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8425027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41 、訪客IP:3.145.79.65
姓名 黃湘芬(Hsiang-Fen Huang )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財務管理研究所
論文名稱 頂新集團收購味全公司之策略面及財務面分析
相關論文
★ 大陸台商經營模式對融資決策之影響—個案分析★ 綜合證券商併購之綜效分析--以寶來證券為例
★ 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對會計盈餘數字調整進位之影響★ 資本結構影響因素之探討─以台積電為例
★ 興建營運移轉(BOT)計畫案之財務可行性評估-以宜蘭縣羅東地區污水下水道系統為例★ 目標成本制度執行問題與因應對策之探討-以國內某汽車公司為例
★ 銀行在併購風潮下之經營策略─以永豐銀行為例★ 銀行分行屬性差異與績效評核制度之研究- 以個案銀行之消費金融分行為例
★ 銀行對企業中長期資本支出授信可行性分析-以台北富邦銀行對XX科技授信為例★ 政府要求銀行配合對DRAM產業紓困措施之合理性-以茂德科技為例
★ 企業模式、經營策略與價值創造-以某五金家具製造業為例★ 保險業如何建立創造公司、顧客及員工三贏的RFP商業模式 —以全球人壽為例
★ 在IAS 21:「匯率變動之影響」規範下,我國企業如何應用商業模 式選擇功能性貨幣之研究-以A公司為例★ 台灣銀行業如何改變商業模式以因應ECFA下之變局-以個案銀行為例
★ 商業模式創新與企業價值分析-以85度C為例★ 台灣隱形眼鏡產業經營策略與企業價值分析 –以個案A及B公司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於1998年6月,頂新集團正式入主味全食品公司,在當時備受台灣本地的商界震驚,不僅是因為被收購的味全食品為台灣的知名度頗高的企業,再加上台灣商界在當時對頂新集團的魏氏兄弟相當陌生,且頂新集團入主味全立即變賣資產,使得市場普遍對頂新集團購併味全公司出現負面的解讀。
  在本論文中,首先介紹收購者-頂新集團與被收購者-味全食品公司,再分析其收購後採行的策略,特別是收購味全公司之策略,而這些策略都可幫助我們瞭解綜效分析時各種衡量指標的變化。
  在衡量綜效上將綜效的來源分為三大類:營運綜效(Operating Synergy)、市場綜效(Market Synergy)以及財務綜效(Financial Synergy);並依照這些綜效的特性選定衡量指標,在營運綜效上選擇了三種指標,市場綜效上採用兩種指標以及財務綜效上採用兩種指標,故衡量綜效總共採行了七個指標,這些指標將於第五章說明。
  由於頂新集團收購味全及通路精耕策略,使其於收購前二年之營運綜效及市場綜效不佳,但在第三年因為與三洋食品公司策略聯盟相當地成功,使其第三年之營運及市場之表現轉好,只可惜尚未達收購前之水準。故可推得於收購三年內並未發揮購併於營運及市場上的效益。但由於收購後財務槓桿及財務風險加大,可推知其能發揮相互保險及降低資金成本之財務綜效。
關鍵字(中) ★ SWOT分析
★  五力分析
★  味全食品公司
★  市場綜效
★  營運綜效
★  財務綜效
★  頂新集團
關鍵字(英) ★ Financial Synergy
★  Market Synergy
★  Operating Synergy
★  Tingyi (Cayman Islands)Holding corp.
★  Weichuan corp.
論文目次 於1998年6月,頂新集團正式入主味全食品公司,在當時備受台灣本地的商界震驚,不僅是因為被收購的味全食品為台灣的知名度頗高的企業,再加上台灣商界在當時對頂新集團的魏氏兄弟相當陌生,且頂新集團入主味全立即變賣資產,使得市場普遍對頂新集團購併味全公司出現負面的解讀。
  在本論文中,首先介紹收購者-頂新集團與被收購者-味全食品公司,再分析其收購後採行的策略,特別是收購味全公司之策略,而這些策略都可幫助我們瞭解綜效分析時各種衡量指標的變化。
  在衡量綜效上將綜效的來源分為三大類:營運綜效(Operating Synergy)、市場綜效(Market Synergy)以及財務綜效(Financial Synergy);並依照這些綜效的特性選定衡量指標,在營運綜效上選擇了三種指標,市場綜效上採用兩種指標以及財務綜效上採用兩種指標,故衡量綜效總共採行了七個指標,這些指標將於第五章說明。
  由於頂新集團收購味全及通路精耕策略,使其於收購前二年之營運綜效及市場綜效不佳,但在第三年因為與三洋食品公司策略聯盟相當地成功,使其第三年之營運及市場之表現轉好,只可惜尚未達收購前之水準。故可推得於收購三年內並未發揮購併於營運及市場上的效益。但由於收購後財務槓桿及財務風險加大,可推知其能發揮相互保險及降低資金成本之財務綜效。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1. 方螢基(民79),「企業合併策略對營運及績效影響之研究」,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碩士論文。

2. 王宣,「組織追隨策略而變 投資控股公司扮演多重角色」,卓越雜誌,1997年11月,頁44 — 47。
3. 朱宜宏(民80),「統一、味全兩家公司通路發展之個案研究-組織學習觀點」,輔仁大學管研碩士論文。

4. 李書良,「由台灣偏遠中小企業到企業巨人 頂新集團寫下台商遠赴大陸創業的特案」,投資中國月刊,2000年8月。
5. 李書良,「兩岸食品業者未來加強分工,做好市調與掌握通路是決勝關鍵」投資中國月刊2000年4月。
6. 邱宏仁,「從統一頂新結盟失敗談起 台商跨海合併收購模式與實質效益」,投資中國月刊,1999年8月。
7. 邱志榮(民84),「大陸食品市場的環境分析--台商「方便麵」行銷策略之研究」,中山大學大陸所碩士論文。

8. 林永隆(民87),「企業購併綜效在財務上之探討」,中興大學企研所碩士論文。
9. 林玉祥(民85),「台商赴大陸投資之先發與後進優勢之研究」,輔仁大學管研碩士論文。
10. 林素儀(民85),「我國集團企業多角化歷程之探討-以味全、統一集團為例」,中興大學企研所碩士論文。

11. 吳琬瑜,“控股公司企業集團的經營活棋”,天下雜誌,1996年8月份,頁52-53。
12. 吳美麗,「臺灣製造業購併前後購併綜效與經營績效之實證研究」,1995年。
13. 張淑寶,「海外控股公司正當紅」,中國通商業雜誌,1998年3月,頁48-51。
14. 麥克.波特,「競爭策略」,天下文化,1999年1月15日。
15. 陳志光(民80),「我國企業購併前後綜效及經營績效之比餃研究」,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陳彥淳,「被指涉嫌內線交易 魏應行:一切依法行事」,工商時報,2000年8月2日。
17. 陳彥淳,「王貴清:頂新今年轉虧為盈 靠的是通路夠強勢」,工商時報,2000年8月7日。
18. 陳彥淳、葉定民,「味全公司浴火重生,頂新集團苦盡甘來」,工商時報2000年8月11日。
19. 曾慧敏,味全:六子公司買股票、基金,聯合報,1998年10月24日。
20. 彭杏珠,「頂新四兄弟的創業傳奇和策略聯盟」,商業週刊,594期。
21. 彭康麟(民87),「半導體業策略群組與其策略聯盟動機之研究」,中興大學企研所碩士論文。游常山,「巨人不沈默,天下雜誌發行」,天下雜誌,1993年12月,頁163至179頁。

22. 蔡新豐(民86),「集團赴大陸之經營模式與其影響因素之研究-以食品業為例」,中原大學企研所碩士論文。劉嘉芳,「味全子公司動員力強勁」,中央日報,1998年9月5日。

23. 魏志勳,「頂益康師傅泡麵側記」,投資中國月刊,2000年5月。
24. 魏志勳,「專家診斷頂新事業版圖急速擴張企管人才跟不上」,投資中國月刊,2000年5月。
英文部份:
1. Fowler, K. L., and D. R. Schmidt, “Tender Offers, Acquisition and Subsequent Performance in Manufacturing Firm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1, pp.962-974.
2. Kitching, J. (1967). Why do mergers miscarr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 45( 6),pp.84-101.
3. Kim, E. H. and J.J. McConnell.(1977) ”Corporate Merger and the Co-Insurance of Corporate Debt”, The Journal of Finance, 32, pp.349-365.
4. Lewellen,W. G.(1971),”A Pure Financial Rationale for the Conglormate Merger,”Journal of Finance,pp.563-574.
5. Lubatkin, Michaei.(1983),"Merger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cquiring Firm",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8,pp.218-225.
6. Lubatkin, Michaei.(1987),"Merger Strategies and Stockholder Value",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8,39-53.
7. Palepu, Healy and Bernad , ”Business Analysis & Valuation”, Second Edition; 2000 .
8. Seth,A.(1990),”Value Creation in Acquisitions: A Reexamination of performance Issue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pp.523-524.
9. Singh, Harbir, and Cynthia A. Montgomery (1987),"Corporate Acquisition Strategies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8,pp.377-386.
10. Yasuo Hoshino.(1982),The performance of corporate mergers in Japan.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 Accounting, 9(2), pp.153-165.
指導教授 鄭漢鐔(Hann-Tarn Jeng) 審核日期 2001-7-4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