 審判科幻外遇——第十一屆時報文學獎「張系國科幻小說獎」決審會議紀實 《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88年11月19日。
紀大偉 「假作真時真亦假」——漫談「虛擬真實」與電影 《幼獅文藝》第484期,1994年4月,頁42-45。
范盛泓 科幻創作與生物科學 《科學月刊》338期,1998年2月,頁107-109。
倪 匡 一段科幻緣 《中國時報‧人間副刊》2000年4月1日。
唐 諾 科幻小說不可能的迷思 《聯合報‧讀書人周報》2000年11月13日。
孫嘉芳 台灣科幻文學幕後的推手——專訪葉李華先生 《文訊》第196期,2002年2月,頁41-44。
桂文亞 奇想記——張系國的科幻小說天地 《聯合報‧副刊》1977年7月3日。
馬 森 邊陲的反撲——評三本「新感官小說 《中外文學》第24卷第7期,1995年12月。
勒 官作馬耀民譯 美國科幻與他者 《中外文學》總264期,1994年5月,頁65-67。
張 草 時間旅行 《自由時報‧副刊》2000年7月13日
張 草 科幻類型演變大綱 《誠品好讀》第4期,2000年10月,頁6-9。
張 草 科幻推背圖 《科學月刊》,2000年11月。
張 草 我是被科幻餵大的 《中國時報‧人間副刊》2000年4月1日
張大春 「五玉碟」的ㄅㄆㄇ 《新書月刊》第一期,1983年10月,頁24。
張小虹 袋裡乾坤—評李黎的《袋鼠男人》 《幻象》第七期,1992年9月,頁108-109。
張之傑 「科學與科幻專輯」經緯 《科學月刊》338期,1998年2月,頁96-99。
張系國 奇幻之旅——科幻電影縱橫談 《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77年6月15日。
張系國 異形 《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86年9月29日。
張系國 陌生的美 《自由時報副刊》2000年7月11日
張國立 科幻大對決 《幻象》第六期,1992年3月,頁98-103。
張國慶 資本主義與「他人」的概念:當代科幻電影的社會意涵 《中外文學》總264期,1994年5月,頁196-206。
張啟疆 科學與幻想對寫作的重要性 《幼獅文藝》第84卷第5期,1997年5月,頁54-57。
張錦忠 黃凡與未來:兼註台灣科幻小說 《中外文學》總264期,1994年5月,頁207-217。
張麗麗記錄 二十一世紀傳奇——張系國談未來世界 《幼獅文藝》第546期,1999年6月,頁40-42。
曹郁美 柳暗花明又一村——評介科幻小說「海的死亡」 《書評書目》第74期,1979年6月,頁60-64。
梁憲初 封神榜與科幻 《台灣時報‧副刊》,1986年5月8日。
莎 珍作呂文慧譯 科幻小說、女性與女性主義 《中外文學》總264期,1994年5月,頁174-185。
莫意稜作劉思潔譯 一九八0以降的科幻小說:烏托邦、反面烏托邦、電腦叛客及最新發展 《中外文學》總264期,1994年5月,頁156-173。
陳懇? 上天下地縱橫過去與未來——張草自由行 《中華日報‧副刊》,2000年1月31日。
郭中一 心智與感情的交溶——文學與科學 《幼獅文藝》第496期,1995年4月,頁34-37。
郭中一 情色兩得話科幻 《科學月刊》338期,1998年2月,頁92-93。
郭延禮 我國最早翻譯的科幻小說 《中央日報‧副刊》,1996年6月5日。
陳文瀾 華文科幻網站大搜尋 《誠品好讀》第4期,2000年10月,頁18。
陳克華 科幻與醫學 《大眾科學》第四卷第六期。1983年6月,頁13-16。
陳宏莉 從飄洋過海的古董書櫥中孵出張草 《星報‧影劇副刊》,2000年1月12日。
陳長房 科幻小說將愈見重要 《幼獅文藝》第79卷第1期,1994年1月,頁4-5。
陳國偉 穿上太空靴的諾斯特拉達姆斯——科幻小說的未來╱歷史預言 《中央日報‧副刊》2000年10月11日
陳超明 談談科幻小說——傳統或異類 《幼獅文藝》第76卷6期,1992年12月,頁46-49。
陳超明 奇幻與科幻之間——想像力出擊 《幼獅文藝》第479期,1993年11月,頁7-8。
陳裕盛 一部化繁為簡的世界史縮影——林耀德的科幻小說《時間龍》 《文訊雜誌》1997年3月,頁10-13。
陳漢平 等待外星人 《幻象》第二期,1990年4月,頁15-17。
陳漢平 沙豬福音與兩性未來 《幻象》第三期,1990年9月,頁10-13。
陳耀鑫 科幻小說—一種未來過程的重要工具 《明日世界》第66期,1980年6月,頁55。
章 杰 近年來大陸上的科幻小說 《大眾科學》第四卷第六期。1983年6月,頁17-18。
傅吉毅 科幻小說是一種追求理想的文類——專訪張系國先生 《文訊》第196期,2002年2月,頁38-40。
傅吉毅 台灣科幻文學研究資料 《文訊》第196期,2002年2月,頁45-53。
湯芝萱記錄 未來歷史的荒謬紀事——談張大春的《病變》 《幼獅文藝》第79卷第1期,1994年1月,頁10-14。
湯芝萱記錄 超越廿一世紀——解讀〈老大姊注視你〉 《幼獅文藝》第485期,1994年5月,頁19-22。
焦慧蘭記錄 大家一起來幻想 《幼獅文藝》第479期,1993年11月,頁22-25
焦慧蘭記錄 二十世紀的〈潘渡娜〉 《幼獅文藝》第480期,1993年12月,頁14-17。
程榕寧 黃海創作科學小說 《大華晚報》第10版,1972年12月11、18日。
程榕寧 黃海談如何寫作科幻小說 《大華晚報》第7版,1979年10月28日。
黃 海 科學‧超科學與科幻作品 《書評書目》第74期,1979年6月,頁50-59。
黃 海 科幻小說的寫作 《明日世界》第54期,1979年6月,頁26-31。
黃 海 黃海與鄭文豪的對談 《台灣時報‧副刊》,1981年1月2日。
黃 海 新春‧未來‧科幻 《台灣日報‧副刊》,1984年2月3日。
黃 海 科幻小說答客問 《文訊》第26期,1986年10月,頁141-146。
黃 海 乘著想像的翅膀——兒童文學創作的心路歷程 《台灣日報》,1991年4月3日。
黃 海 時間旅行的奇思幻想 《幻象》第六期,1992年3月,頁28-29。
黃 海 科幻與性 《幻象》第六期,1992年3月,頁30-31。
黃 海 五四前後被請到中國來的化了裝的「賽先生」 《聯合報‧副刊》,1993年5月4日。
黃 海 兩岸「想像力」的角力——台灣與大陸科幻小說的回顧與反思 《中時晚報》15版,1993年5月10-11日。
黃 海 同樣的「點子」不同的樣子 《幻象》第八期,1992年9月,頁6-7。
黃 海 由科幻、童話精神到二十一世紀的文學 《文訊》總95期,1996年11月,頁7-11。
黃 海 科幻的科學預言 《科學月刊》338期,1998年2月,頁113-117。
黃 海 科幻與二十一世紀 《科學月刊》338期,1998年2月,頁118-122。
黃 海 科幻小說,童話特質的文學 《國語日報》兒童文學版,1998年4月5日
黃炳煌 台灣科幻小說初期發展概述 《大眾科學》第四卷第六期。1983年6月,頁19-22。
愛爾金斯作宋德明譯 循環論心理歷史學:艾西莫夫《銀河帝國三部曲》中歷史唯物論之扭曲 《中外文學》總264期,1994年5月,頁68-83。
楊 子 科學小說 《聯合報‧副刊》,1999年11月8日
葉永烈 中國大陸科幻小說的低潮及其原因 《幻象》第一期,1990年1月,頁166-171。
葉李華 超人的幻象 《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90年6月27日。
葉李華 〈腔〉導讀 《幻象》第四期,1991年2月,頁101-109。
葉李華 尋找倪匡 《幻象》第八期,1992年9月,頁142-145。
葉李華 開宗明義論科幻 《科學月刊》338期,1998年2月,頁99-100。
葉李華 三種科幻飲料 《自由時報‧副刊》2000年7月11日
葉李華 科幻人的永恆主題 《誠品好讀》第4期,2000年10月,頁15。
葉李華 中文科幻獎回顧 《中國時報‧人間副刊》2000年4月2日
葉李華 《星雲組曲》——中文科幻的里程碑 《誠品好讀》第12期,2001年7月,頁72。
葉李華整理 100問倪匡 《聯合文學》2002年1月,頁118-129。
葉李華蘇逸平 外星人住在地球人的心中——談古今外星人之謎 《中國時報‧浮世繪》,2000年11月1日。
葉言都 科幻心路手記 《中國時報‧人間副刊》2000年4月2日
詹宏志 科幻小說的兩個世界——從鄭文豪的科幻小說談起 《台灣時報‧副刊》,1981年1月10日。
詹明信作卓世盟譯 科幻小說中文類方面的不連貫性:評艾迪斯的《星艦迷航記》 《中外文學》總264期,1994年5月,頁49-64。
廖朝陽 現代科幻——不平衡的吸引力 《誠品好讀》第4期,2000年10月,頁10-11。
趙彥寧 自我複製的快感——評洪凌《末日玫瑰雨》 《聯合文學》148期,1997年2月,頁178-179。
劉君燦 科幻心態簡探 《大眾科學》第四卷第六期。1983年6月,頁9-10。
劉君燦 莊周化蝶—談張之傑科幻小說集《綠蜻蜓》 《幻象》第七期,1992年9月,頁104-105。
劉亮雅 洪凌的《肢解異獸》與《異端吸血鬼列傳》中的情慾與性別 《中外文學》第25卷第1期,1996年6月,頁26-38。
鄭文豪 科幻中的機器 《大眾科學》第四卷第六期。1983年6月,頁11-12。
鄭文豪 戲遊空時 《幻象》第三期,1990年9月,頁180-185。
鄭文豪 〈腔〉評註 《幻象》第四期,1991年2月,頁120-121。
儒 凱 讀一零一零一有感 《青年戰士報》,1969年12月30、31日。
蕭 炫 科幻俱樂部(香港紀事) 《誠品好讀》第4期,2000年10月,頁17。
賴金男 「銀河迷航記」科幻小說集序 《明日世界》第59期,1979年11月,頁31。
賴金男 科幻中的女人—未來的女性 《幻象》第三期,1990年9月,頁14-17。
駱 紳記錄 窺夢奪魁—張系國科幻小說獎決審會議紀實 《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86年10月21日。
藍祖蔚 科幻電影與小說 《自由時報‧副刊》2000年7月12日
顏元叔 人類工程學——兼談「超人列傳」與「潘度娜」 《大學雜誌》第17期,1969年5月,頁42-43。
羅 盤 從血泊中崛起的人——荐介黃海及其科學幻想小說 《幼獅文藝》第49卷第2期,1979年2月,頁84-99。
羅時成 科學家的愛情故事——評科幻小說《抉擇》 《科學月刊》31卷4期,頁356-357。
蘇恩文作蕭立君譯 《科幻》專號導論 《中外文學》總264期,1994年5月,頁13-26。
蘇恩文作單德興譯 科幻與創新 《中外文學》總264期,1994年5月,頁27-48。
蘇惠昭 科幻小說出版在台灣 《誠品好讀》第4期,2000年10月,頁16。
蘇逸平 星際戰艦前進大未來 《聯合報‧讀書人周報》,1999年7月12日。
蘇逸平 魔王、上帝、末日、撥接上網去! 《中國時報‧人間副刊》,2000年4月2日。
王建元 張系國《星雲組曲》的詮釋主題 鄭明娳主編,《當代台灣文學評論大系‧小說批評卷》(台北:正中,1993年6月),頁565-679。
王建元 當代台灣科幻小說中的都市空間 鄭明娳主編,《當代台灣都市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5年11月初版),頁233-264。
姜雲生 科普‧人生觀照‧宇宙全史——影響中國科幻創作的三種觀念 「百年來中國文學學術研討會」,「中央日報社」主辦,1996年6月1-3日。
洪 凌、紀大偉 當代台灣科幻小說的都會冷酷異境 鄭明娳主編,《當代台灣都市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5年11月初版),頁267-286。
張系國 宇宙香爐——科幻小說風潮論 陳義芝編,《台灣現代小說史綜論》(台北:聯經,1998年12月初版),頁300-306。
張系國 奔月之後——兼論科學幻想小說 張系國,《地》(台北:純文學,1975年3月初版),附錄。頁233-247。
陳思和 創意與可讀性——試論台灣當代科幻與通俗文類的關係 林燿德、孟樊主編,《流行天下》(台北:時報,1992年1月5日),頁271-303。
陳裕盛 晚近科幻小說的冷酷意境——遊走於權力稜線的「時間龍」 《林燿德與新世代作家文學論》(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7年),頁429-444。
席柏薩克 一種充滿革命意味的文學——編輯科幻小說 齊若蘭譯,《編輯人的世界》(台北:天下遠見,1998年6月)p221
指導教授 康來新(Lai-shin Kong) 審核日期 2002-6-25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