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814100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4 、訪客IP:3.14.246.254
姓名 賴欣陽(Hsin-yang Lai)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文心雕龍》的「作者」理論
(The “Author” Discourse in Wenxin Diaolong)
相關論文
★ 《妙法蓮華經》「十如是」研究★ 皇侃"論語集解義疏"研究
★ 董鼎《書傳輯錄纂註》研究★ 姚際恆<詩經通論>研究
★ 劉寶楠《論語正義》研究★ 孫覺《春秋經解》解經方法探究
★ 朱熹《儀禮經傳通解》研究★ 窺基《妙法蓮華經玄贊》研究
★ 毛奇齡《四書改錯》研究★ 華嚴三祖法藏大師圓教思想研究
★ 陳啟源《毛詩稽古編》研究★ 莊子倫理學研究
★ 中國古典詩論中的寫實概念--以現代詮釋為研究進路★ 《國史要義》與柳詒徵《春秋》經史學
★ 紀昀詩論研究★ 明代春秋學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 永不開放)
摘要(中) 本論文探討《文心雕龍》的「作者」理論,主要是針對「作者」問題進行反思。漢朝以後的中國古典文學批評,無論那一種批評方式,大體上而言都蠻重視「作者」,批評的目的也常在於指導寫作,為了訓練出一個好作者。
十八、九世紀時期的西方文學批評也以作者為中心,然而到了二十世紀,文學批評家們將焦點放在作品意義的解讀上,所以開始檢討甚至挑戰長久以來文學批評研究「作者」的傳統,幾十年間,漸漸形成一股反作者中心傾向的文論。拿這套文論來與中國古典文學批評對照,則可以了解大部分中國古典文學批評家的目的是要了解作品背後那個寫作的人,作品或文本只是工具;而現代西方文論家的目標在詮釋作品或文本的意義,當然作者就被邊緣化了。然而無論中、西文學批評論述,對於「作者」內涵及其所關涉的各方面問題都很少深入而全面地分析探討,因此無論是反對或支持以作者為中心的文論,都應該以對「作者」的認知為基礎,如此方能進行有效的討論。
《文心雕龍》雖非以「作者」為主之論著,然而劉勰在其論述內容中却已經表述了他對「作者」內涵的認識及對相關問題的了解。在此書中,作者指的是執筆為文者。而應具備的基本條件,則有「才」、「氣」、「學」、「習」、「思」、「情」、「志」七者,皆以「心」主導。「思」代表「心」的思考運作,「情」代表「心」的感受知覺,「志」代表心的意圖及方向。這三個維度交互影響,有時相互增強,有時相互節制,而它們都是「心」的基本功能。其餘四者或具於內,或由外凝塑,分別決定了作者寫作能力的高下及其作品的特質。而劉勰也注意到環境與作者的關係,並論述作者所處環境如何看待作者。並進一步提出了他心目中理想的寫作,包含了做為典範的理想風格類型、進行寫作應注意的原則,以及進行理想寫作的心理歷程。對關於「作者」各方面問題的探討,都有相當深入的見解。
從劉勰所論,可知中國古典文學批評對「作者」曾有過清楚的探究描述,只是後來的文論家對此往往從道德情操、歷史研究、風格印象來討論,罕有自創作活動本身而論者。《文心雕龍》所提出的「作者」理論相當深入而周延,可以此為基礎建構屬於中國文學批評的「作者」理論。而對照西方文論,亦可讓人了解中、西文論各有不同的立場與背景;《文心雕龍》的「作者」理論或可使現代西方反作者中心文論者換個角度來看待及思考「作者」問題。
摘要(英) In this dissertation, I try to analyze the ”author” discourse in Wenxin Diaolong. Mainly review to the question about ” author” in this thesis. After Han dynasty, in classical literary criticism of Chinese, no matter what kinds of criticism manner, critics have paid attention to “author” on the whole. To guide the writing is the purpose of criticism, in order to train a good author. The Western literary criticism of the 18 , 19th century regards “author” as an important part in literary criticism too. But in the 20th century, the Western literary critics focus their work on analyzing and interpreting the meaning of the works, so they begin to challenge the tradition of “author centre” in literary criticism. During the decades, they develops and shape up discourses of anti “author centre” gradually.As contrast with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ry criticism , the discourse will make us understand that the purpose of most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critics is to comprehend the person of writing behind the works , works or the text are only tools, The goal of the Modern Western literary critics is to interpret the meanings of the works or the text ,“author” is certainly marginalized in literary criticism. But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ry criticism , is neither concerned about the connotation of “author” and it’s related problems. So no matter object to the discourses of regarding author as the centre or support it , both should be based on their cognition of the “author”. Thus we can carry on the effective discussion .Although Wenxin Diaolong isn’t a treatise about “author”, but Liu Hsieh had expressed his cognition about the connotation of “author” and present his understanding of “author”’s related problems in his discourses. In this treatise, “author” means writer. And the basic seven conditions about it are “Cai”,”Qi”,”Xue”,”Xi”,”Si”,”Qing”,”Zhi”,they are included in “Xin”. “Si” is “Xin”’s thinking, “Qing” is “Xin”’s feeling, “Zhi” is “Xin”’s intention. The three dimensions interact, they are the basic functions of “Xin”. The rest four conditions decide the “author”’s ability of writing and the characters of works. Liu Hsieh had also paid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 between environments and “author”s, and discourse on how environments regard “author”. And further he described the ideal writing in his mind, it included paragon style type, the principles in writing and the psychoprocess in ideal writing.According to Wenxin Diaolong, we can realize the “author” had been clearly described and studied in classical literary criticism of Chinese. But the critics in the later period often discuss it from moral character, history research, style impressions, rarely from writing action. The discourse about the “author” in Wenxin Diaolong is quite deep and complete. Based on it, we can probably construc the “author discourse” in Chinese literary criticism. As contrast with the discourses of anti “author centre” in Modern Western literary criticism, it makes researcher realize the Chinese literary criticism is distinct from the Modern Western literary criticism in grounds and backgrounds. The ”author” discourse in Wenxin Diaolong can provides a different point of view from the discourses of anti “author centre” in Modern Western literary criticism in “author” problems.
關鍵字(中) ★ 理想寫作
★ 環境
★ 氣
★ 才
★ 心
★ 文心雕龍
★ 反作者中心文論
★ 中國古典文學批評
★ 作者
★ 志
★ 情
★ 思
★ 習
★ 學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論文提要 I
Summary III
目錄 V
第一章 緒論──關於「作者」的一些斷想 1
第二章 中國古典文學批評中的「作者」問題 13
第一節 「中國古典文學批評」的義界 13
第二節 「中國古典文學批評」所呈現的主要型態 15
第三節 中國古典文學批評中關於「作者」的思考 32
第四節 西方文學批評理論對作者論的質疑與思考 38
第五節 商討過去研究成果 50
第六節 發現中國古典文學批評中「作者」論述的意義與價值 58
第三章 中國古典文學批評中的「作者」觀 65
第一節 儒經中的「作者」觀 65
第二節 文章傳統中的「作者」觀 78
第三節 「儒經中的作者觀」與「文章傳統的作者觀」對寫作和批評的影響 96
第四節 《文心雕龍》對中國古典文學批評「作者」觀的貢獻 103
第四章 《文心雕龍》的作者理論(上)─ ─作者的基本條件及其能力 120
第一節 《文心雕龍》中的「作者」與非「作者」 122
第二節 「作者」與寫作有關的內在特質及其能力 128
第三節 「才」之析論 132
第四節 「氣」之析論 135
第五節 「學」之析論 146
第六節 「習」之析論 151
第七節 「思」之析論 153
第八節 「情」之析論 157
第九節 「志」之析論 159
第十節 小結 163
第五章 《文心雕龍》的「作者」理論(中) ──環境因素與作者 165
第一節 文學傳統與作者 170
第二節 自然環境與作者 177
第三節 時代環境與作者 187
第四節 讀者與作者的溝通 198
第五節 社會對作者的論評 206
第六節 小結 212
第六章 《文心雕龍》的「作者」理論(下) ──理想的寫作 214
第一節 作者的典範──自風格傾向而論 215
第二節 對作者實際寫作活動的建議與要求 228
第三節 理想的寫作心理歷程 243
第四節 小結 250
第七章 《文心雕龍》「作者」理論的價值 及其地位 252
第一節 《文心雕龍》「作者」理論的基本架構 252
第二節 《文心雕龍》作者理論在中國古典文學批評中的地位 256
第三節 從《文心雕龍》作者理論看現代西方文論中的「作者」問題 270
第八章 結論 280
主要參考書目 289
《文心雕龍》評論歷代作者表 306
參考文獻 說明:為便閱者進行資料的檢索及參考,編此參考書目。排列順序依書(篇)名、
作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版次。古籍翻印者則說明所依據版本。
英文書籍、期刊論文略依M.L.A.格式排列。
本書目分下列四類,依序為:
甲、《文心雕龍》研究書目獨立為1類。包括注、譯、評、介、專書、研究論文
集等勒集成冊者及期刊、雜誌上之單篇論文兩個部分。分別依書名正體字筆
劃順序排列。
乙、清朝道光以前所出版之著作(包含其注、疏、釋、箋、評、證、譯等等)依
4庫分類法排列。同屬1類書籍依書名正體字筆劃順序排列。
丙、清朝道光以後(包括道光)所出版著作分為書籍及期刊論文兩個部分,分別
依書名、篇名正體字筆劃順序排列,不另分類。
丁、英文著作依作者姓氏英文字母順序排列,不另分類。
甲、《文心雕龍》研究書目
文心十論 涂光社著 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1986年12月初版
文心同雕集 曹順慶編 成都:成都出版社 1990年6月第1版第1刷
文心雕龍 南朝梁‧劉勰著 清‧黃叔琳注 紀昀評 台南東海出版社依兩廣節
署本印行 民國63年11月
文心雕龍 梁•劉勰著,郭晉稀注譯 湖南:岳麓書社(收入國學基本叢書) 2004
年9月第1版第1刷
文心雕龍之文學理論與批評 沈謙著 台北:華正書局 民國70年5月初版
文心雕龍之創作論 黃春貴著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67年4月初版
文心雕龍文術論詮 張嚴撰 台北:商務印書館 民國69年12月4版
文心雕龍文論術語析論 王金凌著 台北:華正書局 民國70年6月初版
文心雕龍文學理論研究和譯釋 杜黎均著 台北:曉園出版社 民國81年7月
初版第1刷
文心雕龍文學創作論與批評論發微 王義良著 高雄:復文出版社 民國91年
9月初版
文心雕龍文體論今疏 林杉著 呼和浩特:內蒙古教育出版社 2000年11月第
1版第1刷
文心雕龍今譯 周振甫著 香港:中華書局 1986年12月初版
文心雕龍札記 黃侃著 香港:新亞書院(台北文史哲出版社發行) 民國62
年6月再版
文心雕龍本義 陳拱本義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88年9月初版
文心雕龍字義通釋 胡緯著 香港:文德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7年2月出版
文心雕龍字義疏證 吳林伯著 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 1994年4月第1版第
1刷
文心雕龍注 范文瀾注 台北:學海出版社 民國80年2月再版
文心雕龍的文學理論和歷史淵源 郭鵬著 濟南:齊魯書社 2004年7月第1
版第1刷
文心雕龍的風格學 詹鍈著 台北:木鐸出版社重排翻印 民國73年11月初版
文心雕龍的樞紐論與區分論 藍若天著 台北:商務印書館 民國72年6月2

文心雕龍的傳播和影響 汪春泓著 北京:學苑出版社 2002年6月第1版第
1刷
文心雕龍注釋 周振甫著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1年11月第1版 1998
年7月第1刷
文心雕龍作家論研究──以建安時期作家為限 方元珍著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92年6月初版
文心雕龍批評論新詮 林杉著 呼和浩特:內蒙古教育出版社 2002年1月第
1版第1刷
文心雕龍批評論發微 沈謙著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民國66年5月初版,
民國73年9月第3刷。
文心雕龍系統觀 石家宜著 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2001年9月初版
文心雕龍美學 繆俊傑著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1987年7月
文心雕龍美學思想論稿 易中天著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1988年8月第1
版第1刷
文心雕龍美學思想論稿 趙盛德著 桂林:漓江出版社 1988年10月第1版第
1刷
文心雕龍校注 楊明照著 北京:中華書局 2000年8月第1版第1刷
文心雕龍校注拾遺補正 楊明照著 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2001年6月第1
版第1刷
文心雕龍要義申說 華仲麏著 台北:學生書局 民國87年10月初版
文心雕龍校證 王利器校箋 台北:明文書局 民國74年10月2版
文心雕龍校釋 劉永濟校釋 台北:華正書局 民國70年10月初版
文心雕龍研究 王更生著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68年5月增訂初版,民
國78年10月增訂3版。
文心雕龍研究 穆克宏著 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1年9月初版
文心雕龍研究 日本 戶田浩曉著,曹旭譯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年6
月第1版第1刷
文心雕龍研究 張少康編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年8月第1版第1刷
文心雕龍研究 牟世金著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5年8月第1版第1刷
文心雕龍研究史 張文勛著 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 2001年6月第1版第1

文心雕龍研究史 張少康 江春泓 陳允鋒 陶禮天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1年9月第1版第1刷
文心雕龍研究第1輯 中國文心雕龍學會編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5年7
月第1版第1刷
文心雕龍研究第2輯 中國文心雕龍學會編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6年9
月第1版第1刷
文心雕龍研究第3輯 中國文心雕龍學會編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8年7
月第1版第1刷
文心雕龍研究第4輯 中國文心雕龍學會編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0年3
月第1版第1刷
文心雕龍研究第5輯 中國文心雕龍學會編 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 2002年1
月第1版第1刷
文心雕龍研究論文選 甫之 涂光社主編 山東:齊魯書社 1988年1月
文心雕龍研究薈萃 饒芃子主編 上海:上海書店 1992年6月第1版第1刷
文心雕龍探索 王運熙著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4月第1版第1刷
文心雕龍探索(增補本) 王運熙著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年4月第
1版第1刷
文心雕龍通解 王禮卿著 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75年10
月初版
文心雕龍術語探析 陳兆秀著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75年5月初版
文心雕龍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灣台北師範大學國文系主編 台北:文史哲
出版社 民國89年3月初版
文心雕龍創作論疏鑒 林杉著 呼和浩特:內蒙古教育出版社 1997年12月第
1版,1998年3月第1刷。
文心雕龍註訂 張立齋註 台北:正中書局 民國56年1月第1版,民國74
年8月第8刷。
文心雕龍散論及其他 周紹恒著 北京:學苑出版社 2004年1月第2版第3

文心雕龍新注新譯 張燈譯注 貴州教育出版社 2003年12月第1版
文心雕龍新探 張少康著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80年7月初版
文心雕龍義疏 吳林伯著 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2年2月第1版第1刷文心雕龍解說 祖保泉著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3年5月第1版第1刷文心雕龍新論 王更生著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80年5月初版
文心雕龍義證 詹鍈義證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年8月第1版第1刷
文心雕龍與佛教關係之考辨 方元珍著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76年3月
初版
文心雕龍綜論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主編 台北:學生書局 民國77年5月初

文心雕龍綜論 李平著 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 1999年12月第1版第1刷
文心雕龍論文集 趙萬里、潘重規等著 台北:西南書局 民國68年2月再版
文心雕龍樞紐論研究 黃端陽著 台北:國家出版社 民國89年6月初版
文心雕龍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國立台灣台北師範大學國文學系主編 台
北:文史哲出版社 中華民國89年3月初版
文心雕龍斠詮 李曰剛校、註、譯 台北:國立編譯館 民國71年5月出版
文心雕龍學刊第4輯 文心雕龍學會編 山東:齊魯書社 1986年12月初版
文心雕龍學刊第6輯 文心雕龍學會編 山東:齊魯書社 1992年1月初版
文心雕龍學刊第7輯 文心雕龍學會編 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2年11
月初版
文心雕龍辨疑 張燈著 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5年10月第1版第1刷
文心雕龍學綜覽 楊明照主編 林其錟執行編輯 上海書店出版社 1995年6

文心雕龍臆論 陳思苓著 成都:巴蜀書社 1988年6月第1版第1刷
文心雕龍譯注 陸侃如、牟世金譯注 濟南:齊魯書社 1995年4月第1版,
1996年11月第2刷。
文心雕龍讀本 王更生注譯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86年10月初版6刷
文心識隅集 李慶甲著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年12月第1版第1刷
日本研究文心雕龍論文集 王元化編選,彭恩華等譯 濟南:齊魯書社 1983
年4月第1版第1刷
文論巨典──《文心雕龍》與中國文化 戚良德著 河南大學出版社 2005年4
月第1版
古典文學的奧秘──文心雕龍 王夢鷗著 台北:時報出版社 民國71年12月
台灣近五十年來「《文心雕龍》學」研究 劉渼著 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民
國90年3月出版
在文心雕龍與詩學之間 王毓紅著 北京:學苑出版社 2002年3月第1版第
1刷
紀曉嵐評注文心雕龍 梁•劉勰撰,黃叔琳注,紀昀評 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
印社依道光13年冬刊於兩廣節署本之翰墨園藏板影印
1997年7月第1版第1刷
新譯文心雕龍 羅立乾注譯 台北:三民書局 民國85年2月再版
論劉勰及其文心雕龍 中國文心雕龍學會編 北京:學苑出版社 2000年2月
第1版第1刷
劉勰 劉綱紀著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民國78年9月初版
劉勰文士論研究 張鳳翔著 台北:輔仁大學碩士論文 民國94年6月
劉勰文學思想的建構與精髓 吳聖昔著 台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重排翻印
民國81年10月初版
劉勰年譜滙考 牟世金著 四川:巴蜀書社 1988年1月第1版第1刷
劉勰和文心雕龍 陸侃如、牟世金著 台北:國文天地出版社翻印自上海古籍出
版社 民國80年2月初版
劉勰的審美理想 陳詠明著 台北:文津出版社 民國81年12月初版
劉勰評傳 楊明著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1年5月第1版第1刷
雕龍後集 牟世金著 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 1993年11月第1版第1刷
雕龍集 牟世金著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5月
乙、清朝道光以前出版之著作
十三經注疏 唐•孔穎達等疏,清‧阮元據宋版重刻,嘉慶20年於南昌府學開
雕 台北:藝文印書館影印 民國82年
人物志校箋 魏•劉邵著,李崇智校箋 成都:巴蜀書社 2001年11月第1版
第1刷
三國志 晉•陳壽撰,劉宋•裴松之注 台北:鼎文書局依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
重排影印 民國82年2月7版
小倉山房詩文集 清‧袁枚著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年3用第1版第
1刷
才調集 五代蜀•韋穀編集,明•馮舒、馮班評(以沈雨若所刻為底本) 台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 民國69年2月
才子杜詩解 清•金采(聖歎)解 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據民國8年上海震華
書局吳縣王大錯本影印 民國68年10月
大戴禮記解詁 西漢•戴德編選,清•王聘珍解詁 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
司 民國76年10月初版
王右丞集箋注 唐•王維著,清•趙殿成箋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根據乾隆
時期刻本排印 1964年6月新1版1998年2月第2刷。
文史通義校注 清•章學誠著,葉瑛校注 台北:仰哲出版社
文賦集釋 西晉•陸機著,張少康集釋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2年9月第1版第1刷
毛詩鄭箋 西漢‧毛亨傳(待考),東漢鄭玄箋 台北:中華書局依相臺岳氏家
塾本校刊(筆者按:相臺岳氏本藏於清宮中,已燬於嘉慶年間,今所
見者或為武英殿仿刻本,甚至並非武英殿所刻,而為金陵書局或其他
官書局重刻者。因此除非有南宋、元、明、清民間特藏者出,否則皆
為膺品。此乃版本常識。) 民國72年12月臺5版
白虎通疏證 東漢•班固撰,清•陳立疏證 北京:中華書局 1994年8月第1
版,1997年10月第2刷
四書章句集注 宋‧朱熹撰 台北:鵝湖出版社 民國73年9月出版
玉臺新詠箋注 陳•徐陵編,清•吳兆宜注 台北:明文書局(以乾隆39年刊行
之程琰刪補本為底本點校) 民國77年7月初版
世說新語箋疏 劉宋•劉義慶編著,梁•劉孝標注,余嘉錫箋疏 台北:華正書局
民國78年3月出版
玉谿生詩集箋注 清‧馮浩箋注 台北:里仁書局 民國70年8月台3版,以
德聚堂乾隆庚子重刻本為底本。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清‧嚴可均編 台北:世界書局據光緒甲午季春黃
岡王氏刊本影印 民國72年2月4版
老子、周易王弼注校釋 樓宇烈校釋 台北:華正書局 民國71年出版
朱子語類 宋‧黎德靖編 台北:文津出版社 民國75年12月出版
西京雜記 東晉‧葛洪著 北京:中國書店(收入《龍溪精舍叢書》) 1991年
6月初版
呂氏春秋集釋等5書 秦•呂不韋編纂,許維遹等集釋 台北:鼎文書局 民國
73年10月2版
杜甫戲為六絕句集解、元好問論詩三十首小箋 郭紹虞解箋 台北:木鐸出版社
民國77年9月出版
李賀詩歌集注 唐•李賀著,清•王琦、姚文燮、方扶南批注 上海:上海人民
出版社 1977年12月第1版第1刷
杜詩錢注 唐•杜甫著,清•錢謙益注 台北:世界書局 民國80年9月7版
杜詩詳注 唐•杜甫著,清•仇兆鰲注 台北:里仁書局 民國69年7月30日
法言義疏 西漢•揚雄著,汪榮寶義疏 北京:中華書局 1987年3月第1版,
1996年9月第2刷。
金樓子 梁•蕭繹著 台北:世界書局(欣陽按:此乃自永樂大典中輯出) 民
國48年1月初版
河嶽英靈集研究 傅璇琮、李珍華撰 北京:中華書局 1992年9月第1版第1

南史 唐•李延壽撰 台北:鼎文書局 民國80年4月7版
昭明文選 蕭梁‧蕭統編,唐‧李善著,清‧胡克家依南宋淳熙尤袤(延之)本
重雕 台北:藝文出版社影印 民國72年6月10版
南齊書 梁•蕭子顯著 台北:鼎文書局 民國82年5月7版
苕溪漁隱叢話 宋•胡仔編著,廖德明據清乾隆楊佑啟耘經樓宋版重雕本點校
台北:長安出版社 民國67年12月
荀子新注 戰國•荀況著,北京大學哲學系以王先謙《荀子集解》為底本注釋 台
北:里仁書局 民國72年11月出版
袁枚續詩品詳注 劉衍文、劉永翔合注 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1993年12月
第1版,1997年9月2刷。
莊子集釋 戰國•莊周著,清•郭慶藩集釋 台北:華正書局
淮南子集釋 西漢•劉安編,何寧集釋(以光緒2年浙江書局刻莊逵吉校刊本為
底本) 北京:中華書局 1998年10月第1版第1刷
梁書 唐•姚思廉撰 台北:鼎文書局 民國82年1月7版
陸機文賦校釋 西晉•陸機著,楊牧校釋 台北:洪範書店 民國74年4月
隋書 唐•魏徵等編纂 台北:鼎文書局 民國82年10月7版
詞選 清•張惠言選錄 台北:廣文書局 1970年1月初版,1979年6月再版
詩人玉屑 宋•魏慶之編撰 台北:世界書局據道光年間古松堂重刻宋本點校出
版 民國81年9月6版
詩品集注 蕭梁•鍾嶸著,曹旭集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年10月初
版,1996年8月第2刷。
詩品集解(與續詩品注合刊) 唐•司空圖著,郭紹虞集解 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963年10月初版,1998年2月重印首刷
詩家直說箋注 明•謝榛著,李慶立、孫慎之箋注(以明萬曆24年趙府冰玉堂刻
印《四溟山人全集》中的4卷《詩家直說》為底本) 濟南•齊
魯書社 1987年5月第1版第1刷
詩集傳 宋•朱熹集傳 台北:藝文印書館影印南宋寧宗、理宗間刊7行15
字本 民國63年4月3版
詩源辨體 明‧許學夷著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7年10月初版
詩藪 明•胡應麟著 台北:廣文書局據崇禎5年延陵吳國琦重刊本影印 民國
62年9月初版
詩體明辯 明•徐師曾編纂,沈芬、沈騏箋 台北:廣文書局據明崇禎庚辰年嘉
興沈氏原刊本影印 民國61年4月初版
楚辭章句 東漢•王逸注,明馮紹祖校正 台北:藝文印書館據馮紹祖觀妙齋本
影印 民國63年4月再版
楚辭補注 宋•洪興祖注 台北:藝文印書館據清朝李錫齡惜陰軒叢書影印發行
民國75年12月7版
楚辭集注 宋•朱熹集注 台北:藝文印書館據宋本影印 民國63年4月3版
滄浪詩話校釋 宋‧嚴羽著,郭紹虞校釋(以明朝正德年間趙郡尹嗣忠校刻本為
底本) 台北:里仁書局 民國76年4月出版
後漢紀 東晉‧袁宏著 中國書店印行《龍溪精舍叢書》本 1991年6月初版
後漢書 劉宋‧范曄撰 北京:中華書局 1965年5月第1版,2001年5月第
9刷。
漢書 東漢‧班固著,唐•顏師古注 北京:中華書局 1962年6月第1版,1996
年5月第9刷。
爾雅義疏 清•郝懿行義疏 台北:藝文印書館 民國76年10月4版
論衡校釋 黃暉撰 北京中華書局 1990年2月第1版,1996年11月第2刷。
歷代詩話 清•何文煥輯 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國72年1月
歷代詩話續編 丁福保輯 台北:木鐸出版社 民國77年7月
隨園詩話 清‧袁枚著 台北:漢京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民國73年出版
歐陽修全集 宋•歐陽修著 北京:中國書店 1986年6月第1版,1991年9
月第2刷
顏氏家訓集解 北齊‧顏之推著,民國王利器集解 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
司 民國72年9月出版
蘇文忠公詩編註集成 清•王文誥編註 台北:學生書局 民國56年5月初版
蘇東坡全集 宋•蘇軾著 北京:中國書店 1986年6月第1版,1992年10月第3刷
讀杜心解 唐杜甫著,清•浦起龍解 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據雍正2年
寧我齋自刻本影印 1980年7月
丙、清朝道光(包含道光)以後所出版著作
一首詩的完成 王靖獻(筆名楊牧) 台北:洪範書店 民國78年2月初版
人文科學的邏輯 思斯特‧卡西勒著 關子尹譯 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民國
78年5月2刷
夕秀集 張少康著 北京:華文出版社 1999年1月第1版第1刷
才性與玄理 牟宗3著 台北:學生書局 民國74年7月修訂7版(臺5版)
文化符號學 龔鵬程著 台北:學生書局 民國81年8月初版
文本學 傅延修著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年12月初版
中古文學史料考 曹道衡、沈玉成著 北京:中華書局 2003年7月第1版第
1刷
中古文學史論文集 曹道衡著 北京:中華書局 1986年7月第1版第1刷
中古文學史論文集續編 曹道衡著 台北:文津出版社 民國83年7月初版
中古文學文獻學 劉躍進著 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7年12月第1版,2000
年1月第2刷。
中古文學的文化思考 王力堅著 新加坡:新社出版 2003年7月
中古文學理論範疇 詹福瑞著 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 1997年5月第1版第
1刷
中古文學論著3種 劉師培著 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7年3月第1版第
1刷
中古文學繫年 陸侃如著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5年6月
中國文學批評第1集 呂正惠 蔡英俊主編 台北:學生書局 民國80年8月
初版
中國文學理論史六朝篇 王金凌著 台北:華正書局 民國77年4月初版
中國文學理論與實踐 王夢鷗著 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1995
年11月初版
中國評點文學史 孫琴安著 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9年6月第1版
中國文學論集 徐復觀著 台北:學生書局 民國74年1月6版
中國文學論集續篇 徐復觀著 台北:學生書局 民國73年9月再版
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學 賴力行著 武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1年3月第
1版第1刷
中國古典文論新探 黃維樑著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6年11月第1版,
1997年4月第2刷。
中國古典詩論中「語言」與「意義」的論題 蔡英俊著 台北:學生書局 2001
年4月
中國哲學發展史(秦漢) 任繼愈主編、孔繁等撰寫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5
年2月第1版,1998年5月第2刷。
中國哲學發展史(魏晉南北朝) 任繼愈主編、孔繁等撰寫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8年4月第1版第1刷
中國詩詞發展史(筆者按:本書即《中國詩史》,台灣翻印並易名出版) 陸侃
如、馮沅君合著 台北:藍田出版社翻印
中國詩話史 蔡鎮楚著 湖南:湖南文藝出版社 1988年5月第1版第1刷
中國經學史 馬宗霍著 台北:商務印書館 民國65年2月臺5版
中國詩學批評史 陳良運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1年3月第2版
中國詩學縱橫論 黃維樑著 台北:洪範書店 民國75年11月4版
中國歷代文論選(上)、(中)、(下) 郭紹虞主編 台北:木鐸出版社重排
翻印 民國70年4月再版
中國歷代文論選第1冊 郭紹虞、王文生編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年2月8刷
中國歷代文論選第2冊 郭紹虞、王文生編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
年3月11刷
中國歷代文論選第3冊 郭紹虞、王文生編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年3月8刷
中國歷代文論選第4冊 郭紹虞、王文生編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年2月8刷
中國歷史地圖集 譚其驤主編 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 1982年10月第2版,
1996年6月第3次印刷。
中國選本批評 鄒雲湖著 上海3聯書店 2002年7月第1版
文論講疏 許文雨編著 台北:正中書局 民國26年1月初版,民國74年8
月第5次印行。
文學批評原理 I. A. Richards著,楊自伍譯 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1992年2月第1版第2刷
文學批評理論 英國 拉曼‧塞爾登編 劉象愚、陳永國等譯 北京:北京大學
出版社 2○○3年十月第2版第1刷
文學意義研究 汪正龍著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2年6月第1版第1刷
文學概論 王夢鷗著 台北:藝文印書館
文學論 Rene Wellek & Austin Warren著 王夢鷗、許國衡譯 台北:志文出版
社 1992年12月再版
文選學 駱鴻凱著 台灣:中華書局 民國57年9月台4版
文藝心理學 朱光潛著 台北:智揚出版社翻印 民國75年
文藝心理學教程 童慶炳、程正民主編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4月
初版,2001年7月第2刷
文藝心理學概論 金開誠著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0年1月第2版,2001
年6月第3刷
文鏡秘府論校注 日本 弘法大師(按:即空海)撰,王利器校注 台北:貫雅
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國80年12月初版
古代文學理論研究論文集 王達津著 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1985年8月第1
版第1刷
玄學與魏晉士人心態 羅宗強著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81年11月初版
西方文藝理論名著選編 伍蠡甫、胡經之主編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7
年3月第1版,2003年6月第8次印刷。
西洋文學批評史 W. K. Wimsatt & Cleanth Brooks合著,顏元叔譯台北:志文出
版社 1995年8月再版
先秦兩漢文學批評史 顧易生、蔣凡著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年4
月第1版第1刷
西漢文學思想 汪耀明著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1994年2月第1版第1刷
宋四家詞選、譚評詞辨(附介存齋論詞雜著) 清‧周濟撰述 台北:廣文書局
據滂喜齋刊本影印中華民國51年11月初版
宋、金、元文學批評史 顧易生、蔣凡、劉明今著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
年6月第1版第1刷
李商隱詩箋方法論 顏崑陽著 台北:學生書局 民國80年3月初版
批評的剖析 加拿大 Northrop Frye著,陳慧等譯 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1998
年11月第1版第1刷
批評旅途:六十年代之後 Murray Krieger著,李自修等翻譯、結集 北京:中
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8年2月第1版第1刷
明代文學批評史 袁震宇、劉明今著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年12月第
1版第1刷
近代文學批評史第2卷 Rene Wellek著,楊自伍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
年7月第1版第1刷
近代文學批評史第3卷 Rene Wellek著,楊自伍譯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1997年7月第1版第1刷
近代文學批評史第4卷 Rene Wellek著,楊自伍譯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1997年7月第1版第1刷
近代文學批評史第5卷 Rene Wellek著,楊自伍譯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2002年3月第1版第1刷
近代文學批評史第6卷 Rene Wellek著,楊自伍譯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2005年1月第1版第1刷
近代美國理論 Murray Krieger著,單德興譯 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民國
84年8月初版
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資料彙編 曾永義 柯慶明主編 台北:成文出版社
民國67年9月初版
孟學思想史論(卷2) 黃俊傑著 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 民國86年6
月初版
柏拉圖文藝對話集 朱光潛選譯 台北:蒲公英出版社影印發行 民國75年
迦陵論詩叢稿 葉嘉瑩著 北京:中華書局 2005年1月新1版
神與物遊──論中國傳統審美方式 成復旺著 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1992年
4月臺初版
俄蘇形式主義文論選 法國 茨維坦•托多羅夫編選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
社 1989年3月第1版第1刷
原人論(中國古代文學理論體系之一) 黃霖、吳建民、吳兆路著 上海:復旦
大學出版社 2000年5月初版
唐詩的傳承──明代復古詩論研究 陳國球著 台北:學生書局 民國79年9
月初版
清代文學批評史 鄔國平、王鎮遠著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年11月第
1版第1刷
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 余英時著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民國87年1月初版
清詩話 丁仲祜編 台北:藝文印書館 民國66年5月再版
清詩話續編 郭紹虞編 台北:藝文印書館 民國74年9月初版
理解事件與文本意義──文學詮釋學 李建盛著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2002
年3月第1版第1刷
符號學文學論文集 趙毅衡編選 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2004年5月第1版
第1刷
散文理論 蘇聯 維•什克洛夫斯基著,劉宗次譯 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1994年10月第1版第1刷
隋唐五代文學批評史 王運熙、楊明著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年12月
第1版第1刷
猶記風吹水上麟──錢穆與現代中國學術 余英時著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民
國80年初版
詞話叢編 唐圭璋編 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詩三家義集疏 王先謙撰 台北:世界書局 民國68年10月再版
當代文學理論 G. Douglas Atkins & Laura Morrow編,張雙英、黃景進等合譯
台北:合森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國80年9月初版
當代西方文學批評理論 朱耀偉編譯 台北:駱駝出版社 民國81年4月出版「新批評」文集 趙毅衡編選 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2001年9月第1版第1

傳統文學論衡 王夢鷗著 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民國76年6月
初版
傳統的與現代的 王靖獻(楊牧)著 台北:志文出版社 民國66年出版
詩話學 蔡鎮楚著 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0年10月第1版,1992年7月第2版
意義 邁克‧博藍尼,哈利‧浦洛施著 彭淮棟譯 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民國
75年4月2刷
道、聖、文論──中國古典文論要義 林衡勛著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1年12月初版
經學歷史 清•皮錫瑞撰,周予同注 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國72年9月初版
詮釋與過度詮釋 艾柯等著,柯里尼編,王宇根譯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3
聯書店 1997年4月第1版第1刷
羣體的選擇 蕭鵬著 台北文津出版社 民國81年11月初版
對文學藝術作品的認識(Cognition of The Literary Work of Art) Roman Ingardan
著,陳燕谷等譯 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民國80年12
月臺初版
漢代解經學中的作者論及其運用方式之含義 陳麒仰著 台灣淡江大學中文所
碩士論文 民國87年1月
漢代經學文論敘述研究 程勇著 山東齊魯書社 2005年4月第1版第1刷
漢魏六朝心理思想研究 燕國材著 台北:谷風出版社翻印 民國77年6月
漢魏六朝唐代文學論叢(增補本) 王運熙著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2
年5月第1版第1刷
漢魏六朝的思想和文學 日本 岡村繁著,陸曉光譯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收
入岡村繁全集第參卷) 2002年8月第1版第1刷
寫作的零度 法國 羅蘭‧巴特著 李幼蒸譯 台北: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1991年7月初版
摯虞研究 鄧國光著 香港:學衡出版社 1990年12月初版
論語會箋 徐英編著 台北:正中書局 民國70年4月臺9版
鍾嶸詩品研究 張伯偉著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9年6月第1版,2000
年3月第2刷
魏晉玄學論稿 湯用彤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 2001年6月第1版第1

魏晉南北朝史 王仲犖著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0年12月第1版,1990
年3月第6刷
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史 王運熙、楊明著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年6
月第1版第1刷
魏晉清談 唐翼明著 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81年10月初版
魏晉學術人物新研 張蓓蓓著 台北:大安出版社 2001年12月1版1刷
藝概 劉熙載著 台北:漢京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民國74年9月
鏡與燈 M. H. Abrams著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9年12月第1版第1刷
丁、英文著作
Adams,Hazard ed., Critical Theory Since Plato. U.S.A:Harcourt Brace ovanovich,
Inc. 1971(民國74年台北雙葉書店翻印)
Brooks, Cleanth & Robert Penn Warren. Understanding Poetry. New York: Henry
Holt and Company, Inc.,1938,1950
Bennett, Andrew. The Author. Great Britain:Taylor & Francis Group, 2005
Bleich, David. Subjective Critism. U.S.A.:John Hopkins University, 1981
Brooks, Cleanth & Robert Penn Warren. Understanding Fiction. Appleton-Century-Crofts, Inc.,1968 senond edition
Brooks, Cleanth & Robert B. Heilman. Understanding Drama: Twelve Plays. Holt,Rinehart and Winston, Inc.,1945,1968
Brooks, Cleanth. The Well Wrought Urn: Studies in The Structure of Poetry. San Diego, New York, London: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Publishers,1947,1975
Burke Sean, The Death and Return of the Author. Great Britain: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first print in1992 ,second edition in 1998, reprint in 1999
Eco, Umberto, Richard Rorty, Jonathan Culler, Christine Brook-Rose. Interpretation and overinterpretation. Great Britai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reprinted from first published,1992
Hirsch, E. D. Validity in interpretation.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c1967 Ingarden,Roman. The Literary Work of Art. Translated by George G. Grabowicz
from the third edition of Das literarische Kunstwerk. (Max Niemeyer Verlag, Tubingen,1965)U.S.A.: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1973
Irwin, William ed., The Death and Resurrection of the Author?. U.S.A.:Greenwood
press,2002
Iser, Wolfgang. The Act of Reading: A Theory of Aesthetic Response. U.S.A.: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78,1980
Jauss, Hans Robert. Towerd an Aesthetics of Reception. U.S.A.: Minnesota
University Press, 1983,second printing.
Tate,Allen. The Man of Letters in Modern World : Selected essays, 1928-1955. U.S.A.:Meridian Books,1955
Steiner, Peter. Russian Formalism: A Metapoetics.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4
Wellek, Rene & Austin Warren. Theory of Literature. U.S.A.:Harcourt, Brace &
World, Inc., 1956(民國67年台北雙葉書店翻印)
Wimsatt, William Kurtz. Day of The Leopards:Essays in Defense of Poems.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76
Wimsatt, W. K. & Monroe C. Beardsley. The Verbal Icon:Studies in The Meaning
of Poetry. Lexington, Ky.: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1989, c1954
Wimsatt, W. K. and Cleanth Brooks. Literary Criticism :A Short History.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7
指導教授 岑溢成(Yat-Shing Sham) 審核日期 2006-6-23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