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8424022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69 、訪客IP:18.189.171.134
姓名 顏明賢(Ming-Xian Yian )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產業經濟研究所
論文名稱 非條件資產定價因子之分析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資本資產定價模式CAPM長期以來為學術研究與市場參與者考慮預期報酬率風險的重要模型。此模型主要假設市場β為解釋股票橫斷面預期報酬率的唯一因子。然而,從此之後的許多實證研究卻發現許多與CAPM有相互矛盾之處。因此,本論文主要採用Chan and Chen(1988)較顯著的變數系統風險βu配合Fama and French (1992)所採用的公司特徵變數(公司規模、帳面權益對市值比、益本比、槓桿程度)為解釋變數,股票報酬率為被解釋變數,以台灣證券交易所之上市公司為對象,取自民國75~87年間具有完整財務報表者,共計72家。本研究以GMM估計法估計panel data進行實證研究,由於panel data兼具橫斷面與時間序列的資料,將可提供較多有用的訊息以及較準確的估計結果,希望藉由上述問題的探討找出具解釋能力的選股指標,作為投資人選股的參考。最後,本研究的實證結果可歸納出以下的結論:
對台灣的股票市場而言,系統風險βu與股票季報酬率呈正向關係,且具統計顯著性,即系統風險βu對股票季報酬仍具有解釋能力。但是系統風險βu並非為解釋股票預期報酬的唯一因子,還有其他因素(公司規模、帳面權益對市值比、負債比、、、等)可以解釋股票報酬中系統風險βu未能解釋的部分。亦即於台灣股票市場中股票的風險是多面的,因此本研究結果比較傾向於支持套利定價理論APT而非資本資產訂價模式。
綜合上述結論,於台灣股票市場中,公司規模(SIZE)、市價對淨值比(MB)、負債比(DEBT)及負本益比(DPE)為較值得注意的選股指標,其餘的指標則較無解釋能力。
關鍵字(中) ★ 非條件資產定價因子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序論………………………………………………………………..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研究架構……………………………………………………….3
第二章 理論與文獻回顧…………………………………………………...4
第一節 效率市場假說………………………………………………….4
第二節 資本資產訂價模式…………………………………………… 5
第三節 套利定價理論………………………………………………….7
第四節 異常現象-規模效果、本益比效果、淨值對市值比效果及
負債比效果 ………………………………………8
第三章 研究方法…………………………………………………………..19
第一節 研究命題……………………………………………………...19
第二節 模型設定……………………………………………………...21
第三節 估計方法…………………………………………………….26
第四節 研究樣本與資料來源……………………………………….32
第五節 變數的衡量與定義………………………………………….33
第四章 實證結果與分析………………………………………………….37
第一節 CAPM模型於各投資期間解釋能力之分析……………….37
第二節 簡單統計分析……………………………………………….38
第三節 實證結果與分析…………………………………………….4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51
第一節 結論…………………………………………………………..51
第二節 研究限制……………………………………………………..52
第三節 研究建議……………………………………………………..53
參考文獻……………………………………………………………………..54
附錄…………………………………………………………………………..57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李俊龍(1990),「公司規模、負債權益比與股票報酬關係之實證研究」,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方淑莉(1990),「公司規模、本益比效果與股票報酬之研究」,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秋炭(1991),「經濟因素、公司規模與股票報酬率關係之研究」,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昭祥(1993),「台灣股市公司規模、本益比、殖利率及價格效應」,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朝成及林容如(1993),「規模效果、本益比效果與一月效應-台灣股市之實證研究」,社會科學論叢第四十一輯。
劉亞秋、黃理哲及劉維琪(1994),「台灣股市報酬率決定因素實證分 析」,證券暨金融市場之理論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中山大學管理學院財務管理系所編印,民國83年12月,頁32-45。
陳建良(1994),「我國股票市場異常現象之實證研究」,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憶萍(1994),「財務比率、公司規模與股票超常報酬關係之實證研究」,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維真(1996),「何種本益比資料有助於選股-台灣股市橫斷面報酬率影響因素之研究」,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國根(1997),「規模及淨值與規模比對股票報酬之影響-台灣股票市場之實證研究」,東吳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玉鳳(1998),「公司規模、淨值市價比和股票報酬關係之探討」,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維玲、葉金江(1998),「消費與流動性限制-台灣的實證研究」,經濟論文,第26卷第2期,頁157-187。
江啟瑞(1999),「選股指標與投資組合之績效探討」,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向淑文(2000),「投資期限與資產定價因子」,中央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文聖(2000),「因子、特徵與資產配置」,中央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雷雅淇(2000),「公司規模、股價、益本比、淨值市價比與股票超常報酬關係之實證研究」,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英文部分
Aggarwal, R. ,R. and T. Hiraki(1990), ”Regularities in Tokyo stock exchange security returns :p/e ,size and seasonal influences.” Journal of Finance Research 13,pp249-263.
Banz, R. ,W.(198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turn and market value of common stocks.” Journal of Finance Economics, March1981 ,pp3-18.
Barber, W. C. , jr. ,S. Mukherji and G.A. Raines(1996), ”Do sales-price and debt-equity explain stock returns better than book-market and firm size.”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March/April 1996, pp56-60
Basu, S. (1983), ”The relation between earnings’ yield, market value and return for NYSE common stocks: further evide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2,pp129-156.
──(1977), ”Investment performance of common stocks in relation to their price-earnings ratios: a test of the 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Journal of Financial 32,pp663-682.
Bhandari, L. C.(1988), ”Debt/equity ratio and expected common stock returns: empirical evidence.” Journal of Finance 60, June 1988, pp507-528.
Chan, K. C. and Nau-Fu Chen (1991), ”Structural and return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and large firms.” Journal of Finance 46, pp1467-1485.
─────────────(1988), ” An unconditional asset-pricing test and the role of firm size as an instrumental variable for risk .” Journal of Finance 43, pp309-325.
─────────────,and David a. Hsieh(1985), ”An exploratory investigation of the firm size effect.”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4, pp451-471
Fama, E. F. (1970), ”Efficient capital markets :a review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work.” Journal of Finance 25, pp383-420.
────and J. MacBeth (1973), ” Risk , Return , Equilibrium:Empirical Test.”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81, pp607-636.
Fama, E. F. and K. F. French(1992), “The cross-section of expected stock returns.” Journal of Finance 47, pp427-466.
───────────(1993), “Common risk factors in the returns on stocks and bonds.” Journal of Finance 48, pp3-56.
Grinold, R. C. and R. N. Kahn(1992), ”Information Analysis: A two-step approach to information ratios, information coefficients, and the value of investment information.” 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 Spring 1992, pp14-21.
Jahke, G., S. J. Klaffke ,and H. R. Oppenheimer(1987), ”Price-Earnings Ratio and Security Performance.” 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 Fall 1987, pp39-46.
Jaffe, J., D.B. Keim and R. Westerfield(1989), ”Earnings yields, market values, and stock returns.” Journal of Finance 44,pp135-148.
Kim, D.(1995), ”The errors in the variables problem in the cross-section of expected stock returns.” Journal of Finance 60, pp1605-1635.
R. Merton (1973), ”An intertemporal 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Econometrica 41,pp867-887.
Reinganum, M.R.(1981), ”Misspecification of capital asset pricing: empirical anomalies based on earnings’ yields and market values.” Journal of Finance Economics 9,pp19-46.
指導教授 林建甫(Chien-Fu Lin) 審核日期 2001-7-15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