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0325002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9 、訪客IP:3.145.36.10
姓名 吳品賢(Pin-hsien W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營建管理研究所
論文名稱 營造業勞工安全衛生管理法定義務與責任類型化之研究
(Study on Categorization of Statutory Obligation and Liability of connstruction Labor Safety)
相關論文
★ 石化建廠統包管線焊口(P&ID)量估算風險因子之研究★ 中小型營造工程適用勞工安全衛生法規之現況檢討與對策之研究
★ 捷運統包工程供電系統完工測試之經驗學習★ 統包工程建造進度及分包商請款整合模型之研究
★ 專案管理觀點下營造業組織建構之研究★ 統包工程管理模式之研究-以整合FIDIC銀版與PMBOK為核心
★ 公共工程技術服務合約因工期展延所衍生費用問題之探討—以污水下水道工程為例★ 機場設施維護管理及改善策略之研究- 以桃園國際機場為例
★ BOT專案移轉階段風險管理研究 -以台北車站特定專用區交通九號用地BOT開發案為例★ 以取得使用執照為導向時程規劃策略之研究-以高科技廠房專案為例
★ 臺灣建築師事務所管理模式與員工滿意度對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 利用平衡計分卡及模糊層級分析法探討材料供應商 評選因素之研究-以結構補強統包工程為例
★ 營造業法下專業工程特定施工項目設置技術士之研究★ 與不可抗力天候因素相關工程民事爭議其證據方法與類型化之研究
★ 公共工程爭議事件類型與其救濟途徑選擇之研究★ 工程採購違失態樣知識庫建置之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近年來,營造業職災千人率居各行業之冠,係因其特性所致,如工種繁多、低價搶標、多層承攬等,造成勞工安全衛生管理不易。由於多層分包之體制下,其僱傭及承攬契約關係並不單純,又職災發生原因繁多,導致法定義務及責任錯綜複雜。
本研究蒐集88年至90年各級法院對營造業職業災害之裁判,擬藉由刑事、民事裁判及行政處分之歸納、整理與比對,並結合一般及勞動法規,針對其雇主與事業單位之認定、勞工安全之法定義務及職業災害之法定責任範圍、違反事實、涉及法規與法律效果等予以類型化,並追究營造業勞工安全中應盡義務之檢驗標準,提出落實勞安之管理配套措施,希冀供營造廠及分包商於勞工安全管理時之參考,進而降低營造業之職業災害。
對於勞工安全衛生法所稱之雇主及事業單位之認定標準,應視彼此之間的關係而定,其僱傭關係或承攬關係則依實際情況而有所不同。實務上雇主之認定不侷限於民法上「僱傭關係」,即使他方雖未直接僱用勞工從事工作,但他方對另一方於施工過程時具有監督、指揮、統籌、規劃及懲處之權,即具事實上之僱傭關係,認定擁有權力者為勞工安全衛生法之雇主。對於事業單位而言,須具備有「雇主」之性質,有些承攬作業與計件工資之勞工性質頗為相似,應以實際作業情況與事先約定條件來認定。
雇主於安全衛生管理之法定義務繁多,大都以應提供安全工作場所及完善標準安全設施之義務為主,而事業單位之法定義務雖未如勞工之雇主來的多,但對於工地中職業災害之防止亦佔相當重要之地位,其法定義務主要為協調介面、聯繫工作及協助安全衛生管理等。勞工安全衛生法對於雇主所課責任,係以雇主違反該法所規定之各項義務即為成立,亦即課以雇主對於事業工作場所應有必要之安全衛生設施與管理之責任。而雇主及事業單位、各級承攬人等應積極投入勞工安全衛生之管理,以避免職業災害之發生,否則一旦災害發生時,即使其並無違反勞工安全衛生相關法規等法定義務之標準,仍可能被檢察署或法院認定未盡其注意義務,須為其災害擔負責任,而受到以「業務過失」罪刑起訴。
於法定義務之檢驗標準,平時除法規有明確之數字標準外,因義務之標準尚有許多不明確之模糊地帶,導致許多爭點發生,而法院於判斷義務標準及責任歸屬時,主要以勞工法規、行政規則及標準、機關函釋、工程慣例或以其他標準類推等作為其義務標準之依據。
摘要(英) This work collects court judgments concerning construction labor safety in Taiwan from 1999 to 2001. These cases are grouped by jurisdictions, ie., criminal, civil and administrative courts. The cases in each group are organized and compared, according to labor safety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focus of this work includes (1) testing the standard of employer in law (ie., the subject of labor safety regulations), and (2) identification employer obligation of labor safety in construction, and (3) summarizing the associated legal liability. The true merit of this work lies in the necessity of court interpretation of labor safety laws and regulations, because the extent of legal wording is far from clear and operational by practitioners. In a sense, the ruling in court becomes the determining factor resulting in employers’ liability, rather than how the parties read the legal texts. Thus, the benefit of examining court interpretations of law is particular high.
It is concluded in this work, one of the key factor that puts one into labor safety dispute is whether an employer-worker relationship exists and is substantial. Then, when such relationships exist, there can still be of one-to-many type. Thus, the injured work (plaintiff) can decide whom to pursue with. The question now degenerates into which employer in law, when sued, will be burdened a maximum liability. Another rich area of dispute cause concerns employers’ many statutory obligations. As the so-called “due care” becomes unmanageable in reality, one can say disputes exist since day one of construction. Although these employer obligations can be met with more investment, the lowest bidder finds little incentive towards this mentality. The intriguing fact directs one to seek leeway to obligations. Again, court opinions on this matter are strong and worth highlighting.
The contribution of this work is a vehicle for practitioners to reach into hundreds of relevant and important legal opinions and interpretations concerning labor safety in construction. In future, a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may be built upon this outcome to assist in more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sharing in organizations.
關鍵字(中) ★ 營造業
★ 勞工安全衛生
★ 職業災害
★ 法定義務
★ 法定責任
關鍵字(英) ★ legal liability
★ labor safety
★ work injuries
★ statutory obligation
論文目次 目 錄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誌 謝 III
目 錄 IV
圖目錄 VI
表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動機與目的 1
1.3研究範圍 2
1.4研究流程 2
1.5論文架構 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5
2.1職業災害定義及認定 5
2.1.1職業災害定義 5
2.1.2職業災害之要件與認定 8
2.2營造業僱傭與承攬關係與承攬模式之探討 10
2.2.1營造業在勞工安全衛生法令上之定義 10
2.2.2僱傭與承攬關係在法令上之意義 10
2.2.2.1僱傭關係在法令上之意義 10
2.2.2.2承攬關係在法令上之意義 12
2.2.2.3僱傭關係與承攬關係之比較 12
2.2.3國內營造業承攬類型探討 12
2.3雇主過失責任及無過失責任之探討 13
2.3.1雇主過失責任之探討 13
2.3.2雇主無過失責任之探討 15
2.4營造業職業災害現況及安全衛生管理問題 15
2.4.1營造業職業災害現況 15
2.4.2營造業所面臨安全衛生管理問題 17
第三章 營造業職業災害類型化之探討 19
3.1營造業職業災害中對象、因果關係類型 19
3.1.1營造業職業災害中對象類型 19
3.1.2司法裁判中職災因果關係類型 21
3.2營造業職業災害法律效果之類型 22
3.2.1刑事案件之法律效果類型 22
3.2.2民事案件之法律效果類型 25
3.2.3行政案件之法律效果類型 28
3.3司法裁判中僱傭及承攬關係類型之探討 29
3.3.1司法裁判中僱傭關係類型及常見情事之探討 29
3.3.2司法裁判對於雇主之認定 34
3.3.3司法裁判中承攬關係常見情事之探討 35
第四章 營造業勞工安全衛生法定義務及責任之類型化分析 38
4.1營造業勞工安全衛生之法定義務 38
4.1.1勞工法規之法定義務 38
4.1.2刑法上與民法上之法定義務 41
4.2營造業職業災害僱傭關係中之法定責任 42
4.2.1法定責任類型判斷之探討 42
4.2.2僱傭關係之刑事責任 44
4.2.3僱傭關係之行政責任 46
4.2.4僱傭關係之民事責任 48
4.3職業災害承攬關係之法定責任 50
4.4雇主法定責任之競合 52
4.4.1雇主刑事責任之競合問題 52
4.4.2雇主民事責任之競合問題 53
第五章 營造業於勞工安全衛生法定義務違反之檢驗標準 55
5.1法定義務之來源與根據 55
5.2客觀義務違反之檢驗標準 57
5.2.1客觀可重複驗證之義務內容 57
5.2.2檢查及鑑定組織對於義務之檢驗標準 57
5.2.3勞動檢查機構之立場探討 60
5.3法律不確定性概念義務違反之檢驗標準 62
5.3.1法律不確定性概念之義務內容 62
5.3.2法律不確定性概念義務違反檢驗標準 63
5.4義務檢驗標準不同之處理 68
5.4.1行政規則所規定義務標準不同之處理 68
5.4.2鑑定報告結果不同之處理 69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70
6.1結論 70
6.2建議 71
參考文獻 72
附錄一 勞工安全衛生法 74
附錄二 勞工保險被保險人因執行職務而致傷病審查準則 78
附錄三 違反勞工安全衛生法及勞動檢查法罰鍰案件處理要點 80
附錄四 勞動檢查法第28條所定立即發生危險之虞訂定標準 83
附錄五 引用裁判及判例總覽 85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3),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九十二年度施政目標與重點。
2.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2),90年勞動檢查年報。
3.中華民國工業安全衛生協會(2002),現場安全衛生監督人員(勞工安全衛生訓練教材)。
4.陳瀛洲(1994),「淺談承攬作業安全管理」,勞工行政第77期,頁26-28。
5.林豐賓著(1998),勞工安全衛生法—概論與實務,三民書局。
6.蘇梅連等(2001),關心職災你我他,高雄市勞工局勞工教育中心。
7.魏朝光著(1993),職業勞動災害之補償,財團法人勞工研究資料中心基金會。
8.李章順(1998),「勞動契約與承攬契約、委任契約之區別」,中國勞工第987期,頁44-45。
9.陳繼盛等(1994),營造業承攬關係安全衛生法制之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研究報告。
10.蔡朝彥(1999),營造承攬模式及管理規範建立研究—以職業安全衛生為出發點探討之—,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碩士論文。
11.傅還然(2000),「降低營造業職業災害—臺北經驗報告」,工業安全衛生月刊第131期,頁19-48。
12.湯蘭瑞(2001),「台灣地區營造業職業災害之探討」,環保月刊第1卷第3期,頁153-159。
13.鄭玉波(1992),民法債編下冊,三民書局。
14.戴修瓚(1978),民法債編總論,三民書局。
15.賴崇全(1995),我國勞工職業災害補償制度調整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16.Hood, J. B., and, Hardy, B. A. Jr(1984),” Workers' compensation and employee protection laws in a nutshell,“ Minn., West Pub. Co.
17.曾隆興(1991),民法債編總論。
18.王澤鑑(1975),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一冊,三民書局。
19.鄭玉山(2002),「僱用人求償權之限制與時效免責之抗辯 (上)」,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1期,頁1-21。
20.黃越欽等(1995),職災補償論:中美英德日五國比較,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1.法學資料全文檢索:http://wjirs.judicial.gov.tw/jirs/
22.張智輝(1996),刑事責任比較研究,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3.廖正豪(1994),過失犯論,三民書局。
24.林大鈞(1994),勞工政策與勞工法論,華泰書局。
25.黃越欽(2000),勞動法新論,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26.李育錚(1998),就雇主職業災害責任論雇主責任保險相關問題,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
27.林振賢(1994),勞工基準法釋論-比較、理論、實際,著者發行。
28.葉雲卿(2002),從建築物事故案例看建築師與主任技師之刑事責任,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學士後法學組碩士論文。
29.沈敏榮(1999),「論法律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東吳法律學報第11卷第2期,頁301-324。
30.許玉秀(1997),「探索過失犯的構造--行為人能力的定位」,刑事法雜誌第41卷第2期,頁111-137。
31.蘇俊雄(1995),刑法總論,臺灣大學法學院圖書部。
32.林山田(1999),刑法總論(下),臺灣大學法學院圖書部。
指導教授 謝定亞(Ting-ya Hsieh) 審核日期 2003-7-17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