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914100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3 、訪客IP:18.116.42.208
姓名 葉連鵬(LIEN-PENG YEH)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台灣當代海洋文學之研究
相關論文
★ 秋瑾詩詞研究★ 香港作家鍾曉陽小說研究
★ 台灣眷村小說生命困境之研究──以外省第二代作家作品為例★ 施叔青長篇小說的港台書寫
★ 台灣早期幽默散文研究★ 愛亞小說研究
★ 琦君書信研究★ 華嚴小說研究
★ 蘇青文學研究★ 黃娟及其小說研究
★ 台灣當代女性傳記研究(1945~2004)★ 「文季」文學集團研究──以系列刊物為觀察對象
★ 語境的還原:北島詩歌研究★ 米羅.卡索數位詩研究
★ 華文禁令解除後印華文學的發展 — 以印華作協為例★ 羅智成詩的空間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 永不開放)
摘要(中) 摘要
本論文分為緒論、本論上編、本論下編、結論等四個主要部分。
緒論分為四節,第一節,敘述本論文研究台灣當代海洋文學的動機與目的;第二節,說明本論文的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第三節,略述各章節的概要;第四節,以時間順序為敘述經線,以文學作品類型、作家為緯線,概述台灣當代海洋文學發展情況。
本論分為上編和下編,上編為海洋文學類型論,共五章,分別討論海軍文學、漁民文學、海洋生態文學、航海旅行文學、海洋幻想文學等五種海洋文學次文類,第一章除了分析海軍文學的書寫主題外,也試圖比較海軍文學前後期發展的寫作差異;第二章介紹台灣當代漁民文學的書寫主題,也進一步分析台灣漁民文學的特色;第三章先簡介海洋生態文學發展概況,再進一步分析目前海洋生態文學所呈現的主題內容,最後討論海洋生態文學發展的侷限與前景;第四章在介紹航海旅行文學的書寫主題之外,也分析其作品特色;第五章則先簡介海洋幻想文學的內容,再分析寫作特色及主題意識。
下編為海洋文學作家論,共七章,分別介紹覃子豪、朱學恕、汪啟疆、東年、呂則之、夏曼˙藍波安、廖鴻基等七位作家。其中,覃子豪是開創戰後台灣海洋書寫的代表性人物;朱學恕一生皆致力於海洋文學的創作和推廣,而他個人也橫跨海洋詩、海洋散文、海洋小說、海洋論述等文類的創作;汪啟疆則是當代最為人熟知的海洋詩創作者,他的作品無論質與量都是海洋詩的佼佼者;東年是1970和1980年代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海洋小說家;呂則之的《海煙》曾被葉石濤視為台灣海洋小說的代表作,他的幾部長篇小說始終以漁村生活為背景,以漁村小人物為主角,海洋是影響這些人物的關鍵因素;夏曼‧藍波安是蘭嶼達悟族的代表作家,而達悟族是台灣最具海洋文化的民族,他的作品代表台灣原住民的海洋文學,具有十足的族群特色;廖鴻基則是目前台灣最出名的海洋文學作家,他的出現引發媒體注意海洋文學的發展,也帶動了海洋文學的創作熱潮。
結論部分則總結本論文的研究成果及缺失,並提出未來可以再努力及發展的方向。
關鍵字(中) ★ 台灣文學
★ 海洋文學
★ 海軍文學
★ 漁民文學
★ 海洋生態文學
★ 航海旅行文學
★ 海洋幻想文學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目錄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6
第三節 論文的篇章結構………………………………………………………..12
第四節 台灣當代海洋文學發展概述…………………………………………..16
本論…………………………………………………………………………………..24
上編 台灣當代海洋文學類型論………………………………………………..24
第一章 海軍文學:航行在號角聲中的熱血與寂寞…………………………..26
一、 前言………………………………………………………………..26
二、 海軍文學作品概述………………………………………………..27
三、 海軍文學的主題內容……………………………………………..30
四、 海軍文學的發展特色……………………………………………..40
五、 結語………………………………………………………………..42
第二章 漁民文學:海洋求「生」記…………………………………………..44
一、 前言………………………………………………………………. 44
二、 漁民文學內容……………………………………………………..45
三、 漁民文學特色……………………………………………………..65
四、 結語………………………………………………………………..68
第三章 海洋生態文學:海的美麗與哀愁……………………………………..70
一、 前言………………………………………………………………..70
二、 海洋生態文學發展概況…………………………………………..71
三、 海洋生態文學的主題內容………………………………………..73
四、 海洋生態文學發展的侷限與前景………………………………..83
五、 結語………………………………………………………………..87
第四章 航海旅行文學:歡笑與淚水的交織…………………………………..88
一、 前言………………………………………………………………..88
二、 航海旅行的動機與目的…………………………………………..89
三、 航海旅行文學的特色……………………………………………..92
四、 航海旅行過程中的美麗與哀愁…………………………………..95
五、 女性航海旅行文學的時代意義…………………………………101
六、 結語………………………………………………………………103
第五章 海洋幻想文學:想像與虛構的海世界……………………………….104
一、 前言………………………………………………………………104
二、 海洋幻想文學作品概述…………………………………………106
三、 海洋幻想文學的特色……………………………………………110
四、 海洋幻想文學呈現的主題意識…………………………………115
五、 結語………………………………………………………………121
下編 台灣當代海洋文學作家論………………………………………………124
第六章 覃子豪(1912~1963):海洋詩的領航者……………………………126
一、 前言………………………………………………………………126
二、 海的歌者─覃子豪生平…………………………………………127
三、 海的詠嘆─覃子豪海洋詩探析…………………………………129
四、 詩的播種者─覃子豪對台灣詩壇的影響和貢獻………………140
五、 結語………………………………………………………………142
第七章 朱學恕(1934~):海洋詩的推廣者…………………………………144
一、 前言………………………………………………………………144
二、 知人論世─朱學恕小傳…………………………………………146
三、 飲浪摘星弄潮人─詩……………………………………………147
四、 漫談海海人生─散文……………………………………………151
五、 海國見聞錄─小說………………………………………………153
六、 開拓海洋新境界─論述…………………………………………155
七、 結語………………………………………………………………158
第八章 汪啟疆(1944~):海洋‧基督‧家國之愛…………………………159
一、 前言………………………………………………………………159
二、 作品主題…………………………………………………………160
三、 寫作技巧與風格…………………………………………………172
四、 結語………………………………………………………………180
第九章 東年(1950~):遠洋的心漂蕩在人性之海…………………………182
一、 前言………………………………………………………………182
二、 書寫主題─人性之海啟示錄……………………………………183
三、 寫作技巧及風格─冷海中的哲人………………………………192
四、 結語………………………………………………………………201
第十章 呂則之(1955~):「鄉土」與「海洋」的合奏曲 …………………203
一、 前言………………………………………………………………203
二、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呂則之的創作因緣………………204
三、 真實或夢魘?─荒謬詭怪的小說世界………..………………..205
四、 潮起潮落─則之東去浪濤盡?…………………………………209
五、 結語─期待鄉土與海洋的混聲合唱……………………………214
第十一章 夏曼˙藍波安(1957~):主體言說‧海洋書寫‧反殖民…………216
一、 前言………………………………………………………………216
二、 從他者論述到主體言說─發聲管道的轉換……………………217
三、 海洋朝聖者─道地的海洋文學作家……………………………222
四、 民族自覺/自決─後殖民觀點的考察…….……………….…….225
五、 殖民地悲曲─夏曼˙藍波安的困境……………………………229
六、 結語………………………………….……...……………………232
第十二章 廖鴻基(1957~):創造時勢的海洋文學作家……………………234
一、 前言………………………………………………………………234
二、 廖鴻基其人及其作………………………………………………235
三、 人、魚、海─廖鴻基的海洋文學內容………………………....236
四、 廖鴻基的寫作特色………………………………………………249
五、 結語………………………………….……...……………………255
結論…………………………………………………………………………………256
一、 捕獲的成果………………………………………………………256
二、 驚見的浪花………………………………………………………262
三、 漏網之魚…………….…………………………………………...267
四、 海洋文學的未來航向……………………………………………269
參考書目…………………………………………………………………………....271
附錄一:台灣當代海洋文學作家區域分佈圖……………………………………293
附錄二:台灣當代海洋文學相關記事……………………………………………294
附錄三:台灣當代海洋書寫出版記事……………………………………………298
附錄四:國家海洋政策綱領………………………………………………………306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依作者筆劃順序排列)
一、書籍部分
(一)文學作品
子安,《我愛綠蠵龜》(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年3月六印。)
尹萍,《海洋台灣》(台北:天下雜誌,1993年6月。)
心岱,《回首大地》(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9年8月。)
王拓,《金水嬸》(台北:人間出版社,1977年11月新版第二版。)
王拓,《望君早歸》(台北:遠景出版公司,1977年9月。)
王拓,《牛肚港的故事》(台北:自印,1985年11月。)
王家祥,《山與海》(台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6月。)
王家祥,《倒風內海》(台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10月。)
王家祥,《海中鬼影-鰓人》(台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4月。)
王碧雲等,《第三屆鳳邑文學獎‧海洋文學獎得獎作品合集》(高雄:高雄縣政府文化局,2000年12月。)
王緒昂,《在鯨的國度悠遊》(台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10月。)
仉桂芳,《漁港的小孩》(台北:國語日報社,2001年6月。)
丘彥明,《民主女神號航海日誌》(台北:聯合報社,1990年7月。)
守谷香,《藍月亮:守谷香的曾鯨眷戀》(台北:紅色文化,2001年9月。)
守谷香,《眼鯨》(台北:紅色文化,2002年3月。)
守谷香,《從鯨以後》(台北:紅色文化,2003年5月。)
朱學恕,《三葉螺線》(高雄:創世紀詩社,1962年8月。)
朱學恕,《給海》(高雄:大業書局,1970年8月。)
朱學恕,《海嫁》(高雄:讀者書局,1971年9月。)
朱學恕,《舵手》(高雄:讀者書局,1974年1月。)
朱學恕,《海之組曲》(高雄:山水詩社,1975年3月。)
朱學恕,《南中國海上的戰神》(高雄:海軍出版社,1981年6月。)
朱學恕,《飲浪的人》(高雄:大海洋文藝社,1986年3月。)
朱學恕,《江山萬里詩》(高雄:大海洋詩社,1998年1月。)
朱學恕編,《中國海洋詩選》(高雄:大海洋文藝雜誌社,1985年2月。)
朱學恕、汪啟疆主編,《中國海洋文學大系:二十世紀海洋詩精品賞析選集》(台北:詩藝文出版社,2002年4月。)
余光中,《高樓對海》(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1年初版2印。)
吳永華,《蘭陽海岸之歌》(台中:晨星出版社,1997年7月。)
呂則之,《雷雨》(台北:聯經出版社,1988年3月。)
呂則之,《海煙》(台北:草根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4月。)
呂則之,《荒地》(台北:草根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4月。)
呂則之,《憨神的秋天》(台北:草根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4月。)
呂嘉惠,《湛藍深海》(台北:地球書房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2月。)
李伍薰,《海穹金麟》(台北:蓋亞文化有限公司,2003年5月。)
李伍薰,《海穹浪客》(台北:蓋亞文化有限公司,2004年2月。)
李志薔等,《流離島影》(台北:唐山出版社,2001年1月。)
李昌憲,《生態集》(台北:笠詩刊社,1993年6月。)
李潼,《蔚藍的太平洋日記》(台北:民生報社,1997年10月。)
杜披雲,《風雨海上人》上下冊(基隆:基隆市立文化中心,2000年7月。)
汪啟疆,《夢中之河》(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79年8月。)
汪啓疆,《菊戀》(台北:中國信徒佈道會,1989年11月。)。
汪啟疆,《海洋姓氏》(台北:尚書文化出版社,1990年6月。)
汪啟疆,《海上的狩獵季節》(台北:九歌出版社,1995年11月。)
汪啟疆,《藍色水手》(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96年6月。)
汪啟疆,《到大海去呀,孩子》(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10月。)
和國柄等:《龍騰虎躍-海軍第六屆文藝金錨獎作品專集》(海軍新文藝輔導委員會,1977年11月。)
孟東籬,《濱海茅屋札記》(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85年1月。)
孟東籬,《野地百合》(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85年5月。)
岳清清,《等待飛魚》(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6月。)
東年,《落雨的小鎮》(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7年12月。)
東年,《大火》(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9年9月。)
東年,《去年冬天》(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3年9月。)
東年,《東年集》(台北:前衛出版社,1992年4月。)
東年,《初旅》(台北:麥田出版社,1993年3月。)
東年,《失蹤的太平洋三號》(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1998年2月。)
東年,《再會福爾摩莎》(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8年6月。)
東年,《給福爾摩莎寫信》(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05年1月。)
林文義,《多雨的海岸》(台北:華成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9月。)
林仙龍,《濤聲試問》(高雄:高雄市立中正文化中心管理處,1993年3月。)
林仙龍,《夢的刻度》(台南:台南縣立文化中心,1994年5月。)
林建隆,《藍水印》(台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6月。)
林燿德編,《海事─中國現代海洋小說選》(台北:號角出版社,1987年7月。)
林燿德編,《海是地球的第一個名字─中國現代海洋詩選》(台北:號角出版社,1987年7月。)
林燿德編,《藍種籽─中國現代海洋散文選》(台北:號角出版社,1987年7月。)
阿彬,《船上的365天》(台北:大旗出版社,2001年1月。)
侯維玲,《彩繪玻璃海洋》(台北:小魯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1月初版四刷。)
姜子安,《基隆市海洋小說集:尋》(基隆:基隆市立文化中心,2004年6月。)
柯惠玲,《珊瑚男孩》(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5年8月。)
洪明慧、陳榕笙、徐譽誠,《基隆市海洋小說短篇合集》(基隆:基隆市立文化中心,2004年6月。)
洪素麗,《海、風、雨》(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9年8月。)
洪素麗,《守望的魚》(台中:晨星出版社,1992年2月二版。)
夏本‧奇伯愛雅,《釣到雨鞋的雅美人》(台中:晨星出版社,1992年6月。)
夏本‧奇伯愛雅,《三條飛魚》(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4月。)
夏本‧奇伯愛雅,《蘭嶼素人書》(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4月。)
夏曼‧藍波安,《八代灣的神話》(台中:晨星出版社,1992年9月。)
夏曼‧藍波安,《冷海情深》(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7年5月。)
夏曼‧藍波安,《黑色的翅膀》(台中:晨星出版社,1999年4月。)
夏曼‧藍波安,《海浪的記憶》(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2年7月。)
孫梓評,《飛翔之島-孫梓評的閱讀旅行》(台北:麥田出版,2002年7月。)
桑品載,《岸與岸》(台北: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2001年4月二印。)
素喚,《依舊水連天碧》(台北:梅霖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4月。)
郝譽翔,《那年夏天,最寧靜的海》(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5年4月。)
高世澤,《捷運的出口是海洋》(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3年3月。)
高岱君,《馬爾地夫星星海》(台北:麥田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7月。)
高岱君,《散步在雲朵的背脊》(台北:麥田出版,2001年8月。)
高岱君,《海洋路標》(台北:一方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7月。)
區紀復,《鹽寮淨土》(台中:晨星出版社,1995年5月。)
區紀復,《簡樸的海岸─鹽寮淨土十年記》(台中:晨星出版社,2000年11月。)
張放,《海魂》(台北:昭明出版社,2001年4月。)
張放,《漲潮時》(台北:昭明出版社,2001年6月。)
張放,《與海有約》(台北:昭明出版社,2001年7月。)
張明初,《碧海左營心》(台北:星光出版社,2002年10月一版二刷。)
張嘉驊,《海洋之書》(台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2月。)
梁琴霞,《航海日記》(台中:晨星出版社,1996年3月。)
莊稼,《看海的人》(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9年4月。)
許正芳,《討海的小孩》(台北:福地出版社,2005年1月。)
許育銘,《討海》(台北:商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2月。)
郭嗣汾,《黎明的海戰》(香港:亞洲出版社有限公司,1954年12月。)
郭嗣汾,《寒夜曲》(台北:海洋生活月刊社,1955年8月。)
郭嗣汾,《海星》(台北:三民書局有限公司,1967年1月。)
郭嗣汾,《浪花吟》(台北:錦繡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年3月。)
陳千武,《獵女犯》(台中:熱點文化事業出版有限公司,1984年11月。)
陳素宜,《海洋的故事》(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0年8月。)
曾玲,《一個台灣女孩的航海日記》(台北:方智出版社,1997年6月。)
曾玲,《小迷糊闖海關》(台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8月。)
曾玲,《乘瘋破浪》(台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12月。)
舒蘭編,《中國海洋詩話》(台北:布穀出版社,1985年。)
覃子豪,《覃子豪全集I》(台北:覃子豪全集出版委員會,1965年。)
覃子豪,《覃子豪全集II》(台北:覃子豪全集出版委員會,1968年。)
雲浩翔,《怒濤驚航》(台北:文帝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11月。)
黃河,《蒼煙鎖海》(桃園:龍行文化圖書有限公司,1998年7月。)
黃麗穗,《走,我們坐船去》(台北:圓神出版社有限公司,2002年5月。)
楊小雲,《水手之妻》(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3年1月重排初版。)
楊牧,《山風海雨》(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87年5月。)
楊桂杰主編,《基隆市海洋文學獎:現代詩合集第二屆》(基隆:基隆市文化局,2005年9月。)
楊桂杰主編,《基隆市海洋文學獎:散文合集第二屆》(基隆:基隆市文化局,2005年9月。)
詹澈,《小蘭嶼和小藍鯨》(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年12月。)
瘂弦,《瘂弦詩集》(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61年4月。)
廖鴻基,《討海人》(台中:晨星出版社,1996年6月。)
廖鴻基,《鯨生鯨世》(台中:晨星出版社,1997年6月。)
廖鴻基,《漂流監獄》(台中:晨星出版社,1998年4月。)
廖鴻基,《來自深海》(台中:晨星出版社,1999年2月。)
廖鴻基,《山海小城》(台北:望春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0月。)
廖鴻基,《海洋遊俠-台灣尾的鯨豚》(台北:印刻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10月。)
廖鴻基,《台11線藍色太平洋》(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03年3月。)
廖鴻基,《漂島─一段遠航記述》(台北:INK印刻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12月。)
廖鴻基,《尋找一座島嶼》(台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3月。)
廖鴻基等,《台灣島巡禮》(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05年5月。)
劉克襄,《在測天島》(台北:前衛出版社,1985年4月。)
劉克襄,《座頭鯨赫連麼麼》(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9月。)
劉克襄,《鯨魚不快樂時》(台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7月二刷。)
劉寧生、劉永毅,《海洋之子劉寧生》(台北:圓神出版社,2001年5月。)
廣軍,《武嚇台灣》(台北:星光出版社,2004年4月二版二刷。)
潘弘輝,《水兵之歌》(台北:寶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8月初版二刷。)
蔡富澧,《與海爭奪一場夢》(高雄:高雄市立中正文化中心管理處,1993年3月。)
蔡富澧,《藍色牧場》(台北:圓神出版社有限公司,2005年6月。)
蔡逸君,《鯨少年》(台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9月。)
歐銀釧:《城市傳奇》(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7月)。
歐銀釧:《城市飛行》(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12月)。
歐銀釧:《藏在澎湖的夢》(台北:幾何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8月)。
鄭愁予,《鄭愁予詩集I:1951~1968》(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79年9月。)
鄭麗娥,《在海洋城市》(台北:漢藝色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1年6月。)
鄭烱明主編,《海陸合鳴‧詩心交融─2005高雄世界詩歌節詩選》(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05年3月。)
謝曉昀,《基隆市海洋小說集:海洋,愛欲三部曲》(基隆:基隆市立文化中心,2004年6月。)
鍾玲,《芬芳的海》(台北:大地出版社,1988年1月。)
鍾漢波,《駐外武官的使命-一位海軍軍官的回憶》(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6月。)
鍾漢波,《四海同心話黃埔-海軍軍官抗日劄記》(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3月。)
鍾漢波,《海峽動盪的年代-一位海軍軍官服勤筆記》(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月。)
韓韓、馬以工,《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台北:九歌出版社,1983年1月。)
嚴立楷,《虛構海洋》(台北:寶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3月。)
(二)相關之史料、理論
Jeremy Seabrook著,譚天譯,《階級─揭穿社會標籤迷思》(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12月。)
文訊雜誌社編,《中華民國作家作品目錄1999》(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9年6月。)
比爾‧阿希克洛夫特(Bill Ashcroft),嘉雷斯‧格里菲斯(Gareth Griffiths),凱倫‧蒂芬(Helen Tiffin)著;劉自荃譯,《逆寫帝國:後殖民文學的理論與實踐》(台北:駱駝出版社,1998年6月。)
王崧興,《龜山島─漢人漁村社會之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67年。)
王德威,《閱讀當代小說》(台北:遠流出版社,1991年9月。)。
司徒衛,《五十年代文學論評》(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9年7月。)
朱學恕,《論開拓海洋新境界》(高雄:大海洋詩社,1987年10月。)
朱雙一,《戰後台灣新世代文學論》(台北:揚智文化,2002年2月。)
江維民編,《走向海洋》(高雄:海軍專科學院海洋文學研究會,1960年。)
艾勒克‧博埃默(Elleke Boehmer)著;盛寧、韓敏中譯,《殖民與後殖民文學》(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1998年11月。)
吳明益,《以書寫解放自然:台灣現代自然書寫的探索(1980-2002)》(台北:大安出版社,2004年11月。)
李亦園、呂正惠、蔡源煌編著,《人文學概論》上冊(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0年2月。)
李素芳,《台灣的海岸》(台北:遠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2月一版三刷。)
谷川渥著;許菁娟譯,《幻想的地誌學─虛構地圖大旅行》(台北:邊城出版,2005年7月。)
東海大學主編:《台灣自然生態文學論文集》(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2年1月。)
林昌華,《黃金時代─一個荷蘭船長的亞洲冒險》(台北:果實出版,2003年7月。)
松浦章著,卞鳳奎譯,《清代臺灣海運發展史》(台北: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10月。)
邵廣昭,《海洋生態學》(台北: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3月。)
邵廣昭等,《藍色運動:尋回台灣的海洋生物》(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0年12月。)
邱文彥主編,《海洋文化與歷史》(台北:胡氏圖書出版社,2003年6月。)
邱文彥主編,《海洋永續經營》(台北:胡氏圖書出版社,2003年6月。)
邱文彥主編,《海洋產業發展》(台北:胡氏圖書出版社,2003年6月。)
邱文彥主編,《航運貿易新趨勢》(台北:胡氏圖書出版社,2003年6月。)
施信民編,《海岸危機》(台中:晨星出版社,1998年6月。)
胡建偉,《澎湖記略澎湖續編》(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6月。)
胡興華,《海洋台灣》(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2002年8月。)
胡興華,《台灣的漁業》(台北:遠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1月。)
夏本‧奇伯愛雅(周宗經),《雅美族的古謠與文化》(台北:常民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9月。)
孫寶年編,《消失的海岸》(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9年11月。)
徐曉望,《媽祖的子民─閩台海洋文化研究》(中國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年12月。)
張漢良、蕭蕭編,《現代詩導讀批評篇》(台北:故鄉出版社有限公司,1979年11月。)
張默,《台灣現代詩編目─1949~1995》(台北: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1996年1月二版。)
曹永和,《中國海洋史論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0年10月。)
陳芳明,《台灣人的歷史與意識》(高雄:敦理出版社,1988年8月。)
陳國鈞,《蘭嶼雅美族》(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56年。)
鳥居龍藏原著;楊南郡譯註,《探險台灣─鳥居龍藏的台灣人類學之旅》(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8月。)
傅科(Michel Foucault)著;劉北成、楊遠嬰譯,《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4月三刷。)
彭懿,《世界幻想兒童文學導論》(台北:天衛文化圖書有限公司,1998年12月。)
湯錦台,《大航海時代的台灣》(台北:貓頭鷹出版社,2002年7月初版5刷。)
湯錦台,《閩南人的海上世紀》(台北:果實出版,2005年12月。)
楊忠翰,《改變戰爭的武器─海戰篇》(台北:星光出版社,1991年12月。)
楊鴻烈,《海洋文學》(香港:新世紀出版社,1953年8月。)
葉志杰,《聽看東港─從老漁村見識大歷史》(台北:野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4月。)
葉連鵬,《澎湖文學發展之研究》(澎湖:澎湖縣文化局,2001年12月。)
賈福相編,《人與海:台灣海洋環境》(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6月。)
蔡偉立,《台灣鯨豚現場》(台北:田野影像出版社,2001年6月。)
鄭利榮,《海洋漁場學》(台北:財團法人徐氏文教基金會,2001年3月再版7刷。)
鍾玲編,《海洋與文藝國際會議論文集》(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1999年9月。)
懷德海(A.N.Whitehead)著;蔡坤鴻譯,《宗教的創生》(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5月。)
(三)國外海洋文學相關書籍
卡爾‧沙芬納(Carl Safina)著;杜默譯,《海洋之歌─全球海洋生態發現之旅》(台北: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2月。)
約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著;王潤華譯,《黑暗的心》(台北:志文出版社,2004年3月重排版。)
約翰‧雷恩(John C. Ryan)著;金振寧、陳素珊譯,《拯救鮭魚736─一條見證水域生態危機的魚》(台北:新自然主義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7月。)
畢爾‧羅逖(Pierre Loti)著;黎烈文譯,《冰島漁夫》(台北:志文出版社,1998年2月再版。)
傑克‧倫敦(Jack London,)著;裘桂常譯,《海狼》(台北:志文出版社,1996年8月。)
瑞秋‧卡森(Rachel L. Carson)著;尹萍譯,《海風下》(台北:季節風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6月)
瑞秋‧卡森(Rachel L. Carson)著;莊安棋譯,《海之濱》(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9月。)
赫曼‧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著,《白鯨記》(台北:華文網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2月。)
歐耐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著;羅珞珈譯,《老人與海》(台北:志文出版社,1999年7月重排版。)
二、學位論文
李炫蒼,《現當代台灣「自然寫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6月。
林慶文,《當代台灣小說的宗教性關懷》,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1年6月。
徐宗潔,《台灣鯨豚寫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6月。
莊秀美,《東年小說的追尋主題與終極關懷》,國立中興大學中文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2004年1月。
許尤美,《台灣當代自然寫作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6月。
陳佳妏,《清代臺灣記遊文學中的海洋》,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1年6月。
葉玿伶,《尋找台灣的另一半版圖:評海洋教育的可能性》,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6月。
蔡艷紅,《覃子豪詩藝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4年1月。)
簡義明,《台灣「自然寫作」研究--以1981-1997為範圍》,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8年6月。
三、期刊論文
王家祥:〈鯨骨之海的女子─評梁琴霞《航海日記》〉,《聯合文學》1996年6月第140期,頁167。
王鴻佑:〈在文明與荒野之間靜心觀察與思考─王家祥要做個自然禱告者〉,《新觀念》1996年9月第95期,頁80-88。
古遠清:〈共譜海上的樂章─評藍海萍的海洋詩〉,《大海洋詩雜誌》1999年7月第59期,頁16-21。
古遠清:〈「藍星」人物傳(1)─「詩的播種者」覃子豪〉,《藍星詩學》2003年6月第18期,頁163-172。
司馬中原:〈從「最後的月亮」看東年〉,《中華文藝》1981年1月第20卷第5期。
伍寒榆:〈抵抗知識份子的海洋謳歌〉,《文學台灣》2004年4月第50期,頁208-227。
向明:〈詩的奧義與典範─溫習覃子豪先生的五本詩集〉,《乾坤詩刊》1998年10月第8期,頁9-14。
向明:〈詩的播種者─覃子豪〉,《藍星詩學》2003年12月第20期,頁152-155。
朱學恕:〈談海洋詩的永恆性─為悼念海洋詩人覃子豪先生而作〉,《大海洋詩刊》,1979年10月第12期,頁7-9。
朱學恕:〈海洋詩(文)教對中國未來興衰之影響〉,《大海洋詩雜誌》1999年1月第58期,頁4-14。
朱學恕:〈全球化趨勢中中國當代海洋文學的使命〉,《大海洋詩雜誌》2000年11月第62期,頁14-18。
朱雙一:〈現代人的焦慮和生存競爭─東年論〉,《聯合文學》1995年1月第123期,頁142-145。
江寶釵:〈冰山底下的真相─評呂則之「雷雨」〉,《文訊》1988年6月第36期。
宋澤萊:〈將「自然主義」和「虛無主義」推向頂峰的文學高手─論東年小說的深度〉,《臺灣新文學》1998年6月第10期,頁238-261。
李瑞騰:〈夏曼.藍波安「冷海情深」〉,《中央月刊文訊別冊》1997年7月第141期,頁封面裡。
李懷:〈這輩子都要住在海上─讀廖鴻基的<鯨生鯨世>〉,《中央月刊文訊別冊》1997年10月第144期,頁24。
汪啟疆:〈關於「人魚海岸」〉,《文訊》2000年4月第174期,頁100-102。
周玟佩:〈海洋,命運的掌握者?─我讀畢爾羅逖的《冰島漁夫》〔Pecheurs d`Islande〕〉,《文藝月刊》1989年7月第241期,頁63-64。
季季:〈一個孤立而擺盪的小社會─評東年的「賊」〉,《書評書目》1979年9月第77期。
東年:〈山、海與平原台灣的對話〉,《聯合文學》2004年7月237期,頁132-143。
東年:〈海洋臺灣與海洋文學》〉,《聯合文學》1997年8月總號第154期,頁166-168。
林煥彰:〈海的歌者及其詠嘆─覃子豪先生海洋詩讀後感〉,《大海洋詩刊》,1979年10月第12期,頁14-17。
林燿德:〈將軍的版圖─評汪啟疆將軍<海上的狩獵季節>〉,《文訊》1996年2月第124期,頁69-70。
林麗如:〈唱不完的海洋詩歌─專訪朱學恕先生〉,《文訊》2001年1月第183期,頁80-83。
邵廣昭:〈維護海洋生態 重建海底花園〉,《研考》2000年11月第24卷第6期,頁22-39。
泉泉:〈細流不辭方為海光沐環宇始信真─略談海洋文學未來去向及其策略〉,《大海洋詩雜誌》1997年4月第53期,頁34-36。
流沙河:〈跨海詩人覃子豪〉,《乾坤詩刊》1998年10月第8期,頁15-18。
胡錦媛:〈繞著地球跑(上)─當代台灣旅行文學〉,《幼獅文藝》1996年11月總號515期,頁24-28。
胡錦媛:〈繞著地球跑(下)─當代台灣旅行文學〉,《幼獅文藝》1996年12月總號516期,頁51-59。
凌建英:〈論朱學恕創作的審美觀〉,《大海洋詩雜誌》2002年11月第66期,頁52-55。
孫大川:〈原住民文學的困境─黃昏或黎明〉,《山海文化》1993年11月創刊號。
孫述宇:〈為海洋小說注入新頁─康拉德〔Joseph Conrad〕〉,《聯合文學》1998年12月總號第170期,頁41-44。
徐宗潔:〈無止盡的追尋─淺論廖鴻基的「尋找一座島嶼」〉,《水筆仔》2001年12月第13期,頁6-15。
徐宗潔:〈海洋記憶的轉向─讀廖鴻基的<漂島>〉,《文訊》2004年4月第222期,頁26-27。
徐明德:〈中國海洋文化的原型傳統及流變(下)〉,《大海洋詩雜誌》1998年7月第56期,頁113-121。
徐明德:〈高瞻俯矚 深邃沉鬱─讀渡也海洋詩有感〉,《大海洋詩雜誌》2001年12月第64期,頁116-117。
高天生:〈孤立的先知─試論東年的小說〉,《臺灣文藝》1980年10月第69期。
張瑞芬:〈筆與槳的方向─夏日讀夏曼.藍波安「海浪的記憶」〉,《靜宜人文學報》2002年9月第215期,頁159-163。
張默:〈怎樣揉捏詩的藍土壤─汪啟疆「人魚海岸」閱讀札記〉,《創世紀詩刊》1999年12月第121期,頁121-125。
莊萬壽:〈臺灣海洋文化之初探〉,《中國學術年刊》1997年3月第18期,頁303-316,442-443。
荻青:〈讀「詩的播種者」〉,《藍星詩學》2002年3月第13期,頁35-37。
許炎初:〈康拉德海洋小說的悲劇意識〉,《建國學報》2000年6月第19卷1期,頁1-14。
陳宗仁:〈遊走在小說與史料之間─讀<黃金時代:一個荷蘭船長的亞洲冒險>[Willem I. Bontekoe著 林昌華譯]〉,《全國新書資訊月刊》2003年11月第59期,頁32-34。
陳建忠:〈部落文化重建與文學生產─以夏曼.藍波安為例談原住民文學發展〉,《靜宜人文學報》2003年7月第18期,頁193-208。
陳國強:〈臺灣海洋文化的人類學研究〉,《臺灣源流》1997年6月第6期,頁94-99。
曾婉莉:〈曾玲─一尾長了雙腿的美人魚:曾經長年以海為家的「海洋之女」終於...上岸了〉,《新觀念》1999年2月第124期,頁38-39。
游喚:〈臺灣現代詩中的土地:河流與海洋─七十年代以前的現象考察(上)〉,《台灣詩學季刊》1996年9月第16期,頁125-136。
游喚:〈臺灣現代詩中的土地:河流與海洋─七十年代以前的現象考察(下)〉,《台灣詩學季刊》1997年3月第18期,頁90-100。
黃鳳鈴:〈與鯨豚共舞的精靈─廖鴻基〉,《明道文藝》1998年1月第262期,頁94-99。
黃騰德:〈從廖鴻基「鯨生鯨世」看臺灣的海洋文學〉,《臺灣人文》2000年6月第4期,頁47-61。
葉連鵬:〈落入海的國籍─試析朱學恕的海洋境界〉,《大海洋詩雜誌》2002年5月第65期,頁27-34。
廖梅璇:〈討海人的海洋文學〉,《少年臺灣》2003年6月第13期,頁56-57。
廖祥荏:〈船長的獨步─鄭愁予海洋詩評析〉,《臺灣詩學季刊》2000年6月第31期,頁158-162。
廖鴻基、龔卓軍:〈溯‧生命原鄉─與大海的子民廖鴻基對話〉,《張老師月刊》1998年2月第242期,頁108-113。
劉達材:〈海洋的呼喚─廿一世紀為海洋世紀〉,《大海洋詩雜誌》1998年7月第56期,頁1-7。
蔣年豐:〈海洋文化的儒學如何可能〉,《中國文化月刊》1990年2月第124期,頁47-59。
蔡尤娟:〈海洋之子─廖鴻基〉,《新觀念》1998年7月第117期,頁138-145。
蔡文婷:〈願作大海的新郎─漁夫作家廖鴻基〉,《光華》1996年11月第21卷11期,頁110-121。
蔡文婷:〈海洋文學的初航─《討海人》(廖鴻基作品)〉,《光華》1996年11月第21卷11期,頁122-123。
蕭義玲:〈生命夢想的形成─解讀廖鴻基海洋寫作的一個面向〉,《興大人文學報》2002年6月第32期,頁173-195。
蕭蕭:〈台灣海洋詩的美學特質〉,《台灣詩學季刊》1999年12月第29期,頁27-44。
龍應台:〈為澎湖立傳:評「海煙」〉,《新書月刊》1985年7月第22期。
簡榮聰:〈臺灣「原始」傳說與海洋文化的類緣關係(上)〉,《臺灣源流》1997年6月第6期,頁81-93。
簡榮聰:〈臺灣「原始」傳說與海洋文化的類緣關係(中)〉,《臺灣源流》1997年9月第7期,頁92-102。
蘇紹連:〈走進汪啟疆的創作房間─讀汪啟疆最新詩集「人魚海岸」〉,《臺灣詩學季刊》1999年12月第29期,頁19-26。
四、報紙論文、書評及報導
東年:〈迎向海洋(梁琴霞)《航海日記》〉,《聯合報》1996年5月6日,42版。
陳素梅:〈廖鴻基的海洋故鄉〉,《自由時報》1996年6月13日,34版。
張殿:〈東年的後海洋時期〉,《聯合報》1996年6月17日,43版。
陳克華:〈海洋文學的典範(廖鴻基《討海人》)〉,《中國時報》1996年7月4日,39版。
徐淑卿:〈廖鴻基抒寫漁人與海〉,《中國時報》1996年7月4日,39版。
潘弘輝:〈討海人鏢大魚(廖鴻基《討海人》)〉,《民眾日報》1996年7月30日,27版。
瞿海良:〈評介夏曼‧藍波安《冷海情深》〉,《中國時報》1997年8月7日,42版。
王浩威:〈海洋文學的探路人─評〔《憨神的秋天》呂則之著〕〉,《中國時報》1997年8月14日,42版。
董成瑜:〈呂則之─孤島心語盡付大海〉,《中國時報》1997年8月14日,開卷週報43版。
李永適:〈評介《鯨生鯨世》(廖鴻基作品)〉,《中國時報》1997年8月28日,42版。
夏曼‧藍波安:〈廖鴻基《漂流監獄》〉,《中國時報》1998年5月21日,42版。
夏曼‧藍波安:〈海是雅美人的劇本〉,《台灣日報》1998年6月19日,31版。
楊照:〈原住民的、荷蘭人的以及海洋的台灣〉,《聯合報》1998年7月6日,41版。
江寶釵:〈東年《再會福爾摩莎》〉,《中國時報》1998年7月9日,42版。
柯倩華:〈聽海的心跳─鄭清文《沙灘上的琴聲》〉,《聯合報》1998年7月28日,37版。
楊華妙:〈海洋的呼喚─閱讀廖鴻基〉,《更生日報》1998年10月11日,第13版。
五、研討會論文
陳室如:〈浪濤與文學的合奏─台灣現代散文的海洋書寫〉,「2005『海洋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國立台灣海洋大學,2005年6月10日。)
陳思和:〈試論1990年代台灣海洋題材的創作〉,「兩岸文學發展研討會」論文,中華發展基金管理委員會、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所,2000年9月16-17日。
黃慧鳳:〈國家機器建構的文學傳播模式─以1950年代反共文學、戰鬥文藝為例〉,「文學社會學」學術研討會論文,中央大學中文所,2005年6月21日。
指導教授 李瑞騰(Jui-teng Lee) 審核日期 2006-1-15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