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9424028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8 、訪客IP:3.145.130.31
姓名 吳東洋(Tong-Yang W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產業經濟研究所
論文名稱 國家創新系統下研發成果規範之研究 --以智慧財產權歸屬及行政介入權為探討核心
相關論文
★ 數位典藏內容成果授權政策之研究-以資訊自由為重心★ 基因資料庫智慧財產權保護之研究
★ 掠奪性訂價之個案研究 - 從Matsushita v. Zenith案探討共謀掠奪性訂價★ 建立有效率的頻譜分配制度-以財產權制度為基礎之分配
★ 資訊時代商業組織法的新風貌-從虛擬組織的發展談起★ 新形式商標註冊之研究
★ 我國金融安全網之法律架構分析★ 反違憲審查之研究--分析美國批判違憲審查論述與運用
★ 數位權利管理系統的法律與經濟分析★ 開放原始碼法律問題之研究--智慧財產權制度之檢討
★ 強制開放原始碼之研究-以創作誘因與成本結構為中心★ 生技製藥產業運用專利聯盟之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國家創新系統下之產、官、學三者間之互動合作關係,厥為構成現代國家競爭力之重要因素之一。尤其現今國際競爭之局勢下,科學技術之研究發展往往意味著大量的成本投入,以及高不確定性之研發風險。長期而言,對於缺乏充沛資金挹注研發但較具積極、彈性之中小型民間廠商,無疑是其生存發展之隱憂。然而,將之對照台灣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產業發展模式,似乎在結果之呈現,不同於上述之推論,其主要之原因在於國家扮演著關鍵性之角色。雖然公家單位較不具效率性,惟國家介入市場之研發,不但可瓦解大型廠商獨占、壟斷之疑慮,同時亦可將極具公共財色彩之研發成果與人才,開放公眾與其接取之管道,進而產生外溢效果,降低大型廠商把持之進入障礙。故國家適度地提供公共財性質之研發挹注,以打造開放性之環境,並著重整體產業不同階段銜接發展之制度擘劃,其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
我國基於憲法具體落實經濟、科學技術發展與中小企業之扶持等理念,並參酌美國等先進國家之立法經驗,所通過之科學技術基本法第六條,對以往法令未明確規範之科技研發以及技術擴散之事項,賦予正式規範之法源,由政府提供相當之科技研發挹注,基於藏富於民、活絡經濟之理念,得將研發成果歸屬於民間。然而,我國現行之制度可能隱含著諸如政府介入之尺度、研發成果之歸屬等相關可資辯駁之議題。因此,本文之研究方法,除了以傳統法學以及比較法之分析模式外,並採經濟學之觀點,以不同之觀察角度探查上述之問題。
我國科技立法之規範建制,殊值讚賞。惟授權委諸行政部門訂定行政規則,以為具體規範,仍有相關之問題隱而未發,例如研發成果之歸屬判斷,主要係由行政部門事先予以斟酌是否歸屬國有。而科學技術基本法並未明文賦予政府發動介入權之權限,有違授權明確性原則,似屬立法缺漏,仍待後續之補正。本文以為行政介入權於效用發揮上,與類似法規範效力之專利法特許授權制度,以及公平交易法之必要更正措施,構成三種不同拘束層次之規範。
此外,就法律經濟分析之觀點而論,我們除了應注意成本效益分析在政府決策上之作用,與可能誤用之情形外,其相關誘因機制之影響仍應加以斟酌,以避免發生不當干擾市場之情事發生。換言之,研發成果之歸屬以及行政介入權之發動,應遵循公正、公開之程序,本文以為效益原則係蘊含於公正程序之進行下。此外,行政介入權之價值在於其潛在運行之威嚇效果,惟長期而言,從未發動介入權之路徑相依的發展局勢下,吾人應留意其是否無法發揮實際之效用,變成圖具形式之紙老虎,有失立法建制之期待。
關鍵字(中) ★ 科技研發
★ 行政介入權
★ 智慧財產權
★ 技術移轉
★ 法律經濟分析
★ 國家創新系統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1.1 研究動機……………………………………………………………………1
1.2 問題之提出…………………………………………………………………3
1.3 研究對象與限制……………………………………………………………5
1.4 研究方法與架構……………………………………………………………6
第二章 國家創新系統之運作模式以及政府介入民間研發之管制目的與介入權正當性基礎之探討……………………………..9
2.1 國家創新系統下技術移轉之範疇………………………………………10
2.2 技術移轉之特色及功能…………………………………………………11
2.2.1 就技術供給者而言……………………………………………….12
2.2.1.1 國際磋商之籌碼………………………………………12
2.2.1.2 市場佔有率之考量……………………………………13
2.2.1.3 實質收益之入帳………………………………………13
2.2.2 就技術需求者而言……………………………………………….13
2.2.2.1 風險轉移之考量………………………………………13
2.2.2.2 技術選擇之優勢………………………………………14
2.2.2.3 比較利益之觀點………………………………………14
2.3 國家創新體制下科技研發與移轉之類型………………………………14
2.3.1 科技研發之類型………………………………………………….15
2.3.1.1 產業-產業合作…………………………………………15
2.3.1.1.1 策略聯盟…………………………………………….15
2.3.1.1.2 併購………………………………………………….16
2.3.1.2 政府-產業合作…………………………………………17
2.3.1.2.1 政府-產業聯合專案……………………………….17
2.3.1.2.2 產業開發合作……………………………………….17
2.3.1.3 產業-學界合作…………………………………………17
2.3.1.4 政府-學界合作…………………………………………18
2.3.1.5 產、官、學合作…………………………………………18
2.3.1.5.1 創新育成計畫……………………………………….18
2.3.1.5.2 補助研究計畫……………………………………….18
2.3.1.5.3 委託研究計畫……………………………………….19
2.3.1.5.4 合作研發計畫……………………………………….19
2.3.1.5.5 衍生公司…………………………………………….19
2.3.2 技術移轉之類型-技術讓與或授權……………………………19
2.4 政府介入研發之管制目的與介入權正當性基礎之探討……………...20
2.4.1 政府介入研發之管制目的………………………………………21
2.4.1.1 活絡經濟並增進本國產業之國際競爭力……………….21
2.4.1.2 減少技術移轉之延誤與不確定性……………………….23
2.4.1.3 避免私人怠於提供公共財之現象……………………….24
2.4.1.4 改正市場資訊不對稱之流弊…………………………….25
2.4.2 政府發動介入權之正當性基礎…………………………………26
2.4.2.1 憲法依據………………………………………………….26
2.4.2.2 雙層補償論點(The Enhanced Bi-Level Quid Pro Quo)……………28
2.5 結語…………………………………………………………………….30
第三章 美國和台灣技術移轉機制之制度介紹…………………….32
3.1 美國技術移轉機制之歷史脈絡……………………………………….32
3.1.1 二次世界大戰之前……………………………………………..33
3.1.2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至1968年之前……………………………33
3.1.3 1969年之後至1992年…………………………………………34
3.1.4 1993年之後至現今……………………………………………..35
3.2 美國智慧財產權歸屬與行政介入權之規範概況…………………….36
3.2.1 由研發成果歸屬角度切入之觀察……………………………..36
3.2.1.1 歸屬於聯邦政府研發成果之運用……………………….36
3.2.1.2 非歸屬於聯邦政府研發成果之運用…………………….37
3.2.2 美國介入權規範之現況………………………………………..38
3.3 台灣現行技術移轉之相關規定……………………………………….40
3.3.1 台灣技術移轉之沿革…………………………………………..40
3.3.2 台灣技術移轉之規範架構-不同研發體系之切入觀察……..41
3.3.2.1 內部研究………………………………………………...41
3.3.2.2 外部研究………………………………………………...42
3.3.3 台灣科技研發成果的歸屬與介入權規範之探討……………..43
3.3.3.1 規範依據………………………………………………...44
3.3.3.2 介入權之定性…………………………………………...48
3.3.3.3 發動之要件與相關之救濟程序………………………...49
3.3.3.4 法規競合之問題………………………………………...50
3.4 結語…………………………………………………………………….57
第四章 美國法制介入權行使的案例分析……………………………59
4.1 CellPro v. Johns Hopkins之發展歷程…………………………………...59
4.1.1 本案爭議之背景………………………………………………….59
4.1.2 司法爭訟之過程………………………………………………….62
4.1.3 行政介入之時機………………………………………………….65
4.1.3.1 CellPro之主要論點………………………………………….66
4.1.3.2 Johns Hopkins之主要論點…………………………………..67
4.1.3.3 NIH之最後決定與理由…………………………………….68
4.2 本案相關議題之探討…………………………………………………..70
4.2.1 介入權程序上繁瑣之本質……………………………………….70
4.2.2 行政機關職權間之潛在衝突…………………………………….71
4.2.3 市場競爭之影響………………………………………………….73
4.2.4 其他救濟途徑…………………………………………………….75
4.3 美國法制與我國規範之比較…………………………………………..78
4.4 結語……………………………………………………………………..81
第五章 研發成果歸屬及行政介入權之經濟分析……………………83
5.1 成本效益分析與誘因機制……………………………………………..84
5.1.1 成本效益分析…………………………………………………...84
5.1.2 誘因機制………………………………………………………...87
5.2 由競爭環境之結構論行政介入之管制………………………………..89
5.3 外部性與制度經濟學之探討…………………………………………..92
5.3.1 庇古外部性見解………………………………………………...92
5.3.2 寇斯與布坎南制度設計理論…………………………………...93
5.3.3 諾斯制度結構理論……………………………………………...97
5.4 結語……………………………………………………………………100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101
參考文獻………………………………………………………………105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壹、中文文獻(按作者姓氏筆畫編排)
一、書籍
王文宇,民商法理論與經濟分析,元照出版,2000年。
毛慶生、朱敬一、林全、許松根、陳昭南、陳添枝、黃朝熙,經濟學,華泰文化出版,1998年5月。
伍忠賢,企業購併聖經,遠流出版,1998年。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增訂七版,2001年8月。
吳惠林,自由經濟大師神隨錄,遠流出版,1995年。
林錫堯,行政法要義,法務通訊雜誌出版,1991年。
胡春田、巫和懋、霍德明、熊秉元,經濟學2000-跨世紀新趨勢(上冊),頁403-408,雙葉書廊出版,1996年5月。
范建得、莊春發,公平交易法﹙1﹚-獨占、結合、聯合,漢興書局出版,1999年3月。
高希均、李誠主編,知識經濟之路,天下遠見出版,2000年。
徐作聖,國家創新系統與競爭力,聯經出版,1999年4月。
陳櫻琴,公平交易法與經濟政策,翰蘆圖書出版,2000年10月。
陳丹華,財政學,華立圖書出版,1995年8月。
黃俊英、劉江彬著,智慧財產的法律與管理,華泰文化出版,1998年5月。
張清溪、許嘉棟、劉鶯釧、吳聰敏等人合著,經濟學理論與實際(上冊),1995年。
張 帆,環境與自然資源經濟學,五南出版,2000年4月。
黃建輝,法律闡釋論,學林文化出版,2000年。
劉承愚、賴文智,技術授權契約入門,智勝文化出版,2000年10月。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論,元照出版,2000年十月。
謝銘洋,智慧財產權之基礎理論,翰蘆圖書出版,2001年6月。
大衛.傅利曼(David D. Friedman)著,徐源豐譯,經濟學與法律的對話,先覺出版,2002年4月。
理查德.A.波斯納(Richard A. Posner)著,蔣兆康譯,林毅夫校對,法律的經濟分析(上),中國大百科出版社出版,1997年6月。
陶德.布希霍茲(Todd G. Buchholz)著,馮勃翰譯,經濟大師不死-因為被你搞懂了,先覺出版,2000年12月。
萊斯特.梭羅(Lester C. Thurow)著,齊思賢譯,知識經濟時代,時報文化出版,2001年。
道格拉斯.諾斯(Douglass C. North)著,劉瑞華譯,經濟史的結構與變遷,時報文化出版,1999年10月。
道格拉斯.諾斯(Douglass C. North)著,劉瑞華譯,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成就,時報文化出版,1994年11月。
Furubotn、Rudolf Richter著,顏愛靜主譯,制度與經濟理論:新制度經濟學之貢獻,五南出版,2001年9月。
赫南多.德.索托(Hernando de Soto)著,王曉冬譯,資本的秘密-為什麼資本主義在西方成功,在其他地方失敗?,經濟新潮社出版,2001年。
二、期刊、論文與研究報告
王健全,歐美日產業科技政策及其對我國之啟示,美歐月刊,第十一卷第四期,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出版,1996年4月。
李素華,由美國科技立法研析科學技術基本法第六條及其子法之技術移轉法制,科技法律透析,2001年5月。
吳建聖,共同研發與反托拉斯法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6月。
邱基峻、邱銘堂,論行政法上之平等原則,收錄於城仲模主編,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則(二),三民書局出版,1997年7月。
周志宏,學術自由與科技研究應用之法律規範,收錄於現代國家與憲法: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賀論文,月旦出版,1997年3月。
承立平,我國科技產業發展政策之做法與檢討,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第三卷第三期,1997年11月。
林行,從美國拜杜法案(BAYH-DOLE ACT)評論我國「科學技術基本法」及其子法,收錄於劉尚志主編,2000全國科技法律研討會論文集,交通大學出版,2000年十一月。
施至鴻,技術移轉法制之研究-以比較法與經濟合憲秩序之觀點評析現行政府出資研發所得研發成果之技術移轉法制,私立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6月。
信孚法律事務所、陳家駿、馮震宇、謝銘洋、劉尚志,科技研發智慧財產權歸屬之分配及管理,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委託研究,1994年。
翁聖賢,科技研發活動與立法政策互動若干問題之探討,私立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7月。
徐作聖、許友耕、鄭志強、邱奕嘉,國家創新系統與競爭力-台灣積體電路產業之實證,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第五卷第三期,1999年12月。
孫克難,政府角色與科技專案經費分配的理論基礎,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第四卷第一期,1998年5月。
陳忠榮、李鴻志,市場結構、研究發展與專利授權,經濟論文叢刊,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系出版,1997年。
陳櫻琴,管制革新之法律基礎與政策調適,收錄於劉孔中、施俊吉主編,管制革新,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出版,2001年。
陳東升,高科技產業組織網絡與技術學習/創新,收錄於單驥、張明宗主編,人力資源與台灣高科技產業發展,國立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出版,2001年12月。
產業技術白皮書2001,經濟部技術處出版,2001年10月。
黃仁宏、林佳燕、黃俊閎,國家創新體系對我國生技產業發展之影響,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第七卷第一期,2001年6月。
黃宗能、陳素娟,建構技術移轉環境,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第六卷第二期,2000年9月。
黃銘傑,專利授權與公平交易法-以拒絕授權與強制授權為中心,萬國法律,2001年12月。
馮震宇,技術移轉之類型及其比較,工業財產權與標準,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出版,1995年。
張四明,成本效益分析在政府決策上的運用與限制,收錄於余致力、郭昱瑩、陳敦源主編,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論與實務,韋伯文化事業出版,2001年10月。
溫肇東、陳泓志、林志宏,工研院開放實驗室與創新育成中心,頁2-10,工業技術研究院企畫處出版,1998年。
詹勝創、梁又文,國防科技研發成果及智慧財產權管理與運用制度之研究,收錄於劉尚志主編,2000全國科技法律研討會論文集,交通大學出版,2000年十一月。
詹勝創,國防科技移轉法制之探討及產業發展之機會,收錄於劉尚志主編,2001全國科技法律研討會論文集,交通大學出版,2001年十一月。
熊秉元,法律的經濟分析:方法論上的幾點考慮,台大法學論叢,第二十九卷第一期,1999年5月。
熊秉元,十問-向法律學者請益,經社法制論叢第29期,2002年1月。
熊秉元,布坎南和寇斯制度設計理論的比較分析,經社法制論叢第27期,2001年1月。
曾銘深,OECD國家推動產業合作之作法,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第五卷第三期,1999年12月。
蔡明誠,科學技術基本法對我國產業發展的影響,收錄於八十八年競爭中心專題演講彙編,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出版,2000年4月出版。
劉靜怡,有線電視系統分區獨占原則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6月。
劉公偉,揭穿公司面紗原則之經濟分析,台大法學論叢第三十卷第五期,2001年9月。
魯明德,因應科學技術基本法研發機構智慧財產權管理之研究-以中科院為例,收錄於劉尚志主編,1999全國科技法律研討會論文集,交通大學出版,1999年十一月。
賴文智,智慧財產權與民法之互動-以專利授權契約為主,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謝哲勝,法律經濟學基礎理論之研究,法與經濟分析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2000年5月19、20日。
薛瀾,美國科技政策重大轉變之源由,美歐月刊,第九卷第六期,1994年6月。
蕭彩綾,美國法上專利強制授權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三、網路資源
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網址
http://www.csrsr.ncu.edu.tw/newsite/index.html (visited May 2, 2002)。
國內首家校辦企業 台大創育成立,聯合報,2002年3月19日,線上版請參見http://be1.udnnews.com.tw/2002/3/19/NEWS/FOCUSNEWS/EDU/744760.shtml (visited May 5, 2002)。
經濟部技術處全球資訊網
http://doit.moea.gov.tw/doit_index.htm (visited April 30, 2002)。
劉江彬、孫遠釗、耿筠,美國法起對醫療用生物科技產品專利之可實施性的見解,相關資料請參見,經濟部智慧財產權網址http://www.moeaipo.gov.tw/pcm/pro_show.asp?sn=16
(visited May 30, 2002)。
Nil,國家研發經費補助企業研發之衝擊(The Impact of Public R&D Expenditure on Business R&D),相關資料請參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技術資料中心網址http://nr.stic.gov.tw/ejournal/SciPolicy/Sr8907/SR890740.HTM#SR8907327 (visited May 12, 2002)。
貳、外文文獻(按作者姓氏英文字母順序排列)
一、書籍
F. M. Scherer and David Ross, Industrial Market Structur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3rd ed. 1990).
Lewis M. Branscomb and James H. Keller, Investing in Innovation: Creating a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Policy That Works (1998).
Richard Pierce and Sidney Shapiro and Paul Verkui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3rd ed. 1999).
Robert Cooter and Thomas Ulen, Law and Economics (3rd ed. 1999).
Robin Paul Malloy, Law and Economics (1990).
Robin Paul Malloy, Law and Market Economy: Reinterpreting the Values of Law and Economics (2000).
The American Heritage College Dictionary (3rd ed. 1997).
二、期刊
A. Samuel Oddi, Contributory Infringement/Patent Misuse: Metaphysics and Metamorphosis, 44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Law Review 73 125 (1982).
Barbara M. McGarey & Annette C. Levey, Patents, Products, and Public Health: An Analysis of the CellPro March-In Petition, 14 Berkeley Technology Law Journal 1095 (1999).
David Blumenthal , Academic-Industry Relationships in the Life Sciences : Extent, Consequences, and Management, 268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3344 3346 (1992).
Eliot Marshall, Varmus to Rule in Fight Over Cell-Sorting Technology, 276 Science 1488 (1997).
Eric A. Posner, Controlling Agencies with Cost-Benefit Analysis: A Positive Political Theory Perspective, 68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Review 1137 (2001).
Henry Etzkowitz, Entrepreneurial Science in the Academy : A Cas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Norms, 36 Social problems 14 (1989).
Janna Tom, Vice President,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Technology Managers, 1997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Association.
Kenneth Sutherlin Dueker , Biobusiness on Campus: Commercialization of University-Developed Biomedical Technologies , 52 Food and Drug Law Journal 453 460 (1997).
Kevin W. McCabe, Implications of the CellPro Determination on Inventions Made with Federal Assistance: Will the Government Ever Exercise Its March-In Rights, 27 Public Contract Law Journal 645 (1998).
Lita Nelsen, The Ris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in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279 Science 1460 (1998).
Mary Eberle , March-In Rights Under the Bayh-Dole Act : Public Access to Federally Funded Research , 3 Marquet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Review 155 (1999).
Matthew D. Adler and Eric A. Posner, Rethinking Cost-Benefit Analysis, 109 Yale Law Journal 165 (1999).
Peter Mikhail , Hopkins V. CellPro: An Illustration That Patenting and Exclusive Licensing of Fundamental Science is Not Always in the Public Interest , 13 Harvard Journal of Law& Technology 375 (2000).
Peter S. Arno , Michael H. Davis , Why Don’’t We Enforce Existing Drug Price Controls? The Unrecognized and Unenforced Reasonable Pricing Requirements Imposed upon Patents Deriving in Whole or in Part from Federally Funded Research , 75 Tulane Law Review 631 (2001).
R. H. Coase,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1960).
Rebecca S. Eisenberg, Public Research and Private Development: Patents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in Government-Sponsored Research, 82 Virginia Law Review 1663 1666-67 (1996).
Tamsen Valoir, The Bayh-Dole Act and the Hopkins v. CellPro March-in Rights Controversy, 8 Texas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Journal 211 (2000).
三、報章雜誌
Carol Smith, CellPro - A Biotech Battle Fought Until the Bitter End, Seattle Post-Intelligencer, November 13, 1998, at A1.
Christopher E. Bush, Medical Patent Battle Leads to Bayh-Dole Act Test Case: Dispute Hinges on Innovative, Lucrative Cancer Treatment, Corp. Legal Times, January, 1998, at 19.
Deirdre Shesgreen, CellPro Suffers Legal, Legislative Blows, Legal Times, August 4, 1997, at 10.
Ken Jacobson, NIH Denial of March-in Takes Bayh-Dole Off the Spot, New Technology Week, August 11, 1997, at 3.
四、網路資源
Dr. Harold Varmu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Director’’s Determination In the Case of Petition Of CellPro, Inc. (visited March 28, 2002) http://www.nih.gov/news/pr/aug97/nihb-01.htm
指導教授 劉靜怡(Ching-Yi Liu) 審核日期 2002-7-18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