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0437008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9 、訪客IP:3.145.84.162
姓名 張舒雄(Su-hsiung Ch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兩岸員工工作價值觀、工作特性與人力 資源管理模式認知對工作滿足影響之研究
(None )
相關論文
★ 航空運輸業之空服人員甄選成績與工作績效之探討★ 業務人員職能量表之建立-以某電子科技公司為例
★ 導入目標管理於中高階主管績效考核過程探討之研究-以某化工公司為例★ 人力資源管理措施變革規劃與實施成效評估
★ 人力資源管理措施與工作態度之相關性研究-以城邦出版控股集團為例★ 績效衡量指標變革對組織績效之影響探討--以某快餐連鎖企業為例
★ 新創事業產品策略、組織發展與組織能力探討-以A公司為例★ 資材組織之整合過程與效益評析-以某高科技研究機構為例
★ 壽險業務員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以國內個案壽險公司為例★ 業務人員職能與業務績效相關性之研究-以M公司為例
★ 核心職能對工作績效之影響-以C證券公司營業員為例★ 影響壽險業務員工作投入與工作績效因素之探討
★ 人力資源管理活動規劃與實施方式及成效評估 —以大東紡織組織變革探討為例★ 管理控制系統與組織績效之關連性分析─以某軟體資訊公司為例
★ 領導力才能評鑑360度回饋制度推動之探討-以某國際運輸公司為例★ 企業績效管理制度之成效與因素探討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論文摘要內容
在台灣產業競爭力的考量下,產業的外移勢所難免,而在市場與成本的誘因下,前進中國大陸成為多數企業共同的選擇。海峽兩岸在長年殊異的政經體制下,社會文化與價值觀差異懸殊,而近年來由於政治經濟的開放與發展,尤其產業界追求績效的作法,顛覆了中國大陸傳統大鍋飯的心態,帶給人民許多新的思維,也造成員工思想與行為的衝擊與適應上的問題,因此也更凸顯人力資源管理功能的複雜性與重要性。本研究計劃分析比較兩岸員工在工作價值觀、工作特性與人力資源管理模式認知上的差異,以及其對工作滿足的影響,藉以瞭解環境與員工的特性,據以建議適合個別環境的作法,以提高員工的工作滿足,進而提升企業的經營績效。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方式,以某台商製造業兩岸員工為研究對象,主要研究目的為:(1) 探討兩岸員工工作價值觀、工作特性與人力資源管理模式認知的差異。(2)探討兩岸員工工作滿足的差異。(3)探討兩岸員工工作價值觀、工作特性與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認知,對於工作滿足之影響。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1) 在工作價值觀上,兩岸員工都同樣最重視「公司發展性」、「能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與「能有效的達成工作目標」的價值,而「工作上擁有較大的權力」、「有公平的升遷發展機會」與「能得到較好薪資福利」則是兩岸員工較不重視的項目。
(2) 在工作滿足上,兩岸員工對於「工作內容」、「部門主管領導方式」、「部門工作氣氛」與「整體滿意」都持滿意的態度,但對於「教育訓練措施」與「績效管理制度」都表不滿意。
(3) 兩岸員工個人屬性差異(性別、教育程度與職位)會影響其工作價值觀。
(4) 台灣員工個人屬性差異(性別、教育程度與職位)會影響其工作滿足,大陸員工則沒有影響。
(5) 在人力資源管理模式上,兩岸員工對「薪資與發展」的評價對其工作滿足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效果。台灣員工對「激勵領導」的評價,以及大陸員工對「績效管理」的評價對其工作滿足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效果。
(6) 在工作特性的認知上,台灣員工對「工作意義性」的認知,對其工作滿足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效果;大陸員工則沒有影響。
(7) 在工作價值觀上,大陸員工重視「外在價值觀」者,其工作滿足較高;台灣員工則沒有影響。
關鍵字(中) ★ 工作價值觀
★ 工作特性
★ 人力資源管理模式
★ 工作滿足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動機----1
第二節研究目的----3
第三節研究範圍----3
第二章文獻探討----5
第一節工作價值觀----5
第二節工作特性----10
第三節人力資源管理模式----16
第四節工作滿足----26
第五節相關性實證研究----30
第三章研究方法-----34
第一節研究架構----34
第二節研究假設----35
第三節研究變項定義----36
第四節研究對象與資料蒐集方法----38
第五節資料分析與統計方法----39
第六節問卷之因素分析與信度分析----40
第四章研究結果與分析----47
第一節回收樣本資料分析----47
第二節個人屬性與工作價值觀之變異數分析----55
第三節個人屬性與工作滿足之變異數分析----59
第五章工作價值觀、工作特性、人力資源管理模式認知對兩岸員工
工作滿足影響之迴歸分析----63
第一節研究變項間之相關分析----63
第二節工作價值觀、工作特性與人力資源管理模式認知對兩岸員工工作滿之迴歸分析----64
第三節以地區別為虛擬變項所做員工工作滿足之迴歸分析----76
第六章結論與建議----80
第一節研究結論----80
第二節研究建議----84
第三節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86
參考文獻-----87
一、中文部份----87
二、英文部份----89
附錄本研究問卷----93
表目錄
表3-6-1人力資源管理模式認知之因素分析----41
表3-6-2工作特性之因素分析----43
表3-6-3工作價值觀之因素分析----44
表3-6-4工作滿足之因素分析----45
表3-6-5問卷題項信度分析彙總----46
表4-1-1樣本回收統計----47
表4-1-2樣本分佈狀況----49
表4-1-3兩岸員工前因變項單因子變異數分析----51
表4-1-4兩岸員工工作滿足單因子變異數分析----53
表4-1-5兩岸工作價值觀排序比較----54
表4-1-6兩岸工作滿足排序比較----55
表4-2-1兩岸員工性別在工作價值觀的差異----56
表4-2-2兩岸員工婚姻在工作價值觀的差異----57
表4-2-3兩岸員工教育程度在工作價值觀的差異----57
表4-2-4兩岸員工職位在工作價值觀的差異----58
表4-2-5兩岸員工個人屬性對工作價值觀的影響比較----59
表4-3-1兩岸員工性別在工作滿足的差異----59
表4-3-2兩岸員工婚姻狀況在工作滿足的差異----60
表4-3-3兩岸員工教育程度在工作滿足的差異----61
表4-3-4兩岸員工職位在工作滿足的差異----62
表4-3-5兩岸員工個人屬性對工作滿足的影響比較----62
表5-1-1變項間之相關分析:台灣地區----65
表5-1-2變項間之相關分析:大陸地區----66
表5-2-1台灣員工整體滿足為被解釋變數之迴歸分析----68
表5-2-2大陸員工整體滿足為被解釋變數之迴歸分析----69
表5-2-3台灣員工內在滿足為被解釋變數之迴歸分析----70
表5-2-4大陸員工內在滿足為被解釋變數之迴歸分析----71
表5-2-5台灣員工外在滿足為被解釋變數之迴歸分析----72
表5-2-6大陸員工外在滿足為被解釋變數之迴歸分析----73
表5-2-7迴歸分析結果彙總----74
表5-3-1整體滿足之迴歸分析----77
表5-3-2內在滿足之迴歸分析----78
表5-3-3外在滿足之迴歸分析----79
表6-1-1研究結果彙總----83
圖目錄
圖2-1工作特性模型圖----13
圖2-2領導的因果關係圖----18
圖3-1研究架構圖----34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卞曉妍(2001),2002大學生就業趨向大摸底,北京:北京青年報。
王本賢(2001) ,工作特性模式與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以國內某大學職員為研究對象,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王重鳴(1998) ,合資企業之人力資源管理方式及發展策略,見黃國隆、郭建志等主編:
海峽兩岸管理系列叢書III—海峽兩岸之人力資源管理,台北:信義文化基金會。
王叢桂(1992),三個世代大學畢業工作者的價值觀,台北:行政院國科會。
方俊儒(2000),領導行為、工作特性與工作滿足關係之探討:以我國大型會計師事務所
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何國全(1994) ,大陸員工價值觀與台商管理行為的互動-地區次文化差異研究,國立政
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吳坤成(2001),台商公司與大陸子公司員工薪資滿足差異比較研究―以汽車產業為例,
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吳秉恩(1999),分享式人力資源管理理念程序與實務,台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吳聰賢(1983),農村青年職業興趣、工作價值與職業選擇之關係研究,台北:行政院青
年輔導委員會。
吳鐵雄、李坤崇、劉佑星與歐慧敏(1996),工作價值觀量表之編製研究,台北:行政院
青年輔導委員會。
林元山(2000) ,人力資源管理滿意度,領導型態對員工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中部四縣市證券商為例,靜宜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林文燁(1998),兩岸跨文化、領導風格與基層員工工作態度之研究―以明碁資訊公司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林宜怡(2001),組織生涯發展之程度對工作態度影響之探討,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
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林宜珍(2002),工作特性、人力資源管理模式與工作滿足、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
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林佳慧(2001),組織管理措施與員工離職率關係之探討,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陳人豪(2001),兩岸員工工作價值觀與工作特性對工作態度之影響,國立中央大學人力
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陳家聲(1998),大陸三資企業之薪酬管理,見黃國隆、郭建志等主編:海峽兩岸管理系
列叢書III—海峽兩岸之人力資源管理,台北:信義文化基金會。
黃世忠(2002),組織結構、領導風格、員工個人特質、工作特性與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以中山科學研究院電子系統研究所為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黃同圳(2002),人力資源管理策略—企業競爭優勢之新器,見李誠主編:人力資源管理的12堂課,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黃同圳(2002),績效評估與管理,見李誠主編:人力資源管理的12堂課,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黃同圳(1993),青年勞工工作價值觀與組織向心力之研究,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黃同圳(1997),大陸台商人力資源管理,台北:風和出版有限公司。
黃英忠(1988),現代管理學,台北:華泰書局。
黃國隆(1998),台灣與大陸企業員工工作價值觀之比較,見黃國隆、郭建志等主編:
海峽兩岸管理系列叢書III—海峽兩岸之人力資源管理,台北:信義文化基金會。
莊修田,李佳蓉(2002) ,兩岸室內設計業者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態度關聯性之比較―以台北及上海為例,人力資源管理學報(第二卷第四期),頁57-80。
曾瑋悅(2002),薪資制度對公車駕駛員壓力、滿足感與績效之影響—以台北市聯營公車為例,淡江大學運輸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樓靜波等(1993),中國青年大透視-關於下一代人的價值觀演變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
黎子言、林業偉(1981),中國管理人員工作價值觀研究,香港經理,12月號。
蔡坤宏(1999),工作滿足與離職意圖關係之回顧:Meta分析,輔仁管理評論(第六卷
第一期),頁21-36。
諸承明、戚樹誠、李長貴(1996)「薪資設計之文獻回顧與評論―建立『薪資設計四要素模式』」,人力資源學報(第六期),頁57-84。
賴文珍譯(2002),Ulrich,D.編著,人力資源管理的未來,台北:商周出版。
盧榮俊(2003),公務機關員工之薪資制度、福利制度及升遷制度之知覺與其工作態度關
聯性之探討,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鍾淑珍(1999),台灣與大陸新人類工作價值觀之比較-以一電腦公司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譚家瑜譯(1989),Gardner著,新領導力,台北: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羅業勤(1998),薪資管理,台北:合勤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二、英文部份
Armstrong,M. & Baron A.(1999),Performance Management:The New Realities,
London:Institute of Personnel and Development.
Becherer,R.C.,Morgan,F.W. & Richard L.M.(1982), The Job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ial Salespersons:Relationship to Motivation and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Vol.48(Fall 1982),pp.125-135.
Brief,A.P. & Aldag,R.J.(1978), The Job Characteristic Inventory: An
Examination,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Vol.21,No 4,pp.659-670.
Burroughs,J.E. & Rindfleisch,A.(2002),Materialism and Well-Being:A
Conflicting Values Perspective,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Vol.29,Issue 3,pp.348-376.
Campbell,A.(1981),The Sense of Well-Being in America:Recent Patterns and
Trends,N.Y.:McGraw-Hill
Dose,J.J.(1997),Work Values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and Illustrative
Application to Organization Socialization,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Vol.70, Issue 3,pp.219-240.
Ferratt,T.W.,Dunham,R.B. & Pierce,J.L.(1981),Self-Report Measures of Job
Characteristics and Affective Responses: An Examination of
Discriminant Validity,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Vol.24,
No 4,pp.780-794.
Garner,D.D.(2002),Effective leadership:The Pharmacist’s Role and
Responsibility,Drug Topics, Vol.146,Issue 18, pp.76-82.
George,J.M. & Jones,G.R.(1997),Experiencing Work:Values,Attitude,and
Moods,Human Relation,Vol.50,Issue 4, pp.393-416.
Goldstein,I.L.(1986),Training in Organization:Needs Assessment,Development,and
Evaluation,C.A.:Brooks-Cole Publishing Co.
Griffin,R.W.,Moorhead,G.,Johnson,B.H. & ChonkoL.B.(1980),The Empirical
Dimensionality of the Job Characteristic Inventory,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Vol.23,No 4,pp.772-777.
Hackman,J.R.& Lawler,E.E.(1971),Employee Reaction to Job Characteristic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Vol.55,pp.256-286.
Hackman,J.R. & Oldham,G.R.(1975),Development of the Job Diagnostic Survey,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Vol.60,pp.159-170.
Hoppock,R.(1935), Job Satisfaction,N.Y.:Harper Brothers.
James,L.R.,Hater,J.J.,Gent,M.J.& Bruni,J.R.(1978), Psychological
Climate:Implication from Social Learning Theory and Interactional
Psychology,Personnel Psychology,Vol.31,pp.781-813.
Koellner,L.(2002),New roles for leaders,Executive Excellence, Vol.19,Issue
10,pp.5-7.
Lindhol, N.(2000),National Culture and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n MNC
Subsidiaries,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Management & Organization,
Vol.29,No 4,Winter 1999-2000, pp.45-66.
Locke,E.A.(1973), Satisfactors and Dissatisfactors among White Collar and Blue
Collar Employee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Vol.22,pp.57-75.
Mc Nichols,C.W.,Stahl M.J. & Manley,T.R.(1978),A Validation of Hoppock’s Job
Satisfaction Measure,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Vol.21,
No 4,pp.737-742.
Milkovich,G.T. & Newman,J.M.(2002),Compensation(7th dition),N.Y.:McGraw-
Hill.
Noe,R.A.(1999),Emplyee Training & Development,N.Y.:McGraw-Hill.
Nord,W.R.,Brief,A.P.,Atieh,J.M.& Doherty,E.M.(1990 ),Studying Meanings of
Work:The Case of Work Values,M.A.:Lexington Books,pp.21-64.
Robbins,S.P.(1989),Organizational Behavior(4th dition), N.J.:Prentice-
Hall,Inc.
Rokeach,M.(1973),The Nature of Human Values,N.Y.:The Free Press.
Salancik,G.R. & Pfeffer,J.(1978),A Social Information Procsssing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 and Task design,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Vol.23,
pp.224-253.
Schwartz,S.H.(1992),Universals in the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Values:
Theoretical Advances and Empirical Tests in 20 Countries,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Vol.25,Orlando:Academic Press,pp.1-65.
Seashore,S.E. & Taber,T.D.(1975),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es,American
Behavior & Scientists,Vol.18,pp.346-358
Sims,H.P.Jr.,Szilagyi,A.D. & Keller R.T.(1976),The Measurement of Job
Characteristics,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Vol.19,No 2,pp.195-212.
Smith,P.C., Kendall,L.M.& Hulin,C.L.(1969),The Measurement of Satisfaction in
Work & Retirement,Chicago:Rand Mcnally.
Soonhee Kim(2002),Participative Management and Job Satisfaction:Lessons for
Management Leadership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Mar/Apr
2002).
Super,D.E.(1970),Manual of Work Values Inventory,Chicago:River-Side.
Turner,A.N. & Lawrence,R.P.(1965),Industrial Jobs and the Worker:An
Investigation of Response to Task Attributes,Boston:Harvard Univ.Press.
Weiss,D.J.,Dawis,R.V.,England,G.W.,& Lofquist,L.H.(1967),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Minnesota Studies on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Vol.22
Wong,C.S.,Hui,C.& Law,K.S.(1998),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Job Perception- Job Satisfaction Relationship: A Test of the Three Alternative Specifications,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Vol.71,pp.127-146.
指導教授 黃同圳(Tung-Chun Huang) 審核日期 2003-7-9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