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0322053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2 、訪客IP:18.116.90.141
姓名 林宏偉(Hung-Wei Li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土木工程學系
論文名稱 瀝青混凝土鋪面加鋪作業溫降量測之開放交通時機研究
相關論文
★ 公共工程統包模式執行專案成員間問題 之研究★ 水泥製程於資源再利用之研究
★ 防水毯的生管與品管之探討★ 建置生命紀念園區營運階段管理模式之研究 以新北市某民間公共紀念園區為例
★ 軍用機場跑道鋪面維護管理暨搶修作業機制之研究★ TAF 檢驗機構認證申請之研究- 以混凝土後置式化學錨栓檢驗為例
★ 利用UML建構實驗室資訊管理平台-以合約審查為例★ 營建施工管理導入即時性資訊傳遞工具功能需求之研究
★ 鋪面養護決策支援分析模式之研究★ 營建材料實驗室量測系統評估及誤差分析
★ 以績效為基礎的公路養護組織與機制之研究★ 智慧型鋪面檢測車平坦度量測驗證與應用
★ 公路設施養護管理程序建立及成本分析之研究-以IDEF方法建立鋪面養護作業程序★ 利用花崗岩及玻璃回收料製造功能性人造石材之研究
★ 自動化鋪面平整度量測分析與破壞影像偵測系統之研究★ 鋪面缺陷影像辨識系統應用於路網檢測之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由於台灣地區交通流量增加,使得台灣地區高速公路之路面整修作業,採用夜間離峰時段來進行,為了避免影響白天車流,常需於早上六時前開放車道。因為夜間施工,路面降溫較快,影響路面結構強度發展,又因提早開放通車,使得養治時間不足,對路面結構強度發展有不良影響,包括開放交通後的變形、車轍以及剪力破壞等現象。因此探討在加鋪工程最佳開放交通時機,進行現地量測與試驗室模擬是有必要性。
在現地量測作業部分包括現地降溫曲線量測與現地勁度量測,量測地點包含了南投台21線60k (密級配瀝青混凝土)、國一線333k台南地區(密級配瀝青混凝土)、國三線新竹北上94K(SMA)與國三線苗栗後龍段北上132k(PA)等四段路。而實驗室模擬量測方面是以現地取料方式來進行實驗室模擬,實驗包括模擬戶外降溫曲線量測及力學成效分析,其對瀝青混凝土種類包含傳統密級配瀝青混凝土、SMA、PA等三種瀝青混凝土。將現地量測作業結果與實驗室模擬結果兩者作進一步結合分析,以求出最佳開放交通時機。在最佳開放交通時機方面,本研究採用多層彈性理論分析以及車轍試驗評估兩者進行分析比對,進而求得最佳開放交通時機溫度與時間。
研究成果顯示,SMA開放時機為路面表面溫度70℃以下或養治時間100分鐘以上;PA開放時機為路面表面溫度70℃以下或養治時間60分鐘以上;密級配路面表面溫度60℃以下或養治時間150分鐘以上。由以上說明可知,使用改質瀝青可提早開放交通,縮短封閉交通過長所造成的問題。
摘要(英) In Taiwan, highway pavement repair usually carry out at night in order not to influence the heavy traffic at daytime, and engineers should make the traffic open to public use before 6:00 am. Owing to work at night time, the pavement temperature changes rapidly, thus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structural strength. Furthermore, the curing time is not sufficient because of open up traffic earlier. These will cause unfavorable influences on pavement such as crack, rutting and shear failure. Therefore, research the best occasion to open traffic on overlay engineering, inclusive of on-site measurement and laboratory test are quite necessary.
The on-site measurement data inclusive of temperature changing curve and material stiffness. The data is from provincial highway No.21, 60k, Nantau(DGAC); national highway No.1, 333k, Tainan(DGAC); national highway No.3, northern 94k, Xinzhu(SMA), and northern 132k(PA). Laboratory samples are taken from the construction site. Experiments are temperature changing curve measurement and material mechanic analysis, it should be notice that the temperature is simulate as the construction site. Combine data both from on-site and laboratory, by using multi-layer theory and analyzing data from rutting experiment, we can obtain the best curing time and pavement temperature while open traffic.
Result shows that, the best occasion of SMA: pavement temperature lower then 70℃,curing time should more then 100 min.; best occasion of PA: pavement temperature lower then 70℃, curing time more then 60 min.; best occasion of DGAC: pavement temperature lower then 60℃, curing time more then 150 min. We can notice that using of polymer modified asphalt can sufficiently resolve the problem caused by shutting traffic.
關鍵字(中) ★ 溫降曲線
★ 加鋪工程
關鍵字(英) ★ temperature changing curve
★ overlay engineering
論文目次 目錄
目錄 i
圖目錄 iv
表目錄 viii
附圖目錄 xi
附表目錄 xii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 1
1.3 研究範圍 1
1.4 預期研究成果 2
第二章 文獻回顧 4
2.1 國內高速公路常用各種瀝青混凝土及溫度之量測 4
2.1.1 國內高速公路常用各種瀝青混凝土 4
2.1.2 國內外鋪面溫度之量測 11
2.2 瀝青混凝土養治時機與硬固速率 18
2.2.1 養治時機: 18
2.2.2 硬固特性 20
2.2.3 影響瀝青混凝土強度發展因子 20
2.3 勁度量測儀器 23
2.4 迴歸分析原理 25
第三章 研究計畫 27
3.1 研究流程 27
3.1.1 研究主流程 27
3.1.2 現地量測評估流程 28
3.1.3 試驗室評估流程 29
3.2 現地量測計畫 30
3.2.1 代表性鋪面之選取 30
3.2.2 現地量測項目及計畫 30
3.2.3 現地量測作業使用之儀器 35
3.3 試驗室模擬計畫 38
3.3.1 試驗室評估預計項目 38
3.3.2 試驗室評估配合使用之儀器 41
第四章 試驗結果與分析 54
4.1 現地降溫量測結果分析 54
4.2 現地勁度量測試驗結果分析 59
4.4 現地瀝青混凝土配合設計 63
4.5 實驗室模擬現地成效試驗結果分析 68
4.5.1 回彈模數試驗 68
4.5.2 間接張力試驗 71
4.5.3 車轍試驗 76
4.6 試驗室降溫試驗結果分析 82
4.6.1 車轍試體降溫試驗 82
4.6.2 SGC試體降溫試驗 84
第五章 現地量測與試驗室模擬試驗整合分析 86
5.1 現地降溫與試驗室降溫試驗關係探討 86
5.2 以多層彈性理論分析開放交通之時機 90
5.2.1 勁度與FWD撓度回算之關係 90
5.2.2 勁度與回彈模數之關係 92
5.2.3 開放交通勁度分析 95
5.3 以車轍試驗評估瀝青混凝土開放交通時機 99
5.3.1 現地勁度試驗與瀝青混凝土抗車轍能力之關係 99
5.3.2 開放交通時機之通估 104
5.4 建議適當開放交通時機之預估 106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09
6.1 結論 109
6.2 建議 110
參考文獻 111
附錄一 實驗室模擬戶外降溫試驗之降溫曲線表 114
附錄二 實驗室模擬戶外降溫試驗之降溫曲線圖 138
附錄三 GeoGauge儀器規格表及功能 162
圖目錄
圖1.1 研究架構圖 3
圖2.1 不同結構之瀝青混合料 5
圖2.2 SMA結構示意圖 7
圖2.3 瀝青混凝土試體降溫速率曲線 13
圖2.4 車轍試體降溫曲線 14
圖2.5 鋪面表層溫度和平均5天的氣溫與各種深度溫度之關係圖 17
圖2.6 高速公路路面整修作業流程圖 19
圖2.7 脆弱級配壓實不良示意圖 20
圖2.8 Geogauge勁度量測儀 23
圖2.9 Geogauge勁度量測儀構造圖 23
圖2.10 各種相關圖 26
圖2.11 迴歸模式示意圖 26
圖3.1 研究主流程 27
圖3.2 現地量測作業流程圖 28
圖3.3 試驗室評估作業流程圖. 29
圖3.4 量測內容示意圖 30
圖3.5 分層隨機抽樣法 32
圖3.6 加鋪5cm量測點配置圖 33
圖3.7 加鋪10cm量測點配置圖 33
圖3.8 現地量測作業說明圖 34
圖3.9 雷射式測溫槍量測示意圖 35
圖3.10 改良式測溫探針示意圖 36
圖3.11 Geogauge勁度量測示意圖 37
圖3.12 試驗室降溫模擬設備 39
圖3.13 黏滯度儀(Brookfield) 42
圖3.14 軟化點試驗儀 42
圖3.15 流變行為試驗儀 43
圖3.16 閃火點(C.O.C.)試驗 45
圖3.17 剪力壓實機 47
圖3.18 回彈模數試驗 49
圖3.19 間接張力試驗 51
圖3.21 單層車轍壓實示意圖 52
圖3.22 雙層車轍壓實示意圖 52
圖4.1 現地降溫量測示意圖 56
圖4.2 新竹SMA(國三線北上94K)現地降溫量測圖 56
圖4.3 苗栗後龍PA(國三號北上132K)現地降溫量測圖 57
圖4.4 南投(台21線)密級配瀝青混凝土現地降溫量測圖 57
圖4.5 台南(國一線333 K)密級配瀝青混凝土現地降溫量測圖 58
圖4.6 現地勁度量測試驗 60
圖4.7 新竹SMA(國三線北上94K)勁度量測結果 60
圖4.8 苗栗後龍PA(國三號北上132K)勁度量測結果 61
圖4.9 南投(台21線)密級配瀝青混凝土勁度量測結果 61
圖4.10 台南(國一線333 K)密級配瀝青混凝土勁度量測結果 62
圖4.11 瀝青膠泥剪應變指數(C Index) 65
圖4.12 模擬不同戶外溫度密級配瀝青混凝土回彈模數之變化 69
圖4.13 模擬不同戶外溫度SMA回彈模數之變化 70
圖4.14 模擬不同戶外溫度PA回彈模數之變化 70
圖4.15 模擬不同戶外溫度密級配瀝青混凝土間接張力之變化 73
圖4.16 模擬不同戶外溫度SMA間接張力之變化 73
圖4.17 模擬不同戶外溫度PA間接張力之變化 74
圖4.18 模擬不同戶外溫度密級配瀝青混凝土間接張力-功之變化 74
圖4.19 模擬不同戶外溫度SMA間接張力-功之變化 75
圖4.20 模擬不同戶外溫度PA間接張力-功之變化 75
圖4.21 密級配瀝青混凝土在模擬溫度20℃時車轍輪跡試驗沉陷量 77
圖4.22 密級配瀝青混凝土在模擬溫度30℃時車轍輪跡試驗沉陷量 77
圖4.23 密級配瀝青混凝土在模擬溫度40℃時車轍輪跡試驗沉陷量 78
圖4.24 SMA在模擬溫度20℃時車轍輪跡試驗沉陷量 78
圖4.25 SMA模擬溫度30℃車轍輪跡試驗沉陷量 79
圖4.26 SMA在模擬溫度40℃時車轍輪跡試驗沉陷量 79
圖4.27 PA在模擬溫度20℃時車轍輪跡試驗沉陷量 80
圖4.28 PA在模擬溫度30℃時車轍輪跡試驗沉陷量 80
圖4.29 PA在模擬溫度40℃時車轍輪跡試驗沉陷量 81
圖4.30 不同溫度各級配之降溫速率 83
圖4.31 不同溫度各級配之降溫速率(SGC試體) 85
圖5.1 SMA現地量測溫度與實驗室量測溫度之關係 88
圖5.2 PA現地量測溫度與實驗室量測溫度之關係 89
圖5.3 密級配一現地量測溫度與實驗室量測溫度之關係 89
圖5.4 密級配二現地量測溫度與實驗室量測溫度之關係 90
圖5.5 SMA鋪面FWD撓度回算值與勁度值之關係 91
圖5.6 PA鋪面FWD撓度回算值與勁度值之關係 92
圖5.7 重複荷重下之應變關係 93
圖5.8 密級配回彈模數與勁度之關係 94
圖5.9 SMA回彈模數與勁度之關係 94
圖5.10 PA回彈模數與勁度之關係 95
圖5.11 路面結構模型 96
圖5.12 SMA現地勁度與車轍變形量之關係 100
圖5.13 PA現地勁度與車轍變形量之關係 100
圖5.14 密級配一現地勁度與車轍變形量之關係 101
圖5.15 密級配二現地勁度與車轍變形量之關係 101
圖5.16 SMA現地勁度與動穩定值之關係 102
圖5.17 PA現地勁度與動穩定值之關係 103
圖5.18 密級配一現地勁度與動穩定值之關係 103
圖5.19 密級配二現地勁度與動穩定值之關係 104
圖5.20 以車轍試驗動穩定值評估瀝青混凝土開放交通時機 105
圖5.21 建議適當開放交通時機之預估 107
表目錄
表2.1 瀝青混凝土試體降溫速率試驗結果 12
表2.2 Geogauge勁度量測儀規格表 24
表3.1 隨機抽樣方法的特性 32
表3.2 分層隨機抽樣法 32
表3.3 本研究將進行車轍進行之溫降曲線 38
表3.4 本研究將進行之SGC試體溫降曲線 38
表3.5 本研究將進行之模擬現地雙層車轍試驗 39
表3.6 本研究將進行之模擬現地回彈模數試驗 40
表3.7 本研究將進行之模擬現地間接張力試驗 40
表4.1 不同瀝青混凝土在90℃~70℃及70℃~50℃的降溫速率 58
表4.2 90℃~70℃降溫速率雙因子變異數分析 59
表4.3 70℃~50℃降溫速率雙因子變異數分析 59
表4.4 勁度與溫度之關係 62
表4.5 不同瀝青混凝土於不同表面溫度勁度值 62
表4.8 瀝青膠泥基本物性試驗結果 64
表4.9 瀝青膠泥剪感性(C Index) 65
表4.10 南投密級配瀝青混凝土粒料基本物性試驗結果 66
表4.11 SMA粒料基本物性試驗結果 66
表4.12 PA粒料基本物性試驗結果 66
表4.13 各瀝青級配之過篩百分率總表 67
表4.14 密級配瀝青混凝土配合設計結果 67
表4.15 SMA配合設計結果 67
表4.16 PA配合設計結果 68
表4.17 密級配瀝青混凝土回彈模數(kgf/cm2)試驗結果 69
表4.18 SMA回彈模數(kgf/cm2)試驗結果 69
表4.19 PA回彈模數(kgf/cm2)試驗結果 69
表4.20 密級配瀝青混凝土間接張力(kgf/cm2)試驗結果 71
表4.21 SMA間接張力(kgf/cm2)試驗結果 71
表4.22 PA間接張力(kgf/cm2)試驗結果 72
表4.23 密級配瀝青混凝土間接張力-功(kgf*m)試驗結果 72
表4.24 SMA間接張力-功(kgf*m)試驗結果 72
表4.25 PA間接張力-功(kgf*m)試驗結果 72
表4.26 表面溫度於50、70、90時之車轍最終變形量(mm) 76
表4.27 不同模擬溫度之動穩定值(次/mm) 82
表4.28 車轍試體降溫試驗90℃~70℃降溫速率變異數分析 83
表4.29 車轍試體降溫試驗70℃~50℃降溫速率變異數分析 83
表4.30 不同深度溫度與表面溫度之相關係數 84
表4.31 SGC試體降溫試驗90℃~70℃降溫速率變異數分析 85
表4.32 SGC試體降溫試驗70℃~50℃降溫速率變異數分析 85
表5.1 SMA現地與實驗室降溫溫度比對 87
表5.2 PA現地與實驗室降溫比對 87
表5.3 密級配一現地與實驗室降溫比對 87
表5.4 密級配二現地與實驗室降溫比對 88
表5.5 密級配勁度與溫降時間表 97
表5.6 SMA勁度與溫降時間表 97
表5.7 PA勁度與溫降時間表 97
表5.8 高速公路(北部)日交通量分佈 97
表5.9 密級配鋪面面層溫度在冷卻時間內受交通荷載之表面壓應變量 97
表5.10 SMA鋪面面層溫度在冷卻時間內受交通荷載之表面壓應變量 98
表5.11 PA鋪面面層溫度在冷卻時間內受交通荷載之表面壓應變量 98
表5.12 各種瀝青混凝土車轍深度度與勁度關係式對照表 100
表5.13 各種瀝青混凝土動穩定值與勁度關係式對照表 102
表5.14 日本動穩定值的要求 104
表5.15 各種瀝青混凝土動穩定值與勁度關係式對照表 105
表5.16 多層彈性理論分析與車轍試驗評估評估開放交通結果 107
表5.17 開放交通時間(計算結果) 108
表5.18 初步建議開放交通時機表 108
表6.1 開放交通時機時機表 109
附圖目錄
附圖1.1 密級配瀝青混凝土車轍試體模擬戶外溫度10(1)降溫曲線 138
附圖1.2 密級配瀝青混凝土車轍試體模擬戶外溫度10(2)降溫曲線 138
附圖1.3 密級配瀝青混凝土車轍試體模擬戶外溫度20(1)降溫曲線 139
附圖1.4 密級配瀝青混凝土車轍試體模擬戶外溫度20(2)降溫曲線 139
附圖1.5 密級配瀝青混凝土車轍試體模擬戶外溫度30(1)降溫曲線 140
附圖1.6 密級配瀝青混凝土車轍試體模擬戶外溫度30(2)降溫曲線 140
附圖1.7 密級配瀝青混凝土車轍試體模擬戶外溫度40(1)降溫曲線 141
附圖1.8 密級配瀝青混凝土車轍試體模擬戶外溫度40(2)降溫曲線 141
附圖1.9 SMA車轍試體模擬戶外溫度10(1)降溫曲線 142
附圖1.10 SMA車轍試體模擬戶外溫度10(2)降溫曲線 142
附圖1.11 SMA車轍試體模擬戶外溫度20(1)降溫曲線 143
附圖1.12 SMA車轍試體模擬戶外溫度20(2)降溫曲線 143
附圖1.13 SMA車轍試體模擬戶外溫度30(1)降溫曲線 144
附圖1.14 SMA車轍試體模擬戶外溫度30(2)降溫曲線 144
附圖1.15 SMA車轍試體模擬戶外溫度40(1)降溫曲線 145
附圖1.16 SMA車轍試體模擬戶外溫度40(2)降溫曲線 145
附圖1.17 PA車轍試體模擬戶外溫度10(1)降溫曲線 146
附圖1.18 PA車轍試體模擬戶外溫度10(2)降溫曲線 146
附圖1.19 PA車轍試體模擬戶外溫度20(1)降溫曲線 147
附圖1.20 PA車轍試體模擬戶外溫度20(2)降溫曲線 147
附圖1.21 PA車轍試體模擬戶外溫度30(1)降溫曲線 148
附圖1.22 PA車轍試體模擬戶外溫度30(2)降溫曲線 148
附圖1.23 PA車轍試體模擬戶外溫度40(1)降溫曲線 149
附圖1.24 PA車轍試體模擬戶外溫度40(2)降溫曲線 149
附圖1.25 密級配瀝青混凝土SGC試體模擬戶外溫度10(1)降溫曲線 150
附圖1.26 密級配瀝青混凝土SGC試體模擬戶外溫度10(2)降溫曲線 150
附圖1.27 密級配瀝青混凝土SGC試體模擬戶外溫度20(1)降溫曲線 151
附圖1.28 密級配瀝青混凝土SGC試體模擬戶外溫度20(2)降溫曲線 151
附圖1.29 密級配瀝青混凝土SGC試體模擬戶外溫度30(1)降溫曲線 152
附圖1.30 密級配瀝青混凝土SGC試體模擬戶外溫度30(2)降溫曲線 152
附圖1.31 密級配瀝青混凝土SGC試體模擬戶外溫度40(1)降溫曲線 153
附圖1.32 密級配瀝青混凝土SGC試體模擬戶外溫度40(2)降溫曲線 153
附圖1.33 SMASGC試體模擬戶外溫度10(1)降溫曲線 154
附圖1.34 SMASGC試體模擬戶外溫度10(2)降溫曲線 154
附圖1.35 SMASGC試體模擬戶外溫度20(1)降溫曲線 155
附圖1.36 SMASGC試體模擬戶外溫度20(2)降溫曲線 155
附圖1.37 SMASGC試體模擬戶外溫度30(1)降溫曲線 156
附圖1.38 SMASGC試體模擬戶外溫度30(2)降溫曲線 156
附圖1.39 SMASGC試體模擬戶外溫度40(1)降溫曲線 157
附圖1.40 SMASGC試體模擬戶外溫度40(2)降溫曲線 157
附圖1.41 PASGC試體模擬戶外溫度10(1)降溫曲線 158
附圖1.42 PASGC試體模擬戶外溫度10(2)降溫曲線 158
附圖1.43 PASGC試體模擬戶外溫度20(1)降溫曲線 159
附圖1.44 PASGC試體模擬戶外溫度20(2)降溫曲線 159
附圖1.45 PASGC試體模擬戶外溫度30(1)降溫曲線 160
附圖1.46 PASGC試體模擬戶外溫度30(2)降溫曲線 160
附圖1.47 PASGC試體模擬戶外溫度40(1)降溫曲線 161
附圖1.48 PASGC試體模擬戶外溫度40(2)降溫曲線 161
附表目錄
附表1.1 密級配瀝青混凝土車轍試體模擬戶外溫度10℃降溫試驗表 114
附表1.2 密級配瀝青混凝土車轍試體模擬戶外溫度20℃降溫試驗表 115
附表1.3 密級配瀝青混凝土車轍試體模擬戶外溫度30℃降溫試驗表 116
附表1.4 密級配瀝青混凝土車轍試體模擬戶外溫度40℃降溫試驗表 117
附表1.5 SMA車轍試體模擬戶外溫度10℃降溫試驗表 118
附表1.6 SMA車轍試體模擬戶外溫度20℃降溫試驗表 119
附表1.7 SMA車轍試體模擬戶外溫度30℃降溫試驗表 120
附表1.8 SMA車轍試體模擬戶外溫度40℃降溫試驗表 121
附表1.9 PA車轍試體模擬戶外溫度10℃降溫試驗表 122
附表1.10 PA車轍試體模擬戶外溫度20℃降溫試驗表 123
附表1.11 PA車轍試體模擬戶外溫度30℃降溫試驗表 124
附表1.12 PA車轍試體模擬戶外溫度40℃降溫試驗表 125
附表1.13 密級配瀝青混凝土SGC試體模擬戶外溫度10℃降溫試驗表 126
附表1.14 密級配瀝青混凝土SGC試體模擬戶外溫度20℃降溫試驗表 127
附表1.15 密級配瀝青混凝土SGC試體模擬戶外溫度30℃降溫試驗表 128
附表1.16 密級配瀝青混凝土SGC試體模擬戶外溫度40℃降溫試驗表 129
附表1.17 SMASGC試體模擬戶外溫度10℃降溫試驗表 130
附表1.18 SMASGC試體模擬戶外溫度20℃降溫試驗表 131
附表1.19 SMASGC試體模擬戶外溫度30℃降溫試驗表 132
附表1.20 SMASGC試體模擬戶外溫度40℃降溫試驗表 133
附表1.21 PASGC試體模擬戶外溫度10℃降溫試驗表 134
附表1.22 PASGC試體模擬戶外溫度20℃降溫試驗表 135
附表1.23 PASGC試體模擬戶外溫度30℃降溫試驗表 136
附表1.24 PASGC試體模擬戶外溫度40℃降溫試驗表 137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 林志棟,〝改質瀝青及瀝青混凝土評估之研究〞,瀝青混凝土路面特性研討會,民國八十一年。
2. 吳昭煌,〝拌合廠回收細料對瀝青混凝土抵抗車轍影響方析〞,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年六月。
3. 鍾權淇,〝應用數位影像分析探討瀝青混凝土之粒料結構〞,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九年六月。
4. 廖溪堃,〝材料對石膠泥瀝青混凝土成效特性影響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八年六月。
5. 〝石膠泥瀝青混凝土(SMA)應用於高速公路之評估〞,交通部台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民國九十年十二月
6. 林志棟,〝新世紀瀝青混凝土鋪面材料特性及成效評估〞,新世紀瀝青混凝土鋪面及材料特性研討會論文專輯,民國九十年九月。
7. 黃博仁,〝排水性瀝青混合料鋪面試驗路段之成效評估〞,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民國九十年。
8. 許明彥,〝提高瀝青混凝土早期強度之策略〞,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四年。
9. 翁國豪, 〝新鋪瀝青混凝土面層加速冷卻對抗車轍能力之影響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五年。
10. 王正偉,〝路面加鋪工程開放交通時機之研究〞,中原大學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八年。
11. 張振成,〝鋪面整修作業之開放交通因子研究 〞,中原大學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九年。
12. 許浩昇,〝瀝青混凝土鋪面整修作業之開放交通時機之研究〞,中原大學碩士論文,民國九十年。
13. AI MS-17,”Asphalt Overlays for Highway and street Rehabilitation”。
14. 日本道路協會,〝瀝青混凝土鋪裝綱要〞,平成四年四月(日文)。
15. L. E. Santucci and R. J. Schmidt, “Setting Rate of Asphalt Concrete,” HRB, Bulletin 333,1962,pp. 1-9.
16. R. J. Schmidt and L. E. Santucci, “Influence of Asphalt Type on Pavement Setting Rate,” HRB, Bulletin 333,1962,pp. 10-19.
17. R. Bright and E. T. Reymolds, “Effect of Mixing Temperature on Hardening ofAsphaltic Binder in Bituminous Concrete,” HRB, Bulletin 333,1962,pp.20-38.
18. 林桂森,〝高速公路之鋪面養護決策與整修作業之探討〞,1994年瀝青混凝土路面材料研討會,pp.333-343,民國八十一年五月。
19. 史煙南,許金寶,〝中山高速公路使用60/70針入度瀝青膠泥之績效評估〞,第五屆路面工程學術研討會, pp.147-169,民國八十年八月。
20. 王振芳,李泰明,〝高速公路路面工程之檢討〞,第二屆路面工程學術研討會,pp.27-46,民國七十六年十二月。
21. C. Crawford, “Tender Mixs - Probable Causes Possible Remedies,” National Asphalt Pavement Association.J. W. Button and 1. A. Epps,”Identifying Tender Mixtures in the Laboratory,” TRR 1034, pp. 20-26.
22. C. Crawford, “Tender Mixs-Probable Causes, Possible Remedies,” National Asphalt Pavement Association.
23. J.W. Button and I. A.Epps, “Identifying Tender Mixtures in the Laboratory,” TRR 1034, pp.20-26.
24. V. Marker, “Tender Mix-The Causes and prevention,” The Asphalt Institute :Information Series No.168, 1977.
25. Geogauge(Soil stiffness&Modulus) 使用者手冊 4.5版,2002年1月。
26. 顏月珠,〝統計學〞,三民書局,pp.327-329,民國87年8月。
27. 陳順宇、鄭碧娥,〝統計學〞,華泰書局,pp.327-329,民國八十七年七月。
28. Shahin, M.Y. (1994), ”Pavement Management for Airports, Road, and Parking Lots,”Chapman&Hall.
29. 劉守益,〝多孔性瀝青混凝土成效之評估〞,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五年十一月。
30. 吳明宇,〝改良型開放及配瀝青混凝土成效特性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八年八月。
31. 日本道路協會,〝鋪裝試驗法便覽〞,昭和六十三年十一月(日文)。
32. 日本道路協會,〝鋪裝試驗法便覽別冊〞,平成八年十月(日文)。
33. 潘承緯,〝Guss瀝青混凝土成效特性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一年六月。
34. Dar-Hao Chen, Wei Wu, Rong He, John Bilyeu and Mike Arrlano,”Evauation of In-Situ Resilient Modulus Testing Techniques,” Texas Report.
35. Finn, F., saraf, C., Kulkarni, R., Nair, K., Smith, W., and Abdullah, A.”Development of pavement structural subsystem,” NCHRP Report 291,1986.
36. 宋侑玲,〝重載交通荷重對路面損壞分析模式之建立〞,國立中央大學博士論文,pp.26-27,民國九十二年。
指導教授 林志棟(Jyh Dong Lin) 審核日期 2003-7-11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