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0322069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1 、訪客IP:3.146.34.220
姓名 梁麗芬(Li-Fen Li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土木工程學系
論文名稱 河川棲地及歧異度之變化與時空因素之探討
(The variation of the river habitat and habitat divesity in the space and time domain.)
相關論文
★ 水資源供需指標建立之研究★ 救旱措施對水資源供需之影響分析
★ 台灣地區颱風雨降雨型態之分析研究★ 滯洪池系統最佳化之研究
★ 運用遺傳演算優化串聯水庫系統聯合運轉規線之研究★ 河川魚類棲地分佈之推估與分析研究-以卑南溪新武呂河段為例-
★ 整合型區域水庫與攔河堰聯合運轉系統模擬解析及優化之研究★ 河川低水流量分流演算推估魚類棲地之研究-以烏溪上游為例
★ 大漢溪中游生態基流量推估與棲地改善之研究★ 石門水庫水質模擬與水理探討
★ 越域引水水庫聯合操作規線與打折供水最佳化之應用-以寶山與寶山第二水庫為例★ 防洪疏散門最佳啟閉時間之研究 -以基隆河臺北市河段為例-
★ 配水管網破管與供水穩定性關係之研究★ 石門水庫永續指標之建立與研究
★ 台灣地區重要水庫集水區永續指標建立與評量★ 限制開發行為對水庫集水區水質保護之探討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研究以烏溪上游為其研究河段,台灣特有種台灣石魚賓做為指標魚種,利用HEC-RAS模式進行水位演算並使用RHABSIM模式進行棲地分析。以權重可使用棲地面積超越機率推估其生態基準流量,併考慮與棲地歧異度超越機率、流量超越機率間之關係,以建議魚類所需流量的合理範圍介於3cms~8cms。同時以等值線自動繪製軟體繪出各種潭類的位置與發生時間。最後將棲地型態分為3種與4種潭瀨分別探討在不同流量下所產生之棲地歧異度值,發現在流量為4cms時其棲地歧異值為最多樣化。
摘要(英) In this study, taking upstream of Wu-Chi River for example and selecting Acrossocheilus paradoxus as the index fish species. The depth with habitat is analyzed by HEC-RAS and RHABSIM 2.2. The estimation ecological reference flow to selecte WUA duration curve, and thinking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abitat diversity duration curve and flow duration curve, to find out accept the range and suggest the flow to be 3cms~8cms. Using the Autodesk Field Survey to find a veriety of habitat type position with time. Finally to confer habitat diversity in the different flowrate for three and four habitat types, to discover most variety habitat diversity to be 4cms.
關鍵字(中) ★ 棲地歧異度
★ 生態基準流量
關鍵字(英) ★ Ecological Reference Flow
★ Habitat Diversity
論文目次 目 錄
摘要
英文摘要
目錄…………………………………………………………………………… I
圖目錄……………………………………………………………………….. III
表目錄………………………………………………………………………... V
符號表………………………………………………………………………...VI
第一章 緒論………………………………..……………….…………………1
1.1 研究緣起………….……………………………….………………….1
1.2 研究動機………….……………………………….………………… 2
1.3 本文架構………….……………………………….………………… 2
第二章 文獻回顧………….……………………………………….………… 4
2.1 國內河川棲地相關之研究….………………………..…….………...4
2.2 國外河川棲地相關之研究….………………………………………..4
2.3 生態基流量評估……………………………………………………...6
2.3.1 歷史流量法…………………..………….……………...………..7
2.3.2 水理評估法..………………………………….………..………...8
2.3.3 棲地評估法………………………………………………………9
2.3.4 經驗法………………………………………….……………….11
2.4 河川生態與棲地…………………………………………..……. ….11
2.5 標的物種台灣石魚賓………………………………..……………. …13
第三章 理論分析………………………………………………….………... 16
3.1 HEC-RAS模式介紹………………………………….……………. .16
3.2 RHABSIM模式介紹……………………………………………….. 18
3.2.1 水理模式…………………………………….………………. ...19
3.2.2 棲地模式………………………………………………………..21
3.3 棲地歧異度………………………………………………………….22
第四章 案例研究……………………………………………………….…....23
4.1 研究區域…………………………………………………………23
4.1.1 烏溪簡介………………………………………………….…23
4.1.2 研究河段…………………………….………………………….24
4.1.3 水文氣象………………………………………….…………….24
4.2 HEC-RAS及RHABSIM模式建立……………………….…….…26
4.2.1 烏溪資料建立………………………………………………26
4.4.2 HEC-RAS及RHABSIM模式建立及驗證………..……..….26
4.3 棲地適合度曲線之修改……………………………………….……28
4.4 研究方法 …………………………………………………………...31
4.4.1 研究流程……………………..………………………………..31
4.4.2 棲地潭瀨及棲地歧異度之推估……………….……………...32
4.4.3 歷年WUA及歷年歧異度之推估…………………………….34
第五章 結果與討論………………………………………………………… 36
5.1 棲地潭瀨型態與棲地歧異度之分析與結果………………………36
5.2 棲地與空間性之關係之結果與分析……………………………… 46
5.3 歷年WUA及歧異度之延時曲線之結果與分析…………………52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56
6.1 結論………………………………………………………...……….56
6.2 建議…………………………………………………………...…….57
參考文獻……………………………………………………………………...58
附錄一 烏溪乾峰橋歧異度演算……………………………………...…….62
附錄二 烏溪乾峰橋每月之棲地歧異度圖………………………………….86
圖 目 錄
圖2.1 Oveyvollen reach 水深分佈圖…………………………………………5
圖2.2 Oveyvollen reach 流速分佈圖…………………………………………5
圖2.3 渠道型態圖…………………………………………………………… 6
圖2.4 台灣石魚賓………………………………………..…………………….15
圖2.5 河川魚類之台灣石魚賓……………………………………..………….15
圖3.1 步推法上下斷面水理參數關係圖…………………………………. ..18
圖4.1 烏溪流域概況…………………………………………………………24
圖4.2 研究河段橫斷面示意………………………………………………....25
圖4.3 模擬水位與實測水位之比較圖……………………………………....27
圖4.4 台灣石魚賓水深適合度曲線…...………….…………………………...29
圖4.5 台灣石魚賓流速適合度曲線…………………………………………...29
圖4.6 修正後台灣石魚賓水深適合度曲線…………………………………...30
圖4.7 修正後台灣石魚賓流速適合度曲線…………………………………...30
圖4.8 研究流程圖…………………………………………………………. ..31
圖5.1 烏溪乾峰橋之斷面與4種潭瀨比例關係(Q=14cms)……………….39
圖5.2 烏溪乾峰橋之斷面與3種潭瀨比例關係(Q=14cms)………………39
圖5.3 平均日流量之關係. …………………………………………………. 40
圖5.4 平均日棲地棲地歧異度之關係……………………………. ………..40
圖5.5 流量與潭瀨棲地歧異度之關係……………….…………………… .41
圖5.6 流量與權重可使用棲地面積之關係..………………………………41
圖5.7 WUA、Q與棲地歧異度之關係(年平均)……………………………42
圖5.8 WUA、Q與棲地歧異度之關係(民國88年)…………………………42
圖5.9 烏段S87.6639於Q=172cms水位示意圖………………………………..43
圖5.10 流量與潭瀨權重可使用棲地面積之關係………….………………43
圖5.11 不同潭瀨分類與權重可使用棲地面積之關係…….……………... .44
圖5.12 烏溪乾峰橋年平均日流量1~4月棲地潭瀨變化………………….47圖5.13 烏溪乾峰橋年平均日流量5~8月棲地潭瀨變化………………. ...48
圖5.14 烏溪乾峰橋年平均日流量9~12棲地潭瀨變化……………….. …49
圖5.15 烏溪乾峰橋年平均月流量與潭瀨可使用面積之關係…………… .50
圖5.16 烏溪乾峰橋流量站民國76~90年日超越機率…………………….54
圖5.17 烏溪乾峰橋流量站民國76~90年日WUA超越機率.……...…… .54
圖5.18 烏溪乾峰橋流量站民國76~90年日棲地歧異度機率…………….55
表 目 錄
表4.1 棲地潭瀨判斷方式……………………………………………………33
表5.1 流量與潭瀨分佈之權重可使用棲地面積……………………………45
表5.2 各月潭瀨分佈權重可使用棲地面積…….………………….………..51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 台灣省水利局規劃總隊(1988),「烏溪本流及支流眉溪治理規劃報告」。
2. 余錫亮(1997),「淺談流量與棲地關係的方法學」,自然保育季刊第十九期,p15-19。
3. 千田稔(1991),「自然的河川計畫」,理工圖書株式會社,p71-102。
4. 王信凱 (2000),「流量法應用於推估河川生態基流量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研究所碩士論文。
5. 玉井信行、水野信彥、中村俊六(1993),河川生態環境工學,東京大學出版會。
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1995),「蓄水洪水防洪排水水力發電工程開發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p75。
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1999),「台灣地區野生動物分佈資料庫」,
網址http://wagner.zo.ntu.edu.tw/wildlife/。
8.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0),「水土保持技術規範」。
9. 汪靜明(2002),「河川治理與管理的生態觀」,河川生態基準流量評估技術研討。
10. 汪靜明(2002),「河川生態基流量設計及魚類棲地改善之理念」,河川生態基準流量評估技術研討。
11. 汪靜明、林文源、莊棋凱、柯善勇(2000),「河川生態基流量及魚類棲地改善之規劃以濁水溪流域上游栗栖溪為例」,河川生態基準流量評估技術研討。
12. 汪靜明(1993),「大甲溪魚類棲地改善計畫之三年生態評估研究」,台灣電力公司80年發展研究計畫,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生物系。
13. 吳富春、王琪芳(2000),「流況及底質粒徑之改變對河川物理棲地之影響」,第十一屆水利工程研討會論文集(下冊),P(G47-50)。
14. 吳富春、鄭武慎(1999),「七家灣溪櫻花鉤吻鮭棲地環境之改善分析」,台灣水利第47卷第四期,p66-76。
15. 吳富春、胡通哲、李國昇、李德旺(1998),「應用棲地模式評估台灣河川之生態流量」,第九屆水利工程研討會,p(C21)。
16. 吳富春、王琪芳(2002),「Effect of Flow-Related Substrate Alteration on Physical Habitat」,Riv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p155-169。
17. 吳祥堅(1999),「七家灣溪鮭魚棲地的復舊」,水土保持及溪流棲息地保護研習會論文集,第四篇p1-19。
18. 劭廣昭(2000),「巡迴台灣本土的淡水魚類」,國科會數位博物館
計畫,網址http://fishbd.sinica.edu.tw/~fhfresh/fhintro.htm
19. 許桂菁、蔣鎮宇、王建平、麥愛堂(1999),「台灣石魚賓之的親緣地理及保育」,自然保育季刊,第二十七期p41-45。
20. 張楨驩(2001),「以歷史流量法規估卑南溪河川生態基流量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研究所碩士論文。
21. 張楨驩(2002),「河川魚類棲地分布之推估與分析研究-以卑南溪新武呂河段為例」,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
22. 翁宇能(1998),「自然生態河川滴水凌亮斷面之合理型態研究」,中興大學水土保持研究所碩士論文。
23. 曾晴賢(1997),「鯉魚潭水庫士林水力發電工程士林壩下游河道最小生態維護放水量檢討工作」,中興工程顧問。
24. 曾美珍、蔣鎮宇、王建平(1999),「台灣石魚賓的族群遺傳結構」,特有生物研究,1(1),p20-27。
25. 葉明峰、胡通哲、張世倉、李訓煌(2001),「濁水溪上游河段魚類族群最低流量之研究」,特有生物保育中心棲地生態組,計畫序號;89特生-七-02。
26. 詹見平(1996),「台中縣大甲溪魚類誌」,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27. 楊承峰(2002),「河川低水流量分流演算推估魚類棲地之研究-以烏溪上游為例」,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
28. 謝暻椲(2002),「大漢溪中游生態基流量推估與棲地改善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
29. 謝國正(2002),「河川生態基準流量評估案例介紹」,河川生態基準流量評估技術研討。
30. Azzellin, A. and Vismara.(2001),〝Pool-Quality Index: New Method To Define Minimum Flow Requirement Of High-Gradient Low Orderstream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Vol. 127,p11-28.
31. Alfredsen, k., Bakken, T.h., Harby, A. and Marchand, w.(1997), 〝Application and Comparision of Computer Models for Quantifying Impacts of River Requlations on Fish Habitat〞,HYDROPOWER Trondheim, Norway.
32. Bartschi, D. K.(1976), 〝A habitat-discharge method of determining instream flows to protect fish habitat〞, Proceedings of the stmposium and speciality conference on instream flow needs, American Fisheries Society, p285-294.
33. Forlong, R. G.(1994), 〝Determining minimum flow for rivers in the Kapiti Coast disyrict〞, Proceding of the 1994 Limmologogical Society Conference, Limmological Society, Hamilton.
34. Jowett, I. G.(1997), 〝Instream flow methods:A comparison of approaches〞, Regulated Rivers:Research & Management, Vol. 13, p115-127.
35. Michael, P. O. and Athol, D. A.(1984),〝Objective Identification of Pools and Riffles〞,Water Research, Vol.20, p921-926.
36. Stalnaker, C. B. and Arnette, S. C.(1976), 〝Methodologie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tream resource flow requirements: an assessment〞. 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s, Office of Biological Services Weatern Water Association, p199.
37. Stalnaker, C. B. (1982), 〝Instream flow assessments come of age in the decade of the 1970’s〞. In: Mason, W. T. and lker, S.(eds). Research on fish and wildlife habitat, p119-142.
38. Stalnaker C. B., Lamb B., Henriksen J., Bovee K. and Bartholow J.(1995),〝The Instream Flow Incremental methodology〞, A Primer for IFIM. US Dept of the Interior, Biological Report 29, March 1995, Washington DC.
39. Tennant, D. L.(1976),〝Instream flow requirements for fish, wildlife,recreation and related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Fisheries, Vol. 1, No. 4, p6-p10.
40. Payne, T. R. and Associates (2001),〝RHABSIM 2.2 User’s Manual〞.
41. U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 (1998), 〝HEC-RAS User’s Manual v2.2〞.
42. Yafei, J. A., Tadanori, K., Sams, S.Y., and Wang, F.(2001),〝Simukation of Scour Process In Pool Of Loose Bed-Material 〞,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 Vol.127.
指導教授 吳瑞賢(Ray-Shyan Wu) 審核日期 2003-7-7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