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8124009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2 、訪客IP:18.188.20.56
姓名 朱文海(Wern-Haai J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哲學研究所
論文名稱 從梅洛龐蒂對於「空間」的意向看其美學表現:從空間知覺到藝術表現
相關論文
★ 懷德海對實體概念之批判★ 由安寧照顧、安樂死與自然死探討臨終病人的醫療困境
★ 從一般知覺到審美知覺--一個現象學的進路★ 從羅蘭.巴特符號學觀點論普普藝術︰以安迪.沃荷作品為例
★ 梅洛龐蒂《知覺現象學》的空間觀之研究★ 論胡塞爾現象學中的同一性問題
★ 立象盡意:從符號學的角度論楷體漢字的形上學★ 沙特的自由倫理學研究──以《存在與虛無》為主
★ 如何到向藝術本身――從Heidegger與Adorno關於三個藝術問題的討論出發★ 由環境倫理學的角度探討《莊子》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 由亞里斯多德德性倫理學進路看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對待倫理- 從隱私權與工作權談起★ 以斷言內容為焦點展述布藍登姆推論語意學並駁斥兩種語意學
★ 論湯姆‧雷根(Tom Regan)之動物權利理論★ 論公民不服從在代議民主下的合理性
★ 胡塞爾「存而不論」概念初探 – 附以人類如何以人文態度面對SARS病毒為例★ 從康德的道德哲學論企業公民觀的證成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梅洛龐蒂是少數以站在藝術創作者的立場上去看待「存在」的哲學家。由於創作者總是以一種身體形構的方式進入認識當中,因此其中便沒有什麼「理性」或「感性」的區別,這種認知型態在梅洛龐蒂看來其本就是我們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這當中有一個身體存在的始源性,也就是身體本身的空間性,而梅氏所言之身體空間如何以身體之存在做為開展並自我實現,是將梅洛龐蒂哲學中,由其身體所開展出來其具有「人文」或「文化」意義的主要關鍵處,例如:「身體圖象」或「情境」等具有產生美學意義的介質做一認識。因此本論文是以《知覺現象學》一書中對於空間的「方向」、「深度」、「運動」、「主觀空間」等四種說明展開,與其證諸傳統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在面對「空間」的實際困境,以釐清梅氏「空間」中的身體特徵。爾後再將其處於空間中的身體論析出三種超越性質:如果以「身體之空間性與運動機能」本身而論,則顯現出一種由「能動」的超越;若為處於知覺狀態的「現象場」中,則會出現一種由「物」、「我」關係中引出的「情境」超越型態;而在肉身化的過程中,又表現出一個上升的維度轉換,也就是「空間表現」之超越。以此就引出了其美學部分,也就是有關「身體圖象」、「情境」、「藝術表達」等內容。雖然「身體」或「空間」在梅洛龐蒂哲學中為一體兩面,但是以「空間」做為基調去展開其身體歷程,反而較能固定下來探討「身體」,否則直接談論其身體的概念是極其含糊。
本論文基於現象學本身的進入方式除了藝術存有論探討外,還將梅洛龐蒂所主張的身體形構所產生的藝術方式,直接的面對自杜象以來的藝術;以身體形構的藝術創作過程本為梅洛龐蒂身體感知觀點的來源處(原初空間與藝術)。若就「繪畫」藝術的現代觀點,梅氏所言的身勢形構的確為現代藝術的理論奠基起著重要作用。然而現今的問題起源點是源自於杜象及其引起藝術之觀念化的效應在現代藝術中起著一種微妙的轉折。因此本文將以重新考察杜象的方式,試圖為梅洛龐蒂在現代藝術中尋求一確定的位置。而後在杜象影響下的當代作品裡,我們將呈現自「現成物」以來的後現代藝術發展現象中,能夠決定成為作品的是什麼作用﹖以此我們除了探視「現成物」的辯證發展,還可以見諸詹明信所言之陷溺於技術文化下的當代「物質」觀。於此,我們更可以由其中反思到諸如「文化」或「作者」等當代人文議題境況。總之,對於梅洛龐蒂來說,「身體」並不應僅僅作為存有而被反思探討,「身體」的價值在於行動所產生出的意義。因此聯繫於杜象作為起點,去探討梅洛龐蒂的藝術觀點在當代的可行性,是將梅氏的行動意義及其價值做一當代處境脈洛的認識。
關鍵字(中) ★ 空間
★ 身體
★ 現象場
★ 身體圖象
★ 完形
★ 情境
★ 原初空間
★ 杜象
★ 現成物
★ 觀念藝術
★ 後現代空間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vi
第一章導論……...…………………………………………1
一、本論文之研究動機與目的…………………………………………………2
A.研究動機……………………………………………………………………………2
B.研究目的……….……………………………………………………………………6
二、本論文之研究方法………………………………………………….……..9
第二章空間問題………………………………………….17
第一節傳統空間觀念之一般探討及其困境……………….……….. 17
A.傳統的空間觀念………………………………………………………..……….…18
α.亞里斯多德的空間觀………………………………………………18
β.笛卡爾的空間觀……………………………………………………19
γ.康德的空間觀………………………………………………………21
B.傳統的困境………………………………………………………………………...22
第二節梅洛龐蒂的空間觀……………………………………………28
A.方向………………………………………………………………………………...28
α. 經驗主義與主智主義的空間迷失……………………………………..28
β. 作為方向基礎的空間平面………………..……………………………30
B. 深度……………………………………………………………………….………34
C. 運動………………………………………………………………………………37
D. 主觀空間…………………………………………………………………………40
第三章從空間觀念到美學的延伸…………………………...44
第三節從空間觀念看美學問題………………………………………45
A. 傳統美學的特徵……………………………………………..…………………45
α.亞里斯多德的美學觀……………………………………………………45
β. 笛卡爾的美學觀………………………………………………………..48
γ. 康德的美學觀………….……………………………………………….49
B. 梅洛龐蒂的美學特徵……………………………………………………………50
第四節能動的空間………………………..……………………..……51
A. 「身體圖象」的內涵…………………………………………………………..51
α.「想像力」在《純粹理性批判》及《判斷力批判》的情形…………52
1.《純粹理性批判》中的想像力………………………………………52
2.《判斷力批判》中的想像力…………………………………………53
β. 梅洛龐蒂的想像力……………………………………………………..54
1.「完形」作為反思的前反思項意義………………………………….55
2.想像力在「完形」中的情形…………………………………………57
B. 「身體圖象」在美學上的意義…………………………………………………59
α. 對於「美」的態度之區別於傳統……………………………………..59
β.「身體表現」的美學特質………………………………………………61
第五節情境空間…………………………………………..…………. 64
viii
A. 情境的內涵………………………………………………………………………64
B. 情境的它性意義………………………………………………………….………69
第四章空間的藝術表現………………………………….73
第六節藝術表達的基礎………………………………………………74
A. 原初空間與藝術…………………………………………………………………75
B. 互滲為異質結果的藝術表達及其自我認識……………………………………80
第七節當代藝術作品的反映…………………………………………85
A. 杜象的提問………………………………………………………………………85
B. 梅洛龐蒂對當代藝術作品的反映…………………………….…………………88
α. 杜象在詰問什麼………………………………………………………..89
β.當代作品的困境及其解決………………………………………………91
第八節從當代文化空間中反思梅洛龐蒂……………………………94
第五章總結………………………………………………….101
第九節原初空間之總結回顧……………………………………..…101
第十節本論文之可應用發展及其延伸……………………………. 104
參考書目107
參考文獻 原典
Merleau-Ponty, Maurice, Phenomenology of Perception, trans. Colin Smith,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Ltd, 1962.
—, Sense and Non-Sense, Translated, with a Preface, by Hubert L. Dreyfus & Patricia Allen Dreyfus, Evanston: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 Sign, Translate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Richard C. McCleary, Evanston: No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1964.
—, The Primacy of Perception And Other Essays on Phenomenological Psychology the Philosophy of Art, History and Politics, ed. James M. Edie, trans.Carleton Dallery, Evanston: No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1964.
—, The structure of behavior, Translated by Alden L. Fisher, Boston: Beacon Press, 1963.
—,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Evanston: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1968.
其他參考資料
Badt, Kurt, The Art of Cezanne, translated by Sheila Ann Ogilvie, New York: Hacker Art Books, Inc, 1985.
Brandon, Taylor, Avant Garde and After-Rethinking Art Now, New York and New Jersey:Perspectives Pentice Hall, Inc., and Harry N. Abrams, Inc., 1995
Burke, Patrick and Veken, Jan Van Der, Jan(edited by), Merleau-Ponty in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3.
Crowther, Paul, Art and Embodiment, from Aesthetics to Self-consciousnes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De Duve, Thierry, Kant after Duchamp, London: MIT Press, 1998.
Edie, James M.(Generl editor)The Merleau-Ponty’s Aesthetics Reader : Philosophy and Painting, Evanston: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Edie, James M.,(Edited, with an Introduction)The Primacy of Perception And Other Essays on Phenomenological Psychology, the Philosophy of Art, History and Politics, Evanston: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1964.
Gadamer﹐Hans-Georg﹐HermeneneutikⅠ:Wahrheit und Methode –Grundzeuege einer philosophischen Hermeneutik﹐ Tuebingen:J﹒B﹒C﹒Mohr﹐6﹒Auflage﹐1990.
Hamrick, William S., An Existential Phenomenology of Law:Maurice Merleau-Ponty, Edwardsville: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Immanuel Kant’s Critique Pure Reason, Translated by Noman Kemp Smith, London: Macmillan and Co Ltd.
Jay, Martin, Downcast Eyes – The Denigration of Vision in Twentieth-centure French Thought,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3.
Langer, Monika M., Merleau-Ponty’s Phenomenology of Perception, A Guide and Commentary, London: Macmillan Press 1989.
Levin, David Michael(edited by), Modernity and the Hegemony of Vision,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3.
Madison, Gary Brent, The Phenomenology of Merleau-Ponty, Ohio: Ohio University Press, 1981.
Mallin, Samuel B., Merleau-Ponty’s Philosophy,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9.
Perception, Expression, and History The Social Phenomenology of Maurice Merleau-Ponty, Evanston: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Evanston 1970.
Pietersma, Henry, Phenomenological Epistemolog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Stott, Rebecca, The Politics of Pleasure-Aesthetics and Cultural theory,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1992.
中文資料
Adorno, Theodorv W.著,王柯平譯,《美學理論》(Asthetische Theorie.),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初版。
Aristotle著,姚一葦譯註,《詩學箋註》(On Poetics.),台北:中華書局,1993年,十版三刷。
Battcock, Gregory編著,連德誠譯,《觀念藝術》(Idea Art),台北:遠流,1994年,初版。
Benjamin, Walter著,王才勇譯,《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Das Kunstwerk im Zeitalter seiner technischen Reproduzierbarkeit.),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2年,初版。
Bosanquet, Bernard著,《美學史》(A History of Aethetic.),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年,第五版。
Cabanne, Pierre著,王瑞芸譯,《杜象訪談錄》(Dialogues with Marcel Duchamp),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初版。
Copleston, Frederick著,傅佩榮譯,《西洋哲學史》卷一(A History of PhilosophyΙ.),台北:黎明文化事業,1991年,一版三刷。
Danto, Arthur C.著 歐陽英譯,《藝術的終結》(The Philosophical Disenfranchisement of Art.),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年,初版。
Descartes, Rene著,錢志純編譯,《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志文出版社,1997年,二版。
Erjavec, Ales著,胡菊蘭 張云鵬譯,《圖像時代》(Toward The Image.),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初版。
Gadamer, Hans George著,洪漢鼎譯,《真理與方法》(Hermeneutik Ⅰ Wahrheit und Methode; Grundzuge einer philosophischen Hermeneutik),台北,時報文化,1999 Burger, Peter著,蔡佩君 徐明松譯,《前衛藝術理論》(Theorie der Avantgarde.),台北:時報出版社,1998年,初版。
Harvey, David著,閻嘉譯,《後現代的狀況—對文化變遷之源起的研究》(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An Enquiry into the Origins of Cultural Change.),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初版。
Heidegger, Martin著,王慶節 陳嘉映譯,《存在與時間》(Sein und Zeit.),台北:桂冠 ,1993年,初版二刷。
Husserl, Edmund著 張慶熊譯,《歐洲科學危機和超驗現象學》(Die Krisis der Europaischen Wissenschaften und die Transzendentale Phanomenologie.),台北:桂冠,1994年,初版二刷。
Husserl, Edmund著,張憲譯,《笛卡兒的沉思》(Cartesian Meditation:An Introduction to Phenomenology.),台北:桂冠,1994年,初版二刷。
Jameson, Fredric R.著,吳美真譯,《後現代主義或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與邏輯》(Postmodernism, or, The Cultural Logic of Late Capitalism.),台北:時報,1998年,初版。
Kant, Immanuel著,牟宗三譯註,《判斷力之批判》(Critique of Judgement.)上冊,台北:學生書局,2000年,初版二刷。
Kant, Immanuel著,宗白華譯,《判斷力批判》(Kritik der Urteilskraft, Grossherzog Ernst Ausgabe, Druck von Breitkopt und Hartel in Leipzig.),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年,初版四刷。
Krauss, Rosalind E.著,連德誠譯,《前衛的原創性》(The Originality of the Avant-Garde and Other Modernist Myths.),台北:遠流出版,1995年,初版。
Levy-Bruhl, L.著,《原始思維》, 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年,一版七刷。
Licht, Hans著 吳瑪俐譯,《達達:藝術和反藝術》,藝術家出版社,1988年,初版。
Lyotard, Jean-Francois著,《後現代狀態》(La Condition Postmoderne.),北京三聯書店,1997年,初版。
Madoff, Steven Henry著,羅青譯,《繪畫中的後現代主義》,台北:徐氏基金會,1989年,再版。
Merleau-Ponty, Maurice著,《哲學讚詞》(Eloge de la Philosophie),楊大春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年。
Oliva, Achille Bonito等著,《國際超前衛》(Transavantgarde International.),台北:遠流出版社,1996年,初版。
Poggeler, Otto著,宋祖良譯,《海德格的思想之路》(Der Denkweg Martin Heideggers.),台北:仰哲出版社,1994年。
Rotzler, Willy著,吳瑪俐譯,《物體藝術》(Objecktkunst.),台北:遠流出版社,1996年,初版二刷。
Schmidt, James著,尚建新、杜麗燕譯,《梅洛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 Between Phenomenology and Structuralism.),台北:桂冠出版社,1996年。
Shusterman, Richard著,彭鋒譯,《實用主義美學》(Pragmatist Aesthetics:Living Beauty, Rethinking Art.),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初版。
Spiegelberg, Herbert著,王炳文 張金言譯,《現象學運動》(The Phenomenological Movement),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初版。
Verdi, Richard著,刁筱華譯,《塞尚》(Cezanne.),台北:遠流出版社,1997年。
Vico, Giambattista著,朱光潛譯,《新科學》(The New Science.),台北:駱駝出版社,1987年,初版。
史作檉著,《塞尚藝術之哲學探索》,台北:書鄉文化出版社,1994年,初版。
朱光潛著,《狂飆時代的美學》,台北:金楓出版社,1991年,二版。
老高放著,《超現實主義導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7年,初版。
呂清夫著,《造形原理》,台北:雄獅圖書公司,1990年,八版一刷。
李澤厚、汝信 名譽主編,《美學百科全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0年。
李澤厚著,《批判哲學的批判-康德述評》,台北:牛頓出版社,1995年,初版三刷。
沈清松著,《物理之後-形上學的發展》,台北:牛頓出版公司,1995年,初版三刷。
周憲著,《美學是什麼》,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初版。
洪濤著,《邏各斯與空間-古代希臘政治哲學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初版。
倪梁康著,《現象學及其效應》,北京:三聯出版社,1996年,初版二刷。
袁鼎生著,《西方古代美學主潮》,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年,初版。
高秉江著,《胡塞爾與西方主體主義哲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初版。
張祥龍著,《朝向事情本身—現象學導論七講》,北京:團結出版社,2003年,初版。
陳嘉映 編著,《存在與時間讀本》,北京:三聯書店,2001年,初版二刷。
陸蓉之著,《後現代的藝術現象》,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0年,初版。
黃海雲著,《從浪漫到新浪漫》,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1年,初版。
楊大春著,《梅洛龐蒂》,台北:生智出版社,2001年,初版。
劉千美著,《差異與實踐:當代藝術哲學研究》,台北:立緒出版社,2001年,初版二刷。
劉克峰著,《純粹主義美學之現代性》,台北:洪葉出版社,1996年,初版。
劉昌元著,《西方美學導論》,台北:聯經出版社,1994年,二版。
期刊論文
Mason, Aimee H., Merleau-Ponty and The Modern Artist, For The Degree of Doctor Philosophy University of Florida 1980.
洪維信撰,〈梅洛龐蒂最後講課中的普魯斯特〉,收錄於《胡塞爾邏輯研究發表一百週年國際會議》,上海譯文出版社,2003年,初版。
張鼎國撰,〈海德格、高達美與希臘人〉,台北:《哲學雜誌》第二十一期,頁112-114。
陳瑞文撰,〈超越主/客觀的藝術哲學–梅洛龐蒂與藝術現象學〉,台南:《藝術觀點》第六期,頁68-75。
彭明輝,〈藝術與意義的解構: Marcel Duchamps〉,發表於1994年4月20日,國立清華大學藝術中心演講。
劉國英撰,〈視見之瘋狂–梅洛龐蒂哲學中畫家作為現象學家〉,該文發表於“現象學與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已收錄於孫周興.高世明編 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3年出版之《視覺的思想》。
蔡錚雲撰,〈梅洛龐蒂的生平思想〉,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二期,頁195-203。
龔卓軍,《身體與想像的辯證》,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
龔卓軍撰,〈梅落龐蒂的美學之書評〉,台北:《哲學雜誌》,第七期,頁208-217。
指導教授 朱建民、廖仁義
(Jimmy Jue、Jen-I Liao)
審核日期 2005-7-20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