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9121012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75 、訪客IP:18.218.168.16
姓名 施依吾(YI-WU SHI)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莊子修養論工夫次第研究
相關論文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之研究★ 熊十力春秋外王學研究
★ 老子法自然的美學★ 成玄英莊學研究
★ 商君書與商鞅治道之研究★ 道法合流的慎到思想
★ 《韓非子》<解老>、<喻老>之研究★ 孟子立命與王充命定之比教研究
★ 楊簡心、經學問題的義理考察★ 《尹文子》之研究
★ 《管子》四篇思想研究★ 《白虎通》研究─《白虎通》暨《漢禮》考
★ 荀子禮論思想之研究★ 老莊道家善惡觀之研究
★ 從「任勢為治」說的形成論韓非思想的蛻變★ 《忠義水滸全書》的義理闡釋--從人性、權力與符號的角度分析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中國哲學是實踐的哲學,但就道家經典《莊子》而言,其正言若反的性格、詭詞為用的特性,與「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的書寫方式,反而使其實踐哲學之本色為文學造詣之鋒芒所掩蓋,工夫修養之嚴肅性更不為以輕靈順適為宗的玄學家所正視,以致兩千餘年來,研究《莊子》者頗眾,然於「內聖外王」之道有所契入者鮮矣,甚至終不免「頹廢」「無用」「無氣力」之批判。
幸而近年在不少學者的努力下,《莊子》之修養工夫,終於逐漸開始受到應有之正視,筆者則在現有資料之基礎上,就莊子以為「逍遙遊如何可能」之問題,嘗試理出一套修養次第,本論文之寫作進路與處理方式如下:
1. 莊子學說應如何定位,莊子如何看待自己的一家之言,其學術背景與理論根源如何?
2. 生命現實的存在處境如何?生命如何陷溺?陷溺的歷程如何?現實的人心何以深陷芒昧之中?莊子對人心的陷溺,有哪些指點?
3. 陷溺人心之解消,應如何開始?從事道家式之修養工夫應有哪些基本心態?
4. 莊子修養論如何漸次深入?在逐漸深化的工夫修養中,修到什麼地步,又會逐步開顯什麼樣的境界?不同程度的修鍊,又各自會有哪些限制與盲點?又要如何調適而上遂,以至無己無功無名的聖人境界?
5. 最後,探討《莊子》修養論的現代意義。
筆者其以以上之研究方法,為「人生修養如何可能」之問題找出路,並為傳統經典之現代意義,做出適當之詮釋。
關鍵字(中) ★ 莊子
★ 工夫論
★ 修養論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2
第三節、 相關研究資料……………………………………………………….4
第二章、 莊子修養論的理論背景………………………………………………….6
第一節、 莊子學說定位……………………………………………………….6
第二節、 莊子修養論的學術背景…………………………………………….8
第三章、 生命的存在處境………………………………………………………….17
第一節、 生命的本然狀態…………………………………………………….17
第二節、 心知執著的生命困苦……………………………………………….21
一、 存在之體驗…………………………………………………….22
二、生命困苦的基本類型………………………………………….26
第三節、 師其成心的存在現實……………………………………………….36
一、 成心之定義…………………………………………………….37
二、 生命陷溺之歷程……………………………………………….39
第四節、 才全德不形的自在天道…………………………………………….42
第四章、 莊子修養論的價值省思………………………………………………….44
第一節、 實踐道家修養論之基本心態……………………………………….45
第二節、 聖人之道的工夫次第……………………………………………….52
一、 修行的準備工夫……………………………………………….53
二、 修行的三階段………………………………………………….54
第三節、 「吾無以進矣,敢問其方」的工夫指點………………………….58
一、 對人生芒昧的自覺反省……………………………………….59
二、 「人人可以行之」的行動信念……………………………….60
三、 宗大道以為師………………………………………………….61
四、 行道人間……………………………………………………….63
第五章、 「心齋坐忘」的修養工夫……………………………………………….75
第一節、 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75
一、 「無聽之以耳」之目的……………………………………….76
二、 「無聽之以耳」的方法……………………………………….77
第二節、 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83
一、 「無聽之以心」的目的……………………………………….84
二、 「無聽之以心」的方法……………………………………….88
第六章、 「心齋坐忘」的修養境界………………………………………………101
第一節、 「無聽之以耳」的境界與限制…………...……………………….101
第二節、 「無聽之以心」的境界與限制..…………………………………..105
第三節、 無己無功無名的無待逍遙…………………………………………116
第七章、 結論——莊子修養工夫的現代意義……………………………………128
第一節、 人——自我:先存諸己而後存諸人………………………………129
第二節、 人——人:與物為春與世俗處……………………………………133
第三節、 人——社會:救人是菑人…………………………………………137
第四節、 人——天下:天刑之安可解………………………………………145
結論……………………………………………………………………………148
參考書目……………………………………………………………………………150
附錄1……………………………………………………………………………….156
附錄2……………………………………………………………………………….159
參考文獻 1. 重要參考文獻資料
郭象注、成玄英疏《南華真經注疏》臺北.中華書局1998年
林希逸《莊子口義》臺北.鴻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71年
焦竑《莊子翼》臺北.廣文書局1970年
憨山《老子道德經憨山註.莊子內篇憨山註》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6年
王夫之《莊子通.莊子解》臺北.里仁書局1984年
王先謙《莊子集解》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4年
郭慶藩編、王孝魚整理《莊子集釋》臺北.群玉堂出版公司1991年
鍾泰《莊子發微》北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陳壽昌輯《南華真經正義》臺北.新天地書局1977年
林雲銘評述《標注補義莊子因》臺北.蘭台書局1969年
林希逸撰、嚴靈峰編《無求備齋莊子集成續編7.南華真經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
林希逸撰、嚴靈峰編《無求備齋莊子集成續編8.南華真經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
方以智撰、嚴靈峰編《無求備齋莊子集成續編17.藥地炮莊》臺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
林雲銘撰、嚴靈峰編《無求備齋莊子集成續編18.莊子因》臺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
胡文英撰、嚴靈峰編《無求備齋莊子集成續編21.莊子獨見》臺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
宣穎撰、嚴靈峰編《無求備齋莊子集成續編32.南華經解》臺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
高亨《莊子今箋》臺北.台灣中華書局1973年
王叔岷《莊子校詮》臺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4年
陳鼓應註譯《莊子今著今譯》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10月初版
朱熹集註、蔣伯潛廣解《四書讀本.論語》臺北.啟明書局
朱熹集註、蔣伯潛廣解《四書讀本.孟子》臺北.啟明書局
王淮《老子探義》臺北.正中書局1995
李滌生《荀子集釋》臺北.學生書局1994年
陳啟天《增訂韓非子校釋》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
司馬遷、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史記三家註》臺北.鼎文書局1997年10月
楊伯峻《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2. 專書(按姓氏筆畫排列)
王邦雄等《中國哲學史》臺北.空中大學1998年
王邦雄《儒道之間》臺北.漢光叢書1994年
王邦雄《21世紀的儒道》臺北.台北立緒文化1999年
王邦雄《中國哲學論集》臺北.學生書局1983年
王叔岷《莊學管窺》臺北.藝文印書館1978年
方東美《原始儒家哲學道家》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93年
方穎嫻《先秦道家與玄學佛學》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86年
印順《成佛之道(增注版)》臺北.正聞出版社1994年
印順《我之宗教觀》臺北.正聞出版社1992年
印順《佛法概論》臺北.正聞出版社1992年
牟宗三《才性與玄裡》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93年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93年
牟宗三《圓善論》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85牟宗三
牟宗三《智的直覺與中國哲學》臺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牟宗三《歷史哲學》臺北.學生書局1985
牟宗三《政道與治道》臺北.學生書局1996年
牟宗三《生命的學問》臺北.學生書局1987年
牟宗三《中國哲學的特質》臺北.學生書局1998年
牟宗三講述、陶國章整構《莊子齊物論義理演析》香港.書林出版社1999年
任繼愈等《中國哲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
吳怡《禪與老莊》臺北.三民書局1992年八版
吳怡《中國哲學的生命和方法》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4年
吳怡《生命的轉化》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6年
余英時《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臺北.聯經出版社1987年
李豐懋《誤入與摘降》臺北.學生書局1996年
李澤厚《華夏美學》臺北.三民書局1996年
李霞《道家與禪宗》四川.安徽大學出版社1997年
李大華《生命存在與境界超越》北京.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
尚永亮《莊騷傳播接受史綜論》北京.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年
周紹賢《莊子要義》臺北.文景出版社1973年
林聰舜《向郭莊學之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1年
施友忠《二度和諧及其他》臺北.聯經出版社1976年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93年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臺北.台灣學生書局印行1989年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卷一》臺北.台灣學生書局印行1986年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卷二》臺北.台灣學生書局印行1986年
唐君毅《哲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0年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76年
徐復觀《中國思想史論集》臺北.學生書局1988年
韋政通《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反思》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0年
高柏園《莊子內七篇思想研究》臺北.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
連清吉《日本江戶後其以來的莊子研究》臺北.學生書局1998年
陳榮捷《中國哲學論集》臺北.中研院中國文哲所1994年
陳德和《從老莊思想詮詁莊書外雜篇的生命哲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 年
陳榮捷《中國哲學論集》臺北.中研院中國文哲所1994年
陳鼓應《莊子哲學》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3年
崔大華《莊學研究》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
張默生《莊子新釋》臺北.洪氏出版社194年
張炳陽《從自然到自由——以《莊子.養生主》為核心的考察》臺北.明目文化2003年
張恆壽《莊子新探》湖北.人人出版社1983年
曾朝旭《論語的人格世界》臺北.漢光出版社1987年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1997年
馮友蘭《中國哲學使新編.第二冊》臺北.藍燈圖書公司
湯一介《郭象與魏晉玄學》臺北.風出版社1987年
楊儒賓《莊周風貌》臺北.黎明文化1991年
楊儒賓《冥契主義與哲學》臺北.正中書局1998年
楊惠南《佛教思想新論》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2年
程兆熊《道家思想:老莊大義》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
傅武光《孔孟老莊思想的平等精神》臺北.文津出版社1990年
葉海煙《莊子的生命哲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3年
葉海煙《人文與哲學的對話》臺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
熊十力《十力語要》臺北.明文書局1989年
熊十力《讀經示要》臺北.明文書局1987年
熊鐵基《秦漢新道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滕守堯《中國懷疑論傳統》北京.遼寧人民出版社1992年
蒙培元《中國心性論》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90年
蒙培元《中國哲學主體思維》北京.北京東方出版社1993年
劉光義《莊子內七篇類析語釋》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75年
劉笑敢《莊子哲學及其演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劉笑敢《兩種自由的追求——莊子與沙特》臺北.正中書局1994年
蔡仁厚《孔孟荀哲學》臺北.學生書局1999年
蔡仁厚《中國哲學的反省與新生》臺北.正中書局1994年
錢穆《國史新論》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8年
錢穆《莊老通辨》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1年
錢穆《論語新解》臺北.藍臺出版社2000年
錢穆《先秦諸子繫年》香港.香港大學1956年
歐崇敬《解構的中國知識型理論分析》臺北.新視野2000年
謝啟武《天籟的人生哲學》臺北.三民書局1995年
顏崑陽《莊子藝術精神析論》臺北.華正書局1985年
嚴靈峰《莊子哲學中天人之際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
譚戒甫校釋《莊子天下篇校釋》臺北.新文豐初版公司1979八月初版
3. 合編、翻譯著作
王邦雄等《孟子義理疏解》臺北.鵝湖出版社1975年
楊儒賓、黃俊傑編《中國古代思維方式探索》臺北.正中書局1996年
楊儒彬《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與身體觀》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97年
福永光司著、陳冠學譯《莊子.古代中國的存在主義》臺北.三民書局1971

4. 期刊論文
《道家文化研究.第七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5年
《道家文化研究.第八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5年
《道家文化研究.第九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6年
《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二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8年
《道家文化研究.第十四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8年
王邦雄〈莊子齊物論儒墨兩行之道〉,《鵝湖月刊》200期臺北.1992年2月
王邦雄〈道家思想的倫理空間——論莊子命與義的理念〉,《哲學與文化》二十三卷第9期1996年9月
高柏園〈道家思想對環境倫理的回應態度〉,《鵝湖學誌》第205期臺北.2000年12月
謝大寧〈齊物論釋〉,《鵝湖月刊》229-232期1994年7-10月
5. 學位論文
《莊子修養論及其理論根據研究》安泳周 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1985年
《孟子與莊子修養論之研究比較》李志勇 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0年
《莊子氣論研究》毛忠民 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莊子安命哲學之探究》吳建明 南華管理學院哲研所碩士論文1998年
《莊子思想中人與物之存在實況及應有關係》韓京 臺灣大學哲研所碩士論文1998年
《解構的中國知識型理論分析--超越後現代主義的《莊子》文本重述》歐崇敬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9年
《莊子安命哲學之探究》吳建明 南華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莊子》內篇與外雜篇修養論之比較研究》許如蘋 淡江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0年
《《莊子》的生命體驗與倫理實踐》孫吉志 成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心知與氣化--<<莊子>>思維與言說方式之省察》蕭美玲 中央大學哲研所碩士班2001年
《由養生主看莊子的養生觀》黃憶佳 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莊子淑世思想之研究》林鈺清 南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孟子與莊子「內聖外王」研究》陳政揚 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
指導教授 王邦雄(Pang-hsiung Wang) 審核日期 2004-7-12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