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0433014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5 、訪客IP:13.59.130.130
姓名 李紀龍(Chi-Lung Lee)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資訊管理學系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知識分享過程之影響因子探討
相關論文
★ 信用卡盜刷防治簡訊規則製作之決策支援系統★ 不同檢索策略之效果比較
★ 兼具分享功能之檢索代理人系統建構與評估★ 犯罪青少年電腦態度與學習自我效能之研究
★ 使用AHP分析法在軟體度量議題之研究★ 優化入侵規則庫
★ 商務資訊擷取效率與品質促進之研究★ 以分析層級程序法衡量銀行業導入企業應用整合系統(EAI)之關鍵因素
★ 應用基因演算法於叢集電腦機房強迫對流裝置佈局最佳近似解之研究★ The Development of a CASE Tool with Knowledge Management Functions
★ 以PAT tree 為基礎發展之快速搜尋索引樹★ 以複合名詞為基礎之文件概念建立方式
★ 利用使用者興趣檔探討形容詞所處位置對評論分類的重要性★ 透過半結構資訊及使用者回饋資訊以協助使用者過濾網頁文件搜尋結果
★ 利用feature-opinion pair建立向量空間模型以進行使用者評論分類之研究★ 探討使用者回饋之半結構化文件字詞特性於檢索文件的應用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 永不開放)
摘要(中) 知識管理過程中,一個關鍵且重要之因素,即為知識分享,因為唯有充分無私之分享,才能更加快速累積寶貴經驗與智慧,而不致有企業資源重複耗費之現象,因此分享機制之建立,對於企業能否快速持久掌握競爭優勢,是有著非常關鍵性之影響。
由於一些主、客觀因素,知識擁有者,有時會不樂意分享其所知,本研究即是針對知識分享過程一些可能之影響因子,進行探索性之研究,過程中是以國內某科技研究單位,作為研究之對象,藉由文獻之回顧與收集,分別針對知識分享之激勵與障礙因子,各歸納、整理出13項之影響因子,並再由深度訪談與問卷,分析與探索此26項之因子,為受訪者所認同接受之程度為何?經由訪談與問卷分析後,主要之研究結果如下:
1. 激勵因子中,價值感、成就感、單位主官之重視、互惠行為、關係交情、便利之分享機制、天生個性、非關鍵或機密類別知識等八項。
2. 障礙因子中,公司/單位之規定與限制、關鍵且機密類別知識、信任感、吸收水準、時間之不便利、距離、不當之分享機制與環境等七項,較為受訪者所認同。
3. 影響因子中為受訪者所認同且回答之一致性又較佳者,激勵因子為價值感、成就感、便利之分享機制與非關鍵/機密類別知識等四項;障礙因子則為公司/單位之規定與限制、距離、不當之分享機制與環境等三項。
關鍵字(中) ★ 知識分享
★ 知識管理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知識與知識的相關概念 5
一、 知識之定義 5
二、 知識之分類 10
三、 知識之轉換 17
四、 知識之管理 20
第二節 知識分享有關之動機 24
一、 動機 24
二、 知識分享有關之動機理論 25
三、 近代學者對於知識分享之看法 29
四、 知識分享有關之激勵因子 31
第三節 知識分享過程之障礙 33
一、 近代學者對於知識分享障礙之看法 33
二、 知識分享有關之障礙因子 3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9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39
第二節 研究模型 40
第三節 研究方法 41
第四節 研究對象與範圍 43
第五節 研究限制 44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45
第一節 個案介紹 45
第二節 資料分析 47
一、 深度訪談 47
二、 問卷調查 52
第三節 討論 58
一、 知識分享之激勵因子 58
二、 知識分享之障礙因子 59
三、 問卷統計分數顯現結果 6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2
第一節 結論 62
第二節 研究建議 64
第六章 參考文獻 66
附錄A:深度訪談題目 69
附錄A-1 :訪談對象A 73
附錄A-2 :訪談對象B 74
附錄A-3 :訪談對象C 75
附錄A-4 :訪談對象D 76
附錄A-5 :訪談對象E 77
附錄A-6 :訪談對象F 78
附錄A-7 :訪談對象G 79
附錄A-8 :訪談對象H 80
附錄A-9 :訪談對象I 81
附錄A-10:訪談對象J 82
圖目錄
圖1-3-1 知識管理重要元素架構圖 4
圖2-1-2-4-1 核心能力構面 11
圖2.1.3-1 四種知識轉換模式 17
圖2.1.3-2 知識螺旋 19
圖2.1.3-3 組織知識創造螺旋 19
圖2.2.3-2-1 Hendricks知識分享過程之模型 29
圖3-1-1 本研究之研究架構與流程 39
圖3-2-1 知識分享過程影響因子關係圖 40
圖4.1.3-1某科技單位之組織架構示意圖 45
表目錄
表2.1.1-1知識之定義綜整 8
表2.1.2-1知識之分類綜整 14
表2.1.4-1知識管理之綜整 23
表2.2.4-1知識分享激勵因子綜整表 31
表2.3.5-1知識分享障礙因子綜整表 38
表3-4-1 訪談時間、人員、背景綜整表 43
表4-2-1-1 知識分享之激勵與障礙關鍵因子訪談結果綜整表 49
表4-2-1-2 知識分享之激勵與障礙關鍵因子訪談結果次數綜整表 50
表4-2-2-1 知識分享之激勵與障礙關鍵因子問卷結果綜整表 53
表4-2-2-2 知識分享之激勵與障礙關鍵因子問卷結果綜整圖示表 54
表4-2-2-3 知識分享之激勵與障礙因子問卷統計綜整表 55
表4-2-2-4 知識分享之激勵與障礙因子之總分排序綜整表 56
表4-2-2-5 知識分享之激勵與障礙因子之標準差排序綜整表 57
表4-2-2-6 知識分享之激勵與障礙因子中總分高於平均數之綜整表 60
表4-2-2-7 知識分享之激勵與障礙因子中認同度與一致性均較佳之綜整表 61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1. 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編(1989),「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方法」,東華書局出版。
2. 徐宗國譯(1997),「質性研究概論」,巨流,Anselm Strauss, Juliet Corbin著。
3. 潘明宏/陳志瑋譯(2000),「社會科學研究方法」,韋伯,Chava Frankfort-Nachmias, David Nachmias著。
4. 尚榮安譯(2001),「個案研究」,弘智,Robert K. Yin著。
5. 楊子江、王美音譯(1997),「創新求勝:智價企業論」,遠流,Ikujiro Nonaka, Hirotaka Takeuchi著。
6. 胡瑋刪譯(1999),「知識管理」,中國生產力中心,Thomas H. Davenport , Laurence Prusak著。
7. 張玉文譯(2000),「知識管理」,天下,Peter F. Drucker等著。
8. 劉京偉譯(2000),「知識管理第一本書」,商周,勤業管理顧問公司著。
9. 吳承芬譯(2000),「知識管理的基礎與實例」,小知堂,森田松太郎、高梨智弘著。
10. 李書政譯(2002),「知識管理:理論、評估、應用」,麥格羅希爾,Thomas Housel & Arthur H. Bell著。
11. 宋偉航譯(1998),「智慧資本-資訊時代的企業利基」,智庫,Thomas A. Stewart著。
12. 余振忠譯(1985),「實用管理心裡學」,遠流,Thomas V.Bonoma & Gerald Zaltman著。
13. 鄭伯壎、張東峰編譯(1981),「心理學」,桂冠,Ernest R. Hilgard 等著。
14. 陳素勤譯(2001),「組織行為」,麥格羅希爾,Robert Kreitner, Angelo Kinicki著。
15. 洪嘉盈譯(1998),「兩因素理論-工作動機研究報告」,實學社,Fredericj Herzberg 、Bernard Mausner & Barbara Bloch Snyderman著。
16. 王美音譯(1998),「知識創新之泉:智價企業的經營」,遠流,Dorothy Leonard-Barton著。
二、 英文部分
1. Amrit Tiwana (2000),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Toolkit--Practical Techniques for Building a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PH PTR.
2. Davenport, Thomas H. & Prusak, Laurence (1998),”How Organizations Manage What They Know”,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oston, MA.
3. Dixon, N. M. (2000),”Common knowledge: how companies thrive by sharing what they know”,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oston, MA.
4. Gary Dessler (2001), Management--Leading People and Organizations in the 21st Century, Prentice Hall.
5. Hendricks, Paul (1999), “Why Share Knowledge? The Influence of ICT on the Motivation for Knowledge Sharing,” Knowledge and Process Management, Vol.6, No.2, pp.91-100.
6. Herzberg, F. (1987), “One more time-How do you motivate employees ?” Havard Business Review, Vol 65, Iss 5, pp. 109-120.
7. Krogh, V. Georg (1998), ”Care in Knowledg Creatio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Vol.40, Iss.3, spring, pp.133-153.
8. Leonard, Dorothy & Sensiper, Sylvia (1998), “The role of tacit knowledge in group innovatio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Vol.3, pp.112-132.
9. Leonard-Barton, Dorothy (1992), “Core Capabilities and Core Rigidities: A Paradox in Managing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13,Special Issue, pp.11-125.
10. Nonaka, Ikujiro (1991),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69, Iss.6, November-December, pp.96-104
11. Nonaka, Ikujiro (1995),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2. Polanyi, M. (1960),”Personal knowledge: toward a post –critical philosophy”, Chicago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3. Purser, R.E. & Pasmore, W.A. (Vol.6 1992),”Organizing for Learning” In Psmore, W. & Woodman, R. W. W.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 , pp.37, London:JAI Press Inc.
14. Quinn, James Brian et al. (Mar/Apr, 1996), “Managing Professional Intellect: Making the Most of the Bes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74, Iss.2, pp.71-80.
15. Ruggles, Rudy (1998), “The State of the Notion: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Practice,”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Vol.40, Iss.3, pp.80-89.
16. Senge, Peter (1997), “Sharing Knowledge” Executive Excellence,Vol.14, No.11, pp.17-18.
17. Senge, Peter (1998), “Sharing Knowledge” Executive Excellence, Vol.15, Iss.6, pp.11-12.
18. Zack, Michael H. (1999), “Managing Codified Knowledge,”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Vol.40, Iss.4, pp+.45-58.
三、 網路下載文件資料
1. Davenport, Thomas H.(1996), “Some Principle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URL:http://www.bus.utexas.edu/kman/kmprin.htm.
2. Ruggles, Rudy (1997), “ Knowledge tools: Using Technology to Manage Knowledge Better, Working Paper” Ernst & Young Center LLP. http://www.cbi.cgey.com/pub/docs/knowledge tools.pdf.
3. APQC
http://www.apqc.org/portal/apqc/site
4. 劉常勇管理學習資知識庫
http://www.cme.org.tw/know
指導教授 周世傑(Shyh-Jye Jou) 審核日期 2003-6-16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