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0134002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41 、訪客IP:3.149.230.44
姓名 鍾佩蓉(Pei-Rung Chu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哲學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代理孕母與親子關係:一個倫理分析
相關論文
★ 諾丁關懷倫理學的道德理論研究★ 《莊子》命論之研究
★ 宋代天台山家山外第二次論諍─以智者大師的原始思想決疑★ 判斷底邏輯形式與範疇-康德「範疇之形上推證」研究
★ 梁漱溟文化哲學研究★ 許敬菴.周海門九諦九解義理研究
★ 對諮詢同意原則之反思:哈伯馬斯溝通理論之應用★ 從女性主義論墮胎的道德爭議: 胎兒道德地位與女性身體自主權
★ 論癌末病人知情權★ 從儒家觀點省思複製人的倫理問題
★ 論基因倫理:基因治療及基因增強相關之倫理爭議★ 無行為能力病人的醫療代理決策研究:以智能障礙者為例
★ 高爾拔(Lawrence Kohlberg)的道德教育理論之道德哲學面向研究★ 自願安樂死的出路---從死亡權的角度分析
★ 論癌末病人醫助自殺之道德性★ 墮胎的道德問題之母胎關係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論文以代理孕母所生子女的倫理爭議為主軸,經由代理孕母、不孕症受術夫婦以及代理孕母所生子女,三造所引發的倫理議題,運用中國傳統的儒家生命倫理學來討論並釐清這個倫理議題,試圖尋找出一條新的出路,研究目的在於讓代理孕母機制,能為最大多數人帶來最大的功效。
首先,本論文認為不孕症是一種疾病(disease)還是一種無能力(disability)的釐清是不孕症者是否能運用人工生殖的關鍵核心。一位具生殖能力的女性有權決定是否生育(child-free),相對地,一位無生殖能力的女性似乎沒有權利不接受天生注定不孕(childless)。因此一個不具生殖能力的人是否有權運用人工生殖協助生育呢?如果是肯定的,那麼代理孕母機制應納入人工生殖技術裡供不孕症者選擇這項機制。
本論文認為代理孕母出現最大的倫理爭議在於代理孕母將傳統的生、育、養合而為一的母親身分,轉成可以各自獨立的情況,故親子關係的認定就非常的棘手。針對此倫理議題,本文將代理孕母與親子關係分經緯兩向度分析,經向度將代理孕母配子來源分成六種(內文第三十七頁表一),緯向度則是運用三種不同的親子關係認定:1、血統說; 2、子宮分娩說; 3、人工生殖目的說,來討論經向度的六種代理孕母情況,最終,吾人認為代理孕母所生子女之親子關係,應運用儒家生命倫理學為理論根據來為代理孕母所生子女尋找出其最佳利益。以孔子思想「仁」為主軸兼對照西方的中層原則—自律原則、不傷害原則、仁愛原則、公義原則,作為判定代理孕母所生子女的倫理地位之最佳利益的依據,以「仁」為倫理基礎來判定到底代理孕母及不孕症受術夫婦對代母所生之子女親權歸屬問題。
當代理孕母所生子女有先天缺憾時,恐怕這孩子將成為彼此推諉的對象。胎兒成長裡除生長環境外,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應該是受精卵的來源,基因異常現象讓每年出生的新生兒中,約有2~3%罹患先天性疾病。這些情況是人力所不能及的,吾人認為即使具有先天缺憾的孩子,應該與正常孩子擁有同等的待遇,這才是以「仁」為基礎的代理孕母機制。最後,本論文為代理孕母所生子女親權歸屬順序做一個初步的排序,以期能確實保障代理孕母所生子女的倫理地位,讓他(她)有一個合乎現實社會的親子關係,也能有一個美滿的家庭。
關鍵字(中) ★ 子女最佳利益
★ 不孕症
★ 儒家生命倫理學
★ 親子關係
★ 代理孕母
關鍵字(英) ★ surrogate motherhood
★ ethic
★ infertiltiy
★ parent-children
論文目次 目 錄
摘要…………………………………………………………………………… I
誌謝……………………………………………………………………………II
目錄……………………………………………………………………………I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目的……………………………………………...3
第二節 國內相關文獻探討…………………………………………...8
第三節 各章內容簡述………………………………………………..18
第二章 代理孕母引發不孕症新的倫理思考模式………………………...21
第一節 不孕症的原因與定義…………………………………….….21
第二節 從倫理角度來看不孕症是不是疾病…………………….…26
第三節 不孕症者的生育自主權………………………………….….31
第四節 代理孕母配子來源對倫理的影響………………………….34
第五節 代理孕母的類型與法律上現行的親子關係的認定……....37
一、 妊娠型代理孕母………………………………………38
二、 基因型代理孕母………………………………………40
第三章 親子關係的倫理身分認定………………………………………….42
第一節 民法上所認定之父母子女關係……………………………..42
一、 婚生子女與非婚生子女………………………………43
二、 收養…………………………………………………….44
三、 親權…………………………………………………….45
第二節 從「血統說」來判斷親子倫理身分……………………….47
一、 部份使用不孕夫婦配子的代理孕母………………..48
二、 使用非不孕夫婦配子的代理孕母…………………..50
第三節 從「子宮分娩說」來判斷親子倫理身分…………………51
第四節 從「人工生殖目的說」來判斷親子倫理身分……………55
第四章 代理孕母所生子女之倫理地位—以子女最佳利益為目的……..59
第一節 孩子倫理地位的最佳利益之分析………………………….60
第二節 如何判定孩子倫理地位的最佳利益……………………….62
一、自律原則—「仁者,人也」…………………………...62
二、仁愛原則、不傷害原則—「不忍人之心」…………..64
三、公義原則—「羞惡之心,義之端也」………………..66
第三節 代理孕母所生子女人格地位被商品化疑慮………………68
第四節 以倫理為基礎論代理孕母保留孩子監護權的權利………71
第五章 代理孕母生下先天性缺憾的孩子之親權歸屬…………………..74
第一節 新生兒常見先天性疾病所引起的親權問題………………75
第二節 不孕症受術夫婦對先天性缺憾嬰兒應有的權利與義務...78
第三節 總結與研究限制…………………………………………….81
參考文獻……………………………………………………………………..83
附件一:人工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95
附件二:人工生殖技術倫理指導綱領………………………………………99
附件三:兒童福利法…………………………………………………………101
附件四:人工生殖法草案(含代理孕母部份之乙案)………………….112
附件五:人工生殖技術表…………………………………122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書籍:
王英馨 (2003),《以政策網絡途徑探討代理孕母政策》(台北: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古德(Wilhelm Gooder)著(1998)丁庭宇主編、魏章玲譯,《家庭社會學》(台北:桂冠圖書出版社)。
古德曼(Norman Goodman)著 (1995)陽琪、陽琬譯,《婚姻與家庭》(台北:桂冠圖書出版社)。
朱岑樓 (1991),《婚姻之研究》(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艾立勤 (2001),《維護人性尊嚴~天主教生命倫理觀》,(台北:光啟出版社,2001)。
金柏(Andrew Kimbrell)著 (1996)新新聞編譯,《器官量販店》(台北 新新聞)。
李永然 (1997),《親屬官司運籌要覽》(台北:永然文化出版公司)。
李瑞全 (2001),《儒家生命倫理學》(台北:鵝湖出版社)。
李端珺 (2000),《代理孕母法律問題之研究》(台北:東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波伊曼(Loius P. Pojman)著(1997)楊植勝譯,《現代生死學—生死的抉擇》(台北 桂冠出版社)。
波伊曼(Loius P. Pojman)著(1997)江麗美譯,《現代生死學—生與死》(台北 桂冠出版社)。
肯柏利(Deborah Cadbury)著 (2000)李文昭譯,《The feminization of nature》(台北 晨星出版社)。
波娃(Simone de Beauvoir)著 (1999)陶鐵柱譯,《第二性》(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林燕翎 (1998),《夾縫中的女人—討台灣代理孕母問題》(台北: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紋鈴 (2001),《商品化的身體從買賣市場的實際存在探討有關人體器官取之管制政策》(台北: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官晨怡 (2002),《代理孕母立法過程公共論述之探究:一位不孕婦女之發聲》(台北: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茂林、劉清景主編(1993),《常用六法全書》(台南:大偉書局)。
拜爾茨(Kurt Bayertz)著(2001)馬怀琪譯,《基因倫理學》(北京 華夏出版社)。
曼茜特(Carolyn Merchant)著(1999)吳國盛等譯,《自然之死》(大陸:吉林人民出版社)。
曹植 (1962),《曹子建集評注二種》,(台北:世界書局)。
莊勝榮、黃碧芬合著 (1996),《民法—物權、親屬、繼承》(台北:書泉出版社)。
高鳳仙 (1998),《親屬法—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張春興 (1994),《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出版公司)。
教育部編(2002),《人權教育推廣與深耕》(台灣:教育部,2002)。
許慎 (1981),《說文解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陳惠馨 (1993),《親屬法諸問題研究》(台北:月旦出版公司)。
陳其南 (1995),《家族與社會》(台北:聯經出版社)。
陳兵 (1995),《生與死的超越—佛教對生死輪迴的詮釋》,(台北:圓明出版社)。
陳淑卿 (1995),《墮胎的道德問題研究》(中壢: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蕙芳 (1998),《人工生殖子女之法律地位》(台北: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研碩士論文)。
陳慧雯 (1999),《人工協助生殖技術管制模式之法律政策分析:以代理孕母之管制為中心》(台北: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
傑森(Harry J. Gensler)著(1999)周柏恆譯,《倫理學入門》(台北 韋伯出版社)。
瑞登(Betty A. Reardon)著,馮朝霖審訂,蔣興儀、簡瑞容譯(2002),《人權教育—權利與責任的學習》(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公司)。
鄒濟勳 (1985),《試管嬰兒》(台北:黎明文化出版社)。
詹益宏 (1993),《女性大事—懷孕、避孕、不孕》(台北:時報文化出版)。
董漢欽 (1995),《婦女醫學手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葉保強 (2002),《建構企業的社會契約》(台北:鵝湖出版社)。
楊佳祥 (2003),《論人工生殖技術對我國親子關係法規範之衝擊》(嘉義: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慧全 (2000),《論代理孕母之法律規範》(台北: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筑君 (2000),《醫病之間-以不孕婦女為例之探索研究》(台北:台北醫學院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博仁 (1996),《保護胎兒康—產前檢查知多少?》(台北:聯經出版社)。
蔡宛容 (2001),《從身體到身體政權—探析女性子宮切除後的論述》(嘉義: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碩士論文)。
蔡惠雅 (2003),《代理孕母生殖治療過程中社會工作介入之處遇服務—以醫療團隊人員、不孕症患者的觀點為基礎之研究》(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戴炎輝、戴東雄合著 (1994),《中國親屬法》(台北:三民書局)。
謝友文編(1986),《兒童福利政策與法規彙編》(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暨青年兒童福利學系)。
鍾宜伶 (2003),《政策議題中的價值論辯—以語藝觀點看代理孕母合法化爭議》(台北: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坤成 (2000),《論代孕契約之損害賠償》(台北: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 中文論文:
王如玄(2003),「子女監護權爭奪戰,誰才是贏家?」,刊於《網上法》,網址http://www.ipeclaw.com.tw/issue/woman_main.php?page=1&serial=1-4
王富仙 (2001),「生子契約容許性之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七十五期。
江漢聲 (1997),「代理孕母的倫理省思」,刊於《應用倫理研究通訊》(中壢:中央大學)第四期。
李宇宙 (1998),「人工孕母與現代醫學倫理」,刊於《應用倫理研究通訊》(中壢:中央大學)第五期。
周博裕 (1998),「血緣模糊化的弔詭」,刊於《應用倫理研究通訊》(中壢:中央大學)第五期。
孫效智 (1995),「兩種道德判斷—論道德善惡與道德正誤的區分」,刊於《哲學雜誌》(台北)第十二期。
孫效智 (1997),「代理孕母的倫理與法律問題」,刊於《應用倫理研究通訊》(中壢:中央大學)第四期。
時國銘 (1998),「代理孕母是一種商品嗎?」,刊於《應用倫理研究通訊》(中壢:中央大學)第五期。
尉遲淦 (1997),「從佛教觀點看代理孕母的問題」,刊於《應用倫理研究通訊》(中壢:中央大學)第四期。
陳文輝(1997),「身心障礙兒童療育應及早進行」,刊於《殘障福利》(台北:立法報章資料專輯)第六十輯。
張利中 (2001),「尋獲生命意義的時態與心理歷程」刊於《生死學通訊》(嘉義:南華大學)第五期。
張佳怡(2003),「代理孕母,一個兩難的問題」,刊於《女性電子報》第一五一期,網址: http://forum.yam.org.tw/bongchhi/old/light/light149-1.htm
陳妙芬 (1999),「浮濫的平等?談代理孕母的法律問題」,刊於《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二期。
陳佳慧 (1998),「人權發展史中的女性人權」,刊於《月旦法學雜誌》第三十五期。
陳美華 (1999),「物化或解放—女性主義者關於代理孕母的爭論」,刊於《月旦學雜誌》第五十二期。
陳浩文.陶黎寶華 (1997),「香港應否全面禁止代母懷孕的道德探索」,刊於《應用倫理研究通訊》(中壢:中央大學)第四期。
陳逸玲(2003),「試從女性主義觀點談生殖科技」,刊於《女性電子報》第一五一期,網址: http://forum.yam.org.tw/bongchhi/old/light/light149-4.htm
勞工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網址http://163.29.29.1/cache/content/law/FL1D8F1VQ1O3-勞工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9207.doc
雷文玫 (1999),「兩對父母親的拔河—從父母子女關係之認定看近來代理孕母合法化爭議」,刊於《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二期。
蔡甫昌 (2002),「醫病關係與執業倫理」,刊於《應用倫理研究通訊》(中壢:中央大學)第二十一期。
蔡英美 (1997),「談人工生殖技術」(第二屆全國婦女國是會議論文)
鄭志明 (1997),「從傳統宗教生命觀談—代理孕母」,刊於《應用倫理研究通訊》(中壢:中央大學)第四期。
衛生署「人工協助生殖法草案緣起和立法精神」,1999年3月3日新聞稿,網址http://www.doh.gov.tw/focus/express/88/88030301.html
衛生署「人工生殖法草案」
網址http://www.doh.gov.tw/new/law/900201-1.htm
劉仲冬(1995),「國家政策之下的女性身體」,刊於《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台北:時報,1995)。
劉仲冬 (1997),「代理懷孕:女性及醫療社會學觀」,刊於《應用倫理研究通訊》(中壢:中央大學)第四期。
劉仲冬 (2003),「挑戰不孕污名」,刊於《女性電子報》第一五一期,網址: http://forum.yam.org.tw/bongchhi/old/light/light149-2.htm
劉競明 (2003),「代理孕母—倫理與風險能銀胎兩訖?」網址http://www.youth.com.tw/joanna/nursing/N92.08.28-a.htm
顏厥安 (1997),「國家不應禁止代理孕母的法哲學與憲法根據」,刊於《應用倫理研究通訊》(中壢:中央大學)第四期。
薛瑞元 (1998),「代理孕母所生子女的身分認定—誰是他的母親」,刊於《月旦法學雜誌》第三十八期。
薛瑞元 (1999),「代理孕母的管制原則及措施」,刊於《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二期。
羅秉祥 (2000),「推己及人之道」刊於《繁星與道德》,(台北:唐山出版社)。
釋昭慧 (1997),「代理孕母貪癡眾生的角力場」,刊於《應用倫理研究通訊》(中壢:中央大學)第四期。
三、 英文書籍:
Alpern, Kenneth D.(1992), The ethics of Reproductive Technology,(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eauchamp, Tom L. PH.D. Childress, James F. PH.D.(2001),Principles of BiomedicalEthic ,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hadwick, Ruth F.(1994),Ethics Reproduction and Genetic Control,(London:Routledge).
Coughlan, Michael J.(1990),The Vatican, the Law and the Human Embryo,(London: Macmillan press).
Discovery Video(2001), Surrogate Motherhood, (King’s International Multimedia Co., Ltd.).
Feldman, Fred (1978), Introductory Ethics, (USA: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Glover, Jonathan & others(1989),Ethics of New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Illinois: 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Keyserlingk, Edward (1982) ,Sanctity of Life or Quality of Life,(Law Reform Commission of Canada).
Machan, Tibor R.(1989), Individuals and Their Rights,(USA: Open Court La Salle, Illinois).
Mason, J. K.(1998), Medico-legal aspects of reproduction and parenthood,(USA: Dartmouth publishing company limited).
Paton, H. J. (1964), Immanuel Kant Groundwork of the Metaphysic of morals, (New York: Harper & Row, Publishers).
Robertson, John A.(1994), Children of Choice,(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Singer, Peter、Kuhse, Helga、Buckle, Stephen、Dawson, Karen、Kasimba, Pascal(1990), Embryo Experimentati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arnock, Mary(1985), A Question of Life ,(Oxford: Basil Blackwell).
四、 英文論文:
Anderson, Elizabeth S.(1999), “Is women’s labor a commodity?” in Contemporary issues in Bioethics,(US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Andrews, Lori (1995), “A Legal Framework for Surrogate Motherhood.” in Beyond Doctrinal Boundaries, (81Val. Rev.2346).
Areen, Judith (1988), “Baby M Reconsidered.”, (76 Geo L. J. 1751-1758.).
Harris, John (1985), “Beings , human beings and persons.” in The value of life,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Ketchum, S. A. (1993), “Selling babies and selling bodies.” in Moral Controversies,(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Kuhse, Helga and Singer, Peter (1985), Should the baby live?: the problem
of handicapped infant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evine, Carol (1998), “Custody of children” in Applied Ethics, (USA: Academic press).
Purdy, Laura M.(1999), “Surrogate Mothering: Exploitation or Empowerment?” in Contemporary issues in Bioethics,(US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Robertson, John A.(1999), “IVF, Infertility, and the Status of Embryos” in
Contemporary issues in Bioethics, (US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Rothman, Barbara Katz(1999), “Motherhood: Beyond Patriarchy” in Contemporary issues in Bioethics, (US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Rothman, Barbara Katz(1999), “Infertility as Disability” in Contemporary issues in Bioethics,(US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Shanley, Mary Lyndon(1993),“Surrogate mothering and Women’s freedom: A Critique of contracts for human reproduction” in Journal of women in culture and Society.
Shaw, Anthony (1973), “Dilemmas of ‘Informed Conset’ in Children” in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89 17.
United Kingdom Legislation (1990), “Human Fertilisation and Embryology Act 1990 (c. 37)” 網址: http://www.hmso.gov.uk/acts/acts1990/Ukpga_19900037_en_2.htm
Warren, Mary Anne (1997), “The concept of moral status” in Moral Status, (Oxford: Clarendon press).
五、 網路資料:
Surrogate mother online,網址http://www.surromomsonline.com/
Surrogacy Arrangement Act,網址http://www.qeocities.com/cots2002Uk/Surrogacy act.pdt
日本子宮內膜症協會,網址http://www.jemanet.org/
台灣生殖醫學會,網址http://www.tsrm.org.tw/trc/index.htm
指導教授 李瑞全(Shui-Chuen Lee) 審核日期 2004-6-30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