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9125010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6 、訪客IP:3.129.247.196
姓名 李尚穎(Jeff Li)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
論文名稱 臺灣總督府博物館之研究(1908-1935)
(The Research of Taiwain Govner's Palace Museum)
相關論文
★ 戰後台語流行歌曲的發展(1945-1971)★ 朴子-一個近海街市的歷史變遷
★ 殖民主義與體育 日治前期(1895-1922)臺灣公學校體操科之研究★ 黨團、軍事與教育-一九五○年代學生軍訓進入校園之研究
★ 日治時期蕃童教育所之研究(1904-1937年)★ 台北市公共巴士之發展 (1912-1945年)
★ 埔里酒香‧酒鄉埔里─埔里酒產業之發展(1917-2000)★ 桃園閩客族群與地方政治關係的歷史探討 (1950-1996)
★ 蘆洲:一個長期環境史的探討(1731-2001)★ 戰後台灣平埔研究與族群文化復振運動:以噶瑪蘭族、巴宰族、西拉雅族為中心
★ 台北咖啡館之研究---以文人活動為中心的探討(1949-1989)★ 台灣棒球運動之研究(1920~1945年)
★ 日治時期臺灣治水事業之研究★ 台灣黨外雜誌對黨外運動的作用(1979~1986)—以《八十年代》系列、《美麗島》、《蓬萊島》系列兩大路線為例
★ 臺灣海關艦艇移撥海岸巡防署之研究★ 日治時期臺灣「特別輸出入港」之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文擬探究博物館在臺灣興起之源,從日本引進博物館開始前,即以博覽會做其前身,博覽會一開始就負擔「殖產興業」(發展經濟)的重責大任。日後由於保持傳統文化的聲音漸大,因此博覽會也有「保存文化」的責任,當各方文物齊備,文物不能沒有地方保管,是以供保存文物的建築物勢必出現,博物館於是誕生。正好當時臺灣改隸日本,為研究這塊新殖民地,日本花許多人力來研究,也開啟臺灣的調查工作。此期的調查工作分三方面:自然、漢人、蕃人(原住民),不過因為漢人在日人領臺初期的極力反抗,致使日人更進一步審視臺灣的種族狀況,是以「舊慣調查」登場,博物館的研究方向就此定調。
隨著臺灣的穩定,日人越來越希望能向國際證明其成功的治臺經驗,因此博覽會遂不同於本土,於「殖產興業」「保存文化」之外,多了自我彰顯的功能,又由於臺灣的佔領,多以經濟觀點著手,博覽會偏重「殖產興業」這部分,當臺灣鐵路建築完成時,靠著「鐵路全通式」的舉辦,臺灣總督府開辦博覽會,也因盛大的博覽會的完成,間接促使博物館的成立,臺灣第一所博物館就此成立(1908)。接續博覽會的特質,臺灣的博物館成為偏重「殖產興業」「自我彰顯」兩大功能,從隸屬殖產局來說,此時期為「殖產局博物館時期」。
殖產局博物館時期因為有出任館長川上瀧彌的努力,使的博物館內容大幅增加,也因要收集博物館內容,促使研究臺灣的組織更為完備。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民主風潮與民族自覺的風氣散了開來,為防止如此的意外,日本對殖民地的政策轉向「同化政策」,也在這個目標下,博物館轉隸文教局之下(1925),但這個轉變在博物館主館-兒玉、後藤紀念博物館(1915)建立後即以悄悄轉變,雖然位置與外觀仍保留後藤新平的觀點,仍屬華麗、不可一世的氣勢,不過由於受休閒潮流的影響,此時博物館漸趨平民化(只對日人而言),這由時人的回憶中當可看出。內容上至1930年代更可看出「同化政策」的影子,尤以歷史部為甚。
相較於博物館的改變,非官方日人與臺灣知識份子期看法也不同,中華民國政府也對臺灣的博物館印象深刻,舊中華民國的博物館發展來說,以殖產興業為主的博物館在大陸仍處於發展階段,面對兒玉、後藤紀念博物館在宣傳上的效果與殖產興業的功效,在在使兒玉、後藤紀念博物館在戰後,尤其所謂光復初期扮演臺灣學術研究上,重要據點之一。
關鍵字(中) ★ 後藤新平
★ 臺灣總督府博物館
★ 漢人
★ 蕃人
★ 自然資源
關鍵字(英) ★ Taiwain Govner's Palace Museum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回顧…………………………………………………………..3
第三節 問題意識…………………………………………………………..5
第四節 史料運用與研究斷限…………………………………………......7
第五節 章節安排與各章摘要…………………………………………......9
第二章 博物館成立之前的調查活動................................................................. 11
第一節 日本維新和博物館的引進............................................................. 11
第二節 臺灣的取得與平定......................................................................... 17
第三節 調查活動的開展............................................................................. 24
第三章 殖產局博物館時期................................................................................. 31
第一節 博物館的成立................................................................................. 31
第二節 行政組織與重要人物之評析......................................................... 40
第三節 陳列品的分析................................................................................. 50
第四章 兒玉、後藤紀念博物館時期................................................................. 63
第一節 「紀念」博物館的位置與發起..................................................... 63
第二節 紀念博物館的建築與收藏............................................................. 73
第三節 紀念博物館的展覽內容................................................................. 81
第五章 各方對博物館觀感................................................................................. 93
第一節 日人的目光..................................................................................... 93
第二節 臺灣知識份子對博物館的看法..................................................... 100
第三節 對岸中華民國的眼光..................................................................... 110
結論....................................................................................................................... 119
徵引書目............................................................................................................... 125
附錄一................................................................................................................... 134
附錄二................................................................................................................... 139
參考文獻 一、 史料:
又吉盛清 著;魏廷朝 譯,《日本殖民下的台灣與沖繩》,台北:前衛,1997
日本新聞 臺灣支局 編,《臺灣週遊概要》,1927
日本全國中學學校地理歷史科教員協議會 編,《臺灣旅行報告書》,1932
不著撰人,《臺灣考察報告》,上海:中華書局,1935
白井光太郎 著,《日本博物學年表》,東京:科學書院,1891
竹越與三郎,《臺灣統治志》,東京:博文館,1905
合資會社高石組,《記念博物館寫真帖》,1915
汪洋,《臺灣視察報告書》,1916
社會教育會,《社會教育》,東京:社會教育會,1934年~1943年
武內貞義,《臺灣》,1929
始政四十週年紀念臺灣博覽會,《始政四十週年紀念臺灣博覽會誌》,1939
林進發 編著,《臺灣統治史》,台北:民眾公論社,1935
松倉鐵藏,《臺灣博物館手引》,1926
林肇,《吾等臺灣》,殖民時代社,1932
林獻堂 著;許雪姬 等註解,《灌園先生日記(一)》(1927),台北:中研院臺史所籌備處,2000
持地六三郎,《臺灣殖民政策》,東京:富山房,1911
張麗俊 著;許雪姬、洪秋芬、李毓嵐 解讀,《水竹居主人日記》(1916),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臺中縣文化局,2000
新臺灣雜誌社,《新臺灣》,1917.10
臺灣教育會,《臺灣教育會雜誌》,1912
臺灣教育會,《臺灣行啟紀錄》,1913
臺灣教育會,《臺灣の教育》,1918年~1942年
臺灣教育會,《臺灣教育沿革誌》,1939年
臺灣通信社,《臺灣年鑑》,1925年~1944年
臺灣通信社 編,《臺北市史》,1931
臺南縣政府,《臺南縣公文》,1901
臺灣總督府,《總督府公文類纂》
臺灣總督府,《總督府職名錄》,1906~1942、1944
臺灣總督府,《府報》,1908-1942
臺灣總督府,《總督府事務成績提要》,1910-1941
臺灣總督府,《臺灣時報》,1910
臺灣總督府,《臺灣事情》,1916-1942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學事年報》,1919-1937
臺灣總督府,《臺灣社會教育概要》,1929年、1932年、1934年、1935年
臺灣總督府,《臺灣の社會教育》,1936年、1938年、1939年、1940年、1942年
臺灣總督府,《官報》,1942-1944
臺灣總督府文教局,《臺灣の教育》,1930年、1931年、1934年、1935年~1938年、1940年
臺灣總督府博物館,《臺灣總督府博物館案內》,1934、1936版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臺灣鐵道史》,上冊(未定稿),東京:進藤商店,1910
臺灣博物學會,《臺灣博物學會會報》,1910-1945
臺灣博物館協會,《科學臺灣》,1933-1945
臺灣博物館協會,《創立滿三十年紀念誌》,1938
臺灣慣習研究會,《臺灣慣習記事》,1901-1907
鶴見祐輔,《後藤新平傳》,東京:後藤新平伯傳記編纂會,1937
二、 今人著作:
H.Sarkar.,《Archaeological Remains Monuments and Museums》,New Delhi:Organizing Committee ⅩⅩⅥ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Orientalists,1964
小林澄兄,《教育百科辭典》,東京:福田書店,1951
五十嵐顯 等編,《教育小辭典》,東京:岩波書店,1983
天成勳 等編,《現代教育用語辭典》,東京:第一法規株式會社,1980
王泰升,《台灣法律史的建立》,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1997
---------,《台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台北:聯經,1999
中國文化部文物局主編,《中國博物館學概論》,北京:新華書店,1985
王雅各 譯;Duncan Carol 著,《文明化的儀式:公共美術館之內》,台北:遠流,1998
不著撰人,《臺灣省立博物館之研究與修護計畫》,台北:漢光建築師事務所,1991
矢內原忠雄 著;周憲文 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2
白安頤、林曜松 著;吳海音 譯,《台灣野生動物保育史》,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999
矢野暢,《「南進」系譜》,東京:中央公論社,1993
古賀忠道、德川宗敬、木通口靖之 監修,《博物館學講座 3》,東京:雄山閣出版株式會社,1980
包遵彭 等譯;Douglas A.Allan 等著,《博物館概論》,台北:正中書局,1964
---------,《中國博物館史》,台北:臺灣書局,1964
---------,《國立歷史博物館創建與發展》,台北:臺灣書局,1970
---------,《博物館學》,台北:正中書局,1970
吉見俊哉,《博覽會政治學-近代》,東京:中央公論社,1992
伊騰壽朗、森田桓之編著,《博物館概論》,學苑社,5版,1985年
李子寧 主編,《臺灣省立博物館創立九十年專刊》,台北:臺灣省立博物館,1999
杉本勛 編;鄭彭年 譯,《日本科學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
吳永華,《被遺忘的日籍臺灣動物學者》,台中:晨星,1996
---------,《被遺忘的日籍臺灣植物學者》,台中:晨星,1997
---------,《花蓮港廳動物誌》,台北:玉山社,1998
---------《台灣植物探險―十九世紀西方人在台灣採集植物的故事》,台中:晨星,1999
---------,《龜山島生態情報》,台中:晨星,2002
李建興,《社會教育新論》,台北:三民,1981
李欽賢,《小市民逛博物館》,台北:時報,1999
呂理政,《博物館展示的傳統與展望》,台北:南天,1999
呂紹理,《水螺響起-日治時期台灣社會的生活作息》,台北:遠流,1998
吳叡人 譯;Benedict Anderson 著,《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佈》,台北:時報文化,1999
青木一 等編,《現代教育學事典》,東京:勞動旬報社,1988
林正芳 譯;Tsurumi E.Patricia 著,《日治時期台灣教育史》,台北: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1999
周佳榮,《近代日本文化與思想》,香港:商務,1985
林滿紅,《茶、糖、樟腦業與臺灣之社會經濟變遷(1860-1895)》,台北:聯經,1997
東嘉生 著,周憲文 譯,《台灣經濟史概說》,台北:海峽,2000
信夫清三郎 著;呂萬和 等譯,《日本近代政治史-第三卷 天皇制的建立》,台北:桂冠,1990
若林正丈,《台灣-變容躊躇》,東京:筑摩書房,2001
施明發,《如何規劃博物館教育活動》,台北:文建會,2000
涂照彥,《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台北:人間,1993
秦裕傑,《博物館絮語》,台北:漢光文化,1992
---------,《現代博物館》,台北:世界宗教博物館發展基金會,1996
---------,《博物館人語》,台北:漢光文化,1988
桂雅雯,《愛上博物館》,台北:幼獅,2001
高覺敷 等編,《教育大辭書》,台北:商務印書館,1974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台北:聯經出版社,1993
---------,《萬曆十五年》,台北:食貨出版社,增訂二版,1994
陳水逢 編著,《日本文明開化史略》,台北:商務,1993
黃光男,《美術館廣角鏡》,台北:北市美術館,1994
許佩賢 譯著,《攻台戰紀》,台北:遠流,1995
張明雄、單兆榮、郭亭,《躍昇的城市:台北》,台北:前衛,1996
張炎憲、陳美蓉、黎光中 編,《臺灣近百年史論文集》,台北:吳三連基金會,1996
陳俊宏 編著,《李春生的思想與日本觀感》,台北:南天,2002
黃昭堂 著;黃英哲 譯,《台灣總督府》,台北:前衛,1994
陳國寧,《博物館的演進與現代管理方法之研討》,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8
許極燉,《台灣近代發展史》,台北:前衛,1996
黃靜嘉 著,《春帆樓下晚濤急-日本對臺灣殖民統治及影響》,台北:商務印書館,2002
許麗雯 總編輯,《日本博物館之旅》,台北:高談文化,2000
張譽騰,《走在博物館的時空裏》,台北:稻香出版社,1994
---------,《如何解讀博物館》,台北:文建會,2000
--------- 等譯;,《博物館這一行》,台北:五觀藝術管理,2000
森丑之助 著;楊南郡 譯註,《生蕃行腳:森丑之助的台灣冒險》,台北:遠流,2000
椎名仙卓,《日本博物館發達史》,東京:雄山閣出版株式會社,1988
------------,《圖解博物館史》,東京:雄山閣出版株式會社,2001
喜安幸夫,《台灣歷史》,台北:鴻儒堂,1999
葉肅科,《日落臺北城:日治時代臺北都市發展與臺人日常生活(1895-1945)》,台北:自立晚報,1993
楊碧川,《日據時代臺灣人反抗史》,台北:稻鄉出版社,1988
---------,《後藤新平傳-台灣現代化奠基者》,台北:一橋,1995
劉北成、楊遠嬰 譯;Foucault Michel 著,《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台北:桂冠,1992
戴寶村,《近代台灣海運發展-戎克船到長榮巨舶》,台北:玉山社,2000
藤井志津枝,《日本治理台灣的計策-理蕃》,台北:文英堂,1997
新堀通也 編著;黃振隆 譯,《社會教育學》,台北:水牛出版社,1991
網干善教編,《博物館學概說》,大阪:關西大學出版部,3版,2000年
漢寶德,《展示規劃:理論與實務》,台北:田園城市文化,2000
臺灣省立博物館,《臺灣省立博物館創刊九十年專刊》,臺灣省立博物館,1998
黎先耀主編,《博物館新論》,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2
錢學陶,《都市計劃學導論》,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1995
三、 期刊論文:
山川均 著;蕉農 譯,〈日本帝國主義鐵蹄下的臺灣〉,《臺灣的殖民地傷痕》,台北:帕米爾書店,1985,頁27-82
小林道彥 著;李文良 譯,〈後藤新平與殖民地經營―日本殖民政策的形成與國內政治〉,《臺灣文獻》48:3,1997.9,頁101-120
日本博物館協會,〈アメリカ博物館運營史〉,《博物館研究》31:7,1996.7
日本博物館協會,〈博物館と美術館の間〉,《博物館研究》35:3,2000.3
中村孝志 著;李玉珍、卞鳳奎 譯,〈臺灣和「南支‧南洋」〉,《臺北文獻》直字128,1999.6
------------ ;卞鳳奎 譯,〈大正南進期與臺灣〉,《中村孝志教授論文集-日本南進政策與臺灣》,台北:稻鄉出版社,2002,頁1-74
方孝謙,〈英雄與土匪:日本據台初期的敘事認同〉,《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7,2000.3,頁119-161
尹建中,〈博物館之文化角色與象徵意義〉,《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49,1993.12,頁132-141
王飛仙,〈在殖民地博物館展示歷史:以台灣總督府博物館為例(1908-1945)〉,《政大史粹》2,2000.6,頁127-145
左曼熹翻譯整理;Sims James主講,〈展示設計發展過程〉,《博物館學季刊》7:3,1993.7,頁5-10
西村睦男 著;余萬居 譯,〈台北市地理學研究:日據時期〉,《思與言》23:3,1985.9,頁243-274
全京秀,〈韓國博物館史表象政治人類學-植民地主義,民族主義,展望-〉,《國立民族學博物館研究報告》24:2,1999.5,頁247-290。
江韶瑩,〈博物館與與原住民文化保存詮釋的省思(上)〉,《博物館學季刊》8:2,1994.4,頁9-17
李子寧,〈殖民主義與博物館:以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為例〉,《臺灣省立博物館年刊》40,1997.12,頁241-273
吳文星,〈新渡戶稻造與日本治臺之宣傳〉,《日據時期臺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1993,頁31-43
---------,〈日據時期臺灣的高等教育〉,《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25,台北:中國歷史學會,1993,頁143-157
---------,〈日本據臺前對臺灣之調查與研究〉,《第一屆臺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臺灣師大人文教育研究中心,1995,頁567-576
---------,〈東京帝國大學與臺灣「學術探險」之展開〉,《臺灣史研究一百年》,台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1997,頁23-40
---------,〈日治初期日人對臺灣史研究之展開〉,《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第四屆討論會》,台北:國史館,1998,頁1999-2028
---------,〈近十年關於日治時期臺灣教育史研究動向(1991-2000)〉,《臺灣師大歷史學報》29,2001.6,頁221-238
吳永華,〈《日治時期宜蘭哺乳動物研究史》〉,《宜蘭文獻》16,1995.7,頁103-124
---------,〈日治時期宜蘭貝類研究史〉,《宜蘭文獻》23,1996.9,頁104-123
---------,〈明治時期宜蘭鳥類研究史〉,《宜蘭文獻》25,1997.1,頁25-55
---------,〈明治時期宜蘭植物研究史〉,《宜蘭文獻》27,1997.5,頁45-109
---------,〈日治初期台東植物採集研究史〉,《台東文獻》復刊2,1997.11,頁41-53
吳宏明,〈近代日本台灣認識-「台灣協會會報」「東洋時報」中心- 〉,古屋哲夫 編,《近代日本認識》,東京:綠蔭書房,1996,頁211-242
辛治寧,〈十九世紀末治1930年代歐美博物館發展與博物館專業的肇始〉,《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10,1998.9,頁101-113
李盈盈,〈從觀眾的需求來探討博物館的服務導向〉,《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11,1998.12,頁195-205
吳密察,〈台灣領有論與琉球〉,《台灣近代史研究》,台北:稻鄉出版社,1990,頁53-70
--------- 〈福澤諭吉的臺灣論〉,《台灣近代史研究》,台北:稻鄉出版社,1990,頁71-111
林果顯,〈《滿洲舊慣調查報告》的史料價值介紹〉,《政大史粹》創刊號,1999.6,頁125-136
邱奕松,〈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社會教育(上)〉,《臺南文化》23,1988.6,頁207-243
林美齡、蘇麗英編譯,〈博物館的文化觀光〉,《博物館學季刊》8:2,1994.4,頁29-37
林滿紅,〈日據時代臺灣經濟史研究之綜合評介〉,《文學評論》1,1979.7,頁161-209
周樑鎰、方尚仁、朱耀沂,〈臺灣昆蟲資源調查及其資料庫〉,《「台灣生物資源調查及資訊管理研習會」論文集》,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專刊第十一號,1992,頁207-219
姚人多,〈認識臺灣:知識、權利與日本在台之殖民治理性〉,《臺灣社會研究》42,2001,頁119-182
姚村雄,〈日據時期美術設計中之台灣原住民圖像〉,《商業設計學報》2,1998.7,頁11-20
若林正丈,〈一九二三年東宮台灣行啟「內地延長主義」〉,《日據時期臺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1993,頁45-82
范燕秋,〈新醫學在臺灣的實踐(1898-1906)―從後藤新平《國家衛生原理》談起〉,《新史學》9:3,1998.9,頁49-86
胡家瑜,〈民族學收藏與原住民文化保存的問題〉,《博物館學季刊》8:3,1994.7,頁11-17
徐裕健,〈日據時期台北都市轉化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1993
夏鑄九,〈都市象徵之理論摘要〉,《建築師》20:8,1994,頁149-155
---------,〈殖民的現代性營造-重寫日本殖民時期台灣建築與城市的歷史〉,《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0,2000,頁47-82。
黃世孟,〈日據時期台灣都市計劃政經脈絡及歷程分期之探討〉,《規劃學報》14,1987.10,頁1-17
許功明,〈文化、觀光與博物館〉,《博物館學季刊》8:2,1994.4,頁3-8
張世賢,〈台灣地區博物館藏品保存工作的回顧與前瞻〉,《「當代美術館的角色功能與應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市美術館,1994,頁346-387
曹東華,〈日據時期城內的建製〉,《臺北文物》2:4,1954,頁58-
陳奇祿,〈臺灣的博物館與人類學的發達〉,《臺灣省立博物館科學年刊》創刊號,1958.12,頁1-8
黃武達、小川英明、山根正彥、內藤昌,〈日治時期臺北街路網結構之分析〉,《中華民國建築學會「建築學報」》4,1991.4,頁43-67
陳東圍,〈『同化政策』社會教育制度考察〉,《空大人文學報》6,1997.5,頁159-179
莊明賢,〈中文人類學與博物館學文獻資料索引〉,《臺灣博物館民族誌論壇》,臺灣博物館民族誌論壇,1:1~4;2:1~3,1998.1;1998.4;1998.7;1998.10;1999.1;1999.4;1999.7,頁41-44;頁59~63;頁65~69;頁67~73;頁82~90;頁70~79;頁85~93,
張崇山,〈博物館的展示管理-組織與任用〉,《博物館學季刊》9:4,1995.10,頁63-70
張荷青 譯;Borun Minda,Cleghorn Ann,and Garfield Caren 原著,〈博物館中家庭觀眾的學習〉,《博物館學季刊》11:1,1997.1,頁1-18
張婉真,〈自然史博物館的法國大革命〉,《科技博物》1:4,1997.7,頁106-112
陳培豐,〈殖民地臺灣國語「同化」教育的誕生―伊澤修二關於教化、文明與國體的思考〉,《新史學》12:1,2001.3,頁115-155
---------,〈重新解析殖民地臺灣的國語「同化」教育政策〉,《臺灣史研究》7:2,2001.6,頁1-49
陳偉智,〈田代安定與《台東殖民地預察報文》-殖民主義、知識建構與東部臺灣的在現政治〉,《東台灣研究》3,1998.12,頁103-146
陳慧娟譯;Carter C. John著,〈博物館教育政策的擬定〉,《博物館學季刊》6:1,1992.1,頁3-7
許瓊心,〈博物館觀眾與博物館〉,《社教雙月刊》89,1999.2,頁15-17
張譽騰,〈自然史博物館與大學-台灣自然研究史上的一些觀察與看法〉,《博物館學季刊》5:4,1991.10,頁63-68
---------,〈生物學收藏品的學術、教育與社會角色〉,《博物館學季刊》7:1,1993.1,頁21-26
富山一郎 著;陳幸均 譯,〈殖民主義與熱帶科學:”島民”差異的學術分析〉,《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8,1997.12,頁121-143
彭國棟,〈臺灣自然保育簡要回顧〉,《臺灣文獻》52:3,2001,頁1-17
劉士永,〈一九三○年代以前日治時期臺灣醫學的性質〉,《臺灣史研究》4:1,頁97-148。
蔣中柱,〈博物館蒐藏品在生物研究上之角色及其未來〉,《「台灣生物資源調查及資訊管理研習會」論文集》,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專刊第十一號,1992,頁269-295
鄭政誠,〈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初創之際的籌畫與運作〉,《臺灣文獻》53:1,2000.3,頁135-166
劉家蓁 譯;Amold Ken 著,〈展出科學中的驚奇:從博物館的歷史中學習〉,《博物館學季刊》17:2,2003.5,頁25-43
鄭惠英 譯;Mensch Van Peter著,〈博物館學與博物館〉,《博物館學季刊》3:2,1989.4,頁45-50
---------,〈博物館人類學家與土著物質文化的變遷〉,《博物館學季刊》8:3,1994.7,頁19-23
蔡錦堂,〈日本據臺初期公學校「國語」教科書之分析〉,《中國與亞洲國家關係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私立淡江大學歷史系,1993,頁238-289
謝文和,〈博物館與學校的教育夥伴關係〉,《博物館學季刊》14:2,1996.4,頁15-21
蕭瓊瑤,〈「台灣人形象」的自我形塑-百年來台灣美術家眼中的台灣人〉,《臺灣近百年史論文集》,台北:吳三連基金會,1996,頁105-156
羅時瑋,〈台灣近代建築「正/非正」格局的發展經驗-以日據時期台北市主要都市建築為例〉,《東海學報》41,2000.7,頁1-21
蘇文清,〈始政四十年臺灣博覽會宣傳計畫與設計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程技術研究所設計學程,1998
鹽見俊二 著;周憲文 譯,〈日據時代臺灣之警察與經濟〉,《臺灣的殖民地傷痕》,台北:帕米爾書店,1985,頁83-128
四、 學位論文:
李文良,〈帝國的山林-日治時期臺灣山林政策史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
張景森,〈台灣現代城市規劃:一個政治經濟史的考察(1895~1998)〉,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1
鄭政誠,〈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之研究(1896-1922)〉,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
林育綺,〈我國公益藝術博物館組織結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范燕秋,〈日據前期台灣之公共衛生:以防疫為中心之研究(1895-1920)〉,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陳偉智,〈殖民主義、「蕃情」知識與人類學-日治初期台灣原住民研究的展開(1895-1900)〉,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陳朝興,〈西元1945年以前台北市城市形式轉化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
張圍東,〈臺灣總督府圖書館之研究〉,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圖書文物組碩士論文,1993
許瑞容,〈博物館展示的本質―以布雷希特的戲劇理論觀出發的展示美學〉,國立臺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張慶隆,〈台灣縱貫鐵道經營之研究―以「滯貨事件」為中心―(1895~1924)〉,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陳穎儀,〈台灣地區博物館附設圖書館經營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陳艷紅,〈後藤新平在台殖民政策之研究〉,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
程佳惠,〈1935年台灣博覽會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謝仕淵,〈殖民主義與體育-日治前期(1895-1922)臺灣公學校體操科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魏聰洲,〈地方博物館的操作與其間的權力:以高雄市歷史博物館為例〉,國立臺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簡博秀,〈日據時期台北市:殖民主義下都市計劃與空間構造〉,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指導教授 戴寶村(Pao-Tusn Tai) 審核日期 2005-7-5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