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8322039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8 、訪客IP:3.145.55.169
姓名 李崇德(Chung-temr Li)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土木工程學系
論文名稱 建築廢棄物回收系統制度之研究
(Development of a Recycling and Reuse System for Building Demolition Wastes)
相關論文
★ 台灣太陽能光電系統故障原因調查與安裝施工檢查表製作之研究★ 生命週期導向橋梁改善策略最佳化評選模式之研究
★ 營建拆除廢棄物於公共工程再利用之可行性初步研究★ 精簡營建於預拌混凝土供應鏈應用之研究
★ 資源物件化之營建作業模擬系統研究★ 公務單位工程管理網路化系統之流程研究-以內政部營建署為例
★ 營建公司現場工務文件網路化管理資訊系統之研究-以唐榮公司為例★ 應用多元迴歸建立營建工程工率評估模式之研究-以橋梁工程為例
★ 營建作業模擬系統邏輯控制元件之研究★ 公共工程採購應用合格最低標之研究
★ 國內建築廢棄物減量措施之分析探討及其成效評估之研究★ 應用賽局理論分析高科技廠房工程競爭行為之研究
★ 橋梁維護管理生命週期成本評估模式之研究★ 符合綠建築基本指標之成本分析研究-以集合住宅四項評估指標為例
★ 新簡營建-鋼筋供應鏈價值流分析★ 營建剩餘土石方及混合物處理與再利用法制化之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於1987年提出『永續發展』的理念與政策,強調地球發展與環境共生共存之重要性及必要性,促使各國積極從事永續發展之相關作業。在面臨地球資源日益匱乏的情況下,永續發展已成為二十一世紀國際環保工作之重點與趨勢,唯有將資源永續利用方能促進及確保人類生存與繁榮之發展。
臺灣地區近年來由於社會經濟成長與都市建設的高度發展,重大公共工程與民間建築工程每年產生大量之營建廢棄物。根據營建棄填土資訊通報指出,台灣地區近五年來,每年產生之營建剩餘土石方約為1,200萬方。此外,國內每年光是經合法申請拆除之建築廢棄物數量據估計就約有1,100多萬公噸,若加上新建施工過程以及其他違章建築拆除、政府徵收拆除、自然滅失建築拆除、以及非法擅自拆除等所產生之廢棄物,則其數量將更為可觀。然一般以處理開挖土方為主的土石方資源堆置處理場、以『安定掩埋』為主的垃圾掩埋場、以及垃圾焚化廠多禁止建築廢棄物進場,導致拆建廢料隨意傾倒之情形時有所聞,造成環境生態的污染與破壞。
國外對於建築廢棄物之回收再利用已推廣多年;美國聯邦政府制定『固體廢棄物處置法』,開始介入廢棄物管理之範疇,主要將廢棄混凝土應用於道路工程上;英國政府透過廢棄物再利用白皮書『Making Waste Work』與政府策略之多項措施解決廢棄物問題,目前正積極試圖將建築廢棄物中取得之混凝土塊和磚石,與玻璃廢棄物混合製成新的混凝土製品;荷蘭、丹麥與比利時三國政府則成立回收處理體系,並於建築法規中強制訂立回收建材之比率,使其回收率達80%以上,其中超過90%的廢棄混凝土塊皆運用於道路底層之填充材料與填海造陸上;日本於1991年制定『再生資源利用促進法』,並在1994年發表『建設廢棄物副產物對策行動計畫─Recycle Plan 21』,預定於西元2000年達成『最終處理量減半』之目標,廢棄混凝土與磚石則多應用於填海造陸工程。此外,在廢棄物管理上,日本相關單位亦利用全球資訊網成立『建設廢棄物交換中心』,促進各種廢棄物項目之處理、數量、去處等方面的資訊流通。
國內長久以來缺乏一具體可行的回收系統制度來運作,致使建築廢棄物無法有效回收再利用。為配合國內建築廢棄物資源化政策的推動,即早因應建築廢棄物所衍生之環保問題,本研究藉由國內外建築廢棄物相關文獻的分析與探討、建築廢棄物中間處理單位之實地走訪、與國內目前回收再利用案例之蒐集,深入瞭解國內建築廢棄物之處理現況與問題癥結所在。同時,本研究亦參酌國外建築廢棄物處理現況,分析其推行再利用之策略、方法與應用實績。之後再針對國內現況問題與國情,擬具一本土化之建築廢棄物回收系統制度。此外,本研究亦針對所擬具之建築廢棄物回收系統制度,提出未來所應進行之相關配合事項、事權單位界定與期程之規劃,可作為未來制度實施推動之參考依據,達成資源永續利用之目標。
摘要(英) Abstract
According to study, there are more than 11,600,000 tons of building demolition wastes generated each year in Taiwan. Since those wastes are neither accepted in most of the regular landfills, nor accepted in the incinerators in Taiwan, many of them is dumped illegally somewhere which develops hazards to the environment. With the higher demand for better living and working facilities, building demolition wastes generated each year in Taiwan are likely to increase in the future. Therefore, the proper treatment of those wastes becomes an issu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for the society.
Recycling and reuse of building demolition wastes gradually become a regular practice in those advanced countries such as United States, Japan, Canada, and European countries. More than 50% of recycling rate is reported for those countries. Japan and England even have a recycling rate more than 80%. Most of them are reused for roadway base and backfill, or for land backfill. Some of them are used for replacement of concrete aggregate to make various kinds of concrete products. Wit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coming a global trend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local shortage problem of concrete aggregates, recycling and reuse of building demolition wastes provide sound solutions.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the recycling and reuse system implemented in the advanced countries. The objective is to develop a local one for the building demolition wastes in Taiwan, based on the local market, codes, and regulations. Literature reviews on the related research are conducted. Local codes, regulations, practice, and related market factors holding back the realization of recycling and reuse of building demolition wastes are investigated. Finally, a recycling and reuse prototype system is developed as a result after reviewing with related government and private agencies. Necessary future revisions of the current practices, codes, and regulations are suggested.
關鍵字(中) ★ 建築廢棄物
★ 回收
★ 再利用
★ 系統制度
關鍵字(英) ★ building demolition wastes
★ reuse
★ recycling
論文目次 目 錄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Abstract III
目錄V
圖目錄IX
表目錄X
第一章 緒論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1
1.2 研究目的2
1.3 研究方法與流程2
1.4 論文架構5
第二章 國外建築廢棄物處理現況6
2.1 建築廢棄物之定義6
2.2 建築廢棄物之管理與處理現況7
2.2.1 香港7
2.2.2 新加坡9
2.2.3 日本9
2.2.4 韓國14
2.2.5 美國--加州15
2.2.6 加拿大16
2.2.7 英國17
2.2.8 法國18
2.2.9 丹麥18
2.2.10 荷蘭19
2.2.11 德國20
2.2.12 歐盟21
2.3 小結24
2.3.1 建築廢棄物產生階段25
2.3.2 建築廢棄物清運階段26
2.3.3 建築廢棄物中間處理階段26
2.3.4 建築廢棄物回收再利用階段27
2.3.5 建築廢棄物資訊管理系統29
第三章 國內建築廢棄物處理現況與問題33
3.1 建築廢棄物概述33
3.1.1 建築廢棄物之定義33
3.1.2 建築廢棄物之組成35
3.1.3 建築廢棄物之數量36
3.2 建築廢棄物之管理與處理現況38
3.2.1 建築廢棄物之清除及清運38
3.2.2 建築廢棄物之再利用及最終處置40
3.2.3 建築廢棄物之處理現況42
3.2.4 建築廢棄物中間處理機構之現況43
3.3 建築廢棄物之回收再利用案例51
3.3.1 南星計畫51
3.3.2 中二高速公路快官草屯段路堤填築工程52
3.3.3 台中港經濟部加工出口區54
3.3.4 九二一震災廢棄物貯置場之分類處理工程55
3.3.5 中間處理場之回收再利用56
3.4 國內現況問題之探討與分析60
第四章 建築廢棄物回收系統制度之建立63
4.1 回收系統制度架構說明63
4.2 建築廢棄物產生階段65
4.2.1 建築廢棄物現場分類之措施65
4.2.2 建築廢棄物產生數量之管控66
4.3 建築廢棄物清除處理階段68
4.4 建築廢棄物中間處理階段70
4.4.1 建築廢棄物中間處理機構之基本功能型式70
4.4.1.1 建築廢棄物中間轉運站70
4.4.1.2 建築廢棄物分類處理場73
4.4.1.3 土石方資源堆置處理場74
4.4.2 建築廢棄物中間處理機構之管理75
4.5 建築廢棄物回收再利用階段76
4.5.1 公共工程採用回收再生材之必要性76
4.5.2 再生材應用於公共工程之項目77
4.6 建築廢棄物資訊系統之初步規劃79
第五章 實施回收系統制度之相關配合事項82
5.1 相關法令規範之修訂82
5.2 中間處理場之輔導設置與管理86
5.3 行政與資訊系統之管理88
5.4 研究發展之推動91
5.5 教育推廣之措施92
5.6 事權單位與期程之規劃93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96
6.1 結論96
6.2 建議98
參考文獻101
附錄一 國內外再生材料之相關規範106
附錄二 專家及產、官、學座談會會議記錄113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內政部新聞,汲取國外『再生能源、生態環境、國土規劃及社會福利經驗』張博雅遠赴德國取經,民國90年7月24日。
2.黃瑜婷,『營建廢棄物中混凝土回收利用可行性之初步探討』,國立台灣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民國90年6月。
3.陳宏益,『921震災建築廢棄物多元再生利用』,廢棄物在工程上之應用,民國90年5月,pp.1~ pp.18。
4.周漢慶,『營建廢棄物處理與應用國外案例』,廢棄物在工程上之應用,民國90年5月,pp.131~ pp.146。
5.陳章鵬、陳秋楊,『台灣事業廢棄物管理之方向』,工業污染防治第78期,民國90年4月,pp.78~ pp.101。
6.黃世傑,『香港民營的固體廢棄物掩埋場』,中興工程,民國90年4月,第71期pp.97。
7.行政院環保署,『資源回收再利用法制之評估及立法建議』,民國90年3月。
8.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營建資源再利用於公共工程之研究』,民國89年12月。
9.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國外綠建築技術之比較研究─各國綠建築評估系統探討』,民國89年12月。
10.楊朝平,『台灣營建副產物組成分析及其剩餘土石方性質調查(案例:埔里921震災及台中一般營建副產物)』,第四屆舖面材料再生學術研討會;高苑技術學院土木工程系、中華舖面工程學會籌備會、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舖面工程委員會,民國89年,pp.103~ pp.110。
11.陳文卿,『建築廢棄物回收及再利用推動計畫(草案)會議記錄』,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民國89年12月6日。
12.潘昌林、陳振川、黃榮堯,『全國營建廢棄物減量及妥善處理規劃之研究與建議』,土木水利第二十七卷第三期,民國89年11月,pp.96~ pp.106。
13.潘昌林,『震後廢棄物再利用應建構通路』,營建知訊第213期,民國89年10月,pp.29~ pp.35。
14.鄭朝陽,『營建廢棄物資源化應建立制度』,民生報,民國89年9月。
15.于寧、賴明伸,『綠色消費運動之緣起、現況及未來』,環境工程會刊第11卷第3期,民國89年9月,pp.6~ pp.15。
16.陳紹昀,『營建拆除廢棄物於公共工程再利用之可行性初步研究』,國立中央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民國89年6月。
17.林智育,『論資源回收中環境保護與自由貿易的衝突與調和』,東吳大學法律系碩士學位論文,民國89年6月。
18.杜雅鈴,『從拾荒到環保:資源回收體系的空間結構--以台南市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民國89年6月。
19.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廢棄物資源再利用說明會專輯』,民國89年3月。
20.行政院環保署,『九二一震災建築廢棄物再生利用推動計畫』,民國89年3月。
21.王俊秀,『擴大綠需--環境保護是最好的經濟發展』,環保標章簡訊,第19期,民國89年3月,pp.2~ pp.7。
22.于寧、賴明伸,『全球各國政府綠色採購運動之發展現況與展望』,環境工程會刊第11卷第3期,民國89年,pp.16~ pp.27。
23.環保署科技顧問室,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00.02.26~2000.03.03。
24.邪浩然,『歐洲建築廢棄物回收普查』,國際環保 第143期,民國89年2月,pp.11~ pp.12。
25.黃榮堯,陳振川,『震後建築廢棄物之再生利用與管理』,營建管理季刊,41期,民國88年12月,pp.27~ pp.34。
26.陳嘉忠,『赴美國研習垃圾處理工程報告』,行政院環保署,民國88年12月。
27.經濟部礦業司,『砂石替代物利用研究』,民國88年7月。
28.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台灣地區建築廢棄物查報系統及減量措施之研究』,民國88年6月。
29.胡文山,『台北縣營建工程剩餘土石方處理問題之探討』,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民國88年6月。
30.鄭福欽,『營建廢棄物拌製瀝青混凝土可行性之研究』,國立臺灣工業技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民國88年6月。
31.行政院環保署,『韓國推動第二期全面環境改善計畫』,國際環保通訊22期,民國87年10月。
32.魏衍,『主要建材資源供需利用現況與調查架構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民國87年6月。
33.黃榮堯,『建築拆除污染及廢棄物產生現況與調查架構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民國87年6月。
34.章裕民,『建築施工過程污染及廢棄物產生現況與調查架構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民國87年6月。
35.友澤史紀、毛見虎雄,『環境調和型建築的設計與施工─廢棄物零排放之建築體系,環境調和型建築的設計與施工刊行委員彙編集』,技術書院,民國86年7月。
36.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資源研究所,『中華民國永續發展策略綱領建議案相關基本資料』,民國86年6月。
37.關家倫,『日本廢棄物資源回收相關法令概況』,清潔生產資訊 第11期,民國86年4月,pp.33~ pp.36。
38.李政憲,『德國廢棄物資源回收相關法令概況』,清潔生產資訊 第10期,民國86年2月,pp.33~ pp.40。
39.楊盛行等,『廢棄物處理與再利用』,民國85年。
40.陳明良,『建築產業廢棄物再利用之研究─台北都會區建築廢棄物數量與種類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工業技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民國85年6月。
41.宋克勤,『無害營建工程廢棄物進行再生利用探討』,永續發展,民國84年12月,pp.8~ pp.12。
42.王世昌,『建築工程廢棄物之探討』,南亞學報,民國83年12月,pp.139~ pp.168。
43.經濟部工業局,『工業減廢暨資源保育』,民國82年。
44.湯德宗,『我國環境法與政策的現況及展望』,收於當代工法理論─翁岳生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民國82年5月,pp.639~ pp.643。
45.林耀煌,『工程廢棄物再生利用之探討』,營建知訊,115期,民國80年,pp.3~ pp.17。
46.郭宗岳,『混凝土當再製造材料的研究』,營建世界,民國79年,pp.59~ pp.65。
【英文部分】
47.Andrew Miller,『Recycling of Construction Waste and Demolition Materials in East Sussex』,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ustainable Building(SB2000),2000,pp.116~ pp.118。
48.Bart J.H. te Dorsthorst,Ton Kowaiczyk,Charles F. Hendriks and Jon Kristinsson,『From Grave to Cradle:Reincarnation of Building Materials』,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ustainable Building(SB2000),2000,pp.128~ pp.131。
49.B. A. G. Bossink and J. J. H. Brouwers,『Construction Waste: Quantification and Source Evaluation』,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ASCE, Vol. 122,No.1, 1995.3。
50.FHWA,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Exchange Program,『Recycled Materials in European Highway Environments─Uses, Technologies, and Policies』,October 2000。
51.Kelly McArthur Ingalls,『Trend setters: Recovering C&D』,Waste Age,Overland Park,United States,California,2000。
52.Mr. Su-Liang Goh,『Recycling Concrete Aggregates in Singapore』,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ustainable Building(SB2000),2000,pp.113~ pp.115。
【網頁部份】
53.內政部營建署,『營建剩餘土石方資訊服務中心』網站:http://140.96.175.34/spoil/index.htm
54.資源會工業網網站:http://proj.moeaidb.gov.tw/riw/iwopt041.htm
55.香港環境保護署網站:http://www.info.gov.hk/epd
56.香港減少廢物委員會網站:http://www.info.gov.hk/wrc
57.新加坡環保網站:http://www.env.gov.sg/
58.日本環保署網站:http://www.env.go.jp/en/index.html
59.美國環保署網站:http://www.epa.gov/epahome/comments.htm
60.英國環保署網站:http://www.detr.gov.uk/
61.加拿大環保署網站:http://www.ceaa-acee.gc.ca/index_e.htm
指導教授 黃榮堯(Rong-Yau Huang) 審核日期 2002-1-19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