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8126006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7 、訪客IP:18.191.228.88
姓名 黃蘭燕(Lan-Yen Hu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藝術學研究所
論文名稱 豐子愷文人抒情漫畫研究--以1937年以前畫作為例
(A Study of Literati-lyric Cartoon by Feng ZiKai--Taking the Works before 1937 for Example)
相關論文
★ 清王炳仿趙伯駒桃源圖研究 兼論乾隆朝畫院設色山水創作★ 畫學復興思救國-論黃賓虹畫學中的救國思想與其晚年的北宋畫風
★ 臺灣八景從清代到日據時期的轉變★ 傅抱石對<畫雲台山記>的詮釋與其國畫改革的關係
★ 董希文之「油畫中國風」研究★ 李日華繪畫鑑藏品味之研究
★ 北宋墨竹繪畫研究★ 金農.羅聘.黃慎的神佛鬼魅像研究
★ 儒士.貳臣.收藏賞鑒家--孫承澤(1592-1676)之生活.繪畫品味與影響★ 郎靜山﹝1892-1995﹞中國畫意攝影研究
★ 梁鼎銘(1898-1959)大陸時期西畫創作研究★ 休寧貴公子,邗上大畫師-查士標生平與繪畫研究
★ 吳偉人物畫風格研究★ 梅清(1623-1697)的生平與藝術
★ 戴本孝生平與繪畫研究★ 乾隆宮廷製作之西湖圖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提要
中國漫畫之父—豐子愷(1898-1975),一生創作不輟,漫畫作品風格獨到,不同於同時代漫畫發展主流,豐氏以毛筆為媒材,單幅作品為主的方式,在中國現代漫畫這一領域中,在形式和風格上開創出極具個人風格與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作品。他之所以如此的原創,正是因為他是如此的傳統,本文即從中國傳統文化的面向探索、詮釋豐氏漫畫。
「文人」即指中國傳統知識份子,豐子愷豐厚的文化素養、人格特質與個性、及文學、佛學等其它藝術修養,皆源源不絕提供他漫畫創作所需的靈感與視野。是以本以採取中國傳統畫中「畫品即人品」—藝術家之人格、性情、思想,無一不展現在作品中—之美學觀,為觀察要點之一。其次「抒情」是中國文化美學主流,豐氏作品以此為主要表現方式。就風格而言,豐子愷的漫畫介於「國畫」與「漫畫」之間,筆墨的形式風格可上接中國文人減筆畫脈絡,風格率意自然、構圖簡潔明暢、線條疏淡灑落,「中國趣味」是豐子愷漫畫美學的焦點。在他的中國式漫畫中,中國傳統繪畫獨有的筆墨韻味、詩情哲理、文學素養,以及簡化、象徵、變形等形式手法等,在他漫畫作品中得到充分的繼承和發展。
本文第一章論述豐子愷文人背景養成過程,包括影響他一生創作重要的時機與學習對象。第二章以漫畫發展為縱軸,將民初漫畫發展始末的大致情況作簡要說明,目的是襯托出豐氏漫畫與眾不同之處。其次分析豐氏最初創作漫畫的機緣及風格源由,日本畫家竹久夢二(1884-1934)與陳師曾(1876-1923)皆為他敬仰學習的對象,同時陳師曾之〈文人畫價值〉亦為參考論點。同時並討論豐子愷漫畫作品三期風格變化。第三章論述「文人抒情」之定義與特質,並佐以大量圖像分析。「抒情」則分為題材與表現手法二層次討論,「畫題」的使用則可見豐子愷如何善用文字介入圖像。最後以《漫畫阿Q正傳》為結,他以知識份子對社會懷抱的淑世理想與同情心理,貼近魯迅(1881~ 1936)創作動機,更可見豐氏作品「文人抒情」之特質。
結論:將文學性注入漫畫圖像、雅俗共賞的藝術成就、文人抒情美學。以此三點總括豐氏漫畫作品特質,希望可以論証中國漫畫的風格特色,同時對豐子愷漫畫提出一個新的詮釋面向。
摘要(英) Abstract
Feng Zikai (1898-1975) is the father of Chinese cartoon, and he had devoted all his life to art creation. The style of his cartoon works is so unique that distinguishes from the mainstream of the cartoon from the same period. In the field of modern Chinese cartoon, by using “mao bi’ (Chinese writing brush) and painting in one column, Feng Zikai created his work, both in form and in style, with a characteristic of extremely personal color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t is his traditional character that makes his creativity so original. This study is going to probe and interpret “Feng’s Cartoon” on the basi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en ren” means Chinese literatus Feng’s disposition and character, his plentiful cultural cultivation and long-term engagement of literature, Buddhism and other arts are the source which provide without fail the inspiration and landscape that he needs for painting cartoon. Traditionally, Chinese painters views that “Paintings are what one’s character presents”, i.e., a person’s work is the reflection of his the character, disposition, and thought. This study would like to take such perspective of aesthetics as one of the key observations.
On the other hand, “lyric” is the mainstream of Chinese cultural aesthetics, and this is also the major manifestation of Feng’s work. Feng’s cartoon style lies between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and “cartoon”. His stroke and brush-wielding inherits the trend of simplicity among Chinese scholars. This trend of simplicity appears relaxed and natural style, pithy and smooth skeleton, and scattered and genial lines and these are also what composes the so called “Chinese fancy” in which lies the focus of Feng’s cartoon aesthetics. Feng Zikai’s Chinese cartoon fully represents and develops which are exclusive to Chinese painting, i.e., the aroma of brush-wielding, poetic rhythm, Chinese philosophy, literature, and the manifestation of simplification, symbol, distortion, etc..
The first chapter of 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process of how Feng Zikai cultivated as a literatus, including the very important opportunity and learning objects that influenced his work very much. On the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artoon, the second chapter starts with a brief summary of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cartoon developed in early years of the Republic to serve for contrast the Feng’s cartoon‘s unusualness. It goes on to analyze the motivation which inspired Feng Zikai to work on cartoon and the source of his painting style. Japanese painter 竹久夢二 (Yumeji Takehisa, 1884-1934) and 陳師曾(Shizheng Chen, 1876-1923) are both Feng’s respectable learning objects, and Chen’s “the value of literati’s painting” is a considerable reference for Fen Zikai. The third section discusses the evolution of Feng’s cartoon in three stages.
The third chapter elaborates the definition and essence of “literati lyric” and analyzes with the assistant of plenty of pictures. In this chapter, we are going to discuss “lyric” from the two standpoints, topic and manifestation. Further to discuss Feng Zikai’s “ topic of painting” in which the observation is made that how well he introduces words into paintings. Finally, the thesis ends with the comment of “Cartoon of the True Story of Ah Q”, Feng’s work, where much more color of “literati lyric” is seen. In this work, Feng got closer to the motif of Lu Xun’s creation (魯迅, 1881~ 1936) by his passion and compassion for the society as a scholar.
The following three phrases may fully depict the main characters of Feng Zikai’s work: cartoon infused with literature, art achievement admired by scholars and laymen alike, aesthetics of literati lyric. This thesis is also to prove the particular style of Chinese cartoon as well as to bring up a brand new interpretation to Feng Zikai’s cartoon.
關鍵字(中) ★ 豐子愷
★ 抒情
★ 漫畫
★ 文人
關鍵字(英) ★ Feng ZiKai
★ Cartoon
★ lyric
★ Literati
論文目次 目錄
中文提要
Abstract
致謝辭
緒論 1
研究動機 1
文獻回顧 3
研究主旨:「文人抒情漫畫」 4
研究方法 5
第一章 豐子愷文人特質與藝術思想
第一節 豐子愷的學習歷程 8
一、啟蒙教育 9
二、李叔同的器識教育與西畫學習 12
三、夏丏尊的新文學啟發 17
四、遊學東瀛 18
第二節 新世紀的文人生活 20
一、藝術教育與著述事業 20
二、多元的文藝創作活動 23
第三節 豐子愷的核心藝術思想 27
一、先器識後文藝 27
二、文學與漫畫創作 30
第二章 豐子愷漫畫啟蒙與風格演變
第一節 清末民初漫畫概況 36
一、「漫畫」之名 37
二、「漫畫」之義 38
三、清末漫畫發源之簡介 40
四、清末民初漫畫家側寫 43
第二節 豐子愷之漫畫啟蒙與風格溯源 50
一、漫畫創作之始及歷程 50
二、陳師曾與竹久夢二 52
三、效法對象:竹久夢二 62
第三節 豐子愷漫畫中的西畫技巧與風格演變分析 68
一、漫畫作品中的西畫創作技巧:遠近法、陰影表現 68
二、早期風格分析及中、晚期風格比較 73
附錄:豐子愷出版之畫集及文學創作表 87
第三章 文人抒情漫畫意涵分析
第一節 抒情題材與抒情手法 90
一、抒情題材:山水;靜物;人物情思;家庭親情 90
二、抒情的表現手法:暗喻;委婉同情;詩化 102
第二節 畫題分析 108
一、點睛法 111
二、幽默 112
三、心理與情境描述 116
四、詩詞 117
五、英文畫題 119
第三節 圖像分析《阿Q正傳》 121
一、《阿Q正傳》與魯迅 121
二、《漫畫阿Q正傳》緣起 122
三、《漫畫阿Q正傳》圖文對照形式說明 124
四、毛筆媒材與文人美感 125
五、阿Q造像及創作心理 127
六、構圖、敘事、統一視角與創作精神 130
七、其它媒材的《阿Q正傳》圖像風格比較 133
《漫畫阿Q正傳》圖版 136
結論 144
參考書目 148
參考文獻 畫冊
1. 豐一吟 豐陳寶編,《豐子愷漫畫全集1-16》,北京:京華出版社,2001
2. 豐一吟 豐陳寶編,《豐子愷漫畫全集1-9》,北京:京華出版社,2001
3. 陳星、朱曉江編,《幾人相憶在江樓—豐子愷的抒情漫畫》,香港:三聯書店,2000
4. 周作人詩、豐子愷圖、鍾叔河箋釋,《兒童雜事詩圖箋》,北京:中華書局,1999
5. 肖振鳴編,《豐子愷漫畫魯迅小說集》,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6. 盧瑋鑾,《豐子愷卅勝利》名家翰墨叢刊,香港:翰墨軒出版,2000
7. 葛兆光編,《豐子愷護生畫集選》,北京:中華書局,1999
8. 龔產興,《陳師曾》,巨匠美術周刊,台北:錦繡出版社,1995
9. 陳師曾,《北京風俗圖錄》,北京:古籍出版社,1986
10. 魯迅編,〈蕗谷虹兒畫選〉,《藝苑朝華》第一期第二輯,1929
11. 周芳美、吳方正編,《日本浮世繪特展》,中壢:中央大學藝文中心,2001
中文部分
書籍
1. 豐一吟 豐陳寶編,《豐子愷文集1-7》,浙江:浙江文藝出版社,1996
2. 楊牧編,《豐子愷文選1-4》,台北:洪範出版社,
3. 豐一吟,《瀟灑風神—我的父親豐子愷》,上海:華東師範大學,1998
4. 潘文彥編,《豐子愷先生年表》,新加坡:時代圖書出版,1979
5. 豐華膽 殷琦編,《豐子愷研究資料》,寧夏:寧夏人民出版社,1988
6. 殷琦編,《豐子愷集外文選》,上海:三聯書店,1992
7. 豐一吟編,《豐子愷》,上海:學林出版社,1987
8. 豐華瞻、戚志蓉,《回憶父親豐子愷》,台北:大雁出版社,1992
9. 陳星,《閒話豐子愷》,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1991
10. 夏宗禹編,《豐子愷遺作》,北京:華夏出版社,1988
11. 豐子愷,《耳目一新》,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7
12. 蘇學文,《豐子愷漫畫品讀》,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
13. 陳師曾,《中國文人畫之研究》台北:中華書畫出版社,民80年。
14. 黃矛,《漫畫藝術講話》,台北:商務出版社,民59
15. 畢克官,《中國漫畫史》,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6
16. 畢克官,《漫畫的話與畫》,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2
17. 李闡,《中國漫畫史》,台北:世系出版社,民67
18. 李闡,《漫畫美學》,台北:群流出版社,民87
19. 張光宇籌劃,《上海漫畫》,上海:上海書店,1996
20. 陳望道編,《小品文和漫畫》,上海:太白出版社,1935年
21. 朱伯雄、陳瑞林,《中國西畫五十年1898-1949》,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6
22. 張少俠、李小山,《中國現代繪畫史》,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
23. 阮榮春、胡光華,《中華民國美術史1911-1949》,四川:四川美術出版社,1992
24. 王慶生,《繪畫:東西方的碰撞》,台北:淑馨出版社,1992
25. 陳滯冬,《中國書畫與文人意識》,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
26. 郎紹君,《論中國現代美術》,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1987
27. 張少俠、李小山,《中國現代繪畫史》,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1988
28. 林敏、趙素行編,《中國連環畫藝術文集》,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
29. 蔡元培,《蔡元培美學文選》,台北:淑馨出版社,民78
30. 吳中杰,《中國現代文藝思潮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
31. 錢理群等編,《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32. 金農,《冬心先生集》,台灣:學生出版社,民68
33. 郭振華編,《中國文藝作品插圖選集》,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84
34 林文寶,《試論我國近代童話觀念的演變》,台北:萬卷樓,2000
35 . 許志浩,《中國美術社團漫錄》,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36 . 許志浩,《1911-1949中國期刊過眼錄》,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37. 陳星,《教改先鋒—白馬湖作家群》,台北:幼獅出版社,1996
38. 周作人,《藝術與生活》,台北:里仁出版社,1982
39. 何恭上編,《日本美人畫選》,台北:藝術圖書公司,1999
40. 楊義,《魯迅作品綜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試印本)
41. 李歐梵,《上海摩登》,台北:牛津,1988
42. 馬南村,〈古代的漫畫〉收錄於《燕山夜話》,北京:北京出版社,1979年
43. 陳平原 夏曉虹編《圖像晚清》,北京: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年。
44. 呂正惠,《抒情傳統與政治現實》,台北:大安出版社,民國78年。
期刊
1.吉川健一,〈中國近代漫畫:豐子愷與竹久夢二〉,《二十一世紀》,2000年12月號
2.吉川健一,〈豐子愷漫畫新探〉,《藝術家》,2001年6月號
3.王壽來,〈「緣緣堂」的故事—子愷畫作真偽之辯〉,《藝術家》,1993年12月號
4.黃遠林,〈全民抗戰的歷史畫卷《救亡漫畫》《抗戰漫畫》〉,《雄獅美術》,1996年1月號
5.黃遠林,〈二十世紀中國漫畫〉,《藝術家》,2000年1月號
6. 陳逢申,〈抗戰中的漫畫.漫畫中的抗戰〉,《近代中國》,2001年6月號
7. 畢克官,〈現代木刻版畫的先行者李叔同和豐子愷〉,《美術史論》,1993年第4期
8. 孔耘,〈竹久夢二—豐子愷漫畫藝術的階梯〉,《杭州師範學院學報》,1993年第2期
9. 成立,〈豐子愷的藝術理論與漫畫創作〉,《杭州師範學院學報》,2000年第4期
10. 劉正偉,〈論豐子愷散文的漫畫化手法〉,《上海師範大學學報》,1992年第3期
11. 徐型,〈豐子愷散文對繪畫藝術的借鑒〉,《廣西師範大學學報》,1992年第3期
12. 王質平,〈豐子愷畫風的形成和藝術特點〉,《貴州文史叢刊》,1989年第3期
13. 吳涉,〈豐子愷「台灣之作」探尋小記〉,《雄獅美術》,1988年2月
14. 費智平,〈豐子愷的詩意畫〉,《藝譚》,1983年4月
15. 香港大學學生會,〈豐子愷專輯〉,《學宛》,1980年3月
16. 廖雪芳,〈豐子愷的人和畫〉,《雄獅美術》,1977年7月
17. 黃可,〈豐子愷漫畫形式的書籍裝幀〉,《大地》,1981年第6期
18. 黃可,〈鄭振鐸與兒童美術〉,《美術史論》,1993年第3期
19. 盧沉,〈葉淺予的速寫藝術〉,《近現代美術》,1997年第4期
20. 黃遠林,〈關於漫畫創作幾個問題的思考—訪漫畫家華君武〉,《美術》,1996年2月
21. 高榮生,〈插圖創作中的語言轉換〉,《美術研究》,1998年第4期
22. 鶴田武良卅邱秀慧譯,〈留日美術學生—近百年來中國繪畫史研究〉,《藝術家》,
23. 鄧云鄉,〈記陳師曾藝事-兼談與魯迅的友誼〉,《文獻》,1982年6月
24. 高昕丹,〈識析《文人畫的價值》的成文情境〉,《左右》,2001年1月
25. 袁林,〈陳師曾和近代中國畫的轉型〉,《美術史論》,1993年第4期
26. .劉曉路,〈大村西崖和陳師曾—近代為文人畫復興的兩個異國苦鬥者〉,《故宮學術季刊》,1998年4月
27. 吳越,〈文人畫家陳寅恪的一生〉,《歷史月刊》,120期
28. 周芳美、吳方正,〈1920及30年代中國畫家赴巴黎習畫後對上海藝壇的影響〉,收錄於《區域與網絡—近千年來中國美術史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出版2001
29. 葉淺予,〈讀《中國漫畫史》〉,《讀書》,1983年第3期
30. 陳星,〈魯迅與豐子愷第一次見面時間、地點考〉,《紹興魯迅研究專刊》,1984年2月
報紙
1. 維山,〈評《漫畫阿Q正傳》〉,《華僑日報》,1940年7月28
2. 豐華瞻,〈豐子愷與魯迅〉,《解放日報》,1980年12月9日
3. 蕭丁,〈豐畫新解〉,《解放日報》,1983年1月6日
4. 王西彥,〈樸素的美〉,《人民日報》,1985年10月7日
5. 王質平,〈豐子愷在遵義的文藝貢獻 上、下〉,《貴州日報》,1984年12月21、25日
6. 余時,〈日月樓中的豐子愷〉,《文匯報》,1979年3月12日
7. 陶鷹,〈賣花人去路還香〉,《文匯報》,1981年7月14日
碩博士論文
1.孫中峰,《豐子愷散文析論》,國立暨南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98
2.石曉楓,《豐子愷散文析論》,國立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95
3.馬志蓉,《豐子愷散文護生思想之研究》,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1990
外文部分
書籍、碩博士論文
1. 楊曉文,《豐子愷研究》,日本神戶大學文化學研究科,日本:東方書店,1998
2. 清水勳,《 誕生》,日本:吉川弘文館,1999
3. 鶴田武良,《中國近代美術大事年表》,日本:和泉市久保紀念美術館,1997
4. Shuen-shuen Hung,《Feng Tzu-K’ai : His Art and Thoughts》,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1986
5. 海野弘,《竹久夢二》,日本:新潮社株式會社,1996
期刊
1. 楊曉文,〈竹內夢二影出----豐子愷竹久夢二〉,《東方學》,1994年7月號
2. Chang-Tai Hung,〈War and Peace in Feng ZiKai’s Wartime Cartoons〉,《Modern China》1990年1月
指導教授 周芳美(Fang-Mei Chou) 審核日期 2003-7-9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