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9421050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 、訪客IP:13.59.34.87
姓名 鍾欣怡(Shin-Yi Chu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企業管理學系
論文名稱 學習型組織推動方式及教育訓練流程探討
相關論文
★ 由組織文化與領導行為來探討組織變革中員工的反應★ 團隊多元化對團隊績效的影響-檢驗中介變數與調節變數的影響
★ 團隊多元化與團隊衝突對專案團隊績效的影響★ 不同身份別護理人員之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專業承諾的探討
★ 人格特質對義工行為與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研究-以某研究機構為例★ 勞動標準和外國直接投資
★ 公司特性、知識管理促動因子與知識管理績效指標關聯性之研究★ 企業使用非典型工作型態僱傭人員對正職人員產生之影響
★ 學習型組織的建構與阻礙因素之探索性研究★ 校園徵才中招募者特性與招募資訊的影響
★ 衡量ERP供應廠商服務品質之成功模式★ 公務人員績效評估與獎懲制度的滿意度對組織公平認知影響之研究─以關務人員為例
★ 管理才能評鑑量表之評估-以A公司為例★ 具自動檢查機制的線上調查設計對於問卷有效性的影響
★ 員工僱用身分對其工作態度及行為的影響★ 團隊多元化及衝突對團隊學習行為的影響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二十一世紀之全球化競爭,學習能力以及員工價值已成為企業最為重要的資產之一,故學習型組織也成為企業欲求創新、成功並永續經營的典範。依循論文名稱,本研究希望在整理學習型組織之定義、特徵因素及推動方式等相關理論基礎,並整理教育訓練系統要素之文獻後,以14家參與教育部『學習型企業』專案公司為研究對象,整理出國內企業建立學習型組織之過程中實際之推動方式及教育訓練之內容。另外針對教育訓練之部份,探討2家個案公司教育訓練之實施流程。
  由於本研究主要探討企業在建立學習型組織過程中,實際的運作方式,屬於針對組織運作的研究,所以本研究主要以質性研究之個案分析法來進行研究。而蒐集資料的主要方法包括檔案分析以及深度訪談法二種。檔案分析方法之部份主要根據本研究之個案公司參與教育部所舉辦之『學習型企業』專案中,期末成果發表會大會手冊中各公司之書面期末報告作為檔案分析之資料。深度訪談的部份則根據教育訓練之實施流程所設計的訪談問卷大綱進行半結構式的訪談方式,並在訪談過程中以筆錄及錄音的方式來記錄研究資料。
  經由檔案分析及深度訪談的方法搜集資料分析後,整理出企業在建立學習型組織的過程中,最常被採用的幾種具體方式,並針對這幾種方式做進一步的分析,且以此歸納出一個整體的推動流程。另一部份比較二家個案公司教育訓練實施流程之部份,並給予實施上的建議。
關鍵字(中) ★ 學習型組織
★ 教育訓練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學習型組織………………………………………….4
一、 學習型組織的定義……………………………………..4
二、 學習型組織的特徵及因素………………………………6
三、 學習型組織的推動…………………………………….10
第二節 教育訓練……………………………………………18
一、 教育訓練的定義……………………………………….18
二、 教育訓練系統之要素…………………………………..1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流程…………………………………………….28
一、 準備階段……………………………………………….29
二、 資料蒐集階段…………………………………………..30
三、 資料分析及結論階段……………………………………30
第二節 研究方法…………………………………………….31
一、 質性研究法…………………………………………….31
二、 個案研究法…………………………………………….31
三、 檔案分析法…………………………………………….32
第四章 個案分析
第一節 個案公司建立學習型組織之推動方式及教育訓練實施內容
一、 公司簡介……………………………………………….33
二、 推動方式及教育訓練實施內容…………………………..34
三、 各公司之推動方式統計………………………………….41
第二節 個案公司教育訓練流程探討…………………………..45
一、 個案公司介紹…………………………………………..45
二、 訪談結果分析…………………………………………..4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55
一、 公司建立學習型組織之實推動方式…………………….. .55
二、 教育訓練實施流程………………………………………57
第二節 研究限制及後續研究建議………………………..…....63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份………………………………………………..64
二、 英文部份………………………………………………..66
附錄一:本研究之訪談問卷大綱………………………………………..69
附錄二: B2公司四大團隊之成立目的及工作內容表………………..…..70
附錄三:中高階主管訓練三階段課程表…………………………..……..71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王思峰、楊仁壽(民90),學習型組織導入理論與導入模式。學習型企業期初研習活動大會手冊。
江琬瑜(民88),訓練成效評估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李純誼(民90),企業建構學習型組織之導入模式探討,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李長貴(民85),改變企業經營體質-訓練與發展-。台北市:金融研訓中心。
狄家葳(民89),訓練成效評估之研究-以台灣跨國企業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商研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周云薇(民89),學習型組織評鑑量表之建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吳秉恩(民88),分享式人力資源管理。台北市:翰蘆圖書出版。
洪明洲(民86),管理-個案、理論、辨證。台北縣: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高寒梅(民88),學習型企業衡量架構之初探,國立中正大學企研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徐慧純(民88),我國企業在建立學習型組織之探討-三個個案的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徐宗國(民86),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市:巨流圖書。
張火燦(民87),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台北市:楊智出版。
張邵勳(民90),研究方法。台北市,滄海出版。
黃誌瑩(民90),教育訓練制度規劃之個案研究---以K公司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管長青(民90),影響學習型組織形成之相關因素研究-以工程顧問業為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閻瑞彥(民88),學習型組織建構之研究,國立台北商專學報,第52期,頁115-157。
蕭錫錡(民90),企業訓練講師教學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柯林。羅斯(1997), 戴保羅譯(民88) ,學習地圖-21世紀加速學習革命。台北市:經典傳訊出版。
Peters, T.J. (1992), 魯樂中譯(民86),解放型管理。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
Senge, P.M.(1990), 郭進隆譯(民83),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台北市:天下文化出版。
Senge, P.M.(1994), 齊若蘭譯(民84),第五項修練II實踐篇上下冊-思考、演練與超越。台北市:天下文化出版。
二、 英文部份
Bennett, J. K. (1994).“The building blocks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Training 31(6), pp.41-49.
Byme, J. A. (1992).“Management’s new gurus”,Business Week, 3281, Aug. pp.146-152.
Garvin, D. A. (1993).“Build a learning organiza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71(4), pp.78-91.
Gephart, M.A., Marsick, V.T., Van Buren, M.E., &Spiro, M.S.(1996).“ Learning Organizations Come Alive“,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 pp.35-50.
Goldstein, I. L.(1993). Training in Organizations: Need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3re ed., Pacific Grove, CA: Brooks/Cole.
Giegold, W. C., & Grindle,C. R.(1983).In Training Management Development. California: Wadsorh.
Goh, S. C. (1998). “Toward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The Strategic Building Blocks”, Sam Advanced Management Journal, 63(2), pp.15-22.
Griego, O.V.(2000).“ Predictor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s: a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practitioner’’s perspective”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 7(1), pp.5-25.
Hedberg, B. (1981). How Organizations Learn and Unlearn , in P. C. Nystrom and W. H. Sarbuck (eds)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s Design, 1, Adapting Organizations to Their Environments, pp.3-27.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enry& Stone(1999). “ The Impact of End-User Gerder, Education, Performance, and System Use on Computer Self-Efficacy and Outcome Expectancy”, Southern Business Review, pp.10-16.
Kirkpatrick, D.L.(1994).Evaluating Training Programs: The Four Levels. San Francisco: Berrett -Koehler.
Kotter, J.P. (1996). Leading Change.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oston, Massachusetts.
Larry G. Enochs & Phillip L. Smith & DeAnn Huinker(2000).“Establishing Factorial Validity of the Mathematics Teaching Efficacy Beliefs Instrument”, School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100(4)pp.194-202.
Lazear, E. P. (1998). Personnel Economics For Managers , N.Y: John Wiley & Sons, Inc.
May, G. L. & Kahnweiler, W. M. (2000). “The Effect of A Mastery Practice Design on Learning And Transfer in Behavior Modeling Training”, Personnel Psychology, 53, pp.353-373.
Marsick, V. J. & Watkins, K.E. (1993), Sculpting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Lessons in the art and science of systemic change, San Francisco: Jossey -Bass.
Marquardt, M.J. (1996). Building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A Systems Approach To Quantum Improvement And Global Success. N.Y: Mc Graw-Hill.
Noe, R. A., Hollenbeck, J. R., Gerhart B., & Wright, P. M. (2000).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Gaining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 McGraw-Hill.
O’Neil (1995). Four Lenses through which to view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America Society For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Patton, M. Q. (1990).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Sage Publication, Inc.
Parry (1997).“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Training:A Collection of Tools and Techniques”, American Society for Training & Development , pp.24.
Popper , M., & Lipshitz , R. (1995). Organization mechanisms: A structural /cultural approach to organization learning. Haifa, Israel: University of Haifa.
Simons, R. L.(1991).“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harsh parenting”,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 (27),pp. 159-197.
Stewart Clegg(1999).“Globalizing the Intelligent organization: Learning organization, Smart Workers,(not so) Clever Countries and 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Management Learning , (30) , pp.259-280.
Salsa , E., & Canon-Bowers, J. A. (2001). “The science of training: A decade of progress”,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52, pp.471-499.
Senge, P. M. (1990).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and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N.Y.: Doubleday.
Swanson,R. A. (1987). “Training Technology System: A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nd Solving Training Problems in Industry and Business”,Journal of Industrial Teacher Education.24(4).pp.9.
Yin, R. K.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 Thousand Oaks:Sage Publications.
指導教授 葉穎蓉(Ying-Jung Yeh) 審核日期 2002-7-17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