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9121006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6 、訪客IP:3.21.97.61
姓名 巫夢虹(Meng-Hung W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管子》四篇思想研究
相關論文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之研究★ 熊十力春秋外王學研究
★ 老子法自然的美學★ 成玄英莊學研究
★ 商君書與商鞅治道之研究★ 道法合流的慎到思想
★ 《韓非子》<解老>、<喻老>之研究★ 孟子立命與王充命定之比教研究
★ 楊簡心、經學問題的義理考察★ 《尹文子》之研究
★ 《白虎通》研究─《白虎通》暨《漢禮》考★ 荀子禮論思想之研究
★ 莊子修養論工夫次第研究★ 老莊道家善惡觀之研究
★ 從「任勢為治」說的形成論韓非思想的蛻變★ 《忠義水滸全書》的義理闡釋--從人性、權力與符號的角度分析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從晉朝傅玄開始,便對《管子》一書的作者產生疑議,以《管子》全書的多元內容觀之,此書成於管仲之手的可能性極低。《管子》一書兼有道家、法家、儒家、陰陽家、名家等性格,郭沫若與劉節首先針對〈心術上〉、〈心術下〉、〈白心〉、〈內業〉四篇作系統研究,認為四篇乃宋鈃、尹文之作,歸屬於道家,但考辨四篇內容,實難將之歸類於宋尹之作,只能言其具有稷下道家的思想傾向,以道家思想為核心,兼融有諸家思想在其中。
稷下時期的思想旨趣不在理論說明,而在為世所用,故具有政治層面的論說,四篇亦具此特性,對於君王之道多所闡述,但此君王之道仍是老子之道的義涵,為萬物實現的總原理,是道在政治上的作用顯現。道既是實現原理,如何實現便是重要修養課題,四篇從「心」的角度探討工夫修養問題,認為去除嗜欲便能使道呈顯。「欲」指的是官能欲求,原只是人自然生命之氣,但只要心知介入其中,便是有心有為的心知執著,人不能順自然之氣而行,則道的作用亦不能呈顯,故君王要去除嗜欲,使心虛靜,如此則能在道心的觀照下,保全自我與萬物,道「生成」的作用便在此處說。
四篇雖屬道家之作,但已具有法家思想傾向,肯定法的作用,只是法必須以道為依據;涉及名實問題,認為物之名乃由其實性而來,君王當以虛無之心觀照萬物之實性,命之以適當之名位,再依其名位責其實職;亦不廢儒家的禮樂教化之說,認為禮樂可調和人因嗜欲而生之情緒。故四篇乃融合諸家思想,而以道家為主軸的學術思想。
關鍵字(中) ★ 管子
★ 管子四篇
★ 稷下道家
★ 精氣
★ 精氣論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目 次
提要 ……………………………………1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壹、 研究動機 …………………………………1
貳、 研究目的 …………………………………2
第二節:前人研究成果之探討 ………………………………4
壹、 註解部分 ………………………………5
貳、 前人暨近世研究之《管子》一書內容 …………………………14
第三節:研究範圍與方法 …………………………………16
壹、 研究範圍 …………………………………16
貳、 研究方法 …………………………………22
參、 自我評估 …………………………………23
第二章:《管子》一書的作者、時代及派別問題 …………………25
第一節:《管子》的作者及其時代 …………………………………………25
壹、 全書為管仲所撰 . ……………………………………25
貳、 部分篇章為管仲所作 ……………………………………26
參、 全書非管仲本人所作 ……………………………………28
第二節:《管子》一書的 派別歸屬 …………………………………………37
壹、 歸屬於道家 ………………………………38
貳、 歸屬於法家 ………………………………38
參、 歸屬於雜家 ………………………………39
第三節:《管子》〈心術上〉、〈心術下〉、〈白心〉、〈內業〉四篇的作者問題 …42
壹、 前人對於四篇作者之意見 ……………………………………42
貳、 四篇之派別歸屬問題探析 ……………………………………50
第三章:《管子》四篇中道之意涵 …………………………………53
第一節:道之意涵 …………………………………………54
壹、 作為人世儀則的道 ………………………………………………55
貳、 作為形上根據的道 ……………………………………56
第二節:從天地之道到聖人之道 …………………………………………65
壹、 天地與人的關係 ………………………………………66
貳、 聖人之意涵 …………………………………………67
參、 聖人之道 …………………………………………72
第四章:以精氣論為中心的義理架構 ………………………………83
第一節:孔、孟、老、莊思想中的氣 ……………………………………84
壹、 《論語》中之氣 ……………………………………84
貳、 《孟子》中之氣 ……………………………………84
參、 《老子》中之氣 ……………………………………86
肆、 《莊子》中之氣 ……………………………………88
第二節:《管子》四篇中氣之概念 ……………………………………………90
壹、 氣之意涵 ……………………………………90
貳、 道與氣之關係 ……………………………………98
第三節:養氣亦即養心工夫 ………… …………………………………103
壹、 心之意涵 … …………………………………103
貳、 心與氣的關係 … …………………………………108
參、 治心的工夫 … …………………………………109
第五章:《管子》四篇與稷下諸家的關連及其思想傾向 …………113
第一節:稷下學宮 ……………………………………………113
壹、 稷下的興起 ……………………………………113
貳、 稷下學的特色—與政治結合 ……………………………………115
第二節:稷下道家代表人物之思想特色及其與四篇的異同性 …………119
壹、 宋鈃、尹文之思想 ……………………………………119
貳、 彭蒙、田駢、慎到之思想 ……………………………………127
第三節:四篇的道、法、儒家思想傾向 ……………………………………136
壹、 四篇中法之概念及其與道的關係 ………………………………136
貳、 四篇中儒家之思想特性 ………………………………141
參、 四篇中名家之思想特色 ………………………………141
第六章:結論 ………………………………………143
參考書目 ………………………………………150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編排方式依作者姓名筆畫,由少至多排列,若首字筆畫相同,則依第二字筆畫,其下類推;同作者之著作則依其書之出版先後排序。)
一、專著
【管子注疏】
于省吾:《諸子新證‧管子新證》。台北:樂天出版社,1970。
王仁俊:《管子集注》,收於《續修四庫全書》子部法家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王冬珍等:《管子上、下》。台北:國立編譯館,2002。
王念孫:《讀書雜志‧管子雜志》。台北:洪氏出版社,1976。
王叔岷:《諸子斠證‧管子斠證》。台北:世界書局,1964。
王紹蘭:《管子地員篇注》,收於《四庫全書》子部法家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石一參:《管子今詮》。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38。
安井衡:《管子纂詁》。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6。
朱長春:《管子榷》。台南:莊嚴文化,1996。
朱養和:《管子評注》。收於嚴靈峰無求備齋諸子文庫
李勉:《管子今注今譯》。台北:商務印書館,1988。
洪亮吉:《弟子職箋釋》,收於《四庫未收書籍刊》。北京:北京出版社。
洪頤煊:《管子義證》。台北:藝文印書館,1971。
俞樾:《諸子平議‧管子平議》。台北:商務印書館,1978。
凌汝亨:《管子輯評》。台北:中華書局,1970。
馬非白:《管子輕重篇新詮》。北京:中華書局,1979。
孫星衍:《管子、孫子十家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
孫詒讓:《札迻‧管子札迻》。北京:中華書局,1989。
唐敬杲:《管子》。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7。
許維遹、聞一多、郭沫若:《管子集校》。東京:東豐書店,1981。
張佩綸:《管子學》。台北:商務出版社,1971。
莊述祖:《弟子職集解》,收入《四庫未收書籍刊》。北京:北京出版社。
章炳麟:《管子餘義》,收於《章氏叢書》第一冊。浙江:浙江圖書館,1919。
張舜徽:《周秦道論發微》。台北:木鐸出版社,1988。
陶鴻慶:《讀諸子札記‧管子》。台北:藝文印書館,1971。
湯孝純:《新譯管子讀本》。台北:三民書局,1995。
趙守正:《管子注釋》。廣西:廣西人民出版社,1982。
趙守正:《管子通解》。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89。
豬飼彥博:《管子補正》。收於嚴靈峰無求備齋諸子文庫
劉師培:《管子斟補、晏子春秋斟補》。國家圖書館善本書籍。
劉績:《管子補注》。臺北市:新文豐書店,1989。
謝浩范、朱迎平:《管子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6
戴望:《管子校正》。台北:世界出版社,1973。
謬文遠、有傳:《管子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4。
顏昌嶢:《管子校釋》。長沙:岳麓書社,1996。
【管子相關著作】
王瑞英:《管子新論》。台北:大立出版社,1973
胡家聰:《管子新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徐漢昌:《管子思想研究》。台北:學生書局,1990
陳升:《管子評傳—中國改革第一人》。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1997。
婁良樂:《管子評議》。台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1977。
梁啟超:《管子傳》。台北:中華書局,1957。
趙守正:《管子新探》。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5。
趙宗正、王德敏編:《管子研究》。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87。
戰化軍:《管仲評傳》。山東:齊魯書社,2001 。
謝雲飛:《管子析論》。台北:學生書局,1973
戴濬:《管子學案》。上海:學林出版社,1994。
羅根澤:《管子探源》。台北:里仁書局,1981。
【史部及思想史部份】
司馬遷撰‧楊家駱編:《新校本史記三家注》。台北:鼎文書局,1979。
司馬遷撰‧瀧川龜太郎考證:《史記會注考證》。
任繼愈:《中國哲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肖萐父等編:《中國哲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胡適:《中國古代哲學史》。台北:商務印書館,1919。
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台北:商務印書館,1935。
馬岡:《中國思想史資料導引》。台北:牧童出版社,1977。
班固撰‧楊家駱編:《新校本漢書》。台北:鼎文書局,1979。
孫開泰等著:《中國哲學史》。台北:文津出版有限公司,1995。
徐幹:《中論》。台北:古籍出版社,2000。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台北: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張岱年:《中國哲學史史料學》。北京:三聯書店,1982。
張起鈞、吳怡:《中國哲學史話》。台北:新天地書局,1973。
脫脫等撰‧楊家駱編:《新校本宋史》。台北:鼎文書局,1978。
歐陽修等撰‧楊家駱編:《新校本新唐書》。台北:鼎文書局,1979。
楊家駱編:《新校本史記》。台北:鼎文書局,1979 。
劉恕撰‧王雲五編:《資治通鑑外紀》。台北:四庫全書珍本。
劉喣等撰‧楊家駱編:《新校本舊唐書》。台北:鼎文書局,1979。
魏徵等撰‧楊家駱編:《新校本隋書》。台北:鼎文書局,1979。
【其他】
文史哲編:《叢書子目類編》。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
王志民編:《齊文化概論》。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1993。
王叔岷:《先秦道法思想講稿》。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2。
王德有:《道旨論》。山東:齊魯書社,1989。
王應麟撰、翁元圻注:《困學紀聞》。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毛鵬基:《諸子十家評議》。台北:藝文印書館,1964。
司修伍:《黃老學說與漢初政治平議》。台北:學生書局,1992。
白壽彝編:《朱熹辨偽書語》。台北:開明書店,1969。
朱伯崑:《燕園耕耘錄-朱伯崑學術論集》。台北:學生書局,2001。
江俠苑編譯:《先秦經籍考》。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5。
宇野精一主編‧邱棨鐊譯:《道家與道教思想》。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74。
宇野精一主編‧邱棨鐊譯《中國思想之研究》:。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78。
吳光:《古書考辨集》。台北:允晨文化公司,1989。
杜守素:《先秦諸子思想》。上海:生活書店,1947。
杜守素:《先秦諸子批判》。民國叢書據作家書屋影印,1948。
宋濂:《諸子辨》。香港:太平書局,1962。
姚際恆:《古今偽書考》。台北:開明書店,1969。
姚際恆撰‧黃雲眉補證:《古今偽書考補證》。
俞樾:《諸子平議》。台北:商務印書館,1978。
徐時棟:《煙嶼樓讀書志》。收於續修四庫全書。
祝瑞開:《先秦社會和諸子思想新探》。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
孫殿起:《販書偶記》。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4。
桓寬著‧王利器校注:《鹽鐵論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2。
高維昌:《周秦諸子概論》。台北:商務印書館,1966。
馬端臨:《文獻通考》。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6。
張之洞撰‧范希增補正‧民國蒙文通校點:《書目答問補正》。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4。
梁任公:《諸子考釋》。台北:中華書局,1976。
郭沫若:《青銅時代》。重慶:文治出版社,1945。
郭沫若:《十批判書》。台北:東方出版社,1996。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張運華:《先秦兩漢道家思想研究》。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
陳鼓應編:《道家文化研究第二輯》。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
張榮明:《中國古代氣功與先秦哲學》。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2。
陳榮捷:《中國哲學論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4。
陳德和:《淮南子哲學》。嘉義:南華管理學院,1999。
陳澧:《東熟讀書記》。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6。
陳麗桂:《戰國時期的黃老思想》。台北:聯經出版社,1991。
黃震:《黃氏日抄》。台北:大化書局,1984。
裘錫圭:《古代文史研究新探》。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
楊海清編著:《中國叢書廣錄》。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葉適撰‧王雲五編:《習學記言》。台北:四庫全書珍本。
萬蔚亭等集註:《困學紀聞集註》。台北:中華叢書。
蒙文通:《古學甄微》。成都:巴蜀書社,1987。
蒙文通:《古史甄微》。成都:巴蜀書社,1999。
蔣伯潛:《諸子通考》。台北:正中書局,1948。
鄭良樹:《續偽書通考》。台北:學生書局,1984。
鄭良樹:《古籍辨偽學》。台北:學生書局,1986。
劉毓璜:《先秦諸子初探》。淮陽:江蘇人民出版社,1984。
錢穆:《先秦諸子繫年考辨》。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
錢穆:《先秦諸子繫年》。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6。
應劭著‧王利器校注:《風俗通義校注》。台北:明文書局,1982。
嚴可均:《鐵橋漫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收於續修四庫全書。
龐樹典:《諸子論略》。台北:廣文書局,1975。
蘇轍撰‧舒大綱等編:《三蘇全書》。
二、學位論文
金東洙:〈先秦道家支派之綜合研究〉。文化哲研所碩士論文,1989。
伍振勳:〈戰國時期道家與法家「道-法」命題之義涵研究〉。台大中研所碩論,1996。
馬耘:〈管子內業等四篇研究〉。輔大中研所碩士論文,1998。
陳政揚:〈管子四篇的黃老思想研究〉。南華哲研所碩士論文,1999。
三、期刊論文
李存山:〈《內業》等四篇的寫作時間和作者〉。管子學刊,1987年創刊,pp.31-37
李存山:〈關於《內業》等四篇精氣思想的幾個問題〉。管子學刊,1997年3期,pp.39-46
李景林:〈論《管子》四篇的「道-氣」一元論〉。管子學刊,1989年4期,pp.3-9
李增:〈「管子」之宇宙觀〉。國立編譯館,1998年27卷2期,pp.9-36
李增:〈《管子》法思想〉。管子學刊,2001年1期,pp.5-21
李學勤:〈《管子‧心術》等篇的再考察〉。管子學刊,1991年1期,pp.12-16
東方木:〈《管子》書與齊文化淺談〉。管子學刊,1987年創刊,pp.81-82
周立升、王德敏:〈評《管子》書中「靜因之道」的認識論〉。文史哲,1984年3期,pp.30-35
周立升、王德敏:〈論稷下學風〉。管子學刊,1988年4期,pp.31-36
柳存仁:〈道家與道術〉。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997年11期,pp.137-164
周洪才:〈《管子》版本考述〉。管子學刊,1990年2期,pp.23-29
胡家聰:〈論《管子》書系學派著作〉。管子學刊,1997年3期,pp.11-13
祝瑞開:〈《管子‧心述上、下》等篇非宋鈃、尹文遺著辨〉。西北大學學報,1977年,pp.53-64
馬元材:〈《管子‧內業篇》集注〉。管子學刊,1990年1期,pp.6-21
袁信愛:〈《管子》中黃老道家的人學研究〉。哲學與文化,1997年24卷12期,pp.1130-1140
馬耘:〈稷下道家各派的交流與昇華--「管子」「內業」等四篇學術內涵淺議〉。哲學與文化,1999.05,pp.474-492、p.495
孫開泰:〈稷下學宮的百家爭鳴與相互影響〉。管子學刊,1987年創刊號,pp.53-58
孫開泰:〈關於侯外盧先生論《管子‧白心》等篇著者問題的一次談話〉。管子學刊,1994年1期11,pp.26-29
徐漢昌:〈《管子》書作者〉。管子學刊,1989年1期,pp.23-28
張岱年:〈《管子》學說的歷史價值〉。管子學刊,1987年創刊,pp.7-10
陳政揚:〈稷下黃老思想初探〉。鵝湖月刊298期,2000.04,pp.24-37
陳鼓應:〈「管子」四篇的心學和氣論〉。國立台灣大學哲學論評22期, 1999.01,pp.173-186
陳鼓應:〈「管子」四篇的道論〉。國立台灣大學哲學論評23期,2000.01,pp.1-17
陳德和:〈管子心術上篇義理疏解〉。鵝湖月刊,1992.01,pp.36-45
陳德和:〈淮南道家與黃老道家的對比性考察--「淮南子」性格的再標定〉。鵝湖月刊,1999.08,pp.16-27
陳麗桂:〈圖強稱霸的寶典—管子〉。國文天地,1999年14卷10期,pp.10-12
楊儒賓:〈論「管子˙白心﹑心術上下﹑內業」四篇的精氣說與全心論--兼論其身體觀與形上學的繫聯〉。鵝湖月刊,1991.06,pp.181-209
楊儒賓:〈論「管子」四篇的學派歸屬問題--一個孟子學的觀點〉。鵝湖月刊13期,1994.12,pp.63-105
劉青泉:〈論《管子》「精」、「虛」概念的科學與哲學意義—兼探討其是否存在《管子》的「精氣論」及其他〉。管子學刊,1996年4期,pp.12-16
劉建國、張連良:〈非管仲遺著說質疑〉。管子學刊,1990年3期,pp.45-50
鞏日國:〈《管子》楊忱本刊刻年代考辨〉。圖書館雜誌,2003年3期,pp.73-74
劉長林、胡奐湘:〈「管子」心學與生命的自我超越〉。中國文化月刊,1993年165期,pp.6-22
潘富恩、施昌東:〈論宋尹學派形而上學的思想特徵〉。復旦學報,1980年,pp.81-84
樂愛國:〈《管子‧內業》精氣說再探討〉。管子學刊,1998年2期,pp.59-61
劉蔚華、苗潤田:〈《管子》與稷下學〉。管子學刊,1988年創刊,pp.46-52
謝明陽:〈從《老子》到《管子》四篇看「心」的概念之發展〉。鵝湖月刊296期,2000.02,pp.8-19
指導教授 王邦雄(Pang-hsiung Wang) 審核日期 2004-1-19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