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0125008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0 、訪客IP:18.221.174.248
姓名 蔡姿儀(Tzu-I Tsai)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
論文名稱 戰後臺灣瘧疾防治之研究(1945-1965)
(Study on Malaria Control in Taiwan after the World War II from 1945 to 1965)
相關論文
★ 從「大義覺迷」到「五族共和」 ——近代中國民族思想的形成與演變★ 胡光墉與南幫票商之研究,1823~1885
★ 清代捐納制度與台灣士紳之研究★ 嚴慶齡與台灣汽車工業之發展(1953-1981)
★ 中壢仁海宮與地方社會的發展★ 明將李如松與朝鮮之役研究
★ 輪轉鍊生:臺灣自行車產業史(1972-2005)★ 中國佛教會在臺灣之發展(1945-1955)
★ 雲南反共救國軍的探討, 1949~1954★ 東港漁業的發展與變遷,1948-2008
★ 日治時期「新竹州」之發展與演變(1895—1945)★ 國民政府對戰後世界秩序之構想 -以「國際問題討論會」為例
★ 台中加工出口區與潭子鄉社會變遷(1971-1994)★ 清領時期台閩地區米榖貿易與商人(1685-1850)
★ 新莊社會變遷的研究★ 台灣舞蹈表演藝術之發展與當代社會之關係(1930年代至2000年)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研究以戰後臺灣防瘧歷程為主軸,時間範圍為戰後國民政府遷臺至1965年瘧疾根除為止,探討瘧疾防治工作的準備籌畫、政策落實、計畫推展、實施成效等層面,同時檢討實際執行上,政府如何動員全民參與,及美援醫療的影響。
研究方法上採詳細檢閱歷史紀錄、整理統計資料和檔案文件,以重建歷史事實,並應用統計學、公共衛生學和醫學等專業知識,針對問題做科學性的分析,資料來源有官方出版品、官方統計資料、公報、防瘧工作報告和研究調查、報章雜誌等。
本文藉由戰後臺灣撲瘧行動反映出幾個面向。一、戰後的瘧疾防治工作乃是奠基於日治時期的防瘧體系,並結合西方防瘧技術與知識,再因地制宜發展出的一套頗具成效之防瘧措施;二、美援為首的國際組織大量輸入西方知識、技術、專業、援款與物資,將臺灣的瘧疾根除計畫納入國際衛生體系中,同時西方主流文化價值也深植臺灣社會,而最終臺灣是利用了美援與本土的優勢條件來達到成功抗瘧的目標;三、攻擊期與監視期的撲瘧行動,反映臺灣公共衛生體系的成熟,國家機器維護社會群體健康,對單一個體予以身體監控,顯示政權穩定,政府對社會能完全掌控,而防治過程中政府並非單以法令嚴格施行,亦輔以柔性溝通、宣傳、教育等方式,藉此來提高群眾參與度;四、臺灣成功根除瘧疾並非單一引進西方醫學技術即可涵蓋,而是政治、社會、經濟、人文環境長期演變的結果。
摘要(英) The progress of malaria prevention in Taiwan after the World War II is the axis of the article, starting from the Central Government moving to Taiwan until malaria was eradicated in 1965. It discusses the anti-malaria program including preparation, policy implementing, plans advancement, and the effects of the program. It also reviews how the government mobilized all the people in practice and how the medical treatment of U.S. aid influenced.
The method of the research taken in this article is to look over and organize historical records,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and government archives in order to rebuild the fact of history. The data comes from official press, official statistics, communiqué, report of prevention of malaria, newspaper and magazines.
The postwar research and investigation on malaria eradication in Taiwan shows four directions:
1. Based on the system of malaria prevention during the Japan-ruled period, a considerably effective measure of malaria prevention was developed by combining Japanese and Western experience of malaria control and knowledge of malaria.
2.With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with America as the leader massively importing the Western knowledge, technique, professionalism, funds and materials, the program of malaria eradication in Taiwan was adopted into the world health system, meanwhile, the value of the Western mainstream culture was deeply rooted in Taiwan. By taking advantage of U.S. aid and local conditions, Taiwan achieved the goal of malaria eradication eventually.
3.The action of malaria eradica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attacking and monitoring showed the maturity of public health system in Taiwan. The government demonstrated the stability of power and whole domination of society with the maintenance of health of social group and body surveillance on a single individual. To enhance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extent, policy should be severely implemented and assistance with soft communication, advertisement, and education etc. during the prevention process.
4.The consequence of achieved malaria eradication from Taiwan results from not only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medical technique, but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politics, society, economics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s.
關鍵字(中) ★ 醫療衛生史
★ 美援醫療
★ 公共衛生
★ 傳染病
★ 瘧疾
關鍵字(英) ★ history of medicine and sanitation
★ malaria
★ infectious disease
★ public health
★ medical treatment of U.S. aid
論文目次 緒論1
第一章 戰前臺灣瘧疾的流行與防治15
第一節 日人治臺前的瘧疾相關論述與因應之道15
第二節 日治時期的衛生行政體系與瘧疾防治20
第二章 戰後防瘧醫療體系的建立35
第一節 防瘧醫療體系建立之背景35
第二節 瘧疾防治機構的設立45
第三節 基層衛生組織網的設置64
第三章 瘧疾撲滅計畫之推行72
第一節 瘧疾研究與調查—準備期72
第二節 殺蟲劑噴射防治階段—以瘧蚊為中心84
第三節 瘧疾監視階段—以瘧患為中心104
第四節 進入保全期的準備工作115
第四章 瘧疾撲滅過程與結果之評析130
第一節 美援醫療下的防瘧行動130
第二節 由醫院移至社區的身體監控147
第三節 全民參與的動員模式158
第四節 防瘧醫療體系的運作結果171
結論181
參考書目183
附錄195
參考文獻 一、中文資料
(一)公報、官方出版品
《臺灣省政府公報》(1947-1966年)。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1947年)。
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編,《中美合作經援發展概況》,臺北市: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1957年。
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編,《臺灣運用美援撲瘧計畫成果檢討》,臺北市: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1966年。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編,《抗瘧實錄:瘧疾根除四十週年紀念特刊》,臺北市: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2005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臺灣瘧疾根除四十週年紀念展導覽手冊》,臺北市: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2005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瘧疾預防及治療用藥指引》,臺北市: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2006年。
行政院衛生署編,《衛生統計(一)公務統計》,臺北市:行政院衛生署,1976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臺灣撲瘧紀實》,臺北市:行政院衛生署,1993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臺灣地區公共衛生發展史(一)、(二)》,臺北市:行政院衛生署,1995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臺灣地區公共衛生發展史照片選集》,臺北市:行政院衛生署,1995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衛生法令彙編(下)》,臺北市:行政院衛生署,1998年。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民政處衛生局編,《臺灣一年來之衛生》,臺北市: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1946年。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編,《臺灣省五十一年來統計提要》,臺北市: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1946年。
臺灣省政府主計處編,《中華民國臺灣省統計提要(1946-1967年)》,南投縣:臺灣省政府主計處,1971年。
臺灣省政府衛生處編,《臺灣省衛生統計要覽》,臺北市:臺灣省政府衛生處,1946-1973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瘧疾根除在臺灣》,臺中縣:臺灣省政府衛生處,1971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臺灣省公共衛生四十年》,南投縣:臺灣省政府衛生處,1987年。
臺灣省政府新聞處編,《臺灣光復二十年—第拾伍篇衛生保健》,臺中市:臺灣省政府新聞處,1965年。
臺灣省瘧疾研究所,《防瘧特輯》,出版地不詳:臺灣省瘧疾研究所,1958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臺灣省瘧疾及血絲蟲病防治概況(1952-1960年)》,出版地不詳:臺灣省瘧疾研究所,1960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臺灣瘧疾根除概況》,出版地不詳:臺灣省瘧疾研究所,1965年。
臺灣省環境衛生實驗所編,《環境衛生六年來重要工作報告》,臺北市:臺灣省環境衛生實驗所,1962年。
(二)史料
Davidson, James Wheeler著,蔡啟恆譯,《臺灣之過去與現在》(臺灣研究叢刊第107種),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72年。
E. Garnot著,黎烈文譯,《法軍侵臺始末》(臺灣研究叢刊第73種),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年。
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編,《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工作報告》,臺北市: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1948-1961年。
世界衛生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彙報》,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1953年。
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21種),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年。
吳子光,《臺灣紀事》(臺灣文獻叢刊第36種),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年。
周鍾瑄修,陳夢林纂,《諸羅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41種),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年。
柯培元,《噶瑪蘭志略》(臺灣文獻叢刊第92種),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年。
孫元衡,《赤嵌集》(臺灣文獻叢刊第10種),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年。
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撰,周學普譯,《臺灣六記》(臺灣研究叢刊第69種),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年。
高拱乾,《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65種),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年。
陳文達,《臺灣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03種),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年。
陳淑均,《噶瑪蘭廳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60種),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年。
謝金鑾,《續修臺灣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40種),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年。
(三)專書
Eugene Staley著,江德成譯,《落後國家經濟發展的政治影響》,臺北市: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1965年。
小田俊郎著,洪有錫譯,《臺灣醫學五十年》,臺北市:前衛出版社,1995年。
文馨瑩,《經濟奇蹟的背後:臺灣美援經驗的政經分析(1951-1965)》,臺北市: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0年。
王金茂等撰,《瘧疾成因與控制及其根除發展方向》,臺中市:臺灣省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974年。
王振寰、瞿海源,《社會學與臺灣社會》,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2003年。
左如梅、馮德馨、劉瓊宇編著,《公共衛生及公共衛生護理學》,臺北市:南山堂出版社,1983年。
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臺北市:海峽學術出版社,1999年。
江東亮,《醫療保健政策:臺灣經驗》,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1999年。
米歇爾•傅科著,劉絮愷譯,《臨床醫學的誕生》,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余玉眉、蔡篤堅主編,《臺灣醫療道德之演變:若干歷程及個案探討》,臺北市:國家衛生研究院,2003年。
吳相湘,《晏陽初傳》,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
宋光宇,《人類學導論》,臺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李永熾監修,薛化元主編,《臺灣歷史年表終戰篇Ⅰ(1945-1965)》,臺北市:國家政策硏究中心出版發行,1990年。
李淑娟,《發現臺灣公衛行腳》,臺北縣:玉樹圖書印刷有限公司,2001年。
李騰嶽編纂,《臺灣省通志卷三政事志衛生篇》,臺北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3年。
杜聰明,《中西醫學史略》,高雄市:高雄醫學院,1959年。
佟世俊、朱寶佃,《公共衛生及公共衛生護理》,臺北市:正中書局,1977年。
周琇環編,《臺灣光復後美援史料第一冊軍協計畫(一)》,臺北縣:國史館,1995年。
____________,《臺灣光復後美援史料第二冊軍協計畫(二)》,臺北縣:國史館,1997年。
____________,《臺灣光復後美援史料第三冊技術協助計畫》,臺北縣:國史館,1998年。
周欽賢、連日清、王正雄編,《醫用昆蟲學》,臺北市:南山堂出版社,1985年。
周寶珠編譯,《聯合國之組織與業務》,臺北市:聯合中國同志會,1955年。
段承璞,《臺灣戰後經濟》,臺北市:人間出版社,1992年。
張力,《國際合作在中國》,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9年。
張玉法,《中華民國史稿》,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1年。
張禹罕,《公共衛生學》,臺北市:商務印書館,1982年。
張苙雲,《醫療與社會:醫療社會學的探索》,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2003年。
張珣,《疾病與文化》,臺北市:稻鄉出版社,1994年。
張劍光、陳蓉霞、王錦著,《流行病史話》,臺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張憲秋,《農復會回憶》,臺北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990年。
莊永明,《臺灣醫療史:以臺大醫院為主軸》,臺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許雪姬主編,《臺灣歷史辭典》,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年。
郭廷以,《臺灣史事概說》,臺北市:正中書局,1954年。
陳永興,《臺灣醫療發展史》,臺北市: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陳拱北預防醫學基金會主編,《公共衛生學》,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2004年。
陳寄禪編著,《追溯五十年來促進我衛生設施之關鍵事項》,臺北市:正中書局,1981年。
陳淑芬,《戰後之疫:臺灣的公共衛生問題與建制(1945-1954)》,臺北縣:稻鄉出版社,2000年。
陳紹馨,《臺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9年。
陳勝崑,《中國疾病史》,臺北市:橘井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
_________,《中國傳統醫學史》,臺北市:橘井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
_________,《近代醫學在中國》,臺北市:橘井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
_________,《醫學.心理.民俗》,臺北市:橘井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
國防醫學院編,《國防醫學院院史》,臺北市:國防醫學院,1995年。
麥克尼爾著,楊玉齡譯,《瘟疫與人》,臺北市: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傅啟學,《三十年來中美中俄關係的演變》,臺北市:商務印書館,1986年。
傅科著,劉北成、楊遠嬰譯,《規訓與懲罰》,臺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喬治‧福斯特著,陳華、黃新美譯,《醫學人類學》,臺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
彭懷恩,《臺灣政治變遷四十年》,臺北市: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87年。
_________,《臺灣發展的政治經濟分析》,臺北市:風雲論壇出版社,1995年。
黃秀如主編,《健康的時尚》,臺北市:英屬蓋曼群島商網路與書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2003年。
黃俊傑訪問紀錄,《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口述歷史訪問紀錄》,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年。
黃昭堂著,黃英哲譯,《臺灣總督府》,臺北市:前衛出版社,2002年。
黃美娜總編輯,《幼幼無恙—臺中縣兒童保健歷史映像》,臺中縣:臺中縣衛生局,2001年。
黃煜文,《傅柯的思維取向—另類的歷史書寫》,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2000年。
黃金麟,《歷史、身體、國家:近代中國的身體形成(1895-1937)》,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0年。
楊玉齡,《一代醫人杜聰明》,臺北市: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楊炳炘譯,《人類傳染病防治手冊》,臺北市:合記圖書出版社,1990年。
瑞秋卡森著,李文昭譯,《寂靜的春天》,臺中市:晨星出版社,1996年。
經典雜誌編著,《臺灣醫療四百年》,臺北市:經典雜誌,2006年。
賈德戴蒙著,王道還、廖月娟譯,《槍砲、病菌與鋼鐵》,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臺灣醫藥衛生總覽編輯委員會編,《臺灣醫藥衛生總覽》,臺北市:醫藥新聞社,1972年。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日據初期之鴉片政策附錄保甲制度》第二冊,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8年。
趙既昌,《美援的運用》,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5年。
劉進慶,《臺灣戰後經濟分析》,臺北市:人間出版社,2001年。
劉贊周,《臺灣衛生》,臺北市:撰者,1958年。
蔣夢麟,《農復會工作演進原則之檢討》,臺北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990年。
蔡宏進、廖正宏,《人口學》,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1987年。
蔡篤堅,《臺灣外科醫療發展史》,臺北市:唐山出版社,2002年。
賴澤涵總主筆,《「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鍾自若,《聯合國組織》,臺北市:正中書局,1950年。
鍾逸人,《辛酸六十年(上)》,臺北市:前衛出版社,1993年。
藍博洲,《白色恐怖》,臺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顧翼東主編,《化學辭典》,臺北市:建宏出版社,1994年。
(四)期刊論文、論文集論文
尹章義,〈神話與現實—SARS的大流行與傳染病心理學的建立〉,《歷史月刊》第186卷,2003年7月,頁30-38。
方啟泰,〈瘧疾〉,《當代醫學》第31卷第8期,1994年8月,頁608-613。
王嵩山,〈南島民族:臺灣的先住民〉,《歷史月刊》第51期,1992年4月,頁6-11。
王愷,〈臺灣撲瘧簡述及簡史〉,《衛生月刊》第3卷第10期,1989年8月,頁6-11。
江秉誠、呂學重,〈瘧疾〉,《院內感染控制雜誌》第8卷第2期,1998年4月,頁473-475。
李亦園,〈祖靈庇蔭—南澳泰雅人超自然信仰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14期,1962年秋季,頁1-46。
李騰嶽,〈臺灣瘧疾防治簡史〉,《臺灣醫學會雜誌》第52卷第11期,1953年11月,頁75-81。
李尚仁,〈醫學、帝國主義與現代性〉,《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54期,2004年6月,頁1-16。
林克炤,〈衛生保健之回顧與前瞻〉,《臺灣文獻》第47卷第2期,1996年6月,頁13-38。
洪秋芬,〈日據初期臺灣的保甲制度(1895-1903)〉,《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1期,1992年6月,頁437-471。
洪秋芬,〈臺灣保甲和「生活改善」運動:(1937-1945)〉,《思與言》第29卷第4期,1991年12月,頁115-153。
范燕秋,〈日治前期臺灣公共衛生之形成(1895-1920):一種制度面的觀察〉,《思與言》第33卷第2期,1995年6月,頁215-258。
_________,〈戰後臺灣瘧疾之根除-以宜蘭地區為例(1945-1965)〉,《宜蘭硏究:第一屆學術硏討會論文集》,宜蘭市:宜蘭縣立文化中心,1995年,頁134-169。
_________,〈鼠疫與臺灣之公共衛生(1896-1917)〉,《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第1卷第3期,1995年3月,頁59-84。
_________,〈醫學與殖民擴張—以日治時期臺灣瘧疾研究為例〉,《新史學》第7卷第3期,1996年9月,頁133-171。
_________,〈新醫學在臺灣的實踐(1898-1906)--從後藤新平《國家衛生原理》談起〉,《新史學》第9卷第3期,1998年9月,頁49-86。
_________,〈疾病、邊緣族群與文明化的身體--以1895-1945宜蘭泰雅族為例〉,《臺灣史研究》第5卷第1期,1999年11月,頁 141-175。
張坤岡,〈臺灣地區鄉村衛生之探討〉,《社會建設》第56期,1985年11月,頁38-52。
_________,〈臺灣地區鄉村衛生之演進〉,《社區發展季刊》第43期,1988年9月,頁101-110。
張憲秋,〈政府播遷臺灣前中國農業改進之重要階段〉,《中華農學會成立七十週年紀念專集》,臺北市:中華農學會,1986年,頁73-94。
梁妃儀、蔡篤堅,〈臺灣撲瘧經驗所展現的醫學倫理新貌〉,《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24期,2002年10月,頁6-9。
許世鉅,〈農復會及其在臺灣之鄉村衛生〉,《臺灣醫藥衛生總覽》,臺北市:醫藥新聞社,1972年,頁54-57。
郭文華,〈美援下的衛生政策:1960年代臺灣家庭計畫的探討〉,《臺灣社會研究》第32期,1998年12月,頁39-82。
陳君愷,〈光復之疫:臺灣光復初期衛生與文化問題的鉅視性觀察〉,《思與言》第31卷第1期,1993年3月,頁111-138。
陳偉智,〈傳染病與吳沙開蘭—一個問題的提出〉,《宜蘭文獻雜誌》第3期,1993年5月,頁1-20。
陳勝崑,〈中國疾病的歷史與地理 (完):臺灣的鼠疫與瘧疾〉,《當代醫學》第10卷第9期,1983年9月,頁70-74。
彭家宏,〈環境污染的嚴重性-以DDT為例〉,《科學月刊》第1卷第3期,1970年3月,頁14-16。
落合泰藏著,夏條久馬一註,賴麟徵譯,〈明治七年牡丹社事件醫誌(上)〉,《臺灣史料研究》第5期,1995年2月,頁85-110。
落合泰藏著,夏條久馬一註,賴麟徵譯,〈明治七年牡丹社事件醫誌(下)〉,《臺灣史料研究》第6期,1995年8月,頁107-129。
葉宏明,〈臺灣地區傳染病防治的回顧〉,《臺灣醫界》第47卷第6期,2004年,頁40-42。
葉龍彥,〈臺灣光復初期的衛生保健工作(1945-1949)〉,《臺灣文獻》第42卷第3期,1991年9月,頁101-116。
_________,〈臺灣光復初期的防疫工作(1945-1949)〉,《臺北文獻》直字100期,1992年6月,頁45-91。
_________,〈臺灣光復初期衛生行政組織的沿革〉,《臺北文獻》第103期,1993年3月,頁45-86。
劉士永,〈一九三0年代以前日治時期臺灣醫學的特質〉,《臺灣史研究》第4卷第1期,1999年4月,頁97-139。
_________,〈「清潔」、「衛生」、「保健」--日治時期臺灣社會公共衛生觀念之轉變〉,《臺灣史研究》第8卷第1期,2001年10月,頁41-88。
劉翠溶,〈漢人拓墾與聚落之形成:臺灣環境變遷之起始〉,收於劉翠溶、伊懋可主編,《積漸所至:中國環境史論文集》,臺北市: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1995年,頁295-347。
_________、劉士永,〈臺灣歷史上的疾病與死亡〉,《臺灣史研究》第4卷第2期,1999年6月,頁89-132。
蔡篤堅,〈疫病敘事、國家體制與認同形塑--由疫病防治經驗展望臺灣民主的未來趨勢〉,《臺灣國際研究季刊》第1卷第3期,1995年秋季號,頁119-145。
鄭志敏,〈「二二八」前夕雲嘉南地區的傳染病防治〉,《臺南文化》第56期,2004年4月,頁89-170。
_________,〈二二八事件前高屏地區的傳染病防治〉,《臺灣文獻》第55卷第2期,2004年6月,頁249-288。
鄭梓,〈國民政府對於「收復臺灣」之設計—臺灣接管計畫之草擬、爭議與定案〉,《東海大學歷史學報》第9期,1988年7月,頁191-213。
______,〈戰後臺灣省制之變革:從行政長官公署到臺灣省政府(1945-1947)〉,《思與言》第26卷第1期,1988年5月,頁133-146。
______,〈戰後臺灣行政體系的接收與重建〉,《臺灣史論文精選(下)》,臺北市:玉山社,1996年,頁233-272。
戴文鋒,〈《海關醫報》與清末臺灣開港地區的疾病〉,《思與言》第33卷第2期,1995年6月,頁157-213。
謝獻臣,〈臺灣瘧疾:過去與現在〉,《科學月刊》第21卷第6期,1990年6月,頁485-489。
顧雅文,〈日治時期臺灣瘧疾防遏政策--「對人法」?「對蚊法」?〉,《臺灣史研究》第11卷第2期,2004年12月,頁185-222。
(五)學位論文
王和安,〈日治時期南臺灣的山區開發與人口結構〉,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王開弘,〈臺灣防疫政策的歷史制度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杜立麒,〈世界衛生組織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國際關係組碩士論文,2005年。
范燕秋,〈日據前期臺灣之公共衛生—以防疫為中心的研究(1895-1920)〉,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張淑卿,〈戰後臺灣地區傳染病防治之研究(1945-1971)〉,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郭文華,〈1950至70年代臺灣家庭計畫:醫療政策與女性史的探討〉,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黃文弘,〈政經框架、典範碰撞與知識位移—臺灣醫學典範轉折的系譜溯源〉,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黃培玉,〈世界衛生組織之研究:國際政治糾葛下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關係之演變〉,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董惠文,〈行政監控與醫療規訓:談日治初期傳染病的防治〉,私立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趙育農,〈一個女性經驗的家庭計畫:臺灣家庭計畫早期的發展(1954-1964)〉,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賴郁雯,〈日治時期臺灣的衛生研究—以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衛生部為例〉,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謝振榮,〈日本殖民主義下的衛生政策〉,私立文化大學日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蘇芳玉,〈清末洋人在臺醫療史—以長老教會、海關為中心〉,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六)報紙、雜誌
《中國時報》(1995年)。
《公論報》(1948年)。
《自由時報》(1996年)。
《臺灣新生報》(1946年)。
《徵信新聞》(1956年)。
《聯合報》(1952-1995年)。
《臺灣文化》(1947年)。
《臺灣防瘧》(1967-1974年)。
《臺灣撲瘧》(1961-1964年)。
《臺灣醫學會雜誌》(1952-1956年)。
二、日文資料
(一)專書
下山元七,《保甲常識讀本》,臺中市:臺灣新聞社,1933年(昭和8年)。
井出季和太,《臺灣治績志》,臺灣日日新報社,1937年。
羽鳥重郎、荒井惠,《通俗臺灣衛生》,臺灣日日新報社,1917年。
近衛師團軍醫部,《征臺衛生彙報》,1896年5月。
森下薰,《マラリアの疫學と予防》,東京:菊屋書房,1976年。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臺灣總督府警察沿誌》,臺北市:臺灣總督府警務局,1933年。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衛生課編,《マラリア防遏誌》,臺北市:臺灣總督府警務局衛生課,1932年。
————————————,《臺灣マラリア概況》,臺北市:臺灣總督府警務局衛生課,1935年。
(二)報紙資料、期刊論文
〈麻拉里亞病豫防法に就て〉,《臺灣新報》,明治29年10月22日(第42號)。
〈麻剌利亞熱豫防法大意〉,《臺灣新報》,明治30年4月1日(第166號)。
〈臺北城內衛生工事實況〉,《臺灣醫事雜誌》第1編第3號,1899年4月,頁1-6。
加藤重喜,〈本島衛生警察の回顧〉,《臺灣警察時報》第259號,昭和12年6月,頁78-90。
穴澤顯治,〈臺灣產アノ-フエレス」ノ「マラリア原蟲自然感染並ニ各種類ノ流行學的價值ニ關スル考察〉,《臺灣醫學會雜誌》第319號,1931年,頁1-21。
真倉民治,〈臺灣とマラリア〉,《臺灣時報》,臺北市:臺灣時報發行所,大正14年6月,頁230-250。
三、英文資料
(一)史料
Department of Health, Taiwan Provincial Government, Ten Year Health Plan 1966-1975, Taichung: Department of Health, Taiwan Provincial Government, 1964.
(二)專書
Armstrong, David. Political Anatomy of the Body,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1983.
(三)期刊論文
Chen, Wan-I. “Malaria Eradication in Taiwan,1952-1964—Some Memorable Facts,” Kaohsiung J Med Sci ,vol.7,no.5(May,1991),pp.263-270.
Chow, C.Y. “The Anopheline Mosquitoes of Taiwan (Formosa), China,” 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Taiwan Museum ,vol.2,no.1(1949),pp.1-9.
Chuang, Cheng-Hua. “Current Status of Malaria in Taiwan from 1966-1990,” Kaohsiung J Med Sci ,vol.7,no.5(May,1991),pp.233-241.
Farid, Mohyeddin A. “Views and Reflections on Anti-Malaria Eradication Program,” Kaohsiung J Med Sci ,vol.7,no.5(May,1991),pp.243-255.
Laird, M. “A Ceratopogonine Midge (Culicoides Anophelis Edwards,1922) Sucking Engorged Blood from a Mosquito (Armigeres Lacuum Edwards,1922) at Palmalmal, New Britain,”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New Zealand ,vol.76,Part2,pp.158-161.
Lee, Sung. “WHO and the Developing World : the Contest for Ideology,” In Andrew Cunningham and Bridie Andrews eds. Western Medicine as Contested Knowledge, Manchester :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1997,pp.24-45.
Liang, Kuang-Chi. “Historical Review of Malaria Control Program in Taiwan,” Kaohsiung J Med Sci ,vol.7,no.5(May,1991),pp.271-277.
Lien, Jih-Ching. “Anopheline Mosquitoes and Malaria Parasites in Taiwan,” Kaohsiung J Med Sci ,vol.7,no.5(May,1991),pp.207-223.
Pletsch ,Donald J. “Innovative Procedures Used in the Taiwan Malaria Eradication Program,” Kaohsiung J Med Sci ,vol.7,no.5(May,1991),pp.256-262.
指導教授 朱德蘭、賴澤涵
(Te-Lan Chu、JEH-HANG LAI)
審核日期 2007-7-22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